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

时间:2019-05-14 05: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

第一篇: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

食 品 安 全 监 管 督 察 制 度

为保障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实施,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根据《砀山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参与食品安全督查工作的单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农业委员会等有关食品安全监管单位以及县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有关单位。

二、食品安全督查工作要形成制度化,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对各部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督查,采取明查暗访形式。每月的1日至5日定期开展一次。

三、督查工作根据情况分组。每组由三个监管部门各两名执法人员参加。根据需要,督察组成人员可予以随时变更。

四、在督查工作中发现问题,要责成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根据《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工商、技术监督、卫生、农委部门各有关责任追究制规定,按照权限和管辖范围,责成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查情况向县政府通报,并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报告。

五、督查工作中所需的交通工具由各督查组自备。

六、卫生、技术监督、工商、农委部门应抽调执法人员不少于四人,各组由分管领导带队。

七、督查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有关领导带队。

八、督查所需经费由县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暂行)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依照以下程序处理。

一、信息来源

(一)相关部门和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报告;

(二)县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三)媒体披露;

(四)消费者举报;

(五)领导批示;

(六)其它来源。

建立报告、通报、举报登记制度。对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报告、有关部门的通报、消费者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通报、举报登记表”(附件1)详细记录,根据性质、情节、危害范围及程度,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做到件件落实。

二、组织查办

(一)由县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的事故,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向有关部门发《食品安全事故案件处理通报》(附件2),通报内容包括:主送单位、事由、通报意见,一般要求在7日内反馈处理意见。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交县农业委员会;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交县技术监督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交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环节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事故交县卫生局;食品安全事故涉及其他部门的,交相关部门处理。

(二)建立督办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案件处理通报》发出后,应

当件件有查处结果。对未按规定时间反馈结果的,应加强督办。

三、直接查办

(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除通报县政府相关部门查办外,对重大的或者造成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调查组查办。

(二)事故涉及县政府相关部门管辖职能的,应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结果的报告与通报

(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按《砀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政府即将下发)规定的时间上报县政府和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当做到日报或者及时报告。

(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通报制度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按《砀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政府即将下发)规定的时间向县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必要时向县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五、事故查处结果的发布

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查处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结果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向社会发布。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工作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根据砀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规范紧急重大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砀山县内从事食品的研制、生产、加工、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 砀山县实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食品监管各相关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

第四条 砀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主管全县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县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监管报告工作。

第五条 县成立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备专人负责日常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

第六条 各相关部门根据法定职责,负责组织健全本部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组织机构。

第七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情况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并监督、组织实施。

第八条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信息报告实行随时、逐级报告制度,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报告。

第九条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的范围,是指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 94 危害的情况。

(一)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出现1人死亡的;

(二)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出现食物中毒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

(三)事故影响范围跨越县区级行政区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事故性质恶劣,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其它有证据表明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 各食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信息,需进行详细记录,按附表要求认真填写。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表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编制。

第十一条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后,由事发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还应立即向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和县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从发生至终结上报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一)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应在知悉事故后2小时内报告,报告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尽可能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二)进展报告。进展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变化或者上级要 95 求随时上报。应当报告的信息包括事故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在进展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当报告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结论、对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应在处理事故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上报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更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第十四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接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报告。经县政府批准后,启动县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负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报告工作不负责任,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有意包庇事故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砀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领导,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具体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促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范围

(一)传达贯彻国家、省、市食品安全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分析研究食品安全有关监管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述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在我县的执行情况。

(二)审定向县委、县政府食品安全事宜的重要请示报告或代县政府起草的有关食品安全文件,以及其它需报请县委、县政府审批的食品安全重要事项。

(三)协调实施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食品放心工程工作。

(四)分析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协调食品联合打假行动。

(五)听取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督导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六)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和突发事件的处置。

(七)研究确定其他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重大问题。

(八)其它需要协调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事项。

二、议事原则

(一)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从整体利益出发,坚决维护食品安全大局,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食品安全指示精神,杜绝狭隘的部门利益思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大

局利益,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协调委员会议事要实事求是,讲实话、讲真话、做实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各委员要深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第一线,经常性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协调委员会讨论决策作准备。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对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如有意见,可以书面形式在会前提出。

