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5: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第一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黄骁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数字化校园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外软硬件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令校方目不暇接,众方案千差万别,部分方案和学校现有校园网没有多大差别,到底哪种方案才适合自己?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分层结构设计方法,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以实例形式,先绘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涵盖关系结构图,业务逻辑图和数据流图,通过分析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内聚与耦合,给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分层结构设计;数据流图;内聚;耦合 中图分类号:G434;TP37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外软硬件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令校方目不暇接,众方案千差万别,部分方案和学校现有校园网没有多大差别,到底哪种方案才适合自己?另外,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基本完成校园网建设,很多学校还架设了无线校园网,以覆盖整个校园,还在校园网部署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应用,于是,很多学校认为自己已经实现数字化。

尽管时过境迁,早在2004年,《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第58期汪蔚所撰 “什么是真正的数字校园?将打假进行到底”一文,曾提到以下两个情景,和当前学校状况相似。

情景1:

上午9时02分,某学校梯教室里坐满了嘈杂的学生,空气中还夹杂着牛奶和面包的气息,讲台上教授正面对着罢工的投影机发呆。在意识到自己对投影机束手无策时,才让一位学生去找技术人员。9时14分,技术人员来到,二十分钟之后才搞定。9:40,教授把教材的内容显示到投影幕上,开始授课。此时,离第一节下课已经很近了。

情景2:

下午2点半,教授因为职称评定的问题,要报批学校教务处。系里要把资料从机器里输出来,拿到教务处。等到了教务处后,教务处先核对教授的材料,发现教务处的材料和系里的材料不符。来回纠缠辩论半天之后,教务处要系里盖章证实教授个人材料的真实性,然后才能进行修改。

上述案例的一个共同点,学校已经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很多资料已经数字化(如存放在电脑中的电脑资料),但各功能模块没有任何联系,校园内各应用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在各功能模块中流动。因此,只能说这些学校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资料的数字化,离校园数字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校该怎样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校园?其实,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校方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需要在功能模块设计上下功夫,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一般方法。

二、数字化校园分层结构设计

对学校来讲,校园网建设并不陌生,很多学校的校园网经历一代、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建设,校园网建设很复杂,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系统调试,设备配置等工作。为了降低校园网建设的复杂度,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分层设计,把网络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是校园网建设中的典型分层方案。

学校建数字化校园,也可仿照网络结构分层设计的思想,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系统设计,其优点如下: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可将数字化校园分为网络硬件支撑平台、数据流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虚拟校园等六个层次(图1),各层次的主体功能如下:

图1

(一)网络硬件支撑平台

网络硬件支撑平台负责终端之间、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终端与外网、服务器与外网之间通信的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链路、存储、终端和操作系统,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硬件基础。

(二)数据流服务平台

数据流服务平台建立在通信链路平台之上,为公共服务平台或更高层次的应用提供通信保障。该层提供数据库服务支持,各功能模块所有的数据都来自数据库,数据在各功能模块之间流动,共享。

(三)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在数据流平台之上,为应用支撑平台或更高层次的数据流动提供接口和安全保障,是数据流动的基础,主要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发表、即时通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公共服务。

(四)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公共服务平台之上,为信息服务平台或更高层次的应用提供业务支撑,是数字化校园的核

心支持系统,包括学籍管理、家校互动、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在线考试、资源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具体的应用。

(五)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在应用支撑平台之上,是应用支撑平台为最终用户(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的人机交互接口,是最终用户的使用界面,具体表现是信息查询、网页呈现、多媒体教学、论坛、博客等。

(六)虚拟校园

虚拟校园是校园数字化后功能的自然扩展,将校园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范围的无疆域的大学。

严格说来,虚拟校园不能单独算一层,当数字化校园的各类应用覆盖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有足够的出口带宽,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网络课堂,在线答疑,在线考试,取得学分,毕业,继续学习等服务,虚拟校园就此实现了。

三、软件平台功能系统设计

即便学校有足够的财力或有比较强势的软件开发团队,都不可能一次性将学校的所有应用都设计出来,因为学校的工作在前进,应用在变化。学校在进行软件平台功能系统设计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学校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展功能模块了。

