第一篇:西班牙及德国智能交通考察报告
智能交通(以下简称ITS)世界大会讨论全世界ITS领域所面临的社会、技术、环境、工业以及政策等综合性议题。2003年11月,国家科技部组团,出席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届ITS世界大会,同时申办2007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ITS世界大会。我国这次参会的代表团成员由科技部高新司、交通部科教司、建设部城建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及北京市科委、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信息办等部门13人组成。代表团出席了11月16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ITS世界大会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会,一部分团员参加了大会论坛,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出席了本次世界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ITS-中国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主题演讲。本届大会共设主场分会、特邀分会、技术分会三个分会场,探讨包括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车辆系统、公共交通和运输系统等主题。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ITS业界人士及专家约6300多人出席了大会,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均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或厂商团参加了大会。特别是日本将于明年举办2004年的ITS世界大会,更是派出了70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出席会议和参展。大会以论坛、技术交流、展览等方式,展现了现代智能交通的技术发展、应用及管理方面的最新成果。各种战略研讨会、技术专题会、分组会达200多场。在马德里期间,我们还参观了位于繁华市区的阿美利加(AMERICA)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中心。
代表团除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以外,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在11月20日召开的ITS世界大会理事会上,向大会指导委员会申请北京承办2007年ITS世界大会,经过代表团成员的一致努力,在ITS世界大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国家ITS中心王笑京主任代表中国提交的题为“I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TS在发展中国家)的申办报告。全体委员一致同意2007年ITS世界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会后,代表团于11月21日至28日顺访德国,参观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在德累斯顿的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在墨尼黑的总部,与该协会的城市基础设施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考察了位于德累斯顿市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心和位于慕尼黑郊区的高速公路局指挥调度中心。并在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线旁共进晚餐。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方面的会议,在ITS方面实属新兵,只能开通一切信息搜集工具,眼观、耳听、笔记、拍照,虚心当一个小学生。由于我们这个团组基本上都是搞交通和管理的,同时,交通本身就与人们的生活、出行密不可分,自然在整个出访过程中,交通问题便成为主要话题。现就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纵观西班牙ITS大会和德国的智能化交通管理,ITS实质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通软件系统,涵盖交通监视指挥、交通疏导控制、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安全报警、交通事故勘查、交通电子收费等子系统,是信息技术在道路和交通管理上的有效应用。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到各种车辆的管理,以及各类交通网络的运行信息,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使人感到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运行,各种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均在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中。如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但以公路交通为主,公路密度为世界之最。2000年各类公路总长约46.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万公里,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全国注册机动车共5136.5万辆,其中小轿车4284万辆,在德国8237万人口(2001年)中,平均每2人就有一辆轿车。西班牙交通运输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铁路1.46万公里,公路17.5万公里,其中高速和快速公路10368公里;各种机动车辆总数2191万辆;人口4112万(2001年)。西班牙的AVE高速列车为每小时131公里,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不到两小时。如此众多的机动车,使人感到整个交通状况是有秩序的,而不是混乱的。
首先是道路管理和各种监控设施完备,在两国的各种道路上,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的街道路面,各种交通信息提示牌随处可见,信息提示简单、明确。在比较繁忙的道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大型电子提示牌。在慕尼黑郊区的高速公路局指挥调度中心,我们看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电子传感器、红外和超声波流量探测系统、道路气象监控系统等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数量、车速)、道路环境状况(路面湿滑度、道路能见度等)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道路和车辆信息及时将提示信息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电子显示设备控制道路的开通、封闭或限速,疏导交通流量。因此,我们参观的那天,尽管天气有浓雾,但没有高速路完全封闭的情况(只是限速)。
其次是交通道路管理法规健全,西班牙和德国人交通法规意识很强,人们都很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我们在路上很难见到违规的现象,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互不侵犯,一旦有人违规,就有可能被安装在道路上的电子眼记录下来,接着罚单就寄来了。同时众人维护交通秩序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意思的是德国的有些地铁竞没有检票口,买不买票全凭自觉,但车上不时有查票员抽查,要是被抓住逃票,罚的可不轻,据说要200欧元,还有个人信誉的损失。
二、科学的规划与实施,一体化的交通管理。
西、德两国的交通管理,是集交通、物流、各种车辆的行、停,以及安全、人文、环保、环境等诸多因素全面考虑的交通管理。体现了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实施,在道路的建设上,并不是越宽越好,而是通过科学的信息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设计,再考虑到人文、环保、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才进行建设和施工。如马德里市中心的阿美利加(AMERICA)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中心,考虑到地处繁华市区,整个交通枢纽全部建在地下,缓解了地面上的交通压力,该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共分为地下五层,第一层为市区公交车站台,地下二层为郊区长途汽车站台,地下三层为地铁换乘站台,地下四层和五层为小轿车停车场,解决了附近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各层均配有相应的服务设施。考虑到人文、环保、节能等因素,还将自然光通过天井引导了低下一、二层。一些有轨电车的路线,也被翠绿的草坪覆盖,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环境融为一体。
