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为了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秦州区人才交流中心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服务指导,和开发就业岗位等多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现有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市场调节、开发岗位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多渠道就业。现将2007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四年来,我区共累计接收各类应往届高校毕业生4785人其中:往届高校毕业生3541人,已经就业的3105人,就业率达87.7%;2010年我区高校毕业生总量达1244人,比2009年增加18人,增长1.46%。其中,研究生11人,占0.88%;本科生549人,占44.1%;专科生638人,占51.2%;中专生46人,占3.69%。在专业上,文科类毕业生508人,占40.8%;理科类毕业生489人,占39.3%;工科类毕业生135人,占10.8%;其他类毕业生112人,占9.0%。截止2010年10月1日,我区已经就业的毕业生1004人,占毕业总人数的80.7%,已超额实现达80%的预定目标,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二、全区毕业生就业渠道及主要特征

1、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精神,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目前全区往届毕业生已就业3105,其中公务员招考就业86人,三支一扶招考就业69人,进村进社招考就业135人,特岗教师招考就业60人,乡镇卫生院招考就业126人,乡村教师招考就业422人,大学生村官就业21人,西部计划就业36人,选调生就业33人,零就业家庭就业48人,事业单位招考就业152人,应征入伍的3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792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就业的共计2010人,占就业人数的64.7%。2010年应届毕业生达成就业1004人,其中三支一扶招考就业29人,进村进社招考就业3人,特岗教师招考就业35人,乡镇卫生院招考就业22人,乡村教师招考就业61人,大学生村官就业15人,西部计划就业19人,选调生就业9人,事业单位招聘100名,(目前报名工作正在进行,截止现在报名人数已达1606人)以上通过毕业生招考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共计293人,占2010年应届毕业生已就业人数的 29.2%。

从就业渠道看,自2007年结束指令性安置工作以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逐年增多,但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在逐年减小,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配置,自主择业的人数相对增加。

2、认真做好人才交流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近年来,先后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参加省市各类毕业生供需洽谈会10场次;举办大型公益性人才招聘会6场次;先后为天津万控公司、宝鸡高尔夫会所、宝鸡宝钛公司等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18场;举办行业联合招聘会12场;举办周末人才招聘会136场,月中人才招聘会14场。共计促成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1076人,占往届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5.6%。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其中国有企业118人、合资企业95人、非公有企业863人;从就业地域来看,其中市内企业356人、市外企业720人;从就业渠道来看,通过招聘会就业的319人、通过人才市场日常推荐就业的205人、通过人才输出就业的200多人、自主择业的352人。促成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705人,占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0.2%。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其中国有企业80人、合资企业35人、非公有企业590人;从就业地域来看,其中市内企业131人、市外企业574人。

3、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认真落实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指导和服务。近年来共有往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9人,占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0.61%。创业行业涉及网店、文化培训、美容业、服饰业、服务业等领域。2010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公有6人,占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0.59%。

4、促进部分高校毕业生考研深造。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心充分利用培训、就业指导、有利时机,输导毕业生考研深造。其中往届80人,应届30人。按照市政府“促进就业十大行动计划”,对天水籍回生源地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原则进行考核后,妥善安置工作岗位。

三、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及主要特征

我区往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的356人,占往届毕业生总数的10%,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的210人,占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6.8%。结合高校毕业生注册登记工作,对未能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在办理择业手续时,进行失业登记,全面掌握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失业状况,及时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指导。

四、人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其主要培训项目有: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培训、企业管理公开课培训、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培训、农业技术项目培训、求职人员技能培训。但由于受经费投入,培训场地建设,培训师资力量的影响,目前仅能开展的有毕业生就业形势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培训两项。

1.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

我中心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回归报到的“旺季”。每年七、八月份,对回归家乡报到注册的高校毕业生和本地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两种形式的培训:一是应邀参加本地大中专院校组织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培训。自市场开办以来,中心应本地院校的邀请,先后在天水师院、天水师范、天水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天水职业中专等院校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培训。培训内容为就业形势、就业渠道、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培训方式以形势报告会为主。几年来,共举办院校培训报告会18场次,培训人数1.2万人次。二是组织高校回归毕业生参加中心组织的就业培训,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多渠道就业,几年来,中心先后租赁天水宾馆、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天水地税大厦、原区政府招待所会议室和区委礼堂、市广电局等场所,对回归毕业生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市场就业为主。累计举办针对性较强的毕业生就业报告会28场次,培训人数13000多人。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会29场次。累计培训人数3640人次。我中心还对赴外地就业的人才输出型毕业生开展岗前就业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860多人次。

