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

时间:2019-05-14 15: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

第一篇: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

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劳动需求必然减少,失业必然产生。失业问题也由此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社会问题。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浪费;不失业,这些资源就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对于失业者来说,失业意味着艰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尤其是中国这一人口大国,达到高水平的就业已成为国家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26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中国青年的首要问题,它不仅是一个事关青年权益和福祉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

一、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特性:

近些年来,人们所说的失业人员往往指的是下岗者,但事实上,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日益增大的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他们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加入失业行列,他们大多是受到“小皇帝”一般呵护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他们被称为 ”NETT一族”,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学界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

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1、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

2、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一族家境较好;

3、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

4、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一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或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据西方发达国家NEET族的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始终与主流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极易因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而走入误途,不少NEET族就因此走上吸毒、卖淫、偷窃、抢劫、自杀的自我毁灭道路。毫无疑问,NEET族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出现同样是件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仅就“傍老族”、“啃老族”现象就令许多家庭头痛不已,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二、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面临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人口13亿,占世界60亿人口的1/5还要强,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有青年3.2亿,占中国人口的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位臵。

2001年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00万人,实际新增劳动力800万人;2002年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400万人,实际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在这些新增的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处于“待业状态”。有专家预计,在今后几年中,我国新增劳动力中实现就业的比率只有40-50%之间,而没有能实现就业的,就会成为待业青年,并加入到这个“新失业群体”中去。

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当前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专家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调查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3.56万,人数已经超过就业转失业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50.15万,占总量的83.98%。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中指出,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增量为1700多万人,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量累计约为2500万人,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1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累计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同时,青年劳动力总量供给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200万人,其中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人,复转军人50余万人,农转非人员260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中职毕业生185万人。与此同时,农村现有劳动力4.97亿人,其中2亿多人已经转移就业,1.8亿人留在农村务农,尚余1.2亿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另据中国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大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也达到了22%。青年总量失业是青年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年失业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显得越来越严峻,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问.三、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日益激增的原因: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2001年以来,35岁以下的青年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70%,已成为失业人员的主体。青年总量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症结日益凸显,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三大矛盾:

1.青年劳动力总量供给持续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

青年总量失业是青年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在全社会劳动力总量供给不断上升的同时,我国正面临着“无就业增长”的严峻现实。2006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东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无就业增长的挑战,尤其是中国。”“无就业增长”主要表现为就业弹性系数,即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很低。近二十年来,中国GDP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和GDP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处于不断下降之中。20世纪80年代,GDP就业弹性系数为0.303,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创造240万个就业岗位;90年代就业弹性系数降至0.104,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创造70万个就业岗位;本世纪前5年,GDP就业弹性系数只有0.105,2005年跌至0.08,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岗位已不足60万个。

2.青年劳动力素质的结构失衡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劳动力的素质结构与就业市场的内在要求相匹配,才能够减少由于劳动力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不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包括劳动力素质的整体结构和劳动力个体素质的构成。当前,我国青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着整体失衡和个体缺陷并存的问题。我国青年劳动力素质的整体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结构失衡。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都应呈现为橄榄型,也就是中级人才所占比例较大,而初级、高级人才所占比例均低于中级人才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素质结构与就业市场基本匹配,其素质构成是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但据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显示,到2005年,全国共有高级工835.5万人,仅占17%,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0%;中级工占40%,初级工却高达43%。第二,市场供需失衡。研究表明,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速度,是培养专业人才速度的2-4倍,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第三,人才分布失衡。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地域分布也不合理。东部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分别超过中部34.5%和西部53.8%,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口分别超过中部15.5%和西部42%。

我国青年劳动力个体素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含量低于或者不适应社会需求。目前,很多青年就业时,其职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表明,41.1%的失业青年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失业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大学生不能有效地把已学知识转化为在岗的实际能力,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我国大学生一般上岗适应期为1-1.5年,而发达国家大学生上岗适应期为2-3个月。