我们在考察中感到,其实从道路设施、车辆性能以及交通管理监控设施等方面看,两国的基础设施并不能说是最先进的、最尖端的,慕尼黑高速公路局指挥调度中心就在一所普通的平房里。房间不高,显示屏幕也不算大,阿美利加(AMERICA)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中心并没有豪华的装修,通风也不太好,可以闻到较浓的柴油味,甚至连进出站口也仅仅够一辆大巴车通过。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简单和有效的运作,是切合实际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广泛的应用
本次参加第十届ITS世界大会最大的亮点应该说是ITS技术博览会,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交通设备制造商云集展会,展示先进的ITS技术设备。大量的信息通信工具武装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如智能化汽车,GPS导航系统,雷达防撞系统、车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等。各种道路监控设备、传感器、电子站牌在展会上也尽显光彩。值得一提的是,GPS车用导航系统在欧盟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欧洲,约2000欧元即可安装一台GPS车用导航系统,并有统一的GIS配套,不管开车到了哪一个国家,只要买一张GIS光盘,就可对该国的道路了如指掌。有的还可以接收即时的道路实况,并提出建议的绕行路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用GPS,位于德里斯顿的城市公共交通公司原来也是东德的国企,两德统一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该公司就没有采用昂贵的GPS,而是通过固定在交通线路上的无线电定位系统,以1.8Ghz的频率,每隔15-30秒传送一个定位信号,传回指挥调度中心,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显示每辆公交车的运行位置,通报车辆的正点、早点或晚点。非常实用有效。
四、建议与思考
我们在这次参会和考察工作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务实。再先进的技术,也要靠人的努力来实现,掌握和配制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实际的管理和应用中,使其发挥效益,真正对实际工作有帮助,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的情况来思考,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我国应尽快建立或组织ITS高层协调机构。在此次ITS十届大会上,参会的各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德国各国等均形成了全国性的ITS协会或组织,并以协会的整体形象出现在会议和展会上,协会带有半官方性质,联系政府和企业,组织跨行业技术攻关,项目实施和协作。ITS不是一项专业,也不是一个行业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项跨行业(部门)、多学科,集法律、人文、环境、城市管理、科研、制造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高层次的、权威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和组织,才能真正办几件实事。
(2)尽快开展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此次大会,E-safety(E-安全)是研讨会最多的话题,各国均就运用法律和新技术改善交通安全提出了课题,如欧盟委员会提出交通事故0死亡率的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交通事故0死亡(目前全欧盟国家交通事故死亡4万人/年,计划2010年减少50%,即减少2万人)。我国目前刚刚跨入汽车时代,在道路管理、车辆安全、交通信息化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是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而不是学术性研究),以指导实践。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此次出访也了解到,其实在发达国家,在交通方面,也是经历了一个从乱到治的过程,一些先进的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也开发了很多先进适用的技术,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把一些好的东西引进来,吸取其经验和教训,避免我们走弯路。
通过此次出访,学习了不少新东西,开拓了思路,增张了见识,结交了不少中外朋友,也进一步了解了两国的风土民情。
来源: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第二篇:赴西班牙考察报告
赴西班牙考察报告
应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的邀请,我率考察团一行6人于10月22日—10月30日期间,赴西班牙为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及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火炸药公司三方在平邑设立“马克西姆化工(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和参加人员
2010年10月20日,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与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在山东济南正式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拟在平邑设立马克西姆化工(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为做好该公司工程设计工作,由我带队到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进行参观学习。考察团成员包括:
王林山平邑县 县委书记
王建国五洲工程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魏新熙五洲工程设计院 教授级工程师
董文学五洲工程设计院 工程师
蔡长存,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阮彦博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总经理
二、西班牙、马德里概况以及马克西姆国际与我县合作情况
西班牙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国家,面积50.59万平方公里,人口4675.58万人,是欧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1986年加入欧共体,综合国力在欧盟居第五位,在世界排名第八,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1834欧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5%:28.5%:68%。西班牙-1-
农产品丰富,盛产葡萄、桔子、西红柿、橄榄、橄榄油和葡萄酒等。航空航天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公共工程建设和管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产业、风力发电及水处理行业是西班牙六大支柱工业产业。西班牙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航运和金融等,是世界知名旅游强国。
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总部所在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西班牙第一大城市。市区面积607平方千米,人口约310.1万,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镇在内,面积 1020平方千米,人口约 452 万。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 670 米,为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马德里飞机、汽车、机器设备、光学仪器、电子、电气器材、化学、塑料以及军火等工业发达,近年来向高精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火炸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民用炸药、起爆系统和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并拥有生产导爆索、电雷管和费电雷管、散装炸药和水胶炸药的数项先进技术。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与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经过几年的相互考察和多次商务洽谈后,与10月20日正式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拟出资6.5亿元人民币在平邑设立马克西姆化工(山东)有限责任公司。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占60%的股份,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占30%,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占10%的股份。合作的主要内容为:生产和经销导爆索、电雷管、非电雷管、用于生产雷管的组
