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

时间:2019-05-14 05: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

第一篇: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

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职工利益诉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团场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当前团场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目的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关乎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大情小事,真正做到密切党群关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开通并畅通职工群众诉求通道,成了此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并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实实在在行动起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增加、畅通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把职工群众诉求通道打造成一条绿色通道,让职工群众办事有路子,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措施。要建立健全职工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消除矛盾隐患,避免矛盾久拖不决,防止矛盾激化。XXX党委开通“民意直通车”为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找到了捷径。与此同时,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当前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和发展态势,加强研究,寻找对策,不断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职工诉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工诉求通道不畅通

职工作为XX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是XX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保障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更是XX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职工诉求通道畅通不仅维护了职工群众合法利益维护,更是民主建设的基础。目前,虽然各单位利用基层单位组织、新型媒介等有了反应职工群众心声的渠道,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发展中并没有发挥全部的作用,部分渠道成了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职工群众的诉求通道并不畅通。

(二)职工诉求通道执行者认识不到位

作为职工诉求通道的实际执行者和运作者认识不到位,或多或少存在应付和得过且过心理,并没有真正把职工的需求和心声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职工的需求和需要往往采取避而不谈或去重就轻,大事化小,只有遇到职工上访时才去关注和处理,尚未形成一种工作做到点子上的长效机制,维护和保障职工群众权益的执行者认识不到位,进而影响了职工诉求通道的合理运用。

(三)宣传渠道单一,职工利用率偏低

职工诉求通道是职工群众反应需求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一条便捷通道。目前,虽然各单位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职工诉求通道,比如QQ、微信或者专门的职工接待室,部分单位甚至开通了XX接待日等各具特色的维护和保障职工群众利益的渠道,但是根据调查显示,60%的渠道在刚开始时还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宣传形式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成为一种空壳,职工群众并未真正利用起来,整体利用率偏低。

二、职工诉求通道合理运用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建立XX的职工诉求表达代理机制

XX要把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实事,在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中,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定期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摸底调查,并把了解到职工需求以填写《民意信息登记表》的形式,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并及时报送到团场主管领导,为党委决策层提供参考。

(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依法”是指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定协调解决信访问题,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既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迁就纵容过高、无量要求;“及时”、“就地”是指要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尽快、就近解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防止信访问题久拖不决,积累和激化矛盾。“疏导教育”是指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掌握信访群众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说服、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疏导情结同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贯穿始终,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告知法定程序、进行批评教育等,引导信访人知法、守法、依法、逐级、有序信访。

(三)充分利用维稳排查工作中的预警通报机制

多方了解、及时发现、协调解决,这既是XX在维稳工作中的责任,也是XX组织拓宽职工诉求渠道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员工的合理诉求,是建立和做好职工诉求机制的根本。XX在重视职工反映问题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积极进行协调解决问题上。真正做到“职工冷暖有人知、呼声诉求有人听、急事难事有人办、办事结果有反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中国的社会利益诉求机制应该服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今,企业职工的利益诉求渠道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职工利益诉求的方式在合法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只有疏通职工利益诉求的渠道,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才能让行政部门和决策人能够了解到职工真实的思想和存在的问题,并使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事实证明,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企业,其参与度越高,其劳动关系越和谐,企业发展得也越快。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长效机制

针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需求,保障职工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企业积极拓展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渠道,认真做好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是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二是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活动;三是定期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职工代表会议,发布和公开企业阶段性的重要工作;四是利用板报、宣传专刊、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公开关乎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五是设立厂务公开栏。此外,针对职工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需求,企业开展各类职工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学习、考核活动,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三、民意信息直通车在职工诉求通道建设中的运用

XX围绕着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在融洽企业的劳资矛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凝聚企业发展的合力等方面,积极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积极推行“民意信息直通车”工程

