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材料
2011年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材料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悉心指导下,我省乡村旅游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引导老区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途径。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各地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显著。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肯定,并在2011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推广。据统计,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5680万人次、收入352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35.5%和
32%。截至目前,江西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600余处,休闲农庄630多家,农家旅馆3000多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和农家餐馆1.2万家,创评了9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2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5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0家星级农家旅馆,涌现出婺源、南昌凤凰沟、新余昌坊等一批发展典型。婺源县被国家旅游局批准设立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发展特点及成效
总的来看,我省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品牌。我省各地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乡村旅游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在品质、特色上有较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响亮品牌。比如,婺源精心设计出“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形象,使婺源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区小县一跃成为旅游名县。星子、浮梁等江西旅游强县,渝水、资溪、龙南、靖安等乡村旅游特色县区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千古一村——流坑、龙南客家围屋、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安义古村群、高安的贾家古村、江西现代农业产业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大 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
二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城市居民休闲的新方式。
随着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日益强烈,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游憩、休闲的新方式。每到节假日,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候车点都挤满了兴高采烈前往乡村旅游的市民,各景区(点)也是人声鼎沸、游客爆满。比 如宜春市靖安县,夏季气候清爽宜人,是城市居民清凉避暑的好去处。每年夏天,这里的农家客房,早在4月初就被南昌、新余、宜春等城市的居民预订一空。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我省农业观光园、农家旅馆、森林人家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社会投资的新热点。我省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吸引了各种社会资金竞相涌入。有的是以本土乡镇企业、工矿企业、房产开发商等工商资本为主体投资开办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如三清山田园牧歌休闲山庄。有的靠引进外来资本投资建设大型农业主题游乐园,如宝葫芦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在靖安县建设中部梦幻城项目。有的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江西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最初以单一的蚕桑茶叶研究生产模式为主,发展成为一个集“生态模式、科技研发、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的以村镇集体、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广泛参与投资等形式,共同开发,合作经营。如龙南县的栗园围古村落开发,由村委会组织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进行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
四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农民创、就业的新途径。近年来,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纷纷投入乡村旅游,成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庐山、三清山、婺源等旅游景区附近的返乡农民工有的当起了轿夫、导游、厨师、农家店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自己创办农家餐饮、农家旅馆、农家茶馆等,为旅游景区提供了配套服务,提高了自身的收入。如婺源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其秋口镇李坑村在旅游业发展之初的2002年,全村有近400人外出打工,约占全部劳动力的一半。到2010年,全村外出打工的人数不到 30人,近98%的农户直接或间接获得了旅游业带来的就业机会。
五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农村相关产业、相关事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
各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龙头,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旅游、农业、林业、文化、商贸、加工、科教等相关产业的特点,把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融入乡村建设和农村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我省农村地区旅游、农业、林业、文化、科教、环保、新农村建设等相关产业、相关事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如新余市渝水区昌坊村,拥有旅游开发、星级宾馆和工矿企业数十家,夏布作坊200余家,餐饮商店20余家,此外还有康健饮品厂和花木种子基地,吸纳就业500余人,年总产值1亿多元,是我省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相关事业融合发展的代表。
六是乡村旅游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比如婺源县,森林覆盖率达 83.57%,城市绿化率达43.4%,所有通往乡镇、景区的道路都铺设了柏油路,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实现了宽带上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2%、96%和68%,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主要做法
我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旅游局的正确指导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进取和主动作为,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我省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力推动,出台了许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和2011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乡村旅游专题工作会议。尤其是今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后,我省以此为契机,在2011年7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联合承办,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深化发展乡村旅游。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明确多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江西省乡村旅 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省财政出资组建省旅游产业担保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乡村旅游企业及从事旅游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各地注意部门协作与政策联动,做到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及林业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强化协作,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联合召开推进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引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融合发展。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我省高度重视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树立了一批如婺源县、新余渝水区昌坊村、南昌凤凰沟景区等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婺源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1.5%以上,全县拥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且整个县域就是一个大旅游景区,这在全国都绝无仅有。2009年,江西省政府专门组织力量对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当地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现场工作会,推广婺源经验。在全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加大了示范创建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形成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5 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个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5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0家星级农家旅馆等一批经营典型,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树标杆、教方法、引方向。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内涵
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突出了乡土性、体验性、群众性和差异性,注重乡村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让乡村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加强了对广大农村人文景观和风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定了文物保护的乡规民约,使广大游客能够回归自然,体验乡村风情。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了《江西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功能分区和明确定位。各地根据总体规划,紧紧抓住本地的特色,将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环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与品质。
(四)制定标准,加强培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我省进一步加强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指导力度,制定了涵盖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和《江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认定管理办法》,把乡村旅游景区(点)划分成5A、4A、3A、2A、1A五个等级,农家旅馆分成特色三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四个等级,分别由省、市、县级旅游管理部门评定。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将服务员培训列入 “阳光培训工程”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民、下岗失业工人、高校毕业生进行分级、分批、分类的创就业培训。五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培训经费800 余万元,共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0余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塑造形象,整体推广,打响江西乡村旅游品牌 江西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红色资源独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就盛赞,“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省立足于“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加大了对江西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全省各地也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比如,婺源精心设计出
“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形象,让婺源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区小县一跃成为旅游名县。近几年,我省通过精心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了江西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如南昌市乡村旅游节、明月山月亮文化节、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都产生了较好的品牌宣传效应。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地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推动力度很大,有的地方还不够重视;二是有些地方缺乏长远规划意识、急功近利,盲目开发、低水平建设较为严重;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滞后;四是经营不够规范,安全设施不完善,卫生设施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五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展望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今年我省启动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局指导各市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合理安排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等。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局将加强对现有的涉农、支农政策的研究,用好、用足国家、省出台的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国家制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土地转换等政策,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大力创新乡村旅游金融服务项目,为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家电、汽车、文化、科技下乡等惠农政策惠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是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标准,推进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对乡村旅游景区环境、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等进行规范指导。
四是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我省将进一步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消费新亮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一批适合深度游、自助游的个性化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等复合型产品转变,并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影响力,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
五是加强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今年我省将加大“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推广力度,加强江西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组织编制乡村旅游自驾车线路和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并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定期建立乡村旅游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理性经营、理性消费,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12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12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13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
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 3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着力规划好乡内道路交通系统,并完善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制定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章立制、付诸实施,努力营造“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人才,提升素质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园区企业组织;开展特色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村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村民素质,激发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能力。
5、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宝山山庄建设中增加真人CS等娱乐项目,在清河口村积极引进企业打造私人游艇俱乐部。
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 6 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打造精品农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在饮食文化方面.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乡的饮食文化。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成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如继续扶持润毓野猪养殖有限公司推出野猪养殖观光和围绕野猪菜肴推出特色餐饮。
6、加大宣传,提升品牌效应
乡政府要大力引导旅游经营者转变认识,提高专业水准,学习先进的促销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影视、广告、博览会、交易会、互连网等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接洽与合作,在节假日推出亲子游、浪漫双人游、全家乐等促销活动,突出“品牌化”经营。
总之,**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臵,独特的旅游、交通环境,如能以乡村旅游市场为导向,从规范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标准入手,大力开发、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始终贯彻“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乡村旅游队伍之中。届时,**乡的乡村旅游必将对本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观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
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07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07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05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07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
第四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 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07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07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05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07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
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 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第五篇:2016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2016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2016信访工作调研报告)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