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八大建筑央企
探析八大建筑央企
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八届信息化论坛,见证了行业信息化的风雨历程,推动了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本届信息化论坛,在特级企业资质就位、信息化建设考评结束这个节点上,以“总结与展望”为主题,对行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反响。
杨江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第八届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峰论坛,从行业内优选20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较成功的企业作信息化优秀建设成果展示。天津住总作为天津市唯一一家展示单位,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天津住总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示,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及各参会单位的一致好评。天津住总在认真学习听取协会专家、同行业单位的发言,参观同行业优秀案例及公司自我展示等全过程中,学习到了优秀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尤其是中国铁建“五纵四横”运营平台的规划、建设:北京市政四公司施工项目深化管理模式,;中建一局“坚持做有用、有效益的信息化”等先进的实战经验,都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操作性,非常受益。
冯凯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
这次信息化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的内容丰富全面,对于与会者来说,这次大会提供了一个认识差距、学习交流的平台,来自各个单位的代表相互交流,彼此了解行业内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会议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我和众多信息
化工作领域的同仁来说,基本都有同感,通过对多家单位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使得我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有了更加多维度的深入理解,对行业领域内的关注点、问题所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会上众多代表企业如北京城建、上海宝)台、福建建工集团等单位的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经验都可以总结为四点:领导的大力支持;正确的系统建设方法;系统的人员培训;周密的实施方案,这在我们上海城建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中是深有感触的。
乔建华
陕西煤化建设集团董事长
通过参加这次信息化的行业盛会,使我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对信息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信息化建设是围绕企业管理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企业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整合。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创新,而是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必须做好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此次交流学习,反映出集团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方面与其他施工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此项工作应始终站在企业战略高度,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引导、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科学高效应用为理念、以流程制度化为约束来开展。
李天胜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过参加这次施工企业信息化领域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感触颇深。一是认识到我们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与先进的施工管理信息化相距甚远。二是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及带给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学习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做法:科学认识行业的业务特性与信息技术特性,高度重视信息化的阶
段性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积小步为大步,避免一步到位的冲动;注意信息化的推进策略,信息系统的开发要以人为本,重视系统数据录入人员的感受,重视企业领导层的需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逐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沟通能力,管理信息化需要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的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于亦章
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次信息化会议上,通过与专家的深入交流,收获颇丰。一是明确目前公司还在使用传统的“项目经理管项目”的管理模式,现在信息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信息化实现无差别化的集约型管理,即“法人管项目”,实现多个项目资源的集中控制,特别是人财物的“三集中”管控。二是信息化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取得各级一把手的支持。信息化过程往往涉及到组织的管理机制和习惯的调整,会牵涉到众多人的利益。这些都必须有一把手的绝对支持才能做好。
杨广志
本溪钢铁(集团)矿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综合处科长
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峰论坛至今已举办8届,搭建起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合作和资源整合的优质平台,赢得了业界良好的口碑。有幸参加这次高峰论坛,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针对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这次会议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四个环节:一是黄如福教授针对国际上先进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向、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二是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辉副部长的发言,其总结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点包括:业务模式不断变化; “把整个海洋煮沸”;实施和推广中缺乏推动力;重大问题议而不决: “垃圾进去、垃圾出来”。三是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张志峰主任针对业务财务一体化推进实施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给出了采用中间库的方式传输
数据;统一材料分类、合同分类:建立流程审批曝光台、罚款;统一各公司部门与岗位设置的解决方案。四是交流会上发现一个亮点:移动信息平台。
杨金钰
唐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次信息化高峰论坛举办相当成功,不仅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领导,而且充分展示了信息化管理应用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案,可谓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希望明年的高峰论坛能够举办得更好!
刘海河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
以优秀样板的展示强化行业信心,以新技术的讲解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成败得失的共享促进行业的思考,这次信息化的盛会为国内寻求先进管理方式的企业、致力于行业信息化服务的厂商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周和
易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次会议是资质就位后备企业第一次聚首,从会议上的发言来看,企业冷静了许多,理性了许多,务实了许多。通过会议上的互通有无,为各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行业主管部门今后制定政策奠定了基础。
邓卫松
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
锐捷网络非常荣幸能作为唯一的网络厂家,参与本次盛会,与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一同探求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共同推进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持续健康地发展。
万昱
北京清科锐华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的忠实参与者,每次参会都是我和信息化同仁们一起学习、交流、思考和研究的好机会。高峰论坛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肖 晔
北纬三十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施工行业信息化80%以上的失败率,是管理软件产品化的必然结果。施工企业要想做好信息化,必须明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这条路;以流程梳理和流程再造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定制开发的方式是最佳之选。
李光岳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第八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峰论坛既有提纲挈领的总体认识,也有国内多家企业成功案例、挫折教训,还有软件企业对于信息化前瞻性的规划。会议内容丰富,数据真实,对于集团公司的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具体来说包括:一是把对信息化认识提高到战略层面上:二是每年预留信息化专项预算,信息化工作是一个过程,不会马上产生效益,但它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三是分步实施,不贪大求全,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不能像应付考评一样让系统大而全,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易到难,从粗到细,逐步开展,稳步推进,贴合集团公司管理,顺应项目部需求:四是在合适的时机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金光明
上海建工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
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我认为,企业业务管理流程的梳理和设计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要花大力气在综合自身企业文化、战略定位和管理理念的基