3.就业机制市场化和就业渠道多元化与青年就业观念陈旧之间的矛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业政策由政府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就业机制市场化和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就业体制逐渐形成。但是,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新形势下,青年的就业观念存在着不适应现象。部分青年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等机遇、靠政府、要待遇”的心态,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在青年中仍有一定市场。在择业区域上,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在择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北京(24.69%)和广东(21.76%)的比例很高,而选择中部(9.62%)或西部(7.39%)的比例相当低;有近70%的人选择外企、政府机关和国企。另外,部分青年中还存在着“有业不就”和“自愿性失业”等问题。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使中国劳动力市场被明显分割为主、次两个市场,导致部分只愿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劳动者一旦未能如愿,宁愿放弃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这是许多青年不愿意到基层、欠发达地区和体制外单位就业的深层原因。

为了促进青年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国从2003年以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表现为宏观上建立以积极就业为基本取向的政策体系,微观层面则是政府主动干预劳动力市场。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援助,消除就业歧视等。这些政策实施以来,有近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184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现正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的《就业促进法》,将使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更有利于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2007年,团中央也及时推出了“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以就业对接、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援助为主要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工作。

四、中国新青年再就业重要性: 全球最突出的发展问题是就业与失业,今年6月第九届国际劳工组织年度报告认为,目前失业和就业不足状况影响全世界一半以上就业人口,全球约有10亿多人失业或就业不足;未来10年内全世界将需要创造5亿个新就业机会。这是中国失业与就业的全球背景。因此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青年之所以如此重要,这是因为:

第一、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必要基础,第二、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应该享受的基本人生权利,第三、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获得社会认同,发展稳定地位身份的有效手段,第四、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奉献青春和智慧,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大好机会,第五、就业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制度化实践。

因此,开展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是落实“三个代表”和“二为宗旨”,落实“十六大”创新精神和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导方针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青年合法权益、发展青年社会认同、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保持社会和谐运行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国际社会关于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经验

青年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因应措施,解决青年失业这个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法国政府实施了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1997年10月16日出台了《促进青年就业法案》,1998年7月29日又出台了《抵制社会排斥法案》,把11万名年龄在18-26岁、没有得到职业培训证书就离开学校的青年顺利地导入“就业准入渠道项目”,有效地促进了法国青年就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社会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其中最宝贵的经验有:

1、鼓励自主创业

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1980s年代由英国王子信讬基金启动的“青年创业计划”,在鼓励失业青年向自主创业过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在,在英国自主创业已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每8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是自主创业人员。

2、创建小型企业

自主创业的首选目标是创建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对青年就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995-1999年间,小型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有230万个之多,并且有56%的工作岗位存在于小型企业之中。

3、政府资金支持

法国政府于1997年10月出台了“青年工作岗位”计划,专门为26岁以下的青年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为了鼓励各部门创造“青年工作岗位”,1999年政府给每一个青年岗位每年补助95,000法郎,以后每年年中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补贴金额相当于个人工资总额的80%,其余20%由用人单位自筹解决。

4、减少工作时间 为了在私人企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法国政府采用立法手段强制减少工时以便达到减少裁员和增加就业的目的,即在不降低员工工资的前提条件下,工作时间从每周39小时改为每周35小时工作制。法国国民议会于1999年12月15日再度通过一项新的法律,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所有雇用20人以上企业的法定工作时间都是每周35小时,其他所有企业则从2002年起一律实行新的工作时间。据专家估计,当职工工时减少10%,雇主将就得增加6%的就业岗位。

5、开展职业培训

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在市场上就业,当事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职业培训方面,英国是最富有经验的国家之一。各种培训机构在争取到资金开展培训之前都要进行认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以便使学员学习结束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保证完成相应的就业率指标。这种“匹配性的”职业培训,既能保证培训资金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失业人员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值得学习。

