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大全
xx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化是促进政府机关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务院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和司法厅、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州司法信息化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总体目标
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以州县司法行政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为依托,力争在今年底建成全州司法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州司法行政系统的网络互联;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形成完善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实现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
(二)建设内容
1.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建设
“内网”即司法行政部门的内部局域网,由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司法行政信息平台等硬件、软件构成。通过内部网络互联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内网”是整个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部分,必须要具有高起点、优性能,具备可管理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
2.司法行政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建设
“专。
政政务信息的安全流转。
7.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根据州人民政府的规划和组织,逐步建设司法行政办公自动化与信息交换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司法行政基础数据库群;公众信息应用系统;司法行政统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指导服务系统;公证、律师资格初审认证系统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一)方案确定原则
1.方案的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硬件设备选型应坚持适用、够用和购买时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由于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太快,制定方案时确定的某种配置的产品,到方案实际执行时,可能在性能价格比上已经不合适,因此方案中的硬件设备不标明具体的型号,只列出相应的价格。即不论是什么时间,选择该价格水平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产品,以保证方案的实用性;软件配置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2.司法行政公众信息网(外网)的建设要坚持统一组织,集中建设的原则,重点建设州、县两级司法行政信息平台,不具备条件建设的可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平台上建立虚拟网站;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由州局协商州保密局统一选型。
3.在全州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方案中列出的硬、软件产品是保证基本信息服务所需要的配置(见附表)。各县司法局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对硬件设备等可以适当提高配置标准。
(二)内外网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
1.州司法局机关局域网
5台服务器(办公、web、数据、代理、邮件)20个信息点,4台交换机,一套硬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一套,数据库查询系统一套,3台管理用计算机,10兆外联光纤。实现机关内部联网办公、上因特网、公众信息服务、邮件服务和为各县局提供信息接入、办公、虚拟主机服务、共享资源服务等基本功能。
2.县司法局机关局域网
3台服务器(办公、外网、代理),3台交换机,10个信息点,一套硬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一套,数据库查询系统一套,3台管理用计算机,10兆外联光纤。实现机关内部联网办公、上因特网、公众信息服务、办公、共享资源服务等基本功能。
三、重点建设项目
州司法行政公众信息网建设
通过对州局机关局域网改造,提高系统运行和存储能力,加强信息安全认证功能,建立司法行政信息平台及系统网络交互能力,生成机关各科室、各县局的公众信息网站,实现政务公开,建立起全州司法行政系统信息门户网站。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司法行政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不可分割。各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以政务信息化带动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
(二)增强标准化建设。加强司法行政管理信息标准的执行力度。各县局在制定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依照有关标准进行,以保证整个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安全运行。
(三)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单位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发布与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各县局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时,要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一并考虑。
第二篇: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内容提要:
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必须从系统整合、系统人性化设计、系统配套人才和培训着手,全力加快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建设 数据应用 设计 整合 培训CDL
一、中国税务系统信息化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税工程一、二期的推广,以及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V2.0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已经被税收系统所覆盖,不难看出税收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信息化使税务工作摆脱了图表、数字和文字处理等大量简单性劳动,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税务工作中的人员流、资金流、表票流等统统变成了信息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将纵向垂直、条块分割的内部结构转向横向沟通、部门融合的开放性扁平结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部门融合、领导决策、税务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如今在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税收业务的主要
