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时间:2019-05-13 09:3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第一篇: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毕业论文标题和提纲

标题:《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写作题纲:

导论部分:就业工作的概念及重要性,全国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和对策分析

一、从全县、全省、全县来讲,要做好就业工作,1、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

2、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有一个强有力的劳动保障执法队伍。

二、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

1、人才交流中心一块工作情况。

2、劳动就业局一块工作情况。

3、招工的管理工作情况。

4、企业招用工情况。

5、求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6、劳动保障制度,及执法监察的情况。

三、通海县就业工作存在的弊端

1、县委、政府对就业工作长期以来“重经济、轻就业”的认识问题。还没有根本消除,2、人才与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体现在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开由人才服务中心与劳动就业局管理不科学。

3、就业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体现在一是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的方法不科学,管理水平还太低

4、还没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管理。

5、劳动保障制度立法还不健全,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不够。

四、解决通海县就业工作弊端的对策

(一)、县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好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二)、积极健全完善人才、劳动力市场。

1、改革政府机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合并,就业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

2、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更新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概念。

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有效管理,以建立一个通海县完善的劳动力输出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2002级经济管理本科班学员 阚 江

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玉溪市再就业现状试析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新产品和精神新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衡量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把尺子。我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端正认识,明确到玉溪市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1、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只是一句空话。

2、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康社会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双手来建设,如果大量有劳动能力的人没事干或不干事,不仅不能创造财富,反而还要消耗社会财富,并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玉溪实现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就业和再就业,广大人民群众人才能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也只有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才能缩小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成惠及大多数人的小康社会。

3、做好再就业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要完成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有一个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老百姓没有工作,无业可乐,要想安居就不可能,保持社会稳定也就不容易。现在不少由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引起的群体事件,社会影响面广,不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二)玉溪市再就业工作形势及其分析

1、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总体情况

玉溪市目前有下岗失业人员17800多人,其中:国有企业10900多人,城镇集体企业4100多人,其他企业28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初级职称以下的占80%,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逐步增加。据预测,近年内玉溪市国有企业改革还将分流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进入劳动年龄的新增城镇劳动人口将超过5万人,此外,农村还有10万左右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目前我市每年只能提供8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因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年龄还小,还可以再学习,农村富余劳动力说到底还有一块承包地,而下岗失业人员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他们没有收入或仅靠领取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这部分人已成为城 镇最为困难的群体。大量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长期无事可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产生心态不平衡,即使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其他就业工作更紧迫、更繁重、更复杂。

2、目前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情况 1998年以来,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平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去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再就业扶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出台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等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尽快实现再就业。今年以来,随着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3、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来看,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有5500多人,工作任务还很重。二是随着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失 业人员还将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相当一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将难于解决。

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紧密相关,就业岗位的增加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我市近年来经济增长幅度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因企业改制,不但减少了就业岗位,而且还产生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前几年各级政府都重视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对促进其再就业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导致政府在进行有关决策时对再就业工作有所忽略。国家新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很大,但有的部门对此认识不统一,各部门工作难于协调,政策落实不了,形不成合力,取不到实效。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也有其自身原因:一是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一方面,许多传统行业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 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落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仍然存在着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等靠思想,依然抱着端“铁饭碗”才算就业,有全日制的工作岗位、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择业挑挑捡捡、眼高手低,不愿干苦、脏、累、险的活,不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有岗位的无人干,愿意干的无岗位,导致可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少,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去年,全市劳动力市场提供岗位2万个,进入市场登记需要就业的各类人员3万人,但市场成交率只有20%。全市有数万个岗位是外来劳动力就业。

