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城社区中心举办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军城社区中心举办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6月11日,我中心按上级疾控中心要求在我中心社区举办2015年食源性疾病检测工作培训,目的是加强临床医护人员食源性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更好的完成今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食源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引起的一类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全球每年仅食源性腹泻就造成几百万儿童死亡,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罹患食源性疾病,WHO指出目前发现的食源性疾病只是冰山一角,食源性疾病是公共卫生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收集食源性疾病的基线数据,描述发展趋势,从而及早发现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以便疾控部门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进行控制、干预。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概念、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流程、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典型案例等,供医务人员参考以协助理顺报告流程、甄别食源性疾病。(后附答题)
通过深入的讲解,使我辖区乡村医生及门诊医生能进一步理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食源性疾病的甄别有了一定的帮助,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第二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卷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卷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异常病例/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特异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4.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100%)。5.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6.一旦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医院应当及时(组织院内会诊),会诊确认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报告卡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报至所在地疾控中心。
7.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属于可疑聚集性病例。8.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网络报告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100%),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90%)以上。
9.5-1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10)例,其余月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5)例。
10.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病例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的时限是(1个工作日)。
11.如没有填写(暴露信息),则该病例不予采纳,不计入当月工作量中。
12.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应在(1个工作日)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13.专管人员对院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行(周)督查制度。有督查(计划),督查(记录)和结果追踪落实。
14.《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小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2.异常病例/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特异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4.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5.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当地()部门。6.一旦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医院应当及时(),会诊确认后,在()个工作日内将报告卡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报至所在地疾控中心。
7.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名或()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属于可疑聚集性病例。
8.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网络报告及时率达(),准确率达(),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以上。
9.5-1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例,其余月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例。
10.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病例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的时限是()。
11.如没有填写(),则该病例不予采纳,不计入当月工作量中。12.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应在()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13.专管人员对院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行()督查制度。有督查(),督查()和结果追踪落实。
14.《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
第三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制度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制度
一、针对承担监测任务的临床医生,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食源性疾病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理论水平与报告意识。
二、内儿科、急诊科作为重点科室,要进行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应覆盖监测方案,工作手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处置、报告知识、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诊断、处置、报告知识和数据报告系统等、疑似病例概念、诊断、报告、填卡、数据报告系统。
四、培训采取全院集中授课、科室组织,以及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五、培训后要及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六、每年对全院临床医生进行一次食源性疾病技术相关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时达标;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标的人员,调离临床工作岗位。
七、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下临床科室。
第四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旗卫生局、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上报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2017年12月1日,我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2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旗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蒙中医医院控控感科
2017年12月6日
第五篇: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天愿医院文件
天医发[2017]1号
关于印发《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要求落实。
2017年1月6日 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建立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平台,落实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汉云
副组长:杨 帆 高汉武
成 员:刘 东 王 莉 高茂强 高成鲛 冷火军 邓艳红 李 洁 马 悦 信息网报员:高汉武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高汉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
信息网报员职责: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及上报
综合门诊、急诊门诊、住院内科、肠道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二)重点监测科室:综合内科、住院内科、肠道门诊、急诊科、妇产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综合内科、急诊科和肠道门诊的就诊者。
(四)监测内容
许多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呈现慢性或亚急性集体损害,疾病不具有特征性表现,病例在人群中的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散在,特别是对于未来新出现的食源性健康损害,由于无法预知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因而很难采用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损害,所以建立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 本监测方案所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针对的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未能找到相关病因;(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未能明确相关原因;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 本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方案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2)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 诊、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具体内容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相关就诊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具体见附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三、监测流程
(一)符合监测的对象在本院就诊,首诊医师发现符合本方案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临床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报告卡填写时字迹应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三)接诊科室立即通知医务科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专家会诊确认异常病例后,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
(四)医务科将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交由预防保健处,预防保健科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天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全县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预防保健科在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提交上述材料前,须对报告内容进行逐一核实。
(六)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救治流程
1、确认为异常病例者,医务人员要积极实施救治,必要时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
2、如果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治。
五、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收到《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1个工作日内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天全县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院医务人员要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二)突出重点,积极主动
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作细致,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应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应主动向主管院领导报告,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并及时报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2.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