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5: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近年来,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实施“三级联创”、“百千万”党建示范工程等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但由于思想观念、历史沉积、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难题,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就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在我国经济连续三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广大农民群众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整体进入调整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转型期,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也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

(一)社会资源配臵加速调整,基层党员骨干力量发散趋势日益加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加上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臵,打破了原有的以村为单位建支部、以组为单位建党小组的设臵模式。特别是当前农村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农民群众的流动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基层党组织传统思维理念面临挑战

现代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资源日益分散,一方面,遍布于各个社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在许多新生领域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由于体制限制,很多尚处于党的工作薄弱甚至空白状态。另一方面,村级自治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组织资源,但有的基层党组织受传统思维影响,仍习惯于代替这些组织工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结果出力不讨好,党的影响力反而被弱化。

(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急需创新

从目前的状况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一是少数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担心随着村民自治进程的加快,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动摇,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被削弱。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缺乏协调配合。有的村委会曲解“自治”,把“自治”与无条件的“自由”、“独立”相混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使上级分配的合理合法的任务也很难得到完成;有的村党支部包办了应由村委会做的工作,村委会很难发挥作用。三是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与其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有些人把农村基层民主等同于“人人做主”、“必须我做主”、“只能我做主”;少数先富起来的村民谋求政治地位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人甚至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干部职位;有的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这些状况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向深层次推进和体制机制的更新完善,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党员队伍活力不足

一是思想观念退化。一些党员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政治漠不关心,对不良风气熟视无睹;有的小富即安思想依然存在,致富点子不多,门路不宽;有的精神空虚,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丧失了党员先进性。

二是发展能力弱化。一方面,农村党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些党员主观上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缺乏带富热情和致富本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农村党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不多,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不强,从根本上难以起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三是宗旨意识淡化。有的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听从组织号召,不服从组织安排,不参与组织活动;有的放松自我要求,考虑个人利益过多,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不讲场合发牢骚、讲怪话;有的为民观念淡薄,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愿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不乐意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四是老党员贫困化。在一些村,年轻党员外出打工,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整体结构失衡,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削弱,留村党员年龄老化,许多老党员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慢,加之身体素质差以及外出务工难等原因,致使部分老党员致富能力弱,有的还是扶贫帮困的重点对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党员教育管理松懈

一是经常性教育工作乏力。农村党支部虽然建立了学习教育制度,但大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党员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而且“三会一课” 大多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准备不充分,局限于读报纸、念文件,基本脱离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时间一长,党员党性缺乏,理想信念淡薄,发挥作用成为空谈,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是基层阵地建设滞后。调查发现,农村党员活动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党员活动室设施简陋陈旧,活动功能单一不全,导致党员教育缺阵地、缺内容,而且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活动经费严重不足,长期依赖上级党组织临时拨给,开展教育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很难真正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

三是党员日常管理难度大。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难,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的党员数量大,村级党组织一般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不定期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管理比较松散,一些在外党员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状态。另一方面,老龄党员管理难,有的思想原因不愿参加组织生活,有的身体原因无法参加组织活动,加之部分老党员生活困难,参加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对自身的党性要求不断降低。受此影响,村级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着积极性不高、参与党员少的尴尬境地。

(三)基层支部自身建设乏力

一是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难。当前,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们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集体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意识,一些村出现了能人不愿当村干部、选村干部缺能人的现象,许多支部书记对新政策、新技术都没有很好掌握,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比较低,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影响。二是基层组织设臵“覆盖”窄。据调查,现行的村级党组织设臵,普遍以行政村为单位设臵党支部,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农村催生了大量产业化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多种形式联合经营的模式不断增加,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一大批农村党员、优秀人才集聚其中,但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探索滞后于形势发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出现了“空白地带”。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一些村办公经费十分紧张,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村级党组织少阵地、缺经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组织活动不正常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以致形成了党员干部“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工作无人支持”的窘境,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村级组织领导能力不强

一方面,开展群众工作能力低。工作方式、方法陈旧。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党组织缺乏创新观念,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经常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对此不满意、有意见,引发干群矛盾,并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另一方面,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有些村党组织创新精神不足,进取作风减弱,“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突出,有些村党组织眼界不宽、信息不灵,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意识不强、思路不清、办法不多,使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生活徘徊不前。

