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关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社会正在破解的一道难题。xxx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享有“煤铁之城”的美誉。但在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正面临资源优势迅速消失的严峻挑战。由于多年开采,矿山资源枯竭,企业陷入困境,最高峰时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高达17.7万人,其中妇女占58%。xxx的下岗失业妇女大部分从国有企业分流,相当一部分人“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成为低收入人群。失业妇女,作为社会再就业的弱势群体,更应得到社会的关注。
一、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现状
(一)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取得的成就
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截止xxx年9月底,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4.4万人,占60%,目前,全市妇女就业人员已达3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5%以上。
1、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
(1)定期召开失业妇女就业专场洽谈会。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把每周五定为以下岗失业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场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提供适应妇女特点的家政、餐饮、商贸服务等用工岗位。xxx年,共举办下岗失业妇女专场洽谈会37次,有2300名妇女通过专场洽谈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指导。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设立了妇女职业指导室,由专职职业指导员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信心,并积极为她们推荐就业岗位。xxx年,全市共对4700名失业妇女进行了职业指导,2900人实现了就业。(3)是开展了适合失业妇女就业的劳务派遣。通过与金融、网通、邮政以及餐馆、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截止xxx年9月末,签订协议的用工派遣单位已达84家,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稳定就业的下岗失业妇女达1998人。同时,着力打造“心连心”家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派遣式家政服务。xxx年1--9月,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96人,评出一星级保姆30人,316名下岗失业妇女在家政服务岗位实现了就业。
2、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
xxx市妇联在全市226个社区建立了巾帼社区就业服务指导站,在25个办事处建立了xxx市下岗妇女就业服务指导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以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市、县(区)、街、社区四级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并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积极开拓社区就业领域,为失业妇女特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全市所辖的两县四区及开发区,32个街道、35个乡镇、23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建立起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xxx市已经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市、县(区)、街(镇)、社区四级较完善的妇女失业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妇女就业
专门从工商、税务、财政等20多个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和创业成功人士中聘请了43位专家,在创业专家咨询室,为下岗失业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创业项目评价,开展创业辅导、提供创业问题诊断、制定问题改善方案等智力支持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基础台帐,做好跟踪服务记录,实行专家轮流值班,举办专家会诊日,开展上门、集中、电话、面谈等服务。xxx年1——9月,为529名失业妇女开展了创业培训,扶持妇女创业带头人259人成功创业。
4、强化劳务输出促进妇女就业
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收集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为xxx市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域外就业,开辟了就业新途径。xxx年1——9月,全市共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妇女劳务输出占49%。
(二)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难
1、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狭窄
xxx作为重工业城市,过去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当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近年来由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有和集体企业不但无力吸纳新劳动力,还要减员、并轨和转制,向社会排遣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占半壁江山,但由于经济规模有限,在当地经济不振和居民消费不旺的影响下,吸纳能力也大大降低。由于供求矛盾悬殊,形成一些用人单位在用工上门槛过高和不规范的问题,使技能较低的失业妇女无业可就。失业妇女再就业主要集中在工时长、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工资收入低的手工加工业及家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这给失业妇女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
2、失业妇女再就业遭遇歧视
妇女就业歧视一直是困扰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非正式组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首先是性别歧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上就有更大的自主权,xxx众多的企业在用人上倾向于男性选择,有的单位干脆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失业妇女再就业难度加大。当前失业妇女再就业求职中还遭到外貌歧视、年龄歧视等。不少企事业单位对所招聘的女性要求年轻貌美,并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在这种市场选择和压力下,年龄大、无技能占多数的失业妇女就业更加困难,市场将这部分妇女挤压到那些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中。同时由于失业妇女就业层次的下沉,使失业妇女遭受隐性就业歧视。相当多的失业妇女在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没有劳动保险等等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种种对再就业中的失业妇女缺乏关注的做法,助长了企业中的隐性就业歧视。
