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客运专线防排水管理办法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组织体系..............................................................................1 第三章
工作职责..............................................................................2 第四章
管理制度..............................................................................4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基本措施..............................................................................8 控制程序和相关规定.........................................................10 附则...................................................................................10
0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防排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设计文件对线路范围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活动的要求,防止沪昆铁路3标段第一项目分部管段沿线水土流失,修建防排水型沪昆铁路,满足防排水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防排水管理的依据是: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上级的有关规定;设计文件。
第三条 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原则,实施“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体系。
第四条 防排水和防护的重点:
1、隧道出入口及高挖方路堑、高填方路堤
2、路基、隧道取土场及弃土场水土流失;
3、拌合站水流排放通道;
第二章
组织体系
第五条 项目分部成立由项目分部领导、各部门、各架子队负责人组成的防排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防排水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原丽军 邹志明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副组长:张铁成
组 员:张仕鹏 朱新强 张运伟 杨林淼 陈耀湘 刘祖明 周拥军 周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第六条 项目经理是项目分部施工范围内防排水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项目分部要成立由各个部门组成的防排水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负责其施工范围内日常防排水工作。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防排水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的原则。施工过程防排水工作管理归口安全质量部;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的制定归口施工技术部;机械设备使用、物资材料消耗管理工作归口物资设备部 ;防排水教育管理工作归口办公室;施工现场防排水工作控制、监测工作归口各架子队。
第八条 防排水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是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防排水领导工作;制定防排水方针和目标;审批防排水工作管理办法、制度;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做出决定;评估防排水工作整体状况;保证防排水工作资源配置;对防排水工作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员工做出表彰奖励决定;负责确定有关人员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调查、处理防排水问题。
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的情况,分析研究项目分部重要防排水因素的控制效果,并做出进一步改进防排水工作决定与要求,制定下一季度防排水工作的重点、目标和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指标。
第九条 防排水工作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章制度,负责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管理办法的起草修订,并指导实施,参加重大防排水工作事件调查。第十条 项目分部各职能部门职责: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范围,收集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和集团公司防排水工作的信息及行业标准,并负责贯彻落实,针对特殊施工环境、关键过程、特种作业设备对防排水工作的影响,制定与防排水工作有关的管理制度、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检查落实情况。
第十一条 各架子队是防排水工作的责任主体,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及沪昆铁路公司、指挥部的有关防排水工作法律、法规和要求,监督检查所属各架子队施工防排水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本单位防排水目标、指标的实现。
第十二条 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领导小组,是项目分部防排水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项目分部的防排水领导工作,组织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工程部、物资设备部、办公室识别、评估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配置防排水工作必要的资源,对防排水工作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员工提出表彰,上报奖励意见;负责成立防排水事件调查组,调查处理严重防排水事件。
第十三条 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项目分部防排水相关管理办法、制度,监督检查本单位及所属架子队自建的生产、生活设施防排水情况,对本单位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防排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下达整改通知,参加严重防排水事件的调查处理,建立防排水工作台帐,负责本单位防排水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2、负责施工范围内防排水工作,落实项目分部的防排水管理办法及本单位的制度,参加各自工作区域、生活区域中的水土流失确定,并在施工作业过程和业务管理过程组织实施,随时监控特殊施工环境、关键过程和特种作业设备对防排水工作的影响,及时修改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并负责指导实施。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防排水规划制度
各架子对施工前对生产区域的防排水环境进行调查,根据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分部的办法,结合项目分部对防排水的要求,制定施工过程中防排水计划和具体措施,实现施工范围的防排水目标。
第十六条 防排水教育制度
1、项目分部侧重对项目分部工作人员、防排水工作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2、各架子队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排水法》以及地方政府和项目分部的有关防排水规定的学习教育,加强全体施工人员执行防排水法规,进行水土保护的意识。
3、党政工团共同组织各级管理机构,进行标语、图片、文字宣 4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传,教育员工树立“爱护施工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防排水从我做起”的思想。
4、各项防排水活动要安排具体、目标明确、力争实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防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七条 重要防排水因素评价制度
项目分部在开工前,由项目分部负责人组织技术、环境保持、物资设备部门,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共同识别、评价出施工区域的重要防排水因素。
第十八条 水土流失控制制度
1、项目分部在项目开工前,应根据识别、评价出的重要防排水因素,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有效控制重要防排水因素及重大水土流失。
2、防排水工作的策划内容要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并按规定进行审批后组织实施。
3、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应针对作业项目特点、作业环境和岗位的环境因素,编制防排水技术交底,同施工技术交底一并下达至作业班组。
4、对施工场地、作业场所、运输道路、生产设备与设施均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工作。
5、处于风景区、保护区等较大的施工工程项目,应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分析并定期监测、评价。
6、对施工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制定相应的防范,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7、对使用的外部劳务人员,一律纳入本单位的环境管理范畴,在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劳务人员遵守环境法规和防排水要求,积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防排水工作监督检查制度
1、按国家、地方政府、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及项目分部的管理办法进行。
2、防排水工作检查原则上与安全检查同时进行,侧重于检查所制定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发现新的水土流失可能,由各架子队确定保护方案上报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并且又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上报局指的安全质量部。
3、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对可能的水土流失源,进行重点监控。
4、安全质量部门要经常性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并提出整改建议,对整改的结果要及时进行验证。
5、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和上级机关组织的防排水工作检查活动,积累防排水工作管理经验,推动防排水工作的开展。
6、定期检查
对架子队每月组织一次防排水工作大检查,由主管防排水的副经理主持,安全质量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参加。
