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吴一民副主席调研汉江湾建设
市政协吴一民副主席调研汉江湾建设
11月4日下午,市政协吴一民副主席、秦吉斌副秘书长、李上玉主任、殷志峰主任、朱务本副主任、郑水平副主任、刘庆香副主任及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一行16人来我区现场调研,对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建设汉江湾古田生态新城的建议》开展督查暨民主测评工作,同行的还有市发改委副主任余功豹以及市发改委、市国土规划局、市政府重点办等提案办理单位相关人员,景新华区长、国洪河主席、苏海峰副区长、田超英副主席,区政协人资环委、发改委、经信局、水务局、教育局、易家街等单位相关人员陪同。
吴一民副主席一行考察了四中教育园、宜家荟聚购物中心、有机实业和汉江湾体育公园,随后在区行政中心三楼四会进行座谈。会上市发改委、市重点办、市国土规划局和分别作了提案办理情况汇报。苏海峰副区长从规划引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四方面汇报了汉江湾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以互联网+为引领,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医疗健康为主导的“1+3”产业定位。景新华区长对市政协和市发改委等部门对汉江湾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呼吁市级部门将汉江湾列入重点功能区、明确为城市副中心,支持汉江南北两岸共同打造汉江湾。市政协领导及政协委员对汉江湾的建设及6号提案的办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高度评价了我区主动作为的精神。吴一民副主席表示,汉江湾建设提案领导重视、办理认真务实卓有成效,希望政协委员、市级部门今后在各领域长期地关注和支持汉江湾的建设。
第二篇:调研暖和湾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情况
调研暖和湾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情况
秦州区暖和湾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良好
春寒料峭,雨雪纷纷。秦州区政府区长周伟带领国土资源局秦州分局、秦州区中小企业局、玉泉镇政府、皂郊镇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冒雨前往暖和湾工业园区调研,为2009年即将入园兴建的企业规划厂址。
据了解,2009年将入暖和湾工业园区兴建的项目有天水长城高压电器原件厂新建智能化高压开关柜及铜铝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天水电安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新建第三代光电数控半导体项目、天水锴华电子衡器厂搬迁扩建项目等9个,总投资约2.31亿元,预计建成后实现产值2.325亿元,上缴利税2738万元,新增从业人员948人。
秦州区暖和湾工业园区为省级示范区,目前已开发建设的工业项目产品主要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化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10大类200多个品种;区域内已建成投资300万元以上企业达32家,投资500-1000万元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精密机器制造业、高新电子产业和农产品工业为主体,依托高科技带动工业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格局。
周伟在调研中要求,要按照园区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项目分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日为秦州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暖和湾工业园区负责人表示,随着示范区的发展壮大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暖和湾工业示范区将按照“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示范区投资环境,不断更新管理与服务理念,努力使暖和湾成为体现“人文秦州、科技秦州、现代秦州”的高科技工业示范区,并成为产业、人才、科技、项目的聚集地。这棵枝繁叶荗的梧桐树,将召来八方彩凤,共同为秦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唱响和谐的旋律。
第三篇:加强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既是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做好自身建设,才能有效地履行政协职能,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县级政协组织在乡镇一级未设有下属机构,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最基层的政协组织,如何造就一支关注民生、清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是新时期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本人结合田东县政协机关工作实际,试就新时期加强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问题谈谈如下几点粗浅意见。
一、理论学习要有新的提高
县级政协机关干部要富有成效地履行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把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第一需要,作为终身的追求,并做到学以致用。譬如,去年以来,田东县政协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举办委员和机关干部培训班、听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活动。还组织部分委员和机关干部参加全国、区、市各级各类研修班培训;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推动工作实践;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等。本人认为田东县政协对委员和机关干部的理论学习很重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县级政协机关干部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理论学习上要有新的提高。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即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当前要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政协工作,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确保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加强政协统战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当前,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和两个中央5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政协统战理论和业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统战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要加强机关一般性业务知识的学习,诸如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开展调研视察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等,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建言献策水平。第四,要加强文化、科技、法律、历史、社会等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成为能胜任政协机关工作的公务员。
二、作风建设要有新的改观
新时期要求县级政协组织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有新的改观,要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机关干部队伍,这是加强县级政协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譬如,田东县政协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教育,以“五个一”(每月收集合编一期《社情民意信息》,每半年收集一次委员工作学习情况汇报,每年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每年撰写一件高质量建议案,每年撰写一篇政协理论文章)为载体,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政协工作更务实高效发展。本人认为田东县政协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其做法可归为:一是不断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使政协干部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增强从事政协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委员服务的思想;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讲求实效,建言献策,建功立业。三是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协机关工作考核、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政协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着眼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长远发展,切实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选拔、交流和任用,加大干部培训工作、挂职锻炼的力度,以增强政协机关干部的朝气与活力。