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黄进
2008年第2期 ——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其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多样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管理方式多维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价值观念多元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弘扬先进文化的能力;矛盾形式多样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农民需求多层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办事服务的能力。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
从解放思想抓起,加强教育宣传,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勇于破除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更好地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职责。
从发展经济出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富农政策,集中力量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从创新机制着眼,选准用活载体,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首先是建立起富有活力的基层工作体制。着力于激活基层、放权基层、减负基层,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工作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建立运用载体、开展活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从为民服务入手,切实转变作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作者单位:中共襄樊市委组织部)
第二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之我见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之我见
宜章县浆水乡党委书记
彭英九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真实写照。然而,有些农村党支部纪律涣散、政治软弱、经济落后、脱离群众、摇摇欲坠,严重地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必须下大决心加以解决。
第一,破解支部书记一将难求难题,选好主事者。“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领头雁”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一个村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有“天一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名字就像华西村的金字招牌一样熠熠生辉,正是这名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华西村在改革开放时代走出了一条集体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又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农村依然贫穷落后,除了自然条件的客观因素外,农村党支部缺乏一两个能人带动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下,一些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有头脑的能人纷纷从农村跳出来,创业成功后再也不愿回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一些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的人员,习惯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正是受到这种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束缚,虽然为党工作了几十年,只有苦劳谈不上功劳。虽然支部书记可能换了几个,但大都是守摊看店的角色轮换,山河依旧而没有什么起色。但往往愈是贫穷的村群众对执政者的要求愈高,参政议政的意识也愈为强烈,导致支部书记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群众看把戏似的闹个不停。在这些贫穷落后的农村,支部书记一将难求是令乡镇党委政府相当头痛的问题。往往是有能力的党员不愿干,没能力的党员争着干;有觉悟的党员干不了,没觉悟的党员干不好;有水平的村民没资格(不是正式党员),没水平的党员老资格;有想法的党员没经验,没想法的党员只“念经”,走不出“愈穷愈换,愈换愈乱,愈乱愈穷”的恶性循环。时代呼唤吴仁宝式的英雄,群众需要吴仁宝式的党员。为了走出恶性循环,要敢用三大观念破难题。一是破除求稳观念,敢于换将。求稳怕乱是乡镇党委政府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所以在某个村乱的时候希望采取看一看、等一等、拖一拖的保守办法,但往往越拖越乱。如果一个村支书连自身的稳定都保不了,那么这个村出状况是迟早的事。党委政府应当下决心易将,采取适当的方式撤换不称职的支书。二是破除求全观念,善于选将。国难思良将。不要以为在这个贫穷落后几十年的村,会现成地有一位吴仁宝式的党员能够等着党委政府去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如果有,前届的乡镇领导早就起用了。要通过走群众路线,多方向党员同志和人民群众访贤,从大多数人公认的党员或村民中发现人才,从中优选能够在一个村堪当重任的领导人物。但是这样的人选往往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必须察其德才素质,加以权衡与甄别,敢于用有一定争议的人去治乱。选一个本事行而品质差的坏人去治村,只会越搞越乱;而选一个品质好但能力差的好人去治村,就会越搞越糟。三是破除求缺观念,敢于遣将。有的村支部书记被群众告得六神无主,斗志已失,甚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失去了群众基础,乡镇党委政府要当机立断,及时采取组织措施予以撤换,不能抱着“长短是根棍”的思想,在矮子当中选高子,随便选个人顶缺。面对贫穷落后与复杂的农村工作实际,这根“短棍”往往撑不起、撑不久、撑不住,有可能使局面更加糟糕。对于实在无法在短期内物色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村,乡镇党委政府要从优秀的乡镇干部中派遣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担负起领导农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保持稳定的重任。
第二,破解支村两委一木难支难题,配齐干事者。村级执政能力就是掌控能力。党支部书记配好了仅仅是基础,还必须高度重视支村两委其他干部的配备,为村支书物色好左臂右膀,否则再强的支书也是孤掌难鸣。一是敢破届别观念,加强对支村两委干部的跟踪管理。在那些贫穷落后的村,一些当选的村干部往往工作能力差、绩效差、反映差,赖在村干部的岗位上三年不为人民群众干事,也不为支部书记分忧,有了成绩离不了他,没有成绩怪不了他,工资待遇少不了他,业绩平平免不了他。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村干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三差”干部跟踪问责,不让庸官、懒官在支村两委届上一呆就误三年。二是敢破宗族观念,选准配齐支村两委干部。中国农村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受此影响,在支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往往是各宗各族推选出各自的人选参加支村两委,平衡的结果也造成了一些村官平庸、懒惰、不公甚至不廉,影响了支村两委集体执政能力的发挥。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呼唤新型村官。在一些贫穷落后的村进行支村两委换届时,乡镇党委政府要打破宗族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贯彻任人唯贤的用人方针,把真正在村民中有能力、有觉悟、有品德、有业绩的新型农民纳入支村两委干部的选拔视野,把新型农民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为新型村官,通过新型村官把更多的村民培养成为新型农民,让新型村官在执政时不局限于为宗族代言而为大多数村民代言,从干部体制上增强共建和谐农村的基础。三是敢破习惯观念,高度重视村民小组长的配备。如果说支村两委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的话,那么村民小组长就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我们已经习惯了村民自治的提法,似乎乡镇党委政府只要管好支村两委的干部就可以达到村民自治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村民小组长是推进村民自治网络建设的网底,但是在一些贫穷落后的村这个网底是空的。有的组很多年无组长,组里什么事都没人理;有的组长根本不愿当,因为组长根本不算官,手上没有公章,村民不买账;有的组长只领每月5元钱的工资,村里开会不参加,安排的事也不做;有的组由村民抓阄轮流坐庄,谁都过把干部瘾。由于村民小组长队伍不稳定、工作不正常,乡村两级的具体工作缺乏进村入户的抓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许多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组长没有发挥作用直接导致广大村民处于对党的政策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的状态。要把村民小组长的工资待遇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大幅提高这些在大集体时期担任派工角色的“生产队长”的工资待遇,让这些最基层的干部在推进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破解基层民主一仍旧贯难题,构建议事者。村级民主是草根民主,它往往因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有着十分强烈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就是集体越级上访或者聚众闹事,这是农民群众要实现民主的愿望无法达到而为之一搏。为什么人们感叹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没有上访现象,那是因为以“社员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时时得到实现,人们用不着花钱买车票用粮票舍近求远表达诉求。我们要走出三大误区,让农民群众有话语权。一是要走出农民不怕的误区,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在村民自治的大旗下,有的村干部往往权倾一时,什么样的事都敢作主,什么样的字都敢签,因此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村官腐败案触目惊心。