7、专项检查
安全质量部、专职防排水工程师对所辖生产区域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8、经常性检查
1)现场安全员每日进行巡回检查。
2)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的同时检查防排水工作。
第二十条 限期治理制度
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区等是防排水重点地区,要重点监控,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影响防排水的行为限定治理时间、落实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达到防排水要求的条件或指标。
第二十一条 防排水工作报告和监测制度
特殊地区的防排水项目受地方政府或项目分部的监控,各架子队应主动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定期汇报工作,及时办理规定的监测手续。
第二十二条 防排水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发生水土流失事件,架子队应在事故发生后的1小时内电话报告项目分部安全质量部,同时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流失发展。事故发生后4小时向项目分部书面报告事故详细情况。土流失事故处理完成后,书面报告事故的详细情况和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
第二十三条 奖励处罚制度
1、项目分部对部门、各架子队在防排水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奖罚规定执行项目分部和局指挥部的规定。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写出书面材料,连同有关资料、证书、文件的复印件报项目分部,经审核批准给予奖励;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1)获得总公司、市、省、部、国家级防排水工作荣誉称号的单位、部门、人员。
2)在防排水工作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者。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处罚: 1)发生水土流失的单位及主要责任者。
2)防排水工作受到局指挥部或地方政府通报批评或处罚的单位。3)因防排水工作事件,给企业信誉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责任者。
第五章
基本措施
第二十四条 植物、植被保护措施
在有植物、植被的地区施工时,工地小搬运选择原有便道或无植被的线路,植物、植被茂盛地区尽量采用人力施工方式,避免机械对植物、植被的碾压;施工车辆和机械严格按规定线路行驶,不得碾压线路外植被;不得砍伐灌木、割草、挖树根作为取暖材料,施工人员尽量减少活动范围;加强防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防火责任制,制定防火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防火期,在防火期内严格管理。
第二十五条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动物保护意识;不追逐、惊扰、袭击、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人为干预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二十六条 人文、自然景观保护措施
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机械摆放等严格按设计及项目分部指定的地点设置,避开景观保护区;施工驻地及施工场地布局合理、有序,避开特殊景观区;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及砂石料场等场地使用结束后,应迅速撤离,对场地进行及时清理,清除油渍和垃圾,平整地面,按项目分部或地方政府要求进行景观恢复;施工人员严禁在沿线地区采药开荒,严禁采集有观赏价值的野花野草。
第二十七条 防排水工作措施
1、施工前认真调查水源、河流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认真研究由于施工驻地设置、施工场地及工程主体对地表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按国家有关规定保护水环境,做好施工驻地及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证生活、生产排污不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源,禁止向水体倾倒建筑垃圾和其他有毒物质。
2、雨天禁止沟坑开挖作业,防止降雨冲泡沟坑造成松散土体的流失。在土层不稳定地域施工,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泥石流发生。在植被覆盖地区施工时,施工后原样恢复。弃土严禁丢弃至河流、冲沟、涵洞、桥下、排水沟渠内。地形平坦地区,基坑的开挖土按规范要求就近堆放,特别要防止土、石顺坡滑落。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余土、弃渣,及时运至规定的弃土场。弃土场应设置排水沟与片(块)石挡墙,防止冲刷和滑塌,并做好绿化和植被施工。中铁十六局沪昆客专第一项目分部
管理制度
第六章
控制程序和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项目分部要重视防排水管理办法,施工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交底中防排水措施的交底;项目分部的防排水员,负责环境管理办法实施过程的检查,重要工序、关键过程跟班检查。
第二十九条 防排水工作经费管理,本着满足防排水工作需要的原则,注重施工生产过程中的防排水工作经营投入。对重点、难点防排水工作,测算相关费用,纳入防排水投入计划。各级财务部门要确保防排水投入资金的供给。
第三十条 相关规定
1、施工前必须对防排水工作措施和标准进行交底。
2、对政府规定要求防排水验收的工程,竣工后必须通过项目分部或政府防排水部门的验收。并索取验收部门的验收证明。
3、各单位每个检验批、每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都必须指定防排水第一责任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行业和上级防排水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通知之日起执行。各单位依据本办法,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工程防排水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篇: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
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第三章 排水管理)
时间:2010-02-08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作者: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十六条 在公共污水管网覆盖地区,排水户应当将污水排入公共污水管网,不得任意排放。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等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在公共污水管网未覆盖地区,排水户应当按规划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自建排水管网接驳公共排水设施;其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户不得设置排污口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
第十七条 自建排水设施,需要与公共排水设施接驳的,应当符合排水规划以及设计标准,并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接驳手续。
依照前款规定应当办理接驳手续未办理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知供水企业或者其他供水单位限制向其供水,并督促其办理接驳手续。
不具备排水条件或者排水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知供水企业或者其他供水单位停止向其供水。
第十八条 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机动车清洗等活动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本办法统称排水户),应当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经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排水。
经处理后向江河、湖泊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十九条 排水户依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提出排水许可申请的,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排水许可申请表;
(二)接驳设施验收的有关资料;
(三)有关专用检测井、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口径的图纸和说明;
(四)按规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关资料;
(五)排放污水可能对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酸碱值、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有关资料;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酸碱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有关资料。
前款第(五)项规定的排放污水可能对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排水许可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20日内作出为期1年的临时排水许可。
第二十一条 排水户应当在临时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之前1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排水监测机构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
经监测,排水户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其中,经由公共排水设施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同时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有关行业标准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0日内作出为期5年的排水许可。
第二十二条 在公共排水管网覆盖地区,各类施工作业排水应当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水许可申请。
各类施工作业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公共排水设施堵塞或者损坏,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其中,经由公共排水设施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同时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有关行业标准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20日内作出为期不超过该工程施工期限的施工排水许可。
第二十三条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水户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应当记载排水户名称、排水的水质、水量等情况以及有效期限等。