(一)遵照分层结构的设计思想,各功能模块有统一的接口标准

事实上,无论那种应用,都有业务逻辑和持久性两个概念,可以说,学校的所有应用是围绕着业务逻辑进行开展的。例如,学籍管理中的新生登记这一业务逻辑是新生录入→新生基本信息列表→新生审核→新生确认。

从业务逻辑的底层实现来看,业务逻辑其实是对业务实体进行组织的过程。这一点对于面向对象的系统才成立,因为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识别业务实体,并制定业务实体的行为是非常基础的工作,而不同的业务实体的组合就形成了业务逻辑。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持久性。例如,学生的档案数据最少有6年的生存期,其他数据,如教师、图书、资源库、教室等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持久化的。目前最为通行的支持持久性的机制是数据库,尤其是关系性数据库-RDBMS。

具体到功能系统设计,仍建议采用分层设计思想,这样可使上层的逻辑不需要了解所有的底层逻辑,它只需要了解和它邻接的那一层的细节。通过严格的区分层次,大大降低了层间的耦合度。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有经典的三层理论:

表示层:用于处理人机交互。目前主流的两种表示层是Windows格式和WebBrowser格式。它主要的责任是处理用户请求,例如鼠标点击、输入、HTTP请求等领域。

逻辑层:模拟了企业中的实际活动,也可以认为是企业活动的模型。

数据层:处理数据库、消息系统、事务系统。数据层可划分为集成层和资源层(图2)。

图2 软件不仅要采用分层设计,各功能模块还要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使软件更易于修改、维护、扩充模块和二次开发。

(二)学校应用开发,功能模块形成

尽管数字化校园不可能覆盖学校所有工作,但可以将学校工作罗列出来,同时参考校园网中部署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应用,通过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已有的学校管理系统,图3是安脉科技的安脉学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搜索互联网资源,罗列的应用会更加全面。

图3 一旦学校工作的绝大部分应用都被罗列出来以后,就可以根据紧要程度对这些应用赋予权值,然后排序(图4)。学校再根据自己的财力或开发团队,决定先开发哪些应用,后开发哪些应用,那些应用可以被放弃。功能模块 学籍管理 教务管理 考务管理 排课系统 成绩管理

紧要程度 1 1 1 2 功能模块 选课系统 在线考试 备课管理 作业管理 素质评价 紧要程度 2 2 3 3

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 德育管理 家校互动 科研管理 考勤管理 紧要程度 3 4 4 4

试卷分析 教职工管理 办公事务管理 日常处理 2 2 2 2 资源管理 教师研修 收费管理 实验室管理 3 3 3 3 图4

校产管理 宿舍管理 图书管理 档案管理 4 5 5 5

(三)绘制功能模块关系结构图

学校的每项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每项工作都要受人员、场地和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工作在完成进度方面可能还有先后关系,即前面所提到的业务逻辑关系,因此,在开发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前,先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图绘制出来,使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开发人员分工与合作更加明了。

1.构建模块涵盖关系结构图

在罗列学校应用时,从涵盖关系来讲,有些模块是平行的,是兄弟关系,有些模块则隶属的另外的模块,属于父子关系。例如,图5是学籍管理模块中的某些子模块,“班主任评语”和“学期学年成绩”模块之间是平行的,属兄弟关系,“学籍管理”和“成绩与评估管理”、“成绩与评估管理”和“学期学年成绩”模块之间则属于父子关系。构建涵盖关系结构图,可以简化软件主页面,功能层次更清晰,开发设计更方便。

图5 2.构建模块业务逻辑关系结构图

前面已多次提到业务逻辑,根据学校的应用绘制业务逻辑关系图可以表达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递进关系,业务逻辑关系结构图最终将成为软件开发流程图。图6是某校的教务管理业务逻辑关系图,此图反映了各模块之间的递进顺序,和软件流程图有些类似,业务逻辑结构图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尽快熟悉学校工作(图6)

图6 3.绘制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FD)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图6是某校课程注册系统的数据流图。数据流程图包括:

※指明数据存在的数据符号,这些数据符号也可指明该数据所使用的媒体; ※指明对数据执行处理的处理符号,这些符号也可指明该处理所用到的机器功能; ※指明几个处理和(或)数据媒体之间的数据流的流线符号; ※便于读、写数据流程图的特殊符号。

图7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比较复杂,不能将整个学校的应用都绘制在一张图上,此时可绘制分层数据流图。根据层级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层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数据流图外,其他数据流图从零开始编号。

顶层数据流图只含有一个加工表示整个系统;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为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表明系统的范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中层数据流图是对父层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个加工也可以再次细化,形成子图;中间层次的多少,一般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

底层数据流图是指其加工不能再分解的数据流图,其加工成为“原子加工”。

如果所绘制的数据流图仍不能表达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变化过程,还可以绘制DFD片段(图8)。

图8 DFD片断很简单,容易理解。事实上,绘制数据流图的过程是先绘制DFD片断,再组合若干DFD片断,创建0层DFD,依此类推,一个完整的DFD也就构建出来了。

四、各功能模块之间耦合与内聚

很多中小学按高规格建设好了校园网,也配有很多实用的功能系统,由于这些学校仍然和本文开篇所描述的情景一样,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得不到共享,尽管资料已经数字化,但教授仍需要重新组织申报材料,把资料从电脑中拷贝出来,交教务处和系里审核。各功能模块之间分为块内联系(内聚)和块间联系(耦合)。

(一)各功能模块的块内联系——模块内聚

内聚程度的高低标志着模块构成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系统设计的质量,高内聚模块可以简化设计和编码,提

高系统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设计时应该力求做到高内聚。下面按耦合度高低对内聚方法进行分类:

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步骤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通过图9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模块之间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内聚方法,显然,功能内聚是最优的模块块内联系设计结构。

图9 提高功能内聚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有A、B、C三人做一个项目,项目很简单,其软件架构设计: A需要调用B的接口,B再调用C的接口。由于B的原因,使项目搁浅至今,最近A才发现,A原来可以直接调用C的接口,事情才得以解决。

在设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模块时,尽量采用内聚程度高,耦合程度低的内聚方法,其实很多架构设计是可以优化的,如:

1.顺序内聚转通信内聚

在教师管理模块中,很多工作是和年龄相关的,年龄是变化的,教师的生日却是固定,某架构设计是这样的:给出生日,由生日计算教师的年龄,再由年龄计算出教师的退休时间,这是典型的顺序内聚的例子(图10)。

图10 如果分别计算年龄和退休时间,但使用相同生日数据,此架构则具有通信内聚性(图11)。

图11 2.通信内聚转功能内聚

上例中两个模块如果直接从数据库读取教师的生日数据,也就是增加读取生日数据模块,计算年龄和计算退休时间不再使用同一个数据,各自独立,此架构则具有功能内聚性(图12)。

图12 在架构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任务分解来获得功能内聚。

(二)各功能模块的块间联系——模块耦合

内聚和耦合是密切相关的,模块内的高内聚往往意味着模块间的松偶合。内聚和耦合都是进行模块化设计的有力工具。

耦合是影响系统复杂程度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例如,为了理解模块A,需要对模块B有所了解,则A,B之间有联系。如果需要对B的理解越多,则A,B的联系就越紧密,我们就说它们耦合越紧。若程序员要修改紧耦合中的一个模块,很可能不得不修改另一个模块。因此,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耦合按从强到弱的顺序可分为(1)内容耦合、(2)公共耦合、(3)外部耦合、(4)控制耦合、(5)标记耦合、(6)数据耦合、(7)非直接耦合。在设计数字化校园各功能模块时,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间越弱越好,和内聚一样,模块之间的耦合也是可以调整的,例如:

某校在设计成绩管理模块时,设计了两个子模块A和B,模块A将参数“平均/最高”传递给模块B,模块B按这个参数的值是“平均”还是“最高”去取相应成绩回送到A。这里的参数“平均/最高”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信号(尽管它本身可能是数据形式),A和B之间属于控制耦合(图13)。

