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军扶贫”脱贫攻坚中的文化力量
“文军扶贫”脱贫攻坚中的文化力量
大文化推动大扶贫,贵州正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文化产业的兴盛实现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
锣鼓响起来,舞蹈跳起来,村民乐起来,村寨靓起来……这是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嫩寨村发生的新变化。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歌场等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民风,助推群众共奔小康。
“我只念到小学二年级,过去不识几个字,在农村课堂和农家书屋的帮助下,我学习了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如今办起了林下养鸡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嫩寨村村民吴宏海高兴地说。
在同步小康建设中,贵州大力实施“文军扶贫”行动,积极营造媒体舆论环境,统筹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舆论扶贫”提振精神士气
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尚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既要有务实的精准扶贫措施,也要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支持。
贵州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脱贫攻坚营造声势、汇聚民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1月12日,全国网络媒体“脱贫攻坚看贵州”主题采访活动在贵阳启动。
4天的采访活动中,一批生动鲜活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反响,《一个蔬菜大棚,为何让总书记停留20多分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干部为脱贫攻坚也是蛮拼的》等报道在网络上得以广泛传播。
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刊登相关新闻。移动新媒体“两微一端”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借助知名微博大号、微信公众号宣传。新浪微博“微博话题”及时推送“脱贫攻坚看贵州”活动内容,阅读量、评论量高达247万人次,成舆论关注焦点。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突出了‘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谢念说。
贵州省内主流媒体始终把“舆论扶贫”作为重要任务。《贵州日报》在今年初推出“述评十二五”系列报道,从各个方面展示贵州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当代贵州》杂志开设“脱贫攻坚版”,对贵州脱贫进行全方位报道;多彩贵州网、当代先锋网等网络媒体也开设专题,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与此同时,中央驻黔媒体单位也广泛聚焦贵州脱贫攻坚,《贵州“解”贫》《“多彩贵州”坚守底线走新路弯道取直奋力奔小康》等一批深度报道把贵州扶贫经验推向全国。
4月12日,省委宣传部印发《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要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科学整合宣传文化系统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文军”优势,大力实施舆论扶贫、文化扶贫、社科扶贫和挂帮扶贫行动,为全省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宣传报道,对我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说。
文化惠民丰富精神生活
“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碰到有关种植、养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疑问,到书屋去翻翻看看,就可以解决不少难题。”在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水狮坝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在书架旁仔细地翻阅图书,长条桌前的群众也在聚精会神地看科技书籍。
2005年,贵州被确定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试点省份,目前已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小小的“农家书屋”,播撒了知识,传递了文明,也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农家书屋”只是贵州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
贵州近年来努力构筑“精神高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省级重大文化工程、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工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目前,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逐步建立。
除了投入资金建设文化设施,贵州还把“送文化给百姓”与“种文化在基层”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
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为基层群众义务书写春联、拍摄全家福、赠书赠画及文艺展演展播展览,开展少数民族文学、摄影书画艺术、民间文艺工艺、朝霞工程、群众文艺等各艺术门类的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受到广大基层群众喜爱。
在公益文艺演出活动推动下,全省大部分行政村如今都建设了文化活动场所,每年的春节、端午、六月
六、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山村春晚”、山歌会等文娱活动已经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月举办妇女节娱乐活动、四月邀请艺术家走进社区培训、五月“全民奔小康”文艺演出活动、六月倡导居民拥抱绿色低碳生活……在六盘水市钟山区荷泉社区,每月的文化艺术活动、将社区居民的生活妆点得色彩斑斓。
“群众自己组建起了文艺队,有了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和机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荷泉社区党委书记苏伟说。
今年初,贵州省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贵州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提升社会综合实力的同时,意见的出台,以更好地服务文化民生为导向,开启了大规模的文化反哺行动,城乡公共文化事业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黎盛翔说。
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的贵州,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撬动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支点”。
“毕节很多农村石漠化较为严重,农业受制于自然环境基础薄弱,而‘养在深闺’、保存完好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民族特色是独特的后发优势,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能够给老百姓带来诸多实惠。”毕节市文体广新局局长李明泽说。
“村民把织好的彝族服饰拿到这里卖,游客很喜欢,销路也不错。”在毕节市黔西县,彝族祖先建立的水西政权遗存丰富,基于此建立起来的水西古城,吸引了不少游客,一间民间工艺品销售商铺的老板说,“一套纯手工的彝族服装售价在几千元,生意好的时候,店里一天能卖几万元”。
“依托优势特色文化资源,贵州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决战贫困、加速赶超提供了强大推动力。”黎盛翔说。
在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村民已经尝到了文化旅游带来的实惠。普古乡以前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近年来,以舍烹村为核心的娘娘山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将自然古朴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民族物产和古彝道等文化遗产,开发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如今,当地8个村的农民大都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工人”,2015年的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普古乡党委书记徐天和感叹,如今,老百姓尝到了文化旅游带来的甜头,不仅钱袋子鼓起来了,发展致富的观念更是大为改变――保护好传统、传承好文化、发展好生态,这里面就有金山银山。
“大文化推动大扶贫,文化产业最能激发农民主动作为、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黎盛翔说,贵州正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文化产业的兴盛实现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责任编辑/李 坤)
第二篇:2017扶贫脱贫攻坚总结
玛乡桑顿村2017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号召,深入学习全县大会精神,对我村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两委”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将我村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白朗县玛乡,距县城24公里,全村共有62户363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党员27人。全村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积3300亩,草场面积20700亩,粮油总产量96.6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72.9万元,全村牲畜2159(其中大畜398,小畜1761)头(匹);各种车辆总数130台,其中大型货车1辆、家用轿车26辆、摩托车43辆、拖拉机46辆、电动车4辆、装载机10辆。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3人,已脱贫20户68人,未脱贫3户5人。农村低保户2户4人,残疾人6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村第一支部书记为第一组长,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村领导亲自抓,村干部具体抓,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做到了人员、经费、责任“全面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 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进户入家,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群众会 80余次,喷绘宣传横幅10余幅。通过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广泛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争取宣传到户,到人,形成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思想。