手段的情况下,对当前税务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是趋势
现在的税务系统,应用软件过多。仅就笔者所在的国税系统来说,各类系统就有20余种,比如征管类、所得税类、监控类、人教类、办公类、外单位信息共享类、车购系统、加油站系统,还有各级私自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发票监控、考试类、网站宣传类软件„„。这些信息软件的重复上线,不仅使得数据重复录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和热情。更为关键的是,有许多信息数据彼此之间逻辑关系不一致,录入口径不一致,一旦进行汇总或比对,就容易产生垃圾数据或造成系统出错。
因此,税务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努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可以将所有业务类软件和政务类软件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这个系统的数据库应能够充分的共享,比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不仅能在流转税软件中反映,也能在所得税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带出,而非录入产生数据。这就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出完整的税务系统数据规划、包涵软件的招标、数据库的接口标准、软件的发布和废止、系统开发后续的售后服务。这些应该形成规范行的制度,对于基层的软件需求,也必须在省一级或者国家一级的集中管理下进行。保障税务信息工作最主体应用系统的权威性。开发软件的同时,也应标明出软件的预计
使用年限,在这个年限内,后续的软件辅导、培训要定期举行。软件升级也应做到完整、参数连续。
另外应建立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对日常征管中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指标进行整理、分类,逐步建立一个包括税负分析、税收管理质量分析、发票管理分析、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关联企业监控分析、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解决目前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报告成果不共享”、“分析指标口径不统一”、“已解决问题死灰复燃”等问题。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分析行为,统一了分析标准,提高了分析效率,深化了分析应用,全面促进了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可以构建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多功能的数据展现软件、数据挖掘工具创新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统计学的有关数学模型,参考国内外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做法,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各个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抽取、过滤、关联、整理和比对,构建符合征管业务特点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综合运用了关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等分析方法,为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三、人性化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
税务信息化系统复杂且繁琐,并且涉及到很严格的流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数据系统的人性化操作。比
如在每个子系统或模块中都附带详细的流程说明、软件涉及思路以及配套的法律文件解读,遇到升级问题,也应当给予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各种文书、页面要有相应的模板。对各种校验错误,要进行通俗的提示,并且提供截图功能或者错误代码。软件内部要整合咨询、服务平台,保障软件开发人员能和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总之,只有完善了软件的人性化、易用性,税务系统的数据应用才能够走的更加健康、快速。
四、人才配套、培训配套是保障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征管流程的严谨,整个税务系统数据应用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渐成熟的信息系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税务干部。提升税务干部的素质一是考输入人才,二是靠对人才的动态、长期培训。
另外税务系统也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因此,建立与应用系统配套的人才机制和培训机制就是保障税务系统数据应用的必要条件。
在金税工程三期到来之前,加强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之一。在信息数据应用的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业务需求日趋成熟的条件下,突破传统的思维去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相信在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生命力的税务信息系统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李建新 《税务系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0-06-30 戴文忠《系统整合后税务数据如何应用》 200701-24
高晓元《北京地税信息系统数据整合与利用探析》2008-08-02
吉林市国税稽查局:CDL
第三篇:人民防空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6.9
人民防空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述
信息化和全球化正以迅猛的态势席卷全球,世界城市化进程正在促使全球的城市和区域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自1995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倡议建设数字地球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实施有关的数字战略,中国也不例外,制定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2000年5月北京举行的“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上,当时的建设部长俞正声指出“数字城市”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目前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和立足我国城市现状,依托当前的信息高技术使建设“城市信息系统”或“数字城市”成为一股热潮,人防信息系统是城市系统的有机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防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建设背景
