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及对策(会议)[小编推荐]
地下管网的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Safety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李永录1 李晓东
2程建超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Li Yonglu Li Xiaodong Cheng Jianchao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LTD, MCC Group, Beijing, 100088)
提 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0世纪末以来,国内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技术等原因,导致各类人为的地下管线事故仍时有发生,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有效监管和立法,健全有关技术标准,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是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对如何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下管线;生命线;管线安全
Abstract:
As underground pipelines are the lifeline which guarante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enterprises.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was promoted,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as improved constantly, also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was introduced and popularized, which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ing the safe and efficient condi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However, owing to management, technical and other reasons, various types of man-made underground pipeline accidents still happened, which means that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grim.The main task in the future is that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and legisl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improve technical standards, als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hould be promoted vigorously.This paper which based on summarizing past work experienc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to protect 作者简介:李永录(1963—),男,教授级高工,656206458@qq.com
李晓东(1978—),男,高级工程师,4080255@qq.com 程建超(1990—),男,984089985@qq.com the safety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were given.Key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Lifeline;Pipeline safety.作者简介:李永录(1963—),男,教授级高工,656206458@qq.com
李晓东(1978—),男,高级工程师,4080255@qq.com 程建超(1990—),男,984089985@qq.com 1 引言
城市中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等管线工程统称为生命线工程,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确保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开发进程,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各种地下管线的总量已十分庞大,全国已建成各类市政管线近百万公里,并且还在快速增加。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生命线系统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腐蚀、变形、泄露及爆管等,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
相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对于已有管线的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地上,忽视地下的问题,没有一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重使用,轻维护,是目前地下管线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情况。通常地下管线一处的微小损伤,都可能引起管网的整体瘫痪,严重制约了城市、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地下管线资料无法反映现状、埋设混乱以及缺乏对管线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其已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修复已经成为继续发展迫在【2】眉睫的工作。
2地下管线的灾害
地下管线灾害主要包括:大雨内涝、路面塌陷、交通阻塞、供应中断、环境污染和泄漏爆炸。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网由于破裂、渗漏、结垢等原因而频繁出现爆管、地面塌陷和城市内涝等严重事故,因各类地下管网事故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损失呈现增长的趋势,对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比较典型的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的事故。
据统计,城市管道事故原因中:腐蚀占50%; 第三方原因30%; 设计及运行原因20%。地下管线的管理现状
地下管线种类多,管理涉及30多个政府部门及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管线资料管理混乱。表现为现存各类地下管线资料不全,而且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地下管线分布不清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原有的地下管线没能做到及时普查建档,对新建地下管线不及时建档入库,导致全国很多城市地下管线不能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管线数据库。由于对地下管线管理混乱,对现有地下管线定位不清,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发损坏地下管线的事故。
(2)管线权属单位繁杂。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廊八大类管线,而这些管线又分属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政府、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各个单位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管网想建就建、乱挖乱埋。一些重复建设的管线造成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浪费,造成了大量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由于这些管道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当地下管线出现问题时,由于协商统筹困难而导致很难迅速解决问题。当发生事故时,各个环节的责任各部门划分不清。权属不同,也造成在规划、建设、维护和档案信息管理等环节均存在问题。
(3)管线信息不共享。地下管线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地下管线工程资料交换机会少,缺乏共享。而且各个管线专业部门为了自己工作的需要,分别独立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彼此的系统信息无法共享,导致无法形成城市综合地下 管线信息系统,不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地下空间信息保障。这种资料分散、难以共享的现实,导致管线线位重叠交叉、道路重复开挖管线断裂现象严重。
(4)管线养护不受重视[3]。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导致大部分管线资料仍然以纸质形式存储,对于管线档案的管理速度慢、效率低。为了满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地下管线需求,大量的地下管线被改扩或新建。然而,我国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新管线而轻视养护旧管线的现象,常常地下管线埋设竣工之后,检漏和防腐监测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在平常对于地下管线的养护工作不重视,导致由管道腐蚀、损坏等原因出现的漏水、漏气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地下管线的国家政策