3、失业妇女再就业遭受劳动权益损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失业妇女再就业的过程中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具体表现在:(1)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受损害。xxx一些用工单位不与招录的失业妇女签劳动合同,在临近试用期满时,以各种理由解雇招工对象,不给或少给工资。同时不断地招工,不断地解雇,以这种方式损害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有的和雇用的失业妇女签订的合同不公平,基本上没有对失业妇女的合法权益如社会保障等等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只是单方面强调了受雇者对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2)性骚扰及人身伤害问题严重。失业妇女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老板对女性雇员在性方面的引诱、威胁和讹诈,因加以拒绝而遭到个人和职业上的刁难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些行为侵犯了失业妇女的尊严、污染了劳动环境,导致失业妇女在劳动中情绪低落、工作质量下降。而遭受性骚扰的失业妇女大都难以启齿,因此这种侵权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另外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无从落实,劳动保护设施普遍缺乏。
4、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双重角色的冲突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就使得我国妇女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及家庭负担。这种现象在失业妇女群体中表现的尤为严重。一般来说,积极寻求再就业岗位的失业妇女,她们的配偶也大多从事着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或者同是失业人员,使得这部分失业妇女在承担照顾儿女、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的同时不得不出外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承担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在社会上还要参加劳动,履行工作上的相关责任。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负担的存在,使企业不愿雇佣有家庭负担的失业妇女,认为这一就业人群家庭负担沉重,有经常需要请假或旷工的可能性,难以有效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失业妇女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更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
(三)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xxx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加剧了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境。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共同构成了三支就业大军。在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疑会加剧包括性别在内的各类排斥与歧视。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招聘成本而不断提高门槛,在录用条件中除了要求专业、学历、语言能力等与生产效率相关的职业性因素外,还提出户籍、年龄与性别等方面的非职业性因素限制,后者无疑具有歧视性质。最终所造成的结果是,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不利于失业妇女的就业环境。
2、失业妇女就业劳动成本高
从市场利益化的角度看劳动力的使用,就会发现女性劳动力的成本高于男性。第一,生育和抚养孩子将要耗费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妇女生育福利和“四期”保护,增加企业支出。第三,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一般比男性领退休金的时间长。第四,建立妇女基本的卫生保健设施,增加企业基建开支。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她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不能承受较强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工作,更关注人身安全问题等。除非雇主有办法抵消雇佣女工带来的上述负效应,才可能雇佣女工。否则,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面对维护妇女的权利与保护企业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自然会选择后者。由于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失业妇女在雇佣市场上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筛选,从而在竞争力上失去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就业机制发生变化
由计划就业机制向市场就业机制的转变对失业就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下,女性的劳动权利和就业数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在国有企业以“减员增效”为运作机制的改革声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下岗、待业、转岗等方式被边缘化,这其中包括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女性。同时,用人权力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行政干预手段弱化,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自主权在增大。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对女性就业的保护功能在逐步削弱,那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女职工率先被企业给淘汰了。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部门,成为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当劳动的性别分工失去了国家的主导力量而进行平衡时,失业妇女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
4、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给失业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是现有的法律保障已不能适应市场体制劳动关系变化的需求。如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并无有关反对年龄歧视的条款,也无保护女工免遭性骚扰伤害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方面却恰恰是女性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二是缺乏对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惩治条款。如《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规定了妇女与男子有平等就业权,但未规定违反法律规定者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三是政府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足。当前,在xxx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明知故犯地侵害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偏重扶持企业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侵犯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对三资企业和利税大户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姑息甚至纵容,损害了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5、失业妇女个人因素阻碍其再就业
失业妇女的心理因素和文化素质对其再就业影响也很大。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影响,主要是择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妇女失业多年,“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再就业要求工作轻松、收入高、离家近,而很少考虑自身条件的不足。在xxx市妇联与市就业局联合举办的多次失业妇女专场用工洽谈会上,一些适合女性但报酬较低的岗位,常常无人问津。同时失业妇女的就业观念一直不如男性积极。在就业选择上,失业妇女往往倾向于稳定,这必然会影响她们去富有成效地参与社会竞争。另一方面是文化素质的影响。失业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是她们就业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受教育较少,缺乏技术专长,首先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教育少还使她们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时因缺乏再学习能力而遭淘汰。