人民防空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防是我国国防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防工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人防工程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节约能源、降低工程运行管理费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需求分析
人民防空信息化系统是人民防空指挥体系建设的基础,它是以人民防空各类传输、交换、终端等通信设备和设施为主构建而成的。是以人民防空专用通信网络和军队、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相结合的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它战时需要担负着指挥城市人民群众进行防空袭斗争的通信保障任务;平时肩负着各级党政机关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任务。
(三)建设原则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和部门现有业务系统,合理有效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注重内容,讲究实效。防止重建设、轻应用,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又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使信息化平台体系高效适用;要在立足应急响应的同时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人民防空信息化体系在战时和灾时的作用。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并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信息安全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信息体系平稳运行。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信息化体系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应用水平。
二、系统结构
三、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一)人防指挥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
1、方案概述
现代化人防部门除了担负战时城市防空袭任务,平时更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指挥体系、指挥平台、通信警报、各类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在城市平时抢险救灾中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自然灾害和灾害性事故给现代化建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给城市居民带来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各级人防部门急需建立一个集指挥、灾情预警和救援处置为一体的应急指挥系统。
针对各级人防业务部门的职能特点,在系统的建设上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人防业务数据在多级别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中展现、管理以及统计分析,为视频会议、移动指挥等业务系统提供了应用接口,在此基础上,实现态势推演、重点目标防护、人口疏散、指挥调度等智能分析组件。最终满足各级人防指挥部门,在日常业务管理、防空、防灾综合指挥中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系统特色
(1)开放式的系统构架,可跨平台运行,系统基于组件式产品进行开发,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业务灵活定制。
(2)优秀的数据支持,支持多种GIS格式数据的接入,多格式数据的无缝集成显示与分析,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直观,可视化效果好,便于为人防提供辅助决策。
(3)全面的辅助分析功能,包括最佳路径分析、可视域分析、距离量算、方位量算、面积量算、人员疏散分析、周边环境分析、人防资源指挥调度等多种智能分析组件。
(4)丰富的专题表达,以范围分段专题图、单值专题图、饼图、柱状图等专题图表现方式表现各种地理和人防专题数据。
(5)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系统支持SQL结构化查询、空间几何查询、可对查询结果进行符合人防工程规范的各类统计分析,对查询结果实现地图定位。(6)专业的态势推演工具,在军事标图符号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人防特有的图形符号,以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方式进行图形符号标绘和编辑。
(7)人性化的预案管理工具,对常规文档型的预案实现表格化、地图化和数字化管理与展现,面对突发情况,能快速调阅预案,并根据预案的流程实现对处理突发情况的实时跟踪。
(8)和多个人防业务系统有良好的接口设计,体现了平台的特点。
3、系统架构
系统利用SOA技术架构、J2EE技术体系、模板定义技术、工作流技术和基于GIS的空间展示和分析等思想和技术进行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系统物理层之上为数据层,主要是对整个系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分为基础地理数据、人防业务空间信息库、人防业务属性信息库、军标符号库以及多媒体信息库,为我们的查询提供了保障。在数据层之上为业务支撑层,分别是J2EE架构、人防GIS平台和外接系统,所有的应用系统都是在支撑层之上建立。支撑层上面是三大业务子系统,分别是日常业务、组织指挥和系统管理,所有的业务模块都包含在这三大子系统中。三大子系统之上就是应用层,每个子系统都拥有独立的业务功能模块,不同的业务模块提供给拥有该模块使用权限的用户使用。最上层是客户层,客户层又分为(浏览器/服务器)和(客户端/服务器)两种表现形式,满足各种网络条件下,省市两级人防部门以及其他外部用户协同辅助决策的需要。
4、业务数据结构
所有人防业务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人防中心数据库中,各地市人防办通过业务数据管理系统维护本地市在人防中心数据库中数据,人防中心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员审核各地市维护的数据正确无误后方能成为辅助决策系统使用和发布的正式数据。这样无论是全省人防内部各业务部门在指挥调度中使用,还是给外部单位提供数据交换服务,都能确保所有人防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唯一性、安全性和权威性。
各地市所存储的本地市人防业务数据,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从省办人防中心数据库中下载更新得到,能够下载的数据都是通过人防中心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员审核后的数据。
省办存储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市办存储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更新。
5、基本功能
地图基本操作 地图颜色配置 图层控制 遥感影像叠加显示 鹰眼功能 地图缩放 地图平移 全图显示 地图量测 排版打印
6、各模块介绍(1)人防综合数据库
人防指挥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是以电子地图作为支撑,既要展现地理信息数据,又要在其之上管理各类业务属性信息,其信息量非常大,为了让其高效的显示,系统采用多比例尺地理数据显示方式,在省本部与各地市、县及城区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尺来显示数据和管理 1.1数据库内容
人防指挥自动化辅助决策系统数据库按内容可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库、业务专题数据库、三维模型数据库和军事标绘符号库。 基础地理数据库
基础地理数据是一些基础的、为社会各行业所共用的常规的公共地理信息(包含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等)。这些信息在应用系统中,主要发挥着背景地图的作用和定位参考的作用,是地理信息应用的基础,为全局各业务科室所共用。
