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5篇材料]

时间:2021-07-21 11: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活动的开展使得困境儿童家庭一方面感受到政府对自己的关心,另一方面增强了其对政府在儿童福利救助工作的了解,避免困境儿童家庭对社会有抱怨、仇恨等负面情绪的出现。另外,通过家庭监护教育,让困境儿童的监护人认识到对儿童监护职责的重要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只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理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积极。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只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快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出国留学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己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希望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会很深,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与五(1)班xx同学结了对子,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很内向的小女孩,很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请班上活泼开朗的同学跟他一起玩,在班级集体活动时,让他多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我也经常与他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张萍同学学习成绩中等,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我找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针对她的情况,专门拿出方案,进行补课。她的成绩稳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长也放心了,还经常打电话和我交流。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写信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作文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那么,只要留守儿童存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跨省,跨地区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之中。而月塘中学,正地处偏远的革命老区,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进城打工。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个可喜的表现,但对于教育,却引人深思,那么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把打工地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他们的子女由于无法就近上学,只好留在家里,教育子女的重担由谁来承担?这就出现了亟需全社会给予关爱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这些的教育管理者之一——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的。

首先,建立好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我班有留守儿童10名,为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通过多方了解,掌握每名留守儿童学生的家庭情况,监护人的情况,并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掌握留守学生的性格习惯,建立好个人档案。通过观察总结,我班留守学生性格有以下几种类型:沉默寡言型、过渡活泼型、无拘无束型。对于沉默寡言型的'学生,大多是寄养在亲戚家中或从小就是家中老人看管,缺少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即不和同学老师交流,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上课时鼓励他们发言,锻炼他们的胆量,并利用每周班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让他多与同学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对于过渡活泼型的学生,由于是隔代教育,往往是溺爱现象相当突出、严重所引起,常常“自以为是”,爱排异同学,针对这类学生,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我常有意识安排他们为集体作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让他在帮助中体会快乐,改掉了“自以为是”的坏习惯;对于无拘无束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缺乏组织纪律性,无组织无纪律,想干啥就干啥,针对这类学生,我“抓住”他们犯错的机会,进行当面全班性批评、教育,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只有学习上、纪律上进步了,就会受到同学的尊重,并选他们当纪律委员,用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次,组建学习共同体,主动与留守儿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我还经常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并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平时应多与孩子联系和沟通,要求他们经常与自己的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以使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尽量减少由于“留守”而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我班的10名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相处融洽,学习、生活能力、性格发展等方面都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第三,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比较敏感,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主任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结,使他们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写家信的方式,让全班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作文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我班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可以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更要具有一颗爱心,还要具有耐心。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五星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问题,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了,需要我们去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卞家泉社区位于钢城区开发区,有1300多人,南仓峪村是艾山街道最南边的村,两个村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感受到亲情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我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尽快的恢复自己,我相信这是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够做好!“留守儿童”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作为教师一名会负责到底的,我希望社会能够有更多的帮助和关心来帮助我们!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叶欣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题目,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题目了,需要我们往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热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职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看,“留守儿童”的题目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题目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同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进步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进步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进步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永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气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职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进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题目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进步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题目,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题目,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职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题目之一,对相关职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职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题目,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

262608

董京刚 于德义 宋王庄学区小学位于临朐县最南端,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服务周边13行政村,最远学生距离学校15公里,是山东省第一家寄宿制小学。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懒散任性,我行我素,生活上挥霍浪费,满不在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作业经常完不成,学习成绩差,有时故意给教师添烦恼,惹教师发火;害怕上学,厌恶学习,时常受不良影响,小偷小摸等恶习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种种不正常表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促进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把“关注留守学生”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课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二、充分利用“快乐大课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自强不息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教师具体负责。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如:给他们讲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故事;讲身残志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霍金、张海迪的故事;讲述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全国十佳少年队员的故事。让