三、村级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村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既有直接的原因,也有间接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党员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虽然对于转变该地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村级党组织的建设带来了一定冲击,给党员教育、管理以及在本村发挥作用带来客观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市场经济给农民的思想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农民的集体意识开始淡化,增加了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新农村的难度。

(二)执政资源被削弱。就政治资源而言,过去村级党组织代表国家行使的权力,如今有相当一部分职权被明确赋予村民自治组织,这种变化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党组织包揽一切事务的修正,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村级党组织的机构设臵和领导体制并没有随之完善,客观上造成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就权力资源而言,自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打破了农村生产资源高度集中的局面,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源不再由村级党组织统一掌控,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十分困难,村级党组织能够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日益减少,削弱了村民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导致了部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下降。

(三)经济条件的制约。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经济条件明显的制约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步伐。第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调查发现,农村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很难申请到贷款,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使村里想发展但缺门路、无项目,造成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足,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便成一句空话。第二,党员干部待遇偏低。当前农村矛盾错综复杂,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但村干部是没有编制的“干部”,待遇相对偏低,一年收入不高,又缺少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与一些脱贫致富起来的农民相比,经济收入差距在拉大,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均衡,削弱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制度机制不健全。一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决策议事中往往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在激励约束上奖罚不明或有奖无罚,在党内监督中缺乏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有效监督,在工作保障上缺乏对村级党员干部离任的有效保障等。二是考核机制不够科学。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普遍建立实行了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按照优秀、称职、不称职划分等次,但部分乡镇党委对这项制度指导监督不力,对村级组织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凭印象考核甚至不考核等,不能真正反映工作效果。三是制度落实缺乏约束性。对于村级党组织日常活动制度的落实,比如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学习制度等,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办法和相应的约束措施,使得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给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以及农村党员管理留下漏洞。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

(一)管教结合,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的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要全力做好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问题。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党员,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把党员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先进分子和致富能手上,研究制定党员培养计划,把“有觉悟、会致富、能带富”的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培养成党员,把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的优秀党员推选进入支部班子,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集力和感召力。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的本领。要针对县区、乡镇特点,探索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把对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科技培训等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定期组织党员走进科技示范基地,办好“实践课堂”和“流动课堂”,组织科技人员巡回村组授课,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农村党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共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农村发展。

(二)放宽视野,切实选准配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农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的政治核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在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上,要注重政治素质,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要注重把能够驾驭全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拓宽选用范围,采取适当形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除了需选拔本村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群众公认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外,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上任职,把优秀的县乡机关干部选调到农村任支部书记。

(三)民主决策,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决策能力。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做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集中党内的智慧,要广泛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考虑和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集中广大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对于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村民管理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让一般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积极参与。要本着管长远、管方向、管用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继承发展好制度好传统,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对一些不切合实际、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真正建立健全几个操作方便、实际管用的制度,解决制度太多,难于执行的问题,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和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做强产业,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村党支部和村干部要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好发展规划,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走产业兴村、产业富民的路子,积极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五)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必须具备统筹发展的能力,除了要解决好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等问题外,还要对农村存在的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给予足够重视。积极整合农村社会事业资源,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注重建立社会稳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农村民兵队伍为依托的社会治安服务体系和机制,形成较强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

(六)综合施策,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农村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善于用说服、引导和服务农民的方法,重视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实际困难,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组织开展为群众送温暖、送感情、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送项目等为民服务活动。针对目前村组干部待遇较低,工作积极不高的实际问题,地方财政要逐步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使村干部的待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特殊情况家庭的村组干部开展救助。同时,要优先扶持一批村组干部致富典型,把村组干部作为先富起来的对象,重点加以帮扶,增强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提高村组干部在群众中影响力和说服力。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村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上级交办的工作,而没有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致富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在用电用水、税费缴纳、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如**镇颛臾一村原村支书马付贤侵吞公款54500元,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经过这次调查统计,我们发现80%以上的接受调查者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满意,原来有点集体积累的村由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一是亏损面大。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入不敷出的村占76%。二是亏损额大。全县村级负债总额为30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负债在4万元左右,有的村负债额甚至超过100多万元。三是收入来源少,收入结构单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年不足2万元,如**镇的石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000元,村干部的工资都不能兑现,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限于土地出让金及林场、荒山的承包费,有工业项目的村很少。虽然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前几年通过内引外联上了一些项目,办了一些企业,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信息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些村办企业办的红火的不多,办垮了的不少。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需要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必须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必须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拓宽用人视野,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农村两委班子中去。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潜力型”干部。积极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或头脑灵活、市场经济意识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帮助农村干部在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规范村务工作等各方面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本着“适合,发展,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委曲求全”的原则,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培训内容,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改变存在于基层干部内心深处的亘古未变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一个大问题。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结合“百村帮扶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县乡(