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措施办法

努力做好再就业各项工作,切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从宏观方面必须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微观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树立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的观念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再就业问题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良性互动。据测算,玉溪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如果今后我们能争取有8-10个百分点的增长,就可基本满足就业和再就业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上,准确把握我市经济发展走势,通过经济的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不折不扣地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再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中央和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已很明确,关键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再就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将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传达给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加强对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的报道,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信心。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做好再就业工作,形成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2、加快落实政策的工作进度。《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的唯一凭证。加快《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进度,尽快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扶 持政策,能增强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勇气。加快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工作进度,让企业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吸纳安臵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再就业率。努力做好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技能培训给予技术支持,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降低经营成本,减轻负担,对促进其创业获得成功大有帮助。

3、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的根本保障是再就业资金到位与否。今年底,预计我市按规定可以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将达14000多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每年需要再就业专项资金2400多万元,要求各级财政必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要按财政支出预算的0.5%至1%的比例,安排再就业资金,才能保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需要。

4、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自上而下的督促检查制度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制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人大、政协要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为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群众 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的作用,才能发现和清除再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推动政策落实。

(三)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

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要有岗位。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改变单纯就就业抓就业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产业链长、延伸服务领域广、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开辟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创造就业岗位的主攻方向,尤其要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业门槛低,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和技能,资金投入也较少,比较符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偏单

一、文化偏低的情况。要把促进社区就业作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重点抓好以居民吃、穿、住、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便民利民服务,发展面向社区各类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幼儿保育、养老福利、家政服务、清洁卫生、物业管理、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社区保安、城建协管等社区服务业,以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玉溪市多种所有制经济 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大多数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挖掘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很大。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县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把吸纳就业人员摆到突出位臵,形成“小企业、大就业”的格局。同时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个私经济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3、深入开展清岗腾位工作。玉溪市国有企业已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用工完全自主,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实施清岗腾位,安臵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人员再就业,是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清退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返聘和临时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和外来劳动力,利用清理出来的岗位优先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对于有效地尽快解决再就业问题,是一条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

4、努力扩大劳务输出,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近3年来,我市每年平均向外输出劳动力2000多个。但劳务输出地域范围不广、规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自发性的多、有组 织的少,对外需求信息不灵,针对性培训不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逐步减少等。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对外劳务输出,把自发式、分散型劳务输出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掌握劳务需求动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按照劳务需求,推荐和组织劳务输出。

非正规就业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或组织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为社区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非正规就业。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治安、物业管理、市场维护、交通协管、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设施环境等公共项目,开展小区绿化、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区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四)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以竞争机制为基础,全面有效掌握供求双方的信息,健全信息网络及其公开发布系统,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就业信息。要精心组织好劳动力供需见面会,提高市场引导就业的成功率。同时要整顿和规范劳动 力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来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损害求职者利益的欺诈行为。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将就业信息网络向社区延伸,积极组织开辟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是建立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围绕就业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要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相关手续,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在市县便民服务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的“一条龙”服务。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要把转变择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就业观念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直接影响。一些下岗失业人员长期没有实现再就业,不能一概归结为没有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是就业观念没有转变。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就业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再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制观念、地域观念、安逸观念和工作求稳,工资求高等观念,引导他们珍惜每一个就 业机会。树立自主就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观念。要根据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的变化,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能否就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重要标准,改变培训与就业脱节的现象,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

4、切实做好再就业援助行动。“4050”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再就业是当前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再就业援助行动是针对“4050”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特殊的就业服务,是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人员列入档案,重点帮扶,在城市环卫、社区建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出资购买公益性、公共服务性等就业岗位,安臵“4050”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对困难人员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工作力度倾斜。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增加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认真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纠正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工资和歧视性别招用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要重点解决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后顾之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逐步完善个人独立参保机制,确立社会保险个人参保的主体地位,实行多层次参保、灵活参保。玉溪市要抓住社会保险费税务统一征收试点的机遇,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险抗风险能力,为劳动者参与市场的竞争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环境。

(六)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就业是永恒的主题。就业和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好再就业工作。

1、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是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区的再就业工作,认真解决影响本地区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个到位。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单靠某个部门难于解决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及时解决。