6、动员企业参与

在动员企业参与解决失业问题上,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克林顿政府的“授权区和企业社区”例如,克林顿对1977年社区投资法令再次强调,并向银行展开了“愤世嫉俗”的战争。通过整顿银行,迫使银行做出几十亿美元的贷款承诺,与无数社区签署了贷款协议。另外,克林顿还竭力动员大企业在内城投资,他把以前被忽略的农村和内城说成是新生的市场,并对15位大企业高级主管说:“我们最伟大的尚未开启的市场就在我们家里。”为此,许多大公司纷纷向授权区和企业社区投资,为实施EZEC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克林顿“授权区和企业社区”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教益和思考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它打破了减少失业和治理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得而兼”的形而上学神话!

7、发挥社区作用

国际经验证明,家庭和社区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它们既是青年自主创业的舞台,又是吸纳失业青年就业的广阔场域。1990s年代以来,这种以社区为本的家庭企业和社区企业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这既是社会服务去制度化的要求,又是社会服务人性化的体现,国际社会服务的这种转型在社区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六、对如何促进我国青年创业、再就业行动的建议:

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不仅受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个人文化价值观念、个人教育层次和个人技能水平等微观因素的影响。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工作价值观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高当代青年的社会素质和实用技能,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基本前提。

1、发现资源。帮助青年发现社区和社会环境中可以利用的现成资源,或者直接利用,或者创造必要条件利用这些资源为青年创业服务。

2、影响环境。对不利于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环境进行谨慎、有效的工作,使地方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都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寻找项目。寻找项目即寻找市场,这是在青年创业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创业资金的回报率和所创企业的生命力。创业青年事先必须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确保上马的项目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项目。

4、创业准备。创业青年必须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准备固然重要,但这里所讲的准备主要是指态度准备、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没有认真的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必要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消费心理、法律法规、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是不能轻易谈创业的。而要获得这种态度、精神和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5、制度保障。青年创业不是一时权宜之计,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任意行为,更不是小孩过家家的儿戏行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冲动和激情,主要的是理性和制度。青年创业,准备是基础、培训是核心、项目是关键、制度是保障。要建立保障创业者权、责、利相统一的青年创业法规,严格按照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青年创业企业,保护创业青年的积极性,把青年创业行动引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6、观念转变。青年就业和再就业还涉及到青年的人生观和职业或工作价值观问题。马克思在其“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这样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除了价值理性转变外,在工具理性上也需要转变。在现代社会,青年应该具有一种弹性就业、灵活工作的观念,在工作岗位选择上不要企图一步到位,终生不变。

7、思维创新。无论是就业和再就业也好,还是创业也好,青年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思维的创新。只有在思维上首先创新,才能有工作上和行为上的创新。创业行动是思维创新的结果,在就业和再就业领域也需要思维创新发挥引领作用。有思维创新在前,就业和再就业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8、社会企业。提倡由政府、非赢利组织和企业创办或联合创办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社会企业,以便为青年创造就业和再就业机会;提倡大力发展青年创业者合伙出资的社会所有制企业,以便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凡老百姓需要做的、政府无力做的、市场又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可以让青年创业者以社会企业的名义干起来。这种社会企业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由于它为政府分了忧,为青年解了愁,为百姓办了福利,理应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行政保护。

9、政府责任。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说到底是一项政府工程,政府对此等社会事务负有无限责任。当政府把经济责任交给市场以后,它就该把管理社会事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在青年就业和再就业这个问题上政府不应该“缺位”,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且在这种事关“三个代表”和“二为宗旨”落实上的责任是无限的。

结论:

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人失业问题的产生都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在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就业、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青年已成为就业、失业的重点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就业问题是一个青年问题。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既使青年就业问题趋于复杂化,同时也给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因此我们所要做就是寻求符合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的解决方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赵勇:“国外青年失业对策拾零及启示”,http://www.xiexiebang.com 2002 [2]安国启.《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3]《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首发 青年失业成新问题

[4]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人民出版社.2005年.[5]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6]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王霆、曾湘泉.《青年就业——我国就业战略研究重点的转移》.《求实》.中国:中共江西省委党校.2006年.10期.[8]胡延华.《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成因和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中国: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1月(下旬刊).

