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和《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鄂发[2011]7号)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挂钩试点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挂钩试点将农村闲置、废弃、零散、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为耕地,实现了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促进新农村建设。挂钩试点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挂钩试点利用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级差收益,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引导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收入,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开展挂钩试点的总体要求
(一)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要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原则,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立足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三)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通过实施挂钩项目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按规定及时返还农村,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四)以确保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为落脚点。试点市、县政府要切实做好农民长远生计保障工作,统筹保障资金,拓展农民安置补偿途径,将搬迁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确保农民安置补偿费用直接、及时支付到位。挂钩试点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集中发包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或旅游观光农业的,要优先安排挂钩区农民就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民就业。要统筹解决搬迁农民的培训、就业和医疗等社会民生需求,做到搬迁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进一步明确挂钩试点政策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挂钩专项规划,对零星分散、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实施拆除复垦(即拆旧区),根据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要求,按集约高效的原则对农村居民点重新布局、集中还建(即还建区),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即发展区或建新开发区),以发展用地产生的增值收益返还拆旧还建区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最终达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的一项综合整治活动。
(二)挂钩试点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原则开展工作,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
(三)挂钩试点通过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下简称周转指标)进行。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控制挂钩项目区内建新开发用地的规模,同时作为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面积的标准。挂钩周转指标要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挂钩周转指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拆旧地块整理复垦的耕地面积归还,面积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
试点市、县要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和归还实行全程监管,严格考核,确保挂钩试点严格控制在周转指标内。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设立挂钩项目区。未下达挂钩周转指标的地区不得自行开展挂钩试点工作。
(四)挂钩试点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还建用地和发展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试点市、县应开展专项调查,查清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建新拆旧意愿。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和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林业保护利用、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科学编制挂钩专项规划,合理安排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和时序。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
(五)挂钩项目应在县级行政辖区内设置,严禁跨市、县设置挂钩项目。
武汉城市圈内的市、县,根据“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按照“先行先试”和“结果可控”的原则,可以探索跨市、县设置挂钩项目,积累经验。
(六)挂钩项目区内建新开发区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复垦和还建安置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总面积,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比还建安置和建新开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七)挂钩试点市、县应依据专项调查和挂钩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区拆旧还建实施方案,确定农民建设用地的撤并规模、范围和布局,为当地农民各种发展需求预留空间。
拆旧还建实施方案应举行公告、听证、论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和公众的意见,切实做到农民自愿搬迁,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涉及农用地或建设用地调整、互换的,要得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确认。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要实行告知、听证和确认,对集体和农民妥善给予补偿和安置。
(八)拆旧还建实施方案经批准后,严格按照“先还建、后拆旧”的原则,组织实施农村旧房拆除、建设用地复垦、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居建设、产权调整、安置补偿等工作。拆旧还建实施方案未经批准,不得进行拆旧复垦和还建安置施工建设。
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拆旧地块整理要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的有关规定,涉及工程建设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
(九)拆旧复垦增加的耕地,仍归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该农村集体组织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发包、调剂给村民,或由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
(十)还建安置用地涉及农村拆迁安置新居建设的,选点布局应遵循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文化保护的原则,为农民提供多种建房选择,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严禁在农村地区盲目建高楼、强迫农民住高楼,切实做到农民满意。
(十一)拆旧还建项目可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整体验收或分期验收。挂钩项目经验收合格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纳入指标库管理,分别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增加耕地指标。省国土资源厅建立拆旧还建项目指标库,负责指标库中指标产生、使用和交易的管理。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帐,负责督促落实指标归还进度。省国土资源厅按年度对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进行考核。
