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

时间:2019-05-14 05: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

第一篇: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 研究结果样例

例1

第三部分 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结论 11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4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与内涵的梳理 14

(二)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和物流职业教育的分析总结 16

(三)广东省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四)广东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物流人才培养配套政策研究 23

(五)珠三角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理论研究 25

(六)广东物流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优化研究 29

(七)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 31

(八)物流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及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九)现代物流设备设施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及操作技能训练方法和评价研究 36

(十)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教材研究

(十一)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40

(十二)物流专业基于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实训教学研究

(十三)基于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实训室建设、使用及其评价研究 41

(十四)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

(十五)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适应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研究 45(十六)物流人才职业技能评价模式研究

三.广州铁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 48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改革的思路 48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54 ―――摘自“构建适应珠三角现代物流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研

究”之目录

例2

六、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探索

(一)“影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课堂学习为基础的。根据学习心理的理论,学生的有效学习系统是由动力系统、认知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学习动力系统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由学习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学习的认知系统主要是对信息知识的接收、加

工、存贮和输出等过程构成,其主要包括选择、建构和应用三个心理机制;学习的控制系统主要是计划与评价二个机制构成。因此,为了从学习系统的角度,了解“影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越秀区25名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下样本25份,实际回收23份,有效率达到92%,符合正常回收率。通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学校地理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百频数

教师自身实践和能力有限 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跟不上 多媒体资源不能共享 学生不感兴趣 教材和教辅不配套 地理综合学

21.1

21.1

97.2

12.7

12.7

76.1

14.1

14.1

63.4

15.5

15.5

49.3

8.5

8.5

33.8

分率%

25.4

有效的百分

率% 25.4

累加的百分

率% 25.4习实施需要占用大量实践 其他 总和 71

2.8 100.0

2.8 100.0

100.0

从表1可知:受访教师认为影响学校地理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主要是“自身实践和能力有限”,此外还有“地理综合学习实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多媒体资源不能共享”以及“学生不感兴趣”这三因素对课程的有效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表1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影响因素是教学背景的“个性要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可认为是教师已有的认知结构;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教学背景的“环境要素”,即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第三个影响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信息要素”,即教学的资源。

(二)探究性教学的分析

1、学习中思维障碍的表现及分析

在研究中发现:初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仍处于“经验型”。如学习“地球”、“地图”和“世界气候”等抽象的地理知识时,常常需要具体、直观、形象的感性经验支撑,否则就会出现对地理概念、规律、成因、特征等理解、判断、推理上的困难,造成思维障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下面就从思维品质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1)感性认识不足,影响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善于对地理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的加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作出概括归类。因此,为了测试学生地理思维的概括性,在学习“中国的人口”一节中,出了四道题目,以测试实验班48名学生思维的概括性。题目如下:①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况? ② 分析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③ 分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带来了哪些问题?④ 根据新学的知识和搜集到的信息及当地(广州)的人口状况,谈谈为什么我国要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满分为10分,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地理思维的概括性的组间差异a≤0.05 组 别 人数平均分(X)标准差

(S)

感性认 识丰富 感性认 识不足

备注:组别的选取参照附录中的调查问卷(I)

从上表可知: t的实际值:2.12>t的理论值:2.02,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组与感性认识不足组,在地理思维的概括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27

4.78

2.57 21

6.19

1.87

t检验(实际值)2.12

t(df)a 2.02 异。

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不够,实践能力较差,导致感性认识不足,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和所学的地理知识,从“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和“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等感性材料中获取处理信息,从而不能产生对“人口的增长趋势”等问题的认识;不善于将调查研究和利用网络提供的当今社会有关人口数量、资源、环境、西部大开发等信息在大脑中加以综合并推广到“为什么我国要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解答中,从而影响了思维的概括性。

(2)思维方式不当,影响思维的准确性

地理知识体系的地域性(区域性)特点,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和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系统与局部等多种地理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区域空间概念,形成认识和分析该区域地理特征及将同类区域的共同特点,归纳概括成一般规律的能力。因此,在实验中,为了测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在学习完“经线和纬线”一节后,让学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的共同特征,但比较的指标则由学生自己设计。满分为10分。具体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地理思维准确性的组间差异表a≤0.05 组人指标设计的指标设

总平

总标

t检验 t

(df)a 别 数平均分(X)计的标均分准(满分4分)准差(S)(X)(S)方法23.09 0.83 7.48 2.10 3.23 2.02 恰当 3 方法22.08

1.26

5.8

2.98 不当 5 备注:组别的选取参照附录中的调查问卷(II)

从表3可知,t的实际值:3.23>t的理论值:2.02,说明方法恰当组与方法不当组在地理思维的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选择不当,导致在地理学习中,不善于捕捉地理事物间的变化和联系,不能及时地排除各种干扰,从而不能较好地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从指示方向、长度、弧度状况等方面设计指标,影响了对经线和纬线特点的掌握,造成对经线和纬线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在实际读图中,不能迅速地、准确地判断图中的经线和纬线,出现将经度读成纬度,纬度读成经度的错误现象,影响了思维的准确性。

