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结余资金文字说明
2010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结余资金情况分析
自2000年财政部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以来,中科院及研究所各单位积极转变预算管理观念,逐步适应国家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完整,财务管理更加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改革之初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中我们依然感觉到一方面存在重视上项目争资金,另一方面有个别项目因各种原因存在财政拨款预算执行力度欠缺的情况。从国家的角度看,既影响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又制约了有限财政资源的优化配臵,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给单位自身的预算编制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力学所根据2006年财政部正式印发的《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在科研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强结余资金管理仍是目前我所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之一。
2010年力学所各项目结余资金共计14061万元,产生结余资金的主要原因是
1、实验室经费①、以前年度资金结余较大,资金结余对预算执行进度形成很大压力。2007及2008两年的经费于2008年中旬下达,截至2010年12月,相当于4年经费用2.5年时间支出,导致预算执行进度难以达到90%。②、一些课题项目和科研合同需分阶段进行,费用分批付款,尾款需项目验收后支付。另有部分项目周期较长,开放课题两年期的项目,需跨年度集中执行,第一年为理论阶段,经费多集中于第二年进行具体执行,如“材料跨尺度多场耦合的几个力学交叉问题研究”等项目约50万经费未到执行期。③、因2010年上半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针对评估的结果和建议,实验室进一步调整了发展规划,预算编制与实际项目执行有变更,需要根据新的实施方案调整预算,从而推迟了计划执行时间。为新预算方案预留约50万元。如计划实施“实验室科研管理系统”,需上线测试系统稳定后支付经费。④、公共实验平台预订的维护维修工作正在进行,如扫描电镜灯丝更新,材料试验机检定、液压系统维护等约计100万元。⑤、部分开放课题、高级访问学者、部分实验室人员出访的计划推迟,部分对外交流经费约计50万元尚未支出。⑥、因预算到位率问题,一般情况下,在下一年度资金下达前,预留上年度约10%的经费,用于下一年度经费到达前的支出。
2、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该项目未能按预算计划执行的主要原因如下:①、部分已经发生费用未付款,计划本年度12月底前支出。此项内容引起的未执行预算约占总额的30%。②、实验所需的部分设备采购正在进行过程中。此项内容引起的未执行预算约占总额的30%。③、由于总项目经费到位较原计划晚了半年左右,相关研究内容也较原计划延迟,导致经费支出较预算滞后。此项引起的未执行预算约占总额的40%。
3、所拨课题经年累积形成结余。
4、个别跨年度项目预算执行不力。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要想做好结余资金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切实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执行的前提,也是形成结余资金多少的关键。各项目在立项之初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项目支出管理办法和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的规定,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年初项目预算的细化,同时财务和业务部门以及中介机构专家等人员,应本着“依据充分、条件成熟、项目可行、支出合理”的原则,加强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评审,提高项目申报文本质量,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做好或避免出现结余资金的前提条件。
其次,各项目责任人应高度重视项目预算执行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目前的重预算争取、轻预算执行的倾向,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一是单位统一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综合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归口管理,便于财务部门对所有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监督,及时核算。二是财务部门和项目责任人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项目责任人按规定尽早启动项目,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保证项目进度,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进度支付资金,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开展所需资金的正常供应。三是各项目自身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在每个季度结束后,至少在半年度结束后,要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进展缓慢,预算执行差的,要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查找问题,尽快实施整改,保证项目正常进度和预算执行正常速度,避免年底抢时间、赶进度、急花钱。四是将预算执行情况、结余资金情况与项目绩效考评紧密结合,细化绩效考评中相关内容和条款,增加结余资金占绩效考评评分的比重,促使各项目将结余资金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再次,加强对结余资金的综合管理。结余资金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需要院及所加强领导,在进一步强化对结余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应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和办法。
最后,建立结余资金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项目责任人减少结余资金、消化结余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鼓励项目责任人主动提出结余资金消化计划,尽快消化结余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对结余资金连续两年明显减少或当年与上年相比大幅度减少的,要真正给予项目责任人一定的奖励。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二○一一年二月一十三日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是我们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必须关注的两个内容,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内容却有很大区别,很多同志由于存在理解上错误,不加区分地加以运用,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单位的会计信息。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单位账目中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把握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理清资金的使用去向,准确的反映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真实状况。
一、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概念《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结转资金在规定使用年限未使用或者未使用完的,也视为结余资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规定,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后,当年剩余的资金。按照资金的性质不同,结转和结余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从概念上看,行政与事业单位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定义基本相同。财政性资金的结转和结余资金,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只是科目名称不尽一致。非财政性资金的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单位有所却别,事业单位非财政性结余资金可以进行分配,提取专用基金,分配后转入事业基金。行政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的结转和结余会计处理基本相同。
二、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具体区别
(一)概念不同:结余资金是指结算后当年剩余的资金,是在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而造成的当年的剩余资金,一般指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在当期未使用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专项资金或基本支出的结余,也就是指在结算的时间段里,由于工作目标尚未达到而暂时没有使用完的资金,也可以说是结余中有专项用途、需继续安排使用的资金。具体可以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专项资金结转。
(二)结算结果不同:结转资金是一个工作目标没有完成的结算结果;结余资金是支出预算的一个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的结算结果。
(三)下一资金使用用途不同:结转资金是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用途,将转入下一年按照原用途的预算继续使用;结余资金在下一可以不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一般可以用于编制下的部门预算,统筹使用,或者按照存量资金的有关办法上缴国库。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余资金指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基本支出是没有结余资金的。这一点是实务操作中必须注意的。