挂钩周转指标从实施方案批准至挂钩项目通过验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计划指标的试点市(州)、县(市、区),停止下达下一年度挂钩周转指标,并对市(州)、县(市、区)的土地利用计划予以相应扣减。情节严重的,停止市(州)、县(市、区)的挂钩试点工作、建设用地审批。
(十二)试点市、县可根据实际申请使用本市、县指标库中的全部指标或其中的某项指标,实施建新发开用地报批和规划局部调整工作。拆旧还建项目未经验收的,原则上不得实施建新开发。
确需在拆旧还建验收前先行实施建新开发工作的,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同意后,可与拆旧还建同步实施。先行实施建新开发规模不得超出挂钩项目区下达周转指标规模60%。试点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做出承诺,制定拆旧还建实施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拆旧还建工作。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试点市(州)、县(市、区),扣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情节严重的,停止建设用地审批。
政府承诺内容主要包括:先行使用规划指标规模,还建安置实施计划,建新地块产生的增值收益返还农村数量,农民安置情况,农民长远生计安排,拆旧复垦归还计划,不按时完成挂钩项目要承担的责任等。
(十三)武汉城市圈范围内,按“先行先试”的原则,探索跨市、县指标交易;武汉城市圈外,指标交易原则上不突破县(市、区)。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综合考虑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因素的基础上,各试点市、县人民政府可双方协议指标交易价格,调剂指标库中的指标。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凭指标交易协议,在指标库台帐中做好交易记录。各试点单位使用耕地作为经营性房地产招拍挂用地的,在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时,应优先有偿使用指标库中指标。
(十四)挂钩项目产生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全部返还农村,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新居建设、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村级经济经济发展等。
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土地增值收益按不低于还建安置和建新开发用地规模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征地补偿费三项之和的标准执行。
(十五)申请使用指标库中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局部调整的,其中还建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可随同拆旧还建实施方案一并报拆旧还建实施方案的批准机关批准。建新开发用地涉及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条件建设区内用地的,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可随同建设用地报批资料一并报省政府批准。
(十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规定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妥善开展有关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并进行变更登记,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十七)挂钩拆旧还建项目区所在村具备土地整治条件的,可按照“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一个5000亩以下的土地整治项目配套,土地整治项目中涉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可申请使用挂钩周转指标,项目验收后统一纳入指标库管理。
配套的土地整治项目严格按照我省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标准执行。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土地整治项目,可将不超过20%的项目资金用于挂钩项目内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引入社会资经实施挂钩项目的,试点市、县可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四、严格规范挂钩项目审批程序
(一)试点市(州)、县(市、区)组织专项调查,制定拆旧还建初步方案,对初步方案举行听证和论证。听证、论证通过后方可编制挂钩项目拆旧还建实施方案。拆旧还建实施方案应取得拆旧还建区农民签字同意。不同意搬迁的,可以保留现状,严禁强制拆迁。
听证会需拆旧还建项目区2/3以上村民和公众参与,得到2/3以上村民和公众的同意。
(二)试点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编制挂钩项目拆旧还建实施方案,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初审。还建用地农用地转用批准权限属市(州)人民政府的,拆旧还建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还建用地农用地转用批准权限属省人民政府的,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经批准的挂钩项目拆旧还建实施方案要向拆旧还建项目区涉及村进行公告。
拆旧还建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拆旧还建规模与范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情况;拆旧还建实施时序,下达周转指标规模;拆旧复垦和安置补偿方案;资金预算与筹措;第二次土地调查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还建用地勘测定界图;公告、听证、论证材料,搬迁农民同意搬迁签字表;拆旧复垦前农村建设用地影像资料等。
挂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工作底图,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均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基础。
拆旧还建实施方案确需调整的,应编制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三)挂钩项目实施前,试点市(州)、县(市、区)应当对建新拟占用的农用地和耕地,进行面积测量和等级评定,并登记入册。
(四)拆旧还建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应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度等制度。拆旧还建项目由企业投资或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由投资企业负责工程建设。
(五)拆旧还建项目实施完成后,由试点市(州)、县(市、区)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正式验收。
拆旧还建项目区验收需提供材料: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拆旧复垦实施方案批复,市(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初验文件,项目验收呈报表,土地复垦整理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项目立项批复原件,项目实施及竣工工作总结,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土地复垦整理项目验收面积勘测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项目规划设计图,项目竣工验收图,反映实施前后的影像资料等。
(六)经验收的拆旧还建项目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纳入挂钩项目指标库。
(七)试点市(州)、县(市、区)依据经验收或经批准先行使用的挂钩周转指标情况,报批挂钩建新开发用地。建新开发用地以批次用地形式,按批次用地报批要求和程序报省政府整体审批。涉及建新开发用地的批次用地项目名称应注明“挂钩项目”字样,报批资料中需提供建新开发用地方案,明确建新开发地块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对应拆旧还建指标库中的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等内容。挂钩项目建开发用地与拆旧复垦整理的耕地“占补”平衡,不需提供“占补”平衡方案。建新开发用地经省政府整体审批后,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的缴纳。
(八)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批准的挂钩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实施方案或规划设计的,需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九)工矿废弃地复垦参照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执行。
五、加强挂钩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一)试点市(州)、县(市、区)要加强统筹,整合项目,聚合资金,形成合力,有效聚合土地整治、农村交通、中小水利、村镇建设、农村扶贫、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涉农资金,充分吸收社会资金投入。
