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第一篇: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空气治理机是一种在绿色环保注重健康的当代最新流行的高科技电器设备。主要作用是针对办公、公众、居家等的室内、车内等相对封闭空气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空气污染物,使用静电吸附,紫外线循环风,气相干式分子重合等技术进行全面空气净化处理。并再此基础之上,按标准适当增加空气营养素负氧离子。实现消除室内空气污染,达到国家室内健康环境标准,消除疾病隐患,保障人体健康,增进人体身心愉快的作用。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通过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海关、各级行业协会及专业调研机构等部门的数据、资料以及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采用文案调研、电话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调研方式,以“数据+图表+论述”的形式,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论述,在此基础上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

(报告以具体数据为基础,辅助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深入挖掘数据蕴含的内在规律和潜在信息同时采用统计图表、分析图示等多种形式将结果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以方便读者解读分析。报告内容涉及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国内外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概况、产业集群、市场规模、需求和供给、价格、市场集中度、竞争格局、用户需求、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等,并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规模以上竞争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同时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和经济刺激方案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发展影响,报告最后还对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营销、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等给出了专家意见。)

本报告有助于企业和投资机构准确了解目前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抓住潜在的投资机会。(在报告的附件里赠送有全国规模以上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竞争企业的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是企业和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录

第一章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概述及特性 第一节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概述 第二节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的特性

第三节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2009-2010年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主要地区市场概况分析

一、北美洲地区国家市场情况

二、欧洲地区国家市场情况

三、亚洲地区国家市场情况

第三节 2010-2012年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一、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二、2009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政策分析 第四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相关法律分析

第四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回顾 第二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企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近几年行业企业数量变化

二、近几年行业企业规模变化

三、近几年行业从业人员变化

四、近几年行业企业性质投资主体变化

第四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上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二、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下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五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供给现状

一、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产能情况

二、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产量情况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趋势预测

一、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供给趋势预测

二、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进口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出口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进出口趋势预测

第七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和地区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企业一

二、企业二

三、企业三

四、企业四

五、企业五 „„略

注:企业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财务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重点地区分析

第八章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技术发展概述 第二节 2009-2010年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主要技术差距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九章 2009-2010年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节 空气污染治理材料产品及应用(消费)主体 第二节 国内主要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新产品市场开拓推荐区域(或省市)第四节 销售模式及主要销售途径

第十章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市场发展预测

一、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需求市场预测

二、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供给市场预测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二篇: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关键词:培训行业的现状培训行业的前景 培训业 相关定义:培训的概念

培训的基本定义: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管理训诫行为。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企业培训:组织培训的主体,企业培训是组织的全部员工,由于员工担任的职位不同,因此培训方向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一般来说,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决策层人才,二是管理层人才,三是操作层人才。培训机构形式与比较:

●微笑式的培训(Smile Training)以人为中心,通过各种特殊事件、富有激情的演讲,以及对参与者进行表扬,让参训者觉得培训过程非常有趣。

●上手培训(Hands-On Training)新工人首先对自己以后需要执行的工作进行观察,然后,通过长时间与那些经验丰富的师傅或同事们在一起工作,达到消化、吸收和掌握各种技能的目的。

●工具式培训(Instrument Training)通过标准化的,没有为组织或组织中的工作量身定做的评价工具,获得与自己技能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以学习目标为基础的培训(Objective--Based Instuction)包括了结构化的、指导性的培训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了更好执行某一工作,任职者必须学习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内训:通过请培训师给员工进行系列的培训。

●公开课程:参加短期的培训课程,企业可以派送相关岗位的人员去学习相关的短期课程,可以结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又人因岗位不同更好的接受培训。

●专业培训班:类似的就有人力资源MBA班,总监班这些高端的长期性的培训班,有一套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又是利用业于时间开课,更好的方便了在职者充电。培训师:在培训市场上,有不同风格的讲师,也有不同种类的课程,有的课程是讲师自己开发的,有的课程是代理国外的,也有的课程是企业自行设计的。

课程设计是培训的第一步,用不同方式设计的课程,讲师的讲法是不同的,最后的培训效果也是不同的。

培训师分很多种的,有些是做内训,有些是根据客户需要订制课程,有些是讲公开课,有些是一对一的教练式培训。

关于培训的内容也不同,有讲销售的、有讲形象礼仪的、有讲谈判的、有讲NLP的、有讲产品知识的…… 培训产业分析:

一、培训市场范围定义

二、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区别

IT培训业(Java、厂商认证、通用型证书、游戏开发)、语言培训市场(高端英语、少儿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其它职业认证及考试培训(银行业资格认证、物流、会计、考研、公务员考试)、职业技能培训(驾驶、美容美发、烹饪)、保健类培训(瑜伽、艺术、钢琴、跆拳道)、其他培训(网络教育、动漫)培训行业总体发展概述

培训行业的发展背景:在中国,最初的培训基本上是一种低层次的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个人具体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训练,如电脑、会计、英语等培训,都曾经各领风骚一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培训业开始分化,除了技能培训外,高级培训,即高层次的单一项目培训在企业开始走红。特别是近两三年,随着私营企业的壮大,尤其是港台及海外先行一步的培训精英的进驻,培训热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开始向珠三角和全国蔓延。培训行业的特征: 培训行业的竞争态势: 培训行业的需求分析:

培训效果始终是困扰培训行业的一个难题。大多数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做得很好,效果也很明显,像IBM、三星、可口可乐、微软、强生等。可是国内企业的培训效果却总是觉得不理想,培训行业整体受到企业的质疑。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将培训和企业管理相互孤立,这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企业的管理意识有问题,关键还是要在培训行业自身找问题。

培训不是全部,企业付的培训费,不只是授课费,还包括前期的调研费和后期的辅导监督费。培训公司应该让企业清楚培训只是经营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已,怎么验证培训的绩效,怎么去操作和执行,怎么和员工的业绩、考评、奖惩、晋升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管理的一部分,可是很多讲师没去强调这一点。一场培训如果要看到有效的培训效果,在培训的内容上应该有观念、方法、流程三个核心内容;在培训的管理上应该有培训、执行、辅导和监督四个核心内容,只有将这七方面完美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大幅度提高,它对企业的价值就会真正体现出来。

培训业发展状况: 中国培训业现阶段发展综合分析:

虽然近年来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目前中国培训市场来看,中、低层次的培训仍然是培训市场的主流。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有将近500万人参加英语培训等。各式各样的中、低层次培训仍然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培训市场上占据着主流地位。中国培训市场格局状况分析:

一、培训市场的概念

二、培训市场规律

三、培训市场特征 中国培训市场九大现状 培训市场逐步迈向规范

传统行业都会有很清晰的主管部门,但培训市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虽说这种“无限行为”推动了培训行业表面的繁荣,但也为培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培训公司各自为政、各立山头,涌出无数个“十大杰出培训师”、“十大优秀培训机构”。没有被广泛深入认同的“行规”,只能导致培训无序的泛滥,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机制根本无从谈起。国内还没有设立培训行业准入制度,就像当年注册一家广告公司没有太多资金规模限制和一定数量具有广告从业资质人员限制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咨询公司做培训业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针对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没有法律法规大家就不知道操作的底限在哪里。所以未来的培训行业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媒体来监督,企业来参与;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对外发话,对培训消费者负责,对媒体和政府有交代,对企业的发展起催化剂的作用。农村教育培训市场蕴藏商机: 培训产业化分析: 对中国培训产业化的思考: 培训产业化问题的对策 中国培训产业化的对策