(3)定势的消极作用,影响思维的灵活性

地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特点,使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范围广,并融合了许多新的观念。这一开放性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由此及彼地思考问题,能举一反三,不拘一格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变能力强,能机智地处理实际情况。因此,在实验中,为了测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习完“地图”一章后,出了四道测试题。题目如下:①人们在选购住房时,普遍都喜欢有南风窗的房子,如果你是建筑师,有客户要求为他建造一间四面八方都有窗的房子,你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吗?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但你若站在青藏高原上眺望,并不感到它很高,为什么?③当你到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如何利用该地城区图来判别方向?如何利用它来找出你所要参观的旅游景点?如何选择所乘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④某科学考察队由甲地出发,向北走30千米,再向西走60千米,最后又向南走30千米,发现又回到原地。你认为这可能吗?如果可能,请找出甲地的地理位置。满分为10分。测试结果见表4: 表4 思维灵活性的组间差异表a≤0.05 组 别 人数

平均分(X)

积极作用组 消极作用组

备注:组别的选取参照功能固着实验(见附录固着实验题)

从表4可知,t的实际值:2.1>t的理论值:2.02,说明积极作用组与消极作用组,在地理思维的灵活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受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对图表、数据、文字等资料进行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不善于灵活地运用知识。因此,当改变提问的角度时,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影响思维的灵活性。26

4.69

2.48 22

6.14

标准差(S)2.28

t检验(实际值)2.1

2.02 t(df)a(4)迁移的消极作用,影响思维的独创性

地理学科融合了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特点。这一科学•人文性,使学生的思维兼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因此,在实验中,为了测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初一上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假期的时间观察身边的地理问题,特别是生活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选好研究的课题,开展广泛地调查研究。第二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一个课题小组交一篇研究成果。在学生所交的研究成果中,有特色,有独创性的成果,并获得市、省奖项的,不到1.6%。造成学生思维独创性的障碍表现见表5:

表5 思维独创性的障碍表现

思维障碍 独创性 提出问题 不善于发现生活

获取、处理信息 解决问题 不善于独立地获

不善于独立完中的问题;不善于取、处理信息;不成具有一定特色提出新颖的、独特善于独立开展调的研究,研究结的研究、调查或设查研究或小发明 果没有独特的见计方案

究其原因,主要是迁移的消极作用,影响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应用,使思维不能突破经验和已有知识的束缚,不能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去认识事物,从而提出新见解,易出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

2、实践活动的结果与分析 99个研究学生在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中,有53%的学生的活动成果分别获得省、市和全国大奖。如:在“广州市第四、五、六届壳牌美境活动”中,学生设计的“废旧电池回收箱推广活动”、“清洁白云山路活动”、“垃圾回收行动”分别获得了市的一等奖和实施奖。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撰写和设计的《大城市改造的成功范例——广州市三年一中变系统工程的调查研究》、《塑造岭南文化品牌——广州南越时期考古遗址的调查》、《家庭污水处理器》分别获得广州市论文一等奖(2个)、设计三等奖,其中《大城市改造的成功范例——广州市三年一中变系统工程的调查研究》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撰写《构建广州市绿色生态环境的研究》、《文明古城、千年沧桑——广州古城商都变迁的研究》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其中《构建广州市绿色生态环境的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如:学生在《塑造岭南文化品牌——南越古遗址的调查》研究的感想中是这样写的“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外出参观活动中,我们有幸地参观了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引发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广州历史文化的起源中,西汉南越国时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南越国时期,广州开始建成、发展,回头一想,几千年的痕迹经过岁月的流逝,沧海变桑田。今天,只要你在广州的北京路上走走,你会惊讶地发现处处能找到广州文化起源的痕迹。我们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古遗址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认为南越时期的考古遗址,不仅在建筑史、科学技术、园林史、航海史、文化等方面具有考古价值,而且在教育、旅游、经济、文化、文物保护等方面极具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因此,建议加大对四大古遗址的宣传和可持续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形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南越国古文化”景点,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通过旅游和参观学习,感受古代—近代—现代的广州文化风貌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实地考察虽然辛苦,但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和游客交往,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懂得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也纠正了我们重主科、轻次科的不良学习心理,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历史地理的兴趣。”

从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成果情况和研究感想可知: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也体现了求真求实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研究是有效的、可行的。

3、学业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从记忆、描述、读图、绘图、综合分析、应用等方面自编试题,采用入学试、学年考式的方式,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况表 N=48/50 a<0.01 序次 班别 人数 均分

标准差 T检验

结论

入学 实验班 48 对照班 50 第一 实验班 48

67.94 23.116 T=0.073<2.617 差异不68.28 22.670

75.60 14.133 T=3.6947>2.6

1显著 差异显学年 对照班 50 第二 实验班 48 学年 对照班 50

65.60 21.214 7 著

81.02 11.091 T=3.837>2.617 差异显67.50 21.584

注:评分满分为100分

从上表可见,实验所选定的两个对比群体的认知水平基本一致,但经过二年的实验,“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认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平均分提高,标准差缩小,学生的学业分化缩小,综合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4、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与分析

