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大批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状况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帮扶过程中也有一些尝试,我按照学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制度、责任到教师、帮扶目标明确的引领下,不断工作、不断总结,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初步做了一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借贵刊说说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肤浅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发展情况在帮扶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10%的留守儿童成绩特差,在班上倒数几名,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行为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方面比其他同学差。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出现偏差,从帮扶过程中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焦虑、任性、暴躁等性格特征。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监护年龄偏大,48%是文盲,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无方,过分溺爱孩子是导致留守儿童畸形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由 1 于家长迫于生计,辛苦、劳累在外,与孩子沟通、交流时间太少,对孩子在家、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知之甚少,孩子缺乏亲情,缺乏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父爱和母爱,只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难的一个原因。针对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二、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一)诚实守信从家庭开始
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向我们诠释了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给孩子真爱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 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关注孩子的交往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家长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 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六)加强领导,多方协作
积极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争取各级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仅靠教师是做不好的,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学校应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制订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校园内开展留守儿童求助电话、心理咨询室情亲电话室等。学校还应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聘请了村委会领导、妇联领导为辅导员,定期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让孩子从小就学法、懂法、守法;定期召开辅导员座谈会,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家庭困难的要及时报告学校、村委会、乡镇政府,争取乡镇民政及时予以民政救助。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这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形成合力,协调一致,给留守孩子一片幸福的蓝天。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模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高安市黄沙岗镇铁团教学点 谌南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很多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他们带来了不利影响。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力地拿出对留守儿童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正文:
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久而久之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2.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比如我班有个孩子,天天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多次跟他的奶奶联系,奶奶每次的回复都是:“孩子不听我的,他父母又不在家,还请老师费心严加管教。”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受阻。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到位,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三是疏于照顾。农村老人思想观念陈旧,监护责任落实不了,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在农村小学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例如我每天早晨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当他们违反了纪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严格要求是为你着想。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给学生每人一本记录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臵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建立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微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个孩子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有哪些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试着自己去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也主动去给奶奶帮忙,就会获得很多人的很多表扬和赞美。孩子开始试着做,获得我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后,也逐渐地变勤快了,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能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J],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叶欣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题目,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题目了,需要我们往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热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职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看,“留守儿童”的题目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题目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同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进步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进步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进步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永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气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职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进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题目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进步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题目,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题目,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职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题目之一,对相关职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职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题目,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
262608
董京刚 于德义 宋王庄学区小学位于临朐县最南端,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服务周边13行政村,最远学生距离学校15公里,是山东省第一家寄宿制小学。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懒散任性,我行我素,生活上挥霍浪费,满不在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作业经常完不成,学习成绩差,有时故意给教师添烦恼,惹教师发火;害怕上学,厌恶学习,时常受不良影响,小偷小摸等恶习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种种不正常表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促进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把“关注留守学生”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课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二、充分利用“快乐大课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自强不息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教师具体负责。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如:给他们讲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故事;讲身残志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霍金、张海迪的故事;讲述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全国十佳少年队员的故事。让
他们受到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拼才会赢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三、保护他们表现淡漠而实际上极强、极敏感的自尊心。留守儿童大多有自卑感,所以对老师有戒心,有一种对立情绪。而有的教师在处理留守儿童工作时不注意讲究方式方法,使他们最终关闭希望了之门,使本来就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比如课堂上,留守儿童发出试探性的声响,这时,教师需用一个眼神,一个极细微的手势让其知道老师已注意他即可,切不可无休止的指责,老师的眼神、动作,学生可有多种理解:“老师准备原谅我”,或“老师不打算出我的丑,为的是不伤我的面子。”这样一次成功的交流,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上进心。
四、教师要身体力行,做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每天下午放学,所有留守儿童由两名值班教师负责做到四统一,即:统一组织活动,统一做家庭作业,统一就餐,统一作息时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如同亲生父母给予的浓浓亲情。
五、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集体中有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增强留守儿童的“参与意识”。留守儿童受冷遇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怨恨、仇视周围一切,学校要求教师明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留守儿童也有长处,老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树立其自信心,如宋学伦同学喜欢漫画,由于丑化老师同学,被认为是“歪才”,老师给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为板报设计刊头,结果他画得相当好,同学们认为是“杰作”。他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产生了振作的愿望,通过努力改正了坏习气,成了同学老师喜欢的学生。
六、结合适当时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如宿舍纪律不好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否则故意冷漠他。让他们明白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会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练就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以锻炼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
七、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义务劳动,让其亲身体验到体力劳动的艰
辛,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每学期一次组织他们到学校附近的砖厂参加义务劳动,砖厂紧张繁重的劳动场面,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和劳动的艰辛。我校于学富老师带领十几名留守儿童采访了在学校后面砖厂打工的工人,看到砖厂紧张忙碌的场景、听到两位中年妇女语重心长的话语,十几名学生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好好学习,取得最佳成绩”的种子深深的播进了他们的心田。
八、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在留守儿童中开展“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活动。动员他们每月或每季给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增进沟通、传递亲情。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爱学习,懂礼貌,守纪律蔚然成风,他们当中有的在全县语文素养展示和写字比赛中获奖,有的成了学校文体骨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 电
话: 0536-3682080
*** EmaiI:
djgwz2007@163.com
第五篇:关于“东南沿海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小结
关于“东南沿海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小结
在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东南沿海劳动力在省内、省际、国际之间的流动,形成了三种区域特征明显的留守儿童。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时间、空间距离、经济条件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以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近年来,随着城乡人口大流动,我国留守儿童数量不断上升,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度重视、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我国城市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历史现象,只要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以及我国省际及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存在的,留守儿童群体也将长期存在,任何应急性、应景性的短期措施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留守儿童与其他任何群体儿童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乐观,必然影响到儿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一方面应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持久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切实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谐。
二、根据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市留守儿童的构成相对复杂,各类留守儿童的家庭在经济条件、外出时间、距离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心理健康水平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引导这些地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时,应根据各类留守儿童家庭及自身心理状况特点,进一步加强引导的针对性。
首先,针对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面临着这个年龄阶段所有儿童都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强迫症、心理不平衡,学习压力大等共性问题,关键在于学校教育理念和环境的进一步转变,通过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缓解学生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产生;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发现和疏导儿童心理健康等。
其次,针对省内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双方外出居多,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的实际,对该类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侧重对生活困难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援助、生活关心入手,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亲子联系和沟通提供较好的条件,如开通“免费亲情热线”、暑期夏令营等集体性活动等,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心灵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桥梁;提供集中的。
第三,省际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心理健康状况和普通儿童差别不大,并不需要特别的强调他们父母(或一方)的外出,只需要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这些孩子和普通儿童一样自由、健康成长。同时,针对该群体父母(或一方)一年外出时间较长,督促父母进一步加强亲子沟通。
第四,洋留守儿童家庭一般比较富裕,因离家遥远,出境的父母(或一方)大部分一整年甚至连续多年都在国外,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不容乐观。由于“出国”是大部分洋留守儿童明确的出路,洋留守家长的教子观念停留在“身体好”、“出国学好英语”两个层面上,对心理健康和情感的关注较少,是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该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引导家长或监护人教育理念的改变,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