我们知道,汽车、家电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都需要有强势资本的介入,网络、IT等新兴行业也离不开资本运作。强势资本的介入可以快速地催熟一个行业,可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而很多培训公司都是白手起家的,或者投入很少的资本就可营业。一般只是十几万的规模,做得比较好的也就两三百万,真正经营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是少之又少。培训公司要想大规模的发展,引进人才,研发课题、市场扩张,都需要资本的推动。如果单纯靠原始资本的积累,则需要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在加入WTO后,国外资本不断涌入市场,我们就将和世界级培训公司在同一平台上竞争。2003年有家美国投资公司准备在国内推广《情景领导》课程,目标是年营业额2亿元,准备投资1.4亿元,而其中市场调研就预计投入300万。虽然这个项目由于“非典”曾搁浅,但这确实给培训行业带来一个思考。如果不断有强势资本进入,那么行业内大部分的培训公司将面临生存危机。即使有再好的课程、再好的营销,没有资本的推动,培训公司也将被打垮。上海有一家培训公司,后面有几十亿的资本支撑,2004年下半年至今投入几百万进入培训市场,开展低价优质的培训服务,在半年内就把同行近百家公司打垮,可见资本运作对市场的冲击力。

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培训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结构,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内容也日臻丰富,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培训目前尚处于启蒙阶段,远未达到成熟阶段,目前正在形成行业,但还未形成产业。与海外已很成熟的培训产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所以,中国的培训业应该充分引起重视,对于培训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各方面都应该采取行动,共同造就中国培训市场的良好环境。中国培训业存在五个问题:

(一)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地域分割较为明显(二)

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三)

培训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投入产出不均衡(四)

技工培训市场供不应求,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五)

优秀技能人才出国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环境闭塞 中国培训业的十大乱象:

危机一:人云亦云,培训课程缺乏创新 危机二:鱼龙混杂,优秀讲师凤毛麟角 危机三: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危机四:墨守成规,运作模式单调 危机五:背信弃义,职业操守欠缺 危机六:鼠目寸光,没有长远战略 危机八:监管缺位,“繁荣”背后有隐忧 危机九:相互孤立,培训与企业管理脱节 危机十:迷信“西风”,忽视传统管理智慧 中国培训业八大缺陷 解析培训行业的“三乱” 直面中国培训业的危机: 培训行业是一个宣扬、倡导创新最积极的行业,但其本身创新却不尽人意。培训市场跟风现象极其普遍,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异常严重。体验式培训好做,就都做拓展训练,绩效管理的课好卖,就都来卖绩效管理课……跟随型的培训公司在市场上比例至少占到80%。培训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炒作、包装讲师方面,讲师也是“思维懒惰”,不愿花更多精力开发新的课程,奉行“拿来主义”,走“模仿”路线:模仿课程,模仿内容,模仿案例故事,模仿授课技巧…… 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由于课程缺乏创新,大家就都挤在价格这条窄路上死拼,为争取可户,甚至不惜互相拆台。价格占打得轰轰烈烈,好不热闹。实质上,这种人为制造的繁荣假象,更让人云里雾里,难以看清培训价格的庐山真面目,反过来,降低了培训业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和美誉度。培训行业发展对策

中国培训业的十大发展对策:

一、全球化

二、国际互联网使培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三、学习的分散化

四、团队学习

五、终生学习

六、培训模式转化

七、培训技术丰富化

八、培训与咨询相结合

九、企业培训自主化和社会化相结合

十、培训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国培训业结束“大乱”的对策:政策法规环境

一、相关产业政策

1、现行产业发展政策框架体系

2、市场准入条件分析

3、政府投资导向分析

4、未来产业政策的走势

二、行业管理体制

1、现行监管体制

2、现行监管体制的改进及不足

3、未来监管体制的走势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加强中国培训业的发展措施: 这两年,培训界有一种“西风渐行”的趋势。就是西方的思想大量涌入培训界,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社会,评判企业,甚至评判自己。事实上,西方的经营管理和文化理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断会涌现出新的思想和方法。如果我们始终跟在后面疲于奔命式的模仿和学习,怎么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呢?

不可否认,西方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好的理论和经验,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可是有不少的讲师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一概否定,抛到一边,而没有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中挖掘思想精髓。即使是国外的培训界,中国古文化的智慧也倍受重视。像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先生,在研究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中国的禅学和易经,到现在他还保持每天坐禅两个小时的习惯。我们不能把本土的文化放弃,不要用西方人的标准来看中国,中国有自己特色的国情。培训业应走向相互合作 培训业发展趋势分析: 培训行业发展趋势

培训行业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截止2004年底,培训业的产值已达2000亿的规模,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而行业利润甚至已接近1000亿元。不过,培训行业仍然是一个初级行业。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小、数量多,“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上海为例,3300多家培训公司中利润规模在100万以内的占60%,1000万以上的只占2.1%。而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培训公司能达到市场份额的1%。

培训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按照美国哈拂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软实力(Soft Power),一个源自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语词,并首次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培训业发展的十大走向:

培训市场的发展趋势:内地培训市场正以年递增10倍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每户人家只需每5年有一个人参加一次培训,培训拥有的市场就会和巨大的电视机市场大致相当。事实上,一个外企中高层,每年一般须接受5至7次培训。所以,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将会远大于电视机市场。由于市场有这样的需求,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大资本介入。培训业的发展趋向咨询式培训: 企业管理培训市场 管理培训市场发展趋势:

一、培训机构品牌化是必由之路

二、培训模式的创新是未来生存之道

三、培训质量的提高是保持竞争能力的保障 中国管理培训市场十大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的未来特征 教练式培训成企业管理培训市场的新潮流:

1.教就是最好的学习

2.没有分享就等于没有学习3.分享就是最好的学习4.学习的落实就是教导

5.我们要不断教的就是自己最想学的东西 6.当自己最想学习销售,就去教销售 7.当自己想学习习惯,就去教习惯

8.最有力量的心理活动就是帮助需要的人 9.分享越多,心理越丰满

10.我们在听、我们在学、我们也在教。

管理培训市场发展概况: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现有注册企业近千万家,高管培训市场前景相当可观。据估计,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将高达40亿美元。管理培训区域市场格局分析 管理培训市场六大热点课程 师徒制引入管理培训市场 企业管理培训

中国企业培训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现在的培训行业的现状可以用16个字基本概括:“市场广阔、发展迅猛、鱼龙混杂、有待提高”。很多企业一年投入在培训的费用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入培训的费用明显高过国有企业。

企业培训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教育,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很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企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员工逐步达到企业的不断的发展的要求。所以,组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直接有效地为组织生产经营服务,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对组织的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投资活动。

企业培训市场将重新调整: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作为资本和财富的转换形态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它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组织培训就是这种投资中重要的一种形式。

剖析中国企业培训的“短板”:

破解因责任缺失导致执行力低下的“病症”?

● 承担服从之责,解决上级指挥失灵,治疗团队执行之“痹” ● 承担教导之责,解决下属能力失衡,治疗团队执行之“难” ● 承担合作之责,解决同级合作失效,治疗团队执行之“痒”

● 承担自律之责,解决自我约束失控,治疗团队执行之“痛”

企业管理培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培训内容,必须与组织的事业进步、发展战略和目标相联系,然而有时为了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采用一些应急培训的措施。所以,作为培训的内容结构,应当把组织长期发展与当前的生产结合起来,共同纳入企业培训内容。企业高管培训:

培训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培训公司在开展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培训,而自身的经营却非常原始简单;给别人讲销售,自己的课程销售又不理想;教别人怎么管理公司,自己的公司都管不好。90%的培训公司没有战略规划,95%的公司没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推销的方式,没有用营销的方式做市场。如果按照营销大师科特勒讲的“营销的目的就是使推销成为不必要”,大多数公司事实上是做不到这一点,常用的业务手段还是以做广告、打电话、发传真邮件简单方式为主,比较好一点的公司懂得用说明会的方式去开拓市场。培训业的赢利模式:市场主要就是公开课和企业内训两种方式。而事实上,如果跳出培训行业看,可以实现赢利的模式远不止这两种,可以借鉴娱乐圈的经营方式多方面赢利。培训可以推出课程,也可以推出书籍、CD、软件等衍生产品,就像好莱坞每推出一部大片,他们的赢利点决不限于票房收入一样。