由于地下管线发生事故引起的灾害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地下管线的国家政策,力求建立起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体系,加强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减少因地下管线事故引起的灾害。如:
2011年,温家宝总理曾两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并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2012年11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已提出“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指标,引导试点城市“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2013年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通知”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2014年12月30日前《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得以颁布。
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3]36号,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提出: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的改造;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的改造和建设;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宽带通信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入户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14年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通信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476号)。
2014年12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监总局和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地下管线的检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
地下管线的检测主要包括管道的位置探测、管道的防腐层检测、管道泄漏点检测和电力电信电缆故障检测。
对于管道的探测,不论金属管道或者非金属管道,一般均采用电磁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法等,从原理上看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方法都大同小异,只是针对不同的 材质,各种方法所采用的参数有所不同;对于管道的防腐层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破损点检测、绝缘电阻检测、内腐蚀检测、高压电火花检测、阴极保护参数测试等;管道泄漏点的检测主要在于泄漏点的精确定位。
目前,针对不同管道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应仪器或软件已经在工程上大量应用,从技术理论上看实现地下管道的各种检测已基本成熟。但是对于现有地下管线尤其是缺乏相关信息的管道进行检测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方法的实施往往是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才能实现,而现场情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实际难以实施;再者由于影响地下管线检测结果的因素众多,现场检测的数据往往具有一定误差,需要现场的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取舍,但是目前国内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人员数量却很少,合格的探测人员不足3000人,只能对情况简单的管道进行检测;另外,对于地下管道的检测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多种仪器相互配合,而市场上现有的各种管道检测仪器大多价格昂贵,很多检测单位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只是选择性的购置一些设备,这也造成实际检测时的漏检或错检。
地下管线的评估技术,国内已有相应的规范标准针对各种管道腐蚀进行评估。由于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不同,各种管道所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尽相同,管道的各种性能指标所涉及的问题差异较大,往往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模式或者方法对所有的管道现状进行评定,国内外还未有规范针对管道的整体性能和现状进行评估。目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在主编的《地下管线检测与可靠性鉴定标准》各项工作已经展开,2017年底可望发布实施,预计可有助于解决此问题。
目前,金属管道腐蚀量的检测和无示踪线的塑料管道的检测是业内公认的难题,还无法做到定量或者精确的检测。因此,要做到对各种地下管道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地下管线的修复治理
目前国内既有管道大多已进入老龄化期,事故频发,给社会的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地下管道的修复治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非开挖修复由于其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施工速度快等原因越来越受到业内推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自主研制创业期以来,我国的非开挖技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我国自己的非开挖技术产业,经历了初期的立项研制、工程示范、市场培育后,目前一个新的产业维形已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建立了自己的装备设计、研制基地,并开发出一定数量和规格的装备。(2)初具全方位研制、开发各类主要施工装备的能力。(3)拥有了一批以非开挖管线工程施工为主的专业化工程施工公司。(4)已初步涉足于非开挖管线工程的各个领域。(5)人才培养、培养工作加速展开。科技部已将非开挖技术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863高技术项目,并投入巨资,作为城市管网地下化重要的技术手段,今后非开挖技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地下管线管理规划及存在问题
对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问题已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根据规划引领,统筹建设;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因地制宜,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的原则,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明显改善现有管网的安全状况,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意见》对全国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给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但这一年来在贯彻实施《意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7.1 《意见》中关于地下管线普查完成时间安排尚不现实
按照《意见》要求个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要在2015年年底完成,这个时间太短,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目前全国从事管线探测的人员不到5000人,合格的探测人员只有不到3000人,全国有600多个城市,2800多个县,能够承担探测任务的人力资源一个地方平均不到一个,所以要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标准在2015年内完成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可能性很小。
按照国情,上级层层下派任务。最后区县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权属单位,权属单位完不成就可能出现胡乱交差现象,如果普查的地下管线数据不标准、不可靠,那么依据不可靠数据管理城市建设和保障城市管线运行安全,就会适得其反,贻害无穷。
7.2 地下管线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短缺和不统一问题