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三、制度完善要有新的建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县级政协机关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譬如,田东县政协近年来着力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本机关工作制度30多个,进一步规范政协机关工作职责,提高履职实效;特别是去年出台的《政协田东县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在百色市县区政协为首创,大大调动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的积极性,提高了履职的实效性。但是,县政协机关的“三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本人建议,要继续认真按照中央两个5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和规范地执行制度,做到用制度理事,用制度管人;具体要做到四点:一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切实保证集中学习时间,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责任,不断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继续健全和完善会议制度,使各种会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并提高参会人员的出席率,以提高会议的质量;三是继续健全和完善提案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提案的办复率和落实率以及委员的满意率;四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委员活动制度和联系制度以其委员意见建议反馈制度,要建立健全政协领导走访、接待委员制度,建立政协领导与委员约谈制度,建立主席接待日,以加强领导与委员的联系和沟通。
四、服务工作要有新的起色
政协机关的职责是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做好组织、协调、保障、联系等服务工作;政协机关履行职责的方式、特点有别于党政机关,政协机关建设应该围绕“符合时代要求、立足自身实际、突出自己特色”的目标来展开建设服务型的工作机关;为统一战线服务、为政协工作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是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协机关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搞好服务来进行,以服务对象的充分满意为目标;政协机关干部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刻苦练就服务本领,努力提高服务技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优质高效地完成好担负的职责。譬如,去年以来,田东县政协着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励机关干部勤于学习、诚于团结、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年内充实“一室三委”领导2人,提拔使用3人。本人认为,田东县政协机关切实抓好服务工作,尤其是注重培养和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其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为使县级政协机关能在服务工作上有新的起色,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增强规范化意识,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注意每一个细节,做到百密而无一疏,使政协机关的工作更加高效、严谨、规范、有序;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有效地把握和借助电脑信息网络建设契机,着力提升政协机关的服务水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卓有成效地做好政协工作;四是发挥政协机关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是受党委的委派,去从事人民政协工作和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的。政协机关党支部要发挥凝聚力量的作用,调动和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角色”,要以“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以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加强新时期县级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就能使机关干部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建言献策,以更加亲民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能,以更加严谨的履职态度攻坚克难,为开创新时期县级政协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区政协新居建设调研报告
区政协新居建设调研报告
“**新居”建设是保障国民待遇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共建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各级党政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这项惠民工程抓好抓落实,区政协组织了专题视察,现就如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建设概况
2012年市下达**区10个重点镇、35个中心村、250个聚居点的规划和完成200个聚居点的建设、13386户土坯房改造任务。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以“一片、两镇、三村、四点”为示范和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建设为引领,统筹规划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完成13个重点镇、39个中心村、276个聚居点的建设规划。启动了212个聚居点建设,整合项目资金5.1亿元。其中首批建设的88个聚居点,目前认购3060户,占目标任务的51.5%。对重点镇进行了风貌塑造和“五治三化”城乡环境整治,已完成风貌建设64000平方米;重点镇路网全面形成,新硬化道路30余公里,启动建设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8400平方米、养老院2处。规划建设以果蔬、药材、畜禽、水产、林木等八个成片规模不少于1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以柳林镇为中心的银杏产业规划10万亩当前栽植1万亩、以水宁寺镇三皇村和玉堂苏山村为中心的猕猴桃规划1万亩,当前栽植5000亩、以白庙乡照山村和水宁寺镇香炉村、凳子垭村为中心的金银花产业规划3万亩,当前栽植8000亩。
二、主要做法
按照“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的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居”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一)科学规划聚居点。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全域后区域、先总体后专项”的原则,结合全区地域特点和乡镇经济状况采取四种模式规划聚居点。一是新农村综合体:在城乡结合部和集镇周边建设,以集镇辐射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设新居。二是以被撤乡镇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房屋进行风貌塑造和建设新居工程,推进人口集聚集约;三是对农村相对偏远和人口稀疏的乡,利用现有场镇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场镇框架,组团式建设新居实现聚集。四是居民聚居点:对农村相对偏远地带,坚持以深度推进扶贫开发,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为切入点,大力建设新农村聚居点。
(二)统筹布局特色农业。产业配套是新居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新居工程建设和连片扶贫开发,跨行政区域、城乡界限,按“一圈、三线、八园区”成片成带发展农业产业。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构建“种养加”结合、三次产业互动的立体发展体局,按照“产业园区+**新居”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8个万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订中集约发展农村产业,增强新居点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三是通过培育农村专合组织,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有效链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强力推进“**新居”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统筹协调组、规划设计组、质量监督巡查组、资金项目管理组、审计决算组五个工作组,乡镇由党委书记负总责,落实专人,组建专班,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农工委牵头、领导挂包、部门参与、乡镇实施”的推进模式。制定《关于推进**新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居工程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和数次召开由区委书记主持的新居建设大会确保建设快速推进。