二、促进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失业妇女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xxx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经济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失业妇女自身的原因。根据xxx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失业妇女的再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失业妇女再就业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就业弹性,才能为失业女性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解决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的首要前提。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改善xxx市软硬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和提高引进国内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放宽限制、鼓励更多民资进入投资领域和经营领域,创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的增长点,为失业妇女再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吸纳失业妇女再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具有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吸纳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xxx市失业妇女在第三产业再就业占多数,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层次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的行业中。作为扩大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主要渠道,xxx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应加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使越来越多的失业妇女找到适合她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的岗位。在发展战略思想上,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应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如商业、住宅和各种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社会保险)等;同时要把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旅游业等更适合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产业。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均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有数据显示,每创办1个小企业,平均可以创造6个工作岗位。虽然xxx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小、质量不高等问题,发展的意识和环境条件也较差,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也亚待完善。当前应当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从失业妇女就业现状出发,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政府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规章,适当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和限制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税费负担,完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争取吸纳更多的失业妇女再就业。
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失业妇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xxx作业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国有企业吸收就业的压力一直较大,也造成过包袱过重、隐性失业人员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逐步改变xxx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积极的放开政策,消除一系列体制障碍,创造良好条件,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以开辟新的失业妇女再就业门路。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促进失业妇女就业、增加失业妇女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引导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国有企业吸收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并鼓励个体和私营业主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失业妇女自谋职业或到民营企业中就业。
(二)加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面对失业妇女在再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不平等及性别歧视等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制措施,以约束各行为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从而保障失业妇女拥有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
1、健全维护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相关立法
要尽快建立针对失业妇女“就业机会平等法”,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价、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xxx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及其他规制措施,并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惩罚和补偿制度,确定惩处和补偿细则,规定用人单位在消除就业歧视中的责任和义务。
2、完善失业妇女法律援助机制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业妇女正是法律援助与支持的重点。xxx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失业妇女就业问题法律援助中心,招募热心于失业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志愿者”,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失业妇女提供全面而及时的法律援助。还要通过成立由法律专家和妇联干部组成的妇女维权志愿团,开展一系列主动维权活动,切实为失业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巾帼社区维权站”的作用,经常向失业妇女进行法律常识培训和宣传,增强她们在再就业中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
