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发展扩大就业(就业再就业事迹材料)
立足发展扩大就业
——金山屯林业局就业和再就业事迹材料
金山屯林业局始建于1952年,施业区总面积184,949公顷,有林地面积169,853公顷,耕地面积29,401亩,森林覆被率92.4%。全区常驻人口46,970人。林木总蓄积量1,011.1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894.5万立方米,人工林116.6万立方米,可采蓄积52万立方米,已濒临枯竭。建局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264.4万立方米,上缴利税2.84亿元,是同期国家投资的2.5倍。森林防火工作已在全国率先实现52年无森林火灾。
金山屯林业局开发建设较早,80年代末林木可采资源就出现了危机,木材产量逐年大幅度调减。同时,为木材生产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断萎缩,企业富余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每年都有400多名新成长的劳动力走向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金山屯林业局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为了使企业缓危解困,使广大职工群众安居乐业,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局党委和林业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发展,民富企兴”的思路,并把缓危解困与职工脱贫致富统一起来,正确处理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经济转型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关系,走出一条既能促进就业,又能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2年至今,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901人,占下岗失业总人数的85%。全局广大职工群众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维护了改革稳定的大局。分析金山屯林业局过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确实扎扎实实做了很多工作,开辟了很多好的渠道。
一、以转变就业观念为先导,变“待业”为“创业”,自力一批
资源危机,可采林木资源已濒临枯竭;经济危困,替代产业发展没有完全成熟,还不具备支撑全局的能力。这种局面促使金山屯林业局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一大批职工青年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几年来,金山屯林业局不断开展局情教育,通过召开全局职工群众大会、组成宣讲团到基层巡回报告、编制局情教育书籍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群众说实话,亮实底。让职工群众知道造成经济危困的原因,消除怒气,理顺情绪;让职工群众知道木材产量还要下调,危困还没到谷底,消除等靠依赖思想;让职工群众看到金山屯的优势和希望,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同时,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脱贫致富的典型。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局广大职工群众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自觉克服等待企业安置工作的依赖思想,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和私营经营。很多下岗职工、待业青年走出一条先自我就业,然后再自我创业,并逐步成为私营经济大户的发展之路。金山屯林业局下岗职工赵宝峰,承包了3500公顷管护林地,栽植红松24万株,并对其中的3万株进行了种苗嫁接,只需生长12年就可结松塔。结塔第一年,预计产值就可达190多万元;小昆仑林场职工陈继福自筹资金养鹿34头;丰北农场刘金峰养植地栽黑木耳15万袋。通过宣传引导和大户带动,吸纳安置2000多名下岗职工从事私营经济。金山屯林业局有5500多人敢于走出金山屯,到省外甚至国外务工、经商、办厂。现在全国17个省市有金山屯人在经商办企业。出国(日本、俄罗斯)务工已达到327人。近几年来,金山屯林业局很多科级干部、学校教师、医院医生、公检法干警主动下岗经商办企业。自强自立,自主创业,已成为金山屯林业
局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以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变“死企”为活企,安置一批 金山屯林业局在册职工25625多名,其中80%的劳动力在山下(局址)。过去山下劳动力就业主要靠林产工业和机修厂、汽运队、物资供应处、贮木场、建筑公司、自来水公司、热力公司、商贸公司等生产和服务性单位。后来,由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林产工业中的家具厂、造纸厂、人造板厂、锯材加工厂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局面,相继停产或半停产,使4683多名职工下岗或半下岗,同时随着木材生产这一主业的萎缩,机修厂、汽运队、物资供应处、建筑公司、自来水公司、热力公司等辅助性和服务性单位也处于半停产状态,下岗富余人员不断增多。党委和林业局充分认识到,必须把半死不活的企业搞活。基于这种认识,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通过采取出售、出租、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使绝大部分应改制的企业从国有经济中退出。同时,尽最大努力,积极支持和扶持转制企业,保证了转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并不断扩大再生产。原林业局热力公司进行产权出售后,成立了金龙热力有限公司,在扩大主业的同时,还投资兴建了金龙宾馆,涉足餐饮服务行业,不但保证了原岗职工继续工作,还吸纳了100多名待业和下岗人员就业。造纸厂实行租赁经营后,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搞活了企业经营,重新安置就业人员254人。目前,全局20多户转制企业都起死回生,重新安置就业人员3872人。
三、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根本,变“副业”为“主业”,转移一批
多年来,木材生产一直是林业局的主导产业,是职工群众致富的主渠道。随着可采资源日益枯竭,职工就业问题日益显现。金山屯林业局依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使广大下岗待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劳动力向新兴产业转移。一是大力发展以养鹿和黑木耳养植为主的多种经营。金山屯林业局有发展多种经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巩固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强力推进养鹿和黑木耳养植等特色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养鹿由最初的160头猛增到1600头,栽培黑木耳5000多万袋。三年时间向多种经营生产转移劳动力4000多人,使山上各林场所的职工和青年有业可就。二是大力发展以家具和木雕工艺品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业。目前,全局形成了以东盟公司、瑞丰公司、金合木业公司为龙头的木材精深加工集团。一批个体家具和木制工艺品厂迅速崛起,形成规模的有7个,年产值均超过500万元,其中东盟公司年产值已达4,800万元。木材精深加工业年产值达10,380万元,使2000多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占全局富余人员总数的13.1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金山屯林业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替代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已发展旅游企业7家,直接投资额达3,200万元,安置富余人员400余人。四是大规模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金山屯林业局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区为目标,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多方引资1.5亿元,对城镇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三年的城镇开发累计提供了70万个劳动日,满足了3500人全年的工作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共转移劳动力9984人,占全局富余人员总数的69.5 %。
四、以强化服务为保障,变“缺位”为“全位”,扶持一批 金山屯林业局也曾一度对下岗分流人员一分了之,对他们再就业服务不到位,使很多有自谋生计愿望的待业下岗职工由于缺少信息、技术、资金等,只好无奈等待。这几年,林业局认真总结这方
