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水务法〔2010〕26号)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京水务法〔2010〕26号)
信息来源: 北京水务网站
作者: 北京水务网站
时间:2010-05-06 各区县水务局,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区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局属有关单位,市排水集团、市自来水集团,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现将《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doc
附件2:北京市排水登记证.doc
北京市水务局 2010年5月6日
—1— 附件:
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排水管理,保障公共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根据《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或者间接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排水户,是指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公共排水管网包括排水管道及其泵站、检查井、闸井、倒虹吸、进出水口、井盖和雨水篦子等附属设施。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许可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并承担中心城区范围内排水户的排水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公共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规划等有关要求,办理专用排水管线接入手续,将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
—2— 第六条 排水户需要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水许可。
已经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但尚未办理排水许可的排水户,应当在2010年6月30日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申请领取排水证书。
未取得排水证书,排水户不得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第七条 排水户实行分类管理,分为重点排水户和一般排水户。
工业企业、汽车维修及洗车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饭店)、餐饮服务类企业等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按照重点排水户管理。
写字楼、大型综合商场、物业服务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以及其他除重点排水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按照一般排水户管理。
第八条 重点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或者登记,应当如实提交下列材料:
(一)排水申请表;
(二)有关专用检测井、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口径的图纸及说明材料;
(三)按规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关材料;
(四)排水许可申请或者登记受理之日前一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水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
—3—
(五)排放污水易对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有关材料;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pH、CODcr、SS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材料。
一般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需要提交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资料。办理排水登记只需要提交上述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资料;具备条件的,可以同时提交第(四)项项资料。
第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予以核发排水许可证书:
(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排水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其中,经由公共排水管网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还应当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或者有关行业标准;
(三)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
(五)排放污水易对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具备对水量、pH、CODcr、SS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
—4—
(六)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公共排水管网堵塞或者损坏的,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放污水符合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重点排水户不符合排水许可、登记条件以及一般排水户不符合排水许可条件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符合条件后,予以核发排水许可、排水登记证书。
第十一条 一般排水户办理排水登记手续,但是未提供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材料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排水登记证书。
第十二条 排水许可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排水登记证的有效期为2年。
第十三条 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有效期延续5年。
排水户在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许可内容排放污水的,有效期届满时,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可不再审查,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延期5年。
第十四条 排水登记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排水许可条件和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书。
—5—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取得排水登记证的排水户,可以在排水登记证书有效期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排水许可条件和程序申请提前办理排水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 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许可或者登记的排水种类、总量、时限、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排放污水。
重点排水户应当每半年监测一次水量、水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检测的数据定期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质、水量检测数据应当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出具。
需要变更排水登记内容的,排水户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办理排水证书。
第十六条 在汛期或者发生其他特殊情况时,排水户应当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按照要求排放污水。
第十七条 排水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二)超过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有效期限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三)违反排水许可规定的内容,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6—
(四)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剧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五)堵塞公共排水管网或者向公共排水管网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易堵塞物;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公共排水管网;
(七)擅自向公共排水管网加压排放污水;
(八)其他损害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的行为。第十八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排水户出示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二十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水质检测机构定期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开检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排水户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7—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二条 对经由公共排水管网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污水水质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或者有关行业标准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
第二十三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排水许可决定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依据职权或者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依据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撤销排水许可证书:
(一)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排水许可的其他情形。