遥感影像数据是指从卫星或飞机上拍摄的地面相片,可分为卫片和航片两种。通过这些影像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分辨率高、可视化效果好、能够反映最新变化的地形图片。相对来说,地形图的更新较慢,对处于快速建设中的城市,遥感影像数据在获取最新地图数据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以作为电子地图很好的补充。二者通过叠加显示,能够更好地起到背景地图的作用。 业务专题数据库
业务专题数据库由人防业务可知,其包括重要经济目标信息数据库、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历史信息数据库、人防工程数据库、人防专业队数据库、警报器数据库、人口疏散区域数据库、人员隐蔽地域数据库、危险源数据库等。在各业务专题数据库中,根据不同类别目标具有不同的属性信息数据,对不同类别的要害目标存入不同的数据表中,通过数据表的关联字段与地图数据中的几何对象进行关联,为图查属性和属性查图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持。对属性信息类别相对较少且与图上几何对象有一对一关联关系的专题数据,也可以把此类专题数据作为图上相应几何要素的扩展属性,把几何要素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存储,简化系统的数据存储结构,提高查询效率。 三维模型数据库
主要存储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和重要人防工程的三维模型文件、纹理贴面数据等。
军事标绘符号库
主要存储用于防空态势推演中的各类军事态势和人防地标绘符号,用于在电子地图中实时标绘和推演。1.2数据采集更新机制
此模块主要是为系统数据的采集和更新提供一个机制。数据主要为:基础地理数据、业务专题数据和军事标绘符号库。(2)人防地理信息平台功能
人防地理信息平台设计是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GIS系统的特点而设计。主要分为空间数据管理、基本功能、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交换、属性数据导入等五个模块。具体如下: 2.1空间数据管理
为管理员提供维护整个系统数据库的管理工具,具有以下功能:空间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浏览等。2.2基本功能 地图基本操作 地图综合查询 模糊条件查询 区域范围查询 周边查询 2.3空间数据采集 前端数据采集工具 后台数据采集管理(3)人防业务应用功能
人防指挥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分为三大子系统,分别是日常业务、组织指挥和系统管理。日常业务子系统是对人防常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展现、统计和分析的功能集合,是本系统一切辅助决策功能的基础,信息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组织指挥、调度分析的准确性。组织指挥子系统是人防指挥自动化辅助决策系统的核心部分。以日常业务中管理的各类人防业务数据为基础,实现了人防组织机构管理、文电传输、预案管理和辅助指挥四大功能子模块。系统管理子系统是对用户、日志和业务数据交换平台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对整套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转。3.1日常业务子系统 日常业务子系统是对人防常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展现、统计和分析的功能集合,是本系统一切辅助决策功能的基础,信息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组织指挥、调度分析的准确性。其子模块有:人防基本情况、综合检索、统计分析、业务数据维护、战备值班、训练考核、业务资料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八个子模块。 人防基本情况
人防基本情况是对全省各级人防单位基本情况信息的展示,是用户了解人防的窗口。界面左侧逐一列出全省市级以上的人防部门及其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地面指挥中心和激动指挥所,用户点击各类节点即可在地图中进行空间定位,并能查看该节点所包括的基本情况。主要功能包括: 指挥所空间位置展现、人防单位基本情况浏览、人防基本情况多媒体信息展现 人防业务信息综合检索
综合检索是为用户提供对系统内包含的人防业务信息(包括重点目标、人防工程、地道工程口部信息、警报器、疏散场所等)进行检索查询的功能模块。针对人防业务中不同类型的业务信息,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检索条件。检索得到的结果,不仅能以列表的形式展现,还能在地图中实现高亮定位,操作电子地图上的相关图元还能获取该业务数据的详细内容。还能对重点目标、人防工程、警报器、疏散地域、疏散场所等业务点进行周边查询,了解其周边的详细地物情况。针对警报器,还能显示其音响覆盖范围。主要功能包括: 人防业务信息查找、人防业务信息空间定位、人防业务属性信息浏览、警报器音响覆盖范围检索、针对检索结果进行周边分析 人防业务统计分析
业务信息统计是对系统内所有的人防业务信息按地区、类别和属性特征进行统计的功能模块,统计结果可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多种形式展现。用户通过该功能模块提供的统计手段,能直观的了解全省各级人防部门的业务信息汇总。主要功能如下:
A、对全省各地市的人防工程按数据采集时间段及工程类别统计各地市的汇总信息(人防工程数量与实用面积),如果针对某一类人防工程,还能进行柱状图与折线图的统计,描述各地市该类人防工程面积的年变化率。
B、按重点目标的防护等级统计各地市的汇总信息(重点目标的数量)C、按警报器的种类与装机时间统计各地市警报器的汇总信息(警报器数量与覆盖面积),并将警报车的相关信息纳入到警报器中统计。
D、汇总统计各地市疏散地域的个数、总面积、村庄数量、接收人口数等信息。E、汇总统计各地市疏散场所的个数、实用面积、接收人口数等信息。F、以表格、柱状图、折线图三种形式统计各地市各类人防专业队的个数及每类专业队的人数。 人防业务数据维护
业务数据维护是对人防业务信息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该模块只有角色为数据管理员的用户才能使用。模块还集成了综合检索中的部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丰富的检索功能,将关心的信息查询出来后集中修改。业务信息的管理包括新增、修改、删除、审批、上传和下载等。 战备值班管理
为各级人防部门战备值班管理提供排班、值班登记、登记值班情况、登记处置情况、值班信息统计的功能模块。值班信息为公开信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都能查询到全省各级人防办当天或未来几天的值班信息。主要功能包括: A、战备值班排班 B、战备值班登记 C、值班情况浏览 D、值班情况统计 人防业务知识管理
将各类人防业务知识集中分类管理,方便各级人防业务部门查阅。主要功能有业务知识类别管理和资料检索,包括视频、图片和文档。各级人防部门可以自行增减本市办用户能管理的业务知识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对保密的作用。 人防专业队训练考核
在专业队的日常训练中,系统通过本模块实现了对训练全过程的跟踪记录。从训练立项开始,到训练过程的分类记录,再到训练质量分析,最后对本次训练的考核总结,本模块都能提供了对应的支持功能。主要功能包括: A、训练大纲管理 B、训练科目管理 C、训练计划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人防内部各类资产的管理、统计提供支持。主要功能有固定资产登记、报废、借用、转移和领用。各级人防部门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省办能调阅全省所有人防部门的固定资产。3.2组织指挥子系统
组织指挥子系统是人防指挥自动化辅助决策系统的核心部分。以日常业务中管理的各类人防业务数据为基础,实现了人防组织机构管理、文电传输、预案管理和辅助指挥四大功能子模块。 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是描述全省人防系统在平时和战时的内容组织结构拓扑图,组织机构由战时组织机构和平时组织机构组成。战时组织机构主要由人防指挥部组成,平时组织机构主要由各级人防办与军区相关部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 A、机构信息维护 B、人员信息维护 预案管理