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在项目选择、技术培训、市场销售、资金等方面全方位扶持职工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经商,特别是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从事畜牧业,三年内保留工资、保留职级、保留编制,享受本单位在职干部待遇。二是加强林业局服务职能。在林业局精简机构、收编收摊中,成立了多种经营服务总公司,各林场所成立了多种经营服务分公司,重点把事农、副业生产的职工群众和家庭经济作为服务对象,在技术、产品销售、材料供应、生产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抓好技术培训。金山屯林业局成立了再就业培训中心,建立了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0多次,受培训职工达10000多人。林业局还组织有关部门同志,先后十几次,行程数万里分赴十多个县市考察学习养殖、加工、种植等实用技术,还外聘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人员和省、市专家教授到本局直接向职工群众传授实用科技知识。四是为下岗、待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排忧解难。金山屯林业局把收摊后闲置的厂房无偿或以优惠价位优先租、卖给本局职工使用,为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例如,金山屯林业局把第二中学闲置教室无偿提供给木雕工艺品业主魏刚,并积极为其争取贷款20万元,作为生产流动资金,使他的木雕工艺品厂很快发展起来,现年创产值达65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资金短缺是影响下岗职工自主就业的主要问题。这几年,林业局勇担风险,为再就业人员担保无息贷款500多万元,今年5月份,林业局又为29名下岗职工办理小额贷款50多万元,解决了他们发展中的燃眉之急。制定了扶持职工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30余条,涉及原料、房舍、饲料地、土地使用等多个方面。仅2003年林业局就无偿为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提供木料200余立方米、饲料地10余公顷、房舍3000多平方米,折合资金30
余万元。还在全局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重点帮扶特困下岗职工发展家庭经济,使220户实现开发性脱贫。
金山屯林业局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立足本局实际,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融为一体,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推动了待业、下岗人员自主创业,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第二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总结
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总结
xxxx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按照城东街道和街道劳动服务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强化管理,求实、有序、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做好社保宣传工作
通过劳动局、街道组织的各种劳动保障培训班学习,加强了自身文化、理论、业务水平,掌握现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居民讲解做到了准确、易懂。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网站,开展社保就业和政策法规宣传,使上级政府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政策深入人心。今年社区共为 215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其中新增办理补贴人员40人。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目前,我社区共有失业人员682名,今年初开始我社区着手对社区所有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单、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的审核程序、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宣传,使广大群众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劳动就业政策法规。通过再就业典型现身说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市场,自主创业,营造出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已发放政策法规发宣传单 1000 多份,现场咨询 3 场400多人次,今年共有 8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三、拓宽渠道,发挥职业介绍服务功能,确保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各类台帐。服务站加强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动态情况,详细登记其基本情况,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经济来源、求职意向、专业特长等,并建立台帐,做到“五清”。
2、建立劳动力人才库。为及时掌握社区有专业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情况,将辖区内有技术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库,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业用工创造了条件。
3、开拓再就业岗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此,我们争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重点扶持“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如小区治安、卫生、消防、绿化及公共职务岗位。二是收集就业信息,利用区域资源拓宽就业渠道。首先,及时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开发空岗181个,主要为一些就业困难便于就近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岗位,积极引导、鼓励辖区企业充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三是积极与一些企业取得联系,一方面可安置我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用人提供服务。本以来共推荐和介绍121人到辖区单位再就业。
4、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一是认真协助劳动局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登记工作,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二是实施再就业援助。社区建立了困难群体个人档案资料,开展上门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咨询。三是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参加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工作站共组织了一百余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营业员、物业管理、中式烹调、家政等技能培训。职业培训使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今年7月
我社区失业人员王莉通过通过创业培训后,在港闸区成功创业,创办了南通万德百货用品超市,圆了自己的老板梦,并且在社区指导下,在9月成功申请到小额担保贷款。
针对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明年我社区将继续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本着为群众解忧、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提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水平,为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就业再就业组织机构
就业再就业组织机构
组长:王立杰
副组长:高淑娟
组员:张秀云
郎东徐友李淑萍 战涛 敖树臣田田孟照红 孙立坤卜静君
第四篇: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提纲
**区人民政府
(2009年6月17日)
各位领导: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以改善民生,促进民富为主线,以扩大就业再就业工作为重点,以实施城乡劳动力培训工程为手段,以开展“三进三送”活动为载体,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辖十街一镇,32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现有11个街(镇)劳动保障事务所,45个社区(村屯)劳动保障工作站,105名社区(村屯)劳动协理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基本做到机构、人员、制度、经费、场地、工作六个到位。全区现有从业人员77656 人,失业人员3549人。今年以来,就业再就业实现1272人,完成年任务的49%,其中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2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几年来,我区一直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政府联系群众、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全区十项
