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时间:2019-05-14 14: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黑户”群体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第一篇: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中国“黑户”群体调查

来源:南风窗网

2015-03-03

中经摘要:

·由户籍改革滞后和社会管理缺陷造成的黑户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黑户现象不仅存在,而且非常普遍。在城市,黑户在大中专毕业生和流浪人员中比较普遍,如广东和河南都有接近15%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户口档案;而在农村,甚至几乎每个村都有黑户的存在,如江西名口镇的每个村庄都有1%~2%的人从来没有上过户口。

·在以前,黑户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许多村民信息闭塞,几乎不与外界联系,更没有主动申领户口的意识。在我们调查走访的“黑户”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等。另外,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部分是属于计划外生育子女,由于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得户口还要主动申请登记,所以一个家庭中很容易产生多代都是黑户的现象。

·一般来说,离开老家去外地读书的学生一般会被要求把户口迁到学校的集体户口,而在毕业后,如果找到工作并能解决户口的,一般就迁到单位集体户;而毕业后单位不能解决户口的,一般是挂靠当地人才交流中心;而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一般会被要求迁回原籍。而正是在区域间的接续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交叉衔接与不同地区对户籍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再加上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冲突等,由此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成为黑户的现象。

由户籍改革滞后和社会管理缺陷造成的黑户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0年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至少有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约占中国所有人口的1%。1300多万“黑户”浮出水面,成为数十年来中国人口政策和社会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群。他们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常住人口登记卡),也通常没有身份证,所以被社会俗称为“黑户”。他们中大多数是超生人员,也有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还有部分则是因为户籍办理程序的繁琐或基层部门的不作为而被迫成为无户籍人员。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甚至连出行也困难重重。

2014年,我们专门就“黑户”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田野调查。

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一旦真正满足“黑户”的条件,就很难通过正式的渠道去获取这部分样本,因此我们采用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式来对黑户家庭进行追踪式调查。此次调查,我们获得了分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1928个有效黑户个体,并通过分层线性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代表性,利用设计好的访谈提纲,我们对黑户个体进行了调查,同时让我们对不同类型的黑户总量可以进行合理推论。

总的来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黑户”群体普遍缺乏权利保障,心理环境较差,生存状态堪忧。由于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普遍收入较低,就业稳定性差,没有归属感,容易产生报复社会心理,继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来源。

“黑户”群体知多少

总的来看,黑户现象不仅存在,而且非常普遍。在城市,黑户在大中专毕业生和流浪人员中比较普遍,如广东和河南都有接近15%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户口档案;而在农村,甚至几乎每个村都有黑户的存在,如江西名口镇的每个村庄都有1%~2%的人从来没有上过户口。

相比其他为社会所共知的脆弱人群,黑户们通常不为大家所了解。他们隐匿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公众也无法直接感知到这部分群体的存在。他们无法上学,不能到正规医院看病,甚至不可能获得一份像样的工作。可以说,由户籍改革滞后和社会管理缺陷造成的黑户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形成“黑户”的原因有很多。

不符合政策超生型。新生儿出生后(二胎甚至三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经济状况困难的家庭往往会为躲避罚款,而不会及时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在我们的调查中,为逃避罚款而没有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的比例最高,目前占到50%左右。以此类推,全国至少有650万这样的黑户。

这种类型的黑户,一般会等到孩子上学(现在小孩读书需要户口)的时候再去上户口。在办理的时候,派出所一般会要求出具家庭、村/居委和区县的各种证明,手续繁杂,而且要补交较高的罚款或社会抚养费。有些地方有规定提出,社会抚养费数额取决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或该家庭收入的若干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金额一般取决于个体的讨价还价能力,一般在3000元到5万元左右。

未婚生育型。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其一,一些人未达到结婚年龄就生育,而这按规定不可能获得结婚证和准生证,因此会导致孩子无法上户口。其二,一些人未婚先孕,而父母亲最后没有结婚。而按规定,小孩出生上户口必须随父亲或者母亲,这种情况就会使得新出生的孩子难以办到户口,从而成为黑户。总体来看,未婚生育的黑户公民占到10%左右,全国至少有130万人。

这部分黑户群体去派出所办理户口,一般会被要求出示医学出生证明。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出生证明早就不见了;或者孩子本来就是在家里出生的,根本就没有出生证明,所以要办理户口相当麻烦,而且成功办理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没有主动登记型。首先,小孩出生后,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留守的儿童没人管,户口也没有主动上,这类黑户儿童一般在5岁左右。其次,孩子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上户口,孩子一直到长大成人也不知道(农村以前上学不用户口),等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是黑户。对于符合计生要求,而只是没有主动要求领取户口的居民,占到黑户群体的15%,全国至少有195万人。