三、在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判断结算的结果是结转还是结余,关键是看结算的对象是什么类型,如果是已经完成的工作或者因故终止的工作,那么它就是结余。如果是没有完成的专项资金,那么它就是结转。
(二)对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使用的规定要求:结转的资金,将转入下一年的预算,可以继续使用;结余的资金,一般是要收回国库,纳入预算编制,调整用途,重新安排使用。
(三)当年未支出的财政预算拨款按照性质划分为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当年未支出的基本支出预算拨款全部为结转资金,基本支出没有结余资金。
(四)对某一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需要按照存量资金管理办法收回财政。既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也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包括基建资金和非基建资金),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收回统筹使用的资金作为权责发生制事项单独核算,并应在两年内使用完毕。
四、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一)规定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要实现单独管理无论从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角度看,还是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预算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角度看,都需要单独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进行管理,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应当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和统计,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管理、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管理原则上按原用途使用;确需改变用途应报经批准。以规范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减少财政拨款资金沉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余资金全部于统筹用编制以后单位预算,但较结转资金使用灵活。注意:未使用的机动经费视同结余资金;基建结余按相应规定执行。
(二)体现各级各地管理规定不同的原则考虑到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中央与各地方的情况各异,《规则》在处理上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未作具体规定,而是按照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做出具体规定。有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
第三篇:《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填制说明
附2: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
填制说明
一、《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反映部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转情况及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
二、分项说明:
1.“项目”:填列口径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
2.“项目代码”(第1栏):填列年初预算批复项目的代码;预算执行中追加的项目代码可通过系统新增产生。
3.“项目单位”(第2栏):填列存在结转和结余资金单位的名称,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单位、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位。单位级次应与预算编制单位一致。
4.“预算批复年份”(第3栏):填列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年份,自××××年至××××年。如是一次性项目,则起始年份与终止年份相同。
5.“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5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6.“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6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7.“20××-预算数”(第7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数。8.“20××-当年实际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第9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
9.“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1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0.“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2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1.“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4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转资金数。
12.“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5栏):填列20××年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3.“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6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资金数。
14.“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8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5.“截至20××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9栏):填列截至20××年底财政拨款累计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6.“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20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7.“是否建设性资金”(第21栏):选择填列是否为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是”、“否”。
18.“结转资金产生原因”(第22栏):填列截至20××累计结转产生的原因,选择填列“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细化方案的确定时间较晚”、“追加预算时间较晚”、“拨款时间较晚”、“暂付款虚增专项结转”、“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程序进展较慢”、“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因素”、“项目尾款或质保金”及“其他”等(对填写“其他”的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具体原因)。
三、其他注意事项
1.中央部门在中央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结余资金管理模块中,填报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并按规定时间,将纸质和电子文档报送财政部。
2.项目填列口径应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预算执行中追加项目如有财政拨款结转或结余资金的应包含在此表中,项目编码在系统中按新增项目生成,“备注”栏注明财政部批准文号。
3.为保证之间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的衔接和对比,“截至上年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栏(第4栏)中的结转和结余资金数额,应与财政部上年批复的部门财政拨款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数额保持一致。如在报送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确认表后,部门决算对结转和结余资金数额进行了调整,则以部门决算数据为准,下一报送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时,相应调整“截至上年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栏(第4栏)中的结转和结余资金数额,并在“备注”栏(第23栏)中予以注明。
第四篇: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为了充分反映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结余情况,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会计核算,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厦财预〔2010〕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收入、支出、结余一级会计科目应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规范性设置,明细科目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设置(详见附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除按照本办法设置明细科目外,还可自行增加明细核算和辅助核算。
按照各类预算资金实行分类核算和分别使用的原则,设置统一的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目。
(一)明细科目分四级核算
1、在收、支、余一级会计科目下,按照资金类别分别设置“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其他资金”三个一级明细科目,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核算市本级财政拨入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其他资金”核算非本级财政、同级部门直接拨入资金和市财政专户拨入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