预案管理为用户提供防空基本信息的管理服务。防空基本预案按敌情判断、敌情分析、任务决策、组织指挥、战时防空、保障要求、战时疏散七大类进行管理;防空保障计划按通讯警报保障计划、人防工程保障计划、物资器材保障计划、交通运输保障计划、政治工作保障计划、医疗救护保障计划、消防保障计划、城市管控保障计划、经济目标防护计划九大类进行管理;预案附图按防空袭敌情判断图、防空袭兵力部署图、防空袭工程保障图、防空袭人口疏散图、防空袭紧急疏散隐蔽图、防空袭警报目标分布图、重要经济目标分布图七大类进行管理。 辅助指挥
辅助指挥是在防空防灾指挥过程,指挥员对所辖区域的机构人员、人防专业队等人防资源调度部署的操作指令集合。在人防实战演习或应急指挥过程中,为领导者提供快捷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至关重要。系统将人防工程、危险源重点目标、警报器、疏散地域和疏散场所等业务数据构建到GIS环境中,以此设计了人口疏散、危险源影响范围两大智能分析模块,分别针对防空指挥、应急救灾两个方面提供决策支持。主要功能包括: A、危险源影响范围分析:
事故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是确定危险警戒范围及预案涉及机构级别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案中确定抢险救灾队伍规模和所需抢救设备、设施、物资数量规格的依据。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进一步查找出该范围内,有什么单位、机构、人员,以确定具体需要撤离的单位人员。对于非扩散型危险源,其事故影响范围一般可根据破坏能量的大小、可能遭受伤害的极端人数多少凭经验确定。对于易燃、易爆、毒物泄漏等扩散型危险源,其事故影响范围则必须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或其它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估算。事故影响范围确定以后,再根据该范围内人员、设备的危险暴露状况确定事故严重程度。B、疏散分析:
是根据被疏散的单位、区域和人口数量,系统自动匹配出最近的多个疏散区域,并根据每个疏散区域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和抵达该疏散区域的时间,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疏散最佳方案,以及抵达每个疏散区域的最佳路径供指挥中心参考。C、指挥调度:
是针对城市防灾应急指挥事件提供的功能组件,用户能根据突发情况,以城区电子地图为蓝本,对当地所辖人防专业队和组织机构人员进行模拟调遣,并能对调遣过程实施全程跟踪,同时通过调用各类预案和文电传输模块为决策者提供详尽的辅助分析手段。C、态势推演:
是在防空指挥过程中,指挥员根据战争态势,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标绘。用户也可以根据防空预案、附图等基础信息,在电子地图上制作具有动态效果的军事态势推演预案。 三维模拟
三维模拟功能采用三维GIS技术、虚拟显示技术,全面地对重点经济目标、危险源和重要人防工程所在地理范围内的海量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与管理,通过借助基于矢量模型的三维场景,直观而准确的反映重要防护目标的真实地理环境,从而为人防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主要功能包括: A、三维场景操作
B、二、三维联动的区域浏览 C、三维环境下人防业务信息查询 D、三维物体的全景环视
E、三维模拟动画:根据预案要求,在三维环境中制作动画,实现人员疏散、指挥调度的仿真效果。 文电传输
是各级人防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在指挥调度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调用指令模板生成标准格式的命令文件,发送到指定的人防单位。用户只需要在输入框中填写好文件内容后,系统自动生成符合各类文件格式的命令文档,极大的方便了指挥决策者的命令传送。主要功能包括:文电发送、用户收件、用户废件、已发文件、模板维护。3.3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是对作战时间、天气情况、用户、日志和业务数据交换平台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对整套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其子模块有作战时间管理、天气管理、功能管理、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五部分。
(二)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
1、系统概况
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以及网络、数据库、图形(图像)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以通信系统为依托的综合信息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图象处理、电视监视、情报信息接收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音响、信息显示、集中控制和计算机辅助指挥等功能系统的集成。从系统设计上分为三部分:软件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及硬件设备设计。
2、软件功能
经过对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的分析,结合人防的实际情况,对人防软件开发的定位是:选用一个开放的开发平台,建设一个涵盖较全面的软件框架,重点开发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几个模块,便于用户自己的功能扩充。立足于“平战结合”的功能开发方针,我们提出的应用解决方案中,除了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功能外,主要可以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硬件、软件、数据访问接口构成。即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底层共用的基础数据库,一个模块内的操作会引起中央数据库内容的变化,由于中央数据库对于各个调用模块而言都是实时共享的,所以这种变化又能够其他各个模块的数据访问接口被及时反映到其他模块中。比如说动态监测模块所采集到的最新监控数据可以实时反映到重点目标防护及辅助指挥模块中,通过观察最新的监控点连续图表、数据。辅助指挥长做出实时的较为正确的决策。
3、各模块介绍(1)数据资料管理模块
在解决方案中,数据资料管理模块是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管理和存放人防空袭指挥自动化和日常办公业务数据的系统,为用户提供数据录入、查询、维护手段,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主要由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工作站端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和万维网软件、海量存储器、后备系统组成。提供了对所有人防信息浏览、查询、统计、输出的功能,也为其他各个模块提供了一体化集成用户界面。(2)动态监控模块
动态监控系统有近端监控和远端监控两种监控点,近端监控主要用于监视和控制指挥所内和指挥所附近的情况,观察、掌握指挥所的现场情况,保障指挥所的安全;远端监控主要用于观察城市中人防重点目标、重要建筑、重点场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为防空袭斗争和平时救灾时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以便指挥人员实施有效的指挥。近端监控系统由人防自己建设,监视系统由控制、摄像、传输、显示与记录四个部分组成。控制中心使用信号控制计算机或控制台来进行控制。传输系统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监视点可设置在指挥所指挥大厅、安全门、主要通道、计算机房等关键设备处所、指挥所出入口等。远端监视点多,情况复杂,可利用公安、交通、消防部门的已有监视系统,采用分控设备将视频信号接入人防指挥所。(3)空情和情报接受处理模块
