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时间:2019-05-14 05: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一篇: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现状

近几年来,云阳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4.61亿元;粮食总产量40.4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37元,比上年增加114元,增长5.1%;全县出栏生猪88万头,山羊53万只,肉类产量8.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全县优质柑橘面积达到10.7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建成城郊型连片蔬菜基地4640亩,高山伏调蔬菜基地1100 亩;建设珍稀食用菌基地200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4.6万亩。

(二)农业产业化战略深入推进。全力打造优质柑橘、生猪、山羊、蚕桑、粮油、中药材、速丰林等优势产业,逐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基地规模继续扩大,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1—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柑橘、草食牲畜、蚕桑、中药材、速丰林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效应得到增强。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入驻我县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战略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认真组织云阳佛手、脐橙、茶叶、桃片糕、豆奶、香醋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参加“2007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云阳展团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位设计奖和订单签约优胜奖。

(三)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引导群众、运用市场”的原则,狠抓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乡村道路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完成了市级“示范村”、“推进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在市级“示范村”和“推进村”启动。其中,市级“示范村”活龙村已实施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生态家园沼气工程和北京汇源果业集团1000亩优质柑橘园区滴灌设施建设;“推进村”竹坪村正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数“推进村”正在着力打造支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巴阳镇阳坪村的果品产业,全村每年人均收入已达1800余元,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支撑项目。黄石镇黄石村、双龙乡竹坪村、红狮镇向阳村的优质柑橘园区建设

—2— 和江口镇五星村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

(五)农业科技推广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组织全县1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成立“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团”,分组深入全县11个农村片区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活动,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政策,培训农业实用技术38 项,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15万余人,送发宣传学习资料书籍20万余份(册),调处各种矛盾纠纷65件,帮扶贫困及弱势群体300余人。

(六)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完成财政扶贫项目195个,新修村道267公里,整治村道147公里,新修饮水池223口,新修整治引水堰36.1公里,安装水管192公里,整修病塘16口,引进优良种畜1650头(只),发展商品蔬菜2000亩、优质脐橙6100亩、速丰林2万亩。扶贫培训3627人,输送学历制教育贫困生2600余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2户,超市扶贫办下达计划指标47户。

(七)农村劳务产业逐步壮大。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万人,占任务的121%,全县常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7.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积极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工作,培训结业农村劳动力4957人。同时,为弥补特大旱灾的损失,—3— 精心组织5076名农民工赴新疆建设兵团摘棉花,实现务工收入1009万元。

连续几年,中央出台了四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云阳县强化“三农”工作的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一是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放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首要位置。深入开展水利、人饮、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环境、农村公路、沼气、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推进村”等为主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深入持久地实施“135”农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起轮廓分明、优势凸显的农产品产业带;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实现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总体目标。四是坚持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置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突出地位。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组织、农村重专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4— 云阳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我县农村传统的粮猪型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小;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尚未做大做强;农业和农业产品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增长比较缓慢。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脆弱, 抗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极为有限;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比较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三是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缓慢,农业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村投融资体系和国家政策扶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四是农业科技组装水平偏低,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科技教育水平总体落后;农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农村人才短缺,农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对市场、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诸要素的驾驭能力比较差。

二、发展前景

(二)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1)农业增加值达到17.11亿元,年平均递增6.5%;(2)产业结构比例: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21:45 :34 ;在农村

—5— 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林木)与粮食作物比例达到65 :35 ;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 55%以上:(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4)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5 %;(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 %;(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 %以上;(7)水利化程度达到55 %;(8)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城镇化水平达到35 %;(1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16%。

(二)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县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是:(1)出栏优质瘦肉型生猪100万头,优质山羊饲养量达100万只,全县肉类总量达到1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2)发展优质柑桔20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3)优质蚕茧总产量达到10万担。(4)中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5)发展生态、经济兼营型速丰林100万亩(其中,加工型速丰林30万亩、优质油桐50万亩,笋竹20万亩)。