(四)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在运用市场之手推进建设的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性投入力度,为农民集聚、产业集约提供有利条件。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项目资金拼盘、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投入机制,规划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及项目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办法,重点投入集中居住区交通、水利、环保等公共设施和产业集中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协商、四同步、五自主、六民主”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规划农民参与、建设农民作主、成果农民享受的建设机制。
(五)强力推进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新居”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在水宁寺镇试点推行农村林权、小水利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产业产权、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在落实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组建农村产权产易中心,促进农村产权资本化、市场化,把固态产权变为动态产权,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提高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对到村小型项目财政性投入形成的资产,通过确权的方式实化为农民专合组织的资产,参与城市工商资本合资合作经营,增强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主要特点
(一)党政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居”工程建设,及时制发了《关于推进**新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居工程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坚持分类推进原则,区委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了新居建设大会,确保建设快速推进。为强力推进“**新居”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抓好“**新居”建设。乡镇由党委书记负总责,落实专人,组建专班,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农工委牵头、领导挂包、部门参与、乡镇实施”的推进模式。
(二)思路清晰。按照“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居”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三)部门合力。“**新居”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是一个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工程。各部门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顾全大局,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特别是在项目实施上,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把项目整合到“**新居”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集中打捆”的原则,合力齐抓共建新居工程,在行动上,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步调一致,落实人员驻点主抓,分派领导分片督查。
(四)行动快速。全区新居工程建设自三月份启动以来,以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设计规划,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整合了相关项目资金,五月初开始,各聚居点全面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各点建设任务已完成70%以上。
(五)产居同建。产业配套是“**新居”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已发展八个万亩特色产业园区,保障了群众增收有项目,生活有来源。
四、主要问题
(一)机制不够完善。多数乡镇(办事处)在新居建设上因要求加快进度,仓促上马抓建设,没有全面研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建设机制、土地使用机制等,致使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群众缺意识,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
(二)规划不够详实。全区今年首批启动建设的“**新居”88个,涉及48个乡镇(办事处),因工程面宽量大,加之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严重滞后,多数点仅有效果图,而无施工图,也无管网、区间道路、绿化、广场等详规设计,与施工地的实际情况误差大,造成了设计规划与建设成果两个样。
(三)用地难调整。“**新居”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入住新居农户的旧宅基地置换,以及农户承包地建设公共设施。而实际上,部分农户只入住不拆旧或少拆旧,部分聚居点耕地被占农户要求按现有土地出让标准补偿,否则阻工,导致新居建设用地调整难,建设用地无保障。
(四)资金缺口大。据概算,今年首批新居建设约需资金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1亿元。而入住农户只认建筑商承包价,公建部分如区间道路、绿化、管网、三通一平、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费都误认为全由政府包揽包建,否则农户就只观望而不入住。这样就有近5-7亿元的公建款无人认,摆在了建设的帐上。
(五)主体不到位。新居工程建设的主体应是农民,但由于前期发动不充分,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高,造成了政府既是主导也是主体,大包大揽抓建设、抓监管、抓发展,部分群众还有意见。
五、对策建议
(一)健全五个机制。一是科学化的建设机制,认真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当年建设的关系。首先要科学规划,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坚持尊重民意、宜居宜业的原则,突破乡镇间地域界限,切实编制好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实行同步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其次要创新建设机制,根据群众意愿,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形式建设新居。二是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认真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项目资金拼盘、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公益设施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新居建设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三是民主化的参与机制。认真处理好集体与农户、政府与基层组织的关系,坚持“农户自愿、村社自主、群众商定、农民主体”的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农民自觉参与、自主投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四是法规化的土地利用机制。认真处理好农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坚持建新拆旧、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原则,实行土地集约利用、规模化经营。五是制度化的监督机制,认真处理好财政资金与农户自筹资金的关系,坚持建设项目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奖补政策公开的原则,实行制度化的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部门的监督。
(二)分类推进实施。立足区情,尊重规律,科学制订出近期和中长期区域发展、村落改造等具体规划,逐年逐步稳定推进建设,在编制规划时要尊重民意,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一要引导富裕村全面启动建设。对有特色、基础好、产业已形成的富裕村,采取农户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的机制,引导他们按照规划全面启动建设,塑造新亮点,作为示范。二要扶持贫困村梯次推动建设。对贫困村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分年分面的发展项目要面向贫困村,以户为对象、以村为单元,连片开发,全面扶持逐年逐项梯次推进贫困村**新居建设。