要建立农村党员组长例会、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召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农民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先让农民群众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知情的民主权利。凡是涉及到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征地拆迁等重大问题,都必须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后才能集体作出决策,否则支村两委无权作出决策,使村干部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为所欲为,规范村干部的议事程序。二是要走出农民不懂的误区,牢固树立政策意识。毛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正是在农民不懂的主观臆断下,一些乡村干部在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导致群众上访不断,农民群众通过上访了解了政策,结果曲解政策或者贪污政策的干部受到处理后,败坏了乡村干部的形象。凡是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政策调整,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如有必要还要召开听证会,让群众既明白政策,又明白账目。三是要走出农民不能的误区,牢固树立勤政意识。支村两委干部既然是由农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那么他们必然要对投票选举他的广大选民负责并报告工作。可以采取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农村党员、组长、选民代表参加的考核或专题考评大会,听取支村两委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并由参会人员对支村两委干部进行满意度投票测评。对群众不满意票数超过半数的,可以采取停职或免职等措施,撤换不能正常履职或不称职的村干部,激励支村两委干部躬身为广大村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第三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现状,我们成立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查”课题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时间,调查走访了xxxx区市县和1xxxx乡镇、2xxxx行政村,召开座谈会12场次,参加座谈人员16xxxx,个别访谈10xxxx人,问卷调查62xxxx,就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估价:我市现有17xxxx乡镇、289xxxx行政村,乡村基层干部共计3016xxxx。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62xxxx参与的问卷调查中,85.xxxx的人认为我市各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或比较重视,47.xxxx的人认为各级党委采取的措施有力有效,83.xxxx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甚至快速提高。由此可见,我市各级党组织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公招公选,近3年全市共公开选拔副科级乡镇领导干部11xxxx,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1xxxx公务员充实到乡镇机关。坚持选派市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2001年以来共有5xxxx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锻炼。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大力实施“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将一批有开拓精神和经济头脑的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乡企骨干、退伍军人、大学生选进了村级班子。积极探索并推行联村并组、并村强干,减少村组干部人数,优化村组干部结构。目前,全市乡镇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3.4xxxx,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7.2xxxx;村组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6.5xxxx,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xxxx。
(二)狠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党校培训为龙头、“三会一课”为载体,抓住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切实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等系列教育,重点对干部进行“四观”教育专题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专家讲解、现场指导、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实用技术的培训,2002年以来共组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035xxxx次,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把293xxxx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促进了农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干部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认为基层组织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14xxxx,占23.xxxx;认为是较快发展的有41xxxx,占66.xxxx。
(三)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市委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建立健全了乡镇党委和政府议事决策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落实了监督措施。并结合各村实际,围绕村民自治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建立了村级民主选举、村民会议、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管理等系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民主的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坚持村级重要事项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扩大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新举措,于2003年在全市选取了xxxx乡镇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拓宽乡镇基层党代表在乡镇决策参谋、决策监督、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四)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以提升干部形象、改善干群关系为主线,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乡镇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切实解决乡镇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以争当“民爱民信民敬书记”为主题,大力开展“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评选活动,并从中择优提拔了xxxx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从发展主干线上用干部、用作风好的干部的正确导向。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核心,广泛开展“一线爱民”活动,先后组织了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疑难疾苦,扑下身子亲民爱民为民。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近三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9.6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531xxxx,较好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全市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积极推进“支部加协会”工作,探索出了“党委建基地,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的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支部加协会”模式31xxxx,覆盖面达4xxxx,入会农户7.9xxxx户,带动农户14.xxxx户,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问卷调查显示,61.xxxx的人认为基层党组织已注重采取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式抓农业生产。策划并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建立完善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全程参与“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制度和“党员农贷快车”信贷需求调查登记档案,进一步发挥“党员农贷快车”帮扶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坚持乡村党员、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做到哪里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共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2002年以来,全市共为6130xxxx(次)农村党员发放贷款2.94亿元,先后结对帮扶450xxxx贫困党员脱贫。在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15xxxx认为我市当前农村党群关系密切,有25xxxx认为比较密切,共占总人数的6xxxx,凸显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在为民谋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强。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在执政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暴露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据625份问卷调查,21.xxxx的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较弱或很弱。