课题组基本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案例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征询有关地理教研员和初中地理教师的意见,我们将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分为“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4个方面,并将这四方面细化为“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能力、效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能力”12个特质作为评价指标。实验后,采取在实验班、控制班中随机抽24名学生分别由科任老师、课题组老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四个指标体系进行客观评价,取平均数对照。

表7 学习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统计表 A班:实验班 B班:控制班 评价指标 问题能力

权重 20

班 A/B

平均数 17/13 实践能力 合作能力 综合能力 20 30

A/B A/B A/B

25/20 16/15 23/14 注:85分以上为优,75―84分为良,74―65分为中,60―64分为合格。

从上表可知:两个班随机抽样1/2的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评价比较,实验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均属“良”,控制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均属“中”。而且,在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班的优势较明显,尤其以综合能力更为突出。

5、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在研究前后的变化,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保证研究的纵向可比性。

表8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问卷统计表 N=48/50 a=0.05 问题 测量序 班

频数

χ2检验

结论

符合 不符合

我认为目前前测 实验 23 的学习方式

控制 24 26 7 23 26 25 8

χ

不存在显

2=0.038<3.8140 著关系 χ

存在显著有助于提升后测 实验 41 我的需要

控制 27

2=9.949>3.814 关系 χ

不存在显我感到目前前试 实验 22 的学习方式

控制 25

2=0.044<3.814 著的关系 χ

存在显著有助于图形后测 实验 40 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

控制 27 23 2=8.435>3.814 的关系

我认为目前前测 实验 21 的学习方式

控制 22 28 8 27

χ不存在显

2=0.032<3.814 著的关系 χ

存在显著有助于满足后测 实验 40 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我认为目前前测 实验 23 的学习方式

控制 26 控制 23

2=13.283>3.814 的关系 24 3 22

χ不存在显

2=0.041<3.814 著的关系 χ

存在显著有助于了解后测 实验 45 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我认为目前前测 实验 24 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形成求真求实的后测 实验 39 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我认为目前前测 实验 25

控制 27 控制 26 控制 28

2=11.937>3.814 的关系 24

χ不存在显

2=0.00002<3.81著的关系 4 23

χ存在显著

2=7.078>3.814 的关系 χ不存在显的学习方式控制 30 20 3 22

2=0.343<3.814 著的关系 χ

存在显著有助于更好后测 实验 45 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控制 28

2=13.163>3.814 的关系

从上表可知:研究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并无太大差异,而后,实验班学生的自我内在需要、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说明:探究性学习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可行的。

(三)案例教学的分析

为了分析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选取了广州市培正中学某个班的某次月考成绩作为对比分析样本,题形、题量、分值与今年高考的文综卷一致,即题形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的题量为11题,主观题的题量为2题;客观题的分值是44分,主观题的分值是56分;客观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国际合作与发展、区域自然特征、区域自然环境(气候)、区域自然资源(石油)、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地表作用、人口迁移、环保、工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观题第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费结构、环境问题措施、气候特点及影响、外力作用、农业地域类型对比,主观题第2题涉及的知识占主要是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特点和迁移及成因、河流、、城市内部布局、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工业区位条件和类型及分布、产业结构变化及转移意义。通过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得出结果见表

9、表10和表11:

表9:总体水平描述性分析

Mean

Std.N 前测一卷 后测:一卷 前测:二卷(1题)后测:二卷(第1题)前测:二卷(第2题)后测:二卷(第2题)前测:总分 后测:总分

58.35 68.92

37

12.182 9.296

2.003 1.528

15.46

4.141

.681

12.30

2.548

.419

17.57

3.834

.630

30.27 35.89 15.78

37 37

Deviation

8.871 5.206 3.735

Std.Error Mean 1.458.856.614 从表9可知:可见前测平均分为58.35,标准差为12.182。后测平均分为68.92,标准差为9.296。因此得知,经过改进教学方法后,学生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表10:相关性分析

前测一卷 &

N

Correlation

.140

Sig..408 后测:一卷 前测:二卷(第1题)

后测:二卷(第1题)前测:二卷(第2题)

后测:二卷(第2题)前测:总分 & 后测:总分

通过表10可知:前测一卷,与前测二卷的相关度为0.140,显著性检验 p=0.408>0.05,说明相关度不高;前测二卷(第1题)与后测二卷(第40题)相关度为0.455。显著性检验p=0.05≤0.05,说明前后两次测验的二卷(第1题)关联性较高;二卷(第2题)与后测二卷(第2题)相关度为0.216,显著性检验p=0.290>0.05,说明两者相关度很低。