法律法规方面,按照《意见》要求2015年内建立起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系,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各环节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制等。当前的现状是,中央层面除了《意见》外还没有一部针对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层面,技术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对地下管线管理这个行业基础性的研究的水平,多年来由于对地下管线的不重视,全社会对地下管线管理这个行业各个环节的基础研究不够,因此标准的制定严重滞后和不足,现在处于一种何处缺何处补,多头编制的现象。
7.3 地下管线普查市场准入资格错位 地下管线普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跨专业协同集成的工作,在市场准入资质上没有专门的资质许可,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测绘资质;国土资源部的地质勘查资质;住建部的工程勘察资质,还有各协会颁发的资质等。在项目发包时准入资质条件设定上比较混乱,造成的后果是,按照现行的准入条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探测单位的水平,从而导致分包、转包或质量不达标烂尾项目的大量产生。
7.4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使得地下管线管理技术服务产业由一个隐性的产业转化为显性的产业,这个产业一定是个技术密集性的生产技术服务型产业。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开发,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的准入问题,因为以前涉及到地下管线的市场准入许可都是按照传统的建设管线、维护管线的要求,参照建筑安装工程的资质标准设定的,但在新的业态条件下,要求办理建筑安装工程的资质才允许进入就是客观上阻碍了地下管线技术服务这一新业态的成长。展望
为了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就必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统一的分级的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产业扶持指导体系、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社会参与监督体系。
管道完整性管理国家强制标准即将出台。可以通过建设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在管道的可研、设计、施工、运行各个阶段,不断识别和评价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削减风险,将管道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范围之内,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
积极发展智慧管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管理、服务的智慧化,保障管线全生命期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城市运行能力。
建立管道安全预警平台。重视地下管道的实时动态监测,在设计、施工阶段中加入管道监测,实现管道全寿命的安全监测,构建地下管道预警平台。
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也于 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新的地下管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融资试点方案计划在2015年底前出台,除国家确定的试点城市外,还有一些城市也开始投入建设,这些城市可鼓励管线单位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联合投资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或成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招标选择建设、运营管理单位,也会对地下管线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作为国内首家提供专业管廊服务的机构,上海化学工业区公共管廊有限公司在新工业园区投资建造、管理和营运公共管廊,向区内客户提供输油、输气、化学品管道及管廊服务,为社会化提供优质的管廊和完善的管理提供安全稳定的管道运行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李学军,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与对策[J],城市勘测,2011,(5):166~169 [2] 李永录等.工业企业防震减灾工作指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69 [3] 赵俊岭,张梅,苗金明.安全管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205~207
第二篇:地下管线工程
宜昌市地下管线工程文件 归档内容及排列顺序表
宜昌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宜昌市地下管线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及排列顺序
第一部分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一 立项文件
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审批意见或前期工作通知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关于立项有关的会议纪要、领导讲话
专家建议文件
调查资料及项目评估研究材料
环境预测、调查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二 建设用地、征地文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件(规划设计范围图、拟用地范围图、拆迁范围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建设用地批准书及用地申请报告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及审查通知书、建设工程方案审查通知书)
用地红线图
用地协议
划拨建设用地文件
征用土地呈报表
国有土地权出让合同
国有土地权租赁合同 国有土地权划拨合同 国有土地权地籍图或宗地图 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 建设拆迁文件 1
房屋安全鉴定书
拆迁许可证
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
-1- 4
拆迁批准文件及申请
还建协议书
四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文件 1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副本
建筑定位图
建设工程放线验线通知单
建设工程外装修通知书
其他规划文件
五 勘察、测绘文件 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自然条件调查
地震安全性评价
建设用地钉桩通知书、钉桩放线通知书
地形测量和拨地测量成果报告
六 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图纸和说明、工程概算等)
技术设计(包括技术设计图纸和说明、修正概算等)
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
施工图设计
4.1 施工图说明
4.2 建筑施工图
4.3 结构施工图
4.4 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图
4.5 给排水、消防、采暖工程施工图
4.6 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图
4.7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图
4.8 电梯、燃气工程施工图
4.9 其他施工图(含基坑、边坡)
4.10 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含审查合格书、审查意见等)
七 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2- 1
建设项目列入计划的批复文件(含基建计划、前期计划、开工计划、增加基建计划、续建计划)及申请文件
投资许可证及申请表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单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许可证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新(扩)建民用建筑人防手续办结通知单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合同书
文物保护工程批复及申请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费批复及申请
建设工程占道许可证、挖掘许可证、排水许可证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申请登记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 单位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责任书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责任书 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报送手续 供电、供气、供水、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批复或合同 其他批准文件
八 招投标文件 1
勘察招标文件
勘察投标文件
勘察中标文件
设计招标文件(含方案比选)
设计投标文件
设计中标文件
监理招标文件
监理投标文件
监理中标文件 施工招标、投标、评标、中标文件
九 合同文件 1
勘察合同
-3- 2
设计合同
监理合同
施工合同
其他合同
十 建设、施工、监理机构及负责人
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及负责人名单
