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2011、6、12近年来留守儿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很多人都在问:留守儿童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情感的严重缺失;二是责任心的下降,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其他问题,比如心理偏执、厌学等等。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真实经历,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作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首要执行者——班主任应该如何开展留守教育。
一、留守教育要求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既有规律可循,又无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我认为想做好这项工作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具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是留守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留守学生,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案例1 暑假期间走访所有的家庭
2.具有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留守教育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
案例2 留守儿童幸福快车活动感想
3.具有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留守教育者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4.留守教育者应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留守儿童缺乏的是爱,是一种来自家庭的父母班的关爱,作为班主任,我们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案例3中秋节集体活动
二、如何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活动
其实,留守工作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我认为,留守教育活动应分为日常性活动、专题性活动和竞赛类教育活动三类。
1.日常性班级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⑴班会活动:班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主题要鲜明、内容要丰富、准备要充分,而且一次好的班会一定要能够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者能够预防班级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
当然,我所带的是留守儿童实验班,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学生,几乎每一节班会都离不开留守的思想教育。我们大家不可能每人都带留守班,但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几乎每人的班里都有留守学生。我们在开班会的时候要有心设计有关留守教育的内容。
案例4 教育学生照顾自己的安全
及时召开“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主题班会”
⑵抓住班级晨会活动融入留守教育内容:因为晨会每天都要召开,有些随机性的想法最适宜在晨会中讲述。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前一天看到的学生不良习惯、想到的新方法、新举措及时在晨会中展现出来。
案例5 教育孩子帮助别人更幸福(2010、9、5)开窗通风
⑶抓住生活细节实施随机教育:如果你注意观察,生活中很多细节都是很适宜开展教育活动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留守学生的一举一动。
案例6 培养勤俭好习惯(拣塑料瓶)2010、9、1 案例7 住校的第一天(铺床单)2010、10、8 2.开展针对性专题活动
我认为开展班级专题教育活动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活动要有计划性;
二、活动要有针对性;
三、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8留守儿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2010、8、28 案例9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2010、11 案例10 清明祭扫活动2011、3、31 3.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竞赛型活动:
参加竞赛活动的四个原则: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目的;可以要求每一次比赛都有获胜的目标,要求夺得一些项目的优胜成绩,但不能要求每一次比赛都获得全面胜利。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第四,参赛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竞赛活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竞赛活动;一类是班级内部竞赛活动。
案例11 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2011、10、25 案例12举行班级文明之星竞赛活动
三、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1.家访
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且不全面、不具体;光凭学生反映也还不够,因为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不一定了解真实情况,有时不便反映,有时反映失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访问。根据目的不同,家庭访问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了解性家访。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内容包括:①家长基本情况,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③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我刚才也提到过,去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所有的学生家庭,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这种家访其实也很有意义。