空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的主要用途是接收军队指挥自动化网络、空军雷达情报处理系统、空军空情台和省人防及航空军司令部发出的空情信号,并加以处理。处理后空情的信息通过军用图形态势标绘系统标绘在空情图上,通过监视器、大屏幕投影机直观地将空情情况介绍给有关人员,并综合上级警报台的指示,向指挥人员提供警报发放的决策依据。由空情信号接收设备,空情信息处理计算机,空情处理软件,空情显示设备等组成。情报接受处理系统必须能迅速、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分类与合并,即将接收到信息进行规范化分类,把同类信息综合起来。最后将重要的分类信息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上。模块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各种通信系统和手段,对上接收政府领导部门、军区、省人防和国家人防总部机关发出的指挥信息等各种情报信息,对下接收人防部门、群众防空组织上报的各种文电、报告、命令执行情况和各种情报信息。将各种接收到的情报信息进行自动化记录、处理和汇总。重要的模拟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进入计算机系统,以便指挥自动化系统调用。经处理后的情报信息将通过文字、图形、图像、音响等方式,利用计算机屏幕、监视器。大屏幕投影机、音响设备等反映给有关人员。情报信息接收系统应配备通信设备(如电话语音卡等)、录像机、模拟录音设备、数字录音设备、模拟数字转换设备、传真机、标图台和计算机、监视器等设备。(4)警报发放控制模块
人防指挥所根据上级警报台的信息、空情情况,按照领导的指示通过警报发放控制系统发放预警、急警、解除警报等警报信号,并可通过警报回执设备了解警报的发放效果,然后根据警报的发放效果做进一步的决定。警报发放控制系统有警报信息接收设备、警报控制计算机、警报中心控制设备、警报中间控制设备、警报末端控制设备组成。警报发放控制模块中具备的功能:
严格的用户管理机制及良好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 满足多种警报分组发放和发放警种的要求;
系统中显示警报布点情况,并显示移动警报车的位置; 接收并处理警报回执信息,显示警报发放效果; 管理和记录警报设施的变更、维护情况;
具备警报发放档案查询、删除、打印等管理功能。(5)分析和决策模块
是指挥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模块。是指挥决策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决策的内容包括重点目标防护、防空袭计划、人员疏散、隐蔽计划、专业队抢险抢修计划等。在该模块下又可以分为3个子模块:决策指挥、专家系统和模拟训练。5.1决策指挥
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大量的静态、动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指挥员的聪明才智,运用系统的最佳路径分析等分析功能,在空袭和紧急情况发生时,辅助指挥员的决策行为。重点目标防护决策指挥
5.2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两种类型,即预案检索和人工智能型。预案检索型指根据设想制定的决策方案,将其与配套的计算、控制程序,作为一个软件成品存放在软件库中,需要时可迅速提供给指挥员选用。如:“人员隐蔽预案”,“重点目标防护预案”,“人员疏散预案”等,可根据人防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设定。人工智能型:依据实时的情况,按照专家的思维方式和水平进行灵活决策。这个决策是由专家系统临时生成的,它比预案检索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即具有自适应性和人工干预的功能,更符合战场多变的实际。5.3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系统包括防空袭斗争模拟训练和应急救援模拟训练,为人防部门平时进行训练提供一种自由导演式的计算机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仿真数据使人防各级指挥人员熟悉指挥业务,提高指挥水平。防空袭模拟系统为指挥员进行科学决策,及时下定正确的决心,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实验手段,是研究战争规律、科学和新的防空袭战法的好方法。可通过模拟来研究探索和测试评价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效能。还可作为指挥员的训练和考试系统。应急救援模拟训练有助于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在人防的日常工作中,根据灾情突发事件,综合运用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应急调度和辅助决策,便于人防指挥部门领导作总体上的调度指挥。
(6)办公自动化模块
主要包括公文处理和文电传输,公文处理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人防指挥和日常办公中各种文书的拟制、收发、文电备考、输出、归档、批阅和调阅等功能,实现一体化的公文文档处理程序。文电传输系统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军队网络发送和接收文电。办公自动化模块在人防的日常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使平时的工作完全实现自动化。(7)人防工程管理模块
主要的用户是工程处的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可以对各类人防设施,包括人防坑道、地下指挥所、地下工事、工事出口等重要的人防设施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把每年的人防工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存入数据库,可以在系统中规划人防工程。使人防工程的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
方案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贯穿了人防工作的日常的办公、信息搜集、人防工程管理及紧急情况处理的整个过程。指挥长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的监控、各种复杂地形及图片等数据的浏览、预案系统的调用、大量数据的计算及分析功能。真正实现人防指挥的自动化。
4、数据库设计
在本系统中,涉及的数据不仅数量大,而且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对数据的合理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矢量数据、属性数据和动态数据。(1)矢量数据
来源于军用矢量地图、城市地形图、人防工程图纸、作战图等图纸资料,要进行扫描、配准、绘制、合并等矢量化步骤,分层管理,至少包括的基本图层如:地形、水系、公园绿地、行政区划、居民地、铁路、桥梁、隧道、道路、道路中心线及一些专题图层等。矢量数据在矢量化工作完成以后就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中。
(2)属性数据
用来描述矢量数据,就是用户关心的数据对象的各种属性,如街道的人口数量、街道面积,人防工程的建设年代、所属级别等。(3)动态数据
包括动态监控、传输数据和动态统计数据。这些数据的变动性较大,和属性数据相比,具有自己的某些特性。
(三)人防三维仿真管理系统
1、系统建设背景、目标及必要性
城市人防指挥所是在早期坑道工事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是全市民防指挥网的核心,由指挥所核心区以及通道、连片工事等配套工事组成,指挥所安装了供电、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系统以及各种人防工程专用设施设备,各种强弱电布线及管网系统纵横交错,工事状况不
一、结构复杂,日常维护管理要求高、难度大。