高管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市场上不少培训师都快成为„赵本山‟了。企业高管培训„娱乐化‟是一剂„毒药‟!知名讲师授课像说相声,如今不少知名度十分高的培训师,往往并不是水平高,而是讲究语言技巧、表演能力极强。他们讲课就像在“讲相声”、“说评书”,就差没有成为“赵本山”了。这些培训师通过一系列商业包装,反而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培训课后只听个热闹,这是透支企业培训市场的短期行为,比如 “超女”,确实热闹,也极具可观赏性和参与性,但它只能娱乐一下大众,对我国的音乐进步没有太大贡献,也没有多少生命力,昙花一现。现在不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听课后反映“听起来热闹,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快餐培训不如系统学习,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中高层管理培训,盲目追随热点课程,急功近利,希望听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管理课,吃管理培训“快餐”,不愿意花时间坐到高校主办的培训班(非学历班)里面去系统学习商业知识。企业E-Learning市场

E-Learning的定义: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不同的译法代表了不同的观点: 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 二是强调电子化;

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强调的都是数字技术,强调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

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企业E-Learning的优势:

E-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高等教育中会出现一个专门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普及,反映了人们将E-Learning视为一种特殊形式教育的普遍期待或心态。中小企业E-learning培训的必要性及实施问题分析

在线培训(E-Learning)近年来方兴未艾,在美国市场的年增长率几乎保持在80%以上。有数据显示,这种模式的采用,可为企业节约15%~50%的费用,多则可达70%,同时,可使人们的学习效率提高 25%~40%。

E-Learning最基本的方式是网上学习,即企业购买学习卡,用学习卡提供的网上账号和密码,进行在线视频学习和下载课件。它适合于进行入职培训、报关培训、质量标准培训等“明文规定”式的内容。企业商学院等在线培训的高端模式,则是由电脑系统建立一个学习管理平台,不仅提供在线学习功能,还对所有学习者、课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培训经理来说,它可以开展培训、评测培训并作出反馈报告,从而管理公司的所有培训体系。E-Learning成为企业培训的主流方向:中国的培训需要的是学院派与实战派、国外与国内的有机结合,然而,纵观中国现在过万家的培训机构,仅新东方、慧路培训网等为数极少的机构走在了前沿,多数培训公司由于缺乏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仅仅是囫囵吞枣的采用拿来主义,导致无法针对性的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培训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我们需要看清它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东方、慧路培训网这样的培训机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培训行业的未来。

E-Learning虽然便捷、高效,但它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感,因而只能是传统培训的有效补充,那些富含身体语言、微妙情绪的人际交往(软技能)、管理深造、顾客服务及营销类培训课题,仍需要面对面的传授。E-Learning适合那些有需求,电脑网络条件成熟的大中型企业,虽然现在的市场接受度不高,但随着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度提高,将逐渐为企业认可接受,国内一些IT企业、通讯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审计、咨询企业和制造企业,已在开始认识和接受它。中国培训行业的发展,前程似锦,而又任重道远!

近年来,中国培训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 20万亿元,其中 10% 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如此算来,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份额就已高达两万多亿元,其中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

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培训教育业的支柱。2006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超过了60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也已达到了5万家之多,预计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未来五六年中,我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消费额将达到上千亿的规模。

从企业来看,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长,目前主要培训教育连锁品牌的店铺增长率约26%。全国性连锁品牌正在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整体来看,海外培训教育连锁品牌在国内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采取合资经营的连锁品牌的发展要快于采取独资经营形式的品牌。

培训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很多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纷纷进入了这个似乎充满暴利的行业。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培训市场已经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如何适应培训市场的这个变化,制定培训发展战略,调整培训业务结构,寻求新的培训利润增长点,追求更大的社会经济利益,成为各培训机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由于作为正规教育补充的培训教育主要是依赖私人投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扩张时普遍遭遇了资金瓶颈。

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放开,大量来自国外的培训机构纷纷进入中国,由于不熟悉中国国情,他们急需寻求当地有影响的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因此国内教育培训服务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势在必行。所以企业应该及早抓住机遇,开拓市场,以在逐步完善成熟的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本研究咨询报告数据与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国家财政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以及、高校财经数据库等商用专有数据库,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大量基础信息,对我国培训市场的基本概况、发展环境、供求形势、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培训市场的发展前景、投资前景进行了趋势研判。是各类教育培训企业、科研单位、投资实体等准确了解目前培训市场发展现状,把握企业定位、发展战略以及投资策略等不可多得的决策参考。

第三篇:2014年空气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资料

2014年空气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3月

一、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3

1、事件:全国大面积“爆表”..................................................................................3

2、国际比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亟需改善..........................................................3

3、危害:在所有污染重中危害最大......................................................................5

二、污染来源、治理措施及投资规划....................................................6

1、污染来源:工业排放为主,机动车排放量迅速提升......................................6

(1)二氧化硫:工业排放占85%........................................................................................7(2)氮氧化合物:工业和机动车排放逐年增加,前者增速较快.....................................8(3)大气颗粒物: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煤烟型占比最高.....................................8

2、治理措施:短期看“限制”,中长期看“调整”.................................................11

3、现有相关投资规划............................................................................................12

三、北京“爆表”将刺激政策落地..........................................................13

1、案例1:2012年北京内涝................................................................................13

2、案例2:2011年北京PM2.5争议...................................................................13

四、重点受益板块及上市公司..............................................................14

1、园林景观板块....................................................................................................14

(1)园林景观板块收益.......................................................................................................14(2)建议重点关注铁汉生态和蒙草抗旱...........................................................................14

2、水电建设板块....................................................................................................15

(1)水电建设板块受益情况...............................................................................................15(2)建议重点关注中国水电...............................................................................................16

一、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1、事件:全国大面积“爆表”

近期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导致的雾霾天气频频在各大中型城市出现,其中北京连续多日出现重度污染。

2、国际比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亟需改善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了环境监督和污染控制力度,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如下图),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结构性差异:1999-2011年,空气质量出现改善的主要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较低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污染比中小城市严重得多。在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中国标准偏低:以主要的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NO2为例,中国国家一级标准较WHO空气质量准则值高出50%-150%。

WHO标准衡量中国城市空气质量:2012年上半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符合(低于或者等于)WHO准则值的比例分别为0%、1.8%、63%,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排放量严重超标。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根据WHO的统计,中国PM10年均浓度较全球91个主要国家平均水平高出72%。

3、危害:在所有污染重中危害最大

亚行、清华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认为,在中国面临的所有污染问题中,空气污染的危害最大,因为它通过较差的市内或环境空气质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大气污染还对农业生产、全球气候等造成较大影响。

人体健康:根据WHO的统计,2004年和2008年中国分别有35.7万和40.1万人因大气污染致死,均位列全球第一。根据世界银行(2007)的研究报告,2003年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和疾病一共69.9万例,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经济损失高达1574亿,相当于当年GDP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5200亿,相当于当年GDP的3.8%。

农业生产:根据世界银行(2007)的研究报告,2003年空气污染引起的酸雨造成水稻减产1540万吨、小麦减产1630万吨、油菜减产360万吨、棉花减产60万吨、大豆减产360万吨、蔬菜减产2.03亿吨,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相当于当年GDP的0.22%。

物体腐蚀:根据世界银行(2007)的研究报告,空气污染引起的酸雨造成136亿平方米的物体腐蚀,经济损失67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0.05%。

二、污染来源、治理措施及投资规划

1、污染来源:工业排放为主,机动车排放量迅速提升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

注释:TSP和PM10、PM2.5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的一部分,PM2.5为 PM10的一部分。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PM10/TSP的比值约为60-80%,PM10/TSP的比值约为50%。

(1)二氧化硫:工业排放占85%

根据环保部《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提供的数据: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其中85%来源于工业,15%来源于生活。工业排放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放物占比73%。

(2)氮氧化合物:工业和机动车排放逐年增加,前者增速较快

根据环保部《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提供的数据:2010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9.4%。其中工业增加14.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9.1%,“十一五”期间年均排放量增速为6.6%。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5.2%,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0.9%,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0.6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5.7%。

但是就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而言,环保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1》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599.4万吨,同比增长2.8%,增速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持平,以此推算,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2.4%。