2、齐抓共管,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计 划、经贸、财政、税务、民政、教育、工商、建设、卫生等多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促使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形成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合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全力抓好。要牵头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督促各县区完成工作目标。对再就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把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工商、税务、金融、城建、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做到政策落实不“缩水”,税费减免不打折扣。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免收教科书费和杂费;卫生部门的非盈利性医院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免收普通挂号费和减收10%至15%的床位费、检查费及手术费的政策要尽快落到实处。搞好就业政策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的服务,为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3、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新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进行量化、细化,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考核,根据完成工作的好坏进行奖惩。要建立政府办牵头、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督促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整改,推进工作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社区就业工作指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险政策汇编》玉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印

《中国就业》2004年第8期 《中国就业》2004年第10期

第二篇:失业再就业证明

证 明

兹有我社区(村),性别,身份证号,该同志于 年 月 日 在 下岗失业。家庭 口人,家庭基本情况是(配偶从事 工作,子女上学),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困难,属于 就业困难人员。我社区(村)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进行公示,一切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社区(村)盖章

年 月 日

第三篇:关注困难职工群体

关注困难职工群体: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

提起困难群体,人们想到的多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批生活陷入困境的城市下岗人员、较早退休人员以及民工,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新增人员。

现阶段,困难职工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

―――下岗职工。这部分人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体制外的人。即那些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劳动者,他们没有基层组织的保障,当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时,往往一筹莫展。

―――进城民工。他们享受不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较难得到保障。他们有活干,但受歧视,大都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

―――较早退休人员。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下来的,退休时工资水平很低,许多人原来的单位要么破产,要么奄奄一息。

毋庸讳言,困难职工群体的组成不同,原来从事的工作不一,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他们中,有的每月只能领到二三百元甚至只有几十元的生活费;一些没有生活来源的城镇居民,每月从民政部门领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不过一二百元;一些打工者,每天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却不得不为欠薪所累,为权益受侵所苦。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和不利境地。

犹如城市高楼大厦背后总有挥之不去的阴影,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破解这道命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困难职工群体的数量及其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深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就是关注改革进程,关注社会发展进程

困难职工群体的出现,是长年积累的一些矛盾的集中显示,是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许多困难职工群体并不是天生就“弱”,他们也曾经“强”过,曾经为社会和国家做过贡献,甚至是突出的贡献。今天,由于企业转轨或经营机制改革,他们有的下岗,有的提前离岗,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出现暂时的困难。显然如果他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改革顺利推进。

民工是困难职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健康权、生命保障权、平等工作权等种种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企业一般都不愿与之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即使签了,也往往是从企业主的利益出发,规定民工怎么办,老板可以怎样处罚民工,却很少涉及企业该为民工做些什么。不可否认,进城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的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忽视他们的生活需求,忽视他们的权益保障,既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不公,更是对其权益的侵犯。

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贫困除了带来物质的“匮乏”之外,还会给贫困阶层带来“与社会活动隔绝、产生孤立、压抑和焦虑”,这无疑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困难职工群体的数量及其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展,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分析困难职工群体,应该坚持辩证的眼光。一方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如果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如果大多数人的温饱尚未解决、整个社会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很少有人会想到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困难职工群体。另一方面,今天这一问题变得突出,既让我们再一次深刻感受改革的艰难,又不时提醒我们,在注重改革进程的同时,不可忘记这些人们。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只有用改革的办法。

当前,困难职工群体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却不容低估。

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职工群体性事件来看,由于职工生活保障问题而引发的抵制、阻挠企业重组、兼并、破产等改革措施的事件已屡见不鲜。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力度的加大,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下岗职工。而下岗职工的增加,困难职工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势必受到影响。

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影响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由于生活长期处于困境,一些特困职工对自身的前途命运感到渺茫,有的职工转而从迷信等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有的聚众上访。近几年,由于特困职工的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事件屡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困难职工群体的问题如果久拖不决,其积聚的不稳定因素还可能会进一步扩散,进而影响整个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事实上,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关乎党群关系,关乎政府形象。

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阶级基础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的问题。

