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由我和我的同事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先生、投资司副司长张明伦先生,向大家介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2014-10-14 09:28:03
【李朴民】今年以来,为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加强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重大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建设,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今年前八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5%,增速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今后几个月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将会有所收窄。
记者朋友们,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的是4576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00亿元。按照集中用于市场机制难于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和突出薄弱环节,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建设的要求,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七个领域,一个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 “三农”建设,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四是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五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六是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七是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为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早到位、早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记者朋友们,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加强水利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我委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意见的汇报,强调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重大农业节水、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大型灌区建设等方面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农业节水工作的汇报,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有力地推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2014-10-14 09:31:03
【李朴民】做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既是提升我国防汛抗旱能力,保障水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国家发展改 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个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协同推进。我委、水利部、财政部在9月和10月份先后联合召开了全国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视频会议和加快水利建设视频会议,就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具体安排,进一步加强部门、地方的纵横联动和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进一步向水利建设倾斜。2014年安排用于重大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等各项水利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达到767亿元,比去年增加50亿元。
三是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对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安排资金,力争尽早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今年用于水利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完毕。
四是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今年以来,已批复或上报国务院审批了河南出山店水库、陕西引汉济渭、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等13个工程的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另外,辽宁猴山水库、湖南莽山水库、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等47项重大工程,目前正在委托咨询机构开展评估。
五是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我们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进 一步的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水价、电价等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尽快推出一批有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项目。2014-10-14 09:36:22
【李朴民】总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任务的落实总体进展顺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抓紧制定创新筹资机制的政策措施,协同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确保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同时,加快重点领域建设和促进重点区域投资为抓手,切实加大有效、合理投资,着力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方式,重点和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发挥好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是我向大家介绍的总体情况,下面请大家提问。2014-10-14 09:42:37
【中国改革报记者】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谢谢。2014-10-14 09:43:06
【高俊才】这个问题很重要,水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现代和未来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二千多年之前的大运河连通了五个水系,还有四川都江堰工程,李冰父子不仅为当地解决了灌溉问题,还为当时秦国统一中原提供了粮食基地,现在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知名度也很高。
为什么水的问题这么重要?因为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 件,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在水方面主要存在四个问题,洪水、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针对水的问题,按照这个问题导向,从古到今到未来都要做好防洪和搞好供水和节水,还要做好水污染防治,还要搞好水土保持,同时还要发展水运和水电等等。
水的问题在中国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很多省的名字都冠以水的,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上海、青海、浙江、江苏等等,水的地名和人名非常多。我们治国的治字就是一个水一个台,有句话叫“善治国者必善治水”。我们国家60多年来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非常之大,建国初期我们灌溉面积是2亿多亩,到了去年农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9.5亿亩,加上林草灌溉面积大概10亿亩左右。为什么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能吃饱了,现在分析起来原因之一就是水利建设搞得比较好。粮食的增产和水的灌溉面积发展是正相关,建国初期2亿多亩,粮食是2千多亿斤,现在接近9亿亩,达到6亿吨了。今后粮食安全、城市供水安全,包括城乡的防洪安全都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为了加强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毛主席多次视察大江大河,作了很多重要的指示,特别说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专门开了水利工作会,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今年5月,国务院专门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汇报,提出要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逐步开工建设 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紧开展这172项在建和新建节水供水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及加强工程建设管理。2014-10-14 09:44:35
【中新社记者】我想问172项重大水利投资的总投资规模是多少?怎么确保这些投资能够落到实处?谢谢。2014-10-14 09:56:43
【张明伦】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建工程,还有一部分是将要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的。由于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的项目还要进一步完善前期工作,履行审核审批手续。目前情况比较清楚的在建工程的总投资规模大约是6千亿元左右。
关于如何落实上述重大水利工程所需要的投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渠道:一是随着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增加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安排时将会把重大水利工程作为重点。二是将积极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结构,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倾斜力度。三是各级地方政府也将进一步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四是将进一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体来讲希望通过这四个方面来落实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2014-10-14 09:57:57
【央广经济之声记者】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尤其是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们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有哪些考虑?谢谢。2014-10-14 10:01:55
【张明伦】刚才讲到第四个渠道是进一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我们目前有以下初步考虑: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具有一定收益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合理选择BT、BOT和股权投资等合作模式。二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有一定经营收益的重大水利工程,政府投资要给予优先支持,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扶持。三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利用工程供水发电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项目合理盈利水平,增强吸引社会投资的能力,比如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应该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并根据供水成本变化和社会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2014-10-14 10:02:34
【财经传媒记者】我想请问一下投资司的张司长,前两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再次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请问这个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今年能否推出?谢谢。2014-10-14 10:06:57
【张明伦】投资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按照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最近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本《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14年本《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并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我们将修改完善后报请国务院尽快发布实施。2014年本目前的方案与2013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将城市道路、供水、化肥等15类项目取消了核准、改为备案;除少数另有规定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二是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了通用机场、非跨境跨省电网等23类项目核准权限。我们测算,中央层面的核准工作量将减少大约40%,再加上2013年本比以前减少的大约60%,本届政府前两年中央层面的核准工作量总共大约减少了76%。2014-10-14 10:07:5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一些工程建设甚至存在争议。如何保证工程科学决策和实施,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呢?谢谢。2014-10-14 10:17:12
【高俊才】中国古代司马迁《史记》中讲“水之为利害也”,意思是水的作用、水的行为有利也有害。当然,正面作用是我们追求的。为了解决一些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首先要分析工程的合理性,要按照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来分析这项工程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分析工程的负面影响。政策的“政”字我分析过,是正和反的统一体,为了防止或者减少负面影响,就要求利避害,按照科学规律来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民主决策首先是要充分听取意见,比如调水工程,要听取调水区和受水区的意见,再就是要请专家进行咨询、评估、论证,在决策程序上采取既互相协商又互相制衡的权力结构和制约机制,在部门之间首先请专业部门提出意见,水利部门提出意见,同时还要请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还要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规划,要处理好、解决好移民占地问题,同时还要请林业部门对林地占用提出意见,还有其他部门也要依法提出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我们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审批。重大项目还要报国务院审批。
目前172项工程中一些项目,已经审批了立项和可研,还有一些正在委托进行评估,还有一些正在做前期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首先是体现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要进行系统治理,要在地区上搞好平衡,保证工程建成之后充分发挥效益。当然,我们也要科学地分析一些工程建设可能的负面影响,在作出评估之后要进行防范、防治,趋利避害,把工程建得更好。2014-10-14 10:37:11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5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的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 里的问题。请问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有哪些考虑?谢谢。2014-10-14 10:38:08
【高俊才】这个问题我们作了很多研究,一滴水从它的出发地到目的地,经过的路径有长有短,有些甚至长达上千公里。要统筹考虑好最先一公里水源和最后一公里灌溉渠道,还有中间N公里。要防止重水源、轻渠系,防止重骨干轻配套,还要防止重规模轻效益,我们172项工程中有很多重点水源工程,这172项工程把重大农业节水工程放在了第一位,节水工程包括刚才说的渠道,中间N公里的节水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田间节水,我们现在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十二五”规划发展5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到了去年底,已经达到7千万亩,估计到“十二五”末,可能要超过1亿亩,完成规划目标的2倍。特别是像西北、东北有些田间实行膜下滴灌,新疆兵团膜下滴灌1000多万亩,新疆滴灌是2千多万亩,现在新疆膜下滴灌是借鉴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发展很快、很好,东北也发展很快。像大庆,我去看过实行膜下滴灌的玉米,原来是亩产不到1千斤,膜下滴灌之后接近2千斤,产量可以达到原来的将近2倍。
在172项当中,国家发改委安排资金,大型灌区的渠系配套,同时我们安排田间的节水灌溉试点工程。同时还有还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多个渠道安排资金用在最后一公里和中间N公里。地方这几年也加大了力度,农民也积极投入,而且在田间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上也出现了很多好经验,比如安徽省就把田间 水利工程的产权和使用权、工程的维护责任相结合,工程量化到用户,把权、责、利三者结合起来,由政府给用户,包括农民、合作社或者是企业发证,通过改革激发用户的积极性。