⑵目的性家访。这是在了解性家访基础上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家访。适用于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内容主要是向家长报告其子女的特殊表现或问题,共同商讨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这种家访如果一次没效果我们可以去第二次、第三次。
案例13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反复去鹿习家做工作)
⑶沟通性家访。这是旨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以实现良好配合的家访。适用于因学校、家庭彼此不了解,产生误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数家庭。这种家访要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这种沟通性的家访,也可以利用家长接孩子等机会,随时与家长沟通。
在家访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①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除了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父母一般不在家,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谈话的深度交流的效果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们的家访要注意掌握时间,如果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尽可能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去家访。
案例14 家访中的尴尬
(1)、爷爷放手不管,交学费就是要你们管的(2)、到了午饭时间
2.与家长的书面或电话联系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其父母都在外打工,家访局限在节假日或家长偶尔回家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可采取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采用书面联系这种方式,班主任应该注意所谈的内容要具体、单一,不可太复杂或笼统。可针对学生情况书写简明扼要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请家长附注意见。可能引起家长反感的内容,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内容,可能对孩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不要写进“书面”中去,也不要体现在电话里。
案例15 一次和家长的通话过程(简单的问话导致家长误会)3.召开家长会
根据内容不同,家长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⑴教师报告会。⑵经验交流会。⑶学习成果展览会或学习成绩汇报会。⑷家长、老师座谈会。当然,作为
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想召开一次这样的家长会很不容易。我们只能选择在重大节日或农忙季节,家长大批量返乡的时候举行。因此要求我们在开家长会之前应做好详细的计划,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
4.利用各种平台与家长沟通
(1)利用电话短信交流平台与家长沟通: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有条件的学校,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召集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但这种讲座只能局限在孩子的代理家长参加,他们的教育责任远远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而留守儿童家长常年不在家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可能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提供给我们班主任。
案例16 电话短信交流平台
(2)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沟通: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站,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开通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我们的网站上增加留言板,告诉学生、家长,有时间到网上转转,有想法可以发表留言,这样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非常方便。
案例17 发挥网络的作用(学校网站作用)
四、如何争取他人的支持
1.如何争取学校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学校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经费支持、教师资源的支持。
在精神上我们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这个时候你不要把自己与校长的距离拉大,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此时你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留守教育工作者,你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好学校与班级之间的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让校长支持你的工作,也就是支持我们的留守教育的工作。其实,领导也喜欢交流,你可以把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们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留守儿童及所有任课老师的表现等等向他们汇报,而且要经常汇报,没有一个领导不希望职工尽力工作的,当然,在汇报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是有所夸张的,尽可能让校领导认为大家都很努力、很拼命的干,这样他们会很高兴的在精神上支持你,鼓励你好好干,认真干。在他们的鼓励下,可能很多意想不到的好事会发生。
案例18 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教师安排、活动许可)
在经费争取上,我认为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相信一句话:水到渠成!也就是说我们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校长自然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有些经费不是仅仅靠我们“要”,而是校长主动“给”。
案例19争取活动资金(摄像机、活动中心)