(三)落实失业妇女就业扶持政策 失去了行政政策的保护,失业妇女在与男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传统国有经济占优势地位的xxx体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进一步完善失业妇女就业帮扶机制。针对目前由于市场竞争造成失业妇女就业的边缘化趋势,政府应当及时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对失业妇女就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条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通过政策支持保障失业妇女应享有的权利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只承认强者而不会自动保护弱者。如果对失业妇女就业不给予适当保护而让其与男性完全竞争,结果只能是失业妇女被排挤出就业市场,失去获得工作的权利。妇联作为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参与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要特别体现性别意识,把失业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如在失业妇女就业创业中降低从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社保补助、重点帮扶等,为失业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网络
为使失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更加规范,应形成以xxx市政府为主导,其他非政府组织为辅助的监督机制网络。一方面是政府的积极作为。xxx市人大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政策评价、监督机构,劳动部门相应的设立“性别平等”监督办公室,劳动力市场设监控窗口处理投诉,使遭遇性别歧视的失业妇女有正常的投诉渠道。要建立由xxx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合作执行的积极的反对就业歧视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对违规的用人单位应严加惩戒。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的维权作用,工会和妇女组织有权要求雇主定期汇报本企业录用、报酬福利、职位晋升的性别情况,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
3、增强政府主体在就业领域的社会性别意识
失业妇女想真正实现平等就业,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xxx市政府首先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要将两性就业机会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相协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决策部门,使之在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注意到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理念,应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正,要有现代的文明的性别意识,使政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不因性别意识的缺失和性别盲点而产生性别歧视,切实为失业妇女平等参与就业问答题做出政策上的强势保证。
(四)推进失业妇女实现非正规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铁饭碗”、“终身雇用制”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承包制”、“租赁经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尤其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雇主主张实行“小时工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业妇女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在“正式”单位就业,就会使自己失掉许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许多失业妇女认可并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家务劳动等。过去寻求稳定、舒适的择业原则,正在被以收入和发展机会为决定因素的择业原则所取代。
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服务业具有资本密集度低、劳力密集度大,劳动强度弱,劳动时间富有弹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介入性强等特点,是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可以为失业妇女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xxx市社区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社区中可开展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社区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可以促使部分文化高、素质好的失业妇女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逐步做到社区管理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主要有托老、托幼、日常维修、清洗、家政服务、钟点工等弹性和阶段性就业岗位。(3)社会后勤保障服务岗位,面向社区内单位服务,开发快餐配送、卫生清洁、房屋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保洁、保安、保绿及进行劳务派送等岗位。(4)社区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业就业岗位,可以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产、场地创办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社区家庭手工业,包括个体合伙合作的多元化劳务密集型企业,促进失业妇女社区就业。
2、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在整体缺少就业岗位及其它政策措施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直接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可弥补市场就业的不足。在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可推广适用的岗位,如政策法规宣传、综合卫生监督、文化教育员、体育健身、两牢人员帮教、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同时加大在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要件的审核力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实地检查,要实行劳动、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检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核对、调整,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动态管理,促进公益性岗位的有效使用。
3、加强对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失业妇女更多地从事非正规就业和传统服务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失业妇女就业层次偏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劳动权益容易受到损害。此外,在经济萧条时,妇女往往成为首选淘汰者。因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在努力扩大失业妇女就业领域、开拓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的同时,重视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妇女利益和失业妇女的职业发展问题,努力完善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的社会保护。在法律和政策上确立非正规就业的地位,保证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失业妇女享有社会保障。