水价改革方面,我们发改委的有关司正在和有关部门,特别是水利部、财政部一起研究,制定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试点方案。总而言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现在是多种措施并举,加大推进解决力度。2014-10-14 10:38:54
【经济日报社记者】请问高司长,刚才您讲的关于重大水利工程的一些前期工作问题,我们想知道在前期工作以及审批过程中如何来保证加快进度?因为整个工程建设周期是比较长的。2014-10-14 10:53:19
【高俊才】重大水利工程加快进度问题,很多人都很关心。比如一些重大工程,三峡工程从提出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当中提出来到开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南水北调从毛主席1952年提出来,到开工经历了50年。重大水利工程要讲究科学,科学和提高效率要结合起来,目前172项工程当中有一些工程技术相对简单的,环境影响或者移民相对简单的,我们是加快审批,按照现在的规定,委托一些咨询机构评估,不是太复杂的工程请他们一个月之内提出评估意见。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包括咨询机构,包括水利、环保、国土、林业等,这些前置件齐了之后,国家发改委20个工作日就可以批出来。在工作过程中,各部门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要把科学决策放在首位,要论证工程环境影响、移 民占地、节能评估、林地占用等方面影响,保证科学性。移民占地,特别是水利工程移民比较多,必须要做好移民安置和征地补偿工作。
还有就是进行节水的评估,我们建工程,特别是调水工程要先节水、后调水,先环保、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要按照这个原则把节水、环保、移民等等前置工作做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加快审核审批进度。为了提高效率,发改委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成立了重大水利项目审批部际协调机制,我们委里面林念修副主任是召集人,一些重大工程他开会协调。在保证科学决策的同时,目前项目审批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了,今后还会进一步做好工作。2014-10-14 10:54:44
【经济观察报社记者】我想问一下,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我想问现在的效果如何?因为去年我们了解到有些省份情况不是很好。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今年,比如河南干旱很严重,我们去河南他们也提到目前财政投资上,特别是中央财政投资上对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投资不是很大,我想问一下,农田水利投资对这些农业大省,比如河南、黑龙江,现在投资到底是什么情况?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农田水利投资比例到底是多少?谢谢。2014-10-14 11:11:29
【高俊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当中拿出10%用于农田水利,后来有关部门对这项政策进行了细化。细化之后,中央提出了一些原则,不同省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落实这项原则。省和省之间可能有一些不太平衡,但是据我们了解,总的来看这项政策出台之后对农田水利投资增加幅度是比较大,但有些省可能还正在完善政策,他们正在努力,下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刚才说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些农业大省,黑龙江、河南的中央投资支持问题,发改委来说是向他们做了倾斜,发改委安排的资金,除了重大水利之外还有千亿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等,对黑龙江、河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在资金安排上都做了倾斜。虽然做了倾斜,但是和省里的要求来说,需求和可能还有一定差距,他们需要的更多。中央资金受到财力的限制,给的钱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个事解决要靠今后进一步随着中央财力的增长而加大力度。地方的资金落实情况不太平衡,我们希望地方进一步加大投入,现在中央的资金在工程当中占比是大头,地方资金除了政府资金之外,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或者是生产主体来投入,我们以后会在这方面制定一些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重大工程和农田水利。2014-10-14 11:13:44
【光明日报记者】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请问在重大农业工程方面的工作现在进展如何?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2014-10-14 11:20:20
【高俊才】重大农业工程方面,水利投资占比是大头,比如说今年1200多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中,水 利投资占了760多亿。新中国成立以来这60多年,水利投资在农口水利投资当中占到了60%左右,甚至60%以上。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对粮食来说特别重要,刚才我讲过了。水利措施,水源工程,还有调水工程,还有江河治理工程,都有为农业服务的功能。为什么把水归到农口,因为水和农业的关系太密切了,农口是农林水,水的资金在农口占比是最大的,不管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水利都将是农业工程投入的重点。2014-10-14 11:21:26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李秘书长,近期发改委价格司有多名官员被查,是否会影响到发改委的相关工作,之前徐绍史主任也曾经说过发改委的整改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想问您一下什么时候到位?怎么整改?谢谢。2014-10-14 11:26:26
【李朴民】这个问题和新闻发布会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我简单回应一下。关于价格司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现在监察部门正在按照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对价格司的工作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价格司的同志们正在按照委党组的要求,积极开展价格管理和调控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一些领域价格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加强价格监管和调控工作。
关于你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发改委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们已经及时修改了2013年的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大幅度削减了审批核准的项目内容和项目数量,同时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放开了一批政府管理的或者说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请大家给予关注和监督。2014-10-14 11:37:56
【记者】刚才高司长提到,要制定出水价改革试点方案,请问这个方案的大概改革思路?现在农业水价存在成本价过低,还有收取过低这些问题,会不会有一些政策去解决?谢谢。2014-10-14 11:38:15
【高俊才】农业水价高了的话农民承受不了,因为种粮效益比较低。但是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要在这两个点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就需要既保证农民增收,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要促进节水。按照这个思路,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好的经验,比如河北省的衡水市,他们采取了一提一补的办法,这样既促进了节水,又保证了不增加农民负担。还有一些地方实行了超定额累进制,比如我这10亩地每年分给我一千方水,超过一千方之后水价就提高,这一千方之内水价比较低,这是一种办法。还有各地制定的不同的促进节水,同时不用农民负担的办法。我们委里面价格司、农经司,水利部、财政部相关司正在部分地方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出台水价改革的政策措施。2014-10-14 11:39:17
【网易财经】今天有媒体报道说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将来会不会解决?会不会优先保证工业用水,然后 才是农业呢?2014-10-14 11:39:47
【高俊才】南水北调最初规划设计是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水质从南水北调中线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是比较好的,当然了,媒体报道和我们调查也发现了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问题,但是不影响大局。对污染问题,我们发改委和其他部门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东线是从江苏的江都那个地方提水,经过提升40多米之后到了山东过黄河,往烟台、青岛供水。东线的水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中东两线的水质问题从总体来说都达到了预期的规划和设计目标。个别地方,个别的一些污染点和个别一些支流出现问题,我们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进行认真的治理,同时会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治理措施。2014-10-14 11:40:17
【李朴民】我再补充一下刚才记者提的关于简政放权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发布一个消息,为了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段时间在加快建设政务服务大厅。经过各相关方面的积极努力,很快就要正式运行。主要考虑,一方面是,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增强审批事项和发展改革工作的透明度。另一个方面是,利民、便民,方便大家来委里办事。2014-10-14 11:40:33
【中国产权新闻报】请问张司长,今年1—3季度数据报告显示,工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数据并不是非常活跃。我想请问一下,在这次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之后,还将出台哪些具体的政策,来促进和拉动内需?2014-10-14 11:40:55
【张明伦】根据前两个季度的情况看,投资增幅下滑压力比较大。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投资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刚才我们介绍的这些,就像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项目,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整个社会有效投资的规模。水利和农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一些行业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推出。除了政府投入之外,还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重大工程中,在稳定投资增长的同时,将更有力地发挥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的积极作用。2014-10-14 11:41:22
【北京晨报】我想请问秘书长,现在已经是第四季度了,您对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推出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会不会对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起到一些拉动作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值上的预期?谢谢。2014-10-14 11:41:38
【李朴民】这个问题在一些媒体上都已经作了报道。我觉得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虽然一些指标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但是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当然了,也存在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问题。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消费。二是调整投资结构、稳定投资增长。同时,还要适时扩大出口。今年前几个月,特别是9月份的进出口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三驾马车中现在非常关键的是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和稳定投资。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就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的部署,也符合把经济增长稳定在 合理区间的目标。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细化和落实,我相信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总体将继续保持稳定。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我觉得是有信心的。谢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的所有内容,请大家关注中国网的现场直播。谢谢大家。2014-10-14 11:42:15
第二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
对于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2015年要力争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亿元左右(不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狠抓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重大水利工程,要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加快推进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安排意见》(办规计[2015]30号)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2014年新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审批;7月底前完成今年拟开工的27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可研一经批准,立即启动初步设计审批,力争4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步设计审批。同时,按照新开工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快2015年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条件具备的可在2015年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新建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面上水利工程,要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2年做好项目储备,原则上按照上一落实投资规模的2倍全面完成当年项目前期工作,并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改变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组织前期工作的情况,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对于地方立项并申请中央补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在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未批复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再列入当年中央投资计划。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协调,抓紧制定前期工作进度方案,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及审查力量,保证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水利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下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中央财政专项水利资金5月底前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月底前下达90%以上;其他项目中央投资计划争取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积极商有关部门,落实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地方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试点,明确支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分解下达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在1个月内将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至具体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和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利用过桥贷款的具体方案,及早落实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各地要选择一批项目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试点。