(二)试点市、县财政要设立挂钩项目专户,专项用于挂钩试点项目的实施。挂钩项目中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必须全额纳入挂钩专户,建新开发用地产生的增值部分和指标交易产生的增值部分也必须纳入挂钩财政专项,实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增值收益返还应在建新开发用地供地后3个月内全部返还农村。严禁以各种名义滞留返还资金。建新开发用地涉及跨市、县行政区域的,增值收益应从市、县人民政府协议交易价款中返还,在交易完成后3个月内必须全部返还农村
(三)试点市、县要加强挂钩项目资金监督,必须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要切实做好资金的计提、征收、使用和审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挂钩试点保障措施
(一)挂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监察、财政、审计、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挂钩试点的实施以及配套政策的制定,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挂钩试点的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动推进。对开展挂钩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地单位应予以奖励。
(二)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试点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包括资金筹措、农村旧房拆除、新房建设、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政策技术指导,挂钩实施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挂钩项目验收、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与归还、指标库管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等工作;财政和审计部门负责资金收支情况监管,保证资金规范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镇乡、村庄规划,加强建新安置区的规划、设计指导;农业部门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导,提高耕地质量。
(三)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挂钩试点工作报告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挂钩项目按季度定期考核,应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计划和工程设计标准,每月对项目区工程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市(州)国土资源局每年于6月底和12月底分别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本地挂钩试点工作进展及挂钩周转指标形成、使用、归还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将定期组织检查,分别以行政区域和项目区为单位,开展年度考核。
(四)挂钩项目实施后,按照规定需返还农村的相关费用,应专户存储,专项用于挂钩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禁强行拆旧、大拆大建、侵占耕地、损害农民利益,防止盲目推进挂钩试点工作,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给农民增加额外经济负担,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于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挂钩试点工作有序地开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实施方案
(土地利用管理处草拟)
宋玉波
吴 飞
一、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前我省农村人均耕地数量较少、规模产出效益较低,村庄布局凌乱、户均宅基地面积过大,农户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活理念陈旧,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保障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和矛盾,通过调查研究,拟在我省选择部分地区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指对农村现有农用地、村庄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在现行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以综合运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途径,进行大规模的农村农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整合,打破城乡二元格局,集聚建设用地资源、耕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等四大要素,达到地区发展差别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居住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目标。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应以“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总体规划不违背”为宗旨,实现农民向城市、集镇、中心村集中居住。基本原则是: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集约高效;
(二)行政引导,农民认可,协同配合,多方共赢;
(三)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生产便利,人居和谐;
(四)规范操作,试点先行,封闭运做,总结推广。
三、操作程序
(一)基本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试点申请:
1、具有10000公顷以上规模农业的农地资源整理潜力;
2、与整理潜力相适应的财政或其他社会化资金配套能力;
3、农民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施单位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5、保证在3年内能实施完成;
(二)方案编制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实施单位应组织编制“一书六方案”。
“一书”即试点地区工程实施申报书,内容包括“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分析、相关条件具备情况、组织领导机构和方式,工程实施的总体安排等。
“六方案”即试点地区工程实施的具体安排:
1、土地整理工程方案;
2、资金配套和使用方案;
3、农民拆迁安置和安置点建设方案
4、土地收益分配和社会保障实施方案;
5、土地流转(含农地和建设用地)方案;
6、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安排。
(三)方案报批
实施单位在“一书六方案”编制中完成后,应在工程拟实施区域予以公示,广泛听取农民和相关用地单位的意见。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无重大异议的,由实施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方案进行论证,符合试点要求的,予以批准实施。
(四)实施管理
根据工程实施的进展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将适时组织督查,并实行年度考核和工程竣工验收。如发现未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运做,引发大量和重大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将责令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立即停止试点,并责令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四、相关政策
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享受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政策。
2、“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对工程实施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按试点方案确定的比例在县、乡两级进行分配使用。
3、农民拆迁按照当地集体土地征地拆迁标准予以补偿,安置于国有建设用地。
4、农民可以选择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也可选择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
(1)对选择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应签订协议让渡承包经营权,转为城镇居民;