(一)执政主体素质不高甚至行为失范,严重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在问及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时,高达57.xxxx的人认为是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从座谈情况看,当前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能力素质不高。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5.1xxxx,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6xxxx。由于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心余力绌,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干部不注重学习,即使组织学习也多是走过场、搞形式,从而导致观念更新慢、素质提高难。在62xxxx参加的问卷调查中,有36xxxx认为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正常发挥。
2.宗旨意识不强。由于思想基础较差和党性教育不够等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强,没有从思想上解决好“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问题。调查中有的乡村干部把自己的职责概括为“管好自己的人、听好领导的话、办好上面的事”,有的认为“干部就是管老百姓的官”,而谈及为群众服务的寥寥无几。因此,当我们问及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时,66.xxxx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当把增强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作为重要途径。
3.干部难选难配。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8xxxx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文化低、能力差的人,要挑选各方面素质较好的人担任村干部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后顾之忧多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有能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不愿当村干部,导致农村后备干部培养跟不上,村干部难选难配的现象在当前农村比较普遍。据统计,今年我市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有3xxxx左右的村难以选配合适的人选,甚至有xxxx—xxxx的村选不出支书。
4.工作方法简单。一些乡村干部不注意学习和运用新形势下做群
xxxx。座谈中,多数同志认为乡镇是“有限权利无限责任”,“七站八所”工作在乡镇,但经费的使用、管理又统筹到了县级部门,一些乡镇党委深感工作难于统筹、难于协调、难于落实,导致乡镇执行上级决策、站所执行乡镇部署都大打折扣。
三、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农村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六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自净、活力不断提高,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开展“保先”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坚持用先进典型鼓舞引导人、用反面事例教育警示人,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的观念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2.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健全评选、表彰、管理、使用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以良好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取向上。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任届制、民主评议和届中淘汰制以及正常离职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保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整合利用党校、农广校、职业学校、电大、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部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本领。
(二)科学调整和切换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和角色功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形势、改革创新的能力: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党员从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新任务的需要。
1.深化乡镇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和富余人员,降低乡镇运行成本和财政负担。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撤乡并镇、强村并组,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允许村组干部兼职兼薪,形成更加精干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整和理顺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转换角色功能。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传统的政权化角色定位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定位,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职责,自觉从行政事务管理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等工作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等转变,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要把职能转变到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上来,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
3.改进工作方式。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作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服务手段为主转变,更加主动地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积极探索在农业项目和农村产业环节上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和途径,推进“支部加协会”模式的有效覆盖和作用发挥,促进农村党建更好地与农村经济建设相融互动、同步发展。
(三)围绕发展配班长、建班子、抓队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克难攻坚、加快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抓发展的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和落脚到这项能力上来。
1.围绕发展配班长。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的思路,坚持从发展主干线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从社会发展快、群众反响好的地方发现人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力度,真正把那些善抓发展、勇于开拓、作风正派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2.围绕发展抓队伍。着眼于建设一支善于带领群众推动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抓紧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健全完善乡村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实行乡村干部报酬与地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益直接挂钩,探索建立选拔优秀支部书记、村主任进入乡镇班子的制度,深入开展“民爱民敬民信干部”活动,坚持从主干线选拔干部,切实解决好乡村干部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活力不强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意把那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能力的人吸收为党的分子、培养为村组干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和创造力。
3.围绕发展建班子。坚持以“三级联创”为总揽,切实加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乡镇干部尤其是党委领导职位候选人的公推公选力度,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懂市场经济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优化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抓发展的素质结构,强化抓发展的整体功能。
(四)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的能力
1.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议事规则,对会议召开、议事范围、议题确定、决议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及议事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健全和完善协商制度,建立乡镇决策咨询机制,健全和完善表决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防止决策失误。扩大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涉及乡镇发展全局、党的建设的重大事项要召开党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平时乡镇决策事项要注重征求党员代表意见。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上限控制”的原则,制定“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凡涉及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乡镇党委政府在决策前,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