2.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培训

为了稳定就业,中心应企业单位邀请先后在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分厂等企业单位举办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培训5场次,参加培训的管理型人才200多人,操作型人才800多人次。

五、存在的问题

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员少、底子薄、条件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差,网络建设工作滞后。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工作不到位。

三是场地建设受限。人才交流会,人才培训等项业务开展有困难。

四是城乡市场联动不够。城乡一体化促就业还存在人力、财力的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就业培训工作是人才市场当前及今后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涉及到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充分就业的大事,这对于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人才中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2.加强人才交流会、培训场地建设,健全培训基地,完善培训设施。

3.加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无形市场。

4.整合市场业务,形成大市场、大业务,促进城乡区域

内外就业大发展。

第二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调研报告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这种市场化配置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其内容主要指人力资源供求主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服务机构和中介活动以及管理、服务中的相互关系等。

(一)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与资本、技术、土地等市场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就是要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包揽就业和统包统配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的配置在供求双方相互选择中得到实现。一方面促进人力资源的更加充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从而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人力资源市场是市场机制和服务实体的总和

1.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就业与自主用人。二是按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进行相互选择、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核心是促使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帮助市场供求主体实现对接以及由其延伸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促进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各类服务行为,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减少搜寻、招募、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3.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载体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促进两个服务体系的共同发展,是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中的通行作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即《就业促进法》规定的职业中介,以下简称经营性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这类服务体系的载体主要是原劳动、人事部门设立的以促进就业为根本宗旨的事业单位。

其性质主要有四个要素: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提供公益服务来定性;以政府服务公众的职能作为定位;由公共政策、公共财政给予保障和支持。

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援助性就业服务;对不同时期重点群体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务;承担就业和人才政策的具体实施;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等工作职能;受政府部门委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经营性服务体系(职业中介)

经营性服务是指由经营性机构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偿提供的职业中介和相关服务。其服务载体主要包括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原人事、劳动系统所属服务机构自办或以股份形式合办的企业。

其性质主要有四个要素:以促进竞争性人群就业和满足用人单位特别需要为目的;以提供有偿中介服务来定性;以企业化经营来定位;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运行保障。

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按照国家政策,经行政许可从事职业中介、培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派遣、管理咨询等服务业务;对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按其所需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按照国家政策和政府购买成果的要求,为一般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三)市场行为由法律、政策来规范和引导

1.用法律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劳动者的就业行为,以及公共就业服务行为和经营性服务行为。通过法律法规确立政府职能部门、人力资源供求主体、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

2.用政策引导用人单位更多吸纳人员和稳定人员的岗位,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引导人才到急需岗位,引导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经营性服务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就业与人才配置服务。

二、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基本确立,服务载体得到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形成了由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包括政府举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就业训练、创业服务等服务实体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同时,经营性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也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已达1.6万家,从业人员十几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素市场的地位日益增强,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推进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推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促进就业和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并行、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不仅完成了从统包统配向市场化配置的根本性转变,并且在落实就业和人才政策、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推进各类人才流动开发和配置、践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提出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历史任务,对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在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成巨大冲击,应对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对人力资源市场特别是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又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

1.进一步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在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全社会更加充分就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使全社会人力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使供需双方能够相互选择、自主匹配,最大限度地促进充分就业和各层次、各领域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2.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人数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巨大、高校毕业生等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促进劳动者就业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还是应对失业和解决市场的缺陷,都需要公共就业服务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职责。

3.着力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就业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确立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对独立的地位,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形成鼓励支持其发展的良好环境。

4.大力加强市场规范管理。针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体行为的失范,特别是职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必须加强市场统一的监管,依法规范市场各方行为,强化诚信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存在着体制性分割。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普遍存在着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地区分割和管理分割等突出体制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二是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经营性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方式粗放、服务手段单

一、服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与市场需要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配置服务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匮乏、工作经费无明确来源,难以实现充分的公益服务。

三是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目前,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具体管理法规尚未出台,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健全,执法检查手段较为单一,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1.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要求,指明了市场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对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改革意见,城乡管理体制二元结构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2.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3.劳动和人事两个部门的合并,有利于解决管理分割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原有干部和工人的身份划分界线将进一步打破,支撑市场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完善,将有力地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的优化。

4.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具备了市场发展的基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经营性服务体系已经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以实现充分就业为宗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为重点,以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改革,实现政策、制度的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市场运行更加良好、就业服务和人才资源开发配置服务质量更高的发展态势,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为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二)总体目标

--管理体制统一。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政策制度。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和地区分割,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与政策制度的统一。