四、编制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规划试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水利资金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每执行完一个,向前滚动一年,超前储备项目,增强资金安排的预期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年际之间、地区之间、项目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支付,避免资金沉淀,使水利投资执行进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各地、各单位要科学谋划建设任务和资金需求,探索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实施条件的方可申报项目和资金,确保资金下达后能够及时支付。
五、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
自2015年3月起,每月10日左右,水利部将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调度,调度范围包括中央安排投资尚未执行完毕的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重点是近2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调度内容主要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配套资金到位、投资计划完成、资金支付等情况。调度单元按省级行政区、工程类型和重大工程三种类别进行调度,检查当月工程建设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进度。
调度会商会由分管部领导主持,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参加会商,根据会议议题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调度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上报有关事项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省份,水利部部将约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下发督办函,要求10日内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部领导将根据有关情况赴相关省份开展约谈和专项督办。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调度情况,商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调整。
各地、各单位要相应建立调度会商制度,落实分级监管职责。要按具体项目或打捆项目类型制订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逐月明确当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其中,对重大工程要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月进度计划。要以统计月报数据为基础,编制投资计划执行月度分析报告,按照实施方案目标,对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个月的工作措施和有关建议。
六、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覆盖所有工程类型和所有有建设任务的地区。水利部在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基础上,重点根据调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挂牌督办,重点对工程前期工作、计划下达、资金到位、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统计数据等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动态监管。
修改完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考核办法,将投资计划考核节点由9月、12月和次年3月提前到6月、9月和12月,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落实惩处措施,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负责实施水利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七、延伸水利审计免疫系统
近年来,水利部与审计署共同构建了覆盖水利部直属单位的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对各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年不间断动态监督检查。水利部将会同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推动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拓展和延伸,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最大程度堵塞资金监管漏洞,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全面提高水利资金监管水平。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免疫系统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八、完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水利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商国家有关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计划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发挥培训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构,针对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培训力度,向基层水利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延伸。
第三篇:国新办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中央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新办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新闻办新闻局局长、主持人 郭卫民]大家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有关情况。[ 2012-02-02 10:08:17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也就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下面,我就这个文件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作概略的介绍。[ 2012-02-02 10:08:56 ]
[陈锡文]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奋发进取,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2011年1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农业农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水利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快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取得新进展,是本世纪以来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现为: [ 2012-02-02 10:09:22 ]
[陈锡文]一是农业收成好,主要农产品全面稳定增产。去年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去年的粮食增产有几个显著特点:(1)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2)稻谷、小麦、玉米全都增产,三大谷物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斤。(3)商品粮基地贡献大,13个主产区增产44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90.5%,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幅全都超1成,增产280亿斤,占全国增量的56.6%。(4)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去年亩产达到688.8斤,亩增25.6斤,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6%。
(5)去年是在连年增产高基数上实现的继续大幅度增产,这与以往在减产后出现的恢复性大增产有很大不同。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全面增产。
[ 2012-02-02 10:12:52 ]
[陈锡文]二是增收势头好,农民收入全面快速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增量超过千元,创历史新高,实际增长11.4%,创本世纪新高,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去年农民增收较快,得益于“三多三高”,即农产品产量多、价格高,农民务工人数多、工资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含金量高。令人欣喜的是,农民收入增幅在2010年超过城镇居民的基础上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开始显现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 2012-02-02 10:13:03 ]
[陈锡文]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好,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显著加强,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直接指导农民防灾减灾、使用良种良法的人数创造了多年来的新高,农业生产经营正在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乡村规划、环境整治逐步推开,生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2012-02-02 10:13:15 ]
[陈锡文]四是民生改善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显著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覆盖97%的农民,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覆盖53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2012-02-02 10:13:33 ]
[陈锡文]五是农民情绪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012-02-02 10:16:16 ]
[陈锡文]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大家普遍有“三个担忧”:一是担忧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能否持续,要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极大。二是担忧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三是担忧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 2012-02-02 10:16:28 ]
[陈锡文]
二、关于文件主题的主要考虑。中央决定,2012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 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形势变化看,我们的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今年,我们还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2012-02-02 10:16:42 ][陈锡文]二是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明年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靠政策增收、提价增收、打工增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务必还要继续强化,但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2012-02-02 10:16:53 ][陈锡文]三是从工作指导上看,2004年以来8个中央1号文件,每年通过聚焦一个主题,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赢得了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民收入连攀新高、农村民生不断改善的好局面。实践证明,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2012-02-02 10:17:42 ][陈锡文]总的看,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2012-02-02 10:18:01 ][陈锡文]
三、关于文件的主要内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6章、23条。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强调多措并举、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文件开头部分,在充分肯定今年“三农”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困难挑战的基础上,突
出了三个重点:一是“三个绝不能”的工作要求,即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二是农业科技“三是三性”的定性定位,即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是“三保三强”的总体思路,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2012-02-02 10:18:13 ][陈锡文]文件正文部分,有五个大的考虑:一是在文件框架上,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围绕明年并着眼长远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二是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三是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四是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五是在新型农民培养上,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2012-02-02 10:18:31 ][陈锡文]文件结尾部分,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总的要求。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2-02-02 10:18:42 ][郭卫民]下面请大家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2012-02-02 10:18:51 ][中央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请问陈主任,刚才您介绍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首次跨上了1万1千亿的新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央仍然强调农产品持续供给保障能力,下一步我们国家将采取哪些重大措施?第二,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超过了1万亿元,在这次一号文件中也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请问陈主任,今年的投入会不会继续超过1万亿?谢谢。[ 2012-02-02 10:19:00 ][陈锡文]连续八年增产确实是非常不容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农业受市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稳定发展非常不容易。同时,中国农业的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非常少,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的耕地,不到0.1公顷。[ 2012-02-02 10:23:45 ][陈锡文]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刚刚超过50%,有将近一半的耕地是靠天收成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3.5%,自己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正是针对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的现实,中央反复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这些年来,中央采取的重大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一、不断地强化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动力。[ 2012-02-02 10:41:26 ][陈锡文]
二、要不断地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三、要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使得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您刚才提到,2011年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很多在座的女士和先生都知道,2003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才2千多亿元,到了2011年突破了1万亿元。[ 2012-02-02 10:41:45 ][中国新闻社记者]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包括玉米产量获得了创记录的可喜成绩,玉米产量达到1.9亿吨,但是政府还是通过中储粮购买了大概300—400万吨的美国玉米来补充国内的库存。请问目前的库存情况怎么样?政府有没有计划进一步来增加从美国进口玉米?中央对于今年粮食进口政策有什么趋向?第二个问题,陈主任刚才说中央一号文件去年提到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成果,为什么今年一号文件没有把水利建设放在首位?谢谢。
[ 2012-02-02 10:41:56 ][陈锡文]去年的粮食中玉米产量是历史最高水平,3800多亿斤,就是刚才你说的1.9亿多吨,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为什么还有进口?有两个原因:
一、品种上需要有所调剂。