础上,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主要为财务管控、经营管控、战略管控等,进而梳理和设计出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并输入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些工作完全靠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刘洪舟
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第八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急客户所想,在现场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参会及软件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细致、快捷的优质服务。
施威
江苏鼎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一年一度的高峰论坛,以“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立足行业实际,关注企业需求,深挖典型案例,注重交流研讨,总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交流和推广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理论、方法、技术和成功案例,为与会者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具示范作用的学习机会。
邓小姝
北京光环和锐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
深度剖析问题,指明未来方向,增强相互了解,建立伙伴关系,打造共赢基础。黄得承
宝智坚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 这次信息化论坛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使我们能与业界进行直接的交流,探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这符合宝智坚思的一贯愿景。当然,从这次会议我们也发现,目前大家关注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仍大多停留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狭义应用上,对广义上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如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或
跨企业的项目办同管理信息化等问题的探讨相对较少,宝智坚思认为这应该是整个行业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贾晓平
北京广联达梦龙软件有限公司总裁
历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峰论坛”作为行业重要盛会,将知名专家、优秀施工企业以及国内优秀软件企业齐聚一堂,为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共谋发展,对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广联达梦龙公司作为该会议的首席合作企业之一,不断通过自身的专业价值,帮助施工企业提升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行业进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具有工科、管理学、法律等综合知识背景,拥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法律职业资格、质量体系审核员等执业资格。曾先后在中建总公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电建集团等建筑央企工作。在企业战略、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企业运营、改革改制、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突围——中建发展改革改制案例集》。
经营质量对比与分析
本文中的“经营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发展能力等方面。
从盈利能力看。包括盈利指标(盈利额、利润率)和盈利结构。
盈利指标。通常包括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绝对指标和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相对指标(详见表6)。这里重点分析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毛利率主要与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程度、项目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有关:营业利润率主要与企业管理水平、管理层级的数量有关。
按毛利率排序,依次是水电股份、化学股份、葛洲坝、中建股份、中)台股份、中交股份、中铁股份、铁建股份;最高14.42%,最低10.50%,平均12.37%。其中:水电股份、化学股份、葛洲坝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与水利水电、化工等细分市场的竞争程度较低有关;中建股份为12.04%,与地产业务盈利高、占比大有关:中铁股份、铁建股份不到11%,与铁路建设市场从2007年起逐步放开,竞争加剧有关。
按营业利润率排序,依次是化学股份、中交股份、中建股份、葛洲坝、水电股份、中冶股份、铁建股份、中铁股份;最高6.97%,最低1.96%,平均3.96%0对比两个排序,营业利润率排序比毛利率排序靠前的有:化学股份、中建股份、中交股份、铁建股份等4家:化学股份的两项指标分别为第1与第2,中建股份为第2与第4,中交股份为第3与第6,铁建股份为第7与第8。通常,采取三级法人模式的集团比采取二级法人模式的集团应该花费更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但中建股份、中交股份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盈利结构。这里主要分析各业务板块的毛利率情况(详见表7)。
基建设计业务,基本是各家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化学股份、中铁股份、铁建股份的毛利率都超过30%,这与化工、铁路领域设计单位少,竞争程度低有关;中交股份的毛利率不到25%,有些令人意外:房建领域设计单位众多,竞争激烈,但中建股份的毛利率接近27%,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毛利率高,但由于规模小,设计业务贡献毛利在各家毛利润总额中的占比普遍不高,中铁股份占6.11%、铁建股份占4.75%、中建股份占2.48%;但中交股份、化学股份分别占到12.95%和22.06%。其中,化学股份占比高与其在化工领域形成的以工艺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关。
甚建建设业务,是各家贡献毛利最多的业务。中建股份房建业务的毛利率只有7.65%,与房建领域竞争激烈有关,但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达到10.58%,高于处于相似细分领域的中铁股份、铁建股份、中交股份,这说明中建在项目管理上有着独到之处。水电股份毛利率12.75%,高于同样以水利水电为主业的葛洲坝3个百分点,这与其海外业务利润率高、占比大有关。中交股份的基建、疏浚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02%、9.72%,有些出乎意料,在一般人看来,中交在跨海桥梁、疏浚等领域具有核心的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应该有更高的获利空间。按基建建设业务贡献毛利的占比排序,依次是水电股份(81.16%)、铁建股份(80.49%、化学股份(68.03%)、中铁股份(67.96%、中交股份(64.80%)、中建股份(59.16%)、葛洲坝(54.15%)。占比高表明主业突出,占比低说明业务更趋多元;但占比过高意味着“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占比过低则可能是核心业务竞争力不强。
工业制造业务,是各家附加值较高的业务。多数企业的毛利率为20%—25%,但中冶股份(8.67%)、中交股份(5.24)明显偏低,特别是中交股份。这里有必要回顾历史数据。2008年之前,中交股份的毛利率基本在14%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港口机械为主的工业制造业务深受影响,毛利率一路走低,2010年跌至2.8%,当年亏损9.55亿元:2011年扭亏为盈,毛利率回升到5.24%,实现盈利1.10亿元。为彻底扭转这种状况,2010年中交股份收购了美国F&G海上平台设计公司,加快发展海上重型装备制造业务。这说明,不仅
企业的业务要多元化,而且每个业务板块也要多元化;否则,企业很难规避由于市场周期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地产业务,是各家最赚钱的业务。多数企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但中建股份达到44.92%,中冶股份为15.84%0中建股份拥有“中海地产” “中建地产”两块品牌。“中海地产”是中建在香港的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企业,在地产界属于一流品牌;“中建地产”是近年来中建整合国内资源设立的企业,目前处于发展壮大之中。2011年,“中)台地产”实现收入207.56亿元,仅次于中建股份的483.27亿元,但毛利率明显偏低,这与其在房地产调控形势下,加快销售、加快回笼资金有关。
2011年,在8家企业中以化学股份的盈利能力最强,营业利润率6.97%,比排在第二的中建股份(5.21%)高出1.76个百分点:中交股份(4.36%)与葛洲坝、水电股份(均为4.35%)属于同一水平线;中)台股份(2.31%)、铁建股份(2.17%)、中铁股份(1.96%)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中>台股份与投资业务收益不高、地产业务盈利降低,以及下属的中冶葫芦岛集团持续性亏损有关:铁建股份、中铁股份与近年参与铁路项目较多(参建企业普遍存在盈利难问题)、海外业务开拓遇到不少困难有关。
从管理水平看。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与盈利能力呈正向相关,但盈利能力高不一定就代表管理水平高。通常,对“管理水平”只做定性评价,不做定量分析。笔者尝试着用“人均业务收入” “百元收入管理费”来分析各家的“管理水平”。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在岗员工数量,表示:每位在岗员工平均完成的营业收入,这个指标既体现了管理效率,又反映了企业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百元收入管理费=管理费用/营业收入Xl00,表示:企业每获得一百元的收入,所花费的管理费用,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详见表8)
在人均营业收入方面,中建股份、中交股份的最高,与两家企业大量使用社会化资源有关:水电股份的最低,与其主要使用自有资源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人均营业收入也并非越高越好,除非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项目组织模式,提高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提高作业层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对于“大土木”工程建设,企业保留一定数量的骨干作业队伍、重要机械装备是十分必要的。在百元收入管理费方面,中建股份的2.31元远低于8家企业的平均值4.15元:从历史数据看,虽然物价指数连年上涨,但中建的百元收入管理费呈持续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1年分别为3.03元、2.63元、2.48元、2.31元。究其原因,除了因规模扩大摊薄管理费以外,与其长期坚持裁短管理链条、消灭亏损企业、“宁可养人不养机构”,以及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做法有关。而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动力,来源于所在细分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
从发展能力看。业内通常用合同额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三项指标来评价。