第三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执政水平。最近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惠城区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三级联创”、“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农村基层挡组织的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使命。区划调整后,我区由以城市为主变成以农村为主,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那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去应对挑战,担当重任呢?我想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任务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的建设,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形势所需。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今年中央又就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下发了1号文件,将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形势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向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方式转变,从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农业、工业、服务业,促进城镇化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农村利益关系和矛盾日益复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问题、公益事业建设、村务管理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急需多种服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农民从业领域越来越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农民群众不仅对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学校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完善服务,建立支持发展、支撑大局的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保障功能。

(四)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活动载体,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社会进步,传播媒体及信息渠道畅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碰撞激烈,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了,民主诉求的愿望也更强了。而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不注意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采取“我说你听,我逼你干”的办法推动工作,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六)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不断变革,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不少农民群众已从单一的种种殖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的从事加工业,有的从事运输业,有的兴办小型企业,还有相当多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已形成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流动性的就业方式。而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沿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沿袭着老的读读书、念念报,传达传达文件等呆板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肩负重任、应对挑战的现实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找准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一)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思维层次,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坚持以综观天下大势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强化系统思维,思考问题、制定决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领导方法。

(二)增强执政兴村的发展意识,着力提高实现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的目标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发展的要求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推动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评价部门,用发展评判干部,用发展解决问题,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塑造开放、进取、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真正优化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有所作为,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认可,必须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在提高组织、驾驭和发展市场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三)增强执政靠人的人本意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强“第一要素”来保证“第一要务”的实现。一要突出重点,抓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要拓宽渠道,进一步改革培训方式,定期轮训乡村干部,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二要着眼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选人用人方式。要继续采取措施,从优秀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有培养前途的机关干部中选拔一些同志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抓住下半年乡镇换届的契机,积极推行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要坚持和完善村级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程度;要积极推行村干部就职承诺制,把就职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激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把思想凝聚到为民办实事、谋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富民强村上来。

(四)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着力提高勤政、廉政、优政的能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一要强化一切为民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不能留下后遗症,不能使一些所谓的政绩成为“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教育和督促基层干部深入农民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断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本领;要全面推行领导挂钩联系、驻村访户、对口帮扶等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办法、好制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巩固完善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五)增强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基层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基层党委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党建重点要抓两头,一方面要按照经济兴、环境美、文明好、班子强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搞好后进村整转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新社团党建重在扩面提质,把最优秀的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最广大的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增强执政依法的规则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期联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确保《村民自治法》、《教育法》、《土地法》、《计划生育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地贯彻施行,让群众既从中体验到法律的威严,又体验到法律的科学与公正。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现象,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三级联创”机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组织保障。要以县区争创为龙头,健全“三级联创”机制,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一要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三要强化督查,培育典型。

(二)创新载体,完善管理,扎实推进选派工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落实要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示范引导、互联互帮和领导联系等形式,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农村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体制保障。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一批群众公认,“靠得住、有本事”的管理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构建以规范化和民主化为内容的农村事务管理体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率。着力构建以提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资本、市场销售等问题和环节,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完备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对农村突出存在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贫困户脱贫难等问题和现象,有关部门要分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执政水平。最近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惠城区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三级联创”、“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

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农村基层挡组织的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使命。区划调整后,我区由以城市为主变成以农村为主,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那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去应对挑战,担当重任呢?我想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任务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的建设,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形势所需。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今年中央又就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下发了1号文件,将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形势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向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方式转变,从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农业、工业、服务业,促进城镇化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农村利益关系和矛盾日益复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问题、公益事业建设、村务管理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急需多种服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农民从业领域越来越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农民群众不仅对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学校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完善服务,建立支持发展、支撑大局的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保障功能。