这部分没有户口的群体,可以直接申请补录,需要谈话材料、本人申请、村/居委会证明等证明此人确是事实存在。由于未满16周岁的人,还需要另一个医学出生证明,而这个证明材料不容易获得,所以很多人发现自己没有户口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等到满16周岁后,再去派出所申请补登户口,而且申请的程序相对简单,成功申请的可能性也较高。

毕业迁移证丢失型。大中专毕业生在考取大学时一般会将户口迁入读书所在地,毕业后由于丢失或户籍接续的原因,而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户手续。大学毕业生因档案丢失而导致的黑户现象,在近年有稳定增加的趋势。这种情况在2014年占到总黑户的15%左右,全国推算就是195万人左右。

这类群体在发现没有户口的时候,都会主动去派出所申请上户口。成功办理的可能性较高,但一般要花费半年到两年时间,而且寻找户口档案的各种信息成本、交通成本和协调成本很大,要多次不断往返学校、原户籍所在地、公司所在地等,交通差旅费要花费5000元到2万元不等。

这里还有10%的黑户是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派出所漏登记,或户口仍在办理过程中,从而出现户口状态的真空。

“黑户”生存区域在哪里

在以前,黑户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许多村民信息闭塞,几乎不与外界联系,更没有主动申领户口的意识。在我们调查走访的“黑户”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等。另外,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部分是属于计划外生育子女,由于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得户口还要主动申请登记,所以一个家庭中很容易产生多代都是黑户的现象。

云南省文山自治州31岁的刘二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村民刘辉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个多少让我们有点吃惊的妇女。她略带羞涩,不善言辞,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甚至我们3个人的“庞大”调研小组(其中一位是当地户籍科工作人员)显然也让她紧张了。由于语言上的沟通困难,再加上对“公家人”的天生敬畏,她对我们的造访感到不适。据村民刘辉介绍,她小时候是引产活产婴儿,所以没有出生医学证明,至今也没有办理过户口和身份证,所以在13年前嫁给本村的智障人员后,一直没有申领结婚证。

据同行的户籍科工作人员介绍,出发前他们也在户籍系统里搜索了刘二花的名字,发现确实不在里面。而更让他吃惊的是,刘二花的两个儿子也都不在他们的系统里,虽然最大的孩子明明已经12岁了。当被问及成为黑户的过程时,刘二花的反问“户口还需要登记,去哪儿登记?”,这让我们的访谈难以继续。只不过在回来的路上,村长告诉我们说,这个12岁的孩子没有进过校门,6岁就开始跟着妈妈割草放牛,早上6点起来,吃一顿早饭就去山上割草去了,直到晚上才回来。所以,村里人一般也不太能见到这个孩子。在调查中,像这样一出生就是黑户的儿童并不在少数,他们因父母是黑户的历史原因,延续成为“黑二代”,这类群体在户籍问题的解决上更为复杂。

为了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很多地方都采用计生与罚款相结合的方法,超生即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所以超生而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就不能办理户口。据调查,华东一些省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率略高于70%,也就是说大约还有30%的超生人群未缴纳社会抚养费而不能落户。当然,这只是发达省份的数据,在一些偏远省份,社会抚养费征收率更低,黑户比例更大。

由于不能办理户口,这导致有一些未缴纳罚款的超生儿、非婚生育或早婚早育未办证的孩子被送给他人,或者流入到网络送婴、卖婴的人贩子手里。相当多的“黑户”孩子被拐走后,父母也不报案,因为公安找回孩子的可能性并不大,纵然孩子要回来了,计生委罚款要钱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干脆就不报案了。在未来,这些儿童则相当程度地流落到城郊地区,因为这里的管理水平不如城市,而且黑市交易相对活跃,因此成为黑户儿童的常态生存地。

由于多年来“超生罚款”与“新生儿落户”捆绑成为通行的政策,从而有大量的新生儿没有户口。到目前,这部分孩子大都成年,甚至开始有了“黑二代”。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管制放松的前提下,这些“黑二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流动到了城市地区,成为建筑工地、餐馆或煤矿的工人。虽然工作条件恶劣,但是在这里干活能拿工资而且不需要身份证。

而对于那些缺乏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意愿的黑户,则倾向于滞留在城市并成为“流浪群体”。根据民政部门的一项统计,在城市流浪人员中,有20%是属于没有户籍的黑户群体。在此次调查中,来自河南陕县的刘伟名就流浪在义马市。由于没有身份证,他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没有好工作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不能买房,买不到房他就没法落户,因此他被迫在义马市做了一名矿工,后来由于煤矿倒闭,所以他就一直流浪在义马市区长达5年。

“谁动了我的户口?”