第二篇:作文:新青年,“兴”中国

作文:新青年,“兴”中国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与寄托。中国青年需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一份报国之情、一个强国之志,才能让国家之兴得以更好的实现。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陆游所抒发的爱国之心;

“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这是陈毅所体现的报国之情;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这是詹天佑所表达的强国之志。岁月陡转,光阴似箭,如今踏上了2020年征程的我们继承着前人对国家的情怀,同时也迸发出新一代青年的朝气。在中国地大物博的土地上,需要我们诵强国之诗,歌爱国之章,为中国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添上浓重的一笔。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寄托于个人的情怀之中,他拿起了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麻木。现如今,2020年新冠疫情的广泛扩散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则是冲锋在前线的勇猛之士,这种万疆援鄂、救济医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此她们前往武汉,共同完成了所处时期赋予的使命。在党中央的严密部署和精密排查,以及医护人员不惧阻难奋勇前行下,疫情也得到了缓和。我们歌颂着她们,她们守护着我们,当她们褪下白色外衣,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这些医护人员并没有什么超能力,但他们却拥有着这个时代独特的使命和对国家的爱国情怀。这何尝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榜样呢?

党的十八大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让全国的青年学子深刻体会社会主义的战略优势,它不仅仅为中华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爱国、强国的动力,让中国青年抱有鸿鹄之志,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分子。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学子在此基础上更应把控好自己个人的人生规划蓝图,摒弃蜩与学鸠那愚昧无知的态度,汲取大鹏鸟那扶摇千里的志气,这才是成为国家之栋梁,时代之榜样的前提。

强国使命需要青年履行,实干兴邦应是青年首当其冲,报国情怀更是每一位青年学子必不可少的要素。此时此刻,哪怕国家之兴的实现道阻且长,新青年也能行则将至,而你只需行而不辍,国家定当未来可期。让我们怀揣爱国之心,一同建设美丽新中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三篇:新失业群体就业形势及对策

“新失业群体”,主要是指每年社会新增加的失业人员,既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也包括城镇新加的失业人员,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历年结转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没有从业经历的城镇失业人员。随着这部分人数日益增加,这部分人员就业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来自“新失业群体”方面的社会就业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一、基本形势近年来,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往往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失业群体,即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尽管这部分失业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具有身体、年龄等方面的就业优势,表面看来,他们的就业问题个对比下岗失业人员容易解决,但实际上,“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水平较低。新失业人员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等较低学历毕业甚至辍学。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当中,吃苦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二是职业素养不高。新失业人员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中没有学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也就没有系统的从业经历,也就没有什么自身特长。三是社会经验不多。这部分人年纪不大,涉世不深,社会阅历尚浅,价值观混乱,可塑性极强,而这部分人员也同样面临着成家和生存需求,失业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这也是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四是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新失业群体”在参与市场就业竞争的过程中一没经验,二没专长。毫无优势可言,属于社会就业弱势群体,大部分人又长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的数量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失业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据统计,长春市每年各类失业人员达20余万人,其中新增长的失业人员就达6万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可想而知,社会就业形势因新失业人群的增加而愈发显得严峻。因此,如何解决好“新失业群体”就业困难,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是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乃至于全社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要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

