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法》培训专题5——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解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法》培
训专题
(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一、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目的及意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应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的重要经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有利于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积累食品安全管理经验,较好地起到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作用,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利发挥重大作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定义和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为了掌握和了解食品安状况,对食品安全水平进行检验、分析、评价和公告的活动。监测要掌握较为全面的食品安全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包装、贮存、销售以及烹调等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对食品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按性质分为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三类。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方安案的制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监测计划和方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品安全风险状况是动态的,了解和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和方案也应是动态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计划和方案。各职能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过程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也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卫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进行核实,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计划和方案。
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定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及其它有关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类物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危害描述是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暴露评估是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或定量评价。风险描述是指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估计。
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和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的,具体是由成立的包括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来进行的。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是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成立的。但是对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过程,运用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来进行的,这样能保证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权威的专业的依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主动利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段或者接到人民群众举报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其中检验是由具有法定检验资质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六、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议和信息通报。作为国务院各监管部门,处在监管食品安全的第一线,能够更容易地及时发现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更方便获得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应主动向国务院卫生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这也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监管部门的义务。当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和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可信性,理应在制定和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重大作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国务院有关各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我们工商得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安全的信息后,应当立即要求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安全食品,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还能够在更大范围的信息汇总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进而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其中安全风险警示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的。风险的警示能够引起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整体水平,加强对风险食品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第二篇:2017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
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系统、连续地收集、整理、分析食源性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全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其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围绕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等任务,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努力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做好专业参谋,扎实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从制度上保障风险监测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制定了详细的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采样计划,细化监测任务和采样工作进度,对具体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行协调安排和部署。明确了相关单位职责,要求区疾控中心和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将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当成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做好调查、采样、检验、网报和分析报告等工作,为开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时间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一)食品样品采集
为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严格按照省市《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2016年xx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根据监测计划及任务安排,制定了详细的样品采集、存放、送样等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采样要求规范采样,确保采样及时、准确。从3月份开始在超市、食品商店和农贸市场等居民的主要购买点采集样品,采样人员以消费者身份购买样品,对样品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建立溯源档案,并确保相关样品信息的保密性。采集的样品有儿童食品、速冻米面生制品、煎饼、草莓、生鲜肉、即食非发酵豆制品、水果、蔬菜等。截止目前,全区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采样9次,采集样品18份。完成食品风险监测理化项目3次,采集样品44份。将样品分别编号并送至疾控中心,微生物样品用无菌袋包装,冷藏箱送样。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
根据市《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局制定了《2016年xx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主要对异常病例、临床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三方面进行监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做好暴发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和网络报告,并承担对各医疗机构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督导考核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开展,人员还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对具体内容、程序仍有疑惑,监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人员短缺。监管人员少,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
四、下一步打算
(一)要继续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省市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继续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责任制。继续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各项工作制度,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深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事件监测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构建监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监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xx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7月8日
第三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做好中心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确保监测与评估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 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本着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第四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对本市区域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评估。
第五条 卫生科负责本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负责采集样品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监测情况。第六条 检验科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协助采样并及时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任务,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确保政府下达的任务能及时认真完成。年底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结上
报卫生科和质量管理科。
第七条 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第八条 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结论等相关信息实行保密制度,在批准公布前,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对外公布。
第九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它是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或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由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具体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与评估工作程序》进行。(见附录)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附件 7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对本辖区范围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3.职责
3.1中心主任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和协调。
3.2 收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时,中心分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立即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编制计划,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优先于其他检测任务,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3 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包括采样送检、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
3.4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3.5 检测科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3.6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3.7本中心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程序 4.1采样
4.1.1采样由卫生科2名(含)以上人员参加,检验科协助。4.1.2采样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采样记录。
4.1.3采样数量应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4.1.4 采样点的选择要根据被监测食品抽样数量的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中挑选出在本地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的监测样品。4.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 4.2.1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4.2.1.1 通过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主动收集动物、食品和环境中分离的病原情况以及对这些病原的耐药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污染源或污染环节,掌握我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和耐药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也为制定或评价良好生产、加工操作规范提供基础数据。
4.2.1.2监测项目涵盖沙门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
4.2.1.3 微生物检验科负责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1.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2.2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4.2.2.1通过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为食品风险评估、预警和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4.2.2.2 监测项目有农药残留、元素、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质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2.2.3 理化检验科负责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2.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3 质量控制
4.3.1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4.3.2检验科按规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室间质评。4.4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4.5后勤保障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4.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4.6.1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6.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时机
4.6.2.1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4.6.2.2 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的。
4.6.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四个步骤,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风险评估的最后结论是在考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做出的。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减少风险的措施,得出风险概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4.6.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 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5.支持性文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卫生部等七部门 2010 年)附件 8 食品检验回避制度
第一条 建立食品检验回避制度,就是为保障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防止在食品检验中可能发生的营私舞弊现象发生。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人员应主动回避: 1.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检验;
2.本人与客户或与委托检验项目有利害关系; 3.参加过初次食品检验的复检事项;
4.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食品检验项目。
第三条 回避的提出和实施:
1.自行提出回避,由其所属的食品检验机构决定; 2.客户要求检验人员回避,向食品检验机构提出申请; 3.客户对回避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委托; 4.有提请和批准的相关记录。第四条 回避申请由中心分管领导批准。
第五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检验人员,一经查实,将视情节给以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 中心党支部要加强对食品检验回避制度的检查与监督,要与 检验人员晋升、奖励等环节结合起来,完善回避监督管理机制。
第四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本站推荐)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
2010-07-26 15:11
《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比较,突出的变化之二就是增加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规定和内容。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食品监测是指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食品的有计划抽样检测,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观察某种物质在该食品中的含量。监测任务的来源一则根据国家下达的监测计划结合本省的实际制定的本省监测计划。二则,根据新闻部门、公众反映或者群众举报的信息。通过监测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掌握的监测信息提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化学、检验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的依据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由上述可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客观数据;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意见会指导下一步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度和调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河北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对这两项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早在2007年在外国已发现食用中国出口的饲料动物急性肾衰死亡案例。实际上这种饲料中已加有“三聚氰胺”如果即时进行食品和乳制品的监测和前瞻性评估,可能会即时修订食用乳的标准。不会出现在“乳与乳制品标准中”没有“三聚氰胺”检测项目、检测报告合格但有毒有害物质不被检出的现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建立使检测机构可以按照监测计划有目的的对食品中某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检验,发现擅自添加物质后再报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一方面指导修订检测标准,另一方面指导查处工作。这两项制度的建立附合国情,便于实际操作,为食品安全增加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第五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培训小结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培训小结
2013年07月15日,蒲县人民医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业务培训暨工作会议在我院门诊六楼会议室进行。本次培训是依照《2013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而安排的,由我院具体实施。参加培训的人员均为院内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共32名。分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也悉数参会。
由分管领导副院长刘蒲强对《蒲县人民医院2013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宣读,然后就目前工作现状进行安排部署。由下设办公室人员消化内科主任郭芳对所有相关人员就《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诊断、处置和报告流程做了重点的培训。
现场的气氛非常和谐,培训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培训过程中学员非常认真的汲取知识,并不时有人进行提问。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核测试。共有 32人参加了考试,考试成绩非常理想,全员通过,平均考评成绩为92.13,此次培训非常成功
蒲县人民医院
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