二、区域之间的平衡。比如说南方地区可能都从东北运玉米,未免比通过海运进口更上算。我想特别说明的是,超过1万亿元的对“三农”的支出,只是指中央财政。如果把地方各级财政都算在一起,大概要在25000亿元以上,去年8万亿出头的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上有25000亿元用在“三农”方面。同时在国家财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每年都是在增加。适量的进口玉米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上玉米供求有缺口,主要是有出有进,我们的一些玉米加工制成品,比如淀粉、酒精有相当数量的出口,消耗玉米的畜产品也有相当数量的出口,综合平衡下来,在玉米上我们还是出口大于进口。粮食的进出口政策没有重大的调整,还是本着调节余缺,调节品种,继续保持适量的进口和出口。[ 2012-02-02 10:42:51 ][陈锡文]至于水利方面,你刚才讲到去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快推进水利的改革和发展。从去年开始,以后十年的年均要投资达到4000亿元。去年,水利建设的总投资完成了3400多亿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的投资会继续增加。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今年没有把水利放在文件的第一位,这很好理解,去年已经专门为水利发了一个一号文件,总不能年年放在第一位,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2-02-02 10:43:02 ][路透社记者]我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转基因生产的大米和玉米会不会大量地投入商品化使用?第二,中国是否担心在农业领域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第三,最近似乎和农民的土地纠纷,造成了与农民关系的紧张,在这方面中国的领导层有哪些考虑?谢谢。[ 2012-02-02 10:43:11 ][陈锡文]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这是第一。第二,关于农业用工荒的问题,我想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出现。因为一方面虽然进城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外出农民工大概在1亿6千多万人,所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的综合作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去年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3.5%,也是历史最高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第三,你刚才讲到的土地问题,确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我想这三个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12-02-02 10:43:27 ][北京电视台记者]刚才陈主任提到去年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3.5%,我们知道这个数字是每年都在提高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媒体报道说我国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线断网破人散,不知道陈主任您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今后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谢谢。[ 2012-02-02
10:43:3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唐仁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在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过改革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供。去年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指导农民技术推广工作,无论是人数还是力度,应该说都是历史上空前的,也表明了这一点。二是大量的其他服务组织和体系,包括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性、企业性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也明显加强。[ 2012-02-02 10:49:38 ][唐仁健]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
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一是我们讲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2012-02-02 10:55:09 ][唐仁健]另外一方面,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
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比如说,在农业的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2012-02-02 11:01:57 ][金融时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陈主任,关于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中国现在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都有所上升,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国际合作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到近年来一些中国的农产品公司加大了在国外项目的力度,比如在阿根廷、俄罗斯、菲律宾,这样的趋势今年是否会继续? [ 2012-02-02
11:02:06 ][陈锡文]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刚才问到玉米和大豆的进口,玉米的进出口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了,实际上我们利用玉米转化的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制成品的出口量比进口的玉米数量要多。大豆的进口这些年来确实有比较大的增长,前年中国大豆进口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达到了5480万吨。去年略有下降,是5260万吨左右。大豆的进口应该说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成功范例。由于气候、技术、品种和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近期中国的大豆生产的比较效益比一些主要产国要低。中国的大豆单产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种它经济上感觉并不划算,所以适当地增加大豆的进口,把过去种大豆的一部分土地替代出来,生产其他高产、高价值的农产品,对当前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国际合作,是双赢的。[ 2012-02-02 11:04:41 ][陈锡文]至于你说到中国的一些企业开始走出去,在国外租地或者买地生产农产品,这个情况有,但这只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比如说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世界上的几大粮油公司,通常所说的ABCD,他们自己种的地并不多,但是买卖粮食数量非常大。我们还可以到一些粮油的出口国家去设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厂,帮助当地扩大就业,也把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留在当地。还可以采取技术和经济的援助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比较适用的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来增加粮食和油料的生产。其实促进现在农业生产不太发达的地区增加粮食、油料的生产,并不一定要运回中国,中国也用不了这么多。我们坚信一条,只要有粮食增产潜力的地方能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全球的粮油供给能增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我想农产品的贸易也好、农业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也好,一定要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格局。[ 2012-02-02 11:13:29 ][新华社记者]请问陈主任,当前中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改革当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解决?谢谢。[ 2012-02-02 11:13:40 ][陈锡文]刚才唐主任已经介绍到,我想最主要的是体制和投入两方面的问题。从体制角度来看,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如果研究成果只是为了去评职称,为了出版著作,实际上对生产的促进就非常有限。当然体制不光是在科研方面,刚才唐主任介绍了,推广方面也有很多体制问题。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稳定具有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在中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但是增加了投入,钱怎么用到刀刃上,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能够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2012-02-02 11:20:39 ][美联社记者]我一共有两个问题问陈主任:第一,关于农业的科技问题。在这次文件中提到过中国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不能够继续依赖使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中国打算推动的是怎样的农业技术,您是否能给出具体的例子?哪些技术能够激发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最大潜力?第二,您提到要巩固大规模的农田以及农业的机械化,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大规模的农田?具体有没有数字? [ 2012-02-02
11:21:22 ][陈锡文]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本身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带来反作用,所以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非常重要。具体的技术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化肥农药的生产者、供给者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
二、是指导农民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上使用化肥减少大致20%左右,并且实现产量增加、效益提高。
三、采用新技术,特别是在农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最经典的例子是中国很多地区所实行的沼气技术,把农作物秸秆、牲畜的粪便集中起来,在沼气池进行集中发酵,既能给农民提供安全、清洁的能源,又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02-02 11:27:19 ][陈锡文]第二个问题讲到关于农业土地的规模和机械化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户均经营规模应当逐步扩大。在扩大中国农业经营的规模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中国人多地少,再扩大规模我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到不了像新大陆国家、南北美洲、澳洲这么大的规模,一家一户种上两三万亩地,相当于中国半个乡的地只有一户农民种。当然,中国各地的地区差别非常大,不同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差异也很大。如果有机会到东北看,例如在黑龙江农垦农场,有的规模可以和美国、加拿大媲美。总体来说,我们的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这个适度就是人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动态适应。二是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要建立在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推进。在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像刚才唐主任讲到的,一家一户种的地能有十几亩、几十亩就不算小了,一台机器可以为十家、八家甚至几十家、上百户农民服务,机械的耕作规模、服务规模可以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怎么去发展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怎么来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012-02-02 11:38:05 ][中国日报记者]前些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请问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三农”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对策?第二个问题,有评论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国家其实是在依靠老弱妇孺在维持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国家对于现在农村劳动力,比如说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方面有一些调查结论?我们怎么解决先进的农业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谢谢。[ 2012-02-02 11:38:15 ][唐仁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大,也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城镇化率达到了51%,这是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这几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逐步增加,现在大数是2亿5千多万,刚才陈主任讲1亿5千万是跨地区的。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确实有“三留守的问题。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来加以解决: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几年的进展非常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超过50多万家,同时,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这也是WTO“绿箱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育专业的、综合的,合作性的、公司性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012-02-02 11:45:19 ][唐仁健]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这个大家也非常关心。总的来讲,要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真正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一是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要双轮驱动,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加强新农村,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按居住地常住人口统计,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是如果从户籍人口来讲还有3亿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会返回农村。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落户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1个亿左右,在今后推进城镇化当中应当优先解决的。三是引导农民工和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去年在省内就业的是8390万,增长了10.1%,而出省的农民工是7400多万,下降了3.2%,这说明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已经是一个趋势,今后要引导。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
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乡村怎么治理的问题,总的来讲是要建立立足国情和适应发展需要,建立党组织领导、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充满活力的乡村自治机制,发展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等。[ 2012-02-02 11:56:30 ]
[香港大公报记者]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3千多项,但转化率只有40%,形成规模的不到30%,这种转化率低的问题怎么解决?农业科技存在投入大、回报率低的问题,怎么激发各地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保证农业科技的投入经费?谢谢。[ 2012-02-02 11:56:40 ]
[唐仁健]科技转化率低确实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通过四点来解决:一是明确农业科技的性质和定位。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二是要文件关于“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规定,充分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科技大户、科技特派员、科技专业户等的“二传手”作用。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配套措施。我们相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以后,今后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会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工作会大为加强。[ 2012-02-02 12:08:06 ]
[郭卫民]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2-02-02 12:08:14 ]
第四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15年7月30日)