表11:使用“案例教学”前后差异分析

SMtd.ean De

viat

S

(95%

(95%

S

.290

.081

.216

.200

.455

.005

td.ConfidenConfidenError

ce Interval

ce Interval

ig.d(2-tt f aile

ion Meof the of the d)

an DifferencDifferenc

e)Lower 前测一卷 –

后测:一卷

-5.622

9.636

1.584

-8.834

e)Upper-2.409

3.549 前测:二卷(第1题)

后测:二卷(第1题)前测:二卷(第2题)

后测:二卷(第2题)前测:总分 –

-10.13.003

2.138

-14.90

-6.232

4.943 根据表11可知:进行“案例教学”前后测试总分成绩差值序列的平均值为-10.568。一卷、二卷(1题)、二卷(2题)前后测试总

-3.162

4.-4.619

-1.706

4.403-

3.-1.784

3.-3.101

-.466

2.746-3

.-3

.-3

.001

.95650 2 009

.36718 9 000 000 后测:总分 568 分成绩差值序列的平均值各为-5.622、-1.784、-3.162。一卷、二卷(1题)、二卷(2题)及总分伴随概率分别为0.001、0.009、0.000、0.000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说明,实施“案例教学”前后,地理学科成绩有了明显变化。从测试样本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实施“案例教学”后的成绩比实施前的成绩要高。

―――摘自课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例3 “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

录 第一章 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7

(二)研究意义 8

三、研究内容 8

四、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国内外环境教育与校园环境管理 10

一、概念的界定 10

(一)环境教育 10

(二)绿色学校 11

(三)环境管理 11

(四)校园环境管理 12

二、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

三、国外学校环境教育和校园环境管理

(一)学校环境教育与生态学校计划 14

(二)国外的校园环境管理

四、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6

(一)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

五、校园环境管理 16 17

(一)我国中小学的校园环境管理实践

(二)校园环境管理在农村中学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20 第三章 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和校园环境管理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2

一、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22

(二)调查假设 22

(三)调查方法 22

(四)问卷组成与采样原则 23

(五)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3

二、访谈结果分析

22

(一)关于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 36

(二)关于对校园环境管理的认识 37

三、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讨论 38 第四章 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案例研究 40

一、案例研究目的

二、案例研究对象

(一)三和庄中学

(二)鱼窝头中学

40 40 41

三、案例研究1——三和庄中学 41

(一)准备阶段 41

(二)教学实验阶段 42

四、案例研究2——鱼窝头中学 50

(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二)实验结果分析 51

三、案例研究结果讨论 53

(一)关于实验学校的选择 53

(二)影响案例研究效果的原因分析 53 第五章 广州市农村中学校园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结合的策略及途径 55

一、在广州市农村中学进行校园环境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 55

(二)将校园环境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 55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 56

(四)增加经费投入,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校园环境管理的方法 56

(五)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以社会力量支持郊区中学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56

二、校园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将环境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系统,建立适合的城郊中学的学校环境管理体系(SEMS)57

(二)制订学校环境政策、纳入教师教学计划

(三)从节约成本入手开展城郊中学环境管理,减小环境管理在学校的实施的阻力 58

(四)将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学科教学教学资源

(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5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60

二、展望 61 注释: 62 参考文献: 致谢 65 64

附录1: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66 附录2: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69 附录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选)70 附录4:综合实践课程成果(选)74

例4 构建适应珠三角现代物流人才需求的

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5 一.研究背景 5 二.各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 6

(一)前期准备阶段 6

(二)调研分析阶段 7

(三)总结和提炼成果阶段 9 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9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9 第三部分 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11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4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与内涵的梳理

(二)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和物流职业教育的分析总结 16

(三)广东省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19

(四)广东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物流人才培养配套政策研究 23

(五)珠三角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理论研究

(六)广东物流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优化研究 29

(七)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

25

(八)物流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及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34

(九)现代物流设备设施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及操作技能训练方法和评价研究 36

(十)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教材研究 38

(十一)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40

(十二)物流专业基于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实训教学研究 40

(十三)基于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实训室建设、使用及其评价研究 41

(十四)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 43

(十五)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适应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研究

45(十六)物流人才职业技能评价模式研究 47 三.广州铁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改革的思路

48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49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第四部分 社会评价与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58 一.项目评价情况

(一)用人单位评价 58

(二)学生评价 59

(三)合作院校评价 61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61 三.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61 第五部分 附件

一.课题组成员名单 62 二.已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教材

(一)已发表的论文 62

(二)已出版的教材 63

第二篇:课题预期研究结果

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 报 8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负 责 人

1 2008、11、3——2008、11、10

建立个人博客

网页呈现

张学冬22008、11——

2009、6

《教师的心理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石晶宇32008、11——2009、7

《教师教研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于静42009、1——

2009、1

1《网络教研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调查报告

吴冬辉52008、11——

2010、6

优秀论文专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录

网上展示

付佳欣62010、6——

2010、8

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网络教研调研报告

文字材料

付佳欣72010、8——

2010、1

2发表研究成果文集《基于博客(BLOG)技术建立网络互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预期研究结果,调查报告《课题预期研究结果》。

