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时间:2019-05-14 05: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第一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第一编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一、(2010·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ù):贫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临近.

③②

①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解析 D项卒,通“猝”,仓猝。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放在时间副词后,凑足言节,无实义;B介词,向;介词,对。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凭借。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答案 C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的情况。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解析 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答案 C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 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士兵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漫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二、(201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

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 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解析 B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

绤之属及经史赠之。

④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有些学生好犯以今释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答案 B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解析 ②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③句是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解析 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答案 A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达之意;(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3)、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答案(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2)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 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任命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安西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第二篇: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提高):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虚词))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二节

准确翻译虚词

题组一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解析 C项为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操?大王来何.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C.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能及君也?徐公何.D. 何以战?.

解析 C.均为代词,什么原因。A.动词,呵问;代词,什么原因。B.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副词,怎么;代词,什么。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

如遗世独立。飘飘乎.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欲食乎?儿寒乎.D. 技盍至此乎?.

解析 A.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 B.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呢。C.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吗。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入。度我至军中,公乃.A.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反不能及。今其智乃.B.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D.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解析 A.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B.表出乎意料,竟然;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C.副词,是、就是;第二人称代词。D.表顺承,就、才;副词,确认判断,是。答案 A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解析 C.均为副词,分别表婉商、期望语气。A.指示代词,其中;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B.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D.指示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答案 C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示赵弱且怯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

.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解析 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D.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答案 A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解析 C.动词,像,如;表假设,如果。A.均为代词,你、你们。B.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D.均为代词,你。答案 C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某所,而母立于兹。.若属且皆为所虏。.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解析 C.名词,处所;介词,与“为”一起表被动。其余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答案 C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 A.表凭借,用来„„的方法;其余表原因,„„的原因。答案 A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析 D.均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A.表被动,被;介词,为了。B.动词,形成;介词,给;C.介词,替;动词,作为。答案 D

题组二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且焉置土石? .万钟于我何加焉!.C.犹且从师而问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或师焉,或不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解析 A.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呢。C.代词,之;句末语气词,表肯定。D.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汤之问棘也是已。

.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D.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助词,表肯定和感叹语气。A.均为助词,表判断。B.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C.均为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肯定。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吾以捕蛇独存。.不赂者以赂者丧。.B.皆以美于徐公。.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其盾以撞。.D.以八月十三斩于市。.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解析 B项为动词,认为;介词,把。A.项均为介词,因。C.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均

为介词,表时间,在。答案 B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变法者因时而化。.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因利乘便。.于今无会因。.C.蒙故业,因遗策。.因拔所佩刀断一指。.D.不如因而厚遇之。.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解析 D项为介词,趁此、趁机。A.介词,依据;介词,因。B.介词,表凭借,依据;名词,机会。C.动词,继承;连词,于是。答案 D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燕王欲结于君。.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良曰:“长于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君幸于赵王。.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 D.介词,表被动;介词,在。A.均为介词,跟、同。B.均为介词,表比较,比。C.均为介词,对于。

答案 D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解析 C.介词,跟、同,有比较义。A.介词,跟、同;连词,和。B.介词,替;动词,给。D.动词,给;助词,同“欤”,表疑问或反诘语气。答案 C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非死则徙尔。.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解析 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均为连词,表承接;B均为连词,表假设;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答案 C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C.言之,貌若甚戚者。.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客有吹洞箫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 D.均为助词,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判断的标志,用在主语后,表提顿;A.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均为助词,前者表提顿,后者置于数词后面,无义;C.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答案 D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解析 B.均为指示代词,这、此。A.动词,到;人称代词,我。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答案 B

第三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二、散文阅读 第二节 体会词句含义类考题破解

第一编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二、散文阅读 第二节 体会词句含义类考题破

一、(2010·四川)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自然(节选)(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 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2.第三段写到: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3.(本节目标对应题)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4.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二、(2010·重庆)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5.(本节目标对应题)“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6.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7.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8.(本节目标对应题)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 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第四篇: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虚词)

语文学习资料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二节

准确翻译虚词

题组一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解析 C项为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操?大王来何.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C.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能及君也?徐公何.D. 何以战?.

解析 C.均为代词,什么原因。A.动词,呵问;代词,什么原因。B.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副词,怎么;代词,什么。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

如遗世独立。飘飘乎.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欲食乎?儿寒乎.D. 技盍至此乎?.

