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许多儿童健康专家普遍指出,儿童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呼吁社会和家庭对这一日趋严重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按照国际研究结果,儿童每天至少需要户外运动一个小时,最好保持两至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儿童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许多儿童由于长期运动不足,导致身体虚弱、超重或出现肥胖等不良症状。专家们强调,为确保儿童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和小学应为孩子们组织更多的户外活动活动,应多带孩子投身大自然。

但是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安全意识,在参加户外自由活动时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常常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导致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隐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因素。加上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幼儿活动人数多难组织难管理等客观原因使老师户外活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老师们惧怕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导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没有了保障。因此关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如何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使幼儿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中受到伤害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初衷。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这明确指出了户外活动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幼儿户参加外活动,能培养勇敢坚强、反应灵敏等多种意志品质,是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可见,开展“关于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的研究”正体现了《纲要》精神,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户外活动中安全教学研讨,探索适合本地、本园实际状况的户外活动中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国内外研究资料综述: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日本、美国等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统计,表明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骨折、挫折伤、擦伤、扭伤等,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他们对这些事故高发场地及设施等所采取的对策,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德国Schweinfurt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园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其他地区的研究仅以单一的形式呈现,教师对研究目的不是很明确,不是带着问题研究,而是寻找活动中的某些问题,研究内容实质上仍比较被动与松散。对照国内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反思我们的现状,有很多令人无奈的漏洞和不足;并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现实,力所能及地克服一些局限,让我们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地为了孩子,让他们将来在面对危险时能真正地从容不迫。为了不使教研活动只停留于“一个个片断的反映上”,我们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关于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明确研究目的,充实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范围,在研究常态课的同时结合精品课学习,使得研究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内容:

(1)、寻找和分析幼儿户外活动事故发生的原因,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

(2)、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使幼儿掌握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全面提高幼儿园整体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协助幼儿园制定户外活动安全规范制度。

(4)、加强全园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

2、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全园36岁幼儿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户外活动研究的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人“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研究”的情况,在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研究活动进行之后,必须围绕研讨主题形成教学案例。课题组将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

3、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课题酝酿,申报立项,设计方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制定实施计划,理论学习、师资培训,论证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阶段。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2月)组织实施研究阶段 实验班教师进行若干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会,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汇报课活动,及时调整、完整实验中的各项操作。

(3)、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完成研究报告,汇总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召开课题期终鉴定会,推广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发生调查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

1、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调查数据分析:

从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案例归因及易发生事故地调查情况来看,有45%的小班家长认为: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有关,有 2.5%的中班家长认为是老师的原因,有2.5%的大班家长认为是幼儿园设施的原因;而大班家长认为安全事故易发生地是跌伤的占17.5 %,撞伤占22.5%,荡秋千占2.5%,玩大型玩具占7.5%。(具体见下表)

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案例归因及易发生事故地统计表

年龄段老师的 原因幼儿园

设施问题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户外活动具体事故率

摔交

跌伤撞伤荡秋千滑滑梯

小班5%7.5%45%27.5%10%7.5%22.5%

中班2.5%10%40%20%12.5%5%12.5%

大班0%2.5%35%17.5%22.5%2.5%7.5%

2、典型案例调查学习:

案例1: 2004年11月10日,年仅4岁的小天(化名)在当天下午自由活动时被同班幼儿小伟(化名)推了一下,摔倒时正好跌坐在一块石头上。后经医院检查,发现小天头部撞出一个大包,左腿出现严重骨折。

案例2:2011年10月的某天,某幼儿园小(1)班幼儿董燕鸥在从操场跑步回教室的过程中不甚绊倒,下巴正好磕在台阶上,导致上牙床将下嘴唇内壁凿出一个宽约1.5cm,深约1cm的伤口。后在医院缝了七针。

(二)、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孩子的原因: 初生牛犊不怕虎”,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判断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护技能。因此跌伤、撞伤、打闹受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往往容易打闹或发生磕磕碰碰。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在走廊上追逐而跌倒,磕破头、磕破手;有的孩子因为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导致受伤;有的孩子动作发展相对较差,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

2、幼儿园的原因: 在设施安全方面还不够完善,从而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供幼儿玩耍的场地、公共设备、设施老化、锈蚀、失修等没有及时完善,很容易发生意外。