排水户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水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8— 第二十五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排水许可、登记手续过程中不得收费。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排水许可、登记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排水户未将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持有排水许可证书的排水户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持有排水登记证书的排水户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排水户造成公共排水管网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排水许可证书的格式按照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印制。
排水登记证书的格式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组织印制。
第三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9—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排水许可的;
(二)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书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0—
第二篇:京水务法〔2010〕26号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附件:
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排水管理,保障公共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根据《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或者间接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排水户,是指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公共排水管网包括排水管道及其泵站、检查井、闸井、倒虹吸、进出水口、井盖和雨水篦子等附属设施。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许可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并承担中心城区范围内排水户的排水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公共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规划等有关要求,办理专用排水管线接入手续,将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
—1— 第六条 排水户需要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水许可。
已经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但尚未办理排水许可的排水户,应当在2010年6月30日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申请领取排水证书。
未取得排水证书,排水户不得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第七条 排水户实行分类管理,分为重点排水户和一般排水户。
工业企业、汽车维修及洗车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饭店)、餐饮服务类企业等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按照重点排水户管理。
写字楼、大型综合商场、物业服务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以及其他除重点排水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按照一般排水户管理。
第八条 重点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或者登记,应当如实提交下列材料:
(一)排水申请表;
(二)有关专用检测井、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口径的图纸及说明材料;
(三)按规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关材料;
(四)排水许可申请或者登记受理之日前一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水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
—2—
(五)排放污水易对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有关材料;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pH、CODcr、SS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材料。
一般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需要提交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资料。办理排水登记只需要提交上述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资料;具备条件的,可以同时提交第(四)项项资料。
第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予以核发排水许可证书:
(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排水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其中,经由公共排水管网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还应当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或者有关行业标准;
(三)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
(五)排放污水易对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具备对水量、pH、CODcr、SS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
—3—
(六)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公共排水管网堵塞或者损坏的,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放污水符合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重点排水户不符合排水许可、登记条件以及一般排水户不符合排水许可条件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符合条件后,予以核发排水许可、排水登记证书。
第十一条 一般排水户办理排水登记手续,但是未提供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材料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排水登记证书。
第十二条 排水许可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排水登记证的有效期为2年。
第十三条 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有效期延续5年。
排水户在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许可内容排放污水的,有效期届满时,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可不再审查,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延期5年。
第十四条 排水登记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排水许可条件和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书。
—4—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取得排水登记证的排水户,可以在排水登记证书有效期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排水许可条件和程序申请提前办理排水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 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许可或者登记的排水种类、总量、时限、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排放污水。
重点排水户应当每半年监测一次水量、水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检测的数据定期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质、水量检测数据应当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出具。
需要变更排水登记内容的,排水户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办理排水证书。
第十六条 在汛期或者发生其他特殊情况时,排水户应当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按照要求排放污水。
第十七条 排水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二)超过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有效期限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三)违反排水许可规定的内容,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
—5—
(四)向公共排水管网排放剧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五)堵塞公共排水管网或者向公共排水管网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易堵塞物;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公共排水管网;
(七)擅自向公共排水管网加压排放污水;
(八)其他损害公共排水管网正常运行的行为。第十八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排水户出示排水许可或者登记证书;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二十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水质检测机构定期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开检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排水户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6—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二条 对经由公共排水管网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污水水质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或者有关行业标准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