三项增长率。从表9可以看出,2011年的情况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3家的三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有3家的部分指标出现负增长。那么,如何评价这些企业2011年的表现呢?通常的方法是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但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主要细分市场不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可以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合同额、营业收入增长的基准标准,当处于基准标准的90%—130%时.属于正常(或健康)增长的范畴。净利润增长率则应与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挂钩,当高于或基本持平时,属于正常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05%,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2.60%;这就是说,合同额、营业收入的正常增长区间是18.95%~27.37%、20.34%~29.38%0需要说明的是,90%—130%的浮动区间是一个经验数据,有待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增长率过低或过高,都不属于“健康增长”。过低自然不用说,过高是因为难以持续,并且大起大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伤害。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宏观环境再好,企业发展也是有边界的,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内部交易成本将会大于外部交易成本,企业扩张就难以维系。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规模,并且规模似乎可以无限扩大。
在宏观形势向好、全行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三项增长率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但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者某一细分领域投资规模增幅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时,就很难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这就需要补充分析“资产负债率” “现金含量”等指标。
资产负债率。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建筑央企的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80%,否则在EVR考核中将提高资本成本率。从表10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低于80%的有4家,同比降低的有1家(水电股份,主要得益于上市融资)。其中,资产负债率最低是化学股份,为65.54%0查看其财务报表:截至2011年期末,短期借款0.85亿元,长期借款4.51亿元,货币资金176.27亿元,财务费用-3.15亿元!这就是说,当其他企业为银行“贡献”了二三十亿元的时候,化学股份从银行“笑纳”了3.15亿元。那么,现金流是否来自上市融资?我们再看看股票上市公告,化学股份2010年1月上市,融资规模66.95亿元(未扣除上市费用),这在近年上市的所有建筑央企中是最少的(参见上篇一表2)。由此可知,化学股份充裕的现金流来自于其主营业务。
现金含量。即营业收入现金含量,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以营业收入,表示:企业每获得一百元的收入,净流入企业的现金有多少;这个指标既反映经营质量,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表10中,现金含量为负数的有4家,同比降低的有4家。从这个角度看,2011年多数企业的经营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在账面上形成了利润,但辛辛苦苦承接、建设的工程项目并没有带来多少现金流;在投资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现金流的情况下,企业主要依靠融资来保持现金流的平衡(参见表13)。这种情况固然与2011年宏观形势有关,但也说明企业在提高经营质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是所有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核心资源对比与分析
本文中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资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企业文化等。
从资质资源看。建筑业是实行资质准入的行业,企业拥有资质的数量、等级、类别,不仅是进入不同细分市场的准入证,而且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类别。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中建股份拥有高等级资质723项,铁建股份639项,中交股份430余项,化学股份86项。虽然统计的时间点不同,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但大致情况已见端倪。
根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特级资质就位情况(参见表11),有6家央企在传统领域拥有为数较多的特级资质。中建、中铁工、中铁建、中交所属的每个工程局都具有特级资质,中铁工的一局、二局,中铁建的十六局,中交的二航局具有双特级,中建甚至有5家三级企业
具有特纫资质;中)台有5家二级企业具有特级资质,宝>台、五冶为双特级;电建(水电股份)有7家工程局具有特级资质;能建唯一的特级资质在葛洲坝股份。除此以外,中铁工、中铁建、中冶在房建领域,中建、中铁工、电建在公路领域,中建在市政领域,都拥有特级资质。
除了施工总承包特级,综合设计甲级、行业设计甲级、施工总承包壹级、专业承包壹级也是重要的资质资源。但由于住建部没有完整公开这些信息,因此难以准确分析各家拥有资质资源的结构。但从总体看,中建、中铁工、中铁建、中交拥有资质的数量多、范围广,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抢占先机。
从人力资源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结构(包括学历、年龄、专业等)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
目前,各家企业披露的人力资源信息很少。在表12中,在岗员工最多的中铁股份有29.48万人,最少的葛洲坝有3.42万人,平均人数13.78万人。在学历构成上,中交股份的员工学历最高,本科及以上占49.22%,中专及以下占29.99%0在年龄结构上,只有部分企业披露了近期数据,很难进行横向比较。但从图2可以看出,中建股份的人才结构最年轻,39岁以下的超过75%(30岁以下的约占50%),50岁以上的不到7%。
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薪酬、福利、奖惩等人力资源政策密切相关。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在分析具体企业时再做展开。
从财务资源看。与其他企业相比,目前央企拥有的最大资源是财务资源,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中期票据、信用证、应收账款保理、信托融资等,以及较低成本的担保、保函等支持;今年5月,国家对AAA级央企及核心子公司放开了超短期融资券,这又成为新的融资方式。在所有的来源中,最大的来源还是银行(参见表13)。
正是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地方融资平台收紧的大背景下,央企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成为各类项目的投资商。2008年之前,建筑央企的投资规模较小;2008年之后,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参见表14)。从施工领域向投资领域拓展,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投资的首要目的不是投资本身,而是为了获得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但如果大量投资形成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资产,那么“借贷一投资一收益一还贷”的循环就不能闭环,企业将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窘境,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公开披露的信息有限,不好去评价各家投资业务的质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投资项目的质量将决定明天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
从技术资源看。这里主要谈谈技术研发。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建筑业并不是注重技术研发的行业。原因有三:一是大多数的工程建设项目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二是整个大环境处于粗放增长的阶段,大多数的业主对专业化的需求不强;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很
多本应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被作为先进经验在业内推广,虽然有助于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但客观上造成企业缺乏持续开展技术研发的动力。
各家企业在这方面披露的信息也很少。2011年,中冶股份科技投入20.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88%,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量最多(参见表15)。2012年,有6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建股份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交股份获二等奖5项,中)台股份、铁建股份各获二等奖2项,中铁股份获得5项。
从企业文化看。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理想道德的总和,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经营管理理念等要素。但各家对企业文化要素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将使命与愿景合二为一,有的用宗旨代替使命、愿景,有的既有使命、愿景又有宗旨„„为便于比较,统一整理为表16。
在8家企业中,中建的“拓展幸福空间”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中交的“固基修道履方致远” “让世界更畅通”,既体现了主要业务,又展现了志向高远。作为整合重组的企业,中交的企业精神由“墨脱精神” “振华精神”“龙成精神”等子企业精神组成,体现了包容、融合的氛围。中铁建的“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源于“逢山凿路,遇
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展现了气壮山河的气概。中化工的“企业发展为员工进步搭设平台员工进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认可和尊重。
但相对于国内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建筑央企在企业文化的提炼、推广等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与中国移动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中粮集团的“忠于国计良于民生”、万科集团的“让建筑赞美生命”相比,不少企业的表述显得过于朴实。当然,企业文化不是一堆华丽的辞藻,重要的是融入全体人员的血液,成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成为指导行为的指南。8家企业都将“诚信”作为重要的理念,这符合市场经济讲求契约精神的本质要求。建筑企业讲诚信,不仅要对业主讲、对政府讲,而且要对员工讲、对利益相关方讲;不仅要让员工讲,而且要让各级管理者讲。只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将纸面上、口头上的诚信变成思维上、行动上、血液中的诚信。也唯有此,企业文化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几点启示