2.优化县乡权利分配。根据乡村两级党组织的职能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完善乡镇一级政权组织的功能,合理配置乡镇党政的权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对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站所如农业、林业、卫生院等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改变长期困扰乡镇的条块分割和人、财、物分离状况,真正使乡镇党委具有统领本辖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和权力,提高有效整合乡村社会的能力。
3.建立村党政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制定乡镇党政、村“两委”工作职责,建立乡镇党政、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自的职责任务,摒弃“我说你听、我定你办”的领导方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分析工作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构建高效灵敏的抓落实机制,形成乡镇党政、村“两委”领导统揽不包揽、支持不干涉、配合不拆台的良好协作局面。
(五)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的能力
1.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农村普法教育和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重视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定期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法律和政策,把法律政策学习作为基层干部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执政的意识。
2.坚持依法治乡治村。加强对基层组织依法行政的监督,完善有关依法行政的监督措施,聘请依法行政监督员,发挥基层群众的监督力量,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严肃查处不依法行政的典型事件。加强对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务公开的自律和监督。以强化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村账乡管制度,强化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和抽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筹备召开和村务公开情况,完善村民自治工作记录和会议记录,实行乡镇党委派员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由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农村基层乡镇政务、村民自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推进基层民主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软拖应付行为,确保基层民主政治依法稳步推进。
3.纵深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凡属公益性建设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决策,交由党员代表议事会议商议,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出决定。建立村务公开约束制度,增强村务公开实效。
(六)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凝聚民心的能力
1.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调查研究、公开办事等制度,切实落实《民情日记》、“驻村双向选择”、“首问责任制”等措施。坚持和完善领导和部门联系基层贫困单位制度,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提高帮扶实效。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建立上级督查考核、受益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2.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教育引
导的同时,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觉转变作风,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区市县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乡、村干部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坚持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作风建设巡视制度,落实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将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作风状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
3.落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措施。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重视了解当前群众诉求,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系统思维,灵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说服教育等手段,从满足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难、调处群众纠纷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基层干部在急难险重和复杂事件面前靠前指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群众疑难问题和信访案件包案和包村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和群众呼声、群众疾苦的反馈渠道,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量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农村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调整布局,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集体公房、设备等租赁经营,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形成资源整合收益型、旅游资源开发型、效益农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增值型、资本经营拓展型等多条发展路子,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5.建立“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加强作风督查,制定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平时“不作为”、任期“无作为”的表现形式和认定标准,严肃查处不作为的典型案件。坚持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制度,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组织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评议村“两委”干部,制定群众公认的刚性约束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凡连续2年考核居于末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就地免职;凡在群众评议中得不称职票超过一定比例的,分别给予组织提醒、谈话诫免和组织处理,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压力中生活力,出创造力,强战斗力,增凝聚力。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执政水平。最近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惠城区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三级联创”、“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农村基层挡组织的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使命。区划调整后,我区由以城市为主变成以农村为主,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那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去应对挑战,担当重任呢?我想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任务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的建设,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形势所需。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今年中央又就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下发了1号文件,将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形势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向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方式转变,从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农业、工业、服务业,促进城镇化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农村利益关系和矛盾日益复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问题、公益事业建设、村务管理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急需多种服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农民从业领域越来越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农民群众不仅对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学校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完善服务,建立支持发展、支撑大局的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保障功能。