第二十三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排水许可决定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依据职权或者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依据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撤销排水许可证书:
(一)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排水许可的其他情形。
排水户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水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7— 第二十五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排水许可、登记手续过程中不得收费。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排水许可、登记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排水户未将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持有排水许可证书的排水户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持有排水登记证书的排水户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排水户造成公共排水管网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排水许可证书的格式按照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印制。
排水登记证书的格式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组织印制。
第三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8—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排水许可的;
(二)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书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9—
第三篇: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一)
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原卫生部、外经贸部令第11号)、《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卫医政发〔2010〕109号)、《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35号)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许可工作。
第三条 市和区县卫生计生(含中医)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医疗机构许可工作。许可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本市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类别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及特色专科医院。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五条 市和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示。
第六条 本市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及吊扣《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八条 本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按照以下规定划分:
(一)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医疗机构、通用名称为“中心”的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所、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明确标准的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卫生计生委审批。
(二)中外合资、合作中医医疗机构、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中医医疗机构、通用名称为“中心”的中医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医综合性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中医管理局审批。
(三)其他医疗机构,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报市卫生计生委,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报市中医管理局。
第九条 本市实行医疗机构设置批准公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提出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要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设置医疗机构的类别、执业地址、诊疗科目、床位(牙椅、观察床),以及设置人和设置申请人名称、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情况等。
公示期间接到实名举报或异议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查实。
第十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并附设置单位或设置人的资信证明、所在居(村)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还应当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包括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
(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选址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的内容,并附方位图及医疗机构房屋土地使用的证明材料。
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按照《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其中申请设置港澳独资医院的,还应当按照《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置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提交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和《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第十一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为:
(一)诊所、卫生所(站)、医务室、护理站、卫生保健所、村卫生室(所):6个月。
(二)门诊部、不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急救站、医学检验所:1年。
(三)20-99张床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2年。
(四)100张床以上的医疗机构:3年。
第三章 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执业前,必须申请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除医学检验所、中外合资、合作及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门诊部和诊所由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外,其他医疗机构均由原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执业登记现场审查制度。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要组织审核专家组对拟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仪器设备、基本设施以及执业人员资质、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现场抽查审核,形成书面意见。
现场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申请办理执业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三)房屋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六)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七)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职称证明复印件(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和签字表)。
(八)《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
(九)医疗机构竣工验收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证明材料。
申请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登记的,还应当提交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卫生技术人员名录及其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第十五条 对于正式受理的申请材料,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执业登记许可决定。1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许可决定时限,但最长不得超过45日。
第十六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等规定核定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确保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和服务项目与医疗机构的类别、规模及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对在一级诊疗科目下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组),且具备相应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条件的,应当核准登记二级诊疗科目;禁止只登记一级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复杂、风险大、难度大、配套设备设施条件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3个月内,对医疗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经营性质是否与登记内容相符,诊疗科目、执业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情况与实际开展项目是否相符,医疗广告是否符合要求等医疗机构执业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的有效使用期限依据医疗机构校验期的不同,分别定为5年(校验期1年)或15年(校验期3年)。