如何对待困难群体,始终是衡量制度优越性的标准之一

帮助这一群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命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其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实际生产的需要,同时过多的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失业现象在所难免。失业往往与贫困形影相随,困难群体的出现不可避免。尤其是在转轨时期,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长期积淀,对社会各类群体无一例外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困难职工群体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为社会转轨付出的最大成本。

困难群体问题在西方、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任何制度都无法一下子消除困难群体。但如何对待这一群体,始终是衡量制度优越性的标准之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如何让困难职工群体生活过得下去,对未来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则直接涉及到这部分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同,涉及到这部分人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心的确立。

改革是全社会的事业,合理分配社会改革的成本,才能体现社会公正原则。困难职工群体更多地承担了改革的成本,他们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为改革和发展换取了时间和空间,如果不能同样分享社会改革的成果,公平公正的原则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和亵渎。

另一方面,关心群众生活,体察民众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努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生活有困难的群体;我们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正是力行“三个代表”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对于困难职工群体,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从思想认识上、从感情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政府和社会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从感情上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如果说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轻视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显然不是事实,但现实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做法确实需要正视。其突出表现在:“低保”不能落实、社保体系难建立、扩大就业步履维艰„„

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不应该任贫者愈贫。然而,少数地方少数干部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打造政绩工程”。而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往往被置之脑后,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消极应付„„发展经济并没有错,而且从根本上讲,这也是彻底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保证。但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在相当一些职工群众生活仍然困难之时,以发展经济为借口,对困难群体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无疑背离了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关注困难职工群体上,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叫得响做得差的现象。有的在扩大低保覆盖面上斤斤计较,有的不顾困难职工群体的实际,只做表面文章和官样文章。

这显然与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声音格格不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困难群体对政府的信心。“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执政的要领首先是要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江泽民同志为送温暖工程亲笔题辞,多次给困难职工送温暖,朱基同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宁可不上新的建设项目,不办或少办急需的事,也要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的问题,对我们的各级政府和社会都是一种有力的引导,无论我们的政府还是社会都要从思想认识上、从感情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将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政策援助、经济援助、社会援助、特殊援助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政府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来说,考验已迫在眉睫

我们必须承认,困难职工群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它涉及就业、社会保障、税收、法律援助、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而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困难职工的氛围、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给困难职工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无疑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重中之重。

实行社会保障的全方位覆盖,是保障困难职工群体基本生活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现在有些地方为一些特困人群建立了档案,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是可喜的一步。但也应当看到,送钱送物救急救难,只能解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

关爱困难职工群体,固然需要社会各界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保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

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教育等纳入保障体系之内。当务之急,要进一步筑牢三道“防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失业保险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是城市贫困人群的“安全网”和“生命线”,也是保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减震器”和“安全阀”。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重点,已由过去的传统民政救济对象向企事业单位在职、下岗、退休及失业“四类人”转移。有关方面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已有1000万人被纳入低保范围。但现实生活中,“应保未保”的依然有一定数量。

对困难职工来说,不只眼前要“过年”,而且过了年之后还要“过日子”

输血不如造血,“授之以渔”是扶贫济困的关键所在

困难职工之所以困难,和就业问题密切相关。由于没有了工作岗位,劳动者不仅失去了最基本的权利,也丧失了维系生存的根本经济来源,生活困难接踵而至。对于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

一、身体较弱的困难职工,没有在就业方面的援助是不行的。更何况困难职工群体中不少人不比别人差,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同样能做得很好。因此,变“输血”为“造血”,加大培训力度,“授之以渔”,使他们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变是帮助他们的最好办法。这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生存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自觉承受了改革的巨大压力,是企业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解决好他们的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社会各界都应该行动起来,努力建立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将服务机构向社区和乡镇延伸,各级政府要拿出必要的资金建立公益性的再就业培训系统,让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得到培训,获得重新就业的技能。

对于困难职工群体而言,比“关注”更重要的是切实的帮扶措施和实际行动。广开就业门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一条最根本的途径。