3、老师的原因:有的教师责任心差,在工作时间心不在焉,没有认真组织幼儿活动,这也是导致意外发生的一个方面。

(三)、教学干预策略

课题组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探讨研究。对户外安全活动提出相应的措施。

1、加强学习,以年龄段为单位开展户外活动安全课。

向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户外活动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怎样安全地组织户外活动的问题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其次,抓好幼儿这一头,以年龄段为单位精心备好典型课,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优质教育课观摩研讨,幼儿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并激发幼儿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主动参与活动,切实提高幼儿的户外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育干预,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曾逊小朋友家庭:父亲教育简单粗暴,妈妈、爷爷奶奶又非常溺爱,所以该孩子活泼好动,户外活动时喜欢推人,打人,把同伴绊倒,我们课题组认真分析幼儿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用,期望效应进行教育干预,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请他当小组长、带头人,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他,在班主任刘阳建老师的一系列教育措施下,我们发现小曾逊的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了,推人、绊倒人的事情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了。

又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们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

3、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保障课题的正常实施

我园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中,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面对幼儿园的现状,想方设法改善幼儿园环境。如在大型玩具场地铺设塑胶地板时,在有限的场地中科学摆放各类大型玩具,以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整个大环境的美观,争取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户外活动的场地;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努力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合理安排每个班级的户外活动时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组织幼儿开展好户外活动。

4、家园协作增强幼儿户外活动效率

在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中,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我们注意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意义的认识。因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召开家长会,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宣传、研讨,形成了开展活动的共识,家长不仅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等活动,还经常帮助幼儿搜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户外活动器械,如:沙包、毽子、垒球、降落伞、飞盘、飞镖等。

5、建立良好的户外活动安全常规

孩子年龄越小,各种良好行为和习惯就越容易养成。对于幼儿来说建立安全的户外活动常规是十分重要和可行的。通过调查与实地观察,我们研究分析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如教师在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前要先检查幼儿的手中、口袋中是否有不安全的东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先做好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要先划定一定的活动空间、场地,对孩子提一些适当的要求:不随便离开集体单独活动,要注意使每个幼儿都在带班老师及配班老师或保育员的视野范围之内,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建立良好的幼儿户外活动安全常规。

四、成效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得到江山市教科所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园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效。

1、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将长期关注安全问题。对我园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成因有了基本了解,对户外安全活动的安全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我园将长期关注安全问题。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些有效策略。如开展典型户外安全活动教育课,许多教师能在学户外教学中渗透健康安全教育。

2、幼儿掌握了户外活动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户外活动安全教育课题的实践研究中,由寻根源到各项措施的保障与落实,把户外安全教育溶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幼儿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率也大大减少了。从而全面提高了我园整体的户外活动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3、增强全园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知识技能结构,如: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既要考虑率到季节场地,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仅要加强对体育活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还要研究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研究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研究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体验等。同时在研究的过程和认真撰写的论文中,老师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阶段的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户外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骨干师资队伍已经形成。课题组成员、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心理专业知识不断得到丰富,能担任户外安全咨询教师、户外活动课教师,能进行户外安全讲座,使幼儿园有一批自产的骨干师资队伍。

4、增强了体能,发展了幼儿智力。

一年来,我园幼儿出勤率较高,均在95%以上,发病率在4%以下,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提高。户外活动为幼儿发展智力、积极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随着户外活动的开展,幼儿有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如:通过体育活动“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幼儿获得了有关青蛙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5、一日活动科学安排,确保了户外活动的安全

我们结合不同季节分别制订了与之相匹配的适宜的户外活动作息表,根据幼儿园实际场地条件以及班额统筹规划户外活动场地安排表,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详见下表)。

第二篇: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按照国际研究结果,儿童每天至少需要户外活动一个小时,最好保持两至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近年来,许多幼儿由于长时间运动不足,导致幼儿身体虚弱、肥胖等不良症状。为确保儿童健康发展,应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但是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在户外活动时难免会做出一些难以预料的行为,导致幼儿在参加户外活动时常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事故。再有,幼儿活动人数多、难管理,使得有些教师惧怕开展户外活动,导致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户外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户外游戏设施的维修和管理不善