----------------------------·代办北京医院、诊所、门诊等医疗机构 ·北京中隆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专业代办:李海龙·l86-llO9-8O4O
----------------------------
第四篇: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2014)100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办事指南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导语】: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原卫生部、外经贸部令第11号)、《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卫医政发〔2010〕109号)、《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35号)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京卫医政字〔2014〕100号
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医疗机构:
《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6月18日经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5次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14年6月25日
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原卫生部、外经贸部令第11号)、《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卫医政发〔2010〕109号)、《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35号)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许可工作。
/ 8
第三条 市和区县卫生计生(含中医)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医疗机构许可工作。许可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本市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类别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及特色专科医院。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五条 市和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示。
第六条 本市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及吊扣《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八条 本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按照以下规定划分:
(一)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医疗机构、通用名称为“中心”的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所、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明确标准的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卫生计生委审批。
(二)中外合资、合作中医医疗机构、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中医医疗机构、通用名称为“中心”的中医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医综合性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中医管理局审批。
/ 8
(三)其他医疗机构,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报市卫生计生委,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报市中医管理局。
第九条 本市实行医疗机构设置批准公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提出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要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设置医疗机构的类别、执业地址、诊疗科目、床位(牙椅、观察床),以及设置人和设置申请人名称、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情况等。
公示期间接到实名举报或异议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查实。
第十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并附设置单位或设置人的资信证明、所在居(村)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还应当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包括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
(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选址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的内容,并附方位图及医疗机构房屋土地使用的证明材料。
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按照《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其中申请设置港澳独资医院的,还应当按照《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置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提交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和《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第十一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为:
(一)诊所、卫生所(站)、医务室、护理站、卫生保健所、村卫生室(所):6个月。
/ 8
(二)门诊部、不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急救站、医学检验所:1年。
(三)20-99张床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2年。
(四)100张床以上的医疗机构:3年。
第三章 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执业前,必须申请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除医学检验所、中外合资、合作及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门诊部和诊所由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外,其他医疗机构均由原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执业登记现场审查制度。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要组织审核专家组对拟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仪器设备、基本设施以及执业人员资质、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现场抽查审核,形成书面意见。
现场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申请办理执业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三)房屋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六)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七)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职称证明复印件(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和签字表)。
(八)《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
(九)医疗机构竣工验收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证明材料。
申请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登记的,还应当提交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卫生技术人员名录及其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 8
第十五条 对于正式受理的申请材料,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执业登记许可决定。1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许可决定时限,但最长不得超过45日。
第十六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等规定核定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确保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和服务项目与医疗机构的类别、规模及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对在一级诊疗科目下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组),且具备相应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条件的,应当核准登记二级诊疗科目;禁止只登记一级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复杂、风险大、难度大、配套设备设施条件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3个月内,对医疗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经营性质是否与登记内容相符,诊疗科目、执业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情况与实际开展项目是否相符,医疗广告是否符合要求等医疗机构执业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的有效使用期限依据医疗机构校验期的不同,分别定为5年(校验期1年)或15年(校验期3年)。
第四章 变更、校验与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后,其核准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发生变更的,应向准予登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的《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二)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三)根据申请变更项目的不同,还应根据本办法规定提交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变更名称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该医疗机构主管单位出具的批准文件或证明;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需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有效期内)。
