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马湾乡中草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化马湾乡中草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一、园区简况
山东芝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化马湾乡,是一家集中药资源保存、开发、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公司2016年租地500亩,开展中药材资源引进、种植与加工产业。公司依托泰山特色中药资源和山东中医院大学技术优势,收集全国特色中药资源,为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
依托山东芝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农业政策的支持下,在化马湾乡政府的协助下,2017年开始建设化马湾中草药产业园区。园区位于化马湾乡周家庄村西,244省道东,核心园区面积800亩,三年内辐射带动400亩。
园区总体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通过保护发展野生中草药资源,在化马湾乡建立具有泰山中药资源特色的中草药产业化基地,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医药技术学院的教学实习科研基地,建成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使整个园区成为集旅游采摘、养生保健、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和产业化开发于一体的特色园区,农民增收,村集体受益。
园区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中草药种质资源库1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区300亩,药食两用中草药种植示范区300亩,旅游观光示范区100亩,中药材产地加工示范区6000平方米,保健产品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生产道路10千米,水利、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电子商务等市场配套设施。
二、园区发展与运行情况
1、品种资源
核心园区----山东芝草公司基地以中草药品种资源为发展动力和基础,非常重视资源引进和保存。截止2017年5月,园区共引进中药材品种资源50个,包括金银花、丹参、玉竹、山楂、药菊、大蓟、罗尔、艾蒿、玫瑰、白头翁等,其中金银花、丹参已规模化栽培。
2、管理运行
园区以企业化管理为主,地方政府从政策上起引导作用,为企业和园区发展服务。
园区核心山东芝草公司注重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就强化产学研合作。2017年上半年,山东芝草公司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产学研科技合作协议,引进泰山学者等专家教授和最新科研成果。
公司化管理方面,公司与泰安市工商联药业商会理事长单位山东诺安诺泰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园区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园区已投资水利资金50万元,打井2眼,建立塘坝2座,灌溉管道已铺设500亩。
园区铺设主干道3千米,已铺设碎石20厘米厚,但没有硬化。
3、园区社会效益 自公司基地建设以来,已投入300万元。乡政府也与园区基地建立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园区接收长期农村劳动力30多人,5月份的金银花采收季节每天劳动力需求达50人以上。预计2018年后,季节性劳动力需求达100人以上。2016年园区农民务工劳务收入达40万元,预计2017年园区农民务工劳务收入将达到50万元以上。园区建设已经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起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4、园区经济效益
园区刚起步,是以种植为主,目前还处于投资阶段,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中草药核心园区建设1年多,目前主要工作还是品种资源引进和水电路等园区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的配套。5、2017年主要建设工作
一是药用山楂园与山楂资源圃建设。
二是新品种金银花的新品种审定与产业化开发。三是中药材采后干燥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中药材加工新产品的研发,为中草药的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五是昆虫养殖园区的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中药材采后干燥加工车间建设存在用地指标的难题。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采后要加工干燥,规模大的种植必须机械化的烘干车间相配套。
2、电力不足。目前,电力终端远离变压器,电压不足,仅够小功率电器使用,大规模的灌溉以及烘干车间的建设运营将受到影响。
3、水利设施配套不足。虽然水管道已铺设500亩,但水利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塘坝蓄水量不足、水井水量不足、电力供应不足、灌溉效率不足等方面。
4、园区主干道道路没有硬化,田间生产路还没有开通,资金需求大。
5、资金困难。公司建设农业园区,前期以种植为主,以种植带动规模后,启动加工产品开发,资金回收期长。园区建设1年多时间,公司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劳务费。希望政府在农业开发方面多多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
第二篇: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xx”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根据“xx”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三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导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网络引商、媒体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本、引进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点招商,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大企业的优势,激励他们在园区投资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发展全程服务,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职责。已经成形的和正在筹建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紧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明确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职责和负责园区的具体工作。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等工作,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促进园区多样化发展。从当前我市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参与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全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投资风险。建议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全过程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实现政府与开发企业“双赢”。