(3)大气颗粒物: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煤烟型占比最高

大气颗粒物(PM)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目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粗分散系(粒径>10μm)和胶体分散系(0.001~10μm)。其中,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 以下,能用鼻和嘴吸入的那部分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一般又可分为细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和粗颗粒(2.5~10μm之间)。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质称为PM2.5,主要由燃烧过程产生,如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当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燃烧产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时,也可能生成超细颗粒(PM0.1)。

PM2.5的形成方式有3种:一种是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这种粒子通常先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再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另一种是由气态前体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近年来,由于燃煤激增带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大城市机动车的增加,工业发展带来的VOC等排放,使得大部分城市群PM2.5中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等的二次粒子成分不断增加。

由于环保部在环境统计年报、环境状况公报等资料中并未就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来源做出详细说明,我们采用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作为分析基础。

PM2.5整体情况:Ba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的学者们对过去十年间全球PM2.5暴露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除内蒙、西藏、福建、海南、广东、贵州、山东、湖北、青海之外,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在2008—2010年的期间PM2.5浓度相比2001—2003年期间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尤其以浙江、新疆恶化得最严重,超过5%。该研究同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最高,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PM2.5分区域情况:根据有关机构对上海、广州所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北京的污染来源分析,中国的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大气污染特征转向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但是煤烟型污染仍占很大比重。

2、治理措施:短期看“限制”,中长期看“调整”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控制空气污染以“限制”为主,即限制机动车出行、限制排污单位排污等;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将会以“调整”为主:1)调整城市用地规划,加大园林和生态区建设;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3)调整交通方式,提高公共交通比重;4)调整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工业区,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以北京为例,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交通和进行生态建设等为核心的中长期规划;2013年1月份北京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后,近期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草案明确规定,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可能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应当及时发布大气污染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排污单位停产、部分停产、部分机动车停驶。

3、现有相关投资规划

目前有助于治理空气污染并与建筑行业相关的规划主要包括,环保、水利水电、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矿山修复和煤化工等领域。如下表。

三、北京“爆表”将刺激政策落地

大面积空气污染,尤其是北京持续“爆表”将刺激相关规划的落实,加快投资进度。

1、案例1:2012年北京内涝

北京近年频频发生内涝,其中以2012年7月最为严重,2012年9月北京出台《中心城应对积水的对策》。另外草根调研了解到,一些县和建制镇加大了城区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力度。2012年12月底住建部工作会议期间,媒体披露住建部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起草了《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即将上报国务院,文件的核心是“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提高标准”。

2、案例2:2011年北京PM2.5争议

自2011年10月潘SOHO中国董事长石屹微博转发美领馆PM2.5数据引关注,到国务院将PM2.5检测列入政府工作,及北京出台《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前后仅半年时间。2013年1月份,北京等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15日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要求“必须所有作为”,20日北京公布《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我们认为后续将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和落地。

四、重点受益板块及上市公司

建筑板块我们重点关注园林景观和水电建设板块。

1、园林景观板块(1)园林景观板块收益

首先:随着城市经营理念的升级,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基建的先期投资部分,城市经营者能够成倍的回收园林投入成本。其中生态修复的投资主要来自企业缴纳的相应基金。

其次:园林景观对空气污染具有自净能力。

再次:园林景观对于政府政绩来说,也是重要的选项。

(2)建议重点关注铁汉生态和蒙草抗旱

园林景观受益个股包括铁汉生态、蒙草抗旱、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和普邦园林。其中铁汉生态、蒙草抗旱和东方园林受益弹性相对更大,我们建议可重点关注铁汉生态、蒙草抗旱。

铁汉生态主营市政园林,其中生态修复收入占比近40%,在生态修复领域拥有技术、品牌和资金综合优势。2013年处于脉冲式成长延续期,成长性好确定性强。

蒙草抗旱主营市政园林,其中生态修复收入占比近60%,所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带治理、矿山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区域,公司和公司董事长获得特别奖项,显示出较高的认可度。2013年进入IPO形成的脉冲式成长第一年,成长性好确定性强。

2、水电建设板块

(1)水电建设板块受益情况

首先:通过加强水电建设,提高水电占比,帮助改善能源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是从源头上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其次:水电的资产盈利能力较强,政府和企业投资意愿较大,银行也愿意贷款。

再次:虽然水电在环保方面存在争议,但中国水电开发程度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2)建议重点关注中国水电

水电建设受益个股主要包括中国水电和葛洲坝。中国水电和葛洲坝是全球和中国水电建设主力。

中国水电的主要看点包括:2011-2012年水电核准和建设低于预期,换届完成后,将进入核准和投资拔高期,参考高铁板块的投资经验,水电建设板块将随着投资拔高期进入市值拔高期。维持融资平台功能对大股东具有战略意义,大股东倾向于股价上涨(受中水顾问注入方式影响)。当前股价对应2013年PE6.7倍。

第四篇: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 单位:万吨

酒水总产量 白酒 啤酒 黄酒 葡萄酒 果酒 酒精

1988 1357.29 468.54 662.77 85.9 30.85 109.23 108.78 1989 1284.63 448.31 643.41 83.66 27.18 82.07 107.79 1990 1385 513.91 692.23 75.5 25.4 78.2 129.3 1991 1538.92 524.48 838.37 80.64 24.10 71.24 136 1992 1752.71 547.43 1020.66 93.26 24.60 66.66 145.03 1993 1967.43 593.67 1190.08 103.61 23.60 56.45 151.24 1994 2233 651.29 1414.66 104.81 18.00 44.26 170.47 1995 2567.34 798.62 1568.82 134.53 22.90 42.45 227.81 1996 2650.94 801.3 1681.91 119.70 17.00 31.00 200.28 1997 2834.11 781.79 1888.94 121.63 18.55 23.20 213.28

2.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83.9 85.9 25.40

1991 170.8 91.6 24.10

1992 208.5 112.5 24.60

1993 212.8 135.5 23.60

1994 223.3 152.2 18.00

1995 228.9 174.2 22.90

1996 230.2 188.3 17.00 1997 237.3 203.2 18.55

1998 250 225 22.91

1999 / / 25.00

2000 / / 30

2010 / / 80(预计)

注:1公顷=15亩

3.中国的酿酒葡萄大致分布在以下九个产区:东北产区、渤海湾产区、沙城产区、清徐产区、银川产区、吐鲁番盆地、黄河故道产区、云南高原产区和武威产区。其中年产葡萄酒超过1万吨的6各省市分别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这6各省市的葡萄酒产量能够占到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

200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省份 产量(万吨)销售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山东 11.06 22.87 5.24 河北 3.84 8.19 3.15 天津 2.65 7.45 2.20 吉林 2.41 3.12 0.69 北京 1.06 1.57 0.42

(2)1996-2000年葡萄酒进出口情况及中等价位的进口葡萄酒

从1996-2000年中国进口葡萄酒进口量分别为:4651003升、37578565升、49356473升、44400293升和35130287升;价值分别为5935000美元、35632000美元、37851000美元、34397000美元和28311000美元,单位进口价格分别为:1.276美元/升、0.948美元/升、0.767美元/升、0.775美元/升和0.806美元/升。

进口量(升)进口值(美元)单位价格(美元/升)

1996 4651003 5935000 1.276

1997 37578565 35632000 0.948

1998 49365473 37851000 0.767

1999 44400293 34397000 0.775

2000 35130287 28311000 0.806

注:不包括走私酒

这些因素表明:

a.近年来,葡萄酒进口总量增加而价格降低说明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上升而葡萄酒质量却在下降。

b.1997年葡萄酒进口量上升归因于媒体对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大肆宣传,受巨大利润空间的诱惑驱使和国内有限酿酒葡萄产量,许多经营者在接下来几年内进口大量的葡萄酒(大量散装酒甚至低档葡萄酒),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形象。

c.2000年,随着消费者的进一步理性和市场走向规范化,加上前几年进口葡萄酒的大量库存;与此同时,消费者意识到国内品牌良好的价格性能比,因此,进口葡萄酒呈现出一定的颓势。