第二十二条 因原登记地址名称变更但实际不迁址,申请变更地址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地址名称变更证明。
/ 8
因迁址、新增执业地址申请变更地址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请示(说明变更地址的理由、变更后的详细地址、床位(牙椅)数量、诊疗科目和科室设置、人员设备配备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并附新址所在居(村)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在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登记的机构还应当包括新址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选址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的内容,并附方位图及新址房屋土地使用的证明材料。
(四)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五)新址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六)新址建设完成后还应提交竣工验收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 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合法有效的任免文件、任职证明及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字表。
第二十四条 申请变更注册资金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资产变更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 申请变更床位(牙椅)数量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请示(说明变更床位(牙椅)的理由、变更后的床位(牙椅)数量和用途、医疗机构近三年工作量及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等工作效率指标、相关的诊疗科目和科室设置、人员、场地和设备配备等)。
(二)建筑设计平面图(标明变更的床位(牙椅)所在位置)。
涉及改、扩建的还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并附所在居(村)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登记机构需附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建设完成后提交竣工验收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证明材料。
/ 8
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登记的医疗机构总床位达100张(含)以上的,在增加床位数量前应报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六条 申请变更诊疗科目的,应当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诊疗科目的书面请示。
(二)医疗机构建筑平面图、医疗机构设计平面图(标明新增诊疗科目用房位置)。
(三)拟聘执业人员有关情况(医、护、药、技、院感、质量管理人员名录及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职称证明复印件)。
(四)拟开展科目的设备情况。
(五)相关规章制度目录、开展业务情况说明等。
第二十七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本办法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增设诊疗科目。
第二十八条 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增设诊疗科目后,医疗机构方可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医疗机构设置诊疗科目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每设置一个诊疗科目至少要具备一名本专业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的医师,同时按《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等规定配备相关卫生技术人员。
(二)独立设置开展该诊疗科目的诊室。
(三)应在设施、设备、注册资金等方面满足开展诊疗业务的需求。
(四)新增诊疗科目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建立变更登记重要事项现场审查制度。医疗机构申请变更诊疗科目、床位(牙椅)数量及改扩建、迁址、增加地址等事项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相应变更事项进行现场审查。现场审查不合格的,不予变更登记。
第三十条 达到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校验。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四)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和港澳独资医院的校验期按照《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及《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 8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准予登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校验,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原件。
(三)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办理医疗机构注销登记手续:
(一)因分立或者合并而终止。
(二)歇业。
(三)依法宣告破产或解散。
(四)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五)个体行医人员死亡或者丧失行医能力的。
(六)医疗机构不按规定申请校验,且在登记机关责令其按规定补办申请校验手续后,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校验手续的。
(七)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及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
第三十三条 办理注销登记的,医疗机构应当至原登记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注销登记注册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及副本原件。
(三)医疗机构印章。
(四)申请注销的原因和理由说明。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2010年4月21日原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京卫医字〔2010〕84号)及原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此以前发布的其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同时废止。
/ 8
第五篇: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
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原卫生部颁布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以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乡村民俗旅游户、夜市餐饮服务、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等业态方式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工作,但不包括食品摊贩的经营行为。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
第二条
本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工作方针,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依法开展餐饮服务许可工作。
第三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市餐饮服务许可的管理工作,指导和督查各区县局及各直属分局餐饮服务许可工作。
市局、各区县局及各直属分局按照事权划分,负责相应餐饮服务许可工作。
第四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经营活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
本市建立餐饮服务许可信息公示制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公布其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录。
第六条
申请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具备与其从事的餐饮服务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条件。
第七条
本市小吃店的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平方米。经营场所使用面积30至100平方米的,其餐厅、厨房、库房面积的比例宜为1:0.8:0.2;经营凉菜的,凉菜间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经营场所使用面积30至50平方米的,只能经营以煎、炸、烙、烤、蒸、煮、涮等简单方法制作的食品。
第八条
本市小型餐馆的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得小于50平方米。50至100平方米的,其餐厅、厨房、库房面积的比例宜为1:0.8:0.2;经营凉菜的,凉菜间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
第九条
食堂每餐供应量应与其加工面积相适应,供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处理区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其它食堂食品处理区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100人以上每增加100人增加25平方米(0.25平方米/人)。
集中备餐的食堂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
第十条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学生食堂不得制售凉菜、裱花蛋糕和生食水产品。
工地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不得制售凉菜、裱花蛋糕和生食水产品。
中央厨房不得制售冷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乳及乳制品和生食水产品。
第十一条