近年来,另一种形式的黑户正以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提高,即前述的由于户籍档案交接所导致户口档案丢失的现象。

一般来说,离开老家去外地读书的学生一般会被要求把户口迁到学校的集体户口,而在毕业后,如果找到工作并能解决户口的,一般就迁到单位集体户;而毕业后单位不能解决户口的,一般是挂靠当地人才交流中心;而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一般会被要求迁回原籍。而正是在区域间的接续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交叉衔接与不同地区对户籍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再加上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冲突等,由此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成为黑户的现象。

老家来自湖北的刘全是2008年从广州大学毕业的,当时读书把户口迁移至学校集体户口(广州越秀公安局),毕业后去了苏州的一家小公司,户口迁移到苏州虎丘公安局(人才中心的所在地)。在工作3年后,刘全辞职回老家。这时他去虎丘公安局办档案,由此了解到他的户口从越秀公安局迁出后,一直没有迁入虎丘公安局,由此变成了黑户。

在咨询朋友后,他从学校,越秀公安局,虎丘公安局来查询办理。首先是去了学校,人家说先需要老家派出所开个拟接收的证明。去了老家的派出所后,他们说要有新工作地的人事局介绍信才给开。所以,他又跑去人事局那边,人事局领导经常不在办公室,跑了好几回,最后得知需要学校出具的未婚证才给开证明。而学校那边的居委会说他的户口早就迁出去了,所以不可能给开这个证明。

“哎,这回真是两头难了,现在我都急死了,跑来跑去的,花了好多钱,到哪都是要证明,没证明就不给你办。”最后,还是通过找关系让学校的居委会给破例开了个证明。然而,学校这边刚办好,老家派出所那边又说,像刘全这样的即使回老家也只能保留城镇户口。“想要非转农是不可能了,他们根本就不办理,因为我们这儿农业户口有分红,而且地方有城镇化率的考核指标。”“跑了大半年,最终才落下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城镇户口,没有房、没有田、没有宅基地、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

在调查过程中,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有十多个部门在一起管理户籍,这一方面使得部门分割严重、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严重,而且不同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规定,而且还自相矛盾,经常让居民陷入自我证明的死结中去。所以,经常出现“不同部门规定太多,甚至连管户籍的公安也搞不明白”的现象。

第二篇:“黑户”群体生存状态调查

“黑户”群体生存状态调查

根据2010年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至少有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他们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常住人口登记卡),也通常没有身份证,被社会俗称为“黑户”。他们中大多数是超生人员,也有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还有部分则是因为户籍办理程序的繁琐或基层部门的不作为,而被迫成为无户籍人员。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甚至连出行也困难重重。

2014年,我们专门就“黑户”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田野调查。此次调查,共获得了分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1928个有效“黑户”个体,并利用设计好的提纲进行了访谈。总的来看,“黑户”群体普遍缺乏权利保障,心理环境较差,生存状态堪忧。由于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普遍收入较低,就业稳定性差,没有归属感,容易产生报复社会心理,继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来源。

“黑户”群体知多少

调查发现,“黑户”现象非常普遍。在城市,“黑户”在大中专毕业生和流浪人员中并不鲜见,如广东和河南都有接近15%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户口档案;而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黑户”的存在,如江西名口镇的每个村庄都有1%~2%的人,从来没有上过户口。

相比其他为社会所共知的弱势人群,“黑户”们通常不为大家所了解。他们隐匿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公众也无法直接感知到这部分群体的存在。他们无法上学,不能到正规医院看病,甚至不可能获得一份像样的工作。可以说,由户籍改革滞后和社会管理缺陷造成的“黑户”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形成“黑户”的原因有很多。

一、不符合政策超生型。新生儿出生后(二胎甚至三胎),经济状况困难的家庭为躲避计划生育罚款,不会及时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据我们调查,这类“黑户”占到总“黑户”的50%左右。以此类推,全国至少有650万这样的“黑户”。

这种类型的黑户,一般会等到孩子上学(现在小孩读书需要户口)的时候再去上户口。除了要交各种证明,还要补交较高的罚款或社会抚养费。有些地方有规定提出,社会抚养费数额,取决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或该家庭收入的若干倍。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金额一般取决于个体的讨价还价能力,一般在3000元到5万元左右。

二、未婚生育型。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其一,一些人未达到结婚年龄就成家生育,而这按规定不可能获得结婚证和准生证,因此会导致孩子无法上户口。其二,一些人未婚先孕,但恋爱双方后来分手。而按规定,小孩出生上户口必须随父亲或者母亲,这种情况就会使得新出生的孩子难以办到户口,从而成为“黑户”。总体来看,未婚生育的“黑户”公民占到10%左右,全国至少有130万人。