利民工程之一进行重点督办。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全区就业再就业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汇报有定性,督导有目标,全区上下呈现出共同关心和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多措并举,落实政策。一是针对我区流动人口多、基础数据变化大的情况,不定期对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家庭情况进行详细摸排。今年上半年,入户调查居民56469户、164776人,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基础数据。二是依托驻区企业,合理匹配资源,为城镇失业人员开辟就业门路,实现了共驻双嬴。区政府在实施“6281” 战略发展规划和“建设龙江工业强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区通过上项目新增就业岗位341个,形成了经济建设与就业工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崭新格局。三是采取“政府运作”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举措,多渠道收集域外用工信息,实现异地就业898人。四是优化环境,落实政策,引导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和自主择业。今年已为680名灵活就业人员申报了社保补贴。
(三)立足载体,强化服务。一是按照“办公信息化、人员专业化、功能多元化”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区公共职业介绍和培训中心机构建设。区职介和培训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份,该中心配备了电子显示屏,设立了求职登记、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档案管理等绿色窗口,为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搭建了对接平台。二
是今年已举办了两期劳动用工现场招聘会,成功职介325人。三是切实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已有8个社区实现了创建工作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社区就业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四是深入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把援助内容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做到就业困难群体家庭中。
(四)开展培训,注重实效。我区建立了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龙头,民办技校和农民工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就业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采取“定单式”和“以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模式,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乡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办两期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分别培训学员271人和 149人,合格率和就业率分别为95%、92%和89%、81%。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仍有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人员,受用工单位招聘条件的限制,较难实现就业再就业。
四、下步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6281”战略发展规划,坚持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积极的优惠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机制,推动就业。我区将进一步抓好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穿、责任
一体的工作模式。坚持以“三进三送”活动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就业成果,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是广辟渠道,增加就业。在扶持各类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广泛收集域外用工信息,积极稳妥地开展劳务输出,形成多元化劳务输出格局。
三是搞好培训,促进就业。发挥培训基地作用,有针对性的做好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四是创造条件,扩大就业。做好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小额(双扶)贷款等扶持政策。创造有利条件,为失业人员以及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就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用工秩序。
各位领导,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区将紧紧围绕“6281”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载体,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2010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福泉市201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目标,切实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职能,明确目标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就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0年,全市促进城镇新增就业任务1550人,完成1938人,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数125.03%,其中大学生就业任务300人,完成413人,完成任务的137.67%,下岗失业人员持证再就业任务450人,完成669人,完成任务的148.67%;困难对象就业任务300人,完成554人,完成任务数的184.67%。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任务6000人,完成9469人,完成任务数的157.82%,其中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任务1000人,完成1542人,完成任务数的154.2%。就业转失业人员14人,比去年减少1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以下。零就业家庭认定26户,每户均安置1人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563本。创建充分就业镇1个,充分就业社区1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9万元。超额完成了州政府下达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年初以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全市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制发了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文件——《福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了领导责任制。明确了再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市政府按期通报了再就业工作情况,不断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2010年4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并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作为专项工作进行安排和督查。二是建立完善了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坚持定期召开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能够服从大局,恪尽职守,认真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部门之间经常召开协调会,研究职能交叉、工作配合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完善了目标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指标纳入了对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级部门单位的目标考核,层层分解和细化到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建立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就业工作进行督查。7月中旬分管市长带队对各乡镇(办事处)就业工作进行半年督查。初步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部门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 2 实、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准确及时的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和就业信息