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许可证》记载的内容排水。
第二十四条 需要变更排水户名称或者排水的水质、水量等内容的,排水户应当提前30日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
需要延续《排水许可证》有效期的,排水户应当在《排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排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五条 污水经污水处理单位处理后,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十六条 污水处理单位应当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因进行设施检修、维护需暂停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或者导致处理能力明显下降的,污水处理单位应当提前报告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此类活动。污水处理单位应当在指定位置安装进出水在线监测系统,并定期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进出水水质、水量、污泥处置情况、设施运行状况及运行成本等资料。
污水处理单位在进水水质、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污水排放进行监测,组织排水监测机构对排水设施中的水质、水量进行检验、监测和检查。
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监测档案应当包括排水户基本信息、排水设施接驳材料、排水水质、水量监测结果、《排水许可证》等内容。
第三篇:杭州排水管理办法草案
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排水行为,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水污染和内涝灾害,改善城乡水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排水管理工作。
第三条[概念] 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向排水设施排放雨水污水,以及接纳、输送、处理雨水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排水设施,包括雨水管渠、污水管渠、泵站、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等及其附属设施,分为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政府投资或者参与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产权人自行出资建设供本单位或者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四条[职责分工](方案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排水监督管理工作。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排水监督管理相关工作。(方案二)市城市管理、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排水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排水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城市管理、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所属的排水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排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排水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信息化建设]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城镇内涝和排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排水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
第六条[规划编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明确排水标准、排水量和排水模式,排水设施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污水、污泥处理和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内容,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明确城镇内涝防治目标、要求和防治措施,并纳入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
第七条 [建设计划] 市城乡建设、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按照防治城镇内涝优先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公共排水设施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现有公共排水设施未达到标准或者不能满足排水防涝需求的,应当制定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应当与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相衔接,同步建设公共排水设施。
第八条[海绵城市建设]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本市的气候、地理、人文特点,编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图集和技术导则,指导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设施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当逐步减少采用雨水快排、直排的排水方式。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城市公共广场和户外公共停车场应当优先使用透水性材料铺装。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化工程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除经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外,城镇规划区内禁止填湖造地,禁止对城市河道实施硬化、截弯取直。
第九条[雨污分流设施] 本市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排水设施应当按照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设施。已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区域,禁止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互混接;除按照要求设置的应急排放口外,禁止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入自然水体。尚未实现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区域,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改造计划,组织开展雨水、污水分流设施改造。
第十条[施工等排水管理] 基坑开挖等施工过程中排出的地下水,应当经沉淀达到周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后排 入雨水管网。公共建筑、工业生产产生的空调冷凝水,景观水体出水,游泳池整池换水等应当排入雨水管网。
第十一条[阳台雨污分流] 城镇规划区内新建住宅的阳台(平台)应当按照要求设置污水管道,并纳入污水管网。现有城镇住宅的阳台(平台)未设置污水管道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改造计划,逐步增设污水管道。
第十二条[界定登记] 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当按照规定到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办理接收管理界定、登记手续,明确建成后的接收、管理单位。
第十三条[排水许可]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排水户)向城镇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水许可证)。
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类别名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配套用房排水许可] 使用居住区配套商业用房的排水户直接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单独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通过居住区的自建排水设施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由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并对排水户的排水行为负责。
第十五条[综合体排水许可] 商业综合体等集中管理的建筑或者单位内有多个排水户的,由产权单位、经营管理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并对排水户的排水行为负责。
第十六条[排放规范] 污水排放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
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不得将雨水排入污水管网。
排水户排放的污水应当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应当经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
第十七条[预处理设施] 从事餐饮、机动车清洗和维修、建筑施工、建材冲洗、美容美发等产生油脂、泥砂、毛发等污染物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建油水分离装置、泥砂沉淀池、毛发收集装置等污水预处理设施,并保持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接管手续] 自建排水设施需要连接公共排水设施排水的,建设单位应当到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办理接管手续。
第十九条 [维护管理单位] 公共排水设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维护管理;已建成尚未移交的,由建设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公共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单位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专业单位实施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产权人可以委托专业单位实施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居住区的自建排水设施,由业主负责维护管理或者由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约定实施维护管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城镇老旧居住区的排水设施,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维护管理或者由其指定的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产权人不明或者难以确定维护管理单位的排水设施,由所在地的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排水管理实际需要,编制公共排水设施维护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维护规范] 公共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公共排水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定期进行检修、维护,保证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二)定期进行清淤,保持公共排水管网通畅;