件、散装炸药和输送系统、卷装水胶炸药,提供与合作产品相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三、考察基本情况
根据考察活动安排,我们先后对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总部、马克西姆“Paramo de Masa”雷管工厂、“Galdacano”水胶炸药工厂、马克西姆国际散装炸药和输送系统及移动式地面站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马克西姆国际总部与投资方关于具体的工程设计及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和详细的论证。
1.西班牙马克西姆总部设立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整个总部的建设紧凑有序,融合了丰厚的西班牙文化和艺术风情。在总部考察期间,合作三方首先就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会谈,同时就各自的管理和生产经验进行了交流互动。
2.马克西姆“Paramo de Masa”雷管工厂,设立在马德里郊区,该厂采用的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生产全系列的先进电雷管,包括瞬发雷管及毫秒延期雷管和秒延期雷管,其中绝大部分产品,采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
3.“Galdacano”水胶炸药工厂,设立在比尔堡市郊区,该厂区主要生产水胶炸药,生产有瓦斯存在条件下(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使用的卷装煤矿许用水胶炸药,绝大部分生产环节,采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
4.马克西姆国际散装炸药和输送系统及移动式地面站。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制定,可以生产采矿业所需要的高技术、现代化的散装炸药,可以是水胶炸药,也可以是乳化炸药,同时
其配备的先进输送系统,极大地保持了生产作业的连贯性和安全性。
四、考察主要体会和收获
1.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强与西班牙的经贸合作交流并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在考察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近年来,世界各国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普遍呈现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这使得发达的欧美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验特别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希望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自1973年3月9日中国与西班牙建交以来,两国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两国与2005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同西班牙的经贸合作持续发展,西班牙已成为我国在欧盟内第6大贸易伙伴,西班牙希望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在交流中,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主席君诺先生就对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大加赞扬,告诉我们不少西班牙官员和企业家都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企业家希望到中国考察并寻找投资机会。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与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的成功合作,为中西企业之间实施战略合作和强强联合提供了样板和经验,也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县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将在注重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欧盟各国特别是西班牙的经贸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来我县投资。
2.要进一步加强与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的合作,不断引进和学习西班牙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制度及理念。在对马克西姆“Paramo de Masa”雷管工厂及“Galdacano”水胶炸药工厂进行的认真细致考
察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及理念的重要性。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能够稳坐世界第二大火炸药公司的作为,大多依赖于该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技术及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及理念,其民爆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它的散装炸药和输送系统及移动式地面站。这个散装炸药系统一方面可以现场实地的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不同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炸药的包装和运输环节,减少了危险源,能够较大的提升我县炸药安全生产水平。山东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与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三方的合作,可以使我们引进马克西姆先进的民爆炸药生产线,同时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这对于改善国内相对落后的民爆产品生产线系统和提高炸药这种特种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马克西姆国际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这能使我国民爆产品借助同马克西姆国际合作的契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3.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我县城市建设水平。在进行项目考察时,西班牙马德里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全国的经济、交通中心,马德里市内文物荟萃,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世界闻名的绘画展览馆,如普拉多博物馆。市内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风格迥异的古建筑摩肩并立、相映生辉。城市内的树林、草坪和各种造型别致的喷泉引人入胜。可以说,马德里这个城市很好的处理好了保护旧建筑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关系、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位于马德里市东南部的巴列卡斯住宅区生态大道设置了空气树,用以改善环境、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于一体的城市发展创新设计。该项目于2007年在伦敦获得了AR新锐建筑奖最高奖项。马德里的这种环保设计理念对于我国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工作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进步都与人类休戚相关,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吸取马德里这种坚持创新、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建造一个城市,而不仅仅只是建造住房;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提高它的能源有效利用;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新的住房类型等先进理念,做到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注意超前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也要注重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不能片面地追求现代化而耗费巨资建成别人城市“复制品”。