他们受到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拼才会赢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三、保护他们表现淡漠而实际上极强、极敏感的自尊心。留守儿童大多有自卑感,所以对老师有戒心,有一种对立情绪。而有的教师在处理留守儿童工作时不注意讲究方式方法,使他们最终关闭希望了之门,使本来就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比如课堂上,留守儿童发出试探性的声响,这时,教师需用一个眼神,一个极细微的手势让其知道老师已注意他即可,切不可无休止的指责,老师的眼神、动作,学生可有多种理解:“老师准备原谅我”,或“老师不打算出我的丑,为的是不伤我的面子。”这样一次成功的交流,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上进心。

四、教师要身体力行,做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每天下午放学,所有留守儿童由两名值班教师负责做到四统一,即:统一组织活动,统一做家庭作业,统一就餐,统一作息时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如同亲生父母给予的浓浓亲情。

五、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集体中有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增强留守儿童的“参与意识”。留守儿童受冷遇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怨恨、仇视周围一切,学校要求教师明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留守儿童也有长处,老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树立其自信心,如宋学伦同学喜欢漫画,由于丑化老师同学,被认为是“歪才”,老师给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为板报设计刊头,结果他画得相当好,同学们认为是“杰作”。他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产生了振作的愿望,通过努力改正了坏习气,成了同学老师喜欢的学生。

六、结合适当时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如宿舍纪律不好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否则故意冷漠他。让他们明白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会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练就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以锻炼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

七、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义务劳动,让其亲身体验到体力劳动的艰

辛,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每学期一次组织他们到学校附近的砖厂参加义务劳动,砖厂紧张繁重的劳动场面,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和劳动的艰辛。我校于学富老师带领十几名留守儿童采访了在学校后面砖厂打工的工人,看到砖厂紧张忙碌的场景、听到两位中年妇女语重心长的话语,十几名学生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好好学习,取得最佳成绩”的种子深深的播进了他们的心田。

八、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在留守儿童中开展“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活动。动员他们每月或每季给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增进沟通、传递亲情。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爱学习,懂礼貌,守纪律蔚然成风,他们当中有的在全县语文素养展示和写字比赛中获奖,有的成了学校文体骨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 电

话: 0536-3682080

*** EmaiI:

djgwz2007@163.com

第四篇:对农村留守儿童

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提升的思考

——基于纳雍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户籍制度的存在等因素,农民工子女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导致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衍生出一系列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的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缺失是留守儿童身心不健康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各种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见,提升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揭露了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缺失的一些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再根据原因对症下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提升;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农民工为大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城市偏高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无法长期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只能留在农村,成为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衍生出一系列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的缺失

(一)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缺失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他们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关爱;而临时监护人、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也做得不好。可以说,留守儿童被忽视、被冷落、甚至被遗忘,他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良性社会情感的支撑,他们的自我存在感就会渐渐缺失,这将会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存在感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自我认知偏颇

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受个体的过去经验的影响,如过去的成功让自我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失败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其次,还有他人对自我的影响,如老师、家长、同学对自我的评价影响着自我评价;还有自我及他人对自身的期望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认知。在形成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就会形成相应的认同感。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自我认同感则是指对自身各个方面的正确认同。而留守儿童因为各方面的因素会形成不同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或者认同感过高,骄傲自大;或者认同感过低,妄自菲薄。人是需要被肯定的,但是很多人却得不到它而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而当个体(如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得不到承认的境地时,他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即认同感缺失。

2.社会情感冷漠

社会情感是人们对社会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社会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互动频率低下,亲子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关爱,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重视和满足,导致留守儿童情感发展出现异常。据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200名留守儿童中,只有五分之二的留守儿童会主动关心他人,会主动亲近别人,而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过于极端,不会主动关心他人,认为“别人不关心我,我凭什么要关心他”,他们通常把自己的冷漠归咎于别人的态度之上,这显然是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的。