(三)基地建设目标:依托全县品种资源及规模优势,梯次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柑桔、蚕桑、中药材、优质粮油、加工型速丰林、油桐等“七大农产品基地”:(1)大力实施“畜牧双百万工程”,年饲养优质山羊100万只,优质瘦肉型生猪出栏100万头;创建“重庆市白山羊研究所”,建成全国“优势山羊产业基地县”。(2)发展优质油桐50万亩,做强全国“油桐之乡”。(3)完成长江、澎溪河、磨刀溪和汤溪河流域 “一江三河四大片”优质柑桔产业带20万亩,建设成为三峡库区优势产业柑桔基地县。(4)发展地产中药材20万亩。(5)建设生态、经济兼营型速丰林100万亩。

—6—(6)开发优质粮油30万亩。(7)建成10万担优质蚕桑基地。同时,适度发展水产规模生态养殖。强化农产品商品意识,积极申请注册一批特色农产品商标,争创5—10个市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积极创办“畜—沼—粮”、“畜—沼—果”和“畜—沼—菜”等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四)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品种和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实现节水型水利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抗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村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著显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宽裕型小康,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8 :50 :32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非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 %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到50 %以内,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6.5 %和9 %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水利化程度达到70 %,城镇化水平达到50 %。

—7—

第二篇: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姓名:陈璐 班级:会计一班 学号:10080101101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考虑到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控制PM2.5 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明显下降。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 年消费总量宜控制在39 亿吨左右。瓦斯、水害、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中部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大,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任务艰巨。

2.平顶山市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 辖二市、四县、四区。平顶山矿区的煤炭资源包括平顶山煤田、韩梁煤田、临汝煤田、禹州煤田的黄道矿和登封煤田的暴雨山矿区, 含煤面积1374km2, 总储8.39Gt(总吨位), 其中国家统配煤矿平煤集团开发区域的储量, 占全市总储量的86.53%。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顶山矿区煤炭品种齐全, 煤质好, 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又临近南方缺煤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平顶山市原煤产量一直在河南省保持第一位。平顶山市开采的原煤除部分销往外地外, 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建材、工业锅炉、取暖和民用

2010年1—12月我国原煤产量

比增长12.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5%。201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7.1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08亿吨,同比增长13.6%。煤炭运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1.1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8.3%。

二、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但行业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而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煤炭“十一五”规划,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仅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则高达100%。我国尽管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实现了国产采煤装备的大型化、系统化、现代化,主要煤矿区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但从实践看,国产综采装备在整体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与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综采综掘的现代化系统很不匹配,存在用人多、效率低、事故率高、设备周转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近年来,世界煤炭行业技术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勘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的应用使得矿井的建设高产、高效;三是洁净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煤炭的洗选加工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重介选煤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和广泛推广,实现了传统洗煤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同时,浮选技术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

煤炭行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

构成煤炭行业景气指数的5个指标(经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中,有2个指标处于上升态势,分别是: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发展速度、煤炭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有3个指标表现出小幅下滑,分别是:煤炭行业产量发展速度、煤炭行业税金总额发展速度、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发展速度。2011年2季度,煤炭行业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中,有5个指标处于“绿灯区”,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销存比、煤炭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煤炭行业税金总额发展速度、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发展速度;3个指标处于“红灯区”,分别是:煤炭行业产量发展速度、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发展速度和出口额发展速度;1个指标处于“浅蓝灯区”为: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1个指标处于 “黄灯区”,为: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发展速度。总体看来,煤炭行业当前依旧处于偏热状态。

近期国内动力煤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显示了国内钢材建材等行业需求保持回升态势,综合来看高耗能行业恢复生产热情,对能耗需求是不会降低的。今年炼焦煤价格具有上涨动力。不过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将继续抑制动力煤价格的上涨空间,但旺季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维持高位。春节前运力将继续向电煤倾斜,炼焦煤和无烟煤供应继续受到制约,而节能减排力度放松和钢厂冬储增加部分需求,在国外煤价支撑下,炼焦煤价格具有较强上涨动力。