(三)培植骨干产业。培植骨干产业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是建设“**新居”的物质基础。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立足长远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民情、村情培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努力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壮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强化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拓宽劳务市场,加大维权救助力度,稳定增加劳力收入。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开发精深加工,培育支撑产业。四是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机制,加快与发达的大、中城市对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跨区域的农产品营销。
(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整合部门力量,捆绑项目资金,资金用途不变,项目渠道不乱,实施各尽其责,考评各记其功”和管理机制,将资金的使用权、支配权交给广大村民,彻底改变项目资金官管官用为民管民用,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合理配置资源。要注重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引导扶持作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优化医疗资源,优化文化资源;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偏离公益事业建设目标的问题。
(六)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居主体,要唱响“树立新理念、建设新家园、争做新农民”的主题,激发建设热情,自觉成为**新居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居建设的根本措施来抓。一要巩固农村基础建设,造就知识型农民。基础教育是根本,必须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要求,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和中小学“一费”制政策,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二要抓好职业教育,造就技能型农民。落实优惠办学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国家、省政府的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增强创业意识。三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造就文明型农民。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和谐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营造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法制教育,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四要加强法制教育,造就守法型农民。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全面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以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
第五篇:区政协新居建设调研报告
区政协关于加快推进**新居建设的思考
“**新居”建设是保障国民待遇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共建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各级党政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这项惠民工程抓好抓落实,区政协组织了专题视察,现就如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建设概况
2012年市下达**区
10个重点镇、35个中心村、250个聚居点的规划和完成200个聚居点的建设、13386户土坯房改造任务。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以“一片、两镇、三村、四点”为示范和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建设为引领,统筹规划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完成13个重点镇、39个中心村、276个聚居点的建设规划。启动了212个聚居点建设,整合项目资金5.1亿元。其中首批建设的88个聚居点,目前认购3060户,占目标任务的51.5%。对重点镇进行了风貌塑造和“五治三化”城乡环境整治,已完成风貌建设64000平方米;重点镇路网全面形成,新硬化道路30余公里,启动建设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8400平方米、养老院2处。规划建设以果蔬、药材、畜禽、水产、林木等八个成片规模不少于1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以柳林镇为中心的银杏产业规划10万亩当前栽植1万亩、以水宁寺镇三皇村和玉堂苏山村为中心的猕猴桃规划1万亩,当前栽植5000亩、以白庙乡照山村和水宁寺镇香炉村、凳子垭村为中心的金银花产业规划3万亩,当前栽植8000亩。
二、主要做法
按照“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的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居”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一)科学规划聚居点。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全域后区域、先总体后专项”的原则,结合全区地域特点和乡镇经济状况采取四种模式规划聚居点。一是新农村综合体:在城乡结合部和集镇周边建设,以集镇辐射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设新居。二是以被撤乡镇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房屋进行风貌塑造和建设新居工程,推进人口集聚集约;三是对农村相对偏远和人口稀疏的乡,利用现有场镇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场镇框架,组团式建设新居实现聚集。四是居民聚居点:对农村相对偏远地带,坚持以深度推进扶贫开发,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为切入点,大力建设新农村聚居点。
(二)统筹布局特色农业。产业配套是新居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新居工程建设和连片扶贫开发,跨行政区域、城乡界限,按“一圈、三线、八园区”成片成带发展农业产业。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构建“种养加”结合、三次产业互动的立体发展体局,按照“产业园区+**新居”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8个万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订中集约发展农村产业,增强新居点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三是通过培育农村专合组织,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有效链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强力推进“**新居”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统筹协调组、规划设计组、质量监督巡查组、资金项目管理组、审计决算组五个工作组,乡镇由党委书记负总责,落实专人,组建专班,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农工委牵头、领导挂包、部门参与、乡镇实施”的推进模式。制定《关于推进**新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居工程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和数次召开由区委书记主持的新居建设大会确保建设快速推进。
(四)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在运用市场之手推进建设的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性投入力度,为农民集聚、产业集约提供有利条件。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项目资金拼盘、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投入机制,规划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及项目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办法,重点投入集中居住区交通、水利、环保等公共设施和产业集中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协商、四同步、五自主、六民主”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规划农民参与、建设农民作主、成果农民享受的建设机制。
(五)强力推进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新居”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在水宁寺镇试点推行农村林权、小水利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产业产权、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在落实确权颁证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