3.行为模式极端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来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即是说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需要和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交往。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获取存在感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有交往的需要和动机,青少年通过与同伴的正常交往,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从他人那里寻求安慰和帮助,缓解心里压力和不良情绪。[7]学生的交往方式可以分为退缩、自主、攻击三种基本方式,留守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则主要倾向于退缩和攻击两种基本方式。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留守儿童虽然情感上相对冷漠,但他们内心深处是极其渴望情感的。大多农村留守儿童是严重缺乏自身存在感的孩子,他们在其所处的客观环境中,强烈地觉得自身不被周围的人所感知,不被需要,自己对他人来说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没有这种存在感,所以留守儿童会企图通过种种反常行为来获取他们想要的存在感。他们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不是正常的自主交往。一种就是自我封闭,疏远他人,希望通过这种“以退为进”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也就是所谓的退缩。另一种则会选择攻击的方式与人交往。比如: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被调查的100个留守儿童中,只有15个人能够主动正常地与人交往,有35人选择退缩,他们疏远他人,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而有45人则选择攻击的方式来与人交往,他们在学校破坏公物,和老师顶撞,在课上捣乱,欺负他人,打架斗殴等;在街坊邻里,他们也不会闲着,总要搞一些小破坏,这样即使被别人责骂了,他们也乐此不疲。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希望通过以上极端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这并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相反,这会使得他们在他人眼中印象更差了,这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其负面影响是不敢想象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关注度不高

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导致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不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社会人情冷漠,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又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使得他们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网络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报道较少或者较多的是负面报道,误导了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印象,不能呼吁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部门未形成有效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体系,不能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受到领导、老师的忽视,受到非留守学生的歧视和排挤。党和政府没有发挥其组织的作用,没有调动共青团、妇联、派出所、工会、村委会等组织的作用,没有建立起有效社会监护体系。政府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援助和帮扶政策,妇联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很难普及农村,村委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不管不问。社会各界的这种不积极态度会使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孤僻、厌世等情绪,产生仇视、仇恨和冷漠的畸形心态,使其自我存在感降低甚至缺失。

(二)学校教育

1.教育理念较落后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不仅要承担起孕育培养人才的责任,更多的是要注重育人。然而当前大多数农村学校却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品德教育,不进行人格教育。主要表现为不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德育与智育的培养分割开来,这种观念在农村教育中尤其普遍。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师眼中,普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只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没有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区别。而所谓的“坏学生”遭到歧视,会导致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片面发展,出现人格障碍,如:自私、暴吝、孤僻,他们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现象、不能正确接纳自己的不足和差错等。学校教育理念落后,这极不宜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那些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一种不公的对待。2.德育机制欠完善

大多农村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其德育工作理念中,只有品行好的和品行差的两种学生,对待两种学生的态度的截然不同的,对待品行好的学生,学校德育处会大势表扬,会锦上添花;而对待品行不是很好的学生,其则会辱骂加责罚,从不顾及学生的自尊,不去帮助学生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甚至可能还有学校的因素等)。而在老师眼中所谓的品行差的学生中,大多是留守儿童。尤其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各方面条件都不及非留守儿童的条件,他们之中真正做到品学兼优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学校眼中的问题学生。这样,学校的不合理的德育管理机制似乎就是专针对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了。比如: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学校接受教育中,学校或老师有没有对你进行过打骂?有占百分之三十五的留守儿童回答了经常打骂。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及不公平公正的德育管理下,难免会产生一种“我不好,我没用”的想法,不能正确定位自己。而一部分留守儿童则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为他们自身之外的环境条件是客观的,是他们不能左右的,学校不从他们的角度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而是一味的辱骂责罚。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看不到希望,就会抱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行为会日趋变得恶劣。

3.教师素质待提升

在西部农村,教育条件、教育设施及师资资源有限,因而都实行大班教学。教师少,学生多,一个教师要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同时要担任几门课程,任务极其繁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在乡镇上,入学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素质可谓是参差不齐,尤

其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学生,其基本素质更是令人堪忧。这种种形势都要求在农村任教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要对教育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度,要自觉地不断完善自我,要关心热爱学生,更应该多关心处于相对弱势的留守学生。然而,在贵州农村,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属于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且他们年轻气盛,志向根本不在农村,大多特岗教师都抱着“过一天,是一天,晃晃悠悠就三年”的想法,他们只把特岗作为他们就业的缓兵之计。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热情度,自然就不可能自觉提升自身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特岗教师在工作上不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不到为人师表;不会关爱学生,更不会注意到班上的留守学生,做不到循循善诱。