近期国内动力煤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显示了国内钢材建材等行业需求保持回升态势,综合来看高耗能行业恢复生产热情,对能耗需求是不会降低的。今年炼焦煤价格具有上涨动力。不过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将继续抑制动力煤价格的上涨空间,但旺季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维持高位。春节前运力将继续向电煤倾斜,炼焦煤和无烟煤供应继续受到制约,而节能减排力度放松和钢厂冬储增加部分需求,在国外煤价支撑下,炼焦煤价格具有较强上涨动力。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东部的煤炭产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届时,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十一五期间,产业布局则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除了产业布局上的变化,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这一目标将成为十二五的目标,并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不仅如此,十二五规划还将煤矿企业的数量目标控制为4000家,而这也是十一五规划中未曾提出的。这也就是说,十二五将对煤炭企业的总量进行更为具体和准确的控制与定位。小煤矿方面,十二五将继续延续十一五的的关停方针。具体的,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六省将以整合改造为重点,将30万吨/年一下的小煤矿退出生产领域;云南和贵州采取上大压小、整合改造和关闭淘汰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小煤矿数量。特别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安徽六省由于靠近煤炭主产区,小煤矿十二五期间或大幅减少;而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8省区市的小煤矿也将逐步关闭和淘汰。根据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将减少为5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届时,煤炭总产量将达36~38亿吨,大型煤矿占25亿吨,将从十一五期间56%提高到66%,大型煤矿进一步成为产煤主导。

三、对平顶山煤炭行业的发展建议

1.搞好煤炭资源规划, 规范资源开发行为

制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必须遵循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根据发展趋势,提出近期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目标和远景目标。在制订规划和计划时, 应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就清洁生产工艺选择,洁净煤技术利用, 矿井水、煤研石、粉煤灰、煤层气等废物资源化以及复垦土地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形成一批环境效益好、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业群,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新华区、湛河区与城市中心紧密相连,发展第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一区位优势目前没有真正形成经济优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还相当有限。所以,必须变区位优势为经济强势,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第三产业,要突出中心

城区的商业特色,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和发挥传统商品集散地的优势,重点培育一批有较强辐射力的专业市场和商业经营网点,逐步形成以市带县、以城促乡的市场网络,创办一批名牌店、特色店,不断提高商业竞争能力;要突出街道社区的便民特色,着力培育娱乐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夜市一条街、科技一条街等,突出经营特色,扩大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要拓展新领域,扶持新行业,跳出“商贸型”经营圈子,树立第三产业必须向多领域发展的观念,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其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要重点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千方百计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业体系,使之逐步成为扩大就业的渠道、促进消费的主体、经济增长的载体和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产业。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律师等中介服务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等;抓住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干部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机遇,促进房地产开发业及医疗卫生保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切实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当做一种产业来抓,推动城乡第三产业向多样化、多领域发展。

第三篇: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3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由1.12亿人增加到1.47亿人,年均增加875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加人数多145万人;平均月收入由872元提高到1417元,年均增长12.9%,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时期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36.1%上升到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推动城乡公平税赋、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工业反映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十一五”期间,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农业税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从提出实行“三个高于”、“三个继续高于”、“三个明显高于”到“三个大幅度增加”、“确保三个优先”,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力度不断加大。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06~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3397亿元增加到8183亿元,“三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4.5%提高到17.5%,实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较快发展。

第四篇: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

皖北地区农业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农业经营观念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较慢。成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经济盆地,限制着皖北经济的腾飞。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实施及安徽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皖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一些相关的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及优惠措施也开始实施。本文将对皖北经济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阐述,讨论问题并提出对策,最后做出发展展望。关键词:皖北;农业经济;发展

正文:

皖北地区即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其是中原黄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在安徽省占有较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然而其农业经济却相对落后。该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曾是中原经济区和江淮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一直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近代以前如此,就是现当代依然不能改变这种经济结构。当前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在全国就已经落后的安徽全省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更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大力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对皖北地区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我的见解。一 皖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业在三产中比例较大,农用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 皖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50%,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的1.16倍。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农业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我的家乡亳州更是在皖北六市的平均线以下,与皖中南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低得状况下,很显然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农林牧渔的角度来看,皖北地区的种植业偏高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种植业的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得比例较高,而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又过高,经济作物种植不足,可以说皖北的农业经营主要靠得就是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多,存在相当程度的靠天收得现象。

3、自然灾害频发 皖北地区旱涝灾害最为突出,一方面是气候因素,夏雨多而集中,冬天较为干燥,一方面是水利设施不完善。每年此地区都会或大或小的发生涝灾或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其土壤特质加剧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4、农村劳动力外向型转移较严重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应该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实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转移可分为抛荒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真正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一种是应该提倡的。从转移的流向又可分为就地转移和外向型转移,皖北大量的农民实行的就是外向型转移,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但对农业经济确实一个冲击。不能促进农业结构的完善也不能有效保持地方产业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5、科技应用落后,农村人才缺乏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业科技若较好地应用到农业,将使农业在其内涵、结构、体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如细胞工程、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将使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皖北地区对以上新技术虽有应用,但规模及范围均有限。新科技的应用推广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但是此地单位人口中受教育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全省,且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所以要确立科技致富的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6、地区统筹需要及发展定位滞后 在东部优先发展,享受大量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展的保证,而与之毗邻人口稠密的皖北地区就成为优质劳动力的供给之地。此地区又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确保全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有重要意义,要求此地区要注重种植业。两方面因素致使政府在此地的政策投入有限,没能充分的调动皖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相应的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对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要着眼市场,立足市场,围绕市场,进行农业结构的主动性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优质高产品种,生产优质农产品;二是拓宽农产品出路,丰富农业产值结构。皖北各市政府也在此方面不断的做出努力,如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上面宣城市大力推广良种并取得不错效益。亳州市在农业生产上建立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推广农业成产标准化,加快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在拓宽农产品出路方面,宣城市在建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组织体系。其他各市也提出了类似的计划以增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挖掘皖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其作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粮仓”、“大肉铺”、“大菜园”,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皖北地区旱涝频发着重建设配套的水利设施,同时对砂浆黑土进行治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生产。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如建立乡村图书室,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充实农技推广内容。这些工作可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地合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安徽农业大学与皖北各省市开展合作,将研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与亳州联合开展了粮食丰产工程、黄牛振兴计划、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并在合作项目中推广使用生产技术,并帮助当地制定科学的技术规程。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只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才能有效的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让皖北农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4、扭转劳动力的外向型转移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强劲增长,皖北地区落后的农业经济越来越成为其经济腾飞的限制,形势要求省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皖北经济,而皖北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好农业经济问题。适逢此时,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转移,皖北地区就是一个最佳的承接地区,这就为皖北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及发展提供了机遇。中部崛起战略则为这次承接转移的成功提供了政策支持。皖北各市也积极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准备,同时加大与当地农业相关的企业的招商力度,借机整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随着城市的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力转移现象将得到扭转,劳动力就地转移及完善的城市带动功能将为皖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政策支持 安徽省政府向皖北实施政策倾斜帮助其发展,这样的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如省农委出台意见,明确今年将在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皖北地区资金和政策倾斜,加快推进皖北三市七县现代农业发展。给皖北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资金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而且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帮扶政策,如把亳州市作为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帮扶联系市,推进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建设。在出台个项扶持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强政策的落施力度。确保有实际长久的效果。

小结:皖北地区在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各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谋发展。相信皖北会在中部崛起的大潮农业经济结构会不断完善,最终实现皖北的崛起。