2、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其他资金”一级明细科目下,按照预算科目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3、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支出类别设置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二个三级明细科目;
4、在三级明细科目下,按照预算管理的项目类别设置 “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四级明细科目。
(二)辅助核算按照重点核算原则设置。在行政单位“结余”、事业单位“事业结余”的末级明细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核算应上缴和结转使用的结余资金,分为“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在行政单位“拨入经费-其他资金”、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其他资金”的末级明细科目下,按拨入单位的名称和账号设置辅助核算;在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末级明细科目下,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辅助核算。
二、会计核算
(一)市财政拨入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拨入资金时,按照拨款单或支付凭证的项级科目名称、经费来源、经费类别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支付财政资金时,按照支出内容记入相应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属于项目支出的,按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分别核算,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经费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国库集中支付指标尚未完成拨付的单位,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剩余指标余额,全额确认当年财政收入。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暂付款 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2)事业单位
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收入的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4、年终,预算单位应按照《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终了的财政性资金结余,分类结转,分别核算。属于基本支出结余,按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结转,属于项目支出结余,按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结转。同时,按市财政局核定的应缴结余数和结转留用数记入辅助核算。会计分录为:
(1)基本支出结余 ①行政单位
“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结余”基本支出结余相关科目。
借: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结余-人员经费结余(或日常公用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
贷: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辅助核算: 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
贷: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结余-人员经费结余(或日常公用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
②事业单位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相关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对于单位可以留用的日常公用经费结余,由“事业结余”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分配”进行分配,分配后分别记入“专用基金”、“事业基金”科目,并按有关规定使用。
(2)项目支出结余 ①行政单位
“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相关科目。
属于应上缴财政的项目结余,记入“应上缴财政结余”辅助核算;属于单位留用的项目结余,如留用的经常性业务费结余、已完工不需要上缴财政的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结余,记入“单位留用结余”辅助核算;属于专项结转使用的项目,如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结余,记入“结转下年使用结余”辅助核算。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或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贷: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结余-经常性业务费结余(或一次性业务费结余、发展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项目)
借: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结余-经常性业务费结余(或一次性业务费结余、发展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项目)
贷: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或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 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②事业单位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事业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相关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二)本单位上缴结余的核算
第二年年初,按规定上缴市财政局结余资金,会计分录为:(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上缴结余资金列支“事业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三)有预算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收付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拨入需要按照预算分配的项目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
2、按预算分配拨付项目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拨出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
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具体使用资金的单位、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3、年终,将拨出的项目资金全额冲减收入科目,冲减后的收入余额转入相关结余科目,并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将结余上缴财政。
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
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贷:拨出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具体使用资金的单位、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四)收到二次分配资金的单位资金收付的核算。
1、具体使用项目的单位收到有预算分配权的单位拨入财政项目资金时,按照拨入单位书面文件通知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按项目列支情况记入相关支出,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事业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结余”科目。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事业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结余”科目。
4、第二年年初,应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结余上缴财政资金。会计处理同其他资金的项目支出。
(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将资金拨付到所属单位的核算。
一级预算单位通过总收支账的“拨入经费”、“拨出经费”的相关科目核算需要拨付给所属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收付业务。所属单位收到一级预算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收支的会计分录同第(一)点“市财政拨入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六)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时,按照拨款单或支付凭证的项级科目名称、经费来源、经费类别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支付财政专户拨入的财政资金时,按照支出内容记入相应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辅助核算: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事业支出”,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结余,预算单位应分类结转,分别核算。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结余”科目,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相关明细科目转入“事业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结余”科目。
(七)非本级财政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非本级财政拨入的财政性资金,是指中央、省级、区级财政部门以及上级部门未通过市财政局直接拨入单位的财政性资金,会计分录参照第(六)点“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三、其他要求