(2)对选择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转为新形成的集体组织成员。新形成的集体组织可以自行组织农业生产;也可按照市场公开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化农业规模经营。由此所产生的土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在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主要用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业生产、生活基础配套设施的再投入。
5、对使用挂钩周转指标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其土地纯收益,优先用于补足农民的社会保障不足部分,其余的应提留一定比例用于提高农民以后年度的社会保障标准。
6、工程实施区内整理出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占用的耕地的面积,可用于其他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省国土资源厅设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厅领导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政策研究、试点单位和实施方案的审定,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检查评估试点工作成效,验收试点工作成果。
2、试点单位应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相关部门参与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二)资金保障
试点单位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负责筹措工程实施专项经费;对符合省级投资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条件的,按规定程序立项后,由省级拨付相关费用,其余部分由地方自筹。
(三)技术保障
试点方案编制中涉及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减挂钩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应由试点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
(四)监管保障
1、工程实施资金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予以使用、结算和管理,工程实施后应当进行审计,作为验收的必要条件。
2、按照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定,对工程实施中应当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
3、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全程跟踪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单位要根据管理要求,建立日常的跟踪管理制度,并按季度将试点进展情况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问题
鉴于目前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的客观现状,在试点过程中,我们需要重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集体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过程中,涉及到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撤消、合并与重组,是否可以建立以乡镇为单位、以承包经营权投资入股为纽带,具有经济法人治理结构和特征(等同于农业的集体企业化)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制,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保障的需要。
(二)农业生产经营如何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问题
试点地区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规模适度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切忌产业雷同,防范市场风险,同时要从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市场经营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农艺规范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的水平,开辟出一条通向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三)土地产权的流转和调整问题
1、在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时,必将出现承包经营权如何量化、原有集体资产如何显化,即是以人还是以地为单位,需要在试点实践中研究,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要求是要达到公平和合理。
2、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后,应当允许权利人继承、转让其股份;同时,也应当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进行抵押融资,但这些都需要制订具体的操作规范。
第二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一、内涵:207 号文规定: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 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 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遵循的原则
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的原则,尊重民意与保障权益的原则,指标挂钩与质量管理的原则,人文风貌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元投入与收益挂钩的原则。
三、挂钩的意义
通过“挂钩”, 一方面改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 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城镇盲目扩张、乱占耕地的现象, 保持耕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确实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并带来巨大效益。
(1)社会意义
A通过挂钩规划的实施, 缩减了农村建设用地, 为地方经济和城镇建设争取了发展空间,B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缓解人地矛盾, 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农业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全。(2)经济意义
通过挂钩规划有利于增强农业后劲,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以及农村现代 化建设,加快当地农民奔小康的伐;有利于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获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扩大和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有利于政府从建房、拆房、安置等环节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农民节约了建房成本,;有利于使基本农田向保护区集中, 有效地保护耕地,等于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3)生态意义
通过挂钩规划有利于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 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改造村内的道路, 改善村内的交通状况;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面积, 减少垃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使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有效控制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无序的状态,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强有力的改善和保护;有利于减少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增量需求和提高农村土地的植被覆盖面积,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挂钩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台帐、规划图的数据不统一。2.在挂钩过程中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3.占好地补劣地, 整理形成的耕地质量差4.没有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5.城乡规划不衔接, 规模与空间布局存在矛盾.6土地整理成本大, 政府财政有压力
五、政策和建议