按照惯例,在文章结尾处应该对各家企业做一个综合性结论。但是,一方面受篇幅所限;另一方面,笔者更希望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由读者来评判。更为重要的是,对各家企业进行分析,不是为了分出谁高谁低,而是为了分享经验,揭示规律与趋势。
市场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建筑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由于基本建设涉及到全社会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的投资体制改革有快有慢,导致不同细分市场的市场化存在着较大差别,进而影响到处于不同细分市场的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对建筑企业来说,建筑市场的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细分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项目平均利润率高,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小,提高管理水平的动力小:细分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项目平均利润率低,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大,提高管理水平的动力大。随着国务院“新36
条”的逐步落实,民间资本将逐步进入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铁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政策性住房等领域。随着这些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加快市场化步伐。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包括经营的市场化、资源的市场化、管理的市场化、人员的市场化。经营的市场化。随着行业壁垒逐渐打破,建筑企业从传统单一领域进入房建、市政、公路、铁路、电力等综合性市场。这就需要加快调整市场布局、改变经营模式,进而要求转变总部职能、优化组织机构、完善授权体系、调整管控模式。
资源的市场化。企业要统筹运用好内外部两种资源,既要按照供求关系和集约管理的原则,实现内部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要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风险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学会利用小资源撬动大资源。这就需要改变资源配置模式,调整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
管理的市场化。这就需要实现管理的理论化、标准化、专业化。(1)理论化。要将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国情、行业特点、企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目前的“实践一实践一实践”转变为“实践一理论一实践”,不断提升、创新管理的思路、方式、方法。(2)标准化。要将管理的体系、制度、流程、标准、要求标准化,提高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均质化。(3)专业化。打造专业化平台,培养专业化团队,为业主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人才的市场化。目前不少企业还在沿袭“按身份管理员工”的模式,将员工分为“正式职工” “聘用员工”,这种做法与市场化的需求严重不符。企业应该通过调整、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业绩考核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改变现有人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经营结构调整是建筑企业必须迈过的槛。经营结构包括业务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从8家企业的情况看,呈现出“全产业链” “大建筑业” “大海外”的趋势。全产业链,是指建筑企业从单一的施工、设计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逐步形成涵盖投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采购、制造、运营、维护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大建筑业,是指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筑企业从传统细分领域向非传统细分领域拓展,逐步形成横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大海外,是指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建筑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拓展海外市场空间,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
经营结构调整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调整的目的。不能为了调整而调整,而是为了“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规避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其次是调整的方向。在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建筑央企基本可以“想往哪调就往哪调”。但是,调整并不等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看起来赚钱”不等于“实际能赚钱”,“别人能赚钱”不等于“自己能赚钱”,“现在能赚钱”不等于“以后能赚钱”;即便真能赚钱,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规模效益等一系列问题。从8家企业的情况看,调整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传统细分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例如化学股份,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形成了包括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因此资产负债率最低、净利润率最高、现金流最充裕。二是进入与传统领域相关的细分建筑市场。各家企业都逐步进入其他企业的传统建筑市场,以及新兴建筑市场。三是进入弱相关或不相关领域。例如葛洲坝的水泥生产、民用爆破,中铁股份的矿产开发、金融服务等。但这些调整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三是配套改革。进入新的细分市场,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仍然按照原先的管理思路、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管理新业务,不加快培育、打造专业化团队,其结果可想而知。
“五化”是建筑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不同的企业提出不同的“化”,包括规范化、精细化、精益化、区域化等等。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最重要的是“五化”,即: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五化”的核心是市场化,前面已经做
了阐述;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是市场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国际化的实质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场化。因此,无论什么“化”,都应该以“市场化”为基础。
专业化。需要“聚焦细分市场、聚集专业团队、聚合专业能力”,只有聚焦才会专注,只有专注才会专业,只有专业才会出众。但现状是,不少集团的二三级企业基本是“什么都干” “在哪都干”,其结果是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严重,严重损害股东利益。这就需要集团提高战略管控能力,调整市场布局、区域布局,明晰每个二级企业的定位,通过做深、做透细分市场,逐步成为市场的领先者、领导者。与专业化结伴而来的是区域化,其核心是在不同区域市场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但区域化比专业化更加复杂,除了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对多数企业来说,目前还处于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化还难以提上议事日程。
标准化。在所有的“化”中,“标准化”是认同度最高的。标准化建设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化的目的。通常包括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两个目的,但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应该基于市场的、业主的、项目的需求来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但现状是,很多企业更多的是基于强化职能管理的需求来建立体系,这就导致了规范有余、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二是标准化建立应该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表格化”的原则。模块化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按照类别、级次分解成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流程化是按照PDCA的思路,将每个工作单元按照时间顺序、操作顺序进行细化,运用5WIH的方法,对每个细化的内容加以明确;表格化是将分解、细化后的工作步骤、内容、要求转化为表格。三是建立集团的标准化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每家集团的各个二三级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标准化体系,这导致整个集团的“非标准化”。企业应该按照“集团一二级企业一三级企业一项目”的组织体系,分业务、分层次、分类别地建立标准化体系。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尝试统一全集团的项目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住建部出台特级资质企业重新就位规定之后,不少企业都建设了办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视频等信息系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从集团层面看,二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除了财务管理系统,其他系统基本是各建各的。二是不同系统相互割裂。从具体企业看,由于不是基于市场的、业主的、项目的需求,而是基于强化职能管理的需求建立信息化系统,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系统的架构、信息、数据相互割裂,虽然“信息”上了线,但是与“信息化”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三是基础管理薄弱。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没有管理的标准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国际化。随着国家实力与企业实力的增强,建筑企业走出去成为大势所趋,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从8家企业的情况看,需要关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国际化的目的。通常包括打造品牌、扩大规模、规避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获得更高收益、获取资源等目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目的,找准方向,持之以恒。二是组织模式。从实践的效果看,应该建立“集团(海外事业部/海外公司)+子公司(工程局)+国外区域公司+国外项目部”的“四位一体”的组织模式,调动、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大海外”的经营格局。三是市场定位。紧跟国家外交、产业、资源、经援等战略与政策,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国家、地区,瞄准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服务,通过与国内外企业、机构合作,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共同发展。四是适应规则。一方面要“削足适履”,加快适应国际市场的标准、惯例、规则,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中国的设计、施工标准走出去。五是人才保障。既要加快培养、引进国际化人才,又要注重普通员工的属地化。