(三)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协调委员会在集体讨论决定问题时,应先充分酝酿,每个人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当双方人数接近时,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人意见作出决断外,应进一步研究,交换意见后再表决。

(四)坚持协调委员会集体领导与各成员单位(或委员)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协调委员会议事范围内的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或委员)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谅解、相互支持,不推诿、不扯皮,加强团结协作。各成员单位(或委员)对分管的工作和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切实履行职责。

三、议事程序

(一)协调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如遇重大食品安全事项或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二)协调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不能参加会议时,可委托一位副主任召集并主持。

(三)各成员单位需提交协调委员会议定的事项,应在会前5日交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四)会议议题由主任或副主任审定后确定。凡需提交协调委员

会讨论的事项,均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按办文程序呈报主任或副主任审定。

(五)会务具体工作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承办。会议议题和召开时间确定后,一般在会前一周通知各委员,会前发给会议材料。

(六)协调委员会会议参加人员为主任、副主任和全体委员。

(七)协调委员会会议进行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的半数为通过。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等方式。口头表决时如未发表不同意的意见,则视为同意。

(八)协调委员会会议会务工作人员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派出,负责记录,根据会议需要将会议内容整理成纪要。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九)协调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由会议指定的牵头单位委员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督办并将落实情况向协调委员会汇报。

(十)协调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和文件,经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可在适当范围内通报或公布。

四、议事纪律

(一)对协调委员会会议作出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擅自改变。如有不同意见,或在工作中因出现新情况需要改变原来决定的,可以向主任或副主任提请下次协调委员会会议讨论。但在集体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应坚持执行集体决定。

(二)对应保密的协调委员会会议内容及讨论的情况,必须严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一)为了加强全镇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乡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及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或本单位食品安全的责任人,对食品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对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单位各岗位责任人,对岗位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

(三)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工作。

(四)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日常监督和督查。

(五)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做好有关的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工作在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职能站所根据本工作计划,负责落实监管职能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加强自律,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使所监管领域食品安全相关指标达到创建活动要求。

1.各村委会:加强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协管员和社区信息员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抓好集贸市场、社区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落实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3.镇农科站: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以及与食品有关的植物病害的监督、监测、检疫、检验管理,深入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4.镇畜牧兽医站: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量进行监测,负责动物防疫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5.镇社会经济发展办:负责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监管生猪定点屠宰,酒类市场的行业管理,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并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的日常监管,负责查处生产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6.镇卫生院:负责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做好食品污染及食品安全事件中受伤人员的救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7.各中小学:开展好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协助相关职能站所抓好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

8.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相关站所:根据站所职能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六)、各成员单位要依据《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成员单位职责》的规定,严格执行食品监管法律、法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食品安全职责,确定食品安全责任人,保障食品安全。

1、主要领导职责

(1)在上级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对本地区(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2)负责本辖区、本部门食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施产品质量监控,责成有关部门和执法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3)负责对责任制的分解和落实。

(4)负责对本部门、本辖区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的督办;承担因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不力而形成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重大案件和造成较恶劣社会影响的领导责任。

2、分管领导人职责

(1)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分管部门及责任区的食品安全工作,以及责任制的落实。

(2)负责对分管部门及责任区内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所分管部门和辖区内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的查处和督办;承担因对食品安全工作组织不力、措施不当,造成分管部门、责任区内重大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和造成较恶劣社会影响的直接领导责任。

3、岗位责任人职责

(1)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对责任区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2)对责任区内监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时调查、收集,落实各项责任,搞好食品质量动态管理工作。

(3)定期对责任区内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排除隐患,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

(4)对责任区内的食品违法案件、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故案件,按照管理权限向领导和上级汇报,承担责任区内发生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

(5)受理假冒伪劣食品的举报,并及时查处。

(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协作,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

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

一、严格食品流通许可行为,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资格。

二、严格规范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登记注册行为,切实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

三、严格食品流通许可与登记注册事项的监督检查,促进食品经营者健康发展。

四、切实加强许可和登记注册机构间的协作配合,努力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

一、严格规范食品市场质量准入行为,切实监督食品经营者把好食品进货关。

二、严格实施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三、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分类监管,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四、严格监督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退市,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