1.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加强管理2.资金筹集一定要到位。3.在进行挂钩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4.在挂钩过程中要将市场化机制和政府的主导 性作用相结合。5.利用村庄闲置地安置不占用耕地, 对土地实行生态、人文保护。6.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 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7.挂钩要衔接城乡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和建设。
第三篇: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陕国土资发[2009]154号 2009年10月23日)
依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陕西省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周转指标的批复》(国土资函[2009]96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乡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包括建新安置地块和建新留用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和拆旧、土地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以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资源、保障权益为重点,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有效开展,达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目标。
(二)遵循原则
一是规划统筹,规模控制。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对建设用地总量和布局的控制与引导,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挂钩周转指标安排项目区建新拆旧规模,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
二是政府主导,增减平衡。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查、考核和管理,确保项目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原有规模。
三是先易后难,统筹安排。试点区域的选择考虑各区县的经济实力和工作基础,选择有一定资金保障能力的县(区)先行开展试点。试点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推进。
四是自愿民主,保障权益。试点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决策程序必须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试点地区的社会稳定。
五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通过挂钩试点工作,必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试点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三年时间,要探索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办法,完善和充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有效机制,促进我省农村用地结构的优化和管理体制的建立,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做出新的贡献。
试点工作的具体任务:一是深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基 础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二是研究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思路、原则和方法;三是积极探索相关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四是研究挂钩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监管手段;五是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六是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实现农村居民点布局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的转变,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七是确保挂钩试点区域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三、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工作准备和布置阶段(2009年10月底前)。
一是制定下发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等通知,研究制定《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二是宣传动员和思想发动。各地要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研究,明确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主动做好工作,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开展专项调研并编制挂钩试点专项规划。各地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前期农村宅基地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立即开展专项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县(区)级挂钩试点专项规划编制。原则上一个县(区)可以申报2-3个项目区,每个项目区 周转指标原则上不超过1000亩。
(二)启动试点工作和实施阶段(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
一是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试点项目区申请。在专项调研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各地抓紧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和挂钩试点项目区申报材料的准备。项目区申报单位为试点县(区)人民政府,项目区实施单位为试点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区申报材料经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后报省国土资源厅。
二是组织审查批复,下达第一批试点项目区。上报的项目区方案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同意后,纳入省挂钩试点项目区备选库,并根据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周转指标,本着“需求迫切、材料齐整、论证充分、早报优先”的原则,确定下达第一批挂钩试点项目区。
三是组织项目区实施。经批准的我省第一批挂钩试点市、县(区)着手组织项目区的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门按季度将试点进展情况逐级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定期对全省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于每年年底组织开展考核,考核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仍不合格的,暂停当地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擅自扩大试点范围,突破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停止该市的挂钩试点工作,并相应扣减该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三)验收和总结阶段(2011年12月)。第一批挂钩试点工作结束后,要组织进行验收。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挂 钩试点县(区)国土资源部门首先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向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初验;初验合格的,形成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初验意见,提交验收请示、验收报告和初验意见等材料报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正式验收。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的,下达验收意见书,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验收不合格的,下达整改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停止该市的挂钩试点工作,并相应扣减该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项目区验收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做好项目区档案管理,对建新拆旧面积、挂钩周转指标、土地权属等进行登记、汇总,建立项目区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
四、组织机构和领导