这部分“黑户”群体去派出所办理户口,一般会被要求出示医学出生证明。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出生证明早就不见了;或者他们本来就是在家里出生的,根本就没有出生证明,所以要办理户口相当麻烦,而且成功办理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三、没有主动登记型。首先,小孩出生后,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留守的儿童没人管,户口也没有主动上,这类“黑户”儿童一般在5岁左右。其次,孩子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上户口,孩子一直到长大成人也不知道(农村以前上学不用户口),等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是“黑户”。对于符合计生要求,而只是没有主动要求申领户口的居民,占到“黑户”群体的15%,全国至少有195万人。

这部分没有户口的群体,可以直接申请补录,需要谈话材料、本人申请、村/居委会证明等,证明此人确是事实存在。未满16周岁的人,还需要另一个医学出生证明,而这个证明材料不容易获得,所以很多人发现自己没有户口的时候,大都会选择等到满16周岁后,再去派出所申请补登户口。

四、毕业迁移证丢失型。大中专毕业生在考取大学时,一般会将户口迁入读书所在地,毕业后由于丢失或户籍接续的原因,而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户手续。大学毕业生因档案丢失而导致的“黑户”现象,在近年有稳定增加的趋势。这种情况在2014年占到总“黑户”的15%左右,全国推算就是195万人左右。

这类群体在发现没有户口的时候,都会主动去派出所申请上户口。成功办理的可能性较大,但一般要花费半年到两年时间,而且寻找户口档案的各种信息成本、交通成本和协调成本很大,要多次不断往返学校、原户籍所在地、工作单位所在地等,交通差旅费要花费5000元到2万元不等。

此外,还有10%的“黑户”是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派出所漏登记,或户口仍在办理过程中,从而出现户口状态的真空。

“黑户”生存区域在哪里

在以前,“黑户”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许多村民信息闭塞,几乎不与外界联系,更没有主动申领户口的意识。在我们调查走访的“黑户”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等。另外,也有部分是属于计划外生育子女,由于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得户口还要主动申请登记,所以一个家庭中很容易产生多代都是“黑户”的现象。

云南省文山自治州31岁的刘二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村民刘辉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刘二花。她略带羞涩,不善言辞,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据村民刘辉介绍,刘二花小时候是引产活产婴儿,没有出生医学证明,至今也没有办理过户口和身份证。13年前她嫁给本村的智障人员后,也一直没有申领结婚证。

据同行的当地一位户籍科工作人员介绍,出发前他们也在户籍系统里进行了搜索,发现刘二花确实不在里面。而更让他吃惊的是,刘二花的两个儿子也都不在他们的户籍系统里,虽然最大的孩子明明已经12岁了。当被问及成为“黑户”的过程时,刘二花反问:“户口还需要登记,去哪儿登记?”这让我们的访谈难以继续。在回来的路上,村长告诉我们说,刘二花12岁的大儿子没有进过校门,6岁就开始跟着妈妈割草放牛,早上6点起来,吃一顿早饭就去山上割草去了,直到晚上才回来。所以,村里人一般也不太能见到这个孩子。在调查中,像这样一出生就是“黑户”的儿童并不在少数,他们因父母是“黑户”的历史原因,延续成为“黑二代”。这类群体在户籍问题的解决上更为复杂。

为了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很多地方都采用计生与罚款相结合的方法,超生即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所以超生而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就不能办理户口。据调查,华东一些省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率略高于70%,也就是说大约还有30%的超生人群,因为未缴纳社会抚养费而不能落户。当然,这只是发达省份的数据,在一些偏远省份,社会抚养费征收率更低,“黑户”比例更大。

由于不能办理户口,这导致有一些未缴纳罚款的超生儿、非婚生育或早婚早育未办证的孩子被送给他人,或者流入到网络送婴、卖婴的人贩子手里。相当多的“黑户”孩子被拐走后,父母也不报案,因为公安找回孩子的可能性并不大,纵然孩子找回来了,计生委罚款要钱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干脆就不报案了。在未来,这些儿童则相当程度地流落到城郊地区,因为这里的管理水平不如城市,而且黑市交易相对活跃,因此成为“黑户”儿童的常态生存地。

由于多年来“超生罚款”与“新生儿落户”捆绑成为通行的政策,从而有大量的新生儿没有户口。到目前,这部分孩子大都成年,甚至开始有了“黑二代”。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管制放松的前提下,这些“黑二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流动到了城市地区,成为建筑工地、餐馆或煤矿的工人。虽然工作条件恶劣,但是在这里干活能拿工资而且不需要身份证。图片 编辑 删除

而对于那些缺乏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意愿的“黑户”,则倾向于滞留在城市并成为“流浪群体”。根据民政部门的一项统计,在城市流浪人员中,有20%是属于没有户籍的“黑户”群体。如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的刘伟名,就流浪在义马市。由于没有身份证,他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没有好工作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不能买房,买不到房他就没法落户。因此,他被迫在义马市做了一名矿工,后来由于煤矿倒闭,他就一直流浪在义马市区长达5年。

“谁动了我的户口?”