4.要加强同西班牙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新空间。西班牙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它汲取了欧洲和北非多种文化艺术的养分,继承了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经历了重重历史洗礼后,形成了自己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这种文化艺术及文化艺术的载体——文物古迹为西班牙的旅游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目前,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度对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多个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评价,因而中西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近年来,世界文化旅游事业的不断升温及中西两国关系的紧密,使得中西两国的文化旅游等方面多元化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入,这对我县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下一步,要积极利用双方的经贸交流
机会,不断开拓文化交流,要让更多的西班牙人了解中国文化,来中国旅游。
平邑县赴西班牙马克西姆国际考察团
2010年11月9日
第三篇:德国考察报告
德国数控企业考察报告
本人于2010年1月28日至2月5日参加了由德马吉公司组织的开放参观日活动,德马吉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德克尔马豪弗朗顿,我们一行参观学习了德国数控先进生产解决方案、生产工艺和技术、刀具系统、相关数控软件和辅助设备的展示,现场观摩了五十五台先进数控机床的演示,同时了解了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先进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概况、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在国际职业教育中享有盛誉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了解了数控最新领域的发展,参观学习数控设备的操作、CNC编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了解了德国先进数控制造的能力,理解了德国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提高了自身创新使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现将参观学习内容简要总结如下:
一、德国数控发展概况
我们参观的德国德马吉是欧洲最大的机床设备制造企业。其机床产品以精度高、技术全面、刚性强、性能佳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模具、轻工机械等领域,多年来雄踞欧洲机床行业榜首。德马吉公司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断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性,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海得汉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二、最新数控技术发展动态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了解到数控领域发展水平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现在最新的数控机床都具有较高切削功率,主轴回转精度可达μm级,德马吉公司五轴加工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操作系统集开放性和灵活性于一身,操作、编程和显示具有统一的新型结构,即我们所谓的“所见即所得”。当然,机床内置DNC接口,可以方便融入网络,实现最佳的路径控制能力,包括高速切削,从而获得较高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直接驱动技术的线性轴,从而不再考虑磨损件和其他机械传动件,实现了稳定的高精度,从而节约能耗,使工件加工时间减少。采用多通道操作面板,使编辑、同步、仿真和试运行更为舒适,能借助动画组件进行图形编程,加工复杂零件。采用矿物铸件床身,使床身拥有最佳的动态性能、热稳定和生态特性,以及较高的集成度和配合性,利于机床自身的稳定。同时装夹系统采用全密封动力卡盘和夹具,这样工件不容易在加工中轻易移动和变位。在加工中,采用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件自动对
中,能完成批量和大批量生产,为适应5轴加工发展,带特种NSK润滑脂的密封型精密轴承可有延长润滑脂的寿命,使组装变得简单,可以同时提高主轴性能。其设计的机床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换刀时间短、响应频率快,机床设计结构符合人机工程学,大量应用在汽车、航天、制造、能源、军工各个行业。在整个参观中,我们都被德国的数控技术实力所折服。
三、双元制职教体系
在工厂进行参观时,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工厂里进行相关技能培训,通过了解,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教学方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职业培训时采用企业培训和学校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情况下,初中毕业的学生有75%通过职业导向,选择一项职业,然后通过自己或劳动信息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这种教育一般持续四年,前三年半的时间是三天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天在企业中实习,到后半年是一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四天在企业中度过,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职业学校是学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是学徒工,学习操作技能。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做好合作,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学校所计划的时间来安排学生到学校学习的时间。
同时双元制的有效实施与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德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企业有接纳学徒的义务,并且国家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所以企业必须接受学徒工,也愿意接受学徒工,并为学徒工提供相应的实习条件和费用。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这种形式对双元制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德国企业管理机制
德国企业管理机制核心是理性主义管理方式,以技术管理为基础,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具有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员工广泛参与管理机制。其法律规定的职业培训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要成功谋职,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必要的专业职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祖业来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每个德国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培训。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外,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被企业录用后,也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通常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工资一般由企业负担。