(三)公共排水设施发生积水、泵站故障、管道破裂,以及井盖破损、丢失的,应当及时抢修,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报告排水主管部门;
(四)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河水、山体渗水等进入污水管网;
(五)依法或者按照约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第二十一条[排水监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巡查、抽检等方式,对排水户的排水行为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要求排水户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建立排水监测档案。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 时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设施保护范围]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公共排水设施的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一)直径600毫米以上排水管道外壁两侧各5米区域;
(二)直径不足600毫米排水管道外壁两侧各2.5米区域;
(三)排水渠护坡边缘两侧各3米区域;
(四)泵站、污水处理厂(站)及其附属设施以规划用地红线为准。
第二十三条[施工保护] 在公共排水设施的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可能影响排水设施安全的活动,或者因排水设施割接等施工需要中断排水设施运行的,应当与维护管理单位等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和临时排水处置方案,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施工活动对公共排水设施安全影响较大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设施保护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作业影响区域采取动态监测等保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拆改管理]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拆除、改动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拆除、改动方案,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审核,并承担重建、改建和采取临时排水措施的费用。
第二十五条[禁止行为] 禁止从事下列危及公共排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损毁、盗窃排水设施;
(二)穿凿、堵塞排水设施;
(三)向排水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
(四)向排水设施排放、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油烟等废弃物;
(五)建设占压排水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六)从排水设施内截流取水;
(七)在排水管道上方种植影响管道安全的深根植物、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基桩等设施;
(八)擅自启闭排水设施闸门;
(九)覆盖检查井、闸门等设施;
(十)擅自向排水设施加压排放污水;
(十一)其他损害、侵占排水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内涝监测预警]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暴雨内涝防范应急预案,建立城镇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健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暴雨内涝防范应急措施,共同做好城镇内涝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防汛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在汛期前对公共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并加强城镇广场、立交桥下、地下设施、老旧居住区等易涝区域的治理,配备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在汛期应当加强对易涝点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措施。
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按照防汛要求,对排水设 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在汛期或者发生特殊情况时,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防汛指挥机构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按照要求排水。
第二十八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排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计划,并安排资金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毗邻城镇、靠近城镇污水管道的村庄,其生活污水应当就近接入城镇污水管道;其他村庄应当建设相对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农村地区从事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的,应当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并将污水排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二十九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综合考虑本地区人口分布、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类型。
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
第三十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维护管理。由村民集资、村民委员会筹资或者社会捐资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维护管理,也可以移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维护管理。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专业单位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违反排水管理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应当排入雨水管网而排入污水管网的,由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生效日期及废止事项]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2000年12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3号公布的《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东莞排水管理办法
东莞市排水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四章 设施养护与安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镇排水管理,保障城镇排水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及相关的规划、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水,及城镇内涝防治等活动,适用本办法。农业生产排水、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和水利排灌从其他相关规定。
第三条(概念释义)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是指对城镇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接纳、输送、处理和再利用。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设施,是指排放、接纳、输送、处理、再生利用雨水和污水的设施,包括排水管网、窨井、具有排水功能的沟渠、雨水和污水泵站、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雨水排放设施及其相关附属设施等,分为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公共排水设施是指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在本区域内自行建设的、供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四条(部门职责)
市水务局是我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除污水外)及其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环保局是我市污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及其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水务局和市环保局简称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主管部门、污水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及排水设施的日常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主管部门、污水主管部门简称属地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
国土、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镇排水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排水遵循原则)
城镇排水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雨污分流、控制污染、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六条(鼓励排水科学技术研究)
鼓励、支持城镇排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镇排水现代化水平。
第七条(权利义务及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和保护城镇排水设施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排水、损害排水设施和造成水污染的行为有举报的权利。对保护城镇排水设施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市或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排水规划编制程序)