乡村民俗旅游户和现场制售从事餐饮服务经营的具体条件,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并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同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两个以上地点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分别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提供者改变生产经营地址(地点)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对申请人提出的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分别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四条
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受理后至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餐饮服务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收到撤回申请之日起终止办理。
第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提供者提出的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人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布局流程、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核查并制作相应的行政许可文书。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的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可以委托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准予许可的,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同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七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地址门牌号改变(实际经营场所未改变)的,或者许可类别、备注项目以及布局流程、主要卫生设施需要改变的,应当按照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许可类别、备注项目以及布局流程、主要卫生设施改变的,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餐饮服务许可证,并按照新办许可的规定提交相应材料。
第十八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需要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应当按照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领取变更、延续后的新《餐饮服务许可证》时,应当将原《餐饮服务许可证》交回发证部门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遗失损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应当按照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有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形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业主)、地址、类别、备注、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加盖行政机关印章)及发证日期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一)单位名称
餐饮服务许可证载明的单位名称应当与相关资质证明一致。
(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业主)
根据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性质,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栏后填写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姓名,其中属法人的,填写法定代表人姓名;属法人分支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填写负责人姓名;属个体经营户的,填写负责人或者业主姓名。
(三)地址
按经营场所的详细地址填写,与相关证明一致。
(四)类别
1.特大型餐馆;2.大型餐馆;3.中型餐馆;4.小型餐馆;5.快餐店;
6.小吃店、小吃店(现场制售);7.饮品店、饮品店(甜品站)、饮品店(现场制售);8.食堂;9.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中央厨房;11.夜市餐饮服务
12.乡村民俗旅游户;13.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
(五)备注
1.上述13个类别中除第7类的饮品店、饮品店(甜品站)、饮品店(现场制售)、小吃店(现场制售)、第9类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第10类的中央厨房、第11类的夜市餐饮服务、第12类的乡村民俗旅游户、第13类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外,按照以下规定予以标注:
(1)供应凉菜的标注“含凉菜”,不供应的标注“不含凉菜”。
(2)供应自制裱花蛋糕的标注“含裱花蛋糕”,不供应的标注“不含裱花蛋糕”。
(3)供应生食水产品或海产品的标注“含生食水(海)产品”,不供应的标注“不含生食水产品”。
2.餐馆、快餐店按照以下规定予以标注:
(1)单纯经营火锅或者烧烤的,标注“单纯火锅”或者“单纯烧烤”。
(2)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的,标注“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
3.食堂按照以下规定予以标注:
(1)属于工地食堂的,标注“工地食堂”。
(2)属于学生食堂的,标注“学生食堂”。
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当标注“不含凉菜、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水产品,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份”。
5.中央厨房标注“制售热加工即食食品、半成品(热加工、生制)“;“不含冷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不含生食水产品,不含乳及乳制品”。
6.饮品店(甜品站)标注“餐饮主店位于××××(具体地址)。”其餐饮主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标注“含×个甜品站”(店内×个)。
7.乡村民俗旅游户标注“农家饭(含或不含冷加工动物性即食食品)。”
8.饮品店(现场制售)、小吃店(现场制售)标注“现场制售***。”
9.夜市餐饮服务标注“不含凉菜、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水产品“。
10.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应当备注的其他内容。
(六)餐饮服务许可证编号格式
京食药餐证字+4位年份数+6位行政区域代码+6位行政区域发证顺序编号。
(七)发证机关
1.加盖发证机关印章;
2.发证日期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填写:
(1)新发和延续的,填写签发日期。
(2)变更的,填写变更后新的许可证的签发日期,并在签发日期后注明“变更”字样。
(3)补发的,填写补发后新的许可证的签发日期,并在签发日期后注明“补发”字样。
(八)有效期限
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
1.起始日期按照以下规定填写:
(1)新发、延续的,填写签发日期。
(2)变更、补发的,填写原证的签发日期。
2.到期日期按照以下规定填写:
(1)新发、延续的,填写签发日期3年后对应日的前1天。
(2)变更、补发的,填写原证的到期日期。
第二十三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或者以其他非法形式转让。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方便消费者监督。
第二十四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规定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的,应当责令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限期纠正。
第二十五条
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各直属分局应当确定专人负责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登记、行政许可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按照原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二章
夜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章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夜市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及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夜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由夜市举办者承担。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举办者负责夜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入场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与入场经营者签订协议保证食品安全,建立健全与夜市餐饮服务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确保夜市餐饮服务符合本市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
夜市餐饮服务举办者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入场经营者已经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经营场所应当选择在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指定的区域内,距离污染源25米及以上,距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门口200米及以上的地方;
(三)经营场所分为经营区与非经营区,经营区应当集中;
(四)为每个入场经营者配备加工操作经营区域不小于6平方米,设置洗手设施、食品工用具的清洗设施及上下水和电力供应条件;
(五)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具有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与夜市餐饮服务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第三十条
申请夜市餐饮服务许可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书。
(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具的开办期为三年的夜市餐饮服务开办证明。
(三)举办者主体资质证明文件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四)入场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五)餐饮服务经营场所、设备布局、卫生设施等示意图。