(四)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活动载体,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社会进步,传播媒体及信息渠道畅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碰撞激烈,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了,民主诉求的愿望也更强了。而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不注意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采取“我说你听,我逼你干”的办法推动工作,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六)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不断变革,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不少农民群众已从单一的种种殖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的从事加工业,有的从事运输业,有的兴办小型企业,还有相当多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已形成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流动性的就业方式。而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沿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沿袭着老的读读书、念念报,传达传达文件等呆板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肩负重任、应对挑战的现实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找准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一)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思维层次,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坚持以综观天下大势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强化系统思维,思考问题、制定决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领导方法。
(二)增强执政兴村的发展意识,着力提高实现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的目标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发展的要求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推动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评价部门,用发展评判干部,用发展解决问题,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塑造开放、进取、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真正优化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有所作为,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认可,必须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在提高组织、驾驭和发展市场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三)增强执政靠人的人本意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强“第一要素”来保证“第一要务”的实现。一要突出重点,抓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要拓宽渠道,进一步改革培训方式,定期轮训乡村干部,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二要着眼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选人用人方式。要继续采取措施,从优秀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有培养前途的机关干部中选拔一些同志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抓住下半年乡镇换届的契机,积极推行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要坚持和完善村级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程度;要积极推行村干部就职承诺制,把就职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激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把思想凝聚到为民办实事、谋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富民强村上来。
(四)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着力提高勤政、廉政、优政的能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一要强化一切为民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不能留下后遗症,不能使一些所谓的政绩成为“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教育和督促基层干部深入农民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断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本领;要全面推行领导挂钩联系、驻村访户、对口帮扶等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办法、好制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巩固完善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五)增强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基层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基层党委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党建重点要抓两头,一方面要按照经济兴、环境美、文明好、班子强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搞好后进村整转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新社团党建重在扩面提质,把最优秀的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最广大的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增强执政依法的规则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期联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确保《村民自治法》、《教育法》、《土地法》、《计划生育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地贯彻施行,让群众既从中体验到法律的威严,又体验到法律的科学与公正。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现象,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三级联创”机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组织保障。要以县区争创为龙头,健全“三级联创”机制,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一要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三要强化督查,培育典型。
(二)创新载体,完善管理,扎实推进选派工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落实要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示范引导、互联互帮和领导联系等形式,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农村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体制保障。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一批群众公认,“靠得住、有本事”的管理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构建以规范化和民主化为内容的农村事务管理体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率。着力构建以提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资本、市场销售等问题和环节,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完备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对农村突出存在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贫困户脱贫难等问题和现象,有关部门要分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执政水平。最近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惠城区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三级联创”、“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