市区排水规划由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会同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街道办事处统一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园区或镇排水规划由属地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规划等有关部门统一编制,经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园区管委会或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备案。排水规划包括排水防涝规划、内涝防治规划、污水处理规划等。
第九条(排水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排水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为依据,并与城镇开发建设、道路、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编制排水规划,应当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相衔接。应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关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合理界定区域排放总量。若公共排水设施被纳入综合管廊建设,在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时,相关单位应当征求排水主管部门意见。
城镇排水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条(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要求)
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排水规划、排水设计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和城市排水防涝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等要求。
新建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应当与供水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排水管(渠)道应当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方式。已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地区,禁止雨水、污水管道混接。原有的排水设施应当按照排水相关规划要求,加快实施雨水、污水分流改造。
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和各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当同步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案,同步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新建、改建住宅小区的,除楼顶公共天面设置雨水排放系统外,阳台、露台等排水设施应当纳入污水收集系统,并与本市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衔接。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和广场(含公园和公共建筑),应当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第十一条(排水设施用地保证)
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确定的排水设施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规划主管部门在确定地面标高时,应当兼顾排水的需要,并书面征求排水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径流控制、初雨污染控制总体要求)
按照低影响开发原则,加强径流量控制,采取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降低地表径流;在原有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下,建设用地的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不得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控制市区及园区、镇(街)中心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使项目建设后的径流污染水平不大于项目建设前。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具体要求)
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除公路、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外,每10000平方米硬化面积应配建不小于25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二)新建项目硬化地面中,除公路、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外,建筑物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应低于40%;具备透水地质要求的新建(含改、扩建)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其渗透铺装率不应低于70%;
(三)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4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四)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者渗排水管时,地下建筑顶面可作为透水层;
鼓励建设项目设置屋顶调蓄设施或者绿化设施。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排水设施建设)
建设项目的城镇排水设施应当依法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开发区、建筑小区的排水设施建设)
开发区城镇排水设施的建设,应当纳入开发区综合开发计划。建筑小区自建排水设施,与建筑小区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资金可采取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自建排水设施由自建主体自行投资建设。
第十七条(村(居)排水及资金保证要求)
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保障村(居)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投入。
村(居)生活污水应当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或者建设相对集中式、小型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方能排放。
第十八条(排水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在城镇排水规划范围内的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及需要与城镇排水
设施相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或出具规划条件时,应当就建设项目的公共排水设施设计方案征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查配套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时,应当就建设项目的排水工程设计征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排水工程竣工验收)
城镇排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工程规划核实,经核查合格的,由规划主管部门出具规划核实意见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未经核查或者核查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排水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二十条(竣工验收监督管理)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市政排水(除污水外)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实施,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并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屋建筑排水工程、新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和市政污水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并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简政强镇”行政委托协议的下放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工程竣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排水设施验收合格标准)
排水设施验收合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
(二)按照相关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图纸施工;
(三)排水管道按照雨水、污水分流建设;
(四)符合排水防涝的有关规定;
(五)排水设施完好、畅通。第二十二条(验收资料归档备案)
城镇排水设施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归档。竣工验收资料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送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备案,市直管道路范围内的送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备案。同时移交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养护管理,市直管道路范围内的移交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养护管理。尚未移交的排水设施,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将竣工验收资料报送规划主管部门。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二十三条(排水设施的拆除、改动、迁移)
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或迁移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由建设单位报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拆除、改动或迁移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和采取相应临时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排水户申领排水许可要求)
对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及其他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称排水户)向本市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章规定。