(三)家庭 1.父母亲情缺失

生活中亲情的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亲情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内向、自卑、蛮横霸道、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处于心理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 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 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爱,孩子感受不到亲情和父母关爱,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因而其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情感相对冷漠。缺少父母亲情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对自己及父母产生怀疑。他们会怀疑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怀疑父母是否爱自己,是否在乎自己;他们也不能理解父母务工的良苦用心,甚至怀疑父母为了挣钱而不顾自己,在父母眼里只有钱最重要。例如:在一次调查中,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百分之四十的回答是:不爱,他们只想赚钱;有百分之十五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爱不爱自己。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情的缺失也使得留守儿童的自我存在感较低甚至缺失。2.教育意识淡薄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在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今天,“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边远贫困的农村较为盛行,使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经济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农民工只看到其对教育的投资是一笔巨大的数目,且在短期内可能无利所获,因而他们认为让子女读书花钱,不如让子女打工赚钱。即使有的农民工也供孩子上学,但他们从不寄希望于孩子身上,他们只想尽到自己的义务,完成孩子的义务教育。例如,在被调查20个长期外出的家长中,有五分之三的家长并不指望孩子靠读书成大器,他们认为读书不一定能当官,读书出来也只能去打工,与其花钱作无谓的投资,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孩子只要能识几个字就行,没必要在上学读书上投入太多。在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父母无期望,孩子更无动力。父母对孩子没有期望,孩子就会理解为父母不重视自己,自己学不学习、上不上进对父母来说都无所谓。这样长期下来,留守儿童对自己认识评价就会出现偏差。

三、提升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存在感的措施

从宏观上看,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其自我存在感,引领其健康全面地发展,就要结束留守儿童目前的留守生活状态。这首先就要求政府根据社会形势的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村就业渠道,帮助农民返乡就业;同时提高城镇生活水平,增加城镇边远地区的就业机会,提高工资福利,鼓励农民在本地就业。这样,就避免了父母子女分离,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存在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在现有的条件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改变留守儿童目前的生活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提升社会关注度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得到这个大家庭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处于弱势的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加强电视媒体正面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大多数农民现在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外界, 因此电视媒体的报道对农民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非常大。其次, 教育部门应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门的监测体系, 明确监测办法, 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做到实时实地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的动向。最后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 建立社会监护体系, 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演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丰富留守儿童在文化和精神上的生活内容, 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思想道德受到良性感染。总之,我们应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努力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升自我存在感。

(二)改善学校教育

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够重获自信,找到自尊,树立信心,使其自我存在感有所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理念

要转变教育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学校应一视同仁,在重视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留守学生的状况,从生命的视角关爱每一个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面对面地与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学生交流谈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怀,从而自觉改正陋习,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他也不会公平地对待别人;一个学生缺乏了个性和创造力,也就没有自我实现的快感;一个学生不信任父母和老师,当他出现困惑和挫折,同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时,就会很容易走向偏激或犯罪的道路。当留守儿童认为自己遭受到外界的不公平待遇时,在没有家长的及时抚慰下,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往往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有悬崖勒马之功效。

2.完善德育机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兄弟姐妹除外),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学校,既有非留守学生,又有留守学生。在这样复杂的情形下,我们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不应是极端的,对好的永远是褒扬,锦上添花;对不好的则一味地批评打击,雪上加霜。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不是让好的更好,让坏的更坏,而应该是让品行上存在不足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向好的方面改进,即应是让“坏”的变好。这就要求学校制定的德育制度要人性化,要较多地考虑到相对处于弱势的学生。比如,学校长期进行德育教育的学生中大多是留守儿童,或者是特殊家庭的孩子,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学校德育就应人性化,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家庭、社会、学校等分析导致学生品行不好的原因,并且应循循善诱,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克服自身弱点,改掉陋习,帮助学生重新点燃希望,重新树立人生目标。