(三)提供生态岗位,坚持增收脱贫。
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认真筛选、仔细甄别。为全村95人提供生态岗位,推动增收脱贫。
(四)鼓励劳务输出,拓展致富门路。
根据本村实际,鼓励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在农闲时期外出打工,拓宽家庭收入。2017年全村在近四个月的农闲期内输出劳务90余人次,人均每人收入9500元。针对妇女外出打工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我村“白朗县玛玉罗布林妇女编织厂”为全村30余名妇女设立了编织岗位,平均每人每日收入140元。提高了在农闲时期的家庭收入。(五)开展“四讲四爱”,拔除贫困穷根。
良好的民风,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大力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以活动为契机,做好脱贫思想教育。引导和教育村民树立“脱贫奔小康、文明爱生活”的民风,严厉打击要钱不要脸,顾己不顾人,为利不为德的不正之风。让群众对生活有信心、对生活有希望、对生活有热爱。
三、取得的成效
根据全县“百企帮百村”计划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的安排部署,对全村23户73名精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低保户)一一有了结对帮扶资助对象,充分落实了结对帮扶和帮扶措施,结合本村实际,以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发展农作物产业、抓好劳务输出、找准生态岗位对象、鼓励教育扶贫等工作。截止目前,全村已实现脱贫20户68人,还剩未贫困3户5人。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返贫风险。二是思想引导不到位,导致部分村民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便可以“等”“靠”“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全乡脱贫巩固工作提供基层保障和参考依据。为全村村民带好头,树立好形象。
(二)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
进一步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使全村村民知政策、感党恩。寻找到更加宽裕的致富门路。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
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让全村村民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使全村村民有信心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四)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本地产业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拓展产业发展方向,努力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工作岗位,预防脱贫户返贫。
(五)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班。
进一步加强劳动技术科学化培训,为劳务输出提供技术保障,是劳务输出变得更加有效率有质量,从而增收。
玛乡桑顿村“两委” 玛乡桑顿村驻村工作队
2018年1月8日
玛乡桑顿村
2017 脱 贫 攻 坚 工 作
总 结
该村位于白朗县玛乡,距县城24公里,全村共有62户365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党员27人。全村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积3300亩,草场面积20700亩,粮油总产量96.6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72.9万元,全村牲畜2159(其中大畜398,小畜1761)头(匹);各种车辆总数130台,其中大型货车1辆、家用轿车26辆、摩托车43辆、拖拉机46辆、电动车4辆、装载机10辆。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3人,已脱贫20户68人,未脱贫3户5人。农村低保户2户4人,残疾人6人。
第三篇:凝聚全省力量投入脱贫攻坚
凝聚全省力量投入脱贫攻坚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凝聚全省力量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项目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扶贫工作清单,建立健全逐级督查、报告、定期通报等制度。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特别是干出实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对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要全省通报、限期整改,对未完成任务的市县镇,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
○ 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目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群体规模还比较大,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薄弱,稳定脱贫难度大。特别是与前两轮扶贫“双到”贫困对象主要集中在贫困村内相比,目前的贫困人口超过2/3分散在贫困村之外,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更高。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然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来共同解决。
○ 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未来三年,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安排,省委、省政府确定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确保到2018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 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的关键也在于精准。特别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贫困程度、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抓好建档立卡和信息库建设,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实行长期公示、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因村而异,因户施策。扶贫措施该精准到户的要精准到户,该精准到群体的要精准到群体。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加大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等,促进贫困人口加快增收。
对因灾、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的人口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重点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稳定脱贫。
对贫困村,要通过促进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提高村集体收入,加快整体脱贫。
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需要重点保护修复的地区,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 加快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持体系
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里已研究制定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稿,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配套工作方案。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完善用地、科技、人才等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支持。
○ 严格落实责任,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统筹珠三角发达市、省直和中直驻?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资源要素,建立健全帮扶责任体系,加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要建立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调整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结对帮扶,强化省直帮扶与行业帮扶,尽快选好和派出扶贫工作队伍,加强基层建设,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脱贫攻坚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必须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注重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脱贫攻坚与提高“三农”发展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二要把脱贫攻坚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把脱贫攻坚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四要把脱贫攻坚与促进绿色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链接
“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支持。积极对接和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出台帮扶三类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加快推进三类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农业、林业、红色旅游、民族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强化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三类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
―朱小丹
第四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fanwen/
第五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