二、就业对策“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其就业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拟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制定出台政府促就业政策,实施“新失业群体”就业工程结合目前国家和省、市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政策促就业。一是综合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目标管理。我们要将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相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拓展到“新失业群体”就业当中,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方面给予税费减免、落实各项补贴及其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综合运用国家政策促进就业工作。同时,将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纳入到我市社会就业目标责任体系中予以高度重视,成立由主管就业市长亲自挂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牵头,工商、税务、公安、城建、民政、社会保险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长春市“新失业群体”就业领导小组。同时,将具有社会安置能力的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确定为就业目标单位,每年制定详实的就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实施就业目标宏观调控管理,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政府考核其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同时,调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新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举全市之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就业氛围。二是实行政府扶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首先,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有关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简化贷款申请程序,放宽借贷条件,通过建立信用社区担保和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加强小额贷款的安全与实用性。为一部分有创业愿望,具备经营能力和创业条件但苦于资金不足的新生劳动力实施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帮扶,鼓励其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全市创业项目库,收集投资小、见效快,风险相对小的适合“新生失业群体”从事的各类创业项目,组织专家对好的创业项目在投资风险、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论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公社会公布,鼓励立志创业的新生失业人员行动起来自主创业。同时,要对正在创业的人员从事的项目实施方面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其创业成功。其次,建立长春市青年创业者基金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相关银行一起,建立青年创业基金会,每年要对创业人员的项目运行、经济效益、安置能力、企业信用等创业情况进行严格审核,评选出全市在创业促就业活动中表现突出且成功带动了一部分失业人员就业的有为青年创业者,给与一定数目的创业基金奖励和支持。

第四篇:新失业群体就业形势及对策[定稿]

“新失业群体”,主要是指每年社会新增加的失业人员,既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也包括城镇新加的失业人员,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历年结转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没有从业经历的城镇失业人员。随着这部分人数日益增加,这部分人员就业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来自“新失业群体”方面的社会就业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一、基本形势

近年来,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往往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失业群体,即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尽管这部分失业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具有身体、年龄等方面的就业优势,表面看来,他们的就业问题个对比下岗失业人员容易解决,但实际上,“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水平较低。新失业人员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等较低学历毕业甚至辍学。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当中,吃苦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二是职业素养不高。新失业人员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中没有学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也就没有系统的从业经历,也就没有什么自身特长。三是社会经验不多。这部分人年纪不大,涉世不深,社会阅历尚浅,价值观混乱,可塑性极强,而这部分人员也同样面临着成家和生存需求,失业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这也是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四是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新失业群体”在参与市场就业竞争的过程中一没经验,二没专长。毫无优势可言,属于社会就业弱势群体,大部分人又长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的数量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失业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据统计,长春市每年各类失业人员达20余万人,其中新增长的失业人员就达6万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可想而知,社会就业形势因新失业人群的增加而愈发显得严峻。因此,如何解决好“新失业群体”就业困难,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是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乃至于全社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要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

二、就业对策

“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其就业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拟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制定出台政府促就业政策,实施“新失业群体”就业工程

结合目前国家和盛市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政策促就业。

一是综合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目标管理。我们要将国家和盛市出台的相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拓展到“新失业群体”就业当中,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方面给予税费减免、落实各项补贴及其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综合运用国家政策促进就业工作。同时,将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纳入到我市社会就业目标责任体系中予以高度重视,成立由主管就业市长亲自挂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牵头,工商、税务、公安、城建、民政、社会保险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长春市“新失业群体”就业领导小组。同时,将具有社会安置能力的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确定为就业目标单位,每年制定详实的就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实施就业目标宏观调控管理,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政府考核其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同时,调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新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举全市之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就业氛围。