工程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部)及负责人名单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构(施工项目经理部)及负责人名单
第二部分 监理文件
一 监理管理文件 1
建设工程监理备案表
工程监理规划
工程监理细则
旁站监理方案
会议纪要
监理日记
工程监理台帐
监理月报
二 监理技术文件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开/复工指令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纪要
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
报验申请表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工程竣工报验表
混凝土浇筑申报表(含商品砼)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承包单位通用申报表
-4- 12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工程暂停令 工程款支付证书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工程临时延期审批表 工程临时延期申请表 工程最终延期审批表 费用索赔审批表 费用索赔申请表 监理工作联系单 监理工程师检查记录表 工程监理旁站记录
第三部分 施工文件
一 施工准备技术文件 1
施工许可证
开工报告
设计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设计变更通知单
变更设计洽商记录
二 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进场检验、复试文件 1
主要原材料、构配件出厂证明、进场复检汇总表
见证取样送检汇总表
水泥检验报告
水泥出厂合格证
钢筋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告
钢筋出厂合格证
砂子、石子试验报告
-5- 8
粉煤灰检验报告
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检验报告 混凝土外加剂出厂合格证 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各类砌砖、砖块检验报告 各类砌砖、砖块出厂合格证 各类管道检验报告 各类管道出厂合格证 箱涵混凝土预制盖板出厂检验报告 检查井盖、井框出厂检验报告 密封橡胶圈、止水胶带、铸铁爬梯出厂检验报告
三 施工试验检验文件
地基、复合地基、挡土墙槽基承载力试验报告
(管道沟槽)地基钎探记录
沟槽回填土(素土、石灰土、砂砾土)击实试验报告
填土含水率检验记录
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汇总评定表
(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
(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记录
(箱涵)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汇总评定表
(箱涵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箱涵回填土)压实度检验记录 水泥混凝土强度检验汇总表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表及检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砂浆试块强度检验汇总表 砌体砂浆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表及检验报告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 焊缝质量综合评价汇总表 焊缝质量检测报告 钢筋焊接接头力学工艺性能检验报告
-6- 20 钢筋挤压接头单向拉伸性能检验报告 压力管道强度及严密性检验报告
四 施工记录文件
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
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测量记录
箱涵、管道顶进施工记录
(盖板)构件吊装施工记录
施工日志
五 测量复核及预检文件 1
水准点、导线点复测记录
测量复核记录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预检工程检查记录
(盖板吊装前)预检工程检查记录
中间检查交接记录
六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
地基、地基处理、基槽隐蔽验收记录
(检查井上基、混凝土基础)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管道、检查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七 工程安全及功能性检验文件
现浇混凝土结构顶模支撑荷载试验报告
无压力管、涵严密性实验记录
压力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验收记录
八 质量事故及处理文件 1
工程质量事故记录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九 竣工测量文件 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管道、箱涵测量成果记录
十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文件 1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7- 2
沟槽部位、工序质量评定表
安管部位、工序质量评定表
检查井部位、工序质量评定表
回填部位、工序质量评定表
第四部分 竣工图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图
第五部分 竣工验收文件
一 工程竣工总结
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监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查报告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二 竣工验收记录 1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专项验收认可文件
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纪要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书
三 财务文件 1
工程决算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报告及总结
竣工结算
第六部分 声像、缩微品、电子档案
一、声像档案(一)工程照片
开工前的原址、原貌
1.1 开工前的原址、原貌、原重要地物的照片
1.2 重要纪念物的照片
-8- 2
地基及基础
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技术工艺制作的照片
主体工程施工
3.1 主体工程设计模型照片
3.2 施工现场整体工程施工情况照片
3.3 隐蔽工程的工艺制作及处理照片
3.4 钢筋制作工程的钢筋布局、型号及节点焊接等照片
3.5 反映主体工程的拉接筋布局、混凝土灌注质量等照片
3.6 管道及设备工程、安装工程的管沟类型等照片
3.7 建(构)筑物的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的照片
工程施工中主要的质量检查、事故处理、验收的照片
工程竣工后的照片
工程开工、竣工仪式照片
(二)录音、录像带
开工前的原址、原貌
开工前的原址、原貌、原重要地物的录像
地基及基础
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技术工艺制作的录像
主体工程施工
3.1 施工现场整体工程施工情况录像
3.2 建(构)筑物的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的录像
工程竣工后的录像
工程施工中主要的质量检查、事故处理、验收的录音、录像
工程开工、竣工仪式录音、录像
二、缩微品
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及顺序缩微接收.三、电子档案
光盘、磁盘,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及顺序制作接收。
注:工程照片,录音、录像按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进行拍摄,尤其是隐蔽工程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要重点进行拍摄,并附有文字说明。
-9-
第三篇: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继房屋调查后,对地铁沿线的地下管线进行调查,这是保证盾构顺利进行的又一重要环节。本次调查由于得到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电缆、普陀市政建设公司、上海市沪北燃气公司、上海自来水公司市南所以及电信公司的大力协助,使得这项管线调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管线调查的范围
本次调查是按隧道上方距左、右边线15m以内的地下管线作为重点范围,以上海京海院物探技术研究所提供的铜川路~曹杨路的《地下管线图》作为调查内容和依据。
二、地下管线的现状
1、轨道交通11号线8标铜川路~枫桥路~曹杨路盾构掘进沿线的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
(一)铜川路~枫桥路区间的地下管线基本上与隧道的上下行线处于同方向和平行的位置,即分布于曹杨路的东西两侧。其中穿越的两条横向道路为枫桥路和武宁路。枫桥路口管线相对较少,武宁路口管线比较集中。
(二)枫桥路~曹杨路区间的地下管线基本上也沿曹杨路走向,与隧道呈平行状。其中穿越的横向道路有兰溪路与中山北路内环高架。
(三)所有管线比较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与隧道平行走向的整条曹杨路区域,集中分布的管线由煤气管、上水管、雨污水管、信息管等各种管线。