(四)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活动载体,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社会进步,传播媒体及信息渠道畅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碰撞激烈,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了,民主诉求的愿望也更强了。而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不注意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采取“我说你听,我逼你干”的办法推动工作,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六)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不断变革,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不少农民群众已从单一的种种殖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的从事加工业,有的从事运输业,有的兴办小型企业,还有相当多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已形成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流动性的就业方式。而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沿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沿袭着老的读读书、念念报,传达传达文件等呆板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

织的执政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肩负重任、应对挑战的现实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找准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一)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思维层次,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坚持以综观天下大势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强化系统思维,思考问题、制定决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领导方法。

(二)增强执政兴村的发展意识,着力提高实现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的目标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发展的要求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推动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评价部门,用发展评判干部,用发展解决问题,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塑造开放、进取、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真正优化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有所作为,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认可,必须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在提高组织、驾驭和发展市场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三)增强执政靠人的人本意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强“第一要素”来保证“第一要务”的实现。一要突出重点,抓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要拓宽渠道,进一步改革培训方式,定期轮训乡村干部,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二要着眼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选人用人方式。要继续采取措施,从优秀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有培养前途的机关干部中选拔一些同志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抓住下半年乡镇换届的契机,积极推行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要坚持和完善村级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程度;要积极推行村干部就职承诺制,把就职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激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把思想凝聚到为民办实事、谋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富民强村上来。

(四)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着力提高勤政、廉政、优政的能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一要强化一切为民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不能留下后遗症,不能使一些所谓的政绩成为“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教育和督促基层干部深入农民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断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本领;要全面推行领导挂钩联系、驻村访户、对口帮扶等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办法、好制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巩固完善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五)增强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基层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基层党委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党建重点要抓两头,一方面要按照经济兴、环境美、文明好、班子强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搞好后进村整转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新社团党建重在扩面提质,把最优秀的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最广大的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增强执政依法的规则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期联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确保《村民自治法》、《教育法》、《土地法》、《计划生育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地贯彻施行,让群众既从中体验到法律的威严,又体验到法律的科学与公正。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现象,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三级联创”机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组织保障。要以县区争创为龙头,健全“三级联创”机制,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一要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三要强化督查,培育典型。

(二)创新载体,完善管理,扎实推进选派工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落实要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示范引导、互联互帮和领导联系等形式,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农村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体制保障。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一批群众公认,“靠得住、有本事”的管理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构建以规范化和民主化为内容的农村事务管理体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率。着力构建以提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资本、市场销售等问题和环节,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完备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对农村突出存在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贫困户脱贫难等问题和现象,有关部门要分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第五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现状,我们成立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查”课题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时间,调查走访了xxxx区市县和1xxxx乡镇、2xxxx行政村,召开座谈会12场次,参加座谈人员16xxxx,个别访谈10xxxx人,问卷调查62xxxx,就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估价:我市现有17xxxx乡镇、289xxxx行政村,乡村基层干部共计3016xxxx。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62xxxx参与的问卷调查中,85.xxxx的人认为我市各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或比较重视,47.xxxx的人认为各级党委采取的措施有力有效,83.xxxx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甚至快速提高。由此可见,我市各级党组织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公招公选,近3年全市共公开选拔副科级乡镇领导干部11xxxx,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1xxxx公务员充实到乡镇机关。坚持选派市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2001年以来共有5xxxx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锻炼。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大力实施“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将一批有开拓精神和经济头脑的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乡企骨干、退伍军人、大学生选进了村级班子。积极探索并推行联村并组、并村强干,减少村组干部人数,优化村组干部结构。目前,全市乡镇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3.4xxxx,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7.2xxxx;村组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6.5xxxx,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xxxx。

(二)狠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党校培训为龙头、“三会一课”为载体,抓住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切实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等系列教育,重点对干部进行“四观”教育专题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专家讲解、现场指导、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实用技术的培训,2002年以来共组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035xxxx次,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把293xxxx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促进了农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干部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认为基层组织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14xxxx,占23.xxxx;认为是较快发展的有41xxxx,占66.xxxx。