一、完善食品市场巡查工作,强化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二、突出食品市场巡查重点为,提高日常监管规范化程度。

三、创新巡查监管方式方法,提升食品市场监管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切实提高食品市场监管效能。

五、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

一、认真实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严格抽样检验工作程序

二、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自检体系,严格防范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

三、强化对抽样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依法报告和发布抽样检验信息

四、认真开展快速检测工作,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加强专业技术员培训,切实保障抽样检验经费的落实。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

一、严格监督食品商场、超市等企业加强自律管理,确保入市食品质量合格。

二、严格监督食品批发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销售台帐,确保食品经营行为规范。

三、严格监督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市场开办者切实承担法定义务。

四、严格监督食品店履行查验义务,确保食品来源合法。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方案,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三、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隐患发现机制,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四、强化和创新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手段,切实做好物资和人员保障工作。

食品广告监管制度

一、食品广告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法定职责,应贯彻标本兼治、打防并重的方针,坚持专项整治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严格监管食品广告,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行为。

三、食品广告监管应围绕食品广告的发布前规范、发布中指导、发布后监管等主要环节,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对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管。

四、建立健全食品广告审查责任制度。按照总局《关于广告审查员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落实食品广告的审查责任。

五、建立健全食品广告监测制度,按照总局《关于规范和加强广告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强食品广告的监测预警和动态监管。

六、建立健全违法食品广告公告制度。按照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制定的《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加大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公告力度。

七、建立健全食品广告暂停发布制度,对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的广告,以及需立案调查的涉嫌虚假违法食品广告,迅速果断处置。

八、建立健全食品广告案件查办移送通报制度。

九、建立健全食品广告案件查办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按照总局《广告案件查办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加强食品广告案件的督办和监督检查。

十、建立健全食品广告市场退出制度,按照总局《停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业务实施意见》,加强对食品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督管理,落实食品广告市场退出机制。

十一、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按照总局《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和促进广告协会拓展职能增强服务能力完善行业管理的意见》,指导广告行业组织建立和完善自律管理机制。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一、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体系。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和协作机制,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三、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协作和协调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市场监管能力。

四、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区域横向协作和通报制度,切实加强依法跟踪监管工作。

五、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第四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五项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方案附件二

第一项、食品准入规范制度

一、食品进入市场规范

(一)标准准入

在本市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协议准入

1、规范合同示范文本。各区局根据本辖区实际,制定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明确权利人在食品准入安全的权利义务,以合同的法定约束力来促进权利人双方切实和充分履行食品的安全准入行为。

2、推行协议准入模式。可大力推广“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引名扶优、引厂进店”等经营模式,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提升供货档次,规范进货渠道,扩大安全食品市场占有份额,促进市场监管效能的提高。

(三)票证准入

1、进货验收制度。销售者应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商品经销者供货凭证备案备查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合法。

(四)食品备案。实施备案的食品首先从直接关系市民日常消费及生命健康安全的商品入手,逐步完善。可采取直接备案、引导备案和强制备案三种方式实现。

二、食品质量监督规范

(一)系统监测。市局按照“市放心食品工程”工作统一部署,组织各区局开展市场监测,针对特殊时期和突发事件安排临时监测。

(二)信用监管。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市局信用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信用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制售假冒伪劣、过期失效食品的,拒不提交或无法提供食品合格证明、食品有效凭证等索证索票义务的,构成食品安全违章、违法行为的,一经发现提交市局信用体系作“不良行为”公示,其投资行为将受到限制。

(三)联合执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本市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和外埠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分兵把口,形成执法合力。

三、食品退出市场规范

(一)强制退出。工商部门对经法定程序确认为存在安全隐患或有害的食品,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强制其退出市场流通,并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二)协议退出。当事人无法履行、不履行或违反食品安全准入合同约定的义务,依据合同约定,自动退出市场,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限期召回。经营者对其售出的不合格食品承担限期召回的义务和责任。经营者必须及时向属地工商部门报告不合格食品召回情况,保管并封存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同时按消法有关规定对消费者给予退货或换货。

(四)无害化处理。对市场自检或执法部门检查中发现的有害食品,按照法定程序、指定地点、特定方式予以无害化处理。

第二项、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一、建立制度。所有经营食品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自觉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二、资质备案。经营者与初次交易的供货人交易前,应当索取、查验相应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并保存复印,以后每年核对一次。