图13 如果将模块B分解为计算平均成绩和和计算最高成绩两个模块,模块A根据需要调用模块B1或B2(图14),A和B1或A和B2之间则属于数据耦合,减弱了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图14

(三)数字化校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须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原则

软件开发人员一直在追求高内聚,低耦合。学校在设计数字化校园的各功能模块时,如何才能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只要把握以下简单的处理原则即可: 1.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尽可能的使其独立存在,即让每个模块,尽可能的独立完成某个特定的子功能。

2.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尽量的少而简单。

3.如果某两个模块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的话,最好首先考虑进一步的模块划分。

五、后记

如何提升校园信息化系统整合和应用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和信息化的应用能力,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中小学负责人考虑的问题。本文只给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要建设好数字化校园,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汪蔚·什么是真正的数字校园?将打假进行到底[N]·中国计算机报,2004-08-09(58)[2] John W·Satzinger Robert B·Jackson Stephen D·Burd·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林星.架

中的方

EB/OL

]http://'2011-9-8.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张金良

辽中区养士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12.25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张金良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深刻体会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 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最后,对未来数字化校园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根据国家确定的数字化校园的“三通两平台”基本格局及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网络结构、软件应用、硬件部署及具体实现方式。得出数字化校园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字: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发布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发布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发布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结论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核磁共振系统的数字化研究

核磁共振系统的数字化研究

【摘要】:核磁共振(NMR)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在物质检测和医学影像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又对核磁共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常规商业化NMR谱仪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谱仪技术的数字化研究,在保证谱仪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对谱仪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设计成本。该研究工作为NMR设备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核磁共振系统数字化研究的趋势。首先,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指出应用数字化技术是谱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论文的主要工作论述了数字化研究的意义。2.基于USB总线的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控制台的数字化研究。首先,在总结常规核磁共振谱仪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数字、一体化的谱仪控制台的设计思想。然后,详细介绍了该谱仪控制台的设计思路和硬件结构。该谱仪控制台采用USB总线,实现了外置式架构。此外,该谱仪控制台将控制/通讯部分、脉冲序列控制部分、射频发射部分与信号接收部分集成于一块板卡之上,还可以实现两种工作模式。最后,采用常规NMR序列实验较好地验证了整套系统的性能。可以看到,在谱仪结构简化的同时保证了性能指标,增强了灵活性,拓宽了应用范围。3.多通道磁共振信号接收方法的数字化研究。首先,讨论了近年来随着相控阵和并行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号采集系统的要求。然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F_TDM多通道接收方法,并进行了

理论分析。最后,我们设计了基于PCI总线的四通道F_TDM数字接收机,通过成像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选择性激发脉冲的数字化研究。为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降低仪器的成本,我们提出了正负相位组合(P/N)选择性激发脉冲。首先,我们将P/N脉冲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分析了P/N脉冲和软脉冲在选择性激发上的等效性。然后通过密度矩阵的方法模拟了P/N脉冲的激发带宽曲线,并与软脉冲的激发带宽曲线作了比较。最后通过实验测量了P/N脉冲的激发带宽曲线,并给出了采用P/N脉冲选层获得的多层SE2D图像。5.磁共振系统数字化研究的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应用方向,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关键词】: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数字化研究一体化USB微处理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选择性激发正负相位组合脉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O482.532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第一章绪论12-171.1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概述12-131.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13-15参考文献15-17第二章基于USB总线的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控制台17-562.1核磁共振谱仪的结构及发展17-212.1.1常规PFT-NMR谱仪结构17-202.1.2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结构20-212.2基于USB总线的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控制台的数字化研究21-462.2.1控制/通讯单元