解析 A.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 B.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呢。C.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吗。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入。度我至军中,公乃.A.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反不能及。今其智乃.B.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D.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解析 A.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B.表出乎意料,竟然;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C.副词,是、就是;第二人称代词。D.表顺承,就、才;副词,确认判断,是。答案 A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解析 C.均为副词,分别表婉商、期望语气。A.指示代词,其中;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B.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D.指示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答案 C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示赵弱且怯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

.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解析 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D.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答案 A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解析 C.动词,像,如;表假设,如果。A.均为代词,你、你们。B.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D.均为代词,你。答案 C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某所,而母立于兹。.若属且皆为所虏。.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解析 C.名词,处所;介词,与“为”一起表被动。其余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答案 C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 A.表凭借,用来„„的方法;其余表原因,„„的原因。答案 A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析 D.均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A.表被动,被;介词,为了。B.动词,形成;介词,给;C.介词,替;动词,作为。答案 D

题组二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且焉置土石? .万钟于我何加焉!.C.犹且从师而问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或师焉,或不焉。.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解析 A.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呢。C.代词,之;句末语气词,表肯定。D.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汤之问棘也是已。

.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D.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助词,表肯定和感叹语气。A.均为助词,表判断。B.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C.均为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肯定。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吾以捕蛇独存。.不赂者以赂者丧。.B.皆以美于徐公。.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其盾以撞。.D.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解析 B项为动词,认为;介词,把。A.项均为介词,因。C.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均为介词,表时间,在。答案 B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变法者因时而化。.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因利乘便。.于今无会因。.C.蒙故业,因遗策。.因拔所佩刀断一指。.D.不如因而厚遇之。.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解析 D项为介词,趁此、趁机。A.介词,依据;介词,因。B.介词,表凭借,依据;名词,机会。C.动词,继承;连词,于是。答案 D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燕王欲结于君。.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良曰:“长于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君幸于赵王。.不求闻达于诸侯。.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解析 D.介词,表被动;介词,在。A.均为介词,跟、同。B.均为介词,表比较,比。C.均为介词,对于。答案 D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解析 C.介词,跟、同,有比较义。A.介词,跟、同;连词,和。B.介词,替;动词,给。D.动词,给;助词,同“欤”,表疑问或反诘语气。答案 C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非死则徙尔。.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解析 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均为连词,表承接;B均为连词,表假设;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答案 C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C.言之,貌若甚戚者。.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客有吹洞箫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 D.均为助词,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判断的标志,用在主语后,表提顿;A.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均为助词,前者表提顿,后者置于数词后面,无义;C.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答案 D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解析 B.均为指示代词,这、此。A.动词,到;人称代词,我。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答案 B

语文学习资料

第五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之文言文翻译

2011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之文 言 文 翻 译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10年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以直译为主。教学重、难点:

2、在直译时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不小。而对同学们来说它又是一个难点,在这方面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翻译不过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句子。

二、练习:

板书句子,1-5每排同学分别翻译一个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指导:(评讲之前指导,学生可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先自己修改。)1.《10年考试说明》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教师解读,《考纲》对翻译的要求可归纳为五点,即:

(1)直译,即字字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可采用留、换、补、调等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对于古代一些专用字词,可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譬如“人名、地名、官职、朝代、年号”等一些词语。

②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同义词,可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

③换:即用现代汉语的字词替换。对于古今异义词,必须用该词的今义去替换。对于古今同义的一些字词,只需把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

④补:即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例如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等等。

⑤调:遇到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时要调整语序(2)注意特殊句式。(3)注意词类活用。(4)注意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语气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也?)(5)文通字顺,即语意连贯、流畅。

在具体翻译的时候,要先从整体上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如果是特殊句式,就要把语序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其次要注意有无活用的字词,再逐字翻译,最后检查翻译的是否通顺,句子的语气是否译出了,同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请两个同学对照这五条要求,对刚才这五个同学的翻译进行修改。4.师生一起评改。

四、小结:大家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五个要求,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和步骤去译,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五、当堂检测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二)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

六、评讲练习

七、作业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

译文:

(1)

(2)

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2)是非若所知也。(2分)

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1分)

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

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2分,重点:“而”,“缧绁”。“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用心

爱心专心 6

下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第一篇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