德国是比较民主的国家,完善的服务机构根本见不到有人去管理,也见不到有什么摄像头在监督,但在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地方,根本见不到
有违章现象的发生,是不是德国人天生就守章呢?我们说不是的,原因在于在德国有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家相互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当你违反了管理制度时,没有什么情面可言,唯一做的是按章办事。在与德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是德国人做事严谨,工作务实,讲究实事求是,在单位、企业里根本不存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所有的人在一起都是员工,都有建议和被建议的权利,并且也不存在着什么人情,所有的一切让人感到工作是特别的舒心。
五、体会
通过将近十天的考察学习和参观,此次参观活动专业性高、沟通针对性强,针对机械产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我们认为,德国在数控技术研制、生产、管理及后续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通过学习这些好的东西,可以使我们在数控化发展和职业教育中少走弯路,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我们数控教育领域管理,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有明确目标。
总之,德国数控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成功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前提,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保障,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是成功的积累。通过将近十天参观学习,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结合我校实际,将德国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应用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去,使我校的职业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主题。
第四篇:关于德国、西班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考察报告
关于德国、西班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考察报告
无锡市赴欧洲考察组
2007/12/26
10月23日至11月3日,市委研究室、科技局、规划局、环保局和城管局等部门一行专程赴德国和西班牙进行学习考察。考察学习的目的是借鉴后工业化国家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拓展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优化发展的思路。总的感觉,德国、西班牙的发展历程和现有实践,对于无锡加快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变、建设“东方新欧洲”颇有学习借鉴意义。
经验和做法德国和西班牙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顺应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潮流,城乡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跳出了传统的路径依赖和一般认识范畴,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加速发展转型的路子。他们的主要经验和实践:
1、空间布局加速优化。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在工业化伊始就实行了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合理配置城镇体系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区域和自然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大、中城市和小城市有序分布的格局。在战后恢复时期和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为了避免中心城市的过度膨胀,开始调整区域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新型卫星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发展体系,构建梯度推进的经济腹地,以缓解城市生产交通压力,聚集腹地各类要素资源。这一时期德国形成了上百个新型卫星城市,改善了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这种格局是与传统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相适应的。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思路受到了新一轮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德、西等欧陆国家,更加突出以中心城市“极化扩张”为发展取向,着力强化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功能。德国政府重点推进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杜塞尔夫、慕尼黑等五个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建设,拓展都市圈发展区域,加速各种要素向城市集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与之相适应,积极推进工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加速新型服务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管理技术中心向城市集聚。在集中转移过程中,对一般工业企业实行生产外移和制造加工环节的有机分离;对重化、能源、基础原材料企业实行全球转移,既解决核心生产要素配置的集聚化、分层化配置,又扩大了城市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2、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西班牙加速支柱产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生产组织方式由集中化、规模化向柔性化、扁平化转变。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制造业、港口产业、金融服务和传统工艺产业的生产基地。转型后整个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62%以上。尽管目前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还占36.7%,但从经济形态上主要是从事技术研发扩散、产品销售服务的总部经济,直接从事制造加工业人员不到全部就业人口的5.2%。德国海德堡原来是欧洲重要的印刷、轻工、食品、包装机械的重要基地,经过20年的努力,“实现了漂亮的转身”,产业转型带动了城市功能转型,已经成为欧洲的科研城、文化城和旅游城。这种转型,不仅引起了生产组织方式上的变革,而且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拓展了都市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西班牙近两年兴起交换服务、推进融合的“时间银行”。每个用户都持有一份“时间存折”,“时间银行”管理机构负责记录每一笔交换服务的时间,协调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差额。交换服务内容有家政服务、老幼陪护、语言授课、家庭保健、聊天陪伴等,服务项目之间交换的条件就是时间。目前马德里有60多家“时间银行”,主要参与者70%以上是就业不足的中年妇女。“时间银行”作为扩大合作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3、规划体系科学严密。德国北因州杜塞尔夫市负责地区发展规划事务官员施 史泰芬博士介绍,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规划体制的严密性。按照现有的《规划法案》的体制框架,明确了国土利用规划、各州的州规划、各专区(直属中央政府的大市)规划和市镇建设规划四个层次,相对应的法定主体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理法律,还包括一些具体细化的程序和形式要求。二是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从人的发展状况、需求变动趋势和产业发展要求出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等相关制约因素。这些因素的考虑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严格的实证调查。三是规划过程的公开性。他们认为,科学性是建立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之上的。规划过程中积极鼓励公民参与、社会讨论。四是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既强调依法监督,又强调市民监督;既强调舆论监督,又注重民间组织的监督。