综上,随着投资领域的市场化、建筑市场的市场化,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快市场化步伐,加快经营结构调整,加快“五化”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坚持市场化不等于“唯市场化”,企业应该遵循“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思路,将两者的方法、手段、措施有机地
融合在一起,把握住节奏、控制好步调,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第二篇:央企信息化
初步的构想是:
央企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需求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分析
央企客户的维护发展
信息安全成重头戏 08央企信息化回顾与展望(图)
2009年01月22日17:59来源:我有话说
2008央企业处于全国企业信息化整体上市步伐的加快,中央企业对需要对集团大量异构的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整合,提高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水平以及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增强信息系统对集团业务与管理的服务、支持能力,因此,信息化应用是中央企业的必经之路。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集成应用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应用需求旺盛。总结特点如下:
政策环境利好,推动信息化应用需求增长
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报告。在报告中要求中央企业不仅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队,也要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家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建设重点。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导向将推动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构建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模式面对在中央企业内部出现的“同类业务多套软件应用,同类软件多版本运行、下属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独选型、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的问题”的问题,集团迫切需要解决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问题。以构建集团统一ERP系统为核心的集团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模式。在集团统一信息化平台上可以满足集团财务、人力资源、主营业务等综合业务需求,保证集团上下基于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与功能贯通,满足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提升集团运行效率,实现集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
实施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集团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
实施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满足了“集团知识资源中心、集团内部交流中心、集团辅助管理中心”的需求。以打通集团与下属企业的信息通道为出发点,搭建以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促进集团整体协同水平的提高,形成一个“上下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管理网络,加强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水平,从而实现集团的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同时集团还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规范管理流程,提高集团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集团决策支持系统,提升集团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建立全集团的数据中心,通过集团管理驾驶舱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形象化的展示手段,为领导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信息,对领导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强大的分析功能,借助数学分析模型,对数据仓库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集团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IT厂商竞争加剧,集团信息化选型前瞻性和务实性并重
在旺盛的应用需求推动下,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由用友(600588行情,股吧,信息化)、金蝶、浪潮、神州数码软件等国内厂商在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为主导应用的市场局面正在悄然改变,随着SAP、Oracle等国外高端软件厂商在中央企业成功案例的增加,高端市场格局分化日渐明显。中央企业在信息化选型方面前瞻性与务实性并重,不仅考察厂商品牌、信息化集成应用理念先进性、数据交互高效性,更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厂商的中央企业成功案例、产品报价、实施服务能力、产品应用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展望2009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带给IT厂商的仍是市场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先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的优势。
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将引领中央企业信息化投资方向
从资金投向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将主要在二方面展开。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重点是集团数据中心和集团广域网络建设。第二,在应用系统方面投资重点还是以集团统一ERP系统(包括集团财务、集团人力资源、集团主营业务系统)、集团综合管理系统、集团门户系统、集团决策支持系统为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二方面的投资将占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投资的80%以上,IT厂商应把握商机。>>
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从“集团信息化规划”入手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将先做好集团信息化规划。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调研集团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深刻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关键业务流程梳理、业务与管理体系分析,全面了解
集团的业务与管理特点,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集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从而为制定适合的集团
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奠定基础。
图 1 赛迪顾问中央企业信息化规划“五步法”
完善中央企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铺设集团信息化“高速公路”
中央企业将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尤其将重点建设集团数据中心、集团广域网,保障信息系统高效运行;大力普及应用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集团视频会议系统、集团IP电话系统等,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立上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加强工作交流和知识管理,规范在线服务。集团ERP系统还将成为中央企业信息集成应用的“主流”,PLM系统将成为“新亮点”
随着中央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中央企业对应用软件仍将有强烈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其中,以选择集团同一ERP系统的需求最为旺盛。通过ERP系统来满足中央企业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已经成为央企信息化集成建设的“主流”系统。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中央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PLM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中央企业新产品研发、及过程管理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央企业引入PLM系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PLM系统在中央企业将有潜在的巨大需求市场,软件厂商应及时把握市场商机。
信息安全继续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
中央企业将通过引入信息安全技术,建设与完善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的管控力度,优化信息安全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运行。中央企业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从不同技术层面提供对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对信息安全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监控。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加强IT管理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