幼儿园户外游戏的设施在户外游戏中必不可少,是需要专门的人负责维修和管理的。如果器械没有安装好,零件松动、年久失修,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修理,那么就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在户外玩转椅,游戏之前老师向幼儿提出了要求就让幼儿自由玩耍,结果有一名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突然大哭,原来在转椅的旁边有一个破损的小铁皮翘了起来,孩子的手不小心按在了上面,被划出一道口子,流了很多血,后果很严重。这就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的损坏,教师也没有提前检查设备的安全而造成的事故。

(二)教师组织与管理户外游戏的疏忽

幼儿教师是户外游戏的执行者和开展者,但现在的教师处在安全重于一切的高压下,担心万一没有照看好孩子出事故没法和家长交待,导致老师让幼儿的游戏活动仅限于玩积木、画画、看电视等室内活动。时间长了,幼儿不敢玩,甚至不会玩了,造成幼儿在户外游戏时有困难导致安全问题。有的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前没有提前备课,没有考虑到游戏场地的大小、人数和活动内容的关系,在外出时还会因组织不当而出现推搡摔踩的情况,导致活动秩序混乱而发生事故。还有的老师责任心差,在工作时偶尔打小差,不认真组织幼儿活动,甚至有的幼儿离开了教师的视线都不会马上发觉,直到出现事故才会后悔莫及。

(三)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

幼儿大多天性好动,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没有自我约束力,特别是在室内憋的时间长,一旦来到了户外,他们几乎要把全部的力量用来跑,抢,闹,他们随意的玩,根本不考虑后果,对周围的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不够认识,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力量和应变能力。在危险来临时也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常常会导致跌落、摔倒甚至更危险的情况。还有的幼儿喜欢躲开老师的视线去玩,对游戏的危险因素不够认识。更容易发生危险状况。

二、幼儿户外活动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统筹规划工作

1、科学规划管理户外场地与设施

幼儿园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设安全的户外环境,最好是有日照的泥草地,扩大塑胶地面,草地的面积,尽可能少用水泥地面的游戏场地。另外还要保证户外场地的安全与卫生。有时场地中的碎石子、玻璃树枝等也会无形中对幼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2、加强对游戏器械的管理和维护

幼儿园应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户外游戏设施,尽量选择木制与塑料制的游戏设备,降低幼儿磕碰擦伤的危险。正确安装后并检查,确保安全后再使用,在大型器械周围要采取保护措施,如在话题的四周铺上地垫,而且要设立专门人员,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对于损坏严重的器械及时报废。

(二)幼师做好执行开展工作

1、加强户外游戏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幼儿教师应向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把安全教育直观形象的渗透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场景中了解安全教育。增强户外安全意识。教幼儿学习安全教育歌曲,如在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唱儿歌“走廊慢慢行,有序不争抢,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搡。”在滑滑梯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唱:“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不着急。”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安全类视频来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安全常规,完善户外活动管理

孩子年龄越小,各种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越容易养成。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先强调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尤其要检查好幼儿的衣着,鞋帽是否适宜参加活动,还要注意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了不安全物品,如小刀、玻璃,以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另外,教师要对户外活动进行准备工作,要先划定一定的活动空间、场地,对孩子提出要求。要让每个幼儿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能随便离开集体独自活动。教师要在游戏中时刻观察,并能及时进行安全指导,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活动结束时,教师要清点人数,检查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家园协作增强幼儿户外活动效率

1、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宣传户外活动安全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幼儿家庭进行沟通和联系,通过开展亲子类安全主题活动,或《安全救护知识》、《突发事件措施》等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电话、家访,家园联系栏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户外活动的好处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培育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2、家长密切配合幼儿教师工作,实现共赢

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对各种安全危害行为作出解释说明,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平时要有意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面对困难,培养幼儿有能力面对并处理问题。家长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幼儿穿方便活动的衣服入园,尽量不要在幼儿的口袋放东西。家园双方互相交流,吸取经验,共同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安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让我们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放开我们的双手,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自由翱翔,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安全意识,让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单 位: 西张庄镇中心学校