为加强挂钩试点工作领导,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厅长王登记任组长,副厅长王卫华、纪检组长李国栋任副组长,成员由厅各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厅规划处,负责挂钩试点日常工作。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一是研究全省试点工作有关问题,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二是制定全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的管理办法以及各种规范操作的技术标准;三是研究确定试点的区域和范围,对组织试点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试点单位的规划编制;四是负责研究解决试点中的具体问题和技术难题;五是负责试点工作的检查、验收和用地指标的考核;六是 负责对全省试点工作总结和情况上报等工作。
建议各市、县成立本级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五、对试点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挂钩工作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确保挂钩工作全面、准确地实施。
(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加大落实力度。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科学编制试点工作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要坚持和县域经济工业园建设、小城镇建设、“空心村”整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用足用活挂钩试点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开展项目区实施工作。
(三)加强领导,规范运作。试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管理机构,落实人员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自觉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落实组织工作和实施工作经费,完善专项规划,明确试点工作政策。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挂钩试点的实施工作,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组织管理、监督考核体系,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第四篇:﹡﹡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初探
﹡﹡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初探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背景与意义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2005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挂钩试点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明确了相关政策和管理方式,确定了天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8个试点省市。2006年3月,安徽省发改委和国土资源厅把我市港口镇确定为全省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之一。不久,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此项工作有关政策与要求作了具体规定与部署。为支持此项工作开展,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2006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周转计划84700亩,其中﹡﹡市2000亩,专项用于补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计划,以缓解各地建设用地需求量过大的压力。目前全省已批准168个项目区,申请周转指标128000亩。
开展挂钩试点工作,可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利用周转指标,可以弥补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确保各类重点建设用地。为此,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正在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着力推进此项工作。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挂钩试点工作的内涵
所谓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个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结构和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
1、挂钩试点规模控制和管理方式
通过下达一定的挂钩周转指标(即农转用计划指标)进行规模控制与管理。规划不得突破下达的周转指标,并在3年内用拆旧区复垦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面积归还省国土资源厅。周转指标必须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建新区,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管理。
2、挂钩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以规划控制规模,引导用地布局与结构的合理调整。
(2)以挂钩周转指标控制建新区用地规模,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3)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批,考核与管理。(4)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
1(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6)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与农户土地等合法权益。
三、我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对策(一)农村建设用地现状
我市大小农村居民点共计2000多个,总面积5460.215公顷,人均占地174.76平方米,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呈现农居点规模大且分散的特点;同时废弃工矿用地、空闲建设用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巨大。根据《﹡﹡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预测分析,全市可整理农村居民点面积2475.1公顷,通过整理复垦,可增加农用地面积1135.5公顷,其中可增加耕地501.3公顷。
(二)建设用地供需形势
1997-2004年,全市新增各类建设用地4339.34公顷,扣除港口湾水库特殊项目用地外,年均新增建设用地215.46公顷,其中年均占用农用地69.2公顷。2004年以后,我市新增建设用地递增率呈上升趋势。1997-2004年省下达我市农转用计划2654.8公顷,实际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突破计划39.8公顷,且计划缺口逐步加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把土地作为调控主要闸门,土地供应更加趋紧。因此,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利用用地周转指标弥补用地计划不足,是依法合理用地,拓展用地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挂钩试点工作对策
1、成立组织,加强项目实施管理。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一项建设任务,更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社会影响面广,因此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加强全面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它又是一种政府行为,单靠国土资源部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议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城建、财政、农业、交通、国土、环保、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抓具体事务,形成政府抓,抓政府,政府协调、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的强有力组织实施体系,以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2、开展调查摸底。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废弃地等具体情况不清,规划方案难以编制,试点也难以确定与实施。为此,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办事处开展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情况摸底,上报了农村居民点整理试点情况调查表和相关图件,通过汇总分析,全市现阶段拟可拆旧复垦的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108.79公顷。其中可复垦为耕地80公顷,扣除用于安置区安置占用耕地外,可用于城镇建设新建项目挂钩占用耕地60公顷。拆旧重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港口、汪溪、梅林、中溪、仙霞、方塘等乡镇。拆旧地块地类主要为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用地。拆旧地块主要为煤矿塌陷区、易洪易涝区、地质灾害区、新农村建设拆迁区。