民意信息直通车是XX党委在“三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一项惠民便民举措,凡是职工反映的问题与团场、单位以及职工个人有关的均视为民意信息。工会建立了信息收集报送制度和工会督查督办制度,每周二、周四负责收集整理,其中能交于相关部门办理的,由团领导阅批后直接转交部门办理,需要党委研究决定的重大信息直接上报党委办理。基层单位不得积压职工信息,职工急办问题和特重大问题随收随报,3天内解决,一般问题一周一报,一周内解决。因为人为因素延误报送而引起职工集体上访、同一问题连续、越级上访等事件,依照相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责任。结果定期通报,实行责任追究。民意直通车制度落实与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相结合,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运行中,涉及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建议办理情况按照民意直通车制度执行。定期通报提案落实情况和督办情况,组织党代表、职工代表开展解决型提案落实情况现场巡视,机关科室和有关人员和有关人员落实民意信息直通车制度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

(二)民意信息直通车为职工排忧解难

自2013年开通民意信息直通车后,截至目前共收到400余条关乎XX发展建设和职工切身利益的信息。XX团党委答复240余条,责成部门实际解决110余条。机关“三民”工作组4月29日提出,“XX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较多、速度较快,曾多次出现交通事故,此路口是三连职工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容易造成事故,危机职工群众的人生安全。”随后按照主管领导批

第二篇:畅通民意诉求信息渠道 构建和谐新博山

畅通民意诉求信息渠道 构建和谐新博山

近年来,博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基层基础工作,把畅通信访信息渠道,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信访信息网络作为把握民意、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的重要举措来抓,从2004年开始在村一级设立了村居信访联络员。今年,我们把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作为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原村居信访联络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一支包括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农民负担、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性基层联络员队伍。目前已经在全区329个村居(社区)、56个区属重点企业、10所区属重点学校建立起一支覆盖面广、反应快速、上下联动,左右互通、高效快捷、处臵及时的信息网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建设一支上下联动、左右互通、高效快捷的基层联络员队伍。基层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发地,也是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关键环节。建立基层联络员队伍,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博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区委常委会对基层联络员队伍的建立、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区信访局长为副组长的基层联络员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及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紧急通知》,召集召开了全区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对联络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按照全区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方案、加强领导,迅速展开工作,在较短 时间内圆满完成基层联络员的组织建设工作。

二、精心组织,合理配置,高标准建立基层联络员队伍。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是选好基层联络员。为此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专门到各镇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各镇、街道的意见和建议。选人上,严格按照《淄博市基层联络员队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高标准、规范化运作的要求,结合博山区工作实际,注重选拔那些思想、政治上忠诚可靠,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做事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具备一定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文化水平的人员做基层联络员,推荐人员尽量实现党委意图,尽量以原村居调解员为主,应便于管理,有利于信息报送。程序上,实行村推荐,镇党委政府把关,市、区备案的方式。人员设臵上,以行政村和社区为重点,兼顾区属重点企业、学校,在搞好调查摸底、掌握实情,综合考虑村人口规模、企业多少、稳定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区209个行政村、120个社区,设立基层联络员428名;在10所区属重点学校设立基层联络员10名;在56个区属重点企业设立基层联络员60名,总计设立基层联络员498名。

三、加强基层联络员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联络员工作积极性。为了管理好基层联络员队伍,畅通信息渠道,结合博山区实际,紧紧围绕基层联络员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量化责任目标,制定了《博山区基层联络员管理细则》,明确了基层联络员的职责、信息报送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和奖惩制度,规定对基层联络员实行管理工作责任制,镇、街道、开发区、区直有关部门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各单位信访办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实名制、动态 管理,建档立卡,实行月汇总、季例会、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管理体制。并将补贴兑现与日常工作和年终考核结果挂钩,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优秀基层联络员进行表彰奖励。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区直有关部门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度了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博山区白塔镇对联络员坚持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制度,每月召集联络员召开一次例会,汇报各村联络员工作开展情况,分析辖区内不稳定因素,学习《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交流工作心得,加强感情交流,调动了基层联络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博山区山头镇结合实际,实行“分片例会”制度,将辖区村和社区分为三片,各片设立小组长负责片内基层联络员情况调度,出台了联络员管理员管理细则,加大了基层联络员管理奖惩力度,使联络员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将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管理与“一村一警”结合起来,配套联动,确保信息报送工作准确及时。