撰写人: 何俊玲 日 期: 2014.11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可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未能有新的突破。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初中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初中教育,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大致有三大点。(1)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构建。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构建,同时有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1、《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厌学情绪是什么状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为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通过网络途径和图书馆借阅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

3、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开通“知心信箱”、“知心热线”,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设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

5、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6、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二)学生的内在原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厌学的学 4 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初中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以致产生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五、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校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6 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上。特别是对待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要详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分析出其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克服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且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经常使用幻灯片、投影、实验、多媒体、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乐趣。

3、积极鼓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和失落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采用了如下措施:

(1)改变对厌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2)提供给厌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 7 信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

3、分层作业,为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提高组(学困生组)、奋进组(中等生组)和宏志组(优等生组)。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设计,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学困生,评价应注重鼓励,多使用爱心评语,拉近师生距离。

4、心理辅导,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心理的疏通。

厌学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抵触、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形成自闭甚至暴力等倾向,久而久之形成极大的心理问题。我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每周一、三、五开放的时间,鼓励班级学生到“心灵小屋”里去做客,或运用向“马老师信箱”写信的方式,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接受比较专业的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1、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在调查问卷第11题中:你的父母对你的学习要求高吗?选项①“要求很高,难以达到”的比例占了70%以上,可见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落差多么巨大。因此作为家长应对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和评价,设置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2、家长也应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家长的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做到多 8 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个其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合理作息,松弛有道,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另外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如赌博等),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和睦相处,相互配合,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因而,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师在教学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精心设计各种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折纸剪纸、手工制作、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游戏、竞赛、收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通过研究,找出了学生厌学的各种原因,努力探寻科学对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我校学生厌学的现状。

3、本次研究过程培养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为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七、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附《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

2、编辑论文集:附发表论文、获奖论文、交流论文等。

3、将教学案例、个案研究、教育叙事、随笔整理成册。

4、结论与反思:

对于被研究学生,由于老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策,经常鼓励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强,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有少数具有强烈厌学倾向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缓解。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以及网吧、游戏等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应该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题,更多学生能知道学习的快乐和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

第四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申晶

【摘要】本文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给发展趋势和粮食需求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为目标,保证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消费税

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国家粮食局调控司与200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认为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是指一个国家满足粮食需求的能力,以及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是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这一概念与世界粮农组织(FAO)定义的粮食安全稍有不同,但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据此,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包括生产、进口和储备能力以及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保障能力;二是消费能力和水平,包括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三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机制和途径。本文将从粮食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来分析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对策。

一、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总量安全,人均占有量达到国际安全标准。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自2003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突破5亿吨,2011年达到5.7亿吨,2012年为58957万吨,除大豆外,其他种类粮食自给率均高于95%的安全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一个国家人均粮食年占有量400公斤定为粮食安全的标准,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2010年达到409公斤,2011为425公斤,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

数量安全但质量不高。无论是米面油等直接消费的粮食产品,还是肉蛋奶等经转化后的间接消费的粮食产品,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比较典型的如2013年5月的“毒大米”事件、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2009年轰动全国的“三鹿”事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污染,使得土地、水源等受到污染,粮食质量受到影响;二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粮食中残留过多有害物质;三是由于监管不力,使粮食在储存、加工、销售环节被污染,最终导致问题食品流向民众的餐桌。

二、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一国的粮食总产量取决于耕地数量和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能力,其中耕地数量是保证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因素。

耕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在一国范围之内是有限的。耕地总量的减少是对粮食安全最大的威胁。数据显示,1997~2007年,中国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高达1132万亩。中国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2010和2020年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这是中国耕地保护的“红线”,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证。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耕地保护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人口增加,城市化的发展,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生态退耕使耕地数量减少;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耕地抛荒严重。

提高单产受多种因素制约。耕地质量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单产还受到复种指数、化肥使用量、农业科技贡献率、水利设施、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农科院屈宝香等(2009)对影响中国粮食增产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提

高单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提高单产最直接的方法。有研究认为,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值可达198%,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复种指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片面提高复种指数会透支土地肥力,使耕地质量快速下降,还会导致化肥的过多使用,对粮食生产而言,是不可持续的。另外,大部分的粮食主产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业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严重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低下。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频繁,这些因素都极大限制了粮食单产的提高。