近年来,另一种形式的“黑户”正呈迅速增加的趋势,即前述的由于户籍档案交接所导致户口档案丢失成为“黑户”的现象。

一般来说,离开老家去外地读书的学生,一般会被要求把户口迁到学校的集体户口,而在毕业后,如果找到工作并能解决户口的,一般就迁到单位集体户;毕业后单位不能解决户口的,一般是挂靠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一般会被要求迁回原籍。而正是在区域间的接续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交叉衔接与不同地区对户籍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再加上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冲突等,由此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成为“黑户”的现象。

老家来自湖北的刘全,是2008年从广州大学毕业的。当初上大学读书时,刘全把户口迁移至学校集体户口(广州越秀公安局)。毕业后,他去了苏州的一家小公司,户口迁移到苏州虎丘公安局(人才中心的所在地)。在工作3年后,刘全辞职回老家。这时,他去虎丘公安局办档案,这才了解到他的户口从越秀公安局迁出后,一直没有迁入虎丘公安局,由此变成了“黑户”。

在咨询朋友后,刘全到学校、越秀公安局、虎丘公安局查询办理。首先是去了学校,学校说先需要老家派出所开个拟接收的证明。刘全去了老家的派出所后,他们说要有新工作地的人事局介绍信才给开。所以,他只得又跑去人事局那边。人事局领导经常不在办公室,刘全跑了好几回,最后得知需要学校出具的未婚证才给开证明。而学校那边的居委会说,他的户口早就迁出去了,所以不可能给开这个证明。

最后,刘全还是通过找关系,让学校那边的居委会给破例开了个证明。然而,学校这边刚办好,老家派出所那边又说,像刘全这样的即使回老家也只能保留城镇户口。“我们这儿农业户口有分红,结果跑了大半年,最终才落下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城镇户口,没有房、没有田、没有宅基地、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

在调查过程中,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有10多个部门在一起管理户籍,这一方面使得部门分割严重、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严重,而且不同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规定,而且还自相矛盾,经常让居民陷入自我证明的死结中去。所以,经常出现“不同部门规定太多,甚至连管户籍的公安也搞不明白”的现象。(据《南风窗》)

第三篇:嫖客群体调查

嫖客群体调查

中华网论坛 > 历史秘闻 >浏览帖子

据来自广州特约记者方鸿的调查,1988年广州查封了第一家由一位小学校长开的有嫖娼嫌疑的“阅春排档”。从1992年开始,随着港资、台资和日资的涌入,“性产业”开始形成规模。当时的嫖客以外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主。至1993年,以嫖宿为主的发廊大发展,至1994年达到第一个顶峰。每个小城市即有数条发廊街,小姐近4000人,日接嫖客量为5000人左右。1997年至1999年,是广东色情业的第二个顶峰。3年抓获嫖客共计3.63万人,2001年全省共抓获嫖客1.04万人。据保守估计,以10倍的漏网率计算,仅在广东省即有嫖客10万人,民间有“十万嫖客过珠江”之说。据初步统计分析,被抓获的1.04万人中,近11%为政府各级官员,33%为各类富翁老板,42%为民工,其他占14%。

在全国性扫黄打非行动中,2001年,北京市公安监理所管理处收容教育二所收容了700多名嫖客,在2002年的专项行动中,又抓获了嫖客1000多名,这些嫖客年龄在15-65岁之间,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130多名(博士后2人),文盲300多名;已婚500多人,离异80多名,他们将被公安机关收容教育半年至两年不等。

武汉特约记者吴峰在关于民工嫖客的调查中,发现在民工聚集的汉正街和汉口六渡桥是流莺觅食的主场所,武汉市第二收容所每年收容的嫖客中,民工占相当大的比例,1999年收容的272名嫖客中,民工为172人占63%,2000至2002年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都呈增长趋势。

中低档:主体成员为一般办事员、业务员、普通教师、个体摊贩、产业工人、一般市民和司机;嫖娼对象:一般招待所网络内娼妓、发廊女、按摩、洗脚女、三陪女;嫖娼地点:一般招待所、低档发廊、按摩、洗脚屋,KTV包房。安全系数:不安全;价位,100元/次左右。低档:主体成员为农民、民工,嫖娼对象:发廊女,河边、街边拉客女;场所:录相厅、工棚或其它临时地点,价位10-50元/次;安全系数:很不安全,染病系数:很有可能染病。