(六)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三十一条
入场经营者提供夜市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以下食品安全要求:
(一)在入场经营者餐饮服务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进行原料粗加工及切配;
(二)使用密闭、洁净的食品级容器和运输工具配送所需食品半成品;
(三)使用符合卫生要求、无毒无害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和接触食品的售货设施;
(四)具备相应的防蝇、防雨设施和与经营品种及数量相适应的制售工具、容器、专用冷藏冷冻以及废弃物暂存设施;
(五)建立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对采购货物进行查验并记录;
(六)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禁止在夜市餐饮服务场所制售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
禁止在夜市餐饮服务场所从事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
夜市餐饮服务应提供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要求的一次性餐饮具或集中清洗消毒的餐饮具。
第三十三条
夜市餐饮服务的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夜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从事夜市餐饮服务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佩戴健康合格证明,禁止佩戴戒指、涂抹指甲油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许可管理
第三十四条
本章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的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及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应当保证其清洗消毒后餐饮具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十六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场址应当设在居住区以外,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污染源、有给排水和电力供应条件的区域;
(二)生产厂房应当独立专用、布局合理,其高度能够满足工艺和卫生要求,并按照清洗消毒流程独立设置餐饮具回收和粗洗间、清洗消毒间、包装间、成品间和包材库、原材料库、更衣室;
(三)生产车间面积应满足餐饮具消毒的需要和卫生要求,清洗消毒间、包装间总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四)生产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通道以及通风、采光等设备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具有适应生产需要的排水系统、防止污染的设备设施;
(五)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从业人员应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
(七)具有废弃物暂存设施;
(八)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室,并配备专人从事检验工作;
(九)使用的消毒设备、消毒剂具有卫生许可批件或相关证明文件;
(十)建立健全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2.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3.清洗消毒场所环境及设施设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关键环节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包括采购、清洗消毒、温度控制、包装、贮存、运输等。
5.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
6.产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
7.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理方案。
第三十七条
从事餐饮具清洗消毒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餐饮服务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进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经营活动。
(二)建立台账,按照以下规定如实记录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信息:
1.按批次记录餐饮具清洗消毒的日期、检验记录、水电消耗等内容。
2.销售餐饮具的规格、种类、数量、消毒日期、销售日期以及销售对象的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
3.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供货商、货主、进货日期、数量、销售去向等信息。
(三)向餐饮企业提供清洗消毒的餐饮具时,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复印件、餐饮具的批次检测合格证明。
(四)餐饮具清洗消毒、包装、存放均应在室内进行。
(五)清洗消毒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符合卫生要求。
(七)使用清洁、专用密闭车辆运送餐饮具。
(八)实行批次自检和季度送检,并留存相关检验报告二年。
(九)配备符合相关规定的检验人员。
第三十八条
申请餐饮具清洗消毒餐饮服务许可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书。
(二)名称预先核准证明(已从事其他经营的可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相关资质证明复印件)。
(三)经营场所合法使用的有关证明。
(四)经营场所和设备布局、加工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
(五)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六)检验人员资质证明。
(七)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八)消毒设备、消毒剂的卫生许可批件或相关证明。
(九)使用市政供水的,提供相应说明;使用非市政供水的,提交1年内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常规指标水质检测报告。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三十九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的生产经营记录、食品相关许可证件、货主身份信息以及其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四十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遵守本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健康检查,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
第四十一条
本市鼓励成立餐饮具清洗消毒行业协会,承担行业自律、指导规范和督促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社会责任。
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二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不得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或者虚假的证明文件,不得采购、使用、销售、贮存、运输来源不明的食品相关产品。
第四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是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一)特大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二)大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三)中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四)小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人以下(含75座)以下的餐馆。如面积与就餐座位数分属两类的,餐馆类别以其中规模较大者计。
快餐店,是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单位。
小吃店,是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
饮品店,是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单位。
饮品店(甜品站),是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主店经营场所内或附近开设,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直接销售或经简单加工制作后销售由餐饮主店配送的以冰激凌、饮料、甜品为主的食品的附属店面。
小吃店及饮品店(现场制售),指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市场外,具有固定经营场所,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向消费者直接提供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方式。
食堂,是指设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餐饮服务提供者。
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备设施,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本餐饮连锁企业所属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单位。
夜市餐饮服务,指举办者经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在其指定区域内,在夜间时段仅集中经营餐饮服务的行为,但不含依托门店经营餐饮服务的行为。
乡村民俗旅游户,指经市或区、县旅游委评定,以乡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方式为特色,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户,并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从业人员;
(二)餐饮服务经营使用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
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指具有固定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专用场所的企业为使用单位提供经统一回收和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及配送的餐饮具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