22-282.2.2脉冲序列控制单元28-312.2.3射频发射单元31-412.2.4信号接收单元41-462.3硬件设计46-482.4实验结果48-522.5总结52-53参考文献53-56第三章F_TDM多通道接收方法56-863.1磁共振信号的检测方法56-583.2相控阵与并行成像技术对信号采集系统的要求58-603.3F_TDM多通道接收方法的理论分析60-683.3.1时分复用(TDM)技术61-633.3.2频分复用(FDM)技术63-653.3.3F_TDM技术65-683.4F_TDM多通道接收机的硬件设计68-763.4.1放大与混频的设计69-703.4.2时分复用的设计70-713.4.3F_TDM信号接收与解调的设计71-753.4.4数字逻辑控制的设计75-763.5实验结果76-823.5.1耦合度76-783.5.2相位相干性78-803.5.3成像实验80-823.6讨论82-83参考文献83-86第四章正负相位组合(P/N)选择性激发脉冲86-1074.1选择性激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86-894.2P/N脉冲的理论分析89-914.3等效性的验证91-984.3.1计算机模拟方法91-934.3.2相位93-944.3.3倾倒角94-974.3.4激发边带97-984.4硬件设计98-994.5实验结果99-1024.6讨论102-105参考文献105-107第五章总结与展望107-1101、基于USB总线的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控制台107-1082、多通道磁共振信号接收方法的数字化研究1083、选择性激发脉冲的数字化研究108-110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0-1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111-112致谢11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课题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传统的校园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同时也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优点。校园数字化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及时性及开放性,将使学生和教师的概念以及互动关系均产生了变化,也会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挑战,比如教学管理、考试、授课、答疑等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但最终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1、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随着工业化以后新的“知识经济”得到来,我们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学校作为准社会组织,要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精神和团结精神,需要一个较完善的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研究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2、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十五”期间,学校采取政府拨款及自筹资金的形式,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加速了现代化教育硬件配置的进程,学校现拥有计算机近300台,多功能专用教室4间、网络教室3间,每个教室将于2006年9月前实现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实物展台、音箱及投影屏幕的安装到位(已安装了33个教室),现有18台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刻录机,扫描仪等多台,将于2006年3月前为工作满3年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信息节点,每个节点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已建立了“湖小” 校园门户网站,建立了51个班级网站,20多个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各科室、各完小、网上专家库,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双语教学等网站。学校现有软硬件建设已初步达到了创建数字化

校园的环境要求。

我校承担的省级“十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自觉运用与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技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数字化校园”提供了研究基础。

为此,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设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以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依托校园门户网站,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断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校的跨跃式发展。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分析。数字化校园包括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社区空间,为学生、教师、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生活体验,将他们培养成为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在学校统一规划下,以校园门户网站为基础,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全校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本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的关系。“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里,全面深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全新教育形态的技术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表面上看,数字化校园说的是数字空间,教育信息化说的是社会过程,然而,在发展变化的数字空间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进行环境资源建设以及利用信息资源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活动,也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两者都强调了在环境、资源建设及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全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强调了资源开发

和高效利用,强调了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管理水平,所以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三、研究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1、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环境,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更好地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管理方面。引导和组织全校师生参与数字化积累和数字化服务,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3、培训方面。增强教师数字化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使他们能熟练地运用网络、计算机等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

四、研究内容

(一)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研究。

1、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内容。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

(2)课件与网络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3)专题性学习包资料。建立研究型专题学习题库,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制作1—3个专题性学习包,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专题学习,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体会、成果等充实学习包。

(4)学科教学设计。对学校积累的优秀教案,集体备课的资料,教师个人的典型教案,以及各类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等分学科建库,并注意随时吸收外界新增教学设计。

(5)电子作品。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表达出来,如用Word制作电子作业、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和Dreanweaver制作的主页,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报告等等。

2、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方法。

(1)师生共建资源库。

教师根据学生能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结合实际、符合时代的要求建立信息资源库。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是自主开发、设计,也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获取,还可以购买现成资料并进行改造。

(2)同行交流、互通有无。

与省内外、市内外同行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有些项目可以合作开发,丰富学校资源库。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建设信息资源库。

建立资源建设评审小组,信息库资源实行具名制,每学期组织一次评审,通过评审收入资源库的素材、课件等发给入选证书或获奖证书,并与考核和奖励挂钩。学生输送的资料也通过评比发给证书。

(二)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学校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设施管理、会议管理、收发文管理、信息发布管理、文件档案管理等,实现学校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办公的无纸化、自动化。

2、资源管理:包括海量素材应用系统(图形、图片、音乐、视频、动画)、资源点播系统(课件、教案、电子图书、教学案例、文献资料、视频点播),以先进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为重点。