(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助推园区加快发展。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投资环境是是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不断增强“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宗旨意识;树立“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的事我们办”的服务理念;全心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建议把园区作为今后的新城区、“经济特区”来建设,按照“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求”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配套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土地征用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园区可预留部分土地作为园区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商业性开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搞好园区规划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调查摸底,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置换,降低土地报批门槛和开发成本;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出台新的土地优惠出让政策;出台区域范围内工业用地统一补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
全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物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关于经济循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关于苏尼特左旗芒来经济循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汇报
根据调研安排,现就我旗芒来经济循环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发展的现状
苏尼特左旗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苏尼特左旗赛汉高毕苏木芒来嘎查境内,距满都拉图镇西北约35公里处。该园区筹建于2009年,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及陶高特音高毕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占地总面积33.4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2011年6月,盟行署以(锡署字〔2011〕62号)文件批复正式设立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纳入盟级工业园区。
(一)园区规划完善情况。目前,园区已编制完成了《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分别得到盟经信委、水利局、环保局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初稿已完成,并于10月20日通过盟经信委组织专家评审。《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于今年底编制完成。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实施了道路网架、电力网架、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园区生活用水水源地已经明确;园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开工,预计2014年底投入运行;园区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1-9月份,已建设供排水管网21公里,道路4.6公里(路宽12米),输电线路35公里,绿化600亩,通讯设施建设投入4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560万元。
(三)项目入驻及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3户,建设项目13项,筹建项目1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完成项目1个,签约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目标数的18.8亿元的7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属于盟级批复的工业园区,应属于正科级行政职能单位,但目前机构、编制不明确,园区在管理体系、机制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权限不明、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同时,园区尽管都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不足、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等现象。
(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由于政府财力紧张,大多靠政府融资建设,加上目前融资又十分困难,导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
第四篇:化马湾乡一中教科室工作总结
化马湾乡一中教科室工作总结
孙承峰 2009-6-23
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得到乡教委正确领导及学校校长室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点滴成绩,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找出工作中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本学期的教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教科研工作常规方面。
1、积极完成上级部门特别是区教研室、教科室以及乡教委下达的各种日常教研任务。特别是在学期,区教研室组织了英语、数学、物理、生物、体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的论文评比,能够做到通知及时到位,力争每人一份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让老师的论文尽量符合上级要求。在论文的撰写活动中,表现最好的数学组、数学组教师,基本上做到了有论文上交通知便积极撰写上交,不交符合要求而且上交及时。
2、日常的听评课任务。
本学期共组织常规听课16周,各教研组组织听课共有30多节。使正常的听课顺利展开,使每位教师都能够讲3-4节,提高了老师的授课水平,增强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浓厚氛围。在开展正常听课的同时,积极开展集体评课,力争做到当周课当周评,讲课老师谈思路,听课老师谈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做好集体评课的记录。广大老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效益高。在区教研室组织的视导检查中,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上学期单页撰写,每周一页的基础上,此学期采用了乡教委统一印制的教学反思手册。教师能够做到每周一反思,反思内容不仅有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有自己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收获,促进老师专业理论的成长,老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部门活动方面。
1、本学期组织的校级教学能手的评选是本学期活动中非常成功且有实效的活动。为了配合区教育局及乡教委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校在乡教委的领导安排下,做到早行动早动手早组织早发动,把下半年本来非常仓促的教学能手评选提到前头,学校组织发动有步骤,时间安排合理,老师准备充分。本次活动,广大老师的参与积极性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比以前了很大的提高。特别与十八中的交流与评比,使一中老师开阔的自己的视野,找出差距,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并在本次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校级教学能手,并准备参加区级教学能手的评选。