4、生态建设多管齐下。由于历史传统和人文素质,德国和西班牙国民不仅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而且在经历大工业化时代环境付出沉重代价后,这种意识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甚至形成了主政党、主政国家的理念。德国生态环境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二战前,城市生态建设集中在城市绿色空间的营造;二战后至1990年,注重城市空间拓展下的自然环境培育,强调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1990年后注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网络。德国政府每四年颁布一轮生态建设计划,明确橙色土地(工业废弃、转移土地)转型、生态重建计划、土地减少利用计划,实行指令性管制。西班牙马德里是缺水型、高能耗、沙化高的城市,近20年来,他们加大生态保护和重建。①政府对沙化地、戈壁地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积极发展人工作业和机械自动喷灌、科学复绿;②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等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③采取政府补贴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各种大卖场建立资源回收系统,抵扣新购商品价格;④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政策奖励市民少消耗、少占用,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⑤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质,确立不同的节能等级,强制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⑥鼓励国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区域生态建设领域;⑦实行土地利用逆向管理,确定绿化等生态用地在用地结构中的比重;⑧改进和完善各类工程技术,大量采用与自然、生态环境吻合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5、污染治理持续有力。德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也有不断演进的过程。从上世纪中叶的边污染、边治理,到现在保护治理优先、保护优先,把环境污染治理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对环境保护,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技术治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调控政策,设立技术门槛、绿色门槛,并不断提高门槛标准。黑森州的威尔堡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主要市河――郎河的治理,按照工业和生活污水分流的要求,首先是截污,分别运用城区集中截管和企业单位截源的办法,将污水分别集中到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厂;其次利用膜技术将城市路面改成错层、自流的雨水收集、蓄存、过滤处理系统,形成城市绿化浇灌冲刷等自动循环系统;再次是监测排水口,安装自动监测系统,一旦超标、超量排放,系统自动关闭。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朗河已重现鱼翔浅底、少小嬉水景象。西班牙马德里是内陆城市,工业发展以后,保护水源、污水处理的矛盾突现。上世纪70年代马德里政府首先颁布了《污水处理法》,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其次整治河道流经的区域环境,将企业、居民逐步搬离水源控制范围内;三是大规模使用膜生化反应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四是推行污水干化处理,把污泥作沙漠生态整治的垫料和肥料;五是政府出资鼓励居民饮用水和中水回用;六是大规模开展河道清淤、绿化等综合整治,提高河道的生态自净功能。持续十多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使马德里已经重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风貌。
启示和反思两国的经验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在一些深层问题上引起反思。一是对中心城市地位作用要重新认识。一般认为欧洲经过高度发展以后,城市化发展道路开始由中心城市向中等城市和新型卫星城市转移,走“反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发展道路。但是从我们现实考察和讨论座谈的情况来看,欧洲城市化经过多轮发展以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又开始了新的变化。柏林城市研究所的托马斯博士介绍说,欧洲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在经历城市化集中发展、区域化拓展两个阶段以后,近几年又呈现了中心城市高度化发展态势,重回集中化、高度化的中心城市极化发展的路子。他们认为,没有这种极化效应不可能形成区域辐射推动效应。它的出现有三个基本背景:一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农村内部就业人口向城市集中;二是交通、环保和信息技术创新,缓解了历史曾有的“大城市病”,改变了城市原有的功能和生态环境,增强了中心城市对区域资源的集聚力和吸引力;三是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产业转移升级,放大了中心城市的文化、科技、金融、信息以及现代化商务的主导配置能力。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高集中、高功能、高效率的发展载体。当今国际竞争的主体,实际是城市经济。城市越大,创新动力越强,竞争能力越强。马德里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埃米利诺教授说,重新选择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具有内在必然,这是竞争法则和做大法则所决定的。尽管特大城市的商务成本较高,但是机会成本低,交易成本更低。从现代技术发展的条件来看,中心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资源、生产要素集聚的中心,而且也是区域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心脏和发动机。从另一角度考察,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早年的单极功能、多元分散、垂直体系的发展格局,而是走中心突起、多元整合、扁平互动的发展道路,就是将区域内的中等城市、卫星城市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直接融入大城市体系。这种判断从考察中得到印证。不管是法兰克福,还是杜塞尔夫;不论是马德里,还是巴塞罗那,作为区域甚至是国际大都市都呈现了快速扩张、高速极化的态势。2005年柏林市启动了大柏林计划,将勃兰登堡州的280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纳入柏林大都市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建设融入大柏林的城市生态走廊,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使中心城市更加富有吸引力。德国、西班牙经济发展表明,中心城市不仅是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托,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