为了给基层联络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分层次进行了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我们注重做好基层联络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基层联络员的整体素质。区信访局利用4月、5月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人员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对基层联络员进行普遍轮训一次,使基层联络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要求,积极开展好信息搜集和报送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也结合各自实际,邀请了区司法局、区法制局有关领导和律师对《物权法》、《劳动法》、《土地承包法》、《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使基层联络员熟悉掌握有关业务知识,提高基层联络员的法律意识。二是注重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学习教育,为基层联络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全区所有村居、社区的两委成员人手一份《信访条例》 和《信访人六不准》,村委办公室全部张贴《基层联络员工作职责》。截至目前,全区发放《基层联络员工作职责》950张,发放宣传单、工作手册10000余份。三是与“法律五进”和《信访条例》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信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为基础联络员的工作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发挥基层联络员作用,及时掌握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切实发挥好联络员的作用,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我们推行基层联络员 “一卡一册” 管理模式。“一卡”就是基层联络员每人一张《信访便民联系卡》,上面印有区信访局公开电话、信访网站、电子信箱、局领导班子成员的电话及所属镇党政办、信访办的电话。区信访局专门购臵了4部小灵通电话,24小时开机,确保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报送,避免情报信息无处报送或找不到人的情况发生。“一册”就是记好一本基层联络员工作日志。区信访统一印制了《基层联络员工作手册》,手册上印制了《基层联络员工作职责》、《基层联络员工作要求》及基层联络员信息报送记录等内容,基层联络员人手一本,对报送的信息及时做好记录,登记好时间、报送单位、接听人及信息等,防止出现瞒报、漏报现象,并将此作为基层联络员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加强基层联络员的管理和使用,调动了基层联络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基层联络员向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区信访局报送信息41条,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众集体上访12起;今年1-6月份,区信访局接待来访204起1118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9.4%和38%,其中集体 4 访49起847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0.2%和42%。总的看来,基层联络员主要发挥了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是信息预警作用。对基层联络员实行周报告制度,有情况报情况,无情况报平安,重要不稳定因素随时上报。今年4月份八陡镇某村一妇女因与邻居宅基地纠纷等问题准备进京上访,基层联络员得知后,一边做其思想工作进行稳控,一边及时上报信息。镇政府领导及时赶到,积极做好信访人工作,打消了上访人进京的念头,避免1起越级进京上访。二是调处矛盾纠纷。在基层联络员选拔工作中,我们注重选拔那些群众威信高、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民事调解员兼任,积极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群众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解决。开发区大庄村村民宋某认为该村旧村改造中对其房屋拆迁补偿太低,多次来区上访,并扬言要越级上访。今年设立基层联络员后,该村联络员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协调村委和上访人,终于在4月底达成一致意见,化解了一起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信访人表示非常满意。三是协助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对在村居一级处理不了的一些重要信访问题,及时向上汇报,实现镇村联动、区镇联动、区直各部门配套联动,上下联动,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四是宣传信访法律法规。基层联络员身居一线,与群众工作和生活在一起,便于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信访法律法规,能够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对于避免越级信访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联络员队伍对于进一步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联络渠道,推进和谐博山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基层联络员队伍建设组建时间不长,联络员素质参差不齐,联络员队伍的管理使用和培训等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下一步需 要从基层管理工作入手,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调动基层联络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好基层联络员的作用,努力开创稳定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文章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手段来促进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实施模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应用原则;实施模式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先锋。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日趋丰富,手段也日益完善,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更为迅捷的学习,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雀跃得时候,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关注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1]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促进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1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许多特殊学校的领导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学校就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就达到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加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为教学提供保障的信息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过程中“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矛盾。特殊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1)特殊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