中央企业将通过引入IT管理体系及系统,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责任编辑:朱晶)
第三篇:央企中层工作总结
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努力为公司做新贡献
—2010个人工作总结
我是工程部的副部长ⅹⅹⅹ,主要负责矿山项目(包括项目管理和新项目开发),和公司新招聘人员的培训。
今年以来,在总公司领导和工程部部长的英明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公司年初提出的“努力开发房建和矿建项目,同时管理好现有项目,力争在去年成绩的基础上实现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一个亿。”的指示精神,我和本部门员工一道,认真学习公司及项目部的有关指示,积极工作,开拓进取,以建设项目监理咨询服务为重点,努力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了业主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致的好评。
现将我一年来工作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做法
(一)极参与项目投标,努力开拓项目领域
一是主动出击,重点运作,努力提高项目中标率。今年以来,我和工程部的同仁,不等不靠,采取主动出击,重点出击的策略,积极和相关企业和项目建设人接触,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先后参与矿山项目投标共21个。经过艰苦的谈判和协调,成功中标邯郸煤机厂项目、巴彦高勒矿井项目、山西特大轮胎厂翻新项目、乌兰察布市浩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0Mt/a重介选煤厂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采购及施工项目监理项目、李家窑煤矿项目第一标段、云南白龙山煤矿项目、新疆苇子沟煤矿项目等11个项目。中标成功率达到了52.3%,为公司获得了万元的定单。另外,还有三个价值万元的大项目,正在竞标中。二是认真做好投标后续工作,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
完成中标后,便进入紧张的谈判和签合同阶段。为此,本着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我认真地做准备,之后和业主高层接洽谈判,较快地完成了项目谈判和全同合同的签订。同时,我积极协调解决监理期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三是积极工作,创新进取,努力开拓新的项目市场和领域。今年以来,我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完成了山东分公司的建设,并签订了一部分冶金方面的合同。虽然当年只有100多万的效益,但为公司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拓宽了市场,其市场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二)狠抓安全管理和教育,确保项目安全顺畅
一是认真学习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安全规定,坚决按规章制度办事。安全问题历来是公司强调的重点,他关系到整个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益。为此,我和全体员工一起,认真学习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等有关安全规定,确实吸取以往事故教训,进一步树立了安全无小事,安全事关全局的思想。同时,认具抓了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新招聘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了全员安全技能培训。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我也注意时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了他们安全生产的技能素质和自觉性。这些措施,为认真做好安全工作,保证项目质量安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不间断地加强安全检查,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思想的重视关键是落实在行动上,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绷紧安全弦,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安全管理。要求员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定,不放过任何那怕一个小的安全隐患,并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是深入现场过,查找隐患,督促整改。今年以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塔然高勒项目部、葫芦素项目部、梅林庙项目部、小纪汗项目部等多个项目部的安全大检查及新疆分公司各项目部的安全大检查。我具体负责检查现场资料和施工进度,以及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负责汇总检查出的问题,之后,以文件形式向项目部下达安全整改意见。对此,我本着对公司负责,对工程负责的态度,认真检查每一个环节,从细微处寻找不安全因素,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并及时向所在单位下达了整改要求,保证了项目的安全顺利。同进,第到一处,我还和本部员工一起细心地给项目部员工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和事故的危害性,使员工
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确保了安全施工,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一是完善各种制度,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我们工程管理部门今年刚刚成立,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为此,我们配合公司其他部门,认真制定和补充完善了相关制度及规定,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各个方面。同时,注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使其更具有了可操作性,更有实效。
二是注意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工作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层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此,在参与投标的过程中,我不是投完了事,而是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参与投标活动,以及和业主方的广泛接触,从中学习并且锻炼自己的谈判能力和开拓新项目的能力,获取直接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参与甘肃华能的项目的投标中,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没有投标,但谈判的结果很成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与企业交往和谈判的技巧。
三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中要效益。作为部门领导,在对下属的管理中,除了严格要求外,我还注意了科学管理。如:按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分工,以达到人人发挥其特长,个个产生最大效益的目的。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工作质量、工作标准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如:在标书的编制工作中,由于人员分配合理,其编制准确率和编制速度,比往年就有了较大提高。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四是以老带新,不断提高团队整体工作能力。作为部门负责人,我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认真抓了对新聘员工的培训,以使他们尽快适应公司工作,提高业务能力,以此带动整个部门的工作能力及效率。如:在投标工作中,我每次都带领大家一起去投标,有意识地锻炼大家的投标感性认识,让他们获得第一手经验。我还经常带领大家下现场,通过现场了解工作的程序,熟悉现场规则,掌握现场实情,为将来部门开展工作或拿项目参与谈判,打下良好基础。在年轻员工培养上,我更是做到了毫无保
留地传帮带。如:今年小谢中了一个标。他有能力做些项目,只是具体程序不太清楚。为此,我热心地讲解,手把手地引导,帮助他下中了一个项目。从此,他偿到了成功的滋味,提高了信心,逐渐进入优质的工作状态。
五是以活动促工作,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意识。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公司党委关于在员工中开展向郭明义通知学习的通知精神和公司团委向全体团员提出倡议,积极开展了“争当企业模范,努力为企业做贡献”活动。号召员学习郭明义同志爱家、爱国、爱企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员工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的意识,表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的贡献。
(四)热心周到,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企业虽分各个部门,但工作是一个整体。而员工则是企业的希望所在。为此,我注意关心员工作和生活,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当中的困难,以提高大家的凝聚力,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团结一心为公司效力。我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接近员工,慰问员工,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积极地为员工和项目部排忧解难。
二、存在不足和明年打算
当然,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离公司的高标准要求还相差很远,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项目比去年同期少,部门管理还显较弱,人员素质也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开拓创新不强等等。另外,虽然自己有许多好的想法和创意,但由于人手不够,没有开展起来,很是可惜。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善。特别是部门管理和新人的培养,要争取他们早日能够独挡一面,努力开拓新思路,发现新市场,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个人方面,在新的一年,我将努力发扬已有的成绩,坚决克服存在的不足,团结所属员工,在公司和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央企薪酬范文
央企薪酬:中石油处级干部年薪25万普通工人3万
8月25日,国资委网站发布公告,要求在10月31日前开展2013年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职工薪酬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主要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及各中央企业,并首度将央企职工“工资外收入情况”纳入调查范围。
“目前,央企高管与普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平均差距接近20倍,有的企业CEO工资甚至比普通员工高出上百倍。”国资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脱明忠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往,央企职工的工资外收入,包括职工福利性收入、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各类商业保险等,一直没有纳入国资委对国企工资总额统计及规范管理。