探索适合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一揽子”简单社保品种,探索对非正规就业妇女实行以劳动时间为依据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缴纳保费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筹建社区工会和妇女组织,提高非正规就业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失业妇女的成功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工作,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应该要看到在目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失业妇女的自主创业无疑会给紧张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因而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1、加大对失业妇女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失业妇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各关部门要积各关部门要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服务。2009年底,辽宁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妇联联合下发了《转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辽财债〔2009〕1000号,以下简称《通知》)。今后,辽宁省从事微利创业项目的城乡妇女可根据项目发展需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中央财政全额贴息。辽宁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后,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城乡妇女,个人贷款额度可由原来的5万提升至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均贷款额度可提高至10万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xxx市小额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为失业妇女创业铺路搭桥。
2、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 各级妇联及政府就业部门要紧密配合,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为失业妇女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发挥以xxx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四级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和开业指导、企业管理、项目咨询等内容的创业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在各劳动力市场组建的妇女创业指导室的作用,专门为失业妇女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政策信息咨询、职业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扶持失业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络和开展扶持活动,支持失业妇女创业。
(六)提高失业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目前失业妇女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劳动者,她们更容易受到下岗和失业的冲击。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妇女就业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失业妇女要想实现再就业,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转变择业观念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失业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针对失业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就业要求过高的实际,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帮助失业妇女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再就业,同时,通过层层举行“巾帼创新业”事迹报告会、宣传表彰巾帼创业和再就业典型等方式,引导失业妇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失业妇女不再留恋“铁饭碗”、“大锅饭”,要认识到进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打工,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临时工、季节工、计时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都是实现就业的渠道,只要愿意“低就”,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提高文化技能失业妇女必须通过教育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使妇女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失业妇女获得自信、自尊,培养自己耐挫心理,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1)要开展岗前教育。积极开展以创业、再就业政策、法律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为内容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培训的妇女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成为具有平等理念、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2)要开展技能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信息、技术、师资和场地资源,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业妇女的择业技能。坚持培训安置并举的方针,根据市场需求、用工单位需求、求职妇女需求,区别不同层次,采取基地培训与办班培训相结合,能人代培与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短班培训与长班培训相结合,一般技能培训和高新技能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观念引导相结合,送技能到社区培训与组织起来集中到市区培训相结合,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与失业妇女需求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注重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的有机统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行“企业出单、培训机构订单、政府买单”的三方联手工作模式,同时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引导培训对象参加“订单式”培训,监督培训机构组织“订单式”培训,督促企业参与“订单式”培训,通过实施培训与就业对接,实现培训与安置并举。
第二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王步强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教育层次:大省级电大:分校:教 学 点: 专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王 步 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失业人员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失业人员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我特别对150名失业人进行了再就业情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会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影响,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
一、失业人员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失业的出路是再就业,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失业人员的家人也应当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失业人员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去了解来访者失业后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出相应的职业指导。甚至有时职业指导人员还应该与来访者的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