通过开辟专栏、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一法一条例”。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1000余条。加大信息反馈力度,全年反馈信息194篇、撰写典型材料34篇,在福泉日报上刊登20篇,黔南日报上刊登5篇。大力宣传再就业政策、宣传再就业先进典型,让更多的人熟知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了解掌握可靠的就业信息,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职能,协调运作,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市根据国家、省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实施意见》,对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象范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再就业资金管理、再就业援助、社保补贴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失业人员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是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劳动就业工作开展中,我们把《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把关、快速发放。二是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中,紧紧抓住政策扶持这个杠杆,充分发挥政策支撑作用,积极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 造宽松环境,不截留、不梗阻,最大限度地提供优惠。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54个,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84人,协理员26人,其它公益性岗位444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09万16人,使用再就业资金734万元,其中:岗位补贴40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276万元,其他49万元。市工商、国税、地税、城管等部门税费减免共计9.47万元。
(四)发展经济、开发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为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安置渠道作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治本措施。强化了六抓:一抓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借助我市矿产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创造宽松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成为我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二抓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主攻方向。三抓政策落实,努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四抓灵活就业、广开就业渠道。针对我市用工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个人特长,提倡非固定单位、非连续性、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五抓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招聘工作,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安置就业。事业单位招考80人,企业吸纳300余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50人。
(五)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搞好就业服务 为充实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市编委为我市基层工作平台建设专门下发了文件,落实了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 所专职人员的编制问题。目前,全市已按要求建立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17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7人,兼职人员88人,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实现了信息网络化。
进一步加强乡镇(办事处)、社区和行政村基层平台基础设施和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基层平台开展就业援助各项基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按照“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所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的“六到位”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市、乡镇(办事处)、社区(居、村)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平台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工作职能,为搞好就业援助工作提供保障。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的专门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要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基本的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充实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力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推行劳动保障协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六)切实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活动,搭建就业平台 集中了开展“就业百日帮扶”、“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援助活动,仅上半年就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招聘会”2场共有45家用工单位参加招聘,提供580多个就业岗位,工种96个,进场求职人员达2000多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97人。搭建就业平台,真正将就业政策、就业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