人口增加的刚性。粮食的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都是刚性增加的。虽然近十年来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左右,届时人口总量将达到14.7亿人左右。

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提高。人均消费量包括人均口粮消费量及饲料粮、工业非食品加工粮等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直接消费粮食的数量停止增长或者开始减少,但是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急剧增加,畜牧业生产所需的粮食需求爆发性增长。一般来说,猪肉的粮食转化率为1:4,鸡肉的转化率为1:2,牛羊肉的转化率为1:7。以2009年13.35亿人口为基数,如果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肉类消费,粮食消费会增加52.8亿公斤,相当于2010年新增粮食产量的34%。据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2000)计算,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人均粮食需求量达483公斤。亚洲发达经济体如日本、新加坡等在人均GNP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粮食需求量达到550公斤左右。虽然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国际安全标准400公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需求量会长期保持增加趋势。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末总人口134091万人为基数,当人均粮食需求达到483公斤时,全年粮食总需求量为64766万吨,相当于在2012年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的基础上增产9.9%(5809万吨)。人均粮食需求量达到550公斤时,全年粮食总需求量为73750万吨,相当于在2012年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增产25.1%(14793万吨)。

三、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判断是谨慎乐观的。目前中国的粮食供需平衡是一种脆弱平衡,随着人口和人均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这种脆弱平衡必将会被打破。粮食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上的粮食贸易。要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只能不遗余力地提高粮食产量。以保护耕地为基础,提高单产为目标,确保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加强对抛荒地、闲置地的管理和利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化对土地的占用等多种因素,人地矛盾尖锐的情况只会愈演愈烈,耕地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复种指数,控制化肥和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耕地质量。有研究显示,全国农田只有49.6%实现了有效灌溉。如果能够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灌溉问题,粮食产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全国耕地有2/3为中低产田,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对良种研究推广,新型耕作模式及灌溉技术等能直接提高粮食产量、节约能源的研究。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建立有效的农业利益补偿机制,增大主销区对主产区的转移支付,研究对部分人群征收粮食消费税的可行性。2011年,中央财政全面取消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此举大大减轻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负担,促进了粮食安全。2005年两会期间就有专家提出开征粮食消费税的建议。2010年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中,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再次提出,我国应该探索建立“粮食消费税”,将征收来的税金用于支付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建设。有学者认为,粮食消费的最大群体恰恰是中低收入群体,高收入人群的粮食消费非常有限,因此在全国范围开征粮食消费税,会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负担,实际上是“劫贫济富”。粮食消费税的征收是否有可行性,税基和税率如何确定,征税对象的范围如何划分,怎样才能真正起到补贴粮食主产区农业建设、促进粮食安全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邓大才.粮食安全的模型、类型与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余振国,胡小平.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3]王国敏,卢婷婷.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复杂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2011,(5).[4]张全红.我国粮食总量安全现状分析与政策启示[J].农村经济,2011,(8).[5]高淑桃,任福全,王晓.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理论探索,2010,(4).[6]曾靖,姜学勤.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3).[7]王兆华,褚庆全,王宏广.粮食安全视域下的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再认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8]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4,(09).[10]居占杰.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学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金姝兰,侯立春,徐磊.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11,(17).[12]李英,陈立华.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1,(12).[13]王雅鹏,王薇薇,吴娟.我国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14]尤利群,范秀荣.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分析——解读《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J].生产力研究,2009,(20).[15]屈宝香,李文娟,钱静斐.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4).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结题报告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 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 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研究目标

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增加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及网络用途。

2.增强学生整理、辨别、分析网络的能力,由其是能够对网络危害认识及处理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术辩论会等提高中学生对网络这把“双刃剑”的认识。

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式

收集整理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材料、咨询指导老师、查阅书籍、上网发帖收集各界人士对网络安全的意见及建议。

四、具体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以下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入侵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安全的几点策略。

1、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初 衷是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这决定了互联网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使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各级网络,并将破坏行为迅速地在网络中传播。同时,计算机网络还有着自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隐蔽性:无法有效识别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以二进制数码,即数字化的形式存在,所以操作者能比较容易地在数据传播过程中改变信息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协议及操作系统也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导致各种被攻击的潜在危险层出不穷,这使网络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各种安全问题相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黑客们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特征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入侵方法。例如:通过伪装发动攻击、利用开放端口漏洞发动攻击、通过木马程序进行入侵或发动攻击、嗅探器和扫描攻击。