二、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失业人员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失业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经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再就业本领。结合我师的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先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再就业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已经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再就业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被调查的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有能够真正地把失业人员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工作时,我们应当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失业人员迫切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宣传的力度,尽量让大多数失业人员知道在哪将举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三、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 失业人员呼吁
在失业人员看来,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做招聘广告,仅仅是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这种欺骗行为给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又浪费了他们的精力,更重要的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损失。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失业人员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职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四、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
面对一个个不同心态和条件各异的下岗职工,从他们的再就业情况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针对不同的四种类型,采用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一类是:失业后很快就能适应,感到失业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对再就业的要求比较高,希望能有一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她们有一定的实力进入人才劳务市场竞争。针对这类失业人员,我的做法是:给他提出高要求,准确地发现他的优势,鼓励他在新的环境里锻炼自己,给他推荐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且是在原企业中因为企业条件所限汲得以发挥的新职业,如业务员,保险员等工作。结果是比较成功的,有的边工作边参加了学习
第二类是:失业人员后心里不平衡,带着情绪,对人才劳务市场的用工条件总是抱怨,强调不符合自己,爱发牢骚,甚至对我们很不礼貌。我的作法是,给她们说话的机会,实实在在的对待她们,引导她们正视自己,了解人才劳务市场,让她们知道自己有些表现不利于再就业,帮助她学会考虑问题,推荐她们一份具体工作如售货员、管理员、外勤、炊事员,她们都能比较出色的完成工作。
第三类是:有一些具体困难需要帮助的女工,家里有较小的孩子,有病人,可是不上班又没有生活来源。这类女工的谈话中一般是谈论具体事情的时候多,她们希望我能通过她的谈话理解她,帮助她,她们对工作选择不挑剔,只要离家近一些,不上夜班、有休息日,能照顾家就行。因此这类女工也是不难找工作的,如保洁工、值班员、小
时工,她都能很快地接受而且干的很好。
以上说的这三类型的失业人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许多更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职业指导这把金钥匙更进一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同时,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出新经验,不断探索新路子。
五.与失业人员同走就业路
职业指导是一个帮助过程,那么职业指导的跟踪服务便是伴随失业人员一起走的过程。目前,从国家劳动保障部到兵团及师劳动局直到师就业服务中心的领导都把职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有许多人都在关注十三师就业服务中心的跟踪服务。主要是想了解成功的经验。
职业指导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是一个科学的帮助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失业人员的帮助要让他们感觉到才行,最好的办法是伴随他们一起走。首先要双方建立帮助关系,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要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每一个人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跟踪了解,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发现问题后你的帮助就有目标了,让失业人员感到你总是在关心他的再就业。
转变观念关键是在单位领导,特别是在目前招聘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失业人员转变了观念找到工作,新单位不签合同造成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失败,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只是强调让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是没有说服力的。伴随失业人员一起走,才能发现问题。职业指导的跟踪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发挥职业指导的最大作用
在再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体现的成效应该是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企业搞再就业的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失业人员渡过这个转变时期,与他们一起调整心态,共同转变观念,而不仅仅是让失业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近几月失业的朋友来谈的都是进中心的问题,职工想办法找劳务输出信息给领导,还给领导出主意,想再就业办法,领导根本不睬,某些领导把让失业人员进中心看成是一个任务,而不去具体帮助。失业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的是统一管理,集中信息为失业人员找岗位,是把失业人员更好的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而不是只停留在进中心的人数上。
再就业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事业,需要失业人员、企业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共同的努力。失业人员不等不靠,企业不推卸责任,再就业服务中心尽量帮助,方能充分实现再就业。正如职业指导员所说,职业指导在再就业工作中的成效应该是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企业搞再就业的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失业人员渡过这个转变时期,与他们一起调整心态,共同转变观念,而不仅是让他们进再就业服务中心。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同志不是本着全心全意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他们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实现一个指标,这样不仅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在失业人员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因此,我们极关注失业人员。因为只有持续的积极关注他们,才能把职业指导工作做得充分。尽可能的使每个失业人员尽快走上就业岗位。
第三篇:失业再就业证明
证 明