二是对政府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一般概念认为,西方国家信奉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并不是小政府、弱政府,而是大政府、强政府,在应有职能范围内显示了强大的调控力和管制力。埃米利诺博士讲,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必须靠市场、政府两只手,缺一不可。区域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是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公共产品,必须靠政府。同时政府是管理组织,要讲究成本、追求效率,就必须采取层级较少,缩短行政路线、相对集中权力的模式。德国在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视强化政府的调控作用,积极发挥调控和管制功能,特别注重对城市规划和生态重建的行政干预。一是法律约束。德国政府20世纪初先后出台了城市规划法、社会保障法、反垄断法和城市土地利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仅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就多达100多个,并建立和形成严格规范的规划体制和运作机制;二是直接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安排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满足公民需要的住房、交通和自然环境等重大建设,在基本性和基础性项目上采取政府直接投资。三是直接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保洁等。有些公共事项尽管采取了服务外包,但预算管理、监督调控权等仍然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马德里市政府直接干预或参与城市管理。一是市政府自上而下对城市管理的一级管理体制,事权财权高度集中,社区不承担城市具体管理;二是直接负责城市管理的所有投资、建设开发和项目经营;三是直接负责城市治安、广告、街景、绿化、保洁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管理任务;四是直接承担古旧建筑重修、保护职责和投资,负责对居民的直接补偿。
三是对城市产业发展方向要重新认识。马德里大区建设规划部行政官员路易斯 安哥尔博士介绍说,产业结构具有由一、二产业向三产演进的客观规律,但是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并不是就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唯一方向或主要选择。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集合体,服务产业为主并不是排斥其它产业,需要多元产业综合发展,同时服务产业发展还尤赖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为基础的。城市保留农业和制造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营形态和实现方式。都市农业主要是生态功能、休养功能和空间调节的服务功能。制造业主要是研发功能、贸易功能和社会就业功能。这些功能与城市转型并不矛盾,相反这些功能的实现,拓展了城市服务业发展空间。法兰克福已成为欧洲大陆重要的金融、会展、商务、交通枢纽中心,但其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尤其化学、机械、电子和电器工业在全市的生产总值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水平仍然称雄欧洲甚至是世界。关键是现有工业生产组织方式不同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原有产业形态,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组织方式,而是适应城市结构轻型化、生态化要求,以总部经济、区域经济为主要形式,承担产品研发营销服务、经营管理等的关键环节,生产加工则实行专业分工、中间分离的国际性转移,形成全球采购、世界配套的生产加工体系。同时城市高科技企业也打破了原有的自主创新、就地转化、生产制造的传统路径,把自主创新、设计创意环节与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环节分离,创新集聚,转移创业,使城市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创新创意中心和成果孵化转移中心。这种体系的本质属于制造业体系,但其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是新兴的服务产业。用马德里大区规划建设部官员的话讲,制造业较其它产业更直接扩大人流、物流和经济流,有利于促进提升城市服务产业。关键是制造业的结构和产业生产组织形态。产业化并存、综合发展仍然是德国、西班牙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特点。
四是对城市功能分区演进趋势要重新认识。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的基础构架,合理与否事关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上世纪50-80年代,城市功能分区强调专业化、差别化,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城市单元。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亦按照这种思路进行调整改造,在中心城市内形成了结构单
一、相对分工的专业功能区。例如法兰克福市在东部的上哈蒂地区重点形成轻重工产业区;在南部的格里斯海姆重点形成交通服务区;在西北部的普劳思海姆重点形成文化娱乐区;在西部的波斯特地区重点形成加工工业区;在城市中心重点形成商务金融区。马德里市亦按照城市的四个方向,分别确定东部住宅、南部商贸物流、西部重工、北部加工制造和中心地带行政金融商业的不同功能。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定位、专业功能,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城市交通组织难度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各自为战、居民生活不尽方便的问题,中心城市人居就业环境下降,城市居民出现了郊区化居住的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对功能分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城市功能分区要相对分工,但不能机械分工;服务功能不能单一定位,要综合定位。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市功能分区建设上突出重点方向,实行综合开发。一是综合配套建设;二是把专业功能作为城市单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体制,形成了区域内相对独立的小城市;三是加快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法兰克福分别在上哈蒂、格里斯海姆、波斯特和普劳思海姆地区开发建设了大批居住小区,商业街区、文化场所和服务设施,使居民生活、就业、文化娱乐相对稳定在一个区域中。
问题和差距经过20多年发展,无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同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工业化国家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具体分析:
一、发展结构和进程的差异。目前我市城市化率67.1%,相当于德国1889年的水平;三次产业比重,特别是服务业比重相当于德国1915年的水平。我市重工业比重高达70%以上。
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2006年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折合后仅为2280美元,农民收入1130美元,只相当于德国1961年的水平。尽管有购买力加权平均因素,但我市居民的支出结构、生活质量差距很大。从收入结构分析,我市的城乡结构差别较大,社会收入分层结构不尽合理。
三、区域空间合理布局的差异。尽管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城市工业“退城入园”和重点园区建设,但还存在产业空间蔓延,布局分散,资源环境占用较大,产业分工职能不清,区域化结构同化现象严重,产业集而不群,社会分工合作不强等问题。城镇体系调整的差距还很大。
四、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从现状来看,我市生态资源急剧减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容量严重透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改变。
五、规划管理体系的差异。我们现有规划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济增长为主要依据,对人的需求和环境容量等因素考虑不多。同一行政区域中规划主体多头分散,缺少协同联动、有机整合的协调管理机制。规划制定的程序上,缺少市民听证、公民参与、上下对接的社会互动机制。规划管理制度执行上,人为因素偏多。