二是实行政府扶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首先,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有关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简化贷款申请程序,放宽借贷条件,通过建立信用社区担保和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加强小额贷款的安全与实用性。为一部分有创业愿望,具备经营能力和创业条件但苦于资金不足的新生劳动力实施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帮扶,鼓励其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全市创业项目库,收集投资孝见效快,风险相对小的适合“新生失业群体”从事的各类创业项目,组织专家对好的创业项目在投资风险、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论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公社会公布,鼓励立志创业的新生失业人员行动起来自主创业。同时,要对正在创业的人员从事的项目实施方面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其创业成功。其次,建立长春市青年创业者基金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相关银行一起,建立青年创业基金会,每年要对创业人员的项目运行、经济效益、安置能力、企业信用等创业情况进行严格审核,评选出全市在创业促就业活动中表现突出且成功带动了一部分失业人员就业的有为青年创业者,给与一定数目的创业基金奖励和支持。同时,对每户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要给与一定的税收及各项开办费用的减免等政策上的扶持,以调动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创业促就业的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其招聘新生劳动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广大空间,发挥民营企业在就业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民营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对安置人数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在贷款申请、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与更多、更好的政策上优惠和扶持。以提高民营企业招聘新生劳动力的积极性,改善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形势。

四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劳动力就业保障机制。总结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运作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将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新失业群体,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建立专项新失业人员基金,专门用于保证新生失业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同时与市民政部门协调,将长期失业且生活困难新失业人员纳入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帮助解决其就业和的估计,在选择职业方面往往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他们大都对就业岗位、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工资抱酬有着过高的期待,但这又与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极不相符,也就导致了他们不适应工作,经常地去更换工作,长时间地在失业与就业当中徘徊,渐渐地对就业、社会甚至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职业指导恰恰能通过就业前的心理咨询,帮助新生失业人员认清就业形势,摆正自身位置,树立就业信心,确定正确的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尽快实现就业愿望。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培养一批专业职业指导师,设立专门职业指导窗口,在开展新生劳动力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同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针对来市场求职的每位新失业人员实施人本服务,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通过与求职人员聊天谈心的方式,了解其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克服重重障碍,结合其基本情况给与全面的职业指导,同时向其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

相信,通过以上的种种就业措施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努力下,加大工作力度,就可以切实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难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当然,在实践当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更多难以预料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完善现有的“新失业群体”就业和保障体系,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我市的“新失业群体”的就业安置工作。

第五篇: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毕业论文标题和提纲

标题:《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写作题纲:

导论部分:就业工作的概念及重要性,全国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和对策分析

一、从全县、全省、全县来讲,要做好就业工作,1、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

2、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有一个强有力的劳动保障执法队伍。

二、通海县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

1、人才交流中心一块工作情况。

2、劳动就业局一块工作情况。

3、招工的管理工作情况。

4、企业招用工情况。

5、求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6、劳动保障制度,及执法监察的情况。

三、通海县就业工作存在的弊端

1、县委、政府对就业工作长期以来“重经济、轻就业”的认识问题。还没有根本消除,2、人才与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体现在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开由人才服务中心与劳动就业局管理不科学。

3、就业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体现在一是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的方法不科学,管理水平还太低

4、还没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管理。

5、劳动保障制度立法还不健全,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不够。

四、解决通海县就业工作弊端的对策

(一)、县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好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二)、积极健全完善人才、劳动力市场。

1、改革政府机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合并,就业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

2、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更新人才和劳动力的划分概念。

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有效管理,以建立一个通海县完善的劳动力输出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2002级经济管理本科班学员 阚 江

关注失业群体,努力扩大再就业

--玉溪市再就业现状试析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新产品和精神新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衡量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把尺子。我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端正认识,明确到玉溪市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1、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只是一句空话。

2、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康社会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双手来建设,如果大量有劳动能力的人没事干或不干事,不仅不能创造财富,反而还要消耗社会财富,并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玉溪实现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就业和再就业,广大人民群众人才能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也只有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才能缩小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成惠及大多数人的小康社会。

3、做好再就业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要完成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有一个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老百姓没有工作,无业可乐,要想安居就不可能,保持社会稳定也就不容易。现在不少由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引起的群体事件,社会影响面广,不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二)玉溪市再就业工作形势及其分析