2006年,计划在汪溪办事处、港口镇、中溪镇开展首批挂钩试点,拆旧区总面积51.37公顷,可复垦面积48.11公顷,规划用于拆旧安置区耕地12.17公顷,可用于城镇新建项目挂钩耕 2 地35公顷。安置区充分运用未利用地和其他农用地15公顷,做到尽量少占耕地,尽可能多的腾出指标用于城镇新建项目。目前,首批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正在编制中,准备尽快组织报批。
3、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及省政府要求,本着摸清家底、整体分析、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思路,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及本次调查摸底和分析情况,制定全市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的、方法、步骤与要求,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交市政府研究后下发执行。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要尽快开展废弃工矿用地、废弃农村居民点,废弃乡村公共公益设施用地补充调查,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潜力,为今后编制申报挂钩试点项目和分步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4、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公众参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与手段,向领导和当地群众积极宣传此项工作有关政策,使之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赢得广大干群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认真吸取专家对项目实施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意见,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尊重并听取村组农民对项目区建设的建议,使项目实施规划更具操作性。
5、广泛筹集资金,谨慎务实推进工作。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整合财力资源,形成资金合力,共同投入使用。一是加大城镇建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开垦费征缴力度,将此类资金全额用于该项工作。市财政部门应在历年征缴的上述两类规费中,切出一块用于此项建设。二是对安置区和城镇建新区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将所得净出让金全额用于挂钩试点工作开展。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区综合整治项目,多头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拆旧补偿与复垦、安置区建设。四是利用市本级财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安置区基础建设。五是从市级财政土地出让金中提取部分资金支持项目区建设。六是吸纳企业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区开发建设。七是乡镇村农户自筹一部分资金,用于安置区建设。
总之,挂钩试点工作是新时期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一项新任务,没有多少现成的路子和经验可供借鉴,需要不断探索。同时它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得好就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因此,中央和省政府要求我们务必实事求是,谨慎、务实、积极、稳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好事办好。在惠及农村,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我市的建设用地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用地更集约、效益更显著。
第五篇:如何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如何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做好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我们国土资源部门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深入调查 科学选址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和矛盾的工作。试点项目区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挂钩工作的是否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的成效。所以所选择的项目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这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前提;二是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有过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这是挂钩工作的保证;三是农民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这是挂钩工作实施的基础;四是具有资金筹措保障能力,这是挂钩实施的关键。充分尊重民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必须将保障项目区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借机搞政绩工程,强行拆迁,给当地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在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推进中,要想方设法让群众满意,尽量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挂钩工作之前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挂钩试点工作的意义、措施,特别是将相关补助政策讲清、讲透、讲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规程阳光操作,同时还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部门协调。
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挂钩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强力支持。在挂钩试点工作中,要经常组织分析检查和调研,遇到问题要及时汇报,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建议政府成立由国土、监察、建设、农业、林业、财政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挂钩项目领导小组,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乡镇政府的沟通,并与乡镇签订增减挂钩工作目标责任状,坚持一票否决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落实资金 规范运行挂钩试点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资金的筹措能力是挂钩试点能否顺利启动和推进的关键因素。由于当前政府没有此类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使用挂钩周转指标所实现的土地净收益,但是由于当前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不够繁荣,且大部分指标主要用来解决工业项目用地,土地收益不高,给挂钩项目资金的筹集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而会影响试点的稳步推进。建议由政府牵头,整合各路资金给予大力支持,统一投入挂钩区,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能顺利推进。在资金管理中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项目工程施工全部采取阳光操作,严禁出现豆腐渣工程。科学规划注重实效。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在规划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模式。在实施中要做好“四个结合”达到“三个目的”: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中村建设相结合;与废弃工矿地的土地整理相结合;与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相结合。从而达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盘活土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