(3)中国国内葡萄酒概况 1.劣势

a.国内葡萄酒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

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

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

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b.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c.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d.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e.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2.优势

a.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02年第4季度葡萄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干酒、全汁酒的质量较高,产品抽样合格率达91%。

b.国内葡萄酒企业应用营销当地化的策略,在全国成功地塑造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销渠道,赢得了各自的忠实消费群体。

c.中国已经与国际葡萄葡萄酒局(OIV)就加入该组织签署了备忘录,其相关的标准和法律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

1.到2002年,中国有近60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张裕等一批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一类是白酒业转产葡萄酒;一类是其他行业涉足成为后起之秀;一类为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罐装厂家。

2.80%的葡萄酒企业的年产量不足1000吨,10%的企业的年产量介于1000吨到6000吨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年产量超过1万吨。

3.截止到2001年12月中国葡萄酒企业共生产各种葡萄酒2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9.29%,实现销售收入50.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山东、河北和天津的葡萄酒产量占到2001年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70.1%,三个省市的葡萄酒销售收入占到同行业的75.9%,利税总额占同行业的84%。

4.2002年1—10月,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38%,实现税金6.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2.78%。

2001年12月中国葡萄酒产量前十名企业 单位:吨

排名 企业名称 本月 累计 本月增长(%)累计增长(%)烟台张裕 10068.00 49315.00 39.68 22.95 天津王朝 3748.00 24690.00 42.67 16.43 沙城长城 3263.00 20530.00 19.79 10.07 烟台威龙 2734.00 25466.00-7.60-2.78 河北马丁 2480.00 2533.00-100.00-100.00 吉林通化 1724.00 9500.00-58.94-17.75 新疆新天 1501.00 4416.00-63.50-7.73 昌黎华夏长城 1149.00 11563.00 / 45.70 云南高原 993.00 6782.00 163.40 92.29 乳山市葡萄酿酒公司 761.00 8298.00 5.99 22.93

二、关于葡萄酒消费、消费者行为分析、竞争对手概况及其促销手段分析

(1)葡萄酒消费分析

1.1999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为30万吨,2000年为28万吨。

2.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4升,而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所以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

3.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葡萄酒消费量的10%。以北京为例,1998年50家大酒店月消费进口葡萄酒3600箱,20家迪厅消费3300箱,夜总会消费500箱。

4.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葡萄酒价格的相对偏高,葡萄酒消费与中国市场的啤酒和白酒消费相比还处于偏低的水平。

5.葡萄酒市场的培育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对消费者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努力。

(2)消费者行为

1.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只有27%的消费者喜欢饮酒(特别是白酒),69%的消费者很少饮酒,2%的消费者从不饮酒。

2.在人们消费的酒水中,啤酒和白酒各占39%,葡萄酒占12%,黄酒占16%。

3.消费动机为40%公款消费、22%娱乐消费,13%是个人饮酒习惯。

4.由于进口葡萄酒价格偏高,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负担不起,这就促使其转向消费国内葡萄酒品牌。

5.大多数葡萄酒消费者为a.由政府和企业付款的群体公款消费;b.在中国居住的外国公民、大中型企业的白领高收入阶层和酒店客人,这以消费群体了解葡萄酒文化还有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6.消费者购买葡萄酒的场所为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以上场所为直接饮用)、超市和购物中心(多为送礼用)。

7.41%的消费者倾向于在规模较大的超市和购物中心购买葡萄酒,酒店消费占到28%,零售店为4%。例如,1999年6月和10月,中国排名前20位的百货商场的葡萄酒销售额分别为42920公斤和64440公斤。

8.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动机:品牌占44%,口味、价格、原产地和包装分别占28%、16%、8%和4%。

9.1998年中国最畅销品牌(城市消费)均为国内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这归因于国内品牌的品牌、质量、口味和价格的综合因素。

10.中国葡萄酒消费的高潮为秋冬季,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11.目前,干酒比例在葡萄酒总量中以增加到40%左右,其中干红占80%,干白占20%。红葡萄酒的消费量遥远胜于白葡萄酒。

12.同进口葡萄酒相比,国产葡萄酒具有更好的口味(32%)或相近的口味(30%)和更低的价格(82%)。

(3)各个竞争对手概况及其促销情况

1.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对手从原产国可以分为两类:中国国内品牌特别是张裕、长城和王朝三个品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匈牙利等国家的葡萄酒。

2.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了张裕、长城和王朝市场领导者,威龙、通化、华东、新天、丰收、云南红第二集团,以及其他的市场追随者所构成的市场竞争格局。

3.国内品牌凭借其对中国文化、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对营销商、批发商和终端直至最终消费者采取了步步为营的各种手段灵活的促销手法,而且颇有成效。

4.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会上,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投入2890万元,新天集团投入4290万元,而印象酒业更是拿出8250万元夺得头标,说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5.进口葡萄酒中,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可以成为第一集团,他们代表中国市场的高档葡萄酒,这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和形象是其他竞争对手不能望其项背;西班牙销售了大量的散装葡萄酒而且促销频繁;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来自美国、智利、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匈牙利等国家。

6.国外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采取以下战略来对中国市场进行渗透:a.从已开始就对经销商全力支持;b.开发其自有的总经销、独家经销或与大的葡萄酒进口商或分销商合作;c.与当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甚至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

7.与此同时,有些国家的政府对国外葡萄酒市场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很多发面支持其葡萄酒在国外市场的开拓工作:a.在中国建立政府代表处,如SOPEXA(法国食品协会);德国葡萄酒协会下属的德国葡萄酒中国信息中心;b.组织本国葡萄酒企业参加中国的相关展览会。

8.这些政府机构在中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法国食品协会为例:在当地酒店促销葡萄酒、组织食品节和品酒活动、举行葡萄酒专业会议、对在酒店消费的葡萄酒进行培训、举行展览会、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技术和法律合作、在葡萄酒和食品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活动、赞助相关活动。

三、葡萄酒分销体系及产品利润分配

(1)分销渠道

1.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分销渠道大体如下:

国内葡萄酒

葡萄酒—个体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葡萄酒—一级批发商—

二、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葡萄酒—零售商—消费者

进口葡萄酒

进口酒—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进口酒—进口商—团体消费(包括酒店、商场和超市)

进口酒—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

(2)销售网点分析

1.高档葡萄酒的销售主要产生在酒店、夜总会、迪厅、卡拉OK厅、酒吧、葡萄酒专业销售店、大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中低档葡萄酒主要在超市和便利店销售。

2.从国外进口葡萄酒需先取得进口许可证,一旦进口,还需获得一份许可证在国内进行批发、零售和建立代理。

3.一些规模较大的葡萄酒企业还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在国内外开展业务。

4.一些分销商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终端如超市、便利店和专业电贺进一步开拓批发零售业务来提升市场份额。

5.许多进口葡萄酒分销商由于缺少国外葡萄酒企业的财务支持,在营销上不能和国内葡萄酒企业展开竞争。

(3)葡萄酒定价 1.由北京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供的1999年1月北京市场的葡萄酒零售价格如下:

葡萄酒 750ml瓶装酒平均零售价格(人民币元)

国产酒 36.44

进口酒 129.8

2.1995年,国产750ml瓶装葡萄酒的平均价格约为20-25元人民币,从1996年起,价格上升到40-60元/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把葡萄酒作为日常消费已属不易,更不用说进口葡萄酒。

3.进口葡萄酒的平均价格可分为以下几类:

进口酒 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元/750ml)

低档 不到100

中档 100-300

高档 300多

(4)利润分析

1.进口葡萄酒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相当于到岸价的70%。

2.然后,进口就进入如下流通渠道:

流通过程 分销商利润(%)价格(美元/瓶)

葡萄酒企业(如到岸价3.5美元/瓶)/ 3.5

进口商(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6.0(进口商付)

进口商销售价格 20-40 >7.2-8.4(批发商付)

批发价格 20-40 >8.6-12(零售商付)

零售价格 20-40 >10.3-16.8(消费者付)

四、中国有关葡萄酒的法律法规

(1)葡萄酒法律法规 中国葡萄酒需遵守以下规定:

1.QB921-84《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

1984年,原国家轻工部颁布了第一个葡萄酒产品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填补了中国葡萄酒产品标准的空白。1994年废止。

2.《葡萄酒》国家标准(GB/T15037-94)

这一标准规定了葡萄酒专用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葡萄酒的标签、包装、运输和储藏。这一标准适用于经过发酵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浓缩汁。标准从1994年9月1号生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推荐性国家标准。

3.葡萄酒厂卫生规范(GB12696-90)

这一标准适用于应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浓缩汁经发酵生产葡萄酒的企业。标准从1991年10月1日生效,由卫生部批准。

4.《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GB/T15038-94)

这一标准规定了葡萄酒及果酒质量检测分析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葡萄酒及果酒的质量监测。标准从1994年12月1日生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

5.《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GB/T1980-1994)

1994年,原轻工业部颁布的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并由此延伸出QB/T1982-94山葡萄酒标准,并同时废止了含量在50%以下的葡萄酒生产,推荐性行业标准。2003年3月7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废止该标准,从公布之日起,向后延期2个月即从5月17 日起,企业应该停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

6.《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

该规范首次对葡萄酒的原料品质以法规的形式予以界定,山葡萄就被列入特种葡萄酒中,其酿酒技术规范中的特殊条文,作为附件,同时颁布。规范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

(2)2003年葡萄酒进口的税费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商品编号 产品名称 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其他非关税壁垒

22041000 起泡葡萄酒(葡萄汽酒)24.20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22042100 其他葡萄酒;容积小于2升的经过发酵并添加酒精的葡萄汁 24.20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22042900 其他葡萄酒;容积大于2升的经过发酵并添加酒精的葡萄汁 29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进口葡萄酒需遵守以下规定:

国内进口葡萄酒及饮料的相关规定,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及饮料需确保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良好秩序,具体规则简要如下:货物的清关与监督、卫生检疫、进口关税及相关费用、葡萄酒原产国的卫生检疫证书、需贴中国商标以及对国内经营葡萄酒分销业务企业的基本要求。规定从1997年9月9日起生效,又国家经贸委员会批准。但是,由于规定中一些内容的不合时宜和中国入世,中国需要逐步修改其国内和进口葡萄酒的相关规定以适应国际葡萄酒市场及其惯例。

五、中国葡萄酒市场中长期消费趋势

1.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葡萄酒将达到80万吨,其中高档酒50%,中档酒40%、低档酒10%。

2.通过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将来白葡萄酒的消费会有所上升。

3.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目前还不是主流消费,但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品饮葡萄酒会成为一种时尚。

4.随着进口葡萄酒成本的降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进口葡萄酒。

5.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兼并和收购,将来在国产和进口葡萄酒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6.国内葡萄酒品牌会凭借其便利的分销网络和具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通过提高其葡萄酒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为将来的竞争做出准备。

7.对于大多数进口葡萄酒来说,既有机会也有挑战。他们会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葡萄酒的竞争。一些国家已采取了各种旨在把竞争对手基础市场的战略。

8.经过了价格战、质量战之后,葡萄酒市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品牌战。葡萄酒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将决定各个葡萄酒企业在市场上的命运。

9.只要有良好的质量、口味和价格,中国消费者会同时钟情于国内知名品牌和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应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将进口酒推荐给中国消费者。消费者既注重价格又关注质量的务实性将会给那些想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报有谋取高额利润观念的跨国公司予不小的打击。

10.从长远来看,不仅是沿海城市的消费者会消费葡萄酒,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也会逐步接受葡萄酒。如果进口葡萄酒对市场保有长远的眼光,就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渗透。

11.葡萄酒品尝应与食品促销相结合,而且价格要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12.进口葡萄酒企业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对于大地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

13.未来葡萄酒的消费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对于老年人,保健葡萄酒是首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将接受甜葡萄酒。

14.像日本和香港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会越来越普及。对于进口酒,他们需要的更多是致力于这一事业的精神和耐心。

六、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SWOT分析

(1)优势

葡萄酒作为国际通畅型饮料,来自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产品各具特色。而且葡萄酒在国际市场属于剩余产品,关税壁垒的逐步趋缓使得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

(2)劣势

1.国外葡萄酒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调整其营销战略,因为缺乏营销网络和富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将会阻碍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大多数国外葡萄酒企业不了解中国市场,甚至没来过中国,更谈不上市场调查,他们对于这以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观念,也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仅仅使用一些微薄的财力来对市场做一些促销。

3.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对进口葡萄酒形成巨大的挑战。

4.没有多少消费懂得如何正确的饮用葡萄酒,大多数消费者不能分辨出各种进口葡萄酒的异同。

(3)机会

1.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葡萄酒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以市场的热门,这为国外葡萄酒提供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2.中国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和果酒,降低浪费粮食的白酒的消费。

3.媒体对于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报道也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进口葡萄酒可以瞄准中国高档酒市场做一些文章。

5.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刺激因素。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

7.有了更多的消费人群,进口葡萄酒市场会更加成熟。

8.中国的入世会给各个包括新、旧世界在内的葡萄酒生产国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所以竞争也将会更激烈。

9.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以下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酿酒葡萄来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资本投入。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中国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本,这正是葡萄牙企业的优势所在。

(4)威胁

1.一些国外葡萄酒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培育将决定在中国市场上的成败。

2.威胁同样来自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他们同国外公司合作创立自己的品牌来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抗衡。

3.提供给潜在消费者能够支付的价格,创立满足各种条件的品牌对于国外葡萄酒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最终,缺乏对市场长期投资的观念和信心将把国外葡萄酒驱逐出中国市场。

(5)国外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

1.国外葡萄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到中国来参加展览会并且调查销售网点,倾听当地分销商的意见和建议,向竞争对手学习,制定基于市场细分的适宜战略。

2.参加中国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在那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葡萄酒分销商、最终消费者、进口贸易公司和有潜力的代理商。

3.在中国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做好对分销商和消费者引导培育全力支持的准备。

4.国外葡萄酒企业有必要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战略促销上使得其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并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与当地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合作,培育自己的优良酿酒葡萄,为在中国长期生产葡萄酒做好准备。

6.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和对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第五篇: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6月上半月)

目录:

1、行业整体综述

2、行业焦点事件

3、区域市场分析

3.1区域热卖品牌

3.2区域市场分析

3.3分类市场分析

4、龙头企业动态

5、新品动态回顾

6、发展趋势预测

一、|行业整体综述

6月,暑气渐渐袭来,气温持续升高,饮料大战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各种饮料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市场竞争导致饮料普遍价格下滑。在诸多饮料中,茶饮料的攻势猛烈,推出了各种口味茶和概念茶,进行了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销量迅速上升,在市场上开始走俏,有望取代去年的饮料霸主—功能饮料,成为今年市场的主角。凉茶在南方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但还有新品涌现的趋势,但若是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厂家还得有较大的前期投入。功能饮料也不甘示弱,继续“健康”牌,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力争保住自己昔日的地位。果汁饮料一起五彩缤纷的颜色也在饮料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果汁饮料领域内,吹来了一股外国风,来自韩国的葡萄、橙汁等果汁饮料业在中国的超市里销售。在碳酸饮料行业,6月11日,可口可乐公司借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拉开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市场推广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在其他饮料扎堆市场的情况下,乳饮料也是新一代健康饮品,乳酸菌奶饮品将引发饮料市场新变革,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乳饮品在饮料领域也存在潜在的空间。

二、行业焦点

百事股权宣判,双方均上诉

上海、南京、武汉百事中方股权之争在持续5年之后,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重审判决,双方均不服,提出上诉。胜诉方陈氏家族觉得判决中的获得的股权少于期望的份额,因此,提出上诉。而在此之前,败诉方国有股东闵联公司已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认为陈氏家族的隐名投资是虚构的故事,上海国资办的批复也越权、违法、虚构事实,百事股权之争再次陷入复杂的泥沼。