二是曹杨路、武宁路口为一个区域。三是曹杨路、兰溪路口区域。四是曹杨路、中山北路一个区域,管线交错复杂。详见《11.8标铜川路~枫桥路~曹杨路区间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2、铜川路~枫桥路地铁沿线的地下主要管线总共为28根,其中:煤气管道6根,上水管6根,雨污水管5根,电力电缆线3根,信息管线6根,空军军缆线1根。每根管线的直径、选用材料、埋深以及相对隧道的位置,详见《管线情况调查表》和《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3、枫桥路~曹杨路地铁沿线的地下主要管线总共为34根,其中:煤气管道9根,雨污水管6根,上水管9根,电话线7根,电力电缆线3根。每根管线的直径、选用材料、埋深以及相对隧道的位置,详见《管线情况调查表》和《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三、建议:
1、枫桥路~铜川路区间隧道由枫桥站北端井始发,沿上行线向铜川路站推进,在铜川路站南端井进洞调头后,沿下行线往枫桥路站推进。盾构从枫桥路站一出洞,即为枫桥路与曹杨路口的交界处。此处车流量较大,且管线集中于枫桥路路口(靠近上行线),因此盾构出洞时必须严格控制正面土压力,加强地面监测,保证盾构顺利出洞及正常推进。盾构过枫桥路后,沿曹杨路推进,管线基本与隧道平行走向,盾构推进至武宁路口时,有一根军用电缆线,且此路口交通繁忙,隧道又为最深处,因此必须严格
控制好盾构姿态,及时进行盾尾压浆,保证设备完好率,顺利通过此区域。
2、枫桥路~曹杨路区间隧道由两台盾构机从枫桥路站南端井始发,依次向曹杨路站推进,最后呈上下重叠状进入曹杨路车站。沿线管线基本沿曹杨路走向,与隧道呈平行走向。在穿越兰溪路口时,为一个管线密集区,兰溪路口靠近隧道上行线,因此上行线推进至此区域时,必须加强地面监测,加强同步注浆及二次压浆,确保管线安全。
3、枫桥路~曹杨路区间隧道在最后200米时呈上下重叠状,最后垂直进入曹杨路车站。因此在穿越中山北路口时候,隧道已呈上下重叠状。下部隧道先行推进,再推进上行隧道。由于中山北路口管线众多,与隧道呈垂直交叉状,有一根Φ3000的合流污水管,埋深8.9米,距离上行线隧道顶部仅1.5米,因此上行线盾构推进至该区域时,必须严格控制好盾构土压力、同步注浆量及二次压浆量,同时对该管线进行跟踪监测,确保下行线隧道的安全及管线的安全。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11号线8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零七年十月
第四篇: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管线,是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用于集中敷设上述管线的综合管廊。
第三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下管线工作的领导,并将地下管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基本原则】地下管线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引领、统筹建设、信息共享、安全运行的原则。
第五条【部门职责】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地下管线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能源、工业信息化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业地下管线的有关具体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水利、测绘地理信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地下管线相关工作。
第六条【支持创新】国家鼓励、支持地下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加大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地下管线工作的投入,并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综合管廊等地下管线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第八条【禁止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设施,并有权制止和举报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
第九条【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编制地下管线规划,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地下管线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编制内容】地下管线规划应当包括地下管线的铺设方式和规模、布局和建设用地、保护范围、安全保障措 施,以及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和布局、管线种类等内容。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含地下管线的容量、管径、位置、走向、主要控制点标高及附属设施用地范围等内容。
第十一条【规划许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地下管线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许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申请规划许可。
第十二条【现状资料】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工程实施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第十三条【放线要求】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
第十四条【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且符合有关标准、质量要求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
竣工测量所需费用纳入地下管线工程造价。竣工测量成果应当作为测绘基础数据,依法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并同时报送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规划核实】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未经核实或者核实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章 建设 第十六条【道路和管线建设计划】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同步实施。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进行建设。
第十七条【挖掘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须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施工许可】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申请施工许可。
第十九条【有关要求】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影响交通、消防等安全的,还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最短时间内完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占用人行通道的,应当合理设置临时通道并按照要求配置安全警示设施,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第二十条【道路建设单位职责】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 责:
(一)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并对测量工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管线建设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的,服从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
(三)地下管线单独施工的,事先通知相关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四)委托并督促工程测绘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二条【相关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 监理,并做好监理记录。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工期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有关警示标志;
(三)在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应当进行探测,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
(四)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防工程、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
(五)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六)配合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七)收集和整理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的项目资料,并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