三、索证索票。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验检疫证明、购货凭证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件备查。对无证、无票、手续不全或无法证实合法来源的食品予以退回,不予进货。

四、检查授权文书。所有悬挂“总经销”、“总代理”字样牌匾的经营者,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书,并将文书复印件留存以备检查。

五、厂家直销备案。冠以“厂家直销”的经营者,必须将有关的进货证件复印备案。

六、参照执行。食品经营者可结合本制度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本企业的食品进货验收制度。

七、工商检查。工商部门应检查经营者的食品进货验收情况,对未建立进货验收制度的,督促并指导其尽快建立。

第三项、市场索证索票制度

一、索证索票实施范围

在市场等流通领域销售的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各类食品。

二、索证索票实施程序

首次交易资质备案。经营者与初次交易的供货人交易前,应当索取、查验相应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并保存复印,以后每年核对一次。

再次交易索证索票。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验检疫证明、购货凭证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件备查。对无证、无票、手续不全或无法证实合法来源的食品予以退回,不予进货。

三、索证索票要求

(一)定型包装食品的索证索票

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发票,卫生、质量监督、海关等部门监制的有关凭证及厂家出具的合格证明。

(二)生鲜食品的索证索票

1、蔬菜:厦门蔬菜农残检测站出具的当日有效的检测合格证明。水果参照执行。

2、肉品:厦门家畜检疫站出具的当日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及肉联厂出具的当日有效的过磅单。

3、水产品:厦门市渔市场检测站出具的当日有效的检测合格证明及销货清单。

4、禽类及其制品:厦门市家畜检疫站出具的当日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

5、熟食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有效送货清单。

(三)粮食及其制品(面制品、豆制品)的索证索票

粮食生产、加工厂家提供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盖有厂家印章的送货清单。

(四)容易识别的食品暂不实行索证索票。

四、索证索票的公示

食品索证索票后,应在指定场所显要位置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

五、索证索票的责任

进货方是索证索票的第一责任人;市场开办单位有义务依照食品安全准入合同约定,对在市场进行销售的经营者实行索证索票义务,并协助经营者履行公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职责对市场经营者索证索票情况进行抽查,并督促其履行索证索票义务。第四项、食品备案制度

一、备案目的

规范食品进货渠道,归集食品种类、品牌及资质证明等市场运行信息,提高食品来源透明度,增强食品安全监控的深度和力度。

二、备案原则

流通领域食品备案采取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愿备案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备案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法规有强制性要求的食品实施强制备案。

三、备案信息的内容

(一)中文标明的备案食品名称。

(二)注册商标、商标注册证号及注册商标所有人。

(三)备案食品执行的标准。

(四)食品生产企业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法定代表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五)备案食品规格标明的净含量、单位。

(六)备案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安全、绿色、有机等认证结果。

(七)生产企业取得有关行政许可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书,包括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八)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出具的备案食品检验、检疫报告等。

四、备案信息的途径及要求。

食品经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向行政部门、行业协会进行食品信息备案,也可自己备案备查。

(一)引导备案。在集贸市场流通的食品,由市场开办单位负责采集备案;大卖场、大型超市的食品由企业负责采集备案,并提交属地工商所核对、存档;食品批发企业的食品由该企业负责采集备案,并提交属地工商所核对、存档。工商部门应加强对上述单位的引导,将其纳入食品备案体系;对不履行或不配合的单位应加强对其宣传教育,同时实施对其销售食品的重点抽检。

(二)自愿备案。零售食品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建立进货验收制度的基础上可实施自愿备案。

五、备案信息的录入。

市局信息分局提供网上录入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工商所在对食品备案信息进行核对后,提交市局食品备案信息系统。食品备案信息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六、备案信息的处理。

备案的食品信息经市局授权后,由信息分局以互联网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公布。

七、备案信息的责任。禁止虚假食品信息的录入,并实行“谁采集谁负责,谁核对谁负责,谁提交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责任追究原则。第五项、食品安全巡查制度

一、巡查的主体

市局、区局、工商所三级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巡查时,必须有2名以上的执法人员。