文字材料

付佳欣

最 终 研 究 成 果(限 报 3 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12009、10

《教师的心理状态与教研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于静22009、1

2《网络教研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调查报告

吴冬辉32010、12

《基于博客(BLOG)技术建立网络互助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付佳欣

第三篇:教育课题培训之:问题提出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

问题提出样例

1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以及实施,学科教师需要站在更广阔更综合的视野思考本学科的教学问题,重视学科间的联系,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联合起来去协同实施新课程理念,因而自然地产生了形成跨学科团队进行教学研究的需求。从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主流的分科课程的弊病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和质疑,课程的综合性趋势日益得到彰显,在一些学科已经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习惯了分科教学的各学科教师不得不走到一起进行教学探讨。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天河区以及国内其它省市一些有热情的教师借助Blog和其它网络交流工具自发地走到了一起,开创性地开展起了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并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尝试如何借助网络交流的便利,把各个学校有热情投入到跨学科教学研究的教师集合起来组建校际的跨学科科研团队,更好地服务本区课程改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普遍存在的教育管理机构在形式上是遵循马克思﹒韦伯的科层制体系,在潜在价值层面有意无意中遵循着机械式决定论,活动的主题、周期、原则也是由教育管理机构包办制定,而这往往造成了活动开展的尴尬:基层参与的主动性比较低下,但又不得不参加,活动结果往往是广度有余,效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精简机构,使教育管理的力量确比原先不足,不能满足那些个性化的学校或教师的发展与被关注需求。由此,在当今体制下的教育组织系统中,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在寻求提升组织管理效能的新路径。

――摘自课题“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研究”

2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

有效教学是人类教学实践的一贯追求,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历来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由于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性,也由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理解认识的历史性,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性质和水平。“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和教学研究范式,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评价标准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其中涉及关于有效教学的内涵、教学环境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的准备、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形成一种复杂的教学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鲍里奇(Gary

Borich)教授发表的多部有影响的著作,如《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出众表现:使你的课堂每一天都有意义》等。目前,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则处于探索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摇篮,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人们把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地理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地理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

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地理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与学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

――摘自课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第四篇: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例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即超过一个“工—学”交替循环周期;狭义的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存在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

(2)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目的的教学,这一定义采用了内涵定义的方法,就其外延而言,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高职的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情境性等显著特征。(3)实践教学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摘自课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例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二,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教学是以提供或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的;第四,有效教学是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间的结合点为学习内容的;第五,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的。

探究教学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也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连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

――摘自课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例3

概念的界定

(一)环境教育

在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环境教育归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教育又属于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环境教育从学科定位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相关文献显示,最早界定环境教育是在197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的“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澄清概念的过程,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态度和技能,这是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必须的因素。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问题做出决策,对本身的行为准则作出自我约定[16]。.

1969年,美国通过了《环境教育法》,该法律对环境教育进行了如下定义:“环境教育是指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教育过程,包括人口、污染、自然分布和消耗、保护、运输、技术、经济效果及城市和农村计划同整个人类环境的关系[1]。”

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环境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过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指出,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新模式,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以获取保护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以塑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17]。

197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也对环境教育的定义进行了探讨,认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它涉及普通的、专业的、校内和校外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18]。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中也定义了环境教育:“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19]。”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环境教育的内涵必定会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会变得逐渐深刻。本研究认为,对于中学而言,环境教育是通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获得环保技能,养成环保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对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此认识之上,可以在传统教育中,将校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更可以将其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并借鉴环境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水平。

(二)绿色学校

一般认为,“绿色学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于1994年提出的一项全欧“绿色学校计划”(Eco-school),这一项目是一个环境教育国际项目。尽管参与该项目的欧洲各国学校所使用的称谓并不一致,如爱尔兰称“绿色学校”,德国称“环境学校”,葡萄牙称“生态学校”等等,但是其内涵是相同的[20]。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撰写的《绿色学校指南》,绿色学校(Green School)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21]

本研究认为,创建“绿色学校”要从学校整体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园环境管理活动,使师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师生环境素养,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初期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而开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环境管理范畴已扩大到社会各个相关领域,内容不仅包括环境污染控制,也涉及生态保护等,其措施更加广泛和全面。[22]在环境科学中,一般将环境管理定义为:“环境管理是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23]。”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开展工作,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大学的叶文虎教授将环境管理定义为,“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24]

本研究认为,环境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和科学技术等多种手段,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法案来调整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校园环境管理

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少数研究者对校园环境管理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在我国,校园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特殊性,使校园环境管理在概念与方法上具有独特性。因此,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通过实施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等措施,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到各项环境保护活动之中,使学校持续改进校园环境,并达到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的教育目标。学校开展校园环境管理,并不是排斥环境教育的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环境宣传活动等学校擅长开展的活动,而是为学校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25]

