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晋煤销安监字[2012]506号)要求,同时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贯彻党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步伐,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摸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风险控制,有效促进隐患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风险预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成立安全风险预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xx 常务副组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及施工队相关管理人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负责活动的日常事务,由安监科科长柳俊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次专项行动的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工作内容
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排查治理煤矿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目标,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
(一)建立体系
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风险预警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按照“人、物、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辨识、风险评估。经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它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 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
3、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2)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3)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4)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
5、员工教育培训。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2)每年对全员进行1次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年末进行1次风险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和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
1)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2)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4)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5)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7)每月停产1—2天对员工进行“三个一”活动(一次安全警示教育、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一次技术专题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确保所 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无串联通风;我矿虽属瓦斯矿井,但也必须严格加强矿井瓦斯管理。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做好测风报表,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7)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2、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有专职瓦斯检查员且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3、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 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3)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4)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5)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 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我矿已作了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有煤尘爆炸性和有自燃倾向性。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4)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 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断层等地质构造带、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8、爆破管理。
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规定;
10、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我矿一条回路来自镇城底110KV供电电源,一条来自天池店35KV供电电源)。
(2)井下各水平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 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应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制度和工作管理制度;(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提升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5)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12、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1)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要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阀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3)矿井空气压缩机一搬设置在地面。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A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矿山救护队签订协议;
2、规范急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
(1)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6)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3、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 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罚、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开展
(一)制订方案,进行动员部署。于2013年1月制订好专门方案,并由组长组织进行动员和部署安排。
(二)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此项活动。按工作内容的要求,各有关责任人员要认真进行自检自纠工作,并制订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折,按照“人、物、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辩识,如发现问题交给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六、有关要求
1、各要关人员必须认真落实好各自责任,分好工,做好此项工作,确保取得成效。
2、要抓住重点,坚决实施好风险预控制度。
3、严肃纪律、进行责任追究。凡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不细造成落实不好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七、奖惩制度
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由组长负责统一领导,达到预期效果奖组长500元、副组长300元、组员150元。若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不安全事故罚组长1000元、副组长600元、组员300元。
第二篇: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贵州恒睿矿业有限公司福泉市
仙桥乡茶园煤矿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建立预测、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进一步改善安全状况,预防煤矿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监察局冠以印发《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7)5号要求,结合茶园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意义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开展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预测、预防、遏制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对深入查找和剖析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事故风险因素,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分析煤矿作业场所风险等级,对煤矿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防控,降低煤矿安全风险,切实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茶园煤矿成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何俊强
副组长:刘扎娃、徐安体、朱永春、巩建伟
成 员:赵振权、王定沛、王沛龙、张体华、杨万金、吴厚荣、刘洪、刘洪斌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建立情况,以确保矿井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能够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三、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对象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是对煤矿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和各种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排查,并结合煤矿自然条件、装备水平、安全现场管理等情况进行安全综合评估,采取分级、分类、预警、督办等合理可行和针对性措施进行消除或者控制,使煤矿风险降低到可控的安全管理的过程。
四、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范围
1、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管理等方式,查找出的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包括采、掘、机、运、通、防排水等)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
2、其他需要纳入安全风险预警的事项。
五、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内容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煤矿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分析、评估安全隐患的风险程度和可控程度,并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提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整改落实措施。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煤矿做到每日一排查,及
时召开安全调度会,针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现场指挥和重点督促整改,技术科每月认真制定安全检查方案,形成通知下发各部门,并做到有组织机构、有时间限期、有重点内容和工作措施,全面细致地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工作,针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分类建档,把检查中限期整改的隐患(问题)列出台账并按“五定”(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原则跟踪复查整改到位,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验收、销号制度。
六、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程序及方式
(一)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善的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是建立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和对策,明确安全风险预管理总体目标,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煤矿的生产活动作为集合经济、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煤矿要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富源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手册》,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辨识、监控
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经煤矿负责人或委托负责的矿领导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煤矿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它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程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深入排查煤矿管理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
煤矿生产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如:环境污染、各类矿村(农)矛盾纠纷、极端气象、地震等)。
(2)政策法规变化
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煤矿的生产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等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如资源整合、关闭以及矿权划分等政策)。
(3)技术工艺、装备等变化
现代煤矿企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技术装备的变化涉及各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对安全生产也会造成相应的威胁。
2、内部管理因素
(1)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涵盖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
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深入排查煤矿生产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1、通风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
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使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煤矿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煤矿强化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煤矿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停风区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煤矿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
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江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安装合理,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时,应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4)、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
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5)、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规定;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投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应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提升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坚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2、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堆积》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
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3)、矿井空气压缩机一般设置在地面。对达不到空气压缩机使用条件和没有能力管理井下空气压缩机的煤矿,一律不准在井下使用空气压缩机。
(六)正确对煤矿安全风险进行应急与事故管理。
正确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不同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科学分析其成为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影响因素,准确评价可能影响的程度和防控级别,从政府、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不同的预防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确保预控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1、煤矿应建立完善应急预警管理体系,并达到以下要求:(1)、按照(1)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防控预警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预警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矿山救护队签订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急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