二、巡查的对象 在流通领域流通的食品。

三、巡查的内容

(一)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食品进货凭证。

(三)食品注册商标。

(四)食品标识。

1、商品检验或检疫合格证明。

2、中文标明的、真实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3、需要表明商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4、限期使用的食品,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5、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食品本身损害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6、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五)是否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销售变质、实效的食品。

(六)说明书及其他宣传资料是否符合食品的实际状况。

(七)是否国家命令淘汰的食品。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四、巡查的做法

(一)督促食品经营者、市场开办单位建立进货验收制度和落实市场索证索票制度。

(二)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或简易检测。

(三)填写食品安全巡查记录。

(四)查处食品经营中的违章违法行为。

五、巡查的反馈

对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要立即向上一级单位反馈,以便及时、有效处置,消除危害。

六、巡查的责任

实行“谁巡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的食品安全巡查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巡查过程中玩忽职守、营私舞弊,造成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

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张兴华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5日07 版)“瘦肉精”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有关事件仍屡有出现。那么,发生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有何原因?应如何有效治理?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监管成本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诸多环节。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中,产业集中度非常低。据统计,在全国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仅3.7万多家,比例不足一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在食品行业的上游产业集中度更低。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监管成本高。从生猪产业的中游看,现有政策要求对生猪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但由于对散养户的检测费时费力,在实际操作中抽检对象主要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的检查基本成了空白。从生猪产业的上游看,分散化的饲养格局导致饲料及兽药等产品的销售只能主要依靠当地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般规模小,大多是散兵游勇,很难监管。从生猪产业的下游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结构导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经纪人、猪贩等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流动性强,导致猪肉产品的源头难以找到、生产过程难以追溯。

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效率低。一是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从饲料、兽药生产到生猪饲养、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众多监管部门在职责上存在重叠交叉,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一旦出现事故,难以问责,结果是多顶“大檐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二是主体单一,势单力薄。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事实上,像这样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执法环境差,政策执行难。一是少数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二是地方保护。就猪肉生产而言,产品一般主要供应外地市场,所以,有的地方政府缺乏监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了事,则会影响当地干部的前途。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当年的奶制品,还是现在的肉制品,只要能迎合消费者的直观判断,就能卖上好价钱。添加“瘦肉精”后,猪就成了“健美猪”,收购价就高,结果自然是违法者竞争力强,劣币驱逐良币。四是执法方式不当。执法者需要给市场明确的预期,无论何时何地都以明确的标准一以贯之地惩罚各种违规行为,不能让人存有侥幸心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开展“运动式”执法,缺乏长效机制。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

长远治理。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失职渎职、地方保护、执法方式等问题,涉及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来解决。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食品安全的长远治理方面,可以在产业链整合以及科技攻关等产业政策上有所作为。治理像“瘦肉精”这样的顽疾,需要对食品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消费者对瘦肉的偏好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瘦肉型生猪品种的研究,降低瘦肉型生猪仔猪的购买及饲养成本,从而使“瘦肉精”的市场逐渐丧失。

现实治理。应尽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统一而垂直的管理体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是权力和责任对称的。应建立统一的食品监管机构,将各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全面负责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监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多头管理,而且可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二是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需要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监督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管网络。媒体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社会组织可在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优势,消费者则可通过维权行为(包括集体诉讼)遏制不法行为。

下载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督察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

    食品安全监管材料[定稿]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全国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应当说,通过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部分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通知 工商食字〔2009〕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

    论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

    论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 发布日期:2011-02-19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出处】《法学论坛》2009年第三期 【摘要】我国《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若干制度创新,目......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范文]

    本文由zyb201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工商总局关于印发《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食品市场主体 准入登记管理制度......

    督察制度

    完善安全制度,督查制度落实 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蓝图,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校园管理的安全制度。确保和谐平安校园愿景,关键在于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确保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必须建......

    督察制度

    第十三章、督察制度 一、本公司各部门及各下属营业单位的督察工作,由管理部随时指定适当人员执行督察工作。 二、本公司督察范围为卫生、服务质量、迎宾工作、礼貌用语、标准......

    督察制度

    督查制度 (一)督查原则 1.重点督办原则。围绕县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全年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督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维护政府权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的范围必须是属于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