在脱明忠看来,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启动国企职工薪酬调查可能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响应国务院年初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举动,预示着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国企系统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
二是为了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的基础工作,提高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精准化水平。
实际上,国资委主导的薪酬调查工作自2007年始每年进行,但结果从未公布。而央企及主管部门的讳莫如深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个话题的高度好奇:央企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究竟如何?
福利削减
在很多人眼里,央企是“高富帅”单位—工资高、福利好、前程似锦。当陈平还是学生时,他也如此认为,但美好的想象在他进入这座“围城”后碎了一地。
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陈平考入中国移动浙江省某地市级分公司,从事网络维护工作。两年里,他从6岗升至7岗,基本工资涨至每月2000元,加上绩效工资,扣除个税,每月到手4000多元;再加上一万多的年终奖,这便是他工资的全部。
在这家公司的人事架构里,8岗及以上属于领导岗位,依靠提拔与竞聘。陈平顶着维护员“最高岗”的天花板,年薪6万—7万。用他的话说,“日子还能过,但实在好不到哪里去。” 此前,刚入职时,单位里每月还会发几百块消费卡,春节、清明和中秋稍多一些,一年到头总共七八千元,足够陈平给父亲买两条中华,为母亲添几件衣裳,但今年,这些隐性收入全都淹死在“厉行勤俭节约”的改革浪潮里。
而仅剩的福利,陈平记得公司每年会往工资卡里打一两千元医药费,其余无非是“春天发一包红豆,夏天又有一包绿豆,等到中秋分一盒月饼,过年时再有点年货。”
陈平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至少还是个正式工。据他观察,中国移动地市级的公司里,正式工的比例只有15%—20%,相当部分都是派遣工与聘用工,他们的福利也不好,而且工资更低。
不过,同样是央企的子公司、同样两年工龄,欧阳的生活却比陈平舒心很多。他是南方电网某沿海分公司的基层职员。这家单位的运行部下设多个巡视维护中心,每个中心配备1名站长、3个值班长以及值班员若干。
欧阳是其中一名值班员,他的月薪并不算高,税后6000多元。过去,在10月、11月等用电高峰季,他可以拿到3倍的工资,而不久前工资改革后,这种涨幅被控制在30%以内,但过年前后,他有时仍然可以得到双薪甚至三薪。
此外,他的年终奖为半年的工资,大约4万,同时还能享受五花八门的福利项目:首先,每逢过节,公司会发过节费,以千为单位,年终另有1万过年费;此外,还有不定期的购物卡和消费券,“今年少一些,但上半年到手的有五六千元。”
其次,这家单位拥有自己的员工食堂,提供早饭与午餐,同时,每天补贴15元伙食费,“因为食堂的饭菜便宜,饭卡里的钱通常吃不完。”欧阳透露。
不止如此,公司还每月举行1—2次文体活动,凡出席者全部有奖,奖金几百至几千元不等;而且,公司还以不低的比例为员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
类似陈平与欧阳的待遇差异在央企圈里司空见惯,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储备棉,虽与中石油、中国电信同为央企、同处垄断行业,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与后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垄断程度较高的企业,员工的工资与福利通常要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好。同时,这也与历史沿革有关,比如电力行业自上而下普遍待遇较好,而大多数垄断行业虽然赚钱,一线职工的收入却不高。”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公司董事长祝波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而据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的26%,而最低只有149元,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仅为0.6%,两者相差近300倍。
薪酬级差
而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即便同一行业,同一企业,央企的薪酬差别依然巨大。
老梁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一位有着15年工龄的普通工人。辽河公司隶属于中石油,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每年向国家和集团公司上缴利税逾2500亿元。
在这样一家富余的企业里,老梁的收入称不上好。他提供的一张本某月的工资单显示:基本工资2235元、工龄津贴240元、野外津贴113元、上岗津贴196元、住房补贴99元、夜班费210元、加班费308元、午餐费294元,应发工资3695元,扣除住房公积金500元、养老金444元、失业保险金50元、企业年金55.57元,实发工资2640元。
另一位辽河公司员工透露,他们家的生活日用品很少自己买,单位里一般半年发一次,够用很久,而且孩子的医药费也可以报销一半。“如此计算,每年的福利性收入大约为7000元”。
不过,辽河公司上级干部的薪酬远非这两个数字之和。“通常,正式工人的工资每月2000元—3000元,科级干部比普通工人高一倍,处级干部又比科级干部高一倍;至于年终奖部分,普通工人大约2万,领导干部拿得更多。而总的来说,一个处级干部的年薪可以达到25万。”
老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有一个既定的工资总额,比如说公司总共1000人,中石油1年给1000万,那么,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从这里出。工资总额每年都涨,但落实到工人头上的涨幅很小,因为科长、处长等拿得多,占比大。”
而中石油下属西部钻探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普通员工与领导的差别主要在于奖金,“比如一个采油厂,员工的季度奖金如果是3000元,那么厂长起码要乘以10,拿3万。而其他小领导也要按照系数拿,组长、班长1.1,车间主任1.5,以此类推。”
其他不少央企中,企业干部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同样“断裂”。在黑龙江一家大型煤矿里,时代周报记者发现,该公司普通工人一年的平均工资3万左右,但矿领导的年薪都在20万以上。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配合发改委,对垄断行业进行过收入调查,范围涉及数十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调查结果显示,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已接近5倍,差距最大的为石油行业,个别企业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差距接近100倍。
“其实,一线职工与中高层管理者在福利上的差距往往比工资更大。我们通常说的五险一金属于法定福利,而央企内部会有针对管理层的差别化福利,有些还不能用货币衡量,比如职务消费、出国经费、公车配备,等等。”祝波善说。
此外,不少央企内部还存在大量的聘用工与派遣工,他们与编制内的一线职工及管理人员在工资、福利上又有差距。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某科研院为例,这个研究所拥有自己的医院。“我没有编制,和有编制的员工看同样的病,却要花几倍的钱。”员工林德向时代周报记者抱怨。
这种薪酬鸿沟曾引发过巨大矛盾。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像中石油一类的企业,为了维护稳定,他们通常将普通职工和企业干部的薪酬分开发放,普通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在公司层面发,高层领导的收入则由上级公司发,并且是年薪制,同时,不在基层公司的工资表上有任何体现。
央企收入级差根在垄断
尽管工资待遇平平,在中石油下属西部钻探公司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章明却享受着一项令很多人羡慕的待遇:福利房。
这项住房福利已延续多年。老章过去住的就是单位的福利房,但只有60平方米。去年,他上交旧房,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这套住宅面积135平方米,三室两厅,附近区域商品房的市场价为每平5000元,但老章的购入价只有2000多元/平方米。
“房子是单位自建的,按照员工工龄一批一批走。而且,新入职的大学生,只要结婚,都可以参与分房。”章明说。
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并不鲜见。据祝波善观察,一些央企在地方上非常强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拿到便宜的土地,集资建房后再以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定向发售给员工。虽然这种操作不能绕过现行的政策和监管,但当地政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前,中石油曾在北京爆出团购房上市交易,2年利润翻4倍的消息。这个备受争议的小区名为丰和园,去年5月的单价超过了3.3万/m2,但中石油员工2009年的买入价只有8170元/m2。
而2013年5月,审计署接连公布2013年第3-15号审计结果,央企部分违规的隐形福利被起底。比如,华能集团所属的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08-2011年,将计提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矿维简费1085.43万元违规用于建设职工住宅楼、厂区道路等。
2012年12月,中国第一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在北京发布。该调查指出,企业员工反映最需要增加的福利主要集中在住房、养老、医疗“三座大山”上。
对于住房福利,正略钧策咨询顾问邓明时表示,“变相集资建房在很多央企、国企广泛存在,这是民企无法企及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也认为,在住房问题上,国企、央企提供的保障要比民企更加优越。“比如住房公积金,民营企业通常按照最低的比例缴纳,而国企、央企大多参照上限。”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住房保障已是章明的最大利益。作为西部钻探的班车司机,章明每天往返于戈壁滩上,工作条件艰苦。他的工龄接近30年,月薪4000多元,年终奖也极少,只有2000元。
“其实,央企对于普通员工的福利更多只是为了满足基础型的需求。而且,好公司好福利是应该的,问题就在于员工的招聘,如果选拔是一场社会化、公平公开的竞争,那就没有问题。”一位供职于华润集团的项目经理向时代周报透露。
在他看来,国企与外企完全是两种企业文化,比如,很多老牌国企几乎不炒人,这使得福利的激励作用在国企很难见效,故而,它也就没有动力为员工提供超越基本生活需求的更好的福利。
“简单从统计数字来看,央企的福利并非最好。外企的福利投入很大,而民企为吸引人才也尝试了很多更有竞争力、更加灵活的做法。”韬睿惠锐福利咨询中国区总经理伍海川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但民众为何会对央企提出质疑,这与他们认为央企拥有垄断的市场资源、没有完全放开市场竞争有着直接关系。央企在工资福利上的投入会让人认为它偏离了人才管理成长机制。而这种矛盾的缓解需要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以及更加透明的监督管理。”
这样的种种不公与鸿沟可能不会长久,国务院有动刀的迹象。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其中指出,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要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脱明忠认为,目前这番调查之后,国资委可能会出台一个关于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否则,国务院的这个文件还是难以落实,没有抓手。国资委主导的薪酬制度调查工作已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应该逐步公开,至于公开到什么程度,这可能涉及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权益博弈的问题。”他谈道。
在调查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提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陈平感到害怕,“我不会被划入工资、福利过高的部分吧?”