教师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利用者和执行者,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将影响着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特殊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计算机教育水平,对信息化的内涵理解很肤浅,这与特殊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缓慢有关,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发展比较薄弱的部分,特殊教育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困难,这种现状严重地影响着特殊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目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形成正确的理念。

(2)特殊学校教师接受培训情况

教师参与信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但培训的内容是以普通教育为样本;培训后,教师难以把所学的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再加上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相对落后,没有办法使用。因此,特殊学校的教师必须把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放在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准备的最重要位置,教师在校内培训过程中,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训练,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3)特殊学校学生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

特殊儿童是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使其身心的发展异于正常发展规律,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借助于教育上的特殊帮助,才能充分发展其潜在能力的儿童。特殊儿童也称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特殊儿童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在特殊教育中使用的是相对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三类特殊儿童,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也就是常说的盲、聋、弱智。特殊儿童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特殊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总体上看,特殊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方面起步比普通教育稍晚,进展迟缓,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也阻碍了他们与普通儿童共同通向未来的进程。为了吸引特殊儿童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要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特殊需要。

二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特殊教育中,每个学生的需要都不相同,因此因人而异式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多媒体计算机强调人机交互,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将自己的体会、疑难、建议及时反馈给多媒体系统,并通过多媒体系统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真正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是其它任何教学

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且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简单的单一刺激,而是集图形、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综合刺激。由于特殊儿童的大脑或其它器官受损,使其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具有特殊性,因此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补偿其缺陷是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这对于知识的获取有着非

常重要的意义。从记忆的角度看,同时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会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学习者可以自行调控信息呈现速度,重复使用,小步骤、多循环,以增强学习者对知识的保持。多媒体网络可以使盲童、聋童、肢残儿童等存在行为困难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得到有关老师的指导。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谓“不受时空限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来源不受限制,多媒体的信息来源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如火山爆发、海啸、医学手术等,都可详细真切地呈现在学习者眼前;二是指信息的获得不受时空限制,多媒体信息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远距离输送,达到资源共享。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 正确运用缺陷补偿理论

“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将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3]。比如:听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为了补偿他们在听觉上的障碍,就需要加强他们的视觉观察力和头脑分析能力;视力残疾的儿童由于丧失了视觉能力,因此要加强他们在听觉和触觉上的能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体现补偿性原则。我们可以在听力残疾儿童的教学中较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音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用不能用语言(手语)表达清楚,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利用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既回避了繁琐教学语言的重复无效的使用,又使学生利用视觉直观地获得所学内容的信息,从感性上对新知识有了认识,从此攻克语言障碍这一难点。在盲童教学中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补偿性原则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显得更加必要和合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的教学只能产生表象认识,知识的掌握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注意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一些已有的材料重新组织,编制成教学软件和相应的素材库,它们是记录、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检验教学效果标准的基础,技术性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为科学性和技术性服务的。三者有机地结合能够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出无穷的魅力。例如: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最年轻的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合理地应用互联网的优势,会使我们的受教育者超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和帮助有特殊需求者回归主流社会。正确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尺度原则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个“度”,过犹不及。多媒体技术虽然拥有很多优势,但不可能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那种期望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就不会突出,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 1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4]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学生的最大需要,提供给他们能够接受的最适合的服务方式及最有效的处理策略。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对于就读于普通中小学中的特殊学生我们更要制定个别

辅导计划,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来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的针对性的运用将满足特殊学生的身心智力发展。

信息技术解决特殊学习者问题的方式和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中解决学习者问题所发挥的优势。对于这些特殊的学习者,教师可采用直接服务方式或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认知能力不高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取程序教学法,对问题采用小步伐、由易到难地分析解决,每前进一步都给学生积极的反馈,从而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生活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我们进行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比如,定期给老师发E-mail,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所需的信息,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适时地激发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积极性和实际需求,加深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驾驭能力。还可以使用视音频资料帮助学习者纠正口形、发音;鼓励学习者利用语言进行交往,引导学习者正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展示给其他学习者。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意适时地激发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需要,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这样既能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又能加深对学习者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职业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社会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技能培训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完全理解掌握技能培训的每个要点。