主持人:首先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来到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是我们例行的第三场发布会,发布单位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的主题是“农发行积极落实稳增长措施,全力支持三农发展”,我们很荣幸请到三位农业发展银行发布人,一位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兰生;还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刘定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一部副总经理李汉光。例行发布现在正式开始。我们先请孙主任跟我们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孙兰生: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冒雨来参加这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金融界的人士讲:“金融如水,水能生财。”今天大家冒雨来,恭喜大家发财。言归正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这些年我们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身改革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可能是因为农发行没有个人金融业务、不吸收居民储蓄,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农发行主动发声太少,社会公众和广大媒体可能对农发行不太了解,有人经常把农业银行和我们农发行混在一起,也有人管我们叫做什么农开行,所以我首先跟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农发行的历史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加强对三农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的背景下成立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目前农发行有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全国一共有2100多个机构,现在全国从业人员5万多人,成立到现在21年了。这二十多年来,农发行根据国家战略的要求,业务发展大体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
1994年农发行成立的时候,当时农发行的业务主要是三大项,一个是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一个是农业综合开发,还有扶贫。到1998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发行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业务划归其他商业银行,农发行专司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到2007年以后,按照国家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当时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农发行在继续做好粮棉油信贷工作的同时,适应国家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农发行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样,逐步形成了我们一个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农发行贷款总规模达到3万多亿,特别是近三年贷款投放力度比较大,每年累放贷款平均达到1万3千亿,我们在农村金融当中骨干和支柱作用不断增强。
一方面围绕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持粮棉油的收购、储备、调销、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现在我们每年发放贷款支持的粮食收购量已经占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60%以上,支持收购的棉花已经占棉花收购量的50%以上。我们为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产品收购打白条问题,包括为支持国家粮食储备,保证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供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全力助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投放,2007年以来累计投放2万多亿元,支持了近万个项目。这些贷款的投放改善了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在圆满完成国家交给我们职能任务的同时,我们自身的经营也得到了提升。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融资新模式,形成了以市场发债为主、企业存款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目前资金自筹率达到90%以上。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市场上第三大发债主体,成为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载体。有的金融机构是在农村领域吸收存款,我们是把城里和社会的资金归集起来投放到三农里面去。同时,我们自身的经营效益也不错,到去年我们人均利润达到了96万元,资产利润率达到了1.78%,成本收入23.3%。大家都是财经媒体的朋友们,对这些数字大家会有一个比较。特别近十年来我们农发行上缴国家各种税收800多亿元,包括我们处理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和自身的盈余、权益增加等,积累与贡献一共达到了3500多亿。大家可能觉得政策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不是让人担心,事实上我们政策银行资产质量特别我们农发行资产质量很好。到去年年末我们的不良率是0.57%,大大低于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我们的安全水平也很好,我们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483%,是监管标准的三倍多。可以说农发行在有效履行职能支持三农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农发行内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跟大家讲了半天,大家觉得农发行到底跟其他银行比有哪些不同,简要做一个概括。和其他银行相比而言,第一,农发行是国有独资银行,主要的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意志,服务国家战略。第二,经营目标上突出社会性,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兼顾自身效益,按照银行的三性原则来经营决策,保持财务的可持续。第三,业务范围严格界定在三农领域,开办的每项业务都是国家经过特定程序交办或者批准的。所以我们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履职重点,这都是根据国家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的。在部分业务的客户选择上,农发行也有一定的自主权。第四,资金来源主要是依托国家主权信用,发行金融债券,同时在市县域范围吸纳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还是不能接受老百姓的储蓄。第五,我们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公司类的客户,没有个人客户,贷款的利率也比较优惠,基本都是央行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所以,总的来说农发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策性,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的金融安排,业务运营坚持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实行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确保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这是回顾一下20年来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今年年初,农发行成立了新一届的总行党委。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农发行自觉提升战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在全面保证粮棉收储资金的同时,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我们累放贷款7400多亿元,多投放500多亿元,增长了7.4%。到6月末我们全行贷款3.1万亿,比年初增加了2554亿元,增长9.02%。贷款主要投向以下方面:
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一是跨年收购平稳顺利,累计投放贷款3600多亿元,收购粮食3400多亿斤,信贷投放量、支持收储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收购量占东北四省区总产量的78%。二是积极配合棉花目标价改革,在新疆投放2014棉花收购贷款424亿元,支持收购量占全疆棉花收购量的84%。三是认真做好夏收信贷工作,安排158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至6月末已经发放夏收贷款49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458亿斤。
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水利建设,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精神,制定了一揽子的专门优惠政策,与水利部加强合作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建设贷款业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审批了水利专项贷款421亿,投放了180亿。同时我们延长了原来就有的水利中长期贷款的期限,和专项贷款组合使用,上半年我们累计发放水利贷款68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利贷款的投放量。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贷款业务,按照全国城镇化建设规划,农发行立足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近期,我们认真落实国发37号文,已与住建部联合发文推进这项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发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品种,并与住建部联合在广西、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三是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我们把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对中西部地区重点倾斜,上半年累放贷款267亿,6月末贷款余额1700多亿,其中中西部贷款占73%。四是我们继续做扶贫工作,虽然1998年曾经把扶贫贷款业务划转到其他银行,但是这些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后我们加大了对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探索了许多模式,比如贵州毕节的整区域扶贫模式,还有湖北恩施的单体扶贫模式等等。五是在推进城镇化方面,积极支持“62+2”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部分县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支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支持看得准、有效益、不会形成过剩产能的项目,有效落实了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发挥了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发放这些贷款的时候,包括收购贷款和重大项目建设贷款,我们始终坚持优惠性,因为优惠性是农发行三农贷款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坚持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坚持少收费或者不收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特别是在应对经济下行时期,对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我们坚持不抽贷不压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总的来看,我们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下一步,农发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找准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找准信贷支农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站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上周我们刚开完年中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对下一步信贷支农做了规划,重点在四大领域加大投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稳增长决策。一是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好国家粮棉油重要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继续支持粮棉油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产能促安全;同时,围绕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积极支持仓储设施建设、应急供应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重点主要是支持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生产标准化,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支持装备机械化,支持良种繁育、大型农机具推广等,促进运营的产业化,支持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运营、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绿色化,支持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三是全力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农棚户区改造,农村路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包括农村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四是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研发产品、创新服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贫开发纲要,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百姓尽快摆脱贫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以上四个方面是农发行阶段性履行职能的大体轮廓,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也随时做好承接国家交办的新任务的准备。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我们的办行方向,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继续坚持以农为本,根植三农,加快推进农发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形成我们在三农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品牌特色。把农发行打造成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现代化的银行。我就首先跟各位媒体朋友把农发行的情况做个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孙主任。我们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发布主题进行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您在介绍当中提到了粮棉油的收储是农发行业务的主要方面,今年夏粮收购开始以来,在河南和安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的情况,您能否介绍今年夏粮收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像棉花、大豆等这些政策都全部推出了,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越来越明确了,作为收购资金的主要提供方,农发行在粮食收储的信贷资金政策方面是否有一些调整,您能否透露一下,谢谢。
孙兰生:支持粮棉油收储、提供信贷资金供应,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农发行的政治任务,这些年我们始终把这项业务作为全行业务的重中之重。特别今年夏收工作特别重视,包括支持目标价格改革我们也积极参与,积极推进。有关的具体情况,今天正好我们客户一部的副总经理李汉光在场,下面请他给大家回答。
李汉光:有关夏粮收购的形势,这个我来做介绍。今年夏粮应该说继续丰收,有关部门前期公布的有关夏粮收购的数据,今年夏粮总产量2821.3亿,比2014年增产了89.4亿,那么夏粮还是以小麦为主,那么从小麦上市初期的收购形势看,应该说比较复杂。那么小麦这个上市初期价格趋弱,价格是弱势运行。除了河北以外,其他五个小麦的托市收购的预案区都已经启动了小麦最低价格预案。尽管启动了最低价格的预案收购,但是与往年比,收购进度还是趋缓。主要原因:一是小麦的收购期比去年推迟,也是受天气的影响,小麦的收获期比往年延缓了一周,小麦上市也就延迟了。二是部分地区小麦品质差,主要是不完善粒超标,有的个别地区小麦比较严重。托市收购国家的标准是质量标准,这些质量差的小麦包括不完善粒,大部分不符合国家收购的质量标准。三是企业特别是一些市场收购的主体,包括一些加工企业,因为前期受小麦加工的副产品麸皮价格下降,以及一些小麦的终端需求,这种影响可能加工企业不愿意多收,所以总体小麦收购初期比较趋缓。随着后期天气转好,一些小麦的主产区通过增加收储的一些设备,比如说一些吹风机等,对不完善粒进行处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收购节奏。总体看目前小麦的收购市场还是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市场性收购为辅。农发行面对这种今年夏粮收购的复杂形势,刚才孙主任也讲了,高度重视夏粮收购工作,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高度出发,把实施夏粮收购工作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一是及早地准备,及早地进行市场调查,及早地进行企业贷款需求摸底。二是及时足额保障小麦夏粮资金的供应,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市场性多渠道的收购。第三就是及早安排夏粮资金1580亿,满足夏粮收购的需求。第四就是向企业提前发放资金,做到钱等粮。第五个就是强化信贷资金的管理,确保国家粮食信贷资金的安全。第六个是改善服务,在夏粮收购资金供应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在节假日资金供应不断档,延长服务时间,确保托市资金及时兑付到农民手中。