兹有我社区(村),性别,身份证号,该同志于 年 月 日 在 下岗失业。家庭 口人,家庭基本情况是(配偶从事 工作,子女上学),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困难,属于 就业困难人员。我社区(村)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进行公示,一切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社区(村)盖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1999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99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节选)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对我国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一文的第一部分。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向纵深发展,大批职工下岗,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取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推动下,国企下岗职工不但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且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他们再就业的去向在哪里,目前境况如何,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都在关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要对他们再就业后的状况作出全面量化评价,目前还有相当难度。为此,我们从组织一项小型调查入手,请上海、南京、济南、广州、武汉、湘潭、石家庄、西安、沈阳、齐齐哈尔和梨树的10市1县工会,共同按照统一计划,于1999年5至9月时限内,完成对550名下岗再就业人员的访谈调查任务(实际完成553名)。通过对一定量的个案实例分析,结合面上的有关调研资料,使我们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去向、就业形式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去向、就业形式和职业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就业结构为,转向第三产业的占88.5%,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9.6%,转入第一产业的占1.9%。他们的从业类别为,受雇就业占51.3%,自营就业(自谋职业)占48.7%。在受雇就业方面:用工单位的性质为非公有制单位的占77%(包括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占49.8%),公有制的占23%(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机关企事业分别占7.2%、4.5%、11.3%);受雇人员的就业形式———做临时工、劳务工、小时工、季节工的分别占59%、18.6%、10%、5.2%,而建立固定期限具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合同工仅占6.8%;受雇人员的职业身份———个体私营工商户的雇员占25%,各类劳动就业组织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社区服务业和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劳动)占11%,家庭工人(如家政服务员等)占15%,零散工(承接临时搬运、泥瓦工等各类杂活)占10%,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临时用工或外部工人(如分包送净水、送售报刊、代理收费、商品促销、打印装订、手工加工、保洁、保安和供餐等)占39%。在自营就业方面,从业的门类主要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个体摊贩、店铺,约占60%;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地,从事居民服务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开办小饭桌、少儿托管、领养残疾儿童、开设公用收费电话以及从事裁剪缝纫、刺绣、编织、制作玩具等,约占24%;以自有简易交通工具,从事运输服务业,如运客、送货、接送孩子、收购废旧物品等,约占6.5%;从事各种修理服务业,如修鞋、修锁、修表、修理各类车辆和家用电器约占4.6%;兴办文教科卫服务业,如开办保健咨询服务、脚病修治所、摄影图片社、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藏品中介、美容美发培训、野生动物养殖科研、婚姻介绍中心、婚庆晚会主持等,约占3.8%;少数个体劳动者已开始走向合伙联手,共同承揽大宗劳务,如建筑装修、清洗服务、大件搬运、承包
山林河滩搞种养殖业等,有的已准备向正规小企业过渡,约占1.5%。以上情况表明,下岗再就业能再度进入国有、集体企业等正规部门,并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只是很少数。
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和心态
1.在经历了一个下岗、失业、求职和实现再就业的过程后(平均下岗11个月左右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其中有59%的人再就业后又经历一次以上的工作变动),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收益和进步。
(1)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一定的工资和经营收入,生活有所改善。下岗前,调查对象人均月收入为352.42元,再就业后被雇佣人员的人均月收入为461.29元;自营就业者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上的占42.l%,比下岗前提高30个百分点。总体上有65.7%的人收入比下岗前有提高。
(2)他们经历了较长时问市场就业实践的磨砺,择业心理趋向务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自身条件出发,主动地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他们中通过自我创业和亲友介绍实现再就业的占67.5%,目前还想回原企业工作的只占19.3%;在择业条件中要求“比较体面”的已降至最末位,仅占0.7%;有70%以上的中年和女性,从“便于做家务”和“身体能适应”出发,表示愿意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目前,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占32%,表示一般的占51.2%,表示不满意的仅占16.8%。由此反映了他们中的多数人已能平稳地面对现实。
(3)在职业变动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涌现了一批成功者。在职业的大调换中,他们重新感受了劳动的意义,磨炼了自立自强的品格,扩大了眼界,增长了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涌现了一批成功者。有的已成为新的用人单位的经营或技术骨干,有的下岗从商几年就成为“老板”,还能为其他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再就业后获得各种先进荣誉称号的近8%。
2.在从事自谋职业和个体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从本次调查看,他们靠自己的积蓄和亲友的借助,人均投入本金21900元,人均年缴纳各种税费7165元,雇有领薪工人的已占1/4。这表明他们在创造就业和收入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也作出了贡献。但在他们中间小本经营的还是占多数(资本金千元以下的占31.4%,万元以下的占72.45%),在自营就业和个体经营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1)在经营选项上缺乏咨询服务和指导。他们本小力单,不善经商,在消费不足的市场环境下,买卖更加难做。尤其在经营选项上往往出现盲目从众“跟风跑”的现象。例如,在一个中等城市,下岗后去经营三轮摩托搞个体运输的,竟有7000多人,出现“拉车的比坐车的多”的情形。类似这种蜂拥而上、超出市场一定容量的经营服务项目,往往进入者多,被淘汰出局的也多。
(2)缺少资金。由于缺少资信担保,无法获得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一些地方政府要给自谋职业和从事个体经营者以贷款支持的承诺,还多是纸上空文。靠现有的小本经营,多半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有的虽有点节余,但积累太慢,要想增加投入把生意做大很难。
(3)税费负担过重。本次调查反映本金与税费之比为3:1,足可见税费负担之重。在税费中,费比税更重。一位下岗职工根据市场需求正筹办一个低价位的小招待所,要经15个部门盖章,没等开张,各种开办手续费已花去2万多元。在访谈中,反映这类事例不胜枚举。中央和各地政府为鼓励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家庭手工业、社区服务业等,虽有减免税费的原则规定,但落实很难。据一个再就业工作先进城市的工会调查,在下岗再就业人员中,实际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只占12.24%。