3、教务管理:包括学期教学计划、电子课表、电子备课、调课互动安排、计划总结、教案汇总、教师(学生)获奖汇总等。将学校的教务管理通过网络数字化实现,并建立起规范的教务电子资料档案。

4、学生管理:包括新生报名、学籍管理、奖惩资料、课外活动、学生成长历程等,系统、全面、科学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以数字方式详尽地描绘。

5、家校联系:包括学生信息查询,学校邮件系统(利用学校的大容量邮件系统,通过公布每位教职工的邮件,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以及校园网站栏目中的家长论坛、家长留言板,家长委员会等栏目,有效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投入到教育中来。

6、网络教学:包括视频授课点播、在线视频辅导、在线答疑、网上习题、习作天地、网上作业等,成为和课堂教学互补的不可缺少的第二教学环境。

7、校园电视台:包括实况转播、影视天地、教育活动录像、课例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以视频播放形式,真实展现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活动的过程。

8、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借阅查询、新书介绍等。

(三)数字化校园的培训研究。

1、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教育实践中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校本培训为主,每学期专项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扩大数字化建设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去,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证教师能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与应用中去。

2、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小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字化。利用专题特色网站,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建成红领巾网站,开辟主题式讨论区,开展网上大讨论,使学生能进行网上的学习和交流。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以实证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

六、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月—3月,启动阶段。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有关教师参与讨论,聘请专家论证课题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06年4月—8月,理论研究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讨论各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策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按照课题方案在实践中探索,撰写经验总结、论文,积累研究资料,完成阶段成果报告。

第四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结题阶段。整理材料,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结题材料。

七、研究组织

组长:奚亚英(湖塘桥中心小学校长 小学高级教育管理研究)

副组长:庄惠芬(湖塘桥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 小学高级数学学科研究)

吴小江(湖塘桥中心小学教科室副主任 小学高级科学学科研究)

组员:黄亚芬(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小学高级语文学科研究)

龚秋玉(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小学高级数学学科研究)

路瑾(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小学高级英语学科研究)

许淼(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音乐学科研究)

壮亚芬(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语文学科研究)

霍小玲(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语文学科研究)

张文艳(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数学学科研究)

陈春艳(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体育学科研究)

王小波(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科学学科研究)

徐华荣(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季军(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周纯文(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宋瑞(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信息技术学科研究)

八、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研究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数字化校园创建领导小组。

2、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武进区、常州市、江苏省电教馆专家等担任本课题指导专家。

3、建立研究与实验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性考核评价机制。

4、过程管理。①建立五会制:学习会、研究会、座谈会、汇报会、交流会。目的是为了解情况,宣传信息,推开经验,解决问题,使研究成为动态的滚动式发展。②建立研究档案。

5、成果管理。①鼓励研究教师出经验、出成果;②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总结与论文,并根据成果的层次,质量分别给予奖励(制定奖励条例);③把研究成果与过程与考评挂钩。

九、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研究论文集、典型研究课例、教师教学个案等。

第五篇:智慧校园系统模块功能介绍

智慧校园系统模块功能介绍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是以人脸识别为技术核心,结合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手段,从考勤、办公、教学、家校互联等四方面为学校打造的高效、实时的管理系统。做到校园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校园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校园管理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使得校园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系统模块如下: 1.电子请假系统:

让请假不再在“真假”之间徘徊,告别纸质假条,一站式请假,各方联动。·取代了传统纸质假条难以防伪、易丢失和不便于统计等缺点; ·学生出校信息可发送给班主任、家长和出入校控制系统;

·具有统计功能,能够按照请假学生的事由、年级、班级等条件进行统计。各个老师依据自身权限能够第一时间查看管辖范围内当前的学生请假情况;

·学校领导可随时进行查询和查看。

2.出入校控制系统:

学生出校独一无二“刷脸”验证,及时反馈班主任和家长,且信息永久保存。

·人脸识别系统严格把控,杜绝了以往学生使用假假条出校或以他人身份出校的情况;