截至7月20日,我们投放的夏粮收购贷款,农发行投放夏季粮油收购贷款694亿元,收购粮食655亿斤、油料6亿斤。
第二个问题记者讲到了粮食收储政策对农发行资金供应政策的一些调整。我想是这样的,就是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食调控政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利益,农发行的粮食信贷政策,也是随着国家粮食调控政策的不断变化,随之不断地调整完善的。去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农发行也适应这一调控政策的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市场性收购信贷政策。下一步我们也是进一步总结去年大豆目标价格试点以后信贷支持大豆市场收购的经验,主要是围绕下一步客户的布局定点,以及我们农发行实施的战略性客户群的建设,以及完善我们粮食收购信贷资金的管理措施,以及市场性收购贷款的风险防控等等这些方面,进一步来调整完善农发行的市场化收购信贷政策,适应调整变化的粮食调控政策,服务好粮食市场,服务好三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发行的改革方案,政策性业务和经营型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在农发行的内部这个是怎么来界定的,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怎么来做。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咱们的不良率现在才0.57%,不知道政策性的不良有没有算在里面,如果没算的话是多少,能不能介绍一下政策性业务风险防控的一些措施,谢谢。
孙兰生:农发行始终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应该这样说,农发行的业务不管是政策性还是叫自营性,这些业务都是面向三农的,都是投向三农领域。同时不管政策性业务还是自营性业务,都是国家经过特定的程序交办或者批准的。至于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如何分类的问题,这是改革当中的一项内容,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至于您说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都是一样的内容。有关部门都在研究,等将来确定之后我们会正式对媒体公布,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2月国务院会议明确农发行要通过专项过桥贷款为地方水利提供支持,现在已经过去5个月的时间,专项贷款目前发放情况如何。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农发行在开展这项业务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孙兰生:重大水利建设是国家稳增长、惠民生的一项重大战略安排。特别是通过农发行发放过渡性资金给予支持,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创新,也是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接到这项任务之后,积极和水利部进行配合,和水利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了项目对接。特别在我们农发行内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包括利率倾斜,西部地区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中部地区下浮15%,东部地区下浮10%。另外我们在发放贷款时采用信用贷款发放形式,优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要求受理之后15个工作日就把贷款批出去。同时把水利过桥贷款和原来有的中长期水利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组合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用。到目前专项水利过桥贷款审批421亿,发放了180亿,应该说整个进展情况是比较顺利的。如果说遇到哪些问题,一方面可能有些政策的衔接还需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政策需要完善,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觉得贷款投放进度低于预期,这个主要是受工程进度的影响。大家也都知道今年天气不太帮忙,部分地区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好多工程建设被迫停滞。因为贷款是根据工程进度来发放,这样影响了贷款的发放进度。下一步我们一定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配合好,抓紧安排项目,抓紧跟踪项目,投放资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好,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特别是2007年之后农发行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请你进一步介绍一下农发行在支持扶贫开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谢谢。
孙兰生: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农发行一个重要工作,也是政策性银行必须履行好的职责。特别是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大家都知道,总书记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尤其看贫困地区的老乡。这个贫困地区人口数量还不少,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很重,前一段大家也看到一些媒体公布了贫困地区一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沉甸甸的。如果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脱贫问题解决不了,全面小康建设就难以实现。作为政策性银行,支持扶贫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我们这几年通过优先支持,利率优惠,延长期限,规模保证等一些办法,保证了这个贫困地区的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放的力度很大。另外我们也支持一些整体的扶贫搬迁,扶贫工作推进这么多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特别是有些地区采取常规的扶贫办法可能一时也解决不了贫困问题,或者是脱了贫也稳定不住。下一步,可能重点采取异地搬迁的办法,把一些居民从不适宜生存生产的地方搬出去。我们下一步安排了大约四、五千亿的资金,专门成立了工作机构,研究专门的信贷产品,专门的信贷管理办法,加大扶贫贷款的投放,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出把力。谢谢。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我想了解的是当前农村金融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也在服务这个板块。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支农方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孙兰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最大的不同,一个是政策性,一个是优惠性。所谓政策性就是我们的信贷资源配置一定要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一定是三农领域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去。这么多年来农发行的信贷资金始终按照这一个原则来配置。从优惠性上来说,我们这么多年对三农领域的贷款,一般把门槛降得很低,优化办贷条件,同时我们的利率也比较优惠,前面我已经讲过,我们95%左右的贷款都是基准利率,甚至是下浮利率。另外一个我们的办贷方式也相对更优化一些,都采取信用杠杆的方式和组合担保的方式,减轻企业寻找资源担保的压力。
我们这两年在三农领域的优惠贷款体现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涉农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包括一些中等企业,都存在财务不规范,还有一些抵押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对这一部分贷款的客户尽可能采取一些循环贷款或者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它的融资困难,减少企业当年周转还贷的压力。特别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困难,我们采取了一些风险缓释措施,保证企业只要基本面是好的,就能够让它相对便利地得到资金。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筹集资金的问题,刚刚孙主任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提到,农发行的资金自筹率达到九成,这是很高的比率,主要以发债的方式。发债有可能会面临利率方面的挑战,未来咱们行的筹集资金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考虑和完善的打算,谢谢。
孙兰生: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血脉,没有资金来源任何一个银行都无法运营。在资金筹集上,这些年我们坚持自主自立,面向市场,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刘总经理在,请刘先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刘定华:提到筹资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这样的,就是政策性金融债占资金来源71%左右,存款占资金来源的20%左右,再有一部分主要就是央行的再贷款。我们这几年的筹资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高度依赖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2004年左右,央行的再贷款占资金来源的90%。这些年我们坚持走市场化的筹资道路,利用国家信用发行政策型金融债,再一个就是我们自筹资金能力在显著增强,这是一。第二就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农发行确实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家银行。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一个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增加,再一个是农发行所承担任务在逐步增加。
我们在筹资上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量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就是我们的发债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年发债量已经到了8千亿,每年的增幅在40%左右。而现在市场上债券的发行主体显著增加,今年银行间市场的发债量已经达到了14万亿,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亿。所以政策性银行能不能在市场上筹集到这样的资金量,确实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第二是价格的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发债的成本是显著增加的,而我们的贷款利率,就是央行三次调整贷款利率对我们这一家主要依靠贷款收入的行来讲,影响是很大的。这三次降息我们减少贷款利息收入190亿。而同时从去年开始,利率市场改革以后,我的发债成本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我行的发债成本是3.75左右,去年市场上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发债成本将近上升了200个BP,就是我行的存贷差明显收小。我们发放政策性贷款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有时甚至是赔本的。
第三就是我们承担职能任务的加重,特别是扶贫搬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再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中长期资金的贷款需求显著增加,对农发行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以短债为主,因为粮棉油收购基本上是一年一清,这个中长期贷款现在都是五年甚至十年,水利贷款甚至达到20年以上。这样就需要发一部分长债。发长债就是十年期以上的长债,按照目前债市的水平,与五年以内的利差要高80个BP左右,所以对农发行来讲成本上也是考验。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刚性的信贷需求,需要我们在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而我们同时又要管控好成本,实现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在市场上面也是在统筹考虑,第一,就是坚持走市场化筹资的这个道路,我们是不会动摇的。因为现在的大方向就是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经过十年的发债,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发债的经验,也锻炼了一支发债队伍,所以我们有信心从市场上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第二,我们想利用好两个市场,既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来筹集资金,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面发展债券,我们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了四期人民币债券。去年境内境外的人民币利率债利差200个BP左右,这样可以相对稀释一部分我们发债的成本。
第三,就是争取央行的政策,就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支持。央行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说抵押补充贷款。
第四,就是争取贷款的财政支持。另外,我们还管好自己的这个存款资源,过去农发行不太重视存款,这几年我们也重视了对我们存款资源的管理和对公共存款的营销工作。我们每年的新增存款量都在一千亿元左右。所以通过上述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谢谢。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始秋收了,我想问一下农发行今年现在有没有开始启动秋收的工作,准备投多少资金,具体政策方面有没有调整和变化,谢谢。
孙兰生:我们和你一样都非常关注秋收。根据前一段发布的消息看,今年秋收有望再获丰收。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农发行现在已经开始启动秋收的准备。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秋收的几大品种,大体上还是延用原有的一些收购的政策。我们农发行要按照原来的计划安排,把资金准备好。我们目前的考虑就是,一方面把规模备足,按照今年的收购量提前备足了资金,这方面让大家放心,资金规模肯定没有问题。另外在贷款方式上,我们继续根据不同的收储政策,安排不同的信贷模式,比如目标价改革推进地区,我们按照既定的信贷政策推进。支持秋粮收购,我们的基本要求还是一定资金提前到位,做到“钱等粮”,底线还是保证不因为我们收购资金供应问题让我们的开户企业给农民打了白条。这不仅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需求,更主要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求。不管怎么改,今年的收购政策怎么出,农发行一定跟着国家的收购政策走,一定把收购资金供应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各项工作做好,保证不因为我们资金供应工作影响国家有关收储政策的落实,谢谢。(完)
第五篇:中国工商银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国工商银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15年8月6日 地址:银监会403会议室
主持人:今天我们召开第四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中国工商银行来进行发布。工商银行的发布主题是“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今天我们请到的发布人是中国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高志新主任,电子银行部侯本旗总经理,产品创新管理部薛鸿健总经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熊燕总经理。
接下来,我们请发布人高志新主任来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高志新:谢谢!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工商银行专场发布会。今天我和我的三位同事将与朋友们就工商银行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工商银行这方面的进展,之后请三位总经理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座有的朋友可能参加过今年3月23号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布会,我们发布了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也宣布了互联网金融战略的总体布局。近半年的时 间里,工商银行以三大平台和三大产品线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服务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这里我先简要报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累计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26.8倍;“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用户总数达到130万户,“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交易额突破230亿元,整体呈现加速态势;快捷支付工具“工银e支付”客户突破6000万户,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基于客户线上线下直接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逸贷”,余额超过1900亿元;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累计向7万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3万亿元,余额超过2000亿元;依靠大数据技术开发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公司逸贷”,累计发放贷款87.3亿元。
总的来看,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四个特点:
第一,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提质增效方面有三个亮点,其中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互联网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工商银行正在对信贷服务模式进行一系列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手段,将信贷业务划分为标准化和专业化两大基础类别,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标准化服务主要是对一些基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额度相 对较小、适合标准化作业的信贷服务,将重点通过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展纯线上的融资服务。专业化信贷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复杂的大客户、大项目和大宗信贷业务,以及少量小微企业的个性化等非标准化信贷业务。这主要是说线下的,过去讲传统的信贷模式,当然它也会有一系列的流程和机制的转换,有线上线下两类创新和分开的管理。线上这一块,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推出了面向个人、基于消费的“逸贷”、面向商户的“公司逸贷”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网贷通”等产品。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对这类标准化信贷产品进行全面整合、整体开发,以逐步实现纯线上、集约化经营。前不久,我们成立了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居民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近期还将成立全行统一的网络融资中心,全面开发运营面向个人和法人的标准化线上融资产品,特别是适应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特点的线上融资产品。当然,线上标准化与线下专业化的有机结合是我们的优势,如对小微企业的非标准化信贷业务,我们通过小微中心实行集约化专业经营,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到6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8万亿元,上半年实际增加1065亿元,增幅6.2%,贷款客户同比增加2.16万户,申贷获得率提高至91%,达到“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第二个亮点是信贷增量与信贷存量并轨管理有机融合。上半年我行新增本外币贷款6226亿元,增幅5.6%,累放贷款4.65万亿元,相当于新增量的8倍,其中收回移位再贷1.02万亿元,加上新增实际新投放信贷总量达1.6万亿元,将更多的存量信贷资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收回再贷1.02万亿元,这是什么意思?贷款到期之后,如果还继续给这个企业,这不叫收回再贷。收回再贷,比如这个项目建成了,贷款回来了,肯定用在别的新项目上去。再比如个人按揭贷款,他还了之后肯定会用到别的地方去,要把这些用好,真正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个亮点是信贷和非信贷融资有机融合。以前关注比较多的是贷款增加了多少,其实融资工具是非常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工具的创新发展非常快,工商银行也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创新,把信贷和非信贷融资有机结合起来。上半年债券承销、金融租赁、委托贷款等非信贷融资累计办理5215亿元,成为支持实体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其中,主承销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居国内同业首位;银团贷款总额居亚太地区银团业务牵头行、簿记行榜首。
工商银行的第二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心还是在金融。互联网金融不管融合了多少互联网技术的特征,其创新发展仍离不开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工商银行推出电商平台开展跨界服务,可是我们建设电商平台不是为了靠商品经营盈利,而是为了实 现商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来提高客户粘性和活跃程度,拓展信息数据积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创新出更为贴近市场、更加符合客户需要、更富效率和价值的金融服务,探索一条“以融引商,以商促融”的电商平台发展新路。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注重利用金融杠杆服务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大家都关注到“互联网+”正由消费领域加速向生产经营、政府服务等领域拓展。工商银行通过大力发展B2B商城、B2G采购平台,使之成为服务政府机构、集团公司、企业供应链的“云”平台,打造“互联网+产业+金融”的多方共赢发展模式,带动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
第四个特点,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走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道路。现在工商银行超过87%的业务是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三分之一的客户基本不来银行,主要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但同时线下网点中高端客户总量和业务占比却呈增长之势,这说明网点在办理复杂业务,以及支持客户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有着不可替代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商银行在境内近1.7万家网点以及连通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境外机构,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因此,我们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加快对线下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在境内已符合条件的1.5万多家网点全面开通WiFi服务,发挥网点在客户引流、业务拓展方面的作 用。同时,通过推出适应不同人群的APP以及融e购、手机银行等线上平台,我们将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接入的整合、信息共享与流程互通,从而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能。
各位媒体朋友,关于工商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情况,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下面请大家提问。
提问环节
经济日报:首先我想追问一个问题,您刚刚提到我们将会成为一个网络融资中心,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以及产品的形态?第二个问题想请问侯总,关于直销银行我知道从国外的实践看,不少是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在运行,工行有没有试水独立法人的规划?前段时间有消息称,交行在探索引入民营资本,考虑是不是存在成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的可能性。我想请问,工行对于这种有可能出现的新的组织形式有什么样的看法?
高志新:工行网络融资中心下个月可能就要正式挂牌,具体情况到时候挂牌时我们会一起发布。
侯本旗:直销银行大家都比较关注,我们的直销银行叫“融e行”,也已经上线营运一段时间了。它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便捷服务,第二是完全开放,只要是国内银行的客户,都可以通过电子账户来体验工行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到直销银行的运作,国内各家银行也都在探索,我 们实践中也在探索,在探索这块业务到底怎么做,跟其他的业务怎么样协同。刚才你谈到的问题,有没有作为独立法人的打算,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我们整个互联网金融这一块业务发展比较快,在组织架构方面现在还没有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也非常关注业务协同的问题。6月1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来统筹全行的互联网产品营销组织和推广。我们的架构是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涉及到很多部门,涉及到总行、分行、支行,怎么样统筹、怎么样协同也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这个中心。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统一负责三大平台的运营,统一组织三大产品线的推广,尤其是直接负责一些重要客户线上市场的拓展。我们想通过这么一个中心,能够加快专业间的协同,能够加快总分行的联动,能够形成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营销格局。
你关注的问题很重要,“互联网+”表面上是一个技术的变化,它背后可能会引发新的业务做法、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业务组织架构的可能性。我们在做业务的同时也关注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同业的情况,我们会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来研究怎么样服务好实体经济,怎么样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会根据工行自身的特点,走一条有工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证券时报:刚才讲到工行会关注监管环境的变化,刚刚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工行这边怎么样看待这个指导意见?您认为这个指导意见对第三方支付和P2P新兴互联网业务做了哪些规范,对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薛鸿健:我们认为《指导意见》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工商银行对于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抱着开放、共享、创新、包容的心态,并且一直致力于和各方携手,共同打造健康良性、包容开放、生机蓬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我们看到,《指导意见》在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政策措施,例如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相关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和付诸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产业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支付清算等服务,这也有利于拓展银行的业务领域。
随着《指导意见》各项措施的实施,我们觉得互联网金 融将来会呈现出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当然对商业银行,包括对工商银行的创新和服务能力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e-ICBC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努力为客户提供集信息、商务、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并且更加注重用更好的服务体验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会大力拓展客户需要的生活场景,丰富产品,提高客户黏性。同时工商银行也会进一步应用大数据研发更多满足小微企业需要的互联网信贷产品。
农村金融时报:今年以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这些纯线上银行开张,有观点认为未来很多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会通过这些机构来做。我不知道工行在这方面有没有感受到压力?工行在“互联网+”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熊燕: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服务小微企业,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工商银行这几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和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化这一块契合度非常高。刚才高志新主任在介绍我们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已经讲到这个方面,工商银行在线下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基础上,依托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构建了全新的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模式,为在有效控制实质风险的前提下,提升小微融资可获得性和 便利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方面,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怎么通过互联网的技术与我们传统的信贷结合来做这方面的产品创新。比方说通过POS商户收单的信息流,根据这些情况来做一些公司逸贷的产品。比如跟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包括我们融e购电商平台的开发,基于商品流、资金流、物流来做网上贷款。我们有一款产品叫“网贷通”,它的特点就是我们在线下签订担保合同,在线上可以随时在线申请、在线提款、在线还款,这是非常契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显著提高了融资的便利性。今年上半年我们“网贷通”贷款的余额是2400多亿,其中小微客户是2200多亿。
再以小微企业电子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例,针对小微企业贸易融资频度高、金额小,而传统手工模式手续复杂、效率低的特点,我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将我行业务系统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实时对接,将网络融资完全嵌入供应链交易当中,通过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信息的相互验证,为小微客户办理信用融资。这一产品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审批、回笼货款的效率,而且通过核心企业有效信用支持,无须提供额外担保,解决小微企业提供担保难的问题。截至6月末,我行已与32户核心企业开展电子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累计发放融资71.4亿元。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推出纯信用的线上小微企业贷 款,在控制实质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更多的手段来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在整体的存量贷款改造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个很大的尝试,刚才有记者问到网络融资中心的问题,我们计划9月份挂牌,具体情况到时候再发布。工商银行11万亿的贷款里面,通过互联网、网络融资的产品,占比在4%到5%左右的量,这里面我们还想做一些改造,通过研发推广线上融资服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信贷服务模式,加快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这个中心今后主要的只能,是为个人客户、公司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融资产品创新平台、研发平台,推广平台。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率先完成了对部分金额小、周转快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的网络化改造,先期已办理网络化融资258亿元。经过互联网改造以后,这些业务可以实现客户线上一键式操作办理贷款,实现了对小微企业高效便捷、全天候的融资服务。
在风险控制方面,小微企业的一个特点是风险比较高、信息不对称,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风险高,导致了融资难。工商银行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对潜在风险进行集中监测、系统预判、及时预警,构建了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作为数据依赖型行业,银行具有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应用体系。工商银行所积累的数据规模大、历史长、且是真实的交易记录,是一座蕴含无限价值的“宝藏”。我们从2007年就 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对全部客户、账户、交易等信息的集中管理,目前存储的数据量超过1300万GB,且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以客户信用记录为例,我们对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数据的完整积累长度分别超过了8年和6年。我们在总行专门成立信用风险监控中心,在全面梳理行内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引入行业共享数据、工商登记、海关进出口贸易、外部欺诈、网络舆情等外部信息,并对内外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校验和挖掘,为信用风险监控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工商银行已实现了对全行超过10万亿信贷资产和每年8-9万亿累放贷款的动态风险监测和实时预警控制,并能全流程监测到每一个机构、每一户企业、每一笔贷款的具体运行情况,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加大小微企业融资的网络化改造,加快实现小微企业的标准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客户、全产品、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路透社:刚才我看有媒体同行也问到互联网监管规则的问题,从一个宏观层次来说,确实是创新的。近期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压缩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模式。工行作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银行之 一,对于这个监管规则怎么看?包括这个监管规则推出之后,这个新规对于工行的业务上会有什么影响?