第四篇:大学生客户群体调查

大学生经济能力,通过对一些网友和朋友沟通加上自己的分析,现在她们一个月生活费用普遍在800—1000元左右,也有在1000元以上。除掉每个月吃饭以外,零花的大概平均有500—800.对于商品比较重视款式价格而后才是质量。通过询问我堂弟(广西民族大学)、朋友的妹妹(广西大学)和刚毕业的一个朋友。

饮食,平常周末大学生都会和舍友和老乡聚会,消费在中低档,大概在300元以内,消费的餐饮场所主要为大排档,风味餐馆,夜市烧烤。参考地段:农院路、火炬路、西大东门夜市区域。

休闲娱乐,主要是K歌为主,西大东门,南门附近一带的这些场所一般到周末都会爆满,和朋友亲历过,唱午夜场的等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到我们。

服装品牌,大学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对于商务类严肃类的品牌没兴趣,受欢迎的服饰品牌:以纯、森马、美特斯邦威、三福、佐丹奴、阿迪达斯、耐克、杰克琼斯、阿依莲、韩都衣舍、外贸名品等。

鞋子:一些运动休闲品牌的鞋(如安踏、李宁、361度等)、匡威、达芙妮、华耐、梦梦等。

个人总结分析:按照本案的地段和周边群体,大学生是一个低消费群里,消费不高,商家进驻主要以为满足迫切需求和生活必须为主。所以要有餐饮,娱乐,服装,超市、联通移动营业厅、银行网点等这类。

餐饮大众消费为主,饮品奶茶店(大维、菜茶沫、地下铁)、快餐店(如柳盛、佳百旺、快而美类)、米粉店(三品王、粉之都)、生活小吃(沙县小吃、特色小吃类)、大排档

娱乐,一些量贩式KTV和网吧、溜冰场

服饰,服饰控制在200块左右以内,超过300块学生群体就会选择去市中心和大型购物场所购买,心理想法是可能款式多,价格会打折。按照大学生给出喜欢的服装品牌和本案的地理位置,我觉得进驻以纯、森马、美邦、三福、韩都衣舍、外贸名品这类品牌可以,只要价格合适都会购买,而阿迪达斯、耐克、杰克琼斯、阿依莲这些价格稍微贵了些,可以考虑进驻这些品牌的折扣店,如阿迪和耐克折扣店。

鞋子,按照朋友说的,她们大学女生很喜欢达芙妮和梦梦的鞋子,新品多。

一些生活服务类,这类为生活必须,不受地域限制,超市以中小型超市为主,如利客隆,银行网点和移动联通充值业务办理,便民服务等这些。

第五篇:北京星巴克消费群体调查

北京星巴克消费群体调查

——以北京市朝阳区 分店调查为例

摘要:星巴克作为国际咖啡厅市场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相关市场上同样起是首屈一指的。本研究以笔者社会实践的北京市朝阳区永安里分店的体验和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北京星巴克消费群体的构成情况,提出提高星巴克消费力的相关意见建议。

关键词:星巴克 消费者 消费力 建议

一、绪论——星巴克概况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设了华北市场的第一家星巴克门店,为本地顾客提供享誉全球的星巴克咖啡饮料、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和综合咖啡、新鲜烤制的各式糕点以及与咖啡制作相关的器具和商品。1995年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成立,截止现在,北京已有星巴克门店将近80家,主要分布在机场、CBD等写字楼群以及西单、三里屯等大型商圈。

星巴克从1999年开始在中国的门店数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最近星巴克中国区市场及产品副总裁韩梅蕊表示,星巴克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570家连锁店,在超过48个城市运营。在过去的13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2015年达成1500家分店的目标。

二、本研究的意义

自星巴克入驻故宫失利以来,星巴克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饱受争议。外界一直有人质疑,在全球而言,星巴克有时被视作是大众消费产品,目标群体是大众的消费者,但是在中国可购买星巴克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可能是那些被视作“上层中产阶级”或“精英阶层”。基于

对于每一个市场而言,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相关文化背景下的产品消费力的不同。在中国,整个咖啡消费还是相当年轻,相比较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大部分人每天都会喝咖啡。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年消费3杯咖啡,对世界其他地方而言,这个数字大约是250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咖啡放入他们的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星巴克经营模式下,并不会有意将任何群体排除在目标群体之外。一般来说星巴克在中国的选址大部分为商务楼宇,那里知识分子、白领所属的中产阶级多,这部分商务楼宇群体比较认同西方文化,潜意识下比较容易接受咖啡文化。同时这里年轻人较多,他们总是倾向于尝试新鲜事物。