参考文献:《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海部分实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第五篇: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

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

杭州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一、主题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以越来越离不开汽车,汽车行业是一个日益壮大的行业,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汽车行业在新时代的脚步下飞速发展,如今,汽车在现代都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怎样在一个消费者需求日益增加,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汽车消费已经相当成熟。虽然汽车品牌众多,但是价格却都是普通工薪阶级能接受的,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处于发育期,各个方面的服务都还不完善,但是我们正在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二、调研时间

2012年7月3日至7月15日

三、调研情况 1.调研背景

在新的世纪新纪元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追求也有所改变。而如今,随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方便的交通成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便快捷的家庭小轿车更是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千家万户。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行业虽然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但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及消费大国。汽车消费市场无疑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行业各方面服务的满意度是汽车行业对技术或者服务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我们小组就对杭州各个区域的汽车消

费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2.调研目的

提升满意度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客户流失率,提升忠诚度,最终增加企业利润。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客户满意度水平与其他指标一起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客户服务由授权经销商完成,厂商一方面需要了解经销商提供服务的状况,另一方面针对薄弱点提供反馈,并指导其改进,最后再对改进状况做评估和跟踪。对消费者进行汽车行业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方便汽车行业中的佼佼者对汽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更好的开发市场,确立产品的改进方向,拓展本品牌的市场发展空间,为更好的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3.调研方法

a)对杭州各个区域的汽车品牌4S店进行走访,对4S店员工进行采访,以及做问卷调查。

b)对各个大型超市的车库进行汽车拥有者的满意度调查 c)对上下班公交站台的想要买车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以上的问卷调查,统计出结果,并对目前汽车消费市场存在的不满意现象进行归类,总结问题所在。4.现状与问题

杭州的汽车消费者人群中,男性消费者占的比重较大,约占总人群的57.1%,消费者的年龄层次中,15~30岁的消费人群占总人数的40.6%,为第一大消费人群,而30~45岁的消费人群占总人数的35.4%,为第二大消费人群总的来看,汽车对年轻一代的需求量更大。对职业而言,各个方面职业的人群对汽车的需要程度几乎相同,各个人群都在35%上下。杭州各个区域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进口的汽车,约占总人数的57.1%,其原因有更看重品牌,更看重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等,而对价格的区间没有太大的限制。对工薪一族的普通打工者来说,他们更愿意按揭分期付款,这样可以减轻他们一次性全额付款的压力。调查的人群中,54.9%的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目前的各方面服务感到比较满意,感到不是很满意的人群也占了32.6%,感到非常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的人群各为6.9%和6.2%。网上也有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则对日常受理和处理的消费者投诉,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从投诉量和企业处理消费者投诉的解决率、成功率、投诉处理时限等方面进行调查。满

意度调查总体评分为100分,问卷调查情况占总体评分的35%;专家调查占总体评分的35%;消费者投诉处理情况占总体评分的30%。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消费者将在未来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外观,她们喜欢颜色亮丽外观独特能凸显个性的时尚汽车,对性能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她们大多数对高价格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售后服务以及售后保养。男性消费人群有向进军豪车方面的趋势,相比之前的消费人群,如今越来越多的男性消费者不把价格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相比欧洲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的消费政策,尤其是我们国家采取了名族企业保护政策,对进口车辆的税收征收过高,进口汽车进入中国的门槛过高,导致价格过高。另一方面,中国对国内汽车行业生产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方面要求不严格,这就导致了国内品牌滞销等问题,消费者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个安心也不愿意买国内一些低质量的车。5.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的杭州都市生活,人民对汽车需求越来越多。(1)产品设计

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独特看法和需求越来越受到各汽车厂商的重视,面向中国消费者开发设计汽车已经成为现实。时尚、动感成为主流设计元素