--运行机制健全。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运行格局。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市场主体作用,为实现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各类劳动者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公共服务完善。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形成财政保障有力、运行效率较高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均等和优质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经营性服务健康发展。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广泛地参与到促进就业和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形成与公共服务优势互补的格局,满足不同层次主体的服务需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引导其服务创新,走向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

--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形成公平透明、竞争有序、规范运作的市场环境。推进政府部门所属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分离,使政府职能从办市场转变为创造市场发展良好环境和建立市场运行公平秩序。加快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

(三)重点任务

1.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

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理清两个市场整合的改革路径,明确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方向、提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指导各地按统一规划推进改革进程和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制定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立法形式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管理框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明确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性质、职能、目标任务和保障制度,确立鼓励经营性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

2.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统一并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加强对就业工作和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省、市、县三级在设置管理就业工作的行政处室的同时,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公共就业服务局(加挂人力资源服务局),重点推进公共服务政策实施和服务流程、服务体系的统一,努力解决财政保障、参公管理等问题,统筹组织指导各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实体开展服务活动。

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场所和功能建设,特别是加强县级以上综合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街道、社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结合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整合原两个部门所属服务实体,明确公共服务性质,努力解决参公、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服务制度、对社会的职业供求信息收集、汇总和发布等信息服务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就业与失业管理制度、对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制度。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特别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原有服务机构的优势,完成应对金融危机保就业的任务,使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服务场所、服务功能、信息网络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系统地加强,人员队伍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同时,稳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分离,对原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营性服务,转由下设服务企业实施,条件成熟时再完全实行社会化。

3.引导职业中介(经营性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职业中介发展政策,明确职业中介机构(经营性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服务规范和引导扶持措施。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服务、自律、协调”功能。制定并推广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技术标准,引导市场经营性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队伍。

4.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工作。贯彻《就业促进法》,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就业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发布的基础上,扩展信息的覆盖范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加强市场供求信息的管理,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类标准,规范对职业中介信息和专门性信息的管理及应用,维护国家人才信息安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析,为就业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5.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制度。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省市两级应将原来两个部门对市场的监管职能进行归并,设置实施统一监管的处室,承担本行政区域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职能。完善包括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准入、经营性服务机构创办和开展业务规范、行业协会自律等内容的市场监管制度,降低人力资源市场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效率,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三篇: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

课 程: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基于对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

前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这种市场化配置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其内容主要指人力资源供求主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服务机构和中介活动以及管理、服务中的相互关系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以及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经营竞争发展到资本经营的竞争,再逐渐发展到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一、当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状况

武汉城市圈还处在襁褓阶段,成长及发展空间巨大。以武汉为核心的100公里区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武汉市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是中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中心。高等教育水平仅次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108万在校大学生全球第一。

然而,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体系,却呈明显的低端化。报告显示,眼下武汉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28家,从业人员9800人左右。其中,仅22.38%从业者具有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半路出家者占七成以上。同时,大专和大专以下从业者为53.4%,86%的职员擅长职业介绍、派遣等低端传统业务。且七成从业者工作不满5年。

二、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七成机构恶战招聘

目前,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涵盖招聘、派遣、培训、测评、网络信息服务、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范围,去年营业额总额约66亿元。

数据显示,武汉73.6%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营招聘,而以人才测评为主营业务的仅14.9%,低端、同质竞争严重。

这种低端同质竞争,导致只有2.56%的公司能在主营业务中挣到70%及以上的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在10%—30%之间的机构占43.59%。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杀入武汉,武汉本地的77.65%的从业人员感到,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公共就业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经营性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方式粗放、服务手段单

一、服务质量低等突出问题,与市场需要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配置服务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匮乏、工作经费无明确来源,难以实现充分的公益服务。

3,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劳动者就业得不到真正保障

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制度包括:户籍管理制度、市场运营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就业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制度体系不完善使得劳动者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如就业信息不通畅导致劳动供求双方无法获得有效信息,无法保证双方利益都得以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相关权利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城乡、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困难,迁移门槛与成本增加;人力资源市场运营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就业者相关权益得不到维护,从而加剧了人力资源市场内的各种矛盾,使其存在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相应的措施建议