(七)加强服务,促进内转外输,扎实搞好劳务输出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年初,由劳动部门组织人员入乡入村,大力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及重要意义,并在春节前后、春耕、秋收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时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务工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同时宣传讲解劳务输出有关知识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树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做好信息服务。为加强信息传递,及时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在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每日发布用工信息,且在对外公开栏内每周更换一次用工信息,及时为求职者提供便捷服务。春节前夕,利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经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后,利用市广播电台发布劳务用工信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抓好有序输出。今年,狠抓输出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职业介绍交流制度,及时做好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积极联系我市在外知名人士,搜集用工信息。组织各劳动保障工作站下乡入村宣传,帮助外地用工企业联系用工事宜,在巩固往年劳务合作关系的同时,开辟了像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用工途径,共组织劳务输出劳动力达1247人。四是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实现市内转移就业。全市上下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城建兴市、环境立市、文化亮市”五大战略要求,把解决就业作为招商引资和农村重点扶持产业的先决条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鼓励富余劳动力就业,既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又达到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全市中小型企业、矿山、个体工商户等为农村劳动力提 供就业岗位就地转移2000余人。五是多方位维护权益。我们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在劳动就业服务大厅做好职业介绍、维权等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及时引导在外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注重做好跟踪服务,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六是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农民工在外安心务工。经常通过电话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及劳务输出户的情况,通过掌握信息,稳定劳务队伍。
(八)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活动
通过抓就业援助促政策落实、抓评价标准促创建工作规范、抓评估奖励促基层创建积极性、抓基础台帐促创建工作质量、抓宣传动员促创建工作氛围,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在龙昌镇创建充分就业乡镇,在金山办事处的藜峨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带动社区、行政村就业平台建设,依托基层实现就近、就快动态掌握就业援助对象情况。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和各类就业援助活动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机结合,丰富工作载体,与建设精品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相结合,积极探索辖区岗位优势互补,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携手共创充分就业社区的路子。广泛宣传,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净增就业岗位难度大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新增,高校的扩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困难人员面的扩大等原因,造成全市就业总量供过于求的局面,社会净增岗位相对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就业观念陈旧、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将难以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在一定时期内 “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
虽然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建立,但普遍存在办公场所拥挤、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等问题,多数与乡镇其它部门挤在一起办公。由于新农保、新农合等工作逐渐并到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明确的1名专职人员很难完成逐渐增多的劳动保障工作。行政村、社区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三)农民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存在困难
我市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比较多,按要求在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时须提交其在城镇常住地的居(暂)住证明复印件。这部分农民本身就居住在城镇,除户口簿外难以出具居(暂)住证明复印件。
(四)失业人员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较大
一方面大部分长期失业人员,受年龄大、文化低、健康差、家庭困难、工学时间矛盾等实际困难的影响,只希望尽快挣钱糊口,不愿意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另一方面目前的培训工种与市场需求脱节。相对滞后的培训市场调研、低技能 水平的培训工种提供以及偏低的培训补贴标准,无法适应市场用工需求,造成了市场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另外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层次较低,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将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返乡创业人员、下岗职工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农民工劳动转移培训以及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效果。引导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技工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创业培训,树立一批创业典型,实现“培训、就业、保障”新突破。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下岗职工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二)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居家养老、保洁、绿化、治安巡查等社区服务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就业岗位。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加大政策宣传和执法力度,优化全市就业环境。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再就业政策,要让每一个失业人员,每一个用人单位都了解优惠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和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利用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各类自主创业的典型,教育和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克服传统观念和不良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信心和勇气。加大执法力 度,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执法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以不断规范个体私营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保护企业的正常用工和打击随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用工秩序,形成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将按照全市五年工作规划和十件实事五年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地各部门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跟踪问效,定期考核检查,定期通报情况。
二O一O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