第二十四条【安全质量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产权登记】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地下管线的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迁移改建管线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不得影响地下管线 安全,确需迁移、变更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确需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有关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制定迁移、改建、保护的设计施工方案,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辅助装置】地下管线铺设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同时铺设管线标识、定位、示踪等装置。
第二十八条【竣工验收】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地下管线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四章 综合管廊
第二十九条【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确定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系统布局、建设规模、入廊管线、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建设时序等,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及远景发展,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并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第三十条【建设区域】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步 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暂时不具备同步建设条件的,应当为综合管廊预留规划通道:
(一)城市新区、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建设;
(二)城市成片改造旧区、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
(三)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
第三十一条【入廊管理】凡建有综合管廊的区域,地下管线应当全部进入管廊;除因技术条件无法纳入综合管廊的或者与外部用户连接的管线外,不得在综合管廊以外建设管线。
第三十二条【建设标准】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鼓励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采用预制拼装技术,促进包括工业构件生产、施工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建设使用】按照规划要求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应当以综合管廊的形式与所依附的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对于应当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在综合管廊外进行建设施工的,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公用等部门不得颁发相关许可证。
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管线的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
综合管廊运营初期不能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第五章 运行维护
第三十四条【运行维护主体】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地下管线的运行维护管理。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负责综合管廊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运营管理;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及日常管理。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应当为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实施日常维护、抢修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与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职责】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维护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
(二)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制度,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
(三)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防范设施,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运行状态评估,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事故隐患的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排查出来且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进行动态监控,对周围有并行或交叉管道的地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保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安全运行;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道路、其他管线工程施工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影响时,及时向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其他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在接到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其他管线工程建设单位通知后,指定专人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七)发生地下管线事故后,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抢修,并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八)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及时更新信息,配合做好地下管线专项普查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故障抢修】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建设、市政道路、交通等主管部门,在72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
综合管廊内管线发生故障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抢修,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报告,并通知其他相关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发生故障的管线涉及多家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的,应由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统一组织抢修,费用由发生故障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共同承担。
第三十七条【禁止行为】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进行建设施工;
(二)损坏、占用、擅自迁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排放、倾倒、堆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
(五)种植深根植物;
(六)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七)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和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应急预案】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应急综合预案。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报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废弃管线处理】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废弃地下管线的,应当向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拆除废弃的地下管线。因废弃地下管线未及时拆除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不及时拆除,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拆除,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承担。
对产权单位不明的废弃地下管线,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拆除,拆除费用由本级财政解决。