本研究认为,校园环境管理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制定环境政策、采取多种手段防治污染和节约资源、开展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和重视校园环境安全卫生为主要内容,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这些内容与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组织和实施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以规范师生的环境行为,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它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多个层次、多个过程中,强调对资源、环境、生态和安全的管理。具体包括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校园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环境绩效和环境意识的评估等内容。本研究特别探讨的是将校园环境管理内容作为农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资源,寻求二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摘自“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

例4 理论依据

1.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工程系统为主、以热力学系统为主、以生物和经济系统为主的三个演化阶段1。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以下简称 CAS)理论是第三代系统科学理论,它把系统元素看成是活的、主动的、具有自身利益和目标、能够积累经验和学习的,管理模式为机制设计和委托代理,该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组织的复杂现象和解决组织的复杂问题2,这对于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蕴含着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具备自组织功能,更是复杂适应性组织,科研自组织也是其中之一。教育系统中的科研自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结构、形态、行为的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方法论方面的一个进步,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该理论,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观察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理路,提高科研管理的效度。

32.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理论

近20多年以来,非线性科学、非平衡系统的研究得到巨大进展,人们开始了解非线性、非平衡的概念,诸如突变、分支、自组织、混沌、分形等。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系统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I.Prigogine)先生等人于1985年创立。自组织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出现一种新的、稳定的、内部充满活力的结构。教育系统不免也在深度剖析之列。

结合协同学理论,自组织形成的条件有:(1)系统必须开放(2)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涨落现象,具备了以上4个条件系统将会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协同学在科学领域里所获得的关于集体行为的知识,也为教育管理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3.关于分权组织的理论

分权组织的理论是对目前集权化、等级制的组织形态的批判。目前在企业界逐渐引起瞩目的海星组织理论4和混序组织理论5,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分 [1] 张丹松,牛文学.基于CAS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分析[J].物流科技.2005,(09):61-64 [2] 许萍,刘洪.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途径[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7,(06):22-28

[3] 金吾伦.从复杂性的观点看学习型组织[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07):29-34

[4](美)奥瑞•布來福曼等.海星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

[5](美)霍克.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1 权组织对集权化、等级制的工业时代的组织模式的挑战6。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从形成伊始就不是集权化和等级制的,而是如海星组织或混序组织那样的平等的、分权的。分权的组织理论在指导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方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4.虚拟团队的理论7 借助网络技术已经可以使身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美国科普耐克等提出了虚拟团队的90/10法则(科普耐克,2003),强调了虚拟团队的成功90%取决于人,10%取决于技术。也有人从其它的方面,如生态视角等对虚拟团队进行了理论分析(周跃良等,2006),这些关于虚拟团队的理论对于把网络技术作为重要的团队沟通和协作工具的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5.团队角色理论

团队角色理论是英国组织行为学家贝尔宾提出的一个分析团队角色和团队合作的一个理论模型。他认为在团队中人有两种角色,一是职能角色,二是团队角色。他认为一个团队里包括九种团队角色并且必须包括这九种团队角色,以实现团队角色的互补。其理论在企业界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的口碑。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同样存在角色互补的问题,团队角色理论为本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路线。

――摘自课题“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研究”

例5 理论依据

1.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角色和意义的双重建构,强调通过学习者角 [6] 吴向东.麦克卢汉,维基百科与课标制定[EB/OL].[2009-07-03] http://blog.iiris.cn/post/724.html.[7](美)科普耐克等.虚拟团队理论与案例,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 色的重构和一定方式的协作,使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协商中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然后由外而内地内化到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实现前概念向正确概念的转变。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它解释了普遍存在的“伪协作”会造成学生学习低效的根本原因,也为我们如何设计协作学习任务指明了方向。

2.支架学习理论

为了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概念形象地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即教师为学生搭建一定的脚手架,使学生在其适当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理论为本课题中如何设计独立学习任务支架和协作学习任务支架提供了支持,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大大地减少了盲目性,在适当的支架引导下开展整体数学思考。

3.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教学论》中提出了数学的建模思想,就是把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简称MM方法)。本研究中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广义上的概念,指一切数学概念、原理、公式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建模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该理论是本课题探究诸多协作学习策略的落脚点,使协作学习更具实效。

4.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准则。

第五篇:课题培训材料

科研课题培训材料

一、中小学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管理指遵循教育科研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科学方法来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的效用,以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理念武装头脑,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使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真正走向自觉。

(二)机构与管理

1、科研机构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学校要充分重视科研机构在组织科研工作、推广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形成完善的科研组织网络。

2、我县中小学的科研工作由县文教体育局统一领导,并设立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教育科研成果鉴定评价小组。该机构负责规划、协调、指导、监控全县科研工作;评审科研立项课题;推动、指导科研工作的开展;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主要负责全县中小学科研工作的管理。包括:科研机构的构建、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与过程管理,科研培训,科研信息的搜集和交流等。

3、学校要建立、健全科研处、室、组,其主要职能是:

①规划职能:制定本校科研的中、长期规划和学年科研工作计划。②管理职能: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学校科研工作管理、评价和奖励等办法。对学校教师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进行管理、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科研工作遇到的问题。对学校各级课题的成果及科研资料、信息进行管理。

③研究职能: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以及根据学校的情况拟定校级课题项目,协调学校各处室并组织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按计划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④评价职能:对校级课题研究成果及教师的科研论文组织鉴定或评价。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

⑤推广职能:将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校内、外推广;积极引进并在校内推广先进的科研成果。

⑥培训职能: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科研知识、科研理论方面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有关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课题组是科研的承载主体,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科研工作的总体部署承担课题并进行研究。课题组要处理好教研和科研的关系,要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活动,专门学习有关科研理论或总结回顾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三)队伍建设

1、学校要选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热爱教育科研工作,较强的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人员负责科研工作,并逐步形成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管理队伍。

2、学校科研机构要设主任1名,成员若干名。

3、学校科研机构的组成人员名单需报县教研室备案。

(四)课题体系

1、课题研究是科研的主要形式。我县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确定,基本是根据张家口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通知,进行课题的申报、评审、立项等相关工作。

2、各学校在承担上级教研机构的课题或委托课题研究时,应根据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进行选题。同时,学校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确定1——2项综合性课题,鼓励教师自选课题进行研究,以形成课题和子课题相结合,以自选课题为补充的研究课题体系。

五、评价要求

1、教育科研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要工作,教育科研已经纳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领导工作业绩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2、教育行政部门把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及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实绩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3、学校要把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及进行教育科研情况列入教师评估方案,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六、档案管理

1、建立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题主持人都应建立科研档案。科研档案以课题研究档案为主要内容。

2、各级课题研究档案主要指上级教育科研管理组织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科研立项课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计划、中期调查表、研究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相关教案或课例、成果(含论文、专著、教学软件)、获奖证书以及课题研究过程记录和数据分析,学生跟踪观察记录、对比情况,学生个案分析积累等。

3、学校科研部门要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学校规模设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到内容详实、分类科学、管理规范、使用方便。有条件的学校应对教育科研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并逐步推进科研档案的自动化、网络化进程。

七、制度建设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是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重视科研制度建设。

2、教育科研制度主要包括教育科研中、长期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教育科研评价制度、教育科研保障制度。

八、科研培训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习课题研究的程序,保证教师每年至少一周时间接受教育科研培训。

中小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所以,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一定要从本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不要好高骛远,要小题大做。要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较快地更新教育教学

观念,快速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并将其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的创造性;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而我们的领导要在参与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变革的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管理经验的能力,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开拓者。总之,通过参加教育科研,一定会造就出一批具有科研素质的专家型校长,具有科研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论证

(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

(三)实施课题研究,搜集资料

(四)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

(五)撰写研究报告,阐述成果

(六)整合档案材料,接受验收

(一)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论证

◆选题

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 论证——课题论证基本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同类研究现状综述

二、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及创新之处

1、理论基础

2、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主要概念的界定

2、研究的目标

3、研究内容

4、研究范围的限定与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的方法

2、研究步骤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 ◆设计研究方案

1、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

(1)研究什么。第一:确定合适的课题名称;第二:明确提出研究的问题;第三: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让别人了解研究的范围。

(2)为什么研究。第一:说明研究动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第二:揭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3)如何研究。第一:说明研究的方法与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第二: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成、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4)有何成效。研究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就需要研究者首先必须在研究方法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2、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1)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课题目标与范围

研究目标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任务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化。故课题的研究目标应包括目标的描述及目标的系统性。

课题研究范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关键概念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确定后,相应的就要投入到某种范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和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3)研究方法与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研究者除了要交待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外,还要尽可能写的详细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法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是问卷调查,最好是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

课题研究步骤:包括实践和进度安排。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话,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选择课题和进行论证;②制定研究方案,开题;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③实施研究,搜集材料;④整理和分析材料。后期研究的研究内容为:⑤解释结果——即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总结。(4)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课题成果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①先进教学经验总结。②教育教学调查报告。③教育教学实验报告。④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⑤其他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和教学仪器、专著和教材等。

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

(5)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优化组合。课题研究的任务完成情况与课题组成员的合理匹配、通力合作密切相关。故在选择课题组成员时,要考虑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实际经验等。尤其是课题主持人,要规划、主持、全面负责研究工作,课题成果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其事业心。课题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目的是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方案的落实。

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研究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金额、一一列出,最好采用经费预算一览表。一般经费预算的主要项目有:图书资料费、研究人员研究费、小型会议费、交通差旅费、测试问卷费、上机费、印刷费、研究实施的劳务费、设备材料费、邮电费、管理费、研究评审费、杂费等。

3、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的分析。

(二)理论依据:借鉴他人现成的理论。

(三)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四)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

(五)研究方法: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六)创新程度:有别与他人的一些成功做法。