饮料市场跳水声不断

随着气温的攀升,饮料市场进入销售旺季,各式各样的饮料纷纷展开了价格大战,使饮料价格下降,果粒橙、鲜橙多等果汁饮料价格下降0.5元左右,功能饮料的价格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是饮料行业的黄金销售时间,各商家都会抓住这个市场时机,抢占市场领域。健力宝何去何从

健力宝在这个饮料的销售旺季中显得有些尴尬,健力宝会不会转嫁给统一集团成了饮料行业的一个焦点,健力宝新东家汇中天恒的新闻发言人曲冰前后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而统一方面对此问题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有业内人士称,把健力宝转卖给统一也许是汇中天恒最佳的出路。

三、区域市场分析

3.1 区域热卖品牌分析

区域划分按以下的分法:

华北地区市场分析(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河南、湖南、湖北)

华东地区市场分析(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广东、福建、海南)

西南地区市场分析(四川、广西、重庆、云南、西藏、贵州)

西北地区市场分析(甘肃、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辽宁、黑龙江、吉林)

(下表中热卖品牌的排序原则:对该地一家或几家大型超市、餐饮、夜场中主要品牌近期销量上升幅度,广告终端促销力度,消费者认可程度进行的综合评分)

华北地区

排序石家庄北京太原

1统一鲜橙多 百事可乐统一鲜橙多

2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3可口可乐果粒橙雪碧 汇源果汁

华中地区

排序长沙郑州武汉

1可口可乐 统一鲜橙多统一鲜橙多

2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3雪碧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华东地区

排序泉州济南南京

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统一鲜橙多

2王老吉醒目可口可乐

3统一绿茶娃哈哈 康师傅茶饮

华南地区

排序广州康师傅红茶

2美汁源果粒橙可口可乐

西南地区

排序贵阳成都统一鲜橙多 康师傅绿茶

2百事可乐可口可乐

3冰点鲜橙多

西北地区

排序兰州西安康师傅绿茶 统一鲜橙多

2百事可乐可口可乐

3可口可乐 康师傅绿茶

华北地区

排序沈阳长春

1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2百事可乐娃哈哈

3雪碧康师傅茶饮

以上图表显示,6月,果汁饮料和茶饮料销量上升,尤其是茶饮料上升势头明显。虽然碳酸饮料巨头的领先地位依旧比较明显,但今年的新产品美汁源果粒橙在华南地区销量不菲,统一鲜橙多和康师傅绿茶在整个市场上也多次荣登榜首,冲击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销售市场。从中可以看出,茶饮料的市场领域在逐渐的扩大,新品和口味的多样化使得茶饮料市场越做越大。

在碳酸饮料方面,百事可乐夺冠的次数较上月减少,在部分地区的位置被统一鲜橙多和康师傅绿茶代替,可口可乐在本月加大了推广活动,在华东地区仍然有不错的销售量。

在本月的排行榜上没有看到雀巢的踪迹,看来雀巢事件不仅仅影响到奶粉行业,对其饮料产品也产生了影响。醒目和王老吉是本月新进榜的产品,这两种饮料在分别在华东地区的泉州和济南占据着市场老二的地位。

3.2区域市场分析

区域市场表现特征

广 州 各类饮料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激战拉开帷幕

成 都 茶饮料促销大战全面拉开,口味出新

哈尔滨 饮料进入销售旺季,价格开始普遍下滑

重 庆 碳酸饮料市场两乐再次相争

武 汉混合饮料受欢迎、茶饮料市场份额提升最快

广州:饮料巨头聚焦

6月,广州的饮料市场很不平静,各大饮料巨头纷纷入主,通过各种媒体大作宣传文章,先在消费者的意识领域进行轰炸,再以买赠、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最常用的还是通过价格提高销售额,销售大战在广州市场上有准备的进行着。从统计资料来看,茶馆康师傅的茶饮料在这个炎热的城市比较受欢迎,欲包揽中低档市场;果汁饮料果粒橙凭借自己的口味和大势的宣传,也有较好的销售情况。

成都:茶饮料异军突起

成都是一个茶文化浓厚的城市,所以,有着茶文化的底蕴,茶饮料在这片土地上的推广和销售都相对比较容易。正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成都也是各大茶饮料厂家的主战场。6月,成都的茶饮料领域,进行可大量的促销活动,促销手段主要是价格战和买赠等方式。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预测,6月仅仅是成都茶战的序幕,更激烈的竞争将随气温的攀高而越演越烈。

哈尔滨:饮料价格下降

如何让消费者在口味、包装等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自己的产品,除了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外,价格应该是消费者主要考虑的因素。6月,在哈尔滨的饮料市场上就上演了一场价格战,导致哈市的饮料价格普遍降低。有些果汁饮料产品从原来的3元左右降到2.5元左右,功能饮料售价也普遍降低了两三成,更有1元的特价活动吸引消费者。

重庆:两乐抢占炎热的山城

重庆这个城市成了这个月的主战场,可乐巨头在重庆网吧火拼,康师傅大力进攻重庆市场,冰点水在重庆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及乐百氏在重庆新辟天地等等,诸多龙头企业在重庆现身,让重庆处处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碳酸饮料两大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早就拉开了马拉松似的竞争活动,最近,两乐均入主重庆,在这个火城展开了激战。本月,百事佳得乐新品在重庆上市,在碳酸饮料与可口可乐激战的同时,进军非碳酸饮料行业。重庆和四川历来是百事可乐的盈利基地,而此次,可口可乐敢在客场挑战老对手,其野心可见一斑。武汉:饮料“大杂烩”销量不错

四大火炉城市之一的武汉,市民每年夏天都在为直线上升的气温烦恼着,而饮料行业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6月,在饮料市场上又出新品,果汁饮料和乳汁饮料出现了混合的搭配,比如鱼奶与牛奶混合,番茄、苹果、菠萝等水果混合为果汁饮料,这种混合饮料口感独特、新鲜,颇受青少年的喜爱。另据来自武商量贩公司的销售统计称,茶饮料的市场份额上升最快,在其下属卖场中占到23%,大有赶超碳酸饮料(占比30%)的趋势。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今年茶饮料产品种类向多样化发展,口味大都比较大众化,这是促使其销量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从各个市场表现出的情况来看,茶饮料不愧为今年饮料市场的生力军,在各地表现均不俗。同时,竞争的激烈已经开始对价格产生影响,降价促销的产品越来越多,新品定价也向中低端靠拢。毕竟在众多相似的产品中,价格便成为影响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3.3 分类市场分析

类型发展状况

茶饮料 气温上升,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乳饮料 发展潜力初现端倪

果汁饮料 进口果汁冲击国内市场

功能饮料 新品上市,值得期待

茶饮料

茶饮料成为今年市场的主角在六月份看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从其销售量,还是从市场的扩张情况来看,茶饮料都拥有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借着茶文化的理念,推出了众多口味的红茶、绿茶、花茶等等,从口味和概念上吸引和征服更多的消费者,从外部条件来看,气温的不断上升也是茶饮料取得不错战绩的原因之一,茶饮料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发挥出来。乳饮料

乳酸菌饮料是饮料市场的生力军,它横跨了乳制品和饮料两个行业。乳酸菌饮料在国外市场一直备受欢迎,而今在国内也受到密切关注,以其营养价值在饮料市场上新辟出一片天地,在雀巢和光明在乳品行业相继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这种健康的乳品饮料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乳饮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果汁饮料

6月的果汁饮料市场,有大量的外国品牌“入侵”,全球十大健康饮料品牌之一的美国美大溪地诺丽果汁在月初就登陆中国,在各大沿海城市正式运营。除了美货,韩国葡萄等果汁饮料也在国内的超市出现,销售情况也不错。虽然有国外著名产品和国内新品的冲击,但是,从6月的热卖排行榜来看,国内品牌统一鲜橙多在果汁饮料的统治地位始终未发生改变。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果汁饮料已经正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功能饮料

本月在功能饮料行业出现了双扩张的现象,一是地域突破,脉动在重庆投产,在数量和范围上力求实现创新;二是新品的研发和上市,OPC系列功能饮料首次出现在市场上,代表产品有苹果醋饮品、低醇葡萄饮品。OPC是儿茶素低聚物的总称,它能有效的增进健康,具有防衰老、保护神经等作用,此饮品也是养生的佳品。