3.提高教师素质

无论是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是学校的德育管理,最终或多或少都要由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来践行。可见,教师的行为素质对农村留守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原初的意义上, 教师是学生趋益避害的引导者, 是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的促进者”。[15]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提升自己对自身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受教育者的关怀程度,要尽可能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处于相对弱势,教师更应把自己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倡导班上学生、学校教师、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俄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指出, 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态度, 而教育的失败总是与教育气氛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30]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亦师亦友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用心与留守儿童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可信赖的对象,让留守儿童更好地体会学校集体的温暖。

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意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加快课程建设,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切实从留守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家庭 1.弥补父母亲情

人是感性动物,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定情感的支撑。作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亲情的滋养。而在农村,大多留守儿童不得不与父母长期分离,极其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更不能享受到正常的父母亲情。对此,长期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尽量多地给予孩子亲情关爱,不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多的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父母应尽量多回家陪陪孩子,或者父母双方留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父母双方迫不得已外出打工的,至少也应该多和孩子发短信、通电话,多多交流。父母应多和孩子交流包括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话题,了解孩子心理动向,满足孩子情感需求。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而不是在他们看来,父母的眼里只有挣钱。不能让孩子感到孤独,变得自卑、孤僻、暴躁,缺乏安全感。

2.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不是一本暴利的投资,但是教育也绝不是一无所获,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可谓影响深远。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能够影响他将来能走多远。作为

父母,应该提升教育理念,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应当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将来,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只看到供孩子上学要花钱,而让孩子外出打工能挣钱。另外,在外的父母应转变对孩子的守教育的观念,应对孩子抱一个正确的期望值。家长的适当期望值是孩子成长的外在动力之一。家长应在充分了解和全面分析孩子的特点、能力、兴趣的基础上, 提出适当的期望。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从而丧失信心。而相反,如果对孩子期望值过低,则不能完全激发孩子的潜力,还会磨灭孩子的斗志。家长对孩子不适当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期望值,才能形成强大动力,帮助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彦臻.我国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其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其他:2013,28(1)[2]赵嘉.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与培养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3:57 [3]苏志铭,陈力.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培育策略研究[J] [4]刘洋.留守儿童存在感的缺失与补偿——基于一个留守儿童W的个案分析[J].观察与分析

[5]于瑞红,韩雪峰.关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探析[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4).[6]张保.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131-133 [7]王维审,张沛霞.中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42-43 [8]王彦.道德认知理论—道德教育不可过缺的理论依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3):75—77 [9]黄希庭.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3)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模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高安市黄沙岗镇铁团教学点 谌南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很多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他们带来了不利影响。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力地拿出对留守儿童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正文:

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久而久之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2.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比如我班有个孩子,天天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多次跟他的奶奶联系,奶奶每次的回复都是:“孩子不听我的,他父母又不在家,还请老师费心严加管教。”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受阻。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到位,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三是疏于照顾。农村老人思想观念陈旧,监护责任落实不了,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在农村小学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例如我每天早晨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当他们违反了纪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严格要求是为你着想。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给学生每人一本记录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臵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建立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微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个孩子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有哪些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试着自己去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也主动去给奶奶帮忙,就会获得很多人的很多表扬和赞美。孩子开始试着做,获得我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后,也逐渐地变勤快了,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能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J],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下载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从这个群体在文化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住校就读管理初探 独山县白泉镇新民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委托亲人或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根据官方媒体保守的估计:在中国农村,14岁以......

    农村留守儿童

    清河区司法局精心部署暑期“农村 留守儿童”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为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清河区司法局积极行动,专题研究部署开展......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金薮阳光希望小学 郭宇倩 教师既是孩子们的长辈,又是孩子们的朋友;既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又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我们的职责已不......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精选5篇)

    守望留守儿童,共托明天朝阳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宿豫区顺河镇陆槽坊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董婷 [题记]2009年7月7日,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针......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

    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师关怀》有感 仪征市月塘中学杨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跨省,跨地区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

    学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远程学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最近,我参加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有关留守儿童的远程培训,学习的内容有: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诊断及其干预策略)、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