本研究以上述预设为前提和基础,利用在永安里分店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制作相关调查问卷,用实证的方式分析北京星巴克消费群体的构成情况。

三、调查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采取每天中午11点至14点和下午16点至20点的时间段的消费人群为调查对象区域。设计了《北京星巴克消费群体调查问卷》,本次共发出

份,回收

份,有效问卷为

份,占

%。

四、北京星巴克消费市场基本特征(每一个方面都要写人数和比例)1.消费者人群状况

问卷显示受访者中以80后为主。这年龄层当前正处于立业或成家立室的阶段,网络使用普及率高,对各种网络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因此他们成为问卷调查的受访主体。图2-1为年龄比例图

我在访问中发现男性喝咖啡的机率要比女性高的多如图2-2为男性和女性喝咖啡的比例图

2消费者需求分析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中,白领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着良好经济收入的白领在工作繁忙之余,很多白领尤其是女性白领通过消费来缓解内心的压力,从消费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白领注重的是品牌、环境、自身价值的体现。

白领到星巴克消费,往往是为了缓解一天工作的压力,在享受美味咖啡的同时,也享受着星巴克良好的服务已经环境。在写字楼门店的星巴克,更是以办公楼内的白领作为主要的消费群体。

对家庭经济充裕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的业余时间大多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追求生活的乐趣。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尽管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但已是消费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今天的大学生消费已经不仅仅为啦满足生存的需要,更多地是为啦展现自我创新能力、向社会展示新潮前卫。学生手中的钱多啦,其消费领域也越来越宽。目前拥有手机、CD机、电脑等高等消费品的大学生日渐增多,旅游、同学聚会和恋爱消费也日趋增加。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不尽合理,如储蓄观念淡薄、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恋爱支出过度等。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会受到社会的政治气候、经济状况、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

学生到星巴克主要是追求一种高品味的感受。尽管学生有相当一批咖啡消费者是因为文化和时尚而消费咖啡,但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人看来,西餐厅与中餐厅没本质的不同,学生更注重实际,从很大水平上讲,西餐在他们看来那就另一种味道的饮食。

对于大学生去咖啡店消费的频率,经统计如图2-3消费者消费频率 3 消费者分类 外来人士。高校是一个知识分子呆的方面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商务人士和游客能够把对西餐的需求与消费带到啦学校,促进啦西餐业的发展,带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环境特别需求者。虽然有的学生对西餐的消费不像白领阶级那样包涵对西方文化的消费,但对西餐厅特别的环境,还是有需求的。西餐厅的环境既不像中餐厅那么热闹,也不像快餐厅那么匆忙,无论是休闲还是谈话都十分方便。因此,好些人都把西餐厅作为与朋友、同学、甚至客户商谈、交流、沟通的一个场所。还一些人把在西餐厅或咖啡厅当作思考、独处或处理几个工作的场所。

(3)追求时尚者。由于大学生是追求时尚的年青消费群体。他们追求品味和个性,又不宥于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消费能力从总体上讲比较有限,但群体规模大,对西餐的认同水平高,他们都对西餐消费起到啦推动作用。这其中以情侣用餐最为主要,每年情人节时尤其明显。如图2-4消费者分类 咖啡店的人均消费水平

进咖啡店的人群各个层次都有,每个层次的消费水平也是不相同的,表4是对大家觉得在咖啡店多少人均消费才算合理的调查分析图。分别为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不等。如图2-5消费水平

无可否认,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力很强,但同样不可否认,他们代表的是不久的将来的实力阶层——较高的教育经历决定了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中坚与引导地位以及不菲收入。从最为功利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具有潜在且较强消费欲望——虽然现实的经济实力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表现,但并不扭曲其所拥有的高品质价值取向,仅仅从其的现有消费行为和愿望,我们就能隐约看到他们的欲望轮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低价值产品高层化、高价值产品低层化”消费特点,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达到消费的目的,他们可以在高价值产品上降低某些附加需求以达到核心需求的满足,但是在低价值产品上,他们则会追求完全的需求满足,享受痛快淋漓的消费体验。可以想见,这样的一群消费者,一旦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提升,他们所蕴涵的市场价值与商机无可估量。

作为年轻人,大学生追求个性的释放,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喜欢有独特风格的产品与品牌,但是这种独特是群体的独特,作为每天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相互接触的群体,他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作为群体中的个体,他们希望并主动与群体保持一致,并以这种一致获取群体的认同。他们的空间很小,他们的选择很简单,他们的爱好很集中,象牙塔的高墙、集体生活与现代的网络、手机,使得任何一个小小的涟漪都有可能在大学生中迅速引爆,扩大成一股巨大的浪潮,甚至冲出象牙塔的高墙之外。因而我们看到:“老板”成了他们对导师的共同称呼,QQ成了所有大学生沟通工具,“我的地盘听我的”成了所有年轻人偏好的广告词。