(一)预算单位申请拨付财政资金,应按照收入的最细级科目申请。
(二)有预算分配权的单位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级预算单位,将财政资金拨付给项目使用单位或所属单位时,应以书面文件通知项目使用单位或所属单位拨入资金的基本情况,包括资金类别、项目名称、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等。
(三)用结余弥补经费不足时,在报经市财政局批准后,经费的科目、支出类别按原结余渠道列支。
(四)基本建设类项目仍按现行办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四、本办法适用于分别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
凡执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的市本级事业单位,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有关明细科目和备查账簿,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与财政拨款有关的备查账簿,详细登记财政拨款的相关信息。
五、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浅谈对专项结余资金的管理
浅谈对专项结余资金的管理
综合近几年的审计情况发现,项目专项结余资金长期挂帐,沉淀闲置,项目专项结余资金和公用经费混用的现象频繁出现,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专项资金的结余量不断增多,可以说,在专项结余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存在较大漏洞和隐患。如何加强对这一部分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相关部门亟需重视与思考。
一、专项资金结余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正常结余未及时处理。正常形成的专项资金结余,因单位财务人员缺乏对专项结余资金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如何核算处理结余资金不清楚,只强调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将结余资金长期挂在帐上,既不清理也不使用,导致项目结余资金的长期闲置,不能及时发挥专项资金的特定效益。
(二)项目计划部门调查研究不足,项目资金滚存结余增加。计划部门对立项批次多、时间跨度大的项目,未及时进行清理,该核销的没核销,该批复的没批复,该调整的没调整;同时,相关单位和部门也没有及时上报上一批次某项目可持续使用的资金结余数,导致个别项目在资金拨付方面存在不合理、不真实现象,使得项目专项资金结余滚存数越来越大。
(三)拨付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专项资金效益性的实现。从审计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在实施项目建设时,仍然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现象,项目的建设资金相互间“挤占挪用”。当的预算资金往往难以按照项目进度及时拨付到位,而是在年底按照同级年初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指标采取“突击”形式予以下拨,如某单位水利资金年底突击收到预算拨款近2000万元,造成预算非“预算”,专项不“专项”,致使年底专项资金“沉淀”结余。
(四)监管不到位,项目未正常开工或完工未及时结算。由于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有的项目完全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安排专项资金计划,上级部门拨付资金后,由于种种原因,当年项目没有实施或部分未实施,而年终决算时,单位一般又是采取提前虚报支出的方式将资金摆入往来科目核算,次年以后,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或监管部门没有进行检查督促,就会产生项目专项资金就此“沉淀”在帐上的现象。有的项目存在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容易产生管理部门直接或牵头管理建设项目,形成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缺乏统筹整合和集中实施的效能,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效果,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效益,甚至由于多渠道资金来源,在层层转拨中逐渐“模糊”了资金专项用途。
(五)财经法制观念淡薄,造成违纪违规现象的存在。有些专项结余资金的形成,则与单位领导财经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主观认为,省下来的专项结余,就是单位的经费,可以由单位自行支配,使用专项资金结余来弥补公务经费的不足。如某部门在项目完成以后,没有经过严格的申请批转手续,就将近百万元的结余资金转为行政经费“自我调剂”使用,变成本单位公用经费的“自留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不但容易导致基层在使用专项资金方面“失控”,产生“小金库”,更严重的将造成现有专项结余资金的沉淀闲置甚至消失,而新启动的项目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的“不均衡”现象,从而导致项目后续管理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的缺乏,直接或间接造成财政的“二次负担”。有的单位或项目甚至还存在任意压制、克扣、滞拨现象,导致专项资金的闲置,形成“空头”结余现象。
二、加强专项结余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必须紧扣专项资金流向各环节,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对重点资金,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特别是关系到“民生”的专项资金,更是要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财政专项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一)全面清理,科学分类,及时处理。
注重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发改、财政、建设等具有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络,及时掌握项目管理、计划分配,资金管理、投资效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同时,针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管理分配中已发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监察、财政、审计各相关部门有必要对项目专项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形成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合力,根据各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依法提出恰当的分类处理意见,使“沉淀”变“流转”。
(二)盘活“沉淀”资金,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国务院强调,当前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环节。专项“沉淀”资金的盘活,并不是要打民生的“主意”,也不是“借机”削减专项投入,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专项资金的专用性、特定性。专项“沉淀”资金不是“唐僧肉”,也不是地方“小财政”,“专款专用”仍然是基本原则,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盘活存量资金的有效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操作程序,努力盘活各类闲置和沉淀资金,进一步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存量”变“增量”。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专项资金管理。
严格遵守财经制度,是规范专项资金的基本要求。财政部明确要求“要认真清理结余资金,清理出来的结余资金,30%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70%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各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立健全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有章可依,规范透明;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理顺专项资金在预算编制、分配使用、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协同监督,强化管理,督促合理、合规使用专项结余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严格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
每一个项目要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台帐,严格区分专项资金与事业经费的区别;对项目专项资金预算支出实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并进一步细化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对于在会计内未完工的项目,其项目结转资金一并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用于下该项目的支出;对于在会计内已完工的项目,经财政等相关部门批转后,其项目结余资金纳入预算,作为其他项目专用资金调剂使用,达到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的执行效率。
(五)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考评机制,改变“重分配,轻管理”倾向,建立政策控制、过程控制、效率控制监督机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各环节的监督。要科学合理地将程序性检查与针对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式”审计监督体系,对于在专项资金使用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应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审计法》等相关法规给予处理和处罚,对于不及时纠正的,财政等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核减部门预算等方式收回专项结余资金,确保项目专项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最大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