1,特色竞争

在外资、外埠机构尚未大规模“入侵”的有限时间内,抢占高端业务先机,是摆在武汉市本土服务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如何明确定位细分领域,形成与外资、外埠服务机构相比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的格局,则是武汉市本土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中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对此首先,我们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连,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便捷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就业信息不通畅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市场服务质量的提高,规范人员准入退出机制,保障服务水平,还要引进新型高效硬件设施,确保服务质量;最后,应以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重点,建立企业、劳动者和服务机构三方合作的机制,提供面向劳动者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相关就业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保障失业人员相关利益。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中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对此首先,我们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连,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便捷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就业信息不通畅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市场服务质量的提高,规范人员准入退出机制,保障服务水平,还要引进新型高效硬件设施,确保服务质量;最后,应以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重点,建立企业、劳动者和服务机构三方合作的机制,提供面向劳动者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相关就业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保障失业人员相关利益。

四,调研总结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也流派 众多。通过本次对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我熟悉了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理解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由于客观条件与自身理论知识的限制,本次调查也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改进。

第四篇:秦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秦州区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

管 理 办 法

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在全区形成“率先发展,争创一流,建设首善之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全区科级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和市、区有关通知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就加强和完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调配)、抽(借)调、离职进修、退职退休、请(销)假、考核培训、职称评审、工资福利、档案管理等工作提出如下管理办法:

一、依法规范干部管理,正确履行组织、人社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权限。

(一)依法规范干部管理工作。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实施,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参照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公务员法后组织部门管理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57号)和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天水市人事局、天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委组织部管理公务员有关事宜的通知》([2008]40号)文件精神,区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

(二)交流(调配)的办理程序。

1、区内人员交流(调配)程序

在本区范围内的人员交流(调配)过程中,用人单位需用人时须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再由主管部门征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提出书面报告,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组织、编制、人社部门,经审查合格的提交有关会议研究同意后由组织、编制、人社部门分别办理交流(调配)手续。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系统内部(除机关内设行政机构和内设事业单位机构外)“人、财、物”管理权限相对独立的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各下属单位(包括院、校、站、所等)之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交流(调配)工作人员。

2、区外人才引进程序

对相关紧缺人才可以按照人才引进的办法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在空编的前提下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编制、人社部门办理相关引进调动手续。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由区人社部门牵头负责,相关主管部门配合实施,任何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不得自行引进。

3、区内人员外调程序

在不影响本区工作的情况下,外调人员须向本单位、本部门提出申请,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经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即可办理相关外调手续。

的骨干人员。四是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适当控制农村工作人员流出数量。新招聘安排到农村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工作5年以上方可考虑正常流动。

三、坚持按需原则,严格抽(借)调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强抽(借)调人员的管理工作

(一)抽调人员的办理程序。除区上因阶段性、突发性抽调人员开展中心工作以外,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抽调人员。如需抽调(突发性工作抽调除外)用人单位按使用计划填写《抽调人员审批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组织、人社部门审批并备案管理。抽调期满用人单位给抽调人员进行工作鉴定并按期退回原单位。如需继续抽调应办理延续手续。

(二)借调人员的办理程序。在办理借调人员手续时,借调半年之内的由组织、人社部门负责人审签,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审签,借调时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有特殊原因借调期超过一年的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借调人员需填写《借调人员审批表》(审批表一式三份:借入单位、借出单位、组织或人社部门各一份),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借调期满由组织、人社部门书面通知借入(出)单位,同时要求借调人员返回原单位工作,超过15日仍不回原单位工作的,由组织、人社部门书面通知借入(出)单位和财政部门停发其工资。任何部门、工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工资原则上由区委组织部审批,根据现行工资审批的实际情况,以上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继续由人社局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的工资变动包括职务变动、级别晋升和调入人员、转业干部、退伍军人、新录用人员等的工资确定,严格按照省、市统一政策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二)规范职称改革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全区的职称改革工作由秦州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承办。一是规范评审程序。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以下简称“职称”),根据市评委会规定:高级职称由省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由市职改办审批,初级职称由区职改办审批。二是要严格报送程序。晋升职称由基层站所推荐上报至主管局,经主管局职改领导小组上会研究后确定上报人员,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5—10天,公示结束后由单位将空岗介绍信和评审材料统一报送区职改办审核。区职改办审核合格后开具相应的介绍信报送上一级评委会评审。三是要严把指标关。上报评审材料时要坚持空岗晋升的原则,数额要与市、区两级职改办核准的为准,不允许单位私自核定限额数。对于伪造证件、论文、成果等相关凭证的要按照甘职改办„2001‟13号文件规定取消其评审资格,二年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同时要在单位内部进

好全局工作的重要保障。全区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及区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在一个月以内的由主管部门审批;一个月以上两个月以内的由本人填写请(销)假卡,单位同意后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组织、人社部门审批备案;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内的由本人填写请(销)假卡,单位同意后分别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组织、人社部门备案;六个月以上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组织、人社工作的领导签字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组织、人社部门备案。请假期满后,请假人应及时向备案部门办理销假手续。请假期间因故逾期的,须及时按审批权限报告主管部门、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逾期。对不履行请销假手续或未经批准擅自外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科级干部的请销假制度仍执行天秦区委办[2008]9号文件精神。