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户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水许可证)。未取得排水许可证,不得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排水户向本市城镇排水设施以外的自然水体排放污水的,应当按照入河排污口的规范要求设置排放口。
集中管理的建筑或单位内有多个排水户的,可以由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并由领证单位对排水户的排水行为负责。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向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建设单位应当修建预处理设施,并由建设单位申请领取为期不超过该工程施工期限的排水许可证。第二十五条
(排水许可审批部门)
市污水主管部门负责跨园区、镇(街)项目排水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同时委托属地园区、镇(街)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排水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排水户申领排水许可证前,应当到拟接驳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单位办理排水设施接驳手续。排水户完成排水设施接驳后,持有关材料到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主管部门或污水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跨园区、镇(街)项目的到市污水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六条(排水许可证核发条件)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予以核发排水许可证:
(一)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污水的水质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的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等有关标准;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排放口设置便于采样和水量计量的专用检测井和计量设备;
(五)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已依法安装并保证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且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六)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排水户已修建预处理设施,且排放污水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规定的相关标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七条(申领排水许可证所需材料)
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应当如实提交下列材料:
(一)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申请表;
(二)城镇排水设施接驳信息登记表;
(三)显示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拟接驳路段路面及其周边排水管网、专用检测井、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口径等信息的图纸及相关说明材料;
(四)按规定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的有关材料;
(五)排水隐蔽工程竣工报告;
(六)排水许可申请受理之日前一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或排水量证明(说明)材料);
(七)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应当提供已安装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有关材料;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第(七)项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市污水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排水许可证有效期及其延续)
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因施工作业需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水的,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根据排水状况确定,但不得超过施工期限。
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跨园区、镇(街)项目的向市污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有效期延续5年。
第二十九条(排水许可证的重申和变更)
在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内,排水口数量和位置、排水量、污染物项目或者浓度等排水许可内容变更的,排水户应当按照规定,重新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排水户名称、法定代表人及使用性质等其他事项变更的,排水户应当在工商登记变更后30日内向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跨园区、镇(街)项目的向市污水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
第三十条(排水户排水水质和去向)
城镇排水设施覆盖地区,排水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在雨、污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城镇排水设施未覆盖地区,排水户应当按规划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自建排水管网接驳城镇排水设施,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户不得擅自设置排污口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
第三十一条(特殊行业排水户排水要求)
排入城镇排水设施的污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一)含重金属、生物制品或者其他难以生化降解物质的污水;
(二)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者放射性物质的污水
(三)含强酸、强碱等腐蚀物质的污水;
(四)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排泄物;
(五)可能危害排水设施的其他污水。
从事餐饮、美容美发、洗车、汽车修理、加油站等经营项目以及建设项目施工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建设相应的隔油池、毛发收集池、沉砂池等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定期清疏,保障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十二条(对排水监督检查主体的要求)
市污水主管部门、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排水户排水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可以委托专门机构协助其对排水许可实施监督管理。委托的专门机构可以开展排水许可审查、档案管理、监督指导排水户排水行为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对排水户的监督检查措施)
市污水主管部门、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排水户出示排水许可证或入河排污口审批资料;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要求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依法采取禁止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等措施,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四条(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和考核制度,对城镇排水设施的工艺运行、设施维护、出水水质水量、污泥贮存及处理处置等进行监管。
第三十五条(排水行政审批经费)
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实施排水行政审批不得收费,实施排水行政审批及日常监督检查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的预算,根据权责划分原则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第三十六条(排水许可证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污水主管部门、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依据职权或者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撤销排水许可证:
(一)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符合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设置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决定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的其他情形。
排水户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水许可证的,应当予以撤销。
第三十七条(排水许可证注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污水主管部门、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排水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排水户依法终止的;
(二)排水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排水许可证被吊销的;
(三)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满且未延续许可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排水许可的其他情形。第三十八条(排水设施汛前检查)
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在汛前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发现的问题,并加强其管理辖区内易涝点的治理,保证立交桥下、地下构筑物、广场等易涝点的排水防涝装备充足。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汛期应当服从三防指挥部门的统一调度或者监督。
第三十九条(污水处理费)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应缴纳污水处理费,不再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费除外)。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设施养护与安全