在教师资源争取上,我们要学会“磨”。假如你班的留守儿童比较多,你就应该反复的在校长面前摆困难,尽可能的要求为自己班级安排责任心较强、有爱心的年轻骨干教师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来。留守儿童的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
2.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
我们要努力争取配班老师的积极参与到留守教育中来,可能这项工作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请学校领导来帮忙完成,使他们尽快融入课题角色。
案例20 争取任课老师的支持(强制关爱)
除了强制外,我们还要从老师的个人利益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比如可以联系一些杂志社帮他们发表课题研究论文,在评优评先中建议学校优先考虑,经常给他们争取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等,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能争取适当的物质奖励更好。
例:我们为课题组成员在《教育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在《考试研究》、《徐州教育科研》、《贾汪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也在积极争取。让他们感觉到我的付出很值得,这样可以极大的促进了老师的积极性。
3. 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
我认为,仅凭班主任或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校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二是争取校外力量参与到学校教育,比如争取某企业单位支持你班品学兼优的学生、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等等
新年将近,留守孩子如何过节
新年就要到了,学校也都先后放了寒假,这个时候留守孩子的节日生活将成为我们关注得焦点。为了解孩子们春节期间的生活,我们特意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0℅的外出务工家长春节不愿意回家,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到他们不回家得原因有三个:一是回家的车票很难购买,坐车太拥挤;二是回家过年费用太高,有些家长远到东北、新疆等地打工,来去车费加上吃饭等费用要花掉他们两个月得工资,干脆不如在外过年;三是受到金融危机得影响,很多厂家都在裁剪人员,有些厂家春节不放假,工人也就没有敢请假回家的,否则过年再找工作就很难了。当然,80℅的务工家长都准备回家过年,其中有相当一批务工人员是因为失业回来过年的,开始调查时我们也想一起调查一下到底有多少失业家长,但是由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太少,很多孩子得回答都是“不知道”,这个结果只有下学期开学后再作调查了。
在我们学校,20℅的留守儿童家长不回家过年就意味着有100个孩子春节不能和父母团聚,对孩子们来说那是很残酷的。据了解,这其中也有部分孩子准备去父母的打工地团聚,但为数不多,因为坐车拥挤,加上返乡人多孩子找不到陪同人员一起外出。呼吁社会力量能帮帮类似的孩子,比如我们徐州电视台李记者前些天在做节目的时候带了我校两个留守孩子去昆山和亲人团聚,如果有些福利事业单位能组织人数较多的类似的活动得话,很多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假期走近留守儿童的几点思考
杜集中心学校:王思庆
今年寒假,在家闲置,少了些操心和工作的压力之苦,却友不免心中空荡,于是索性去学生家走走。
平日里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离开父母,跟随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住在一起,而现在正值春节团圆之际,相必家中定是热闹非凡,恰好借此机会与家长沟通一下,也好做下一步的工作。
骑车一路散心,一路哼唱小调,不一会,便到了一位学生家――牛国强的家,恰巧牛国强的妈妈在家。家长的热情招待当然不必说。我们便坐下来细聊,从孩子的成绩聊到平日的表现又聊到自己在外的情况,家长似乎满肚子说不尽的话,一提到过了年还出不出去,家长的话又让我大吃一惊:“过了年,我们不打算出去了,在外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不说了,孩子在家爷爷奶奶管教不了,成绩比以前退步不少,而且样子也变了不少,现在简直不像个孩子样。我们出去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却失败了,那我们还出去干什么?”
“那我们还出去干什么?”听了这句话,我心中对部分家长的责怪顿时消失了,想想过去的一学期曾为这些孩子操透了新,伤透了脑筋,却孤助无援。
牛国强是个较特殊的孩子,聪明活泼,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行为散漫,随便,固执,幸好成绩不错。
一开始,就发现这个孩子好接话茬,而且似乎不理会老师的一套,我行我素,我课急了,狠狠整治了一回,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人,罚站了一节课。
这下可好了,他老实了,学习上也踏实认真了不少,成绩直线上升,后来又当上了班干部。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小尾巴又露出来了,他又狂了起来,而且也想不到自己是班干部的身份了。和家长取得联系,是我立即要做的事,可是只有一位老爷爷来了,爷爷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说说罢了。我这下可急了,埋怨起家长来。于是想尽办法去教育孩子,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到了学期快结束时,他却又染上了黄发,我又狠训了他一顿,终于坚持到了结束。
现在家长竟然说出了这么些明白话,而且表了态,坚决与老师做好配合,争取把孩子成绩提上去,那不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心愿吗?
告别了牛国强家,我又来到了权通家、刘旭家、夏科学家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夏科学家。
通过路人指点,我找到了夏科学家。这是一所七八是十年代的老房子,没有院墙,正房是三间破草屋,土墙壁,院子里凌乱不堪,只有一个像样的压水井和一台土锅灶,迎接我的是一只老黄狗,过了好一会,他的家长才出来招呼我。
进了房门,更是无从下脚,桌上床下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板凳也是“吱嘎”作响。我不禁心生疑虑,这样的年代竟然还会有这么贫困的家庭。
家长开了话:“不怕老师笑话,我们这儿实在太寒颤了,我们常年不在家,也不想再收拾它,以后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吧!”
提到孩子的成绩,我都不好意思了,倒数第五,可是以孩子平日的学习情况,他不能考这么少,我也是尽力了呀。谈到孩子的表现,我道出了实话,这孩子老实,不善言语,从不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参加小组合作,独来独往。当说到这时,家长又开口了:“科学的却是个好孩子,从小就乖,什么事都能自己做,自己洗衣服、做饭,也从不出去玩。俺孩子从小就有骨气,他大伯、大娘、叔、婶子瞧不起俺,俺混得再孬,也决不向他们家伸手!”孩子的却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弊端也不少啊!