(4)缺少经营场地。在创业者中,自有场地或享有政府提供的低价经营摊位的是少数。一般大中城市十几平米的小门脸月租金都在3000元左右,这对于小本经营是难以支付得起的。但如果没有经营场地证明,就办不了正式营业执照,不能享有依法正规经营的各种好处。税费重和铺租贵,是形成无照经营比例居高不下的一个客观原因。
(5)与政府管理和执法部门摩擦矛盾多。他们中不少人主要受本金所限,存在无照经营、占道经营或违章搭建临时建筑用作经营场地等行为,都会同城市的各项管理目标发生冲突,使他们在政策法律上也处于十分被动和不利的境地。再加上有一些管理执法的公职人员素质低、风纪差,粗暴行政、白吃白拿、按“人情”定税费等等,加大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和精神负担。
3.再就业人员的精神负担依然沉重。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
(1)他们虽有工作和收入,但多处于不稳定和低收入状态。从本次调查看,受雇佣者多为短期临时就业,月均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55.3%;自营就业者多为小本经营,月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57.4%。全部调查对象中月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困难户占13.4%,他们是一批生活在底层的“有工作的穷人”。因而他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是怕被“炒鱿鱼”,再次下岗失业;怕买卖蚀本,生意搞砸了“明天又不知可以干点什么来养活自己”。
(2)他们虽能维持眼前的基本生活,但缺少以后的基本社会保障。相当一部分人因原企业连年经营困难,社保欠账,个人缴费部分也已中断,而再就业后的社保关系如何接续又不清楚,实际上已成为“断保人”。因而现在社会保障不落实,已成为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3)他们虽已在社会上就业,但大多仍保留有“国企职工”的身份。本次调查对象中,仍有90%的人与原企业保持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劳动关系或社保关系。在目前劳动体制双轨并存的条件下,保留“企业人”的身份,还能享受一些福利待遇。但随着清理“隐性就业”和理顺劳动关系工作的推进,他们越发担心与企业脱钩后,将会失去最后一点利益和依靠,不但停发生活费,而且还要提高子女入学、冬季取暖、住房租金等费用的支付标准。
(4)他们虽然在努力适应新的就业环境,但还未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80—90%是进入社会职业声望较低的传统零售、服务业,以及过去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苦脏累岗位或临时就业岗位,与原先“国企工人”的福利保障和社会地位有明显落差。再加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普遍对求职者提出低年龄和高学历的要求,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因而在他们中常有“昔日主人翁,今日打工仔”的感叹,或自称为“没有人要的弃儿”。
(5)他们虽然总体上认为国家和企业不改革没有出路,但改革真落到自己头上,又感到十分困惑和痛苦。在他们经受着体制转轨中利益调整和观念冲突的“阵痛”之时,正是他们游离失散于企业外的社会之中,大多处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尚难以覆盖的“盲区”。再就业后,在他们的身边有党和工会组织的仅占18%左右;他们中约占15%的共产党员,基本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工会的会员关系,也被“束之高阁”。因而,他们是最缺少精神关怀和组织保护的人群。在访谈中,发现他们中有少数人流露有消沉、孤独无助甚至不满情绪。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劳动创造、自强不息的奋斗中所取得的成就,也能感受到他们在职业流动和生活变迁中的艰难。他们为国企的发展和改革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大调整中,转入了困难较多的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对这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我们理应送出国企大门,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全国总工会薛昭
第五篇:2009洪湖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2009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和社区领导的带领下,积极肯干、响应号召,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下面就把这一年来我所分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失业再就业工作
我社区有居民约3180户,7314人,社区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下岗失业人员834人,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28人。
1.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接收与再就业工作。每月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我都会做到逐人登记做好失业金救济工作,并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台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登记台帐》、《4050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状况台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新增劳动力资源登记台帐》、《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台帐》、《用工信息登记表》、《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册》等,掌握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并录入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
2、积极组织培训和就业推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我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大开方便之门,免费登记招工信息和求职信息,自接管工作以来共收集用工信息35条,社区先后共10人参加免费培训,并安排就业。社区还积极收集、反馈用工信息,经常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找岗位,寻门路,努力为他们“牵线搭桥”好让他们再次走上工作岗位。
3、4050大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工作继续进行。国家给予4050大龄人员的优惠政策,使4050灵活就业人员得到国家的社保补贴,解决他们的困难。虽然4050政策每天都有咨询4050相关政策的,我都会耐心的一一解答。社区现享受 “4050”保险补贴待遇人员119人,全年处理 “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到位问题16人次,二次发放保险补贴11384.5元。
4、今年,我社区响应政府号召,为广大社区居民办理“全民医保”。我们社区以广播、通知、上门走访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全民医保”的相关政策,共办理全民医保274人,低保73人使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待遇。
二、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健康和健康水平行为有效的措施,自接管工作以来,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笔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较为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还利用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广泛进行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有效的提高了居民健康行为和知识的知晓率的形成。在精神病防治工作上,我能够坚持定期随访并做好笔记,根据家庭病床患者的情况及时投药,有效的减少了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率。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下一的工作里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