在新品涌现的同时,老品牌在今年进入整合期。去年功能饮料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乐百氏、娃哈哈、农夫山泉、汇源四大国内饮料巨头纷纷推出脉动、激活、尖叫等,市场经过大洗牌目前排序基本完成。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经过国内各大饮料品牌的竞争和国际饮料品牌的参与,功能饮料市场在今年将进入整合期。

四、龙头企业动态

企业名称 本月动态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与迪斯尼拟定“金盖促销”活动

联手网络游戏进行品牌推广

可口可乐博物馆解读品牌文化

推出茶饮新品“茶研工坊”

百事可乐百事股权之争再起,内部战争不知何时能了

百事和盛大正式联手

佳得乐在重庆进军非碳酸饮料

在湖南新增生产基地

湛江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产

6月28日,深圳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揭东分公司正式竣工并投产

立顿茶饮料退市,传百事与联合利华不和

健力宝有可能转卖统一集团

康师傅秘密设点重庆,展开商战

茉莉清茶在成都大量上市

冰点水在重庆首开24小时便利店

乐百氏脉动在重庆投产

脉动“动动茶”上市促销

汇源投资2亿在山西曲沃建基地

本月龙头企业中,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健力宝这一元老危机重重,也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神经,茶饮料一直就被预言,将会有很好的表现,果然,在炎热的6月,以康师傅为代表的茶馆开展了一系列火爆的行动,茶饮料新品也层出不穷。冰点水在桶装市场上抢先服务意识,24小时为广大市民服务,营销的差异化将给业界带来什么呢?在功能饮料方面,乐百氏生产的功能饮料脉动在重庆投产,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可口可乐在5月推出的“饥饿营销”模式饮料行业引起了巨大关注,在本月更是加大了推广力度,首先从企业文化方面着手,在南京可口可乐博物馆展示产品内涵;再次,与大型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合作举行大型的市场推广活动;紧接着又与迪斯尼联手拟定“金盖促销”活动,即喝可口可乐中奖“香港游”包括迪斯尼乐园试业期间的门票,全国有1万个名额。可口可乐公司在茶饮料领域的野心在本月表露无疑,推出包括“清本”和“清妍”两个新品在内的“茶研工坊”系列,并将邀请影帝梁朝伟现身郑州为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该系列产品中的“清本”绿茶做推介。

困扰百事可乐已久的股权纷争问题在本月再生变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重审判决加速了事件的复杂化,百事的内部矛盾不知何时才能了结。而一年前在广州高调宣布联姻的百事可乐与联合利华如今似乎也陷入危机,双方共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立顿即饮茶饮料撤出中国市场。有知情人士透露,双方于一个月前就已停止了该茶饮料的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该茶饮料的退市是因为“立顿速溶茶氟含量超标”事件,但百事方面坚决表示这是正常的产品调整,并否认和联合利华关系紧张的说法。而几个新生产基地的建成和投产将大大的提高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在营销方面,传闻已久的百事公司与盛大公司的合作终于初露端倪,百事历年来制作费最庞大的电视广告新片在盛大网站首播。分析认为,此举表明两家公司将联手“对付”各自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和“第九城市”。

现在的健力宝也是一个让人堪忧的企业,44亿的负债让健力宝不知所措,有消息称汇中天恒有可能将建力宝转手卖给统一集团,究竟健力宝将归何处仍然是一个谜团。

康师傅在西南地区的销售一直不错,本月,又在重庆重拳出击,进行大规模的闪电站,抢占先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重庆布下2.6万个销售点,欲当上重庆瓶装水的龙头老大。在自身的强势茶饮料方面,康师傅丝毫没有放松,新品茉莉清茶进行了快速铺货。

在桶装水方面,冰点水创先服务,从本月起,将改造200多家桶装水配送点,首开24小时免费送货上门便利店。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将给业界带来多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去年6月正是功能饮料发威的时候,今年6月,脉动在重庆动土,乐百氏投资1亿元建成饮料生产线,年设计产量达9.7万吨,从而使脉动饮料实现重庆造,增强了其在重庆及周边市场的竞争能力。在2005这个茶饮料的流行年里,乐百氏也没忘记分一杯羹,脉动“动动茶”的面市给茶饮料市场再添了一把火。

饮料巨头们的规模不断扩大化,汇源集团在本月 21日与曲沃太子湖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投资2亿多元建立北京汇源果汁集团临汾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成为汇源果汁集团在全国发展的第28个基地,由双方共同投资。

五、新品动态

新品名称 所属企业

苹果醋、低醇葡萄饮品河北美利来公司

冰菊花厦门绿泉实业总公司

蔬菜醋饮料哈尔滨道里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

高档桶装水——水纪元海口金盘饮料公司

“茶研工坊”系列可口可乐公司

苹果醋、低醇葡萄饮品

苹果醋、低醇葡萄饮品是OPC系列功能音频的代表产品,苹果醋饮品以优质苹果醋为原料,配伍OPC、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极具美容养颜、消除疲劳、降低血脂等功能;低醇葡萄饮品以优质浓缩葡萄汁为原料,配伍OPC、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OPC系列功能饮料能否改变功能饮料的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冰菊花

5月份,鹭芳推出一系列冰产品,而在6月,鹭芳又鹭芳不遗余力推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冰菊花”。冰菊花是福建品牌鹭芳花草茶中的新产品,以其生产工艺的领先性,标榜不加色素、不含香精、不含防腐剂,是天然饮料的代表。

蔬菜醋饮料

本产品是哈尔滨市一所民营科技企业经过5年研发出来的新品,蔬菜醋饮料提取黄瓜等蔬菜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发酵技术制成蔬菜醋,有解暑之功效,从投放市场的反应来看,第一批蔬菜醋饮料上市后十分抢手,蔬菜醋也在今年的饮料市场分得一杯羹。

高档桶装水——水纪元

海口金盘饮料公司该公司将推出具有独特桶状造型的高档桶装水———水纪元。该产品采用异型桶装,水源取自琼北火山群深层山脉,属稀有重碳酸美钙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据悉,这是海南省首次推出的高档桶装水,该产品的出现将打破了桶装水市场上千桶一面、优劣混杂的现状。

“茶研工坊”系列

可口可乐公司本月推出包括“清本”和“清妍”两个新品在内的“茶研工坊”系列,并将邀请影帝梁朝伟现身郑州为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该系列产品中的“清本”绿茶做推介。糖酒快讯分析中心认为,近来的新品开发紧跟流行趋势,本月在茶饮料、醋饮料品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各大饮料巨头都将茶饮料当成了今年的重头戏,因此新品开发也比较多。在向茶饮料品类的靠拢的同时,产品进一步细分正逐渐体现出来,不同的原料和概念使得目标消费人群越来越明确。

六、发展趋势预测

1、饮料市场新品不断出现,其中以茶饮料和功能饮料居多。

2、7月,饮料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厂家促销手段多样化。

3、茶饮料市场份额继续上升,碳酸饮料市场份额受到威胁。

下载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2015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张裕、王朝、长城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52%,3家合计拥有全行业资产的38.1%。销售收入合计达到56.7%。张裕品牌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主要是:(一)......

    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成品油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

    中国百叶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百叶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节A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B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

    2014-2019年中国烟煤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2014-2019年中国烟煤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烟煤行业概述 第一节 烟煤行业定义 第二节 烟煤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影响需求的关......

    中国期货市场分析及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期货市场分析及投资分析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目 录】 第一章 期货的概述 第一节 期货的概念 第二节 期货交易的定义及特点 第三节 期货市场基本......

    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

    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 发表于2010-02-28 15:59:28 阅读 455 次 评论 0 条 所属文章分类: 转载策展 艺术品投资的背景与本质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产业项......

    中国特种电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 键 词】特种电缆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特种电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08年版) 2009年04月09日 上午 03:51 第一部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质和用途 柴油发电机组是发电设备的一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