(1)、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3、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七)抓好安全防控措施的落实落实。
煤矿自检自查活动过程中排查出的隐患,排查人员要及时将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传达到每个从业人员,并确保在生产现场得到严格落实。
(八)加强对整改措施的督促检查。
对经风险评估付诸实施的防控措施,煤矿自检自查活动过程中的人员要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对措施不力的要采取处罚措施保障执行,同时形成预警、评估、落实、考核闭合管理,明确督办责任人、整改责任人等事项。
七、其他事项
1、煤矿矿长是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煤矿要将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考核奖惩措施,列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考评。
2、煤矿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对于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不开展安全风险预警,或者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造成工作失误,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第三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曲靖市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试行)的通知》(曲煤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xx县地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有效促进隐患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我矿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于控状态,杜绝一般事故,遏制重伤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体系。
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警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体目标,对我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xx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手册》,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辨识、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中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方式,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对象,正确辨识和评估危险源,经煤矿领导负责人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他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风险评估防控,提请总公司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工作任务;
(4)明确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制定书面安全程序。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由办公室和生产技术科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2)与县安全培训中心签订合同;
(3)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年末进行1次风险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和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
(4)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5)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7)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8)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
(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由记录。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位的档案齐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急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账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人员以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听风区在24h内进行封闭。
(4)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定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凡是应当采抽采的煤层,都应最大限度地抽采。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6-2006标准要求。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
(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感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灭火管理制度、矿井放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账、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账、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现实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
(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有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先关规定;
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要求;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电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底、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程;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3、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验,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放倒装置;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影响。
(1)按照A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每季度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应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1)每一班组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应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规范事故管理,做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的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实践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由煤矿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并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认清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方针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理念,采取多种检查方式(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查找人员不安全管理行为和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安全生产系统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问题,专人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制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隐患,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感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灭火管理制度、矿井放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账、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账、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现实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
(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有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先关规定;
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要求;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电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底、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程;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3、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验,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放倒装置;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影响。
(1)按照AQ/T9002-XX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每季度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应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1)每一班组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应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3.规范事故管理,做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的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实践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由煤矿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并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认清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方针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理念,采取多种检查方式,查找人员不安全管理行为和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安全生产系统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问题,专人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制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隐患,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第五篇:社区腐败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关于在社区开展党员干部
腐败预警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党员干部腐败预警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区纪委《在全区开展党员干部腐败预警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全街反腐倡廉建设,现就我社区开展党员干部腐败预警防控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契机,以全面排查腐败风险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负责人为重点,以风险管理和预警监控为手段,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对党员干部逐步建立动态的腐败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处臵和反馈系统,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跟踪掌握风险变化情况,按照分级分类预防的要求,对腐败问题实施事前预警、中期监控以及后期处臵,将腐败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进一步提高我社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方法步骤
我社区腐败预警防控工作分为组织发动、分步实施,优化调整,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0年10月1日到10月25日)
1、抓好动员部署。召开全社区腐败预警防控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全面启动预警防控工作。
2、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把预警防控教育与岗位廉政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法纪条规,与正在开展的“读书思廉”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党课、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统一起来,增强教育学习的合力与效果。
(二)分步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6日到2011年2月28日)
1、排查腐败风险。要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采取“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的方式,全面排查岗位职责风险,制度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和干部作风风险,重点排查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易于导致腐败风险;排查所在岗位易于发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点”;排查本人所在岗位需要建立哪些预防制度,哪些环节需要进行流程再造等,列出腐败风险清单,做到岗位职责明确,腐败风险清楚。
2、制定防控措施。根据排查出的腐败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一是在事前防范上制定预防性措施。对有关制度加以修改,堵塞制度漏洞。二是在管理上制定监控性措施,突出权力运行过程中监控这一重点,做好群众信访举报、行政投诉工作的配套与衔接。三是在事后处臵上制定警示性措施,建立腐败风险等级管理制度。对于已查实的腐败行为,依据党纪国法处理。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警示其他有人员,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3、具体组织实施。在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重点抓好预警工作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三)优化调整阶段。(2011年3月1日至4月30日)
根据前一阶段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腐败风险的变化情况和预防腐败的新要求,对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自我调整和优化,加大创新“自选动作”力度,进一步探索腐败信息的收集方式,细化预警对象的监督事项,改进预警事项的参数设臵,拓展预警结果的运用范围,提高预警防控的实施效果,体改预警防控工作科学水平。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1、自我总结。社区纪检小组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自我考核、评定,并撰写总结报告,上报街领导小组。
2、迎检验收。整理好台账资料,迎接区领导对我社区开展腐败预警防控工作的检查验收。
3、调整提高。社区纪检小组在自我总结,迎检验收后,形成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吸收,不断改进腐败预警防控工作方法、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形成本社区有效预防腐败工作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抓好腐败预警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各项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社区腐败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副书记孙双英同志担任,成员由社区支委向珊勤、谢泽光组成。
(二)注重统筹兼顾。社区要处理好预警防控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把预警防控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要举措,主动融于经济建设、业务建设和日常工作之中,切实抓好腐败风险排查、等级评定、动态监控、制定防控措施等环节。
(三)抓好宣传引导。社区要充分利用板报、横幅、小广播、简报等形式,大力宣扬腐败预警防控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宣传我街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经验、效果。形成全社区上下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广大群众关心支持预警防控工作的社会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监督检查。社区纪检小组将加强对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度及效果等是否落实到实处进行检查,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保证腐败预警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白鹤社区纪检小组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