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农村基层挡组织的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使命。区划调整后,我区由以城市为主变成以农村为主,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那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去应对挑战,担当重任呢?我想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任务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的建设,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形势所需。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今年中央又就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下发了1号文件,将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形势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向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方式转变,从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农业、工业、服务业,促进城镇化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农村利益关系和矛盾日益复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问题、公益事业建设、村务管理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急需多种服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农民从业领域越来越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农民群众不仅对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学校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完善服务,建立支持发展、支撑大局的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保障功能。
(四)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活动载体,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社会进步,传播媒体及信息渠道畅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碰撞激烈,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了,民主诉求的愿望也更强了。而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不注意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采取“我说你听,我逼你干”的办法推动工作,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六)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不断变革,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不少农民群众已从单一的种种殖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的从事加工业,有的从事运输业,有的兴办小型企业,还有相当多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已形成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流动性的就业方式。而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沿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沿袭着老的读读书、念念报,传达传达文件等呆板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
织的执政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肩负重任、应对挑战的现实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找准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一)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思维层次,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坚持以综观天下大势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强化系统思维,思考问题、制定决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领导方法。
(二)增强执政兴村的发展意识,着力提高实现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的目标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发展的要求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推动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评价部门,用发展评判干部,用发展解决问题,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塑造开放、进取、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真正优化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有所作为,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认可,必须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在提高组织、驾驭和发展市场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三)增强执政靠人的人本意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强“第一要素”来保证“第一要务”的实现。一要突出重点,抓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要拓宽渠道,进一步改革培训方式,定期轮训乡村干部,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二要着眼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选人用人方式。要继续采取措施,从优秀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有培养前途的机关干部中选拔一些同志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抓住下半年乡镇换届的契机,积极推行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要坚持和完善村级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程度;要积极推行村干部就职承诺制,把就职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激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把思想凝聚到为民办实事、谋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富民强村上来。
(四)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着力提高勤政、廉政、优政的能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一要强化一切为民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不能留下后遗症,不能使一些所谓的政绩成为“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教育和督促基层干部深入农民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断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本领;要全面推行领导挂钩联系、驻村访户、对口帮扶等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办法、好制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巩固完善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五)增强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基层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基层党委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党建重点要抓两头,一方面要按照经济兴、环境美、文明好、班子强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搞好后进村整转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新社团党建重在扩面提质,把最优秀的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最广大的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增强执政依法的规则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期联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确保《村民自治法》、《教育法》、《土地法》、《计划生育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地贯彻施行,让群众既从中体验到法律的威严,又体验到法律的科学与公正。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现象,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三级联创”机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组织保障。要以县区争创为龙头,健全“三级联创”机制,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一要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三要强化督查,培育典型。
(二)创新载体,完善管理,扎实推进选派工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落实要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示范引导、互联互帮和领导联系等形式,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农村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体制保障。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一批群众公认,“靠得住、有本事”的管理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构建以规范化和民主化为内容的农村事务管理体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率。着力构建以提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资本、市场销售等问题和环节,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完备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对农村突出存在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贫困户脱贫难等问题和现象,有关部门要分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