·有学生出校时,以信息+照片方式,及时抄送给班主任和家长; ·返校时人脸识别与出校信息做匹配以查证; ·出校信息可存档留证,永久保存。

3.电子班牌

教室门口即可掌握班级各项信息,智能化班级管理。

·安装在每个班门口可展示班级风采、任课教师风采、班级基本信息、学生请假信息、储物柜存取信息和发布通知公告的终端设备;

·班主任具有修改电子班牌的全部权限;

·班主任能够在本班班牌上发送通知以外,年级主任具有在年级内所有班牌发送通知的权限,学校领导则能够对全校的班牌发送通知;

·请假模块中,除了能够显示请假学生姓名外,座次表也会在请假学生名字所在的相应位置标红,以提示任课老师当前教师学生人数,方便任课教师查证。

4.电子储物柜:

刷脸取物,有效避免误取错拿,让家长存物更便捷,校园储物更规范。

·刷脸取物,便捷高效;

·家长提交申请即可获取存物权限,输入手机号,对应柜子即会打开。·学生可通过电子班牌了解自己是否有取物信息,若有取物信息可进行刷脸取物;

·可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安排存取物流程。

5.班级成长路

记录班级成长每一瞬间,让记忆永不丢失;家长更直观了解孩子本班动态。

·“班级成长路”可展示班级风采、实现家校间互动的功能; ·班主任具有全部操作权限;

·可展示本班的风采照片至相册、发表图文说说记录班级活动,在荣誉栏展示本班任课教师的荣誉;

·学校可每隔一个月从本校所有的“班级成长路”中评比出10件大事记载入校史史册。

·永久留存

6.学校大事记:

·学校可以每隔一个月从全校班级成长路中的学生事迹挑选十件作为学校大事记载入校史,作为校史建设的一部分。

·家长可以浏览,将校园大事记作为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校正能量的宣传窗口。

7.通知发送:

实现手机微信端可直接接收通知信息,校内OA办公与家校互联齐头并进。·通知发送提供文字+图片形式发送功能;

·教师能够通过微信端根据不同的分组向组内老师发送通知,被通知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通知推送。

·班主任能够通过微信端向本班家长发送通知,家长可于手机端收到通知推送; ·接收方在阅读后能够向发送方发送一条阅读反馈信息,方便统计通知情况,并进行二次通知;

·如有未收到通知发送反馈信息的,系统会进行二次语音电话提醒。

8.教师/学生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能够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

·教师电子档案能够记录教师的基本信息。同时,也可记录教师额任课成绩和教师荣誉及奖惩情况。只有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才有权查看或更新教师电子档案。同时,教师电子档案也为教师职位的任免提供相应的依据。

·学生电子档案记录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生的学年成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年成绩统计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学年成绩分析学生的偏重科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家长可从手机端查看自己孩子的电子档案。

9.宿舍考勤

宿管的任务规范为:看屏、查寝、打电话。通过宿舍考勤系统第一时间了解目前学生的归宿情况。

·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归宿学生并记录,能够协助并减轻宿管晚上查寝的工作; ·正常走动经过考勤设备处,设备屏幕显示学生姓名后即算作考勤成功; ·宿管老师根据考勤系统屏幕上提供的考勤结果,可针对未考勤的学生进行重点查房,如发现问题即可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宿舍考勤系统能够与请假系统联动,将学生请假信息显示在考勤结果中。

10.教室考勤(班级考勤)

班教室勤是专门为2018年走班课改设计的考勤模块,取代传统的点名或班长查人数等考勤手段,在教室门口处直接进行考勤。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学生只需通过考勤设备照射区域,设备即可识别学生身份,学生在考勤显示器上看见自己名字即算作考勤成功;

·学生在教室处直接考勤即可,考勤结果可以显示在手机端及电脑端,供教师及时查看。

11.教师考勤

人脸识别办公考勤,大大节约教师考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无需停留,可同时识别最高可达16人 ·可自动统计考勤结果

12.会议考勤

人脸识别管理校内教职工会议考勤,即时出考勤结果,精准规范。·微信端直接设置会议到场人员; ·人脸识别进行考勤,即时出考勤结果; ·考勤结果,永久留存,便于系统管理。