困难职工群体的需要是双重的,在需要经济帮助的同时,他们需要强大的精神依靠,需要尊重和理解

在今年年初的送温暖活动中,一位工会领导干部给一个特困职工送上200元钱,没想到这位特困职工却死活不肯收。他说,我需要解决长远问题,送点钱物解决不了我的根本生活„„确实,有些干部认为帮助困难职工群体就是逢年过节送点钱送点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这固然也是需要的,困难职工群体确实需要经济援助,但他们同样需要精神依托,需要尊重和理解。

由于多种原因,困难职工群体中的许多人处在无人管理状态。一是由于基层组织弱化,困难职工群体的精神依附如居委会、工会、基层党委等工作能力有限;二是精神文化产品未能很好发挥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三是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没有得到较好引导,导致部分困难职工群体将某些社会现象扩大化或片面化。

当前,如何让困难职工群体有个“家”,如何加强对困难职工群体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困难职工群体的氛围,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法律是保护困难职工群体的有力武器。要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让困难职工群体打得起官司

只有把保障社会困难职工群体利益的机制法制化,才能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流动人口增多,各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组织也较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况的发生在所难免。虽然每年政府很关心,去走访外来民工,给困难职工“送温暖”,但是这些办法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劳资矛盾和困难职工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通过立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劳动者权益,用法律规范用人单位、求职者、职业介绍机构的权利、义务和从业行为规范,使在劳动关系中相对弱势的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有了法律的“保护伞”,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持久的温暖。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要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要重视社会宣传,增强困难职工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知道怎样行使这种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我国尚没有《法律援助法》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使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社会困难职工群体,可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

工会组织发起的送温暖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社会各界纷纷推出各种帮扶行动,一个全社会关注困难职工群体、自觉帮助困难职工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有句古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新春佳节,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向广大基层干部和百姓送去粮食和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问候,让身处困难的群众倍感温暖。

在关注困难职工群体,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活动中,工会组织推出的送温暖工程已坚持10年,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总工会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关心帮助困难职工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10年间,送温暖工程由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发展为党政机关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

10年来,全国各级工会累计筹集慰问款104.42亿元,走访慰问了48.2万户次困难企业和3975万户次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在送温暖工程的推动下,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因此而发扬光大,送温暖工程对于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全国总工会的送温暖工程相类似,用于扶持困难职工群体的工程相继在各地各部门推出。共青团推出了“助学行动”,重点帮助困难群众的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妇联专门建立了妇女发展基金,着重帮助下岗女工重新就业;民政部门建立了扶贫基金,专门帮助困难群众。就连部队、医院、学校、厂矿,乃至私企经营者、外企老板也纷纷加入了扶贫济困的行列„„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法律法规正给困难职工群体以更多的关注,社会保障也正一步步向规范化发展,全社会对困难职工正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这一切,都证明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困难职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阶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社会形态,困难职工群体理应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和阳光。尽管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彻底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再加上困难职工群体自身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困难职工群体终将和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一样,共同享受社会进步和生活充裕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中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企业亏损严重,效益滑坡,资不抵债,甚至停产和破产,造成大批职工的下岗和失业;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许多职工被迫在劳动卫生无保障的场所工作,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某些企业负责人凭借绝对控股的地位,漠视职工的民主权利,侵害职工人身权利。这些经济和政治权利受到损害的职工在局部范围来看也许是少数,但在更大范围内就形成了困难职工群体。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困难职工群体的“需要”可以而且应当划分为不同层次。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现阶段困难职工群体的“需要”有三个方面,即维持生活和健康的需求,分享改革成果和实现劳动就业的要求,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真正体现当家作主的渴求。

从第一个层次上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参加劳动的动机,仍然是出于谋生的基本需要,他们的主要收入仍然来源于工资。在旧体制下,由于不受市场规律的左右,不受专业化分工的调节,其职工在经济利益上、社会心理上均比非国有企业或小型企业职工感到有保障感、安全感和优越感。今天,以往的职业安全、生活福利等则成为企业难以为继的“负担”和“包袱”,而对那些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心理失衡更为强烈,生活贫困更加实在。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更要做好下岗职工直接与失业保险、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保险的接轨工作,尽最大可能满足下岗职工第一层次的基本需要。