(三)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市委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建立健全了乡镇党委和政府议事决策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落实了监督措施。并结合各村实际,围绕村民自治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建立了村级民主选举、村民会议、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管理等系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民主的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坚持村级重要事项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扩大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新举措,于2003年在全市选取了xxxx乡镇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拓宽乡镇基层党代表在乡镇决策参谋、决策监督、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四)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以提升干部形象、改善干群关系为主线,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乡镇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切实解决乡镇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以争当“民爱民信民敬书记”为主题,大力开展“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评选活动,并从中择优提拔了xxxx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从发展主干线上用干部、用作风好的干部的正确导向。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核心,广泛开展“一线爱民”活动,先后组织了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疑难疾苦,扑下身子亲民爱民为民。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近三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9.6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531xxxx,较好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全市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积极推进“支部加协会”工作,探索出了“党委建基地,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的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支部加协会”模式31xxxx,覆盖面达4xxxx,入会农户7.9xxxx户,带动农户14.xxxx户,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问卷调查显示,61.xxxx的人认为基层党组织已注重采取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式抓农业生产。策划并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建立完善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全程参与“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制度和“党员农贷快车”信贷需求调查登记档案,进一步发挥“党员农贷快车”帮扶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坚持乡村党员、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做到哪里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共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2002年以来,全市共为6130xxxx(次)农村党员发放贷款2.94亿元,先后结对帮扶450xxxx贫困党员脱贫。在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15xxxx认为我市当前农村党群关系密切,有25xxxx认为比较密切,共占总人数的6xxxx,凸显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在为民谋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强。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在执政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暴露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据625份问卷调查,21.xxxx的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较弱或很弱。

(一)执政主体素质不高甚至行为失范,严重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在问及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时,高达57.xxxx的人认为是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从座谈情况看,当前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能力素质不高。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5.1xxxx,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6xxxx。由于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心余力绌,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干部不注重学习,即使组织学习也多是走过场、搞形式,从而导致观念更新慢、素质提高难。在62xxxx参加的问卷调查中,有36xxxx认为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正常发挥。

2.宗旨意识不强。由于思想基础较差和党性教育不够等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强,没有从思想上解决好“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问题。调查中有的乡村干部把自己的职责概括为“管好自己的人、听好领导的话、办好上面的事”,有的认为“干部就是管老百姓的官”,而谈及为群众服务的寥寥无几。因此,当我们问及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时,66.xxxx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当把增强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作为重要途径。

3.干部难选难配。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8xxxx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文化低、能力差的人,要挑选各方面素质较好的人担任村干部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后顾之忧多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有能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不愿当村干部,导致农村后备干部培养跟不上,村干部难选难配的现象在当前农村比较普遍。据统计,今年我市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有3xxxx左右的村难以选配合适的人选,甚至有xxxx—xxxx的村选不出支书。

4.工作方法简单。一些乡村干部不注意学习和运用新形势下做群

xxxx。座谈中,多数同志认为乡镇是“有限权利无限责任”,“七站八所”工作在乡镇,但经费的使用、管理又统筹到了县级部门,一些乡镇党委深感工作难于统筹、难于协调、难于落实,导致乡镇执行上级决策、站所执行乡镇部署都大打折扣。

三、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农村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六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自净、活力不断提高,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开展“保先”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坚持用先进典型鼓舞引导人、用反面事例教育警示人,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的观念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2.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健全评选、表彰、管理、使用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以良好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取向上。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任届制、民主评议和届中淘汰制以及正常离职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保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整合利用党校、农广校、职业学校、电大、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部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本领。

(二)科学调整和切换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和角色功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形势、改革创新的能力: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党员从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新任务的需要。

1.深化乡镇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和富余人员,降低乡镇运行成本和财政负担。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撤乡并镇、强村并组,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允许村组干部兼职兼薪,形成更加精干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整和理顺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转换角色功能。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传统的政权化角色定位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定位,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职责,自觉从行政事务管理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等工作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等转变,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要把职能转变到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上来,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

3.改进工作方式。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作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服务手段为主转变,更加主动地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积极探索在农业项目和农村产业环节上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和途径,推进“支部加协会”模式的有效覆盖和作用发挥,促进农村党建更好地与农村经济建设相融互动、同步发展。