再学校里,一上课讨论问题,他就自己一人,不参与合作,在平日生活中,也不与人交往,连一杯水都不与人喝,所以同学们也不喜欢他。
我们又谈了些教育孩子得方法等,家长都表示支持。
从学生家回来,感触颇深,对儿童的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关键期教育。
“关键期“即指孩子从少年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很大,波动很大,所以此时期尤为重要。二,家庭教育尤为关键。
三,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推荐给朋友收藏本页
留守儿童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要我们施教者 赋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关心他们各个方面,使他们得到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在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十几年中,在教育留守儿童方面,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都要关注。
作为班主任,另一身份就是学生的课任教师,肩负着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现今的家长,由于在大城市打工,见多识广,深刻体会到学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家长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抓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毕竟和父母在家的孩子比,他们生活缺少父母时刻的关爱和监督,靠年迈的爷爷或奶奶照顾,生活中难免困扰更多,因此,关注他们的生活十分必要。
二、经常和他们的监护人互动。
班主任要通过家访、电话联系、邀请来校等方式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经常联系,向他们及时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通过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合并两方面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并适时调整教育策略。
三、经常和留守儿童交流。
班主任要经常和留守儿童交流,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向他们倾诉我们的心声,使他们明白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以及我们在教育他们的过程酸甜苦辣的各种感受,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搞好我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教育好他们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我们满腔热情、科学合理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
第三篇: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守望留守儿童,共托明天朝阳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宿豫区顺河镇陆槽坊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
董婷
[题记]2009年7月7日,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针对村里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了100多位留守儿童,发放收回调查问卷100余份,访谈数十位政府人员和学校老师,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此次调研活动重点了解农村广大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社会问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留守儿童产生背景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这一转移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二是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进程往往都有着大量的人口转移。二战后,日本、韩国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一方面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扩大了消费的需要。在中国,1985年中央1号文件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根据实践团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26.7%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一起;有14.2%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个人自己独立住的1.9%。生活上“单亲家庭”合计为36.7%,隔代抚养为52.2%,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
一、调查对象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种特殊儿童群体的称谓,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部分儿童处于一种亲子离异的现象的一种描绘。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陆槽坊居委会留守儿童,年龄主要分布在4至14 岁之间,同时走访了部分政府官员和小学老师(校长),做了三个留守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也不是一种“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留守”本身的正面意义是必要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不少存在于“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势必影响到“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等,对孩了产生不良影响。
“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亲情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甚至产生仇视心理。“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会导致父母的非自然缺损,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当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并没有能够弥补感情空缺时,孩子更多的将情感寄托到朋友身上,这些“留守”儿童与朋友一般是同龄人,在生活经验、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没有成熟,双方在一起更多的是相互倾诉或者简单的劝解,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
不良品行危害孩子的正常发展:少数留守孩子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甚至有偷窃行为等,成了“问题孩子”。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被“隔代监护”的孩子身上存在更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还要料理农活,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易受到人身的伤害。
三、解决方案
(一)从长远来看彻底改革现有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办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存在,它的求解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短期内要关注的是有哪些方式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以将这个问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市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能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同城市的孩子一样入学;城市要把外来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纳入规划中,在学校的建设、布局、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批进城的趋向。
(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学校方面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具体措施如: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2)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儿童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2、家长方面
父母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有文化素养的人做孩子的监护人。不仅如此,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过度的物质满足。物质和经济补偿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迷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而引发偷盗、强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2)代养人要树立角色意识。代养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美的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贯养,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监测体系,明确监测办法,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具体如下:
(1)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收集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对象;以自然村为中心,帮助组建“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并建立起社会大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小组互动模式。服务中心可以把需要帮助的名单提交给有意愿帮助“留守儿童”的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为自己所志愿服务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用品、心理咨询以及学业辅导等援助。
(2)繁荣农村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大量进入农村家庭。在电视文化的冲击下,农村传统的文化娱乐形式,如舞狮灯、龙灯、以村为单位的轮回放映电影等形式都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电视文化为中心的家庭文化娱乐方式,或者是以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消遣方式,打发精神上的空虚,农村社区传统的文化生活已逐渐荒废。在农村学校里,几乎没有文艺演出活动,任由孩子们自己支配节假日的时间,这无疑为孩子向社会其他渠道寻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无法控制的时间和空间。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极易迷失方向。这种现象特别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向社会主流方向发展。