1、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总体情况

玉溪市目前有下岗失业人员17800多人,其中:国有企业10900多人,城镇集体企业4100多人,其他企业28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初级职称以下的占80%,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逐步增加。据预测,近年内玉溪市国有企业改革还将分流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进入劳动年龄的新增城镇劳动人口将超过5万人,此外,农村还有10万左右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目前我市每年只能提供8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因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年龄还小,还可以再学习,农村富余劳动力说到底还有一块承包地,而下岗失业人员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他们没有收入或仅靠领取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这部分人已成为城 镇最为困难的群体。大量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长期无事可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产生心态不平衡,即使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其他就业工作更紧迫、更繁重、更复杂。

2、目前玉溪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情况 1998年以来,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平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去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再就业扶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出台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等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尽快实现再就业。今年以来,随着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3、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来看,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有5500多人,工作任务还很重。二是随着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失 业人员还将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相当一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将难于解决。

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紧密相关,就业岗位的增加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我市近年来经济增长幅度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因企业改制,不但减少了就业岗位,而且还产生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前几年各级政府都重视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对促进其再就业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导致政府在进行有关决策时对再就业工作有所忽略。国家新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很大,但有的部门对此认识不统一,各部门工作难于协调,政策落实不了,形不成合力,取不到实效。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也有其自身原因:一是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一方面,许多传统行业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 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落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仍然存在着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等靠思想,依然抱着端“铁饭碗”才算就业,有全日制的工作岗位、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择业挑挑捡捡、眼高手低,不愿干苦、脏、累、险的活,不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有岗位的无人干,愿意干的无岗位,导致可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少,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去年,全市劳动力市场提供岗位2万个,进入市场登记需要就业的各类人员3万人,但市场成交率只有20%。全市有数万个岗位是外来劳动力就业。

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措施办法

努力做好再就业各项工作,切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从宏观方面必须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微观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树立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的观念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再就业问题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良性互动。据测算,玉溪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如果今后我们能争取有8-10个百分点的增长,就可基本满足就业和再就业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上,准确把握我市经济发展走势,通过经济的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不折不扣地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再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中央和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已很明确,关键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再就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将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传达给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加强对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的报道,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信心。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做好再就业工作,形成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2、加快落实政策的工作进度。《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的唯一凭证。加快《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进度,尽快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扶 持政策,能增强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勇气。加快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工作进度,让企业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吸纳安臵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再就业率。努力做好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技能培训给予技术支持,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降低经营成本,减轻负担,对促进其创业获得成功大有帮助。

3、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的根本保障是再就业资金到位与否。今年底,预计我市按规定可以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将达14000多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每年需要再就业专项资金2400多万元,要求各级财政必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要按财政支出预算的0.5%至1%的比例,安排再就业资金,才能保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需要。

4、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自上而下的督促检查制度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制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人大、政协要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为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群众 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的作用,才能发现和清除再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推动政策落实。

(三)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

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要有岗位。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改变单纯就就业抓就业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产业链长、延伸服务领域广、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开辟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创造就业岗位的主攻方向,尤其要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业门槛低,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和技能,资金投入也较少,比较符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偏单

一、文化偏低的情况。要把促进社区就业作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重点抓好以居民吃、穿、住、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便民利民服务,发展面向社区各类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幼儿保育、养老福利、家政服务、清洁卫生、物业管理、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社区保安、城建协管等社区服务业,以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玉溪市多种所有制经济 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大多数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挖掘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很大。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县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把吸纳就业人员摆到突出位臵,形成“小企业、大就业”的格局。同时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个私经济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3、深入开展清岗腾位工作。玉溪市国有企业已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用工完全自主,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实施清岗腾位,安臵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人员再就业,是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清退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返聘和临时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和外来劳动力,利用清理出来的岗位优先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对于有效地尽快解决再就业问题,是一条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

4、努力扩大劳务输出,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近3年来,我市每年平均向外输出劳动力2000多个。但劳务输出地域范围不广、规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自发性的多、有组 织的少,对外需求信息不灵,针对性培训不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逐步减少等。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对外劳务输出,把自发式、分散型劳务输出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掌握劳务需求动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按照劳务需求,推荐和组织劳务输出。