13.作业留发:

微信端直接完成作业的留发、家长收到作业的反馈。

·班主任可通过微信手机端/电脑端向本班学生家长手机端发送学生作业(支持图片+文字),方便学生及时查看;

·家长查看后,系统能够向班主任发送一条反馈信息,方便统计作业接收情况; ·对于需要家长检查签字的作业,家长可通过手机端进行电子确认。

14.成绩查询/发送系统:

教师和家长通过微信端即可进行查询,即时了解学生成绩情况,随时把握。

·学校端的查询可分为集体成绩查询和个人成绩查询。

集体成绩包括总分、各科成绩、总分排名、各科成绩排名、单题得分率、年级平均分、班级平均分、各个分数以上的学生人数、总分名次变化、上线率。集体成绩提供了不同的老师能看到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年级主任和级部主任只能看到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学生成绩;

个人成绩包括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各科成绩、排名、总分变化、总分名次变化。个人成绩查询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号查询这个学生历次考试成绩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个学生成绩排名的变化折线图,更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变化。·家长可通过手机端的来查询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及对这些考试成绩的图例分析。

15.后勤报修:

手机微信端可直接申请报修,反馈定点式直接上门维修。

·教师可及时向后勤部门提交报修申请,后勤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微信端在第一时间收到报修申请并作出相应的处理,维修完成后即可确认完成;

·系统可记录每一项报修申请的处理状态,方便主管领导及时查询查看。·可统计后勤部门的工作量以及学校后勤报修的频次及原因。

16.电子学生证

实现了家长掌握孩子的进出校门具体时间,大大增加了孩子放学后的安全性。·通过佩戴电子学生证可掌握学生进出情况并且学生的进出校情况可发送给学生家长;

·通过安装在学校里的亲情电话可以拨打电话;

17.一卡通

便捷式完成“多卡合一”,省心省时更省力。

·学生使用一卡通可实现吃饭、买东西、洗澡、图书借阅、喝水等消费项目。并且所有的消费情况都会发到家长的手机上; ·家长可远程给学生充值。

18.电子备课系统:

为校内老师提供备课资源共享平台,大大增强了教师间学术交流。

·任课老师的电子资源平台,各科任课老师均可向平台提交自己的教案(包括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图片、视频等); ·教案经备课组长审核,可显示在资源平台; ·校内教师无需流量,可直接观看、下载、评论;

·设有备课组整理区,可将一整套课程的统计教案整理并发布,以供其他老师参考使用。

19.电子微课系统:

为校内教师提供微课上传平台,方便家长孩子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针对性自助辅导。

·可上传微信视频,提供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及素材软件;

·各科教师可制作针对本科目中某个重点或者难点的微课讲解视频并上传到微课平台;

·教师和学生无需下载,可根据科目或年级查询相应的微课视频直接观看。

20.缴费系统

缴费系统可直接线上支付,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高效更安全。·可使用微信、支付宝、网银进行学费、学杂费收取; ·可对收费情况进行统计处理。

21.电子阅卷

电子阅卷系统可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准确的分析学生各题作答情况,快捷方便分析学生排名及正答率、得分率等,从而快速的得到想要的各种成绩报表。后期还有历次成绩跟踪曲线,形成一套完备的个人学情分析库。

22.选课排课系统

可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

下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化石油钻井系统框架研究

    数字化石油钻井系统框架研究 杨传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期达到提高核......

    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精选五篇)

    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 汨罗市李家锻镇初级中学 吴焱炀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 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研究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掀起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为了解决高校数据共享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等问题,同时增强师生体验感,建设数字化校园三大......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是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流趋势并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服务型高......

    校园电视直播&转播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名称:校园电视直播、转播系统 系统功能: 学校将建立一套闭路电视系统,实现对班级电视机的管理并播放学校的自办节目和转播有线电视台的新闻及重要节目等,其中......

    数字化广播总控系统实施研究论文(最终定稿)

    摘 要:当前数字广播当前存在着主要问题在于发展资金不足和用户认同度不高的现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传递信息速度的普及,广播数字化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如何利用广......

    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荐)

    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通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