建设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少儿文化艺术,要以支持和构建公益性文化组织为平台展开。帮助农村基层组建文化(艺)组织,如文艺演出队、老年协会、传统乐器演奏队等文化合作组织。以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主,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文化节目(如文艺演出、剪纸、绘画、书法、武术等),影响和促进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贫富选殊的现状。”保证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合法的义务教育权利,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金薮阳光希望小学 郭宇倩
教师既是孩子们的长辈,又是孩子们的朋友;既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又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我们的职责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书是门学问,育人则是学问中的学问,我们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教师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还要让孩子们感知这个变化的世界,顺应时代的变化潮流,使他们能够获得健康发展。
面对现实,我不得不说,当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实已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许多人把孩子的教育出现的问题归结到教师时,我觉得全社会更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一个组织在完成。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偏远农村,这里大多数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则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别的亲人一起生活,而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多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无法也不敢过多管教孙辈,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矫正,再发展到后来为时已晚。祖父母的溺爱、放纵,没有父母的管教,导致这些孩子多数学习行为习惯差,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农村班级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挑战。
针对自己的工作体验,以及结合我校家访工作中的体会,我对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做了许多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实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丰富孩子的情感。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因为父母的远离,使留守儿童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关爱,内心十分孤独,这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在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学生,聪明伶俐,成绩也不错。有一段时间却无心学习,作业不认真完成,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开始抄袭同学作业,期中考试下来成绩下降明显。通过与孩子沟通和家长联系,发现这个孩子原来一方面由于抱怨自己的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疏于对自己的照顾,产生了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无所谓。面对孩子退步明显的情况,我不得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其解忧,并与其母亲进行了交流。一段时间后,孩子慢慢回复了以前的自信。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他们,对这种情感的空白加以填补。这就需要我们花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排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学校还应该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二、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行为散漫,无心向学,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会先分析学生犯错的具体原因,帮助他们意识到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对的。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比如我班上有个叫彭杰的孩子,他很聪明,可就是喜欢玩,一玩起来就忘记了写作业,经常一早上到了学校就是作业本上空空的没写作业。我找到他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请他换位思考大人辛苦工作的情景,自己在玩时父母还在辛苦打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父母要这么辛苦?然后要他静静地一个人站在一边,自己去反思。这孩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认错态度很好,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有些孩子平时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在长期的生活磨砺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学习也很用功,我对他们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增强了对学习的信心。
三、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保持联系,搭建家校沟通桥梁。虽然孩子与父母远隔两地,如果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保持联系,就能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建立沟通的桥梁,希望他们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殷殷期盼。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除此之外,我还教学生常用电话,大点的孩子也可用QQ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和快乐告诉父母,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子感情。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亟待成长的孩子,他们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群体。面对他们我们既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填补心灵上的空白,又要呵护好他们柔弱的心灵,保护好这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嫩苗。我目前所能做的实在太少,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细心、耐心,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尽自己所能育好这些嫩苗。总的来说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更需要我们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家长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农村教师的这项工作,希望城乡的教育越来越平衡,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留守儿童不再空虚,让他们感受社会带来的温暖,让他们知道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第五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挣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新方式然而父母亲未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义务和责任,而是把本应是自己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我校地处万州偏远山区,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缺少沟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总的来看,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2
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道德品质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R1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木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见表4,主要表现为: 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肖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路。
5、身体发育问题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从而使他们较之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其表现为: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一般情况下,抚养人或监护人往往给予留守儿童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饮食结构,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常表现为瘦长型或粗短型。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当留守儿童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的问题时,常常陷人尴尬或迷惑的境地。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 3
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3.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4
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当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
3、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再次,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最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于共同教育管理孩子,家长宜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两次,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班主任可利用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