五、对策建议

正如上述数据所示,星巴克的目标市场定位是20~30岁的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年轻白领。就像麦当劳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攒动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想弄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不难想见,在北京这样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这是何等令人向往。这也是为何有高达44.91%的消费者并不希望星巴克更加本土化,而是保留原有的风貌。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这三个字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来说,特别是那些正值工作年龄的70后、80后白领阶层来说,就是一种真正欧美小资生活状态,一种高品质生活的象征。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以能够在星巴克喝上一杯咖啡而骄傲。星巴克在中国就好像其他洋品牌餐饮企业一样是中国人向往而憧憬的消费场所。

1.设置包间

据我所知,在现有的一些上课与星巴克比肩的咖啡厅中,如上岛、真锅等,并没有“包间”这一项服务设置。然而有数据显示,相对于休闲、温馨、浪漫,75.45%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店内安静的环境。且有超过1/4的消费者来到星巴克是为了进行商务会谈。考虑到这一部分顾客,作为以“服务”和“体验”著称的星巴克,我认为应该更周全地照顾到消费者的需求,以博取更多的好感,更是星巴克作为“第三空间”的职能的延伸。

2.节、年主题Party 星巴克已经不是一杯咖啡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了年轻一代心目中时尚与高品质的代名词。尤其星巴克的顾客中,以全职学生和高级白领为主体,因此定期在节假日举行主题Party既可以满足30%以上在星巴克中与同学朋友小聚的客户需求,也可满足高级白领们在下班之后,回家之前的娱乐休闲需要,更可以借此宣传星巴克企业文化和精神,以巩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更可以在Party上发放周边产品,作为限量珍藏版的精美礼物。这样做可以使消费者认为自己是年轻时尚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满足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的年亲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渴望与融入。

3.强强联手

a.星巴克已有自己的会员制度,但对于大城市中的消费者来说,顾客们的需求是很多样化的。因此我认为,星巴克可以选择一些与自身风格类似的销售其他产品的商家进行合作,以打到强强联手的目的。在此我以Cold Stone为例。Cold Stone是一家独具特色冰淇淋连锁店,与星巴克的店内氛围很相近,价位也比较接近同一水平,星巴克可以与其合作制作优惠卷等,以此来吸引更过的消费者光顾。

b.星巴克以咖啡著称,然而在小吃上就显得中规中矩。对于来消磨时光、小聚闲谈的消费者来讲,一杯咖啡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的。因此我认为星巴克可以与一些类似Bread Talk这样的品牌合作。

4.外卖

虽然星巴克将自身定位为下班后、回家前的“第三空间”,虽然有76.05%的顾客选择在咖啡厅内喝咖啡,但也任然有56.29%的人选择在办公室喝咖啡,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功利性需求——喝咖啡。我们不得不否认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除却忙里偷闲的年轻人,更有一大批每日在办公室中忙得四脚朝天的白领们。咖啡,是他们紧张工作中舒缓疲惫的必需品,然而有多少人为了节省时间,贪图方便去选择速溶咖啡。这一来,星巴克又失去了一部分潜在客户。因此我认为星巴克可以考虑在CBD、国贸一带增加“外卖”服务,并且可与一些IT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银行进行长期合作,以此来抢占冲泡咖啡的市场。这比进军超市更有利于品牌形象。

下载中国“黑户”群体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黑户”群体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先富群体”竞选“村官”调查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民自治,是新时期党领导下实现农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浙江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特别是自90年代初期开始,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在向纵深推进。与之相应的,社会也开始出现了深刻的分化,一个为数众......

    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2

    浅析中国新青年失业群体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劳动需求必然减少,失业必然产生。失业问题也由此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社会问题。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浪费;不失......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2010-05-07 19:30:4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287期) 作者:王 娟 【摘要】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在古代“士”,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思......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三种: 第一种,理论型消费者,也就是专业型消费者,大家对葡萄酒非常熟悉,知道它各种各样的风格,知道它如何去健康消费,怎么样合理地......

    麦肯锡:解读中国富裕消费群体

    麦肯锡:解读中国富裕消费群体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7月23日15:36 经理人网 在他国经济低迷惨淡的背景下,中国的富裕消费群体代表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尽管全球经......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城乡低收入群体大量存在,这一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了解这个群......

    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政策需求调查读后感

    《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政策需求调查》读后感《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政策需求调查》(以下简称《就业调查》)是一份把握社会趋势,聚集焦点,关注民生的调查报告《就业调查》研究者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