五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建立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1)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换

观念变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变革是先导,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质量与效益提高是目标。

在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涉及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教育信息化的观念建设,二是特殊教育观念的建设。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出现而产生。

(2)加大特殊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特殊学校的教育经费是由国家统一由财政划拨的,但是所有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提出经费困难。尤其是“买

得起马,配不起鞍”是许多校长的共同问题,有的学校还在配备信息化设备后,要负债前进。政府要在政策上对特殊教育有一定的倾斜,重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增加对特殊学校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3)设立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

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也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在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建立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特殊教育信息化提供咨询和指导,协助学校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评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适合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组合成适用的课件进行教学,对特殊儿童的个别训练和缺陷补偿提供帮助。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1)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

开展或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装备,需要加强教育的物质技术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针对特殊需要的儿童,除了要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信息化设备以外,还要有适应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的设备,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2)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5] 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有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支持。对于教师来讲,高质量的备课,合理有效地利用积件、课件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师的再学习等等都离不开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支持;对于学生来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能力,不仅需要教育信息资源库,而且其质量的高低也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根据中国特殊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国情,特殊教育的发展区域性明显。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可以改变这种不均衡,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方式让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和学生获得同样的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必须有系统的、丰富的、科学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日益显现出其必要性。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需求。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地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知方式之间进行转化,帮助人们实现多渠道学习,克服或弱化了某一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信息无障碍为特殊教育带来了全新视野和技术手段。

第四篇:新兴媒体在职工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新兴媒体在职工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王 佳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运用新兴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即使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企业深刻积极顺应新兴媒体发展的潮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字】新兴媒体 职工教育 运用

一、主要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以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全面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充分认识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新兴媒体来传播思想,作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以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新兴媒体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座现代化企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抓住新兴媒体对职工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扬长避短,把新兴媒体灵活运用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便捷迅速、双向互动等特点和优势,打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便、快

捷、宣传交流服务平台,以全新的工作方式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为了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着重进行网络建设,创建了党建网,并先后将录像视频、手机短信、QQ群、飞信等新兴媒体引入到职工思想教育领域,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兴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拓宽并深化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提高了运用新兴媒体的工作能力。

(一)创建政工载体,搭建工作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思想工作需要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运用电子网络手段,拓展新时期思想工作阵地。企业必须重视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内部局域网,建立政工网站或专题专栏,并依托这些载体,设立领导信箱,开通论坛、博客、手机微信,组建政工QQ群、MSN管理组和微博社区,创办“电子杂志”等等。企业运用这些新的载体渠道,以方便、快捷、图文并茂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党政方针、企业动态、新风新貌等进行及时全面的宣传报道,与职工群众开展思想交流、对话沟通和情感互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企业加强新兴媒体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企业深刻认识到,运用新兴媒体开

展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质,只有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应对,才能保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从队伍建设入手大力培养既懂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又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企业必须组建完整的网站信息管理员队伍、微博信息员队伍、网评员队伍,适时发布消息,积极进行跟帖评论,利用微博澄清不利言论。同时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政工干部的用网积极性和沟通本领,全面提高政工干部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完善信息制度,构筑工作保障

企业要完善新兴媒体信息发布和管理制度,构筑新兴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新兴媒体是把双刃剑,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给予新兴媒体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制定内部网站管理办法、网上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督和对新兴媒体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出现、传播和扩散。

(四)把握重点工作,增强工作实效

新兴媒体环境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艰巨复杂,也更加开放平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积极占领新兴媒体阵地,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用人文关怀滋养精神、用心理疏导融通情感,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上级集团的重