(三)围绕发展配班长、建班子、抓队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克难攻坚、加快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抓发展的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和落脚到这项能力上来。

1.围绕发展配班长。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的思路,坚持从发展主干线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从社会发展快、群众反响好的地方发现人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力度,真正把那些善抓发展、勇于开拓、作风正派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2.围绕发展抓队伍。着眼于建设一支善于带领群众推动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抓紧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健全完善乡村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实行乡村干部报酬与地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益直接挂钩,探索建立选拔优秀支部书记、村主任进入乡镇班子的制度,深入开展“民爱民敬民信干部”活动,坚持从主干线选拔干部,切实解决好乡村干部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活力不强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意把那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能力的人吸收为党的分子、培养为村组干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和创造力。

3.围绕发展建班子。坚持以“三级联创”为总揽,切实加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乡镇干部尤其是党委领导职位候选人的公推公选力度,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懂市场经济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优化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抓发展的素质结构,强化抓发展的整体功能。

(四)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的能力

1.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议事规则,对会议召开、议事范围、议题确定、决议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及议事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健全和完善协商制度,建立乡镇决策咨询机制,健全和完善表决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防止决策失误。扩大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涉及乡镇发展全局、党的建设的重大事项要召开党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平时乡镇决策事项要注重征求党员代表意见。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上限控制”的原则,制定“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凡涉及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乡镇党委政府在决策前,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

2.优化县乡权利分配。根据乡村两级党组织的职能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完善乡镇一级政权组织的功能,合理配置乡镇党政的权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对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站所如农业、林业、卫生院等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改变长期困扰乡镇的条块分割和人、财、物分离状况,真正使乡镇党委具有统领本辖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和权力,提高有效整合乡村社会的能力。

3.建立村党政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制定乡镇党政、村“两委”工作职责,建立乡镇党政、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自的职责任务,摒弃“我说你听、我定你办”的领导方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分析工作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构建高效灵敏的抓落实机制,形成乡镇党政、村“两委”领导统揽不包揽、支持不干涉、配合不拆台的良好协作局面。

(五)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的能力

1.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农村普法教育和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重视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定期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法律和政策,把法律政策学习作为基层干部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执政的意识。

2.坚持依法治乡治村。加强对基层组织依法行政的监督,完善有关依法行政的监督措施,聘请依法行政监督员,发挥基层群众的监督力量,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严肃查处不依法行政的典型事件。加强对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务公开的自律和监督。以强化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村账乡管制度,强化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和抽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筹备召开和村务公开情况,完善村民自治工作记录和会议记录,实行乡镇党委派员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由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农村基层乡镇政务、村民自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推进基层民主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软拖应付行为,确保基层民主政治依法稳步推进。

3.纵深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凡属公益性建设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决策,交由党员代表议事会议商议,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出决定。建立村务公开约束制度,增强村务公开实效。

(六)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凝聚民心的能力

1.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调查研究、公开办事等制度,切实落实《民情日记》、“驻村双向选择”、“首问责任制”等措施。坚持和完善领导和部门联系基层贫困单位制度,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提高帮扶实效。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建立上级督查考核、受益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2.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教育引

导的同时,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觉转变作风,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区市县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乡、村干部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坚持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作风建设巡视制度,落实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将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作风状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

3.落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措施。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重视了解当前群众诉求,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系统思维,灵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说服教育等手段,从满足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难、调处群众纠纷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基层干部在急难险重和复杂事件面前靠前指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群众疑难问题和信访案件包案和包村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和群众呼声、群众疾苦的反馈渠道,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量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农村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调整布局,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集体公房、设备等租赁经营,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形成资源整合收益型、旅游资源开发型、效益农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增值型、资本经营拓展型等多条发展路子,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5.建立“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加强作风督查,制定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平时“不作为”、任期“无作为”的表现形式和认定标准,严肃查处不作为的典型案件。坚持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制度,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组织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评议村“两委”干部,制定群众公认的刚性约束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凡连续2年考核居于末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就地免职;凡在群众评议中得不称职票超过一定比例的,分别给予组织提醒、谈话诫免和组织处理,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压力中生活力,出创造力,强战斗力,增凝聚力。

下载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