第四十条(排水设施养护运营单位的确定)
排水设施养护包括对排水设施的维护运营和维修。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其授权部门以特许经营、政府采购等方式确定城镇排水设施的维护运营及维修单位的,应当签订养护运营合同,并报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排水设施养护责任主体划分)
城镇排水设施的养护按照下列规定划分责任主体:
(一)城镇排水设施的养护,按照属地管理的方式,由市和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或者由其委托授权有资质的养护运营单位负责。
(二)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公共排水设施,自进场开工之日起由建设单位负责,工程验收合格并移交后,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授权有资质的养护运营单位负责。
(三)自建排水设施及其连接公共排水设施的管网的养护,以公共排水检查井为界,由产权人、使用人或委托授权的物业管理企业负责。
(四)产权不明或者难以确定责任主体的排水设施,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确定责任主体。
第四十二条(养护运营单位责任)
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或者排水设施的所有人应当与排水设施养护运营单位签订维护运营合同。养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保障城镇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并接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公共排水设施的养护运营单位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定期公布。
养护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向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报送排水设施养护工作情况,并配合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排水设施抢修或特殊操作)
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抢修或者特殊维护、维修作业影响正常排水的,养护运营单位应当采取临时排水措施。确需暂停排水的,应当提前告知受影响的排水户,并尽快恢复正常排水。
对生产、生活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范围暂停排水,应经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提前发布通告。
第四十四条(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处理)
排水户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城镇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及时向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城镇排水安全事故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维护运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采取防护措施、组织抢修,并及时向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排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城镇排水设施按下列规定划分保护范围:
(一)排水管道、沟渠两侧各三米以内;
(二)检查井、雨水口周边三米以内;
(三)雨水和污水泵站、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雨水和污水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红线内的区域;
应当在排水设施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第四十六条(排水设施保护范围及周边工作施工要求)
实施下列可能影响排水设施安全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查明工程建设范围内地下排水设施的相关情况,并与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制定保护方案,报属地园区、镇(街)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市直管道路范围内的送市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一)在排水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活动的;
(二)排水设施保护范围及周边的地铁施工、道路改造施工、过街天桥(隧道)、建筑物地下室施工、其他管线的顶管、牵引及开槽施工的。
第四十七条(禁止性规定)
禁止下列损害排水设施的行为:
(一)堵塞排水管道,妨碍他人排水的;
(二)擅自占压、拆卸、填埋或者穿凿排水设施的;
(三)向排水设施倾倒垃圾、废渣、施工泥浆水、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等废弃物的;
(四)向排水设施倾倒、排放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易爆等有毒有害物品的;
(五)损坏或者盗窃井盖、雨水篦子等排水设施的;
(六)擅自启动闸门的;
(七)向排水管道加压排水的;
(八)其他损害排水设施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法律法规依据)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排水许可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排水许可审批决定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四)泄露被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的技术或者商业秘密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十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十条规定,在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未按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污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
(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排水户未取得排水许可,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排水许可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罚款;对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可以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行政处罚)排水户未按照排水许可的要求排放污水的,由排水与水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排水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将有关情况通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予以通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由城镇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破坏、拆除、改动或移动城镇排水设施的,由排水与污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历史排水户的义务)
本办法实施前已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申请办理排水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办法生效日期)
本办法自2018年__月__日起施行。
第五篇: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规范参建各方质量管理行为,明确参建各方质量管理职责,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 第25号),结合铁路客运专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其施工过程或实体工程质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2.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3.开通验收速度不低于1.1倍列车设计速度目标值;
4.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要求;无碴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的要求。
第三条 客专公司加强对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督促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按铁道部第25号令《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及有关合同约定,承担质量管理责任。
第四条 从事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参建各方,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建设程序,坚持“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第五条 鼓励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程质量。
第六条 质量管理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有关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
2.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验收标准; 3.经批准采用的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
4.铁路公司与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依法签订的有关合同。
第二章 质量管理机构、相关部门及职责
第七条 客专公司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第八条 由公司领导及公司相关部门组成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九条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审定公司有关的质量管理办法;
2.制定工程建设质量方针、目标,督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组织审核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4.组织审批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文件; 5.组织对参建各方的质量信誉评价 6.组织调查处理质量事故。
7.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专题会议,协调布置质量工作。
第十条 客专公司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主要有:
1.负责编写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