(七)研究步骤:包括实践和进度安排。

(八)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九)预期成果: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

(十)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障: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优化组合;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十一)参考文献

◆ 制定计划——开题报告

在课题开题会上,课题主持人要宣讲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也称教育科研计划。教育科研计划是在对选题进行初步论证的基础进行的,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

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通俗的说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怎么做,和哪些人一起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将如何安排,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人力、物力如何分配,需要哪些条件,是否有恰当的调查、访问对象,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取得哪些成果,等等。将这些问题弄明白并形成书面材料,就是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1)课题名称(2)课题的界说

(3)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4)课题研究的背景

(5)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目标、内容、方法、主要思路、步骤

(6)课题研究工作分工(三)实施课题研究,搜集资料

按照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各个阶段工作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具体地操作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设计的方法尽可能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搜集有关的资料。

课题研究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方面材料:

(1)计划材资料:总体研究设想;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性实施计划;

(2)基础性资料:实验班学生登记表;实验班教师情况登记表;有关调查表;

(3)过程性资料: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后分析记录;组织活动记录;教师实验观察记录、随笔;不同角度的调查记录。

(4)专题性资料: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

(5)效果性资料:对比统计分析;有价值的作品、试卷、作业等;

(6)总结性资料;学期学年专题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建立课题档案的科学性、实用性。

(四)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五)撰写研究报告,阐述成果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侧重体现“研究”或“实验”;研究工作总结侧重体现“工作”。◆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题目。课题的题目要表达清两点: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研究假设就是教育科研课题选定以后,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出现的结论,是我们心中设想的预期结果。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不可能单单用一种方法,往往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是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即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具体的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提示内部规律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用事实材料说明道理的过程。

5、讨论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讨论部分的讨论问题可以包括:假设是否得到支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将来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最后结论,反映作为这次研究的结果,原来的问题是否有更深的了解,或已得到解决。

6、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要求简明扼要。

7、参考资料和附录在这一部分,可以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①如果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②如果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

◆研究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始到结题,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基本结构为:

1、课题简介:简单介绍课题名称、隶属、批准立项单位、研究周期等。

2、课题相关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等,即方案中的相关内容。

3、课题研究进程:这部分是工作报告的主体。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每个阶段所作的主要工作。首先是准备阶段的基本工作,如问题调查、工作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

障等;然后是研究阶段,围绕研究所开展的活动、如观摩、研讨、学习、反思,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方案作出的调整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最后阶段总结阶段,重点写出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内容。

4、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课题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的筹集与开支情况。

5、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从量的方面来写:一是显性成果,如教学论文、课件、光盘、优秀案例、学生作品、学生考试成绩等;二是隐性成果,如教师教学理念、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六)整合档案材料,接受验收

一般接受验收有两个阶段:中期成果验收和结题验收。

1、中期成果验收内容:

提交课题研究资料一套(A4纸打印),主要包括:

(1)张家口市或怀来县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中期评价表(附件1)

(2)市或县课题立项申请书(复印件)(3)研究方案

(4)开题报告

(5)研究资料(可以参考市、县课题研究档案册的内容整理)(6)阶段研究报告(7)阶段成果等

2、结题验收内容:

第一部分:必备材料(A4纸打印)

(1)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鉴定封面(附件2)。(2)张家口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重要事项变动申请书(附件3,一式3份,指经过校、县、市批复的变更申请书)。(3)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期评价表。(4)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申请书。(5)张家口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证书(附件4)。(6)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单行材料,各一式四份)。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如,问卷调查、各种活动记录等、可根据张家口市或怀来县教育科研档案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

第三部分: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论著、教育软件、课件、其它相关材料,课附相关证书复印件。

教育有规律,科研有程序,只要遵循规律,按照一定程序,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下载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课题培训之:研究结果样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培训材料之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所谓课题研究,指的是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

    NSFC标书写作全攻略之-研究方案、预期研究结果篇(精选五篇)

    研究方案篇 1、 研究目标要明确要精,提法要准确、恰当;内容要详细但文字不宜过多,且一定不能写得太具体。关键的问题要突出,一定要准确,且要有一定难度,但不必写的太具体,否则有时......

    暑期实践调研课题之通识教育

    暑期实践调研课题之通识教育 ——对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思考 深感今天的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也带来社会的普遍的功利心理。社会和......

    学校党员教育培训课题调研报告

    学校党员教育培训课题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各县区、各部门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研究破解制约党员教育工作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教育培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教育培训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活动联系的加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竞争的焦点也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的......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3日,我们有幸来到保亭实验小学参加《海南省2014年教育科研课题培训暨优秀课题展示课》活动,出席的专家有: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廖夏婉老师、海南......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有幸参加了省科研骨干教师班关于课题方面的为期9天的培训,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是谈处长的讲座,让我对课题有......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8月12日至2017年8月14日三天时间,我们汶上2017年课题主持人,在县教体局尹鲁逊、李功国两位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金乡济宁教育学院参加了“济宁市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