为了应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网络安全技术也经历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检测的发展过程。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VPN、防毒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漏洞扫描。其中防病毒、防火墙和VPN属早期的被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入侵防御和漏洞扫描属主动检测技术,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众多信息安全产品的基础。

2、网络的安全策略具体分析

早期的网络防护技术的出 发点是首先划分出明确的网络边界,然后通过在网络边界处对流经的信息利用各种控制方法进行检查,只有符合规定的信息才可以通过网络边界,从而达到阻止对网络攻击、入侵的目的。主要的网络防护技术包括: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 术,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的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将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构成连接状态表,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的共同配合,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识别,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规则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应用网关技术在应用层实现,它使用一个运行特殊的“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的工作站来连接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其目的在于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

2.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它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它可以帮助异地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与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VPN技术可以在不同的传输协议层实现,如在应用层有SSL协议,它广泛应用于Web浏览程序和Web服务器程序,提供对等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数据的加密;在会话层有Socks协议,在该协议中,客户程序通过Socks客户端的1080端口透过防火墙发起连接,建立到Socks服务器的VPN隧道;在网络层有IPSec协议,它是一种由IETF设计的端到端的确保IP层通信安全的机制,对IP包进行的IPSec处理有AH(Authentication Header)和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两种方式。

3.防毒墙

防毒墙是指位于网络入口 处,用于对网络传输中的病毒进行过滤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能够对网络数据流连接的合法性进行分析,但它对从允许连接的电脑上发送过来的病毒数据流却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无法识别合法数据包中是否存在病毒这一情况;防毒墙则是为了解决防火墙这种防毒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安全设备。防毒墙使用签名技术在网关处进行查毒工作,阻止网络蠕虫(Worm)和僵尸网络(BOT)的扩散。此外,管理人员能够定义分组的安全策略,以过滤网络流量并阻止特定文件传输、文件类型扩展名、即时通信信道、批量或单独的IP/MAC地址,以及TCP/UDP端口和协议。

3、网络检测技术分析

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防护 技术是无法挡住所有攻击,于是以检测为主要标志的安全技术应运而生。这类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监视受保护系统的状态和活动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非法攻击。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活动。

4、主要的网络安全检测技术有: 1.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用于检测任何损害或企图损害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行为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通过监视受保护系统的状态和活动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活动。作为防火墙的有效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已知和未知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入侵防御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入侵防范、阻止系统。IPS是基于IDS的、建立在IDS发展的基础上的新生网络安全技术,IPS的检测功能类似于IDS,防御功能类似于防火墙。IDS是一种并联在网络上的设备,它只能被动地检测网络遭到了何种攻击,它的阻断攻击能力非常有限;而IPS部署在网络的进出口处,当它检测到攻击企图后,会自动地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将攻击源阻断。可以认为IPS就是防火墙加上入侵检测系统,但并不是说IPS可以代替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是粒度比较粗的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基于TCP/IP协议的过滤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网络地址转换、服务代理、流量统计、VPN等功能。

3.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技术是一项重要 的主动防范安全技术,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发现系统漏洞的一种重要技术是蜜罐(Honeypot)系统,它是故意让人攻击的目标,引诱黑客前来攻击。通过对蜜罐系统记录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来发现攻击者的攻击方法及系统存在的漏洞。

五、结束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涉及法律、管理和技术等综合方面。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安全体系,才能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六、参考资料:

书籍资料:

1、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2、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5.3、胡铮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4、胡道元、闵京华:网络安全.科技信息,2005,10.5、王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网站资料:

1、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徽县二中 孙亮亮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们徽县二中理化生课题组在原有基础上对“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辉龙 课题组成员:罗辉龙、何汉威、傅伟邦、陈文轲、黄海英、何海威 执 笔:罗辉......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葫芦岛市二高中历史课题组 2014年9月28日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 自历史组申报的《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保安九年制学校 张雪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结 题 报 告 自2014年1月加入‚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以来,我们学校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