2.负责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审核施工监理规划; 3.参加审批咨询单位的咨询大纲; 4.参加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的审核; 5.建立健全本客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咨询、监理、监测机构的资质;
6.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
7.负责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8.负责组织单位工程验收。组织抽查施工单位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情况)资料;
9.负责组织质量事故调查分析,研究审查有关方案处理措施等具体工作;
10.按照铁道部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参建单位质量信誉评价的具体工作;
11.定期组织施工质量大检查。抽查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场验收;
12.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3.建立项目质量信息平台,信息档案;负责工程质量档案管理; 14.参与验工计价的审核工作,质量不合格项目不能进行验工计价。第十一条 客专公司应根据内部工作分工,明确客专公司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第三章 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在开工前,客专公司负责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接受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
第十三条 地质勘察监理制度
为确保地质勘察质量,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程初测和定测阶段实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
第十四条 初步设计咨询、初审制度
客专公司组织咨询、勘察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进行咨询、初审及优化,消除设计缺陷,提高设计质量。
第十五条 施工图审核制度
开工前,客专公司负责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施工图,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六条 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客专公司组织设计、施工、咨询和监理各方召开技术(设计)交底会议,以明确工程的设计目的,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接到施工图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图现场核对,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八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核制度
客专公司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审核;对施工单位编制上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 工程地质核实制度
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对已揭示的工程地质情况,与原设计文件进行核实,不符时,由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处理。
第二十条 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制度
客运专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按合同约定设立现场试验室,并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认可,按有关规定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第二十一条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客专公司明确贯通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的各项具体要求、规定、责任等。实行施工测量复核制度。第二十二条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客专公司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第二十三条 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客专公司明确需培训上岗的专业、岗位、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及相关职责等,并按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对参建单位上岗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变更设计审批制度
客专公司严格执行变更设计报批程序,做好Ⅰ类变更设计初审、上报和Ⅱ类变更设计的审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施工质量验收制度
铁路客运专线各参建单位按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签认制度,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第二十六条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客专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事故报告制度,组织或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事故处理方案进行整改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七条 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铁路客运专线参建各方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第二十八条 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客专公司及各参建单位建立基础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 质量管理过程控制
第二十九条 客专公司严格实施质量过程控制。设计、施工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自控;监理单位按照监理规范,严格过程监控;客专公司组织检查,实施重点控制;依法接受政府监督。
第三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编制系统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制订项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设计程序,强化外业勘察资料验收制度、设计文件复核、逐级审查制度、设计交底制度、现场配合制度、变更设计制度、设计回访等制度。对设计工作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勘察设计质量。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编制系统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制订项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职责、管理程序和作业程序,强化图纸审查制度、地质核实制度、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测量复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制度、试验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签认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追究制度、技术资料收集保管归档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把好工序质量关。对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三十二条 监理单位根据审批的监理规划,制订监理细则,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旁站、巡检,见证、平行检验,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及时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并参与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第三十三条 咨询单位履行咨询合同约定的质量管理职责,实施质量管理。
第五章 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
第三十四条 施工质量缺陷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或完工后,如发现工程存在着质量缺陷,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如下方式处理:
1.当因施工引起的质量缺陷处在萌芽状态时,及时制止,并根据质量缺陷产生原因采取根除措施。
2.当因施工引起的质量缺陷已出现时,立即停工,施工单位立即采取足以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并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复工。3.当质量缺陷发生在某道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后,而且质量缺陷的存在将对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产生严重影响时,对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责任做出了判定并确定了补救方案后,再进行质量缺陷的处理和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的施工。
第三十五条 竣工验收后质量缺陷处理
工程在质量保修期内发现质量缺陷时,按保修书规定,公司及时发出保修通知,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第三十六条 质量缺陷责任的判定
对质量缺陷责任予以判定。判定时全面审查有关的施工资料、设计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必要时还应进行现场检测、钻孔等。在分清责任的同时,按规定明确质量缺陷处理的费用。
有争议的质量缺陷责任,按照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处理。第三十七条 质量缺陷的修补及加固
质量缺陷的修补和加固不降低质量验收标准,并在技术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
第三十八条 质量事故的处理
1.发生质量事故,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2.施工单位按规定及时上报。3.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进行调查分析、诊断、测试或验算的基础上,对处理方案予以审查、修正,报公司审核同意后,方可下达指令恢复该项工程施工。
4.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划分和处理,按铁道部现行规定办理。5.凡对质量事故隐瞒不报,拖延处理或处理不当及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擅自处理的,对事故部分及受影响部分视为不合格,不予验工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