(三)严格执行请假期间的各项待遇规定。

全区机关公务员及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病假、事假、婚假、产假、丧假、休假要根据秦州区区委办公室、秦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天水市秦州区请销假制度》(天秦区委办[2008]9号)执行。

病假 请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参加工作时间不满10年的按原工资的90%发放,满10年以上的工资照发。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20年以上的年休假15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年休假:一是享受寒暑假天数超过年休假天数的;二是事假年累计超过20天且按规定不扣工资的;三是工作不满10年且请病假年累计超过2个月以上的;四是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且请病假年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是20年以上且请病假年累计超过4个月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期间工资、津补贴照发。

六、清退在职不在岗人员,清理失去财政供养条件人员,进一步严明组织、人事、财经纪律

(一)全面清退在职不在岗人员。严肃组织、人事、财经纪律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干部职工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明组织、人事、财经纪律。要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政策及时清退在职不在岗人员:一是严禁财政供给人员在工作日内从事经营活动或第二职业,如违反规定无故旷工的机关公务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第五款的有关规定执行:连续旷工十五天、一年累计旷工三十天以上的予以辞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故旷工处理可参照《公务员法》执行。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旷工期间停发工资,已发工资由原单位追回后上缴财政。二是创业留职人员三年期满回原单位工作的要按照《天水市行政事业单位停薪离岗创办企业人员管理办法》(天劳社发[2009]27号)执行。

死者的配偶再婚后要在下月起停发生活困难补助;死者子女及弟、妹发放遗属补助的年龄不得超过18周岁。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已失去财政供养人员。

七、完善考核奖罚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培训工作

(一)完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全区行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要严格按照中组部、人社部印发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组发[2007]2号)和甘肃省人事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甘人发[2007]35号)执行。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群团组织、区委工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区人社局负责其他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原则上应在每年十二月初至次年元月底进行,一个月内结束,逾期不能结束的本不能正常晋升工资。审核工作在第二年第一季度完成。

(二)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检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3的档案;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其它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教育部门负责管理教育系统教职工的档案;其他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工人身份职员的档案。切实加强全区干部职工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凡违反本《管理办法》之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和干部职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天水市秦州区领导干部有错无为问责办法》、《天水市秦州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

1.秦州区一般工作人员请假单(备案单)2.抽(借)调人员审批表

3.秦州区抽(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工作通知单(借入单位)4.秦州区抽(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工作通知单(借出单位)5.秦州区机关事业单位一般人员停发工资通知单

第五篇:秦州区完成十一五规划情况

秦州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而为,完成了秦州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奠定坚实基础。

——总量调控目标:2010年生产总值计划完成97.15亿元,是“十五”末47亿元的2.07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83.8亿元的115.94%,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631元,为“十一五”末预期目标12600元的161.2%。五年平均增速12.16%,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达到70.2亿元,是“十五”末16.32亿元的4.3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9.42亿元的238.61%。五年平均增速33.88%,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12.5%提高21.3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预期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达到11147元,是“十五”末的1.6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10749元的103.7%。五年平均增速9.8%,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3050.4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555元的119.39%。五年平均增速11.13%,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3.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达到22.11亿元,是“十五”末的1.85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1.38亿元的103.41%。五年平均增速13.17%,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87个百分点。

——大口径财政收入目标:大口径财政收入2010年计划实现7.96亿元,是“十五”末2.92亿元的2.73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5.18亿元的153.67%,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五年平均增速22.21%,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9.7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44.25亿元,是“十五”末的2.38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33.45亿元的132.29%。五年平均增速18.6%,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6.1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逐年提升,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8%;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村村通”项目11984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9.98%,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

4.6%,工业危险废弃物及医疗垃圾处理率达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下载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关于202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专题调研报告我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规模预估是在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大家都是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都想着尽......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的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

    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告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领导参阅编辑部的访谈提纲,我校做出如下报告。一、让毕业生如何实现从“校园人”......

    就业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通过对县内重点企业用工情况的监测和对45个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职业介绍、公共招聘网运行情况的统计,1-7月,全县累计发布用工信息182条,......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竞争上岗方案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机关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落实《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天秦区委发„2008‟32......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竞争上岗方案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机关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天秦区委发„2008‟......

    秦州区2010年创业之星汇报材料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天水的旅游文化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