大决策部署上来,既有力服务全局工作,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效果

一是实现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化。通过新兴媒体的介入,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解决多年来思想教育工作上存在单

一、灌输的弊端,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职工更容易接受,由原来的灌输式学习,逐渐变成自觉学习,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一时一地向全方位覆盖转变。互联网、手机在全社会的快速普及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触角的快速延伸,哪里有移动终端哪里就有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在时间、空间上受到的制约,形成全方位、无缝隙、广覆盖的工作态势,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影响。

二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向互动。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互动性,一方面,通过开设网上对话、网上调查等栏目,职工可以将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实现了领导和职工、职工和职工的双向互动,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另一方面,由于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受众面较小的局限性,通过新兴媒体,这种局限性逐渐消失,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大家参与的局面。以丰富详实的影视资料和贴近职工生活的内容,使广大职工群众都能够参与进来,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和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园地,思想政治工作也因此而更加活跃和充实。

三是职工思想教育成效显著提升。将新型媒体引入到思想教育领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事后补救向超前预防转变。新兴媒体信息交流的匿名性、开放性使相互交流更加开诚布公和畅所欲言。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运用新兴媒体提供的信息,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为及早掌握各种舆情信息,把矛盾和热点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职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为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胜国.运用新兴媒体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3(20).[2]梁泽军.关于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3]陈延童.新形势下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J].海峡科学.2012(02).作者简介:

王佳(1987.07-),女,河北广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助理政工师,思想政治工作,冀中能源邢矿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

第五篇: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并被人们沿用至今,其优点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班级授课制的最大局限就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和方法,很难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后进的学生。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一轮学习革命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何照顾个别差异,使整体要求与个性发展和谐结合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分组教学法。在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就将尖子生、特殊能力学生进行校内分组教学;在班内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别,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西方教育家认为:只要该班的学生人数达20人以上,只要认为因材施教是必要的,那么分组教学就势在必行。20世纪7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也对班内分组教学进行了专题试验,并从心理特性、学习论角度分析了各组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在小组内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在整个班集体中的主动性、独立性更多一些,证明了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最早研究分组教学的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七十年代末,这年学校在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中,就让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组成“读议小组”,引导学生探索、评论,达到了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教育界的一些同志也先后对分组教学这一课题感到兴趣。据已经了解的材料,专门就分组教学作实验研究的就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集体与个性研究室”、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单位的同志。此外,还有不少同志在作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

我在分组的时候,特别注重建组原则、小组人数、选择小组长三个方面。

一、建组原则

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这里应当注意: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一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后进生宜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当然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但此时可能使其产生依赖思想。

二、小组人数

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多数人认为五人小组合适。为什么?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但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而这种量应当是有限度的。“五人”这一数量可以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其次,“五”是奇数,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性,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但是由于微机室布局的限制,我们采取每组四人。

三、选择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

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公举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开始时培养小组长们的领导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那些起不到作用和学生不满意的小组长进行了更换。过了三四个星期后,小组长培养得差不多了,我就把重点转向“特困生”,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零起点”制,也就是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起点是一样的,由于城镇与农村小学的开课程度不一,加上一费制的实施,有的学校根本就不开课,所以有的学生信息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这部分学生尽管在我校不多,但着眼于未来,决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对于他们要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从基础抓起。

平时上课纪律、课堂练习直至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之间倡导竞争,让学生比着学,乐中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分组教学的好处在:

一、让优生辅导差生可解我人手不足之忧。有时学生举手此起彼伏,一个人哪里应付得了,顾东顾不了西,有了小组长后,他们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可把优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学得更全面。俗话说得好,要想倒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就得有满桶水,这样就可让优生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三、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因为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谁想让自己组总是落在后面呢?再者如果落在后面了,小组长肯定会督促后进生的。

到目前为止,从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合作意识等方面来看,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分组教学法彻底打破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注意力的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潜能,培养能力,收获快乐。

下载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民意信息直通车在畅通职工诉求通道中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