2、全国钢笔字书法大赛。这是在教科室安排的语文组研究课题中,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内容的一部分。本学期一开学,便由语文组组长赵燕带头实施,油印学生书法用纸,进行积极的组织与发动,全体语文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精心指导,课下进行批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很程度的提高。在学校进行组织比赛的同时,配合上级来文,组织我校的钢笔字书法比赛,在本次比赛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书写认真、规范的作品,并在学校的宣传橱窗进行了展览,得到全体师生的好评。
三、课题研究方面。我校共有校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国家级课题1 个。在本学年初,由教导处张主任牵头组织的英语组“二十四教学法”实验的结题报告顺利完成,英语教研组老师积极撰写各人负责的研究内容,撰写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研究材料,参与程度高。得到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本学期上报一个区级课题,一个是“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当堂测试”,我校物理教学教师配备较好,而且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区位于上游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学业水平,积极配合区课题研究活动,申报此课题。这一课题实施过程,初三刘老师、李老师,结合初三毕业班的特点,做到每堂抽规律,找典型,巧归纳,精练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七年级新加科目物理,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八年级学生水平,但是利用当堂测试这一课题的研究,学生能够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没有解决的课下进行补充学习,负积累小,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高,学习成绩相对较高。校级课题基本上做到期中一小结,期末一论文的要求,广大老师的参与积极性高。
本部门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教研课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在全区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亮点,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常规听评课方面,应该向细节也就是教学环节的每一个小部分入手,改变原来粗放的评价方式,更精微化,这些才能使听课有方向,讲课有效果。在部门工作的开拓中,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特别是能够找出自己部门与教学的契入点,让领老师去研究变为老师的自发行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学习。
以上总结,若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金星乡烤烟园区建设调研
金星乡烤烟园区建设调研
发展产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在金星乡烤烟种植气候合适、群众接受度高且烤烟生产连续多年取得很好的收益,因此在金星乡发展烤烟产业、建设烤烟园区是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一、基本情况
金星乡是古蔺县第一大乡,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距县城66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124个村(居)民小组、42000余人。金星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高粱为主,特产“铁厂土烟”以质优价廉、味道独特享誉县内外,远销贵州、云南等地。金星乡连续多年大面积发展烤烟且多年荣获市县的表彰,2009种植烤烟8000多亩,2010植烤烟10050亩,2011年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落户金星,园区覆盖黑竹、红林、金星、皇华、利河、龙田6个村,40个组、2167户,幅员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31.7亩,烤烟种植面积15651亩(其中连片种植10400亩)。
二、烤烟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从全国形势看,国家烟草局提出了“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战略,烟叶生产由原来的稳控并重、防止过热转向现在的以稳为主,且国内的烟叶基地将逐步向西南地区调整。同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总体要求,国家近年来针对烤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乡发展烤烟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二)从省、市、县的形势看,2011年的全省烤烟现场会在我县的召开,标志着全省、全市的烤烟生产对我县的认可和重视。县委、县政府为做大我县的烤烟产业,改变乡镇财政困难,出台了最优惠的政策。
(三)从乡内形势看,金星乡海拔高度在700米至1200米之间,良好的土壤、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山地特色烤烟的生长。金星乡烤烟种植连续多年稳步上升,群众具备种烟的技能知识。
三、发展烤烟产业遇到的障碍
(一)干部认识障碍
一是部分乡镇党政干部没有真正理解烤烟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特色产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烤烟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把烤烟产业放在本乡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全局来谋划和思考,只单纯热衷于习以惯之的其他传统种植业,对烤烟产业缺乏信心和决心,让许多群众守着大片沃土过穷日子。二是少数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不了解烤烟的发展趋势。三是少数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四是部分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服务意识不强,精神状态较差,干劲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群众思想障碍
一是多年来单一种粮的农业产业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地方群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只想吃饱,不求吃好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烤烟的发展。二是个别农户既想通过种烟增加收入,又不想把主要精力放在烤烟生产上,零星种植,粗放管理,不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有虫不治、有病不防、乱施肥料,生产的烟叶质量差、效益低,不会种,不会管,成了烤烟生产的反面典型,影响了烤烟的组织发动。三是个别农户小农意识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己不愿种,也不想让别人种,在土地调剂、转租等环节上层层阻挠。
(三)基础设施障碍