第六章 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管理原则】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应该遵循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十一条【管线信息标准】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基本格式、标准及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基本格式,制定符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的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格式。
地下管线信息数据资料应当真实、完整、准确,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
第四十二条【管线信息系统】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资料在部门间的共享。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对地下管线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负责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时将地下管线规划、普查、竣工测量、补测补绘等资料及地下管线的具体信息输入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本单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满足日常运营维护管理需要。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建立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第四十三条【信息提交】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 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和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提交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第四十四条【城建档案】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城建档案馆或者城建档案室(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和包含测量数据的电子档案,报送的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涂改、伪造。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十五条【管线普查】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按照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将普查成果及时输入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及时提供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第四十六条【信息利用与保密】地下管线相关信息数据和档案资料应当依法定密。
地下管线相关信息和档案用于国家机关决策、不动产登 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无偿提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查阅地下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查阅手续。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单位查阅地下管线信息和档案,涉及本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信息,有关部门不得收取查询费用。
第四十七条【资金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及其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管线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1】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未进行放线继续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管线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2】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 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的;
(二)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报送竣工测量成果的;
(三)未按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的安排进行地下管线建设的;
(四)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
(五)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时,未按照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建设的;
(六)未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的;
(七)未按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或者移交的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第五十一条【道路建设单位法律责任】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
(二)未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现场管线监护工作的;
(三)未按规定开展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 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的。
第五十二条【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设置安全警示设施,或者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监理单位的法律责任】监理单位未按本条例规定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擅自迁移改建管线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未拆除废弃管线的法律责任】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按本条例规定及时拆除废弃的地下管线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运行职责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从事禁止行为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 定,从事危及地下管线安全活动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付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援引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特别规定】镇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军事专用管线的建设和管理,不适用本条例的规定。第六十条【实施日期】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加强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加强铜川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前言:地下管线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暴露出基本情况不清、规划管理不畅、新建与原有地下管线的协调管理困难等突出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今后我们要以此为指引,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加强我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
一、现状
1.地下管线的定义和功能。城市地下管线是指敷设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地面以下,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生产提供服务的永久性基础工程、设备和设施,属于城市公用事业的范畴。参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电信、工业及其他等八类管线,其次还包括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以及各类管线附属设施。地下管线作为连接城市各行业、各功能区运转的“生命线”,与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处的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2.铜川市城市地下管线现状。2015年,铜川市开展了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地下管线普查,共探明敷设于城市道路下管线长度 公里,其中给水管道(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