薛鸿健: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非常关注。这里面主要是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进行规范,但其中也涉及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关系等问题,对此我们将进行认真研究,并将根据最终生效的管理办法依法合规开展相关业务。
金融实质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行业,服务效率与风险控制,换句话说服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始终是需要平衡的一对矛盾。应该说,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有关限额管理的规定是对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和支付便捷性的一种兼顾和平衡的考虑。相信在征求公众意见后,管理办法一定能够更加完善,更能体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支付服务市场的参与者,我相信工商银行未来的支付结算业务也会继续得到健康的发展。
北京晨报: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个是关于“融e购”的问题,工行推“融e购”这一块的力度非常大,但是从电商这一块和天猫、京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工行在“融e购”这一块,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沿袭天猫或者京东,还是有自己的模式?
侯本旗:“融e购”我来说说。我们工行“融e购”商城 现在在初创期,所以刚才你说跟他们有一些差距,更客观的说,差距还比较明显,因为他们都是经营了十几年的商城了,我们在交易额和流量方面,和他们相比还不是很高。在服务上面,也在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另外一个特点是发展特别快,上半年交易额同比增长26.8倍,是去年全年的3倍,到7月底是去年全年的4倍,一直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增长?关键就是业务模式。开始做电商我们也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才,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作为银行我们的电商到底怎么做?我们分析了一下有代表性的两个电商,一个是天猫,一个是京东,天猫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的开放模式,他自己是不做经营不做产品的。京东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的产品质量,他是自己经营来掌控质量。我们的模式是将这两个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把我们的商城定义为名商、名品、名店这种错位的竞争,是好的商品和服务,而不一定是产品要多少,当然好的东西越多越好。我们提出了两个方向,第一个是真,作为线上的交易,产品的质量要高。我们做真又不能像京东一样直营,那怎么办?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选择商户,“融e购”上的商户都是我们邀请来的,我们不接受报名,我们根据市场的反映,邀请好的商户到我们这儿来经营,而且我们要求商家直营,自己卖自己的东西他就不会拿假的东西来卖。有的企业说我经营模式不一样,我自己不销售,我们就请商家指定一家代理来我们这个商城。所以通过选择商户,保证了商品的质量。
另外一个特点对于商户有吸引力,我们把它叫做值,什么叫做值?就是不收费。商户在“融e购”电商平台上来经营没有入驻费,没有交易佣金,也没有宣传推广费,对于商户来讲,他的经营成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节约了以后,商户为了扩大销售,他又通过做营销活动,通过价格优惠,通过商品分期付款的贴息来扩大他的销售。很多产品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有一些价格方面的优势,这个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公道,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进来,客户多了以后,又会吸引更多的商户进来,所以这个平台就做起来了。“融e购”是很好地体现平台的双边效应,双方互相吸引的一种趋势。
发展快关键问题还是定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定位,所以我们的“融e购”商城在商业模式上跟其他的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一个免费的平台。不收费怎么样生存、怎么样发展?作为银行,我们关注的是延伸的机会,交易延伸的结算机会、融资机会和获取新客户的机会。我算了一下数,去年全年是这样,到现在也是这样,在“融e购”商城上经营的商户有1/3原来不是工商银行的客户,这些公司原来跟工商银行没有关系,因为它们的商品好,我们邀请它们来经营,它们就来了,它们一来结算账户也来了,平台也来了,贷款也来了。所以这个平台更好地体现了平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网络的外部效应。有一次讨论时我讲到,“融e购”电商平台是平台效应最好的例子,两个特点,一个是 双边效应,一个是网络外部效应。
关于今后的发展,我们还是继续这样一个定位,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今年4月20号,我们跟云南大理市政府做了一个合作项目,大理有很多小客栈,有很多旅行社,他们跟外部对接渠道不是很通畅,也没有自己的网站,我们跟172家商铺进行了合作,有客栈,有旅行社,一起合作推出了六项服务,吃、住、行、网、娱、用,推出以后我们没有想到交易量会这么大,到现在为止交易额已经突破了3亿。3亿对我们银行来讲,不是很大的数,但是对于大理旅游细分市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这个我们服务了172家小微企业,原来他们都是通过其他的平台来交易,其他的平台会收他们的渠道费,高的要收20%,而我们是免费服务。
另外一个是卖樱桃。山东栖霞亭口镇是有名的“大樱桃之乡”。4月份开始整个活动期间“融e购”卖了20万斤樱桃,他们绣了一个锦旗给我们送过来,说比其他的平台加起来还要多。樱桃好吃但不好存,我们迅速的帮他们把樱桃卖掉了。
前几天有一个记者很细心,发了一个新闻说我们工行的“融e购”卖iPhone手机卖得比靠卖通讯产品起家的大型电商还要多。主要原因就是分期付款、商户贴息,分期付款手续费买手机的人一分钱都不用付,是商户为他贴的。我们还尝试着做不一样的营销,今天我们卖了1000台iPhone、200台iPhone6,为什么这么快卖完了?因为中国队在东亚杯上 昨天踢进了两个球,踢进一个球,降888块,踢进两个球,降1000块。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电商平台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帮助消费者方面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也感谢你关注“融e购”的发展,你如果成为我们用户以后,有好消息再推荐给你。
第一财经电视:在前段时间出现P2P跑路的事情,有媒体说今后P2P平台的资金存管必须通过银行来存管。我想问下一步工商银行这方面有没有开展新项目的计划?另外在之前的时候,P2P通常会把自己的资金存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把资金存管在银行和存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什么模式上的区别?
薛鸿健: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互联网《指导意见》已经明确P2P的从业机构应该选择银行作为资金的存管机构,本着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宗旨,工商银行正在开展对P2P资金存管进行研究。
至于你刚才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介绍一下银行是怎么做资金存管或者托管业务的。目前工商银行可以为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企业年金、理财资金提供整个总分账户的托管业务,大概托管的证券资金规模超过1万亿,保险资产超过2万亿,企业年金超过3万亿,理财资金超过1.5万亿。工商银行的资金托管包括投资的清算、交易的监督、风险的分析等一系列的托管业务。作为金融领域领先的资产托管银 行,开业以来我们始终保持非常好的行业领先的运作进度,托管交易的差错率也非常低,满足了不同的投资机构在不同市场上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托管业务的要求。
金融时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银行在内都在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工行也提出自己打造三大平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工行三大平台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另外,怎么看待跟这些机构之间的竞争,包括银行之间的竞争?
侯本旗:平台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一本书叫《平台战略》,我同意他其中一个观点,今后大公司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是更重要的是平台的战略。平台有明显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像滚雪球一样,吸收各种各样的资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在工行的互联网战略中一个重点就是打造三大平台,“融e购”电商平台刚才做了一些介绍,上半年交易额是2000多亿,今年我们的任务是5000亿,5000亿是个什么概念?去年B2C平台全国排名下来,只有两家的交易额超过1000亿,“融e购”这个平台我们内部叫开局良好。
另外一个平台叫“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我们的口号是“把客户经理带在身边”,通过这个APP下载以后,可以直接找到客户经理。这种方式我们推广好了以后,可能会颠覆目前的银行客服方式。现在银行客服很多时候是靠客服中 心,打电话进来,我们这些客服人员接听,首先验证你是谁,你有什么事儿,很大程度上是陌生人的被动式应答。“融e联”这个平台推出以后,很可能这个服务变成熟人间的双向沟通,客户经理知道你是谁,知道你的大概背景,知道你的行为习惯,客户经理也可以回答问题,也可以做一些主动的营销推送,这跟原来的模式就完全不一样。
第三个平台就是直销银行平台,我们已经开发出来,也在探索跟其他业务的协同。
另外一个更大的平台是我们的网络银行平台,我们正在重构我们的网络银行服务。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整合。各家银行的服务都是这样,从柜面开始做到网上银行的服务,一套系统;做到手机银行的服务是一套系统,短信银行的服务一套系统。我们现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整合,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一个账户体系,有同样的服务,手机和PC都是兼容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比如不用先登录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服务,非工行的客户也可以用工行的网络银行服务,同时我们的平台也向金融同业开放等。开放的目的还是想抓住平台的优势,发挥平台的双边效应,我们开放以后,客户就知道到工行的网络银行平台能找到最好的金融服务。全国人民都知道到工行的网银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综合性服务。工商银行有很好的客户基础,现在网银的用户有2亿户,手机银行的用户有1.6亿户,具备很好的打造一个综合性、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简单一句话,我们重视平台的 构建,做好三大平台的同时,也在构建开放式的网络银行服务。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太考虑到跟同业怎么竞争,我一直觉得李善友教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实际上你的对手是时代”,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了顺应客户行为的变化,来改善我们的服务。
主持人:今天发布会时间到了,屏幕上面已经给到了联系方式,如果各位媒体还有什么事,可以跟上面的联系人联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