一是烟水池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低,要提升种烟质量,提升种烟效益,首先要解决好水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三小”工程和“烟水”工程,解决了部分烟地用水问题。但是,目前我们烟区的水利建设与现代烟草工业发展差距较大,仅建了少数蓄水设施,引、排、提等设施落后甚至未建,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更是一片空白。烟区缺乏统一的水利建设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烤烟的发展。金星乡烤烟园区规划以前,全乡仅有水库2座,山坪塘和烟水池数量也严重不足。二是我乡大部分烟区公路虽已修通,但由于缺少维护,路况质量差。三是老烟区烤房陈旧,烘烤工艺还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气流上升式普通烤房,烘烤条件差,烘烤难度相对较大。四是耕作方式落后,绝大多数烟农在耕地整地过程中,仍然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强度大,烤烟耕作机械推广缓慢。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统筹园区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制定了《金星乡烤烟科技园区发展规划》,提出生态特色山地烤烟引领创意农业的发展策略,以烤烟产业规模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园区的布局上重点做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好烟叶生产和大农业生产的关系,将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大农业范畴,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各类资源向园区倾斜。二是统筹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关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条件,两者同规划、同布局、同实施。三是统筹好园区建设与城乡风貌塑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长远打算,远景规划。通过优化整合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设施资源、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突出进展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金星乡地里环境非常适宜优质烤烟生长,但由于基础上设施薄弱,且灾害连发,使烟农在扩大投资上产生了较大顾虑。金星乡紧紧围绕“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园区内项目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园区规划总投资15844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16580.2 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 105 %。主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造和社会事业建设四个方面。
1、新(改)建公路37公里,其中乡村公路25公里(含园区生产参观公路10公里),机耕道12公里,实现了水泥(沥青)路到村,碎石路到组,便民路到户,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建集中供水站7处,安装输水管网128公里,8个村受益;维修加固河堤16公里。
3、实施“金土地”工程,进一步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共计整理15000亩土地,新增耕地1000亩。
4、新建占地15亩的育苗工厂和烘烤工厂各一个,新建烤房361间、育苗大棚56间、中棚30间。
(五)对园区内6个村农村电网进行了改建,新增变压器14台,架设高压电杆258根,铺设线路14.7千米,提高电网末端电能质量,有效地保障了烤烟烘烤。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园区长远发展。
(一)强化引导,提高群众积极性。
一是利用现代媒体,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和有线电视宣传园区规划、奖励政策等,制作专题片3部,在乡电视台滚动播放;二是开展座谈讨论,强化氛围营造。开展以“园区建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主体的大讨论和“五大活动”宣讲报告会;三是组织参观先进,鼓舞群众干劲。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乡、村、组干部40余人,到大寨、双沙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切身感受,坚定烤烟科技园区建成、建好的信心。共制作宣传标语1500幅,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召开群众座谈会40余次、宣讲报告会15场。园区内共有2167户,其中有2036户签字支持,老百姓支持率达97%。在整个园区建设实施过程中,示范片村民投工投劳折资1700多万元,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实现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二)明确目标,打响园区建设攻坚战
明确打造全省一流烤烟科技园区的工作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以赴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对园区各项工作做到“五个狠抓”,狠抓队伍建设、狠抓责任落实、狠抓项目推进、狠抓督查督办、狠抓责任追究。实行,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和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每周一评,以此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采取双休日轮休、“流动红旗、黄牌警告制度”等措施,严格“请销假”制度,以园区建设为中心,形成天天攻坚的局面。
(三)加大投入,提高种烟技术含量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设施,提高烤烟生产的科技含量。新建太阳能恒温育苗大棚,并配套使用剪叶器进行剪叶,所有烤烟采取统一购种、统一育苗;采取烟农出资、政府补助的方式,配齐中型拖拉机、旋耕极、起垄机等机械设备,机械化的投入使用,土壤更加疏松、细碎,为烟株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抑芽全部采用化学抑芽剂抑芽,投烤烤房全部配备了热风循环智能控制系统。
(四)创新模式,积极推行“三种生产组织”模式。在坚持烟农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施土地区域化归并和流转。一是积极培植种植大户,引导有技术和知识的外出青年返乡包片种烟,鼓励有种植经验的烟农大面积承包;二是壮大“家庭结伴”种植;三是组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认真宣传引导,广大烟农对“三种生产组织”模式的认识得到不断提高。今年,新组建了烤烟种植农业合作社1个。园区内承包50亩以上规模的农户有32户,总面积达2890亩占园区种烟总面积的18.4%,其中50亩以上的23户,100亩以上7户,皇华2组的李胜和龙田2组的陈烈承包面积均达到了200亩以上。
四、园区建设的感受
(一)做好宣传工作,取得群众的支持。烤烟科技园区在金星落脚,有部分群众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个别群众出来不理解园区建设,这就导致了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群众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只看到自己当前利益,不了解园区建设给自己带来的长远好处。烤烟园区的建设必定会损害极少数群众短期的利益,因此宣传园区成效、解放群众思想是保障园区推进速度的一项比不可少的工作。
(二)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园区建设工程紧、项目多,每一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责任主体和施工单位,甚至一个工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责任主体,因此做好各个工程项目的协调是快速推进的重中之重。例如:观金公路皇华至白果树段是进入园区核心区的必经之路,这段公路也是园区建设项目之一,为了不耽误进入园区内部的施工车辆通行,我们采取白天放行、夜晚施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程的综合进度。
(三)部门下移、现场办公。整个园区建设涉及国土、城建、发改等十几个县级部门,建设过程中时刻都有可能需要某个部门出来协调,为了节约时间,县级各部门派驻人员到园区建设一线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