为探索建立指挥所标准化、智能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指挥所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经过调研,建议建设战备指挥所三维仿真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3S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构建涵盖指挥所工程数据、地理信息、所有设备及管线信息的三维仿真图,并实现其三维及多维可视化展示、可视化数据管理以及各种设备的可视化远程自动控制与联动报警等功能,从而达到对指挥所全面、直观、实时、远程智能管理,推动指挥所日常维护管理迈上新的台阶。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指挥所日常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在管理区域大、情况复杂、管理要求高、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三维可视化、实时、远程智能化管理,指挥所整体运行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掌控,确保指挥所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二是提升指挥所核心应急能力的需要。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指挥所的运行状况将得到实时有效的掌握和控制,战时和应急情况下能够更好更快地开设指挥所,为党政军首长提供安全可靠的指挥平台。
三是进一步拓展现有指挥所日常维护管理系统功能的需要。为了维护管理系统功能,该系统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对指挥所及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但因各种原因缺乏三维可视化管理功能。可视化远程智能化管理已经逐步成为各地人防指挥所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必要通过该三维仿真管理系统的建设予以完善。
2、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1)指挥所:地下三维空间构建与设施模型制作。采集指挥所、通道和连片工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各种设施设备以及所有管线(含隐蔽部分)信息,并以此构建涵盖指挥所工程数据、地理信息、所有设备及管线信息的三维仿真图。(2)三维模型数据整理与构建相应数据库。(3)三维及多维可视化展示 3.1场景漫游操作
场景缩放:三维场景进行缩放浏览,通过缩小和放大三维地图,用户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观察三维地形。三维系统中有大量的三维模型,将模型进行分级优化,在场景缩放过程中自动调度处理,快速调用适合的三维模型,在不影响模型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流畅性。3.2旋转
操纵视点在场景中旋转,可以进行360度旋转。这样可以转到建筑物后面观察建筑物。3.3平移
平移视点,系统会根据场景的大小自动调整平移的速度。当视点位置比较高,场景的范围就比较大,这样移动的速度就会比较大,反之平移速度则小。这样在不同高度的情况平移过程中会显得比较流畅。3.4升降
操纵视点位置上升和下降,上升场景范围变大,下降视点离地面越来越近,观察的物体越来越清晰。3.5巡航
系统按照操作人员设定的路线进行自动巡航。
(4)可视化数据管理。
通过先进技术、管理手段,把指挥所(含通道和连片工事)地下空间构筑物用三维模型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在系统中。用户就可以在系统里面快速的浏览指挥所(通道和连片工事)的各个真实的三维模型的空间位置。以便领导可以快速的做出决策。
(5)地下设备、管线三维展示。可对地下管线以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方式展示,并可实现按功能分层展示管线。
(6)三维设备、管线属性查询。可在三维仿真图上实时点击查相关设备、管线属性、数据及图层管理。
(7)三维管线属性入库。在本系统中,我们把管线的属性信息(如管线的埋深、管径大小、颜色、权属单位、埋设年代等等)录入到的系统中,以便用户在浏览三位系统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查询管线的属性信息,而不用在转到别的系统中去查询。
(8)三维设备管线属性与图形关联。
我们把管线的属性(如管线的埋深、管径大小、颜色、权属单位、埋设年代等等)录入到的系统中,管线的属性信息录入到系统后,我们将把管线的所有属性信息以及一些相关信息通过图形的形式展现在三维系统中。让用户能够全面的、方便的知道各管线的属性信息以及相关信息。
(9)内部环境、设备的远程监测、控制与报警。通过设计与日常维护管理系统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各监测、控制、报警模块的数据接口,在三维仿真图上实现工事内部环境和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测、控制与报警,并实时模拟设备运行状况。
单击上图“报警点”可快速定位到事故发生地点。如下图所示:
3、系统的技术应用
该系统将主要采用以下技术建设。(1)影像金字塔技术。
影像数据是由高精度、大容量的TIFF文件组成,在数据库应用中会因为硬件、数据库系统等原因造成访问速度的下降,使日常应用不便。为保证影像的高速调用,参照著名的三维影像浏览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即针对所有的影像数据进行金字塔式的图片叠加。具体办法是根据影像范围的大小设定多个影像图层,每个影像图层从底至顶分辨率逐渐递减,同时该层的影像分幅也相应减少(单幅影像函盖更广的范围)、单个文件容量也逐渐缩减,最终在不同的显示比例下显示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图,从而提高访问速度。如下图所示。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计算机配备方面:保证学生上课每人一机;教师备课用机达到每人一机。
2、中小学教室多媒配备方面:现在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要求。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面: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校园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营造最佳的网络环境。
4、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避免各级各类网络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
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同志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要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这一根本的原则。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规程,模范遵守国家有关的网络法规;应该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的制度,如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断地改善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建设
强化管理人员、师生与家长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建立合理且逐步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并组织实施,给予人财物的支持,让每位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都积极参与,有机地融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提高信息化水平,熟练运用网络及应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一)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为建设“国光网校”做好前期的准备。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鼓励教师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通过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解决开程开不齐和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