伍海川则主张,目前一个总体的情况是,央企与外企的福利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市场数据并不支持“福利的改善使得央企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的观点。相反,很多人选择央企更多是出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稳定性等维度的考虑。
“从福利优化的角度来看,民企要优于央企,比如,民企会针对职工提供更有特点、灵活的养老金计划和医疗计划。这一点上,国企和央企应当学习民企的做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福利进行创新和改善,毕竟,这些都是一个企业最有创造价值的岗位。” 伍海川说。
朱列玉认为,目前,在垄断的国企和央企里,最突出的问题是高管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太高,内部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和2011年两年,国资委下属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在65万—70万之间,此前,2004-2007年,这一数值自35万、42万、47.8万一路涨至55万。
与之相对,“一些央企内部,一线工人以临时工为主,企业人员按照编制内、编制外、正式工、合同工、派遣工等被分为三六九等,而派遣工和临时工,即便劳动强度很大,工资收入依然很低,而且几乎没有福利。”朱列玉说。
朱列玉建议垄断央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参照公务员的待遇,或是拟定一个倍数,比如1.2或者1.5。“其实,央企高管收入过高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在完全市场化的机制里,经理人由市场聘任,他的收入多高都不是问题。但在我们的体制里,又由国资委层面主导,那么,这个问题几乎无解。”祝波善表示。
“央企内部的收入差距必须通过突破垄断来消除,但反垄断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线员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应该参照工作强度、技术要求,根据社会平均收入制定薪酬标准,真正实现同工同酬。”朱列玉呼吁。
部分地方收社会抚养费发奖金:最高能返还92% 社会抚养费曝征收乱象:地方大比例返还基层部门
社会抚养费每年收了多少,去向何处,至今是个谜。
今年7月,浙江碧剑律师事务所创立人吴有水律师向全国31个省份计生委及财政厅(局)共62家单位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昨日,吴有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共收到26个省级财政部门、20个省级计生部门的书面答复,“给出数据”的省份只有17个。
目前多位律师已联合向国家和各省财政、计生部门申请信息公开。
有乡镇计生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各个乡镇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按照不同的比例返还给了计生干部,有的乡镇返还50%,有的返还20%。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名提出 《关于停止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建议案》引起讨论。尽管有报道称“取消社会抚养费”甚至取得了不少基层计生系统工作人员认可,但这一提案在法律层面尚未获突破。
部分地方“社会抚养费”成糊涂账/
2002年9月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收取“社会抚养费”。虽然从结果来看均是对“超生”家庭强制收费,和“超生罚款”提法不同的是,由于不是“行政处罚”,“社会抚养费”不再受《行政处罚法》两年追溯期限限制,这意味着“超生”家庭试图逃避缴纳高额“超生”费用的难度更大。
吴有水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仅2012年一年,全国17个省份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就高达165亿元。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近日回应舆论关注表示,社会抚养费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该费用既不属于中央财政收入,也不属于卫生计生部门收入,不允许与计划生育支出挂钩。
由于缺少透明度,不少地方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有渐成糊涂账趋势,“对有些人征收,对有些人不征收,征收来的钱去了哪里最后都搞不清楚。”吴有水说。实际上,在各省财政预算中,“社会抚养费”未纳入每年公开内容,而地方计生委网站也鲜有该费用收支数据。
之前,河南审计人员曾撰文披露“社会抚养费”收支管理中种种“乱象”,包括截留坐支、挪用、乱罚款、打白条甚至不开票、滥发奖金、吃喝招待等。
尽管部分地方审计部门偶尔会对该费用组织专项资金审计,不过全国范围审计仍然缺乏。审计署日前表示,对“社会抚养费”关注度不够,未能全面掌握这些资金的底数。
社会抚养费大比例返还/
吴有水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有26个省级财政部门给了答复,20个省级计生部门给了答复,但很多答复是不知道、不能公开,其中17个省给了数据。”即使部分地方已公布数据,多是只给一个“总数”。
继吴有水之后,全国另有14名律师近日分别向14个未答复的省份再次提出了申请,并表示如仍未获答复,将提起行政诉讼。记者获悉吴有水已向财政部和卫计委提起行政复议,并计划选取一两个省,向其中各县再次申请信息公开。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名提交《关于停止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建议案》,认为“社会抚养费”在执行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建议“尽快从政策上加以调整,停止征收,并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目前对“社会抚养费”收费标准做出如下规定,“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由于上述《办法》仅对收费标准做出原则性规定,地方执行部门具有巨大弹性空间和自由裁量权,具体执行中出现了多重标准。根据吴有水掌握的情况,实际征收“社会抚养费”时,收多收少、是否开票等问题容易受权力、关系影响,滋长腐败。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社会抚养费”却逐渐异化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手段。
根据国家相关预算管理要求,社会抚养费的管理体制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取方面,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支出方面,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由各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据吴有水掌握的信息,地方财政向基层乡镇返还的“社会抚养费”比例惊人,“各个地方不一样,有90%的,95%的,有100%的。”基层计生部门收取的绝大部分费用,最后以财政返还形式到了基层计生部门。
甘肃省一乡镇计生干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现在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很大,最终每个乡镇按照不同的比例来返还,有的乡镇返还50%,有的乡镇20%。
据媒体公开报道,云南昭通地区将社会抚养费的92%返还基层。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县级计生行政部门有权做出征收决定,不过在执行中,乡镇计生部门通常扮演收费主体。这种制度安排的后果是,基层部门容易为了地方财政收入而默认 “超生创收”,偏离了其立法作用。
“如果像现在这样起不到立法本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我觉得值得考虑。”吴有水说。返回腾讯网首页>>
第五篇:2010央企成绩单
央企净利润成绩单:
中石油第一 中国联通垫底
国务院国资委21日发布《央企2010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披露了120家央企中102家去年的“成绩单”。中石油、中国移动、中海油、中石化、神华集团分别以1241.8亿元、972.7亿元、742.3亿元、721.2亿元、468.6亿元的净利润,排名“最赚钱央企”前五名,中国联通以亏损41.4亿元垫底。
数据显示,102家央企去年资产总额达244274.6亿元,净利润总额达8522.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5534.2亿元,上交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31.7%,达到14840.4亿元。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认为,央企这份“总成绩单”较之往年实属“亮丽”,央企总体发展态势和业绩增速与我国宏观经济大势相符又较为超前。
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看,102家央企中有6家企业亏损,中国联通亏损多达41.4亿元,其次为大唐集团亏损30.3亿元、中钢集团亏损14.7亿元、中国铝业亏损2.8亿元、中国印刷集团亏损0.4亿元、彩虹集团亏损0.2亿元。国资委在此前发布的2010分行业运行情况报告中称,通信企业受行业竞争激烈、终端补贴成本增加、网络规模扩大导致折旧及运维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水平有所下降。
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看,102家央企总的保值增值率为108.9%。未实现保值增值的央企有8家,分别是中钢、中铝、大唐、彩虹、中国印刷、中国恒天、中铁建和中国华能,其中5家是亏损企业。而航空运输行业3家央企收入效益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总额达235.3亿元,比上年增利约172亿元,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45.5%。其中,中国国航净利润达到123.7亿、东方航空净利润60.5亿、南方航空51.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