第二层次则体现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要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愿望。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有目共睹,我们的政府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利益分配格局一经形成就自然地产生某种内在稳定性,任何从现有分配格局中获得较大比较利益的群体、阶层及个体都不能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和比较优势。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的今天,社会理应而且可以对忍受改革阵痛,承担改革成本,付出沉重代价的困难职工群体作出补偿,这种补偿不仅要体现在经济的帮助下,而且也要体现在劳动就业的倾斜上,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因为在改革成果内,也沉淀和积聚了困难职工群体以往所作出的贡献。

从第三层次来讲,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渴求,是困难职工群体实现人的尊严和自身价值的反映。之所以形成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的职工群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经营者缺少制约机制。所以只有既确定了经营者的权威、同时又确定了职工劳动者应有权利的企业制度,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真正完善的企业制度。因此,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通过扎实可靠的机制,构建职工多层次多方面参与协调的企业内部决策体系,以及由职工群众参与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系,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困难职工群体无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中的一部分。关心这部分人的具体利益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并不矛盾。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完全有可能使困难职工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实现困难职工群体“三个层次的需要”,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这三个层次的共同努力。企业是职工劳动就业、安身立命的立足之处,也是职工参与社会、体现价值的主要舞台。企业在关心困难职工群体利益方面负有主要的责任。企业领导要充分与困难职工进行沟通,定期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

政府在实现困难职工群体“三个层次的需要”方面负有最终责任。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制定好、落实好本地区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得到更多的实惠。

工会是职工群众联系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困难职工群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加入WTO组织,一段时间内下岗职工的增多和困难职工群体的扩大将不可避免,这迫切需要工会组织认真研究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近几年来,工会围绕困难职工群体问题做了许多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的主张和建议。但现实中被采纳的部分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调查缺少定量的分析。譬如国务院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除了衣、食、住等,还要适当考虑水、电、煤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等费用。现在科学的发展完全可以计算出维持一个人最低需要的热量和营养(低于这个标准将是生命的透支,将是医药费支出的增加)、一个未成年人的教育费用、失业后消费需求的降低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定量的分析,能增强说服力,提高采纳率,它有助于提高工会主张和建议的采纳。

其次,要利用改革时机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利益,实现“三个层次的需要”,说到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筹措更多资金是困难职工群体利益之所在,也是调动他们积极性之所在。工会组织应当认真研究有关改革的取向,抓住有利时机。如国家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尽管这笔资金最终会流入空转的养老账户。但应当考虑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利益,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机制,地方用这笔资金充实到“三条保障线”,由工会监督使用,以提高困难职工群体的收入。只有当职工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增多,他们理解和支持改革的热情才能持久。总之,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利益,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2009洪湖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2009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和社区领导的带领下,积极肯干、响应号召,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下面就把这一年来我所分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失业再就业工作

我社区有居民约3180户,7314人,社区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下岗失业人员834人,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28人。

1.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接收与再就业工作。每月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我都会做到逐人登记做好失业金救济工作,并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台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登记台帐》、《4050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状况台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新增劳动力资源登记台帐》、《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台帐》、《用工信息登记表》、《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册》等,掌握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并录入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

2、积极组织培训和就业推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我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大开方便之门,免费登记招工信息和求职信息,自接管工作以来共收集用工信息35条,社区先后共10人参加免费培训,并安排就业。社区还积极收集、反馈用工信息,经常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找岗位,寻门路,努力为他们“牵线搭桥”好让他们再次走上工作岗位。