(二)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争取完成学校“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积极筹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教师和学生建成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三、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争取每年出版一册校本的研究论文集。
(二)与教务处联合,凡是校内公开课、研讨课都必须进行现场录像,以充实学校的课例库,每学期对这些课例进行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近期内着重对原有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几个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提出下阶段的研究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全力配合,确保为这些课题的研究者提供所需的研究、实验环境,保证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并按期结题。
(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分管电教领导每周要对“班班通”学校进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学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要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不少于
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
四、培训方案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二)以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三)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
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实现教师具备利用平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授课及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教学、科研与办公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授课、课件制作、网络环境维护、系统软件使用与维护等操作能力,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挥而就。我们应当在不同时期适时地从全局出发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对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方案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五、信息中心人员急需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一)优化局域网和数据中心
以满足局(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及网络需要为目标,优化局域网拓朴图,整体规划机房设备配置与局域网架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适用稳定的产品,按需逐步配置。按区局(公司)要求布置与区局(公司)局域网间的通讯途径。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数据中心。
(二)建立集成应用平台,搭建应用系统
建立与区局(公司)相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自身的内部局域网,独立部署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区局(公司)建立互信机制,根据授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视频会议
系统覆盖局(公司)所属网点,可以组织全公司开会,同时也可以接收区局(公司)或转播区局(公司)视频会议。具体功能有:召开远程固定会议室之间的可视会议;召开移动桌面可视会议;实现远程培训教育(数据双流);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点与点间的可视沟通;与电话系
统集成。
二、具体实施内容
依据我局(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信息化平台决定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部分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项目在局(公司)本部、业主、各县网点之间有效执行。为项目提供Email、Ftp、数据库、WWW、视频会议、文件共享等服务。
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做到统一用户登陆界面和统一账户,避免各功能模块间形成信息孤岛和员工在不同界面间进行切换而降低系统的易用性。采用插件式管理,为以后后续开发的系统能顺利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使领导层对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的真正过程化控制;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管理与传递,实现工作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统一;决策管理者可随时对各种相关历史、计
划数据进行浏览查看,统计分析,随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同时加强决策管理者对所有业务过程的直接控制;提供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送,形成集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六、系统实施安排步骤
(一)总体安排
根据局(公司)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局(公司)局域网铺设以及外网连接。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运行。这个阶段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使用,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为下一部全面信息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及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公司、所属单位和各个科室。
第四阶段:一年之年内,结束试用期,全部投入运营。
(二)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环境。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完善现有的信息化主干网络架构,包括: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
试;深化优化管理流程,完成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阶段:对每个科室人员进行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
第四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进行评估反馈。从根本上让信息化设备发挥优良性能。
以上方案,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正!
阿里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中心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