女性消费者将在未来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女性相信第一感觉,整体造型小巧玲珑、外表靓丽、车身轻盈、活泼俏丽、颜色鲜艳的乖巧小车,通常都会是女性的最爱。

汽车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显现

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个性化无疑是汽车消费的趋势。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方面,也体现在契合消费者的个性化心理需求方面,彰显个性的品牌主张也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要。比如一些跨界车、敞篷车和跑车不再是高档车的专属,中低端消费也有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节能环保新产品的需求

高油价时代加速新能源车破茧而出。混合动力将成为其中最先市场化的车型油耗

指标也将成为消费者选择混合动力的重要标准而在混合动力车市场化的初期,环保概念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理由。(2)价格策略

消费者来说,肯定希望能买到高质低价的产品,同时还希望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便获得较低的维修成本,所以在参考品牌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价格越低越好;对于汽车厂家而言,既希望定个高价赚取最大的利润,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到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到上市场后降价促销,所以在定价格面前也是花费心思。(3)地方政策

杭州或出台机动车总量控制方案。杭州市制订了节能减排计划,并研究并出台机动车总量的控制方案,以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据了解,杭州要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控制重型载货汽车的增长率。确保“黄标车”全部淘汰,加大对淘汰车辆的补贴力度,推进强制报废和淘汰车辆注销工作。同时,今年,杭州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区禁行限行的区域范围。从2011年10月8日早上7点开始,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五)7:00—8:30;17:00—18:30早晚高峰时段限行。

四、总结

读于我国汽车消费行业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也参照了网坛上一些消费者的意见,其中有以为消费者是这样说的:“那些品牌车的制造商资本玩的再好,产品不过硬,客户使用一次就足够,再怎么忽悠都不会回头,也许合资品牌凭借外国月亮就是圆还能挽回一些,但国人对待国货的苛刻心里则是另一番景象,玩什么都先把技术垒踏实了,切记,别人的施舍是换不来技术滴,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滴,不换脑袋就换人可以很轻松实现,但是技术不是靠换人就可以解决的,目前除了合资车大举进攻6万以下市场外,还在技术层面上加以控制,目前所有与汽车相关的生产设备、加工设备都是外国进口,你玩的再好,累死累活,最后还不得乖乖掏大把银子去购买他们的设备,也许您所处的行业决定了您的眼界,但从宏观角度看汽车企业,我们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要真的天真的以为资本可以解决一切的一切,持之以恒的精神失去了,到头来一切都会是浮云。”看来消费者还是都很看重车的质量的,品牌汽车的

口碑很重要,它不像其他的小商品,消费者谈论得不多,对于这种要用很多年的大件商品,大家肯定是打听好了再买得,商家不能抱着忽悠一个是一个的思想,要把便民的政策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做好好的汽车,这才是一个长远之计。现在的商家也可以参照欧洲先进的技术,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良,从制造、检验到后期的销售以及服务,都要落实到实处,这样,一定能在现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的。

下载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通信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题目比较大,我们在做的时候,主要谈论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宏观环境未来通信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十二五”期间宏观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行业发展前景是上么样的状况。二、......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发展前景

    新疆农业大学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文献综述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发展前景刘元元农学院生物技术082班083135210张华 职称 教授 2011 年 11 月 21日......

    浅论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论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人们从最开始的语言逐渐发展到文字图像、以至于现在的网络。通信行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在全社会数字化的浪潮下,中国的电信行业将处于......

    鹿寨县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鹿寨县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温正乐 [关键词]现状 存在制约问题保障措施 [论文摘要]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针对这......

    网络营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网络营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第一章 网络营销的的定义 ................................. 2 第二章 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 2 2.1 我国网......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分析能力和测试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城市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发展中应......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在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当一些行业在慢慢减慢发展及扩张步伐的时候,我国电影市场的扩张与运营却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2008年,我国电影......

    浅析我国网上药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网上药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 录 中文摘要 ................................................ Ⅰ ABSTRACT ................................................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