六、全民人文素质的差异。1981年欧共体12国的公民科学素养值达到了4.4%,德国为6.1%,2005年上升到7.8%。2006年无锡市公民素养值调查结果仅为3.1%。从深层次分析,整体人口的创业精神、环保意识、行为规范、卫生习惯等文明素质差距更大。对策和建议尽管德国、西班牙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同,但是城乡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思想起点。结合我市实际,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城镇体系建设的要求上,既要尊重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充分体现民情民意,把为民、利民、便民、富民作为区域城市体系建设的主要出发点。二是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要跳出原有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框框,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建设与保护、环境与资源等关系的协调。三是在优化发展的思路上,要坚持以中心城市为重点,调整和完善区域城镇布局,积极构建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的区域城市化体系,带动区域优化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
2、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拓展中心城市框架。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五大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以无锡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江阴、宜兴为两翼,整合空间资源,构建区域大都市的空间总体布局。二是加快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交通、水利、环保、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和完善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双向快速交通网络。三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启动和建设一批提升中心城市集散带动能量的功能性载体,扩大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提升中心城市的集散能力和服务能力。
3、更加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结合无锡实际,借鉴工业化国家产业变动、演进规律,实行聚焦突破。一是加快现代服务产业长足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动漫创作、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积极做大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会展、体育等产业化发展规模,着力创新和提升各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的业态和能级。重点发展软件外包和流程外包,打造国家服务外包重点转移基地城市。二是加快制造业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以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和20个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实施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加快生产制造加工环节的向外转移和生产外包。三是优化提升农业综合功能。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区中的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尽快使我市农业成为改善城市功能、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更加突出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建设国家火炬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主战略地位。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以企业为重点,着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二是强化政府推动的引领作用。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专业功能性载体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构建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四是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
5、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有必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子上,实行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和全民保护,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是建设循环经济体系。二是强化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以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科学确定排污总量削减目标,开辟清水通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执法力度,仿效德国设立环保警察,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三是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保护区比重和水平,提高各种环境要素的生态平衡功能。四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6、更加突出规划龙头地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的导向力和约束力。一是把经济社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以公开化、民主化为重点,拓展规划修改和完善的依据,进一步扩大执行规划的社会基础。三是进一步形成规范和完善的规划建设信息披露制度、项目公布制度、建设听证制度、申述复议制度和社会协商谈判制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7、更加突出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效率。根据现阶段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在宏观经济调控、公共产品提供、社会管理运作等方面体现引导力和强制力。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从单纯追求GDP转向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强化区域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推动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性载体、重点片区开发上的推动作用,三是扩大政府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和混合型社会事业。建立起社会事业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
8、更加突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创新发展水平。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以放大中心城市带动辐射功能为重点,以加快新型卫星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综合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要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街道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良好互动关系。三是大力发展社会民间组织。引导发展社团行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社会管理、科技普及、环保监督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有效调节利益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编辑:wlxwb
来源:无锡日报
第五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XX区职业教育考察团
20**年11月30日至月9日,以XX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
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45个授课点,6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板金工、造船工。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