3、4050大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工作继续进行。国家给予4050大龄人员的优惠政策,使4050灵活就业人员得到国家的社保补贴,解决他们的困难。虽然4050政策每天都有咨询4050相关政策的,我都会耐心的一一解答。社区现享受 “4050”保险补贴待遇人员119人,全年处理 “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到位问题16人次,二次发放保险补贴11384.5元。

4、今年,我社区响应政府号召,为广大社区居民办理“全民医保”。我们社区以广播、通知、上门走访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全民医保”的相关政策,共办理全民医保274人,低保73人使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待遇。

二、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健康和健康水平行为有效的措施,自接管工作以来,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笔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较为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还利用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广泛进行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有效的提高了居民健康行为和知识的知晓率的形成。在精神病防治工作上,我能够坚持定期随访并做好笔记,根据家庭病床患者的情况及时投药,有效的减少了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率。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下一的工作里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

第五篇:《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索取号:112301001-2006-00

5《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审核备案

一、审核备案范围

我市各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失业人员办理的《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以下简称“两证”)。

二、审核备案时间

(一)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失业证》编号尾号数字所对应的月份,同时对“两证”进行审核备案。《失业证》编号尾号数字为1-9的,分别在每年的1-9月份进行审核备案;编号尾号数字为0的,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被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符合政策规定换发为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员,在每年的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三)没有《失业证》的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统一在当年的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这部分人员包括:残疾人;企业下岗后直接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四)一个内,再次失业时“两证”超过应审核备案时间的,在当年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三、审核备案办法

审核备案时由审核备案机构加盖审核备案专用印章。没有审核备案的《再就业优惠证》自动作废,《再就业优惠证》不再补办和新办。

(一)审核备案管辖

1、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审核备案。

2、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进行审核备案;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负责到从事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所在地的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3、被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由吸纳企业负责到原发放“两证”的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4、符合政策规定,换发成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员,到换证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二)审核备案需提供的证件和材料

1、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需提供 “两证”及相关手续;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人员,还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社区或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需提供 “两证”和加盖单位印章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

3、企业吸纳就业人员,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认定证明》及其吸纳人员明细表、缴纳养老保险明细表、企业与吸纳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两证”。

4、符合规定换发成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

员,需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在我市继续经营的证明。

(三)《失业证》的审核内容

1、核对《失业证》是否有效。对私自涂改、转借给他人使用等,视为无效《失业证》,由审核备案机构予以注销并负责收回。

2、核对失业人员数据库各项信息是否准确。及时更新就业和失业数据库,落实失业人员实名制。

3、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就业。准确掌握持证人员就业状况,落实就业实名制。

(四)《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内容

1、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具备持证资格。对享受优惠政策期限届满的《再就业优惠证》,由审核备案机构负责收回,不再补办和新办《再就业优惠证》;已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和办理社保补贴人员,均要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2、审核享受优惠政策情况。将持证人员享受优惠政策情况在微机管理系统中详细记载。

3、审核持证人员就业情况。及时更新就业和失业数据库。不再作为无就业家庭管理的失业人员,在《再就业优惠证》“无就业家庭”印章后加盖“注销” 印章,不应再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予以收回;私自涂改、转借《再就业优惠证》给他人使用的,由审核备案机构负责收回。

下载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关乎整个国有企业改......

    失业再就业补贴与相关政策

    专注社保代理12年 30家分公司覆盖四川.重庆.贵阳… 失业再就业补贴与相关政策 政府一向重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促进劳动者失业后再就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王步强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教育层次:大省级电大:分校:教 学 点: 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劳动和......

    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

    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劳动需求必然减少,失业必然产生。失业问题也由此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社会问题。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浪费;不失......

    关注老年群体,走进社区

    关注老年群体,走进社区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的优待、扶持政策。7月9日,我们实践小组6人来到了七星区汇通居委会,向相关部门了解社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刍议

    文章标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刍议 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家推进企业改革和实现企业脱困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利用工作职能,通过走访、调查了##区的下岗失......

    关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研究

    关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研究关键字:个体工商户 失业 减免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积极做好企业职工解困和再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有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多项政策。仅就税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