非正规就业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或组织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为社区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非正规就业。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治安、物业管理、市场维护、交通协管、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设施环境等公共项目,开展小区绿化、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区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四)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以竞争机制为基础,全面有效掌握供求双方的信息,健全信息网络及其公开发布系统,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就业信息。要精心组织好劳动力供需见面会,提高市场引导就业的成功率。同时要整顿和规范劳动 力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来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损害求职者利益的欺诈行为。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将就业信息网络向社区延伸,积极组织开辟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是建立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围绕就业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要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相关手续,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在市县便民服务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的“一条龙”服务。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要把转变择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就业观念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直接影响。一些下岗失业人员长期没有实现再就业,不能一概归结为没有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是就业观念没有转变。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就业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再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制观念、地域观念、安逸观念和工作求稳,工资求高等观念,引导他们珍惜每一个就 业机会。树立自主就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观念。要根据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的变化,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能否就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重要标准,改变培训与就业脱节的现象,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

4、切实做好再就业援助行动。“4050”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再就业是当前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再就业援助行动是针对“4050”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特殊的就业服务,是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人员列入档案,重点帮扶,在城市环卫、社区建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出资购买公益性、公共服务性等就业岗位,安臵“4050”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对困难人员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工作力度倾斜。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增加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认真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纠正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工资和歧视性别招用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要重点解决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后顾之忧。结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逐步完善个人独立参保机制,确立社会保险个人参保的主体地位,实行多层次参保、灵活参保。玉溪市要抓住社会保险费税务统一征收试点的机遇,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险抗风险能力,为劳动者参与市场的竞争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环境。

(六)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就业是永恒的主题。就业和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好再就业工作。

1、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是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区的再就业工作,认真解决影响本地区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个到位。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单靠某个部门难于解决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及时解决。

2、齐抓共管,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计 划、经贸、财政、税务、民政、教育、工商、建设、卫生等多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促使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形成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合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全力抓好。要牵头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督促各县区完成工作目标。对再就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把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工商、税务、金融、城建、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做到政策落实不“缩水”,税费减免不打折扣。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确保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免收教科书费和杂费;卫生部门的非盈利性医院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免收普通挂号费和减收10%至15%的床位费、检查费及手术费的政策要尽快落到实处。搞好就业政策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的服务,为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3、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新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进行量化、细化,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考核,根据完成工作的好坏进行奖惩。要建立政府办牵头、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督促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整改,推进工作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才能推进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切实解决好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社区就业工作指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险政策汇编》玉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印

《中国就业》2004年第8期 《中国就业》2004年第10期

下载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1)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①第一阶段,失业保险制度初建期(1986~1992) a.新中国建立初期,为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1950年我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救济......

    新失业群体就业形势调查报告5篇范文

    “新失业群体”,主要是指每年社会新增加的失业人员,既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也包括城镇新加的失业人员,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历年结转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没有从业经历的城镇失业人员。......

    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来源:南风窗网2015-03-03 中经摘要: ·由户籍改革滞后和社会管理缺陷造成的黑户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

    解析中国失业保险

    解析我国失业保险 自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国务院已经先后颁布多个关于失业保险的行政法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保障范围还是保障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失业保......

    中国失业状况分析

    中国失业状况分析 2011级 商学院国际商务二班 王斯迈 2011814042今年即将毕业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李耿巍近来很郁闷:“3年前本科毕业时有家很好的单位要我,我没去,现在研究生毕业了......

    浅谈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

    浅谈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 【摘要】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2010-05-07 19:30:4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287期) 作者:王 娟 【摘要】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在古代“士”,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思......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特别是自90年代初期开始,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在向纵深推进。与之相应的,社会也开始出现了深刻的分化,一个为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