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地处安徽省中东部,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万亩,辖12个乡镇,130个村,50万人口。
2012年以来,xx县进一步明确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安徽第一印象”。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努力实现村庄规划布局美、创业生产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整体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
高度重视摆上位子。自2012年5月开始,县政府主要领导两次率领有关乡镇和单位负责人到外地考察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两次现场会、两次调度会;两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两次组织人员专项督查,下发督查简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次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规划引领搭好架子。编制县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34567”空间布局,集中整治3条线,重点建设4个示范镇,努力打造5个样板村,治理改造近600个自然村,精心建设70个中心村。按规划先行的原则,搭好美好乡村建设框架,完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
规、修建性详规、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道路、给排水、环卫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2013年重点培育19个中心村修建性规划。完成规划编制后,及时按要求对规划进行了评审。
综合治理整出样子。重点抓一镇(水口镇)两村(相官村、十里村)一线(滁汊线)的综合治理。抓基础建设,实现街镇和村庄内15.2公里路面硬化,修建下水管道10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271户全部用上卫生自来水;安装路灯368盏;建停车场3个12002平方米。抓环境整治,对滁汊线沿线和两村内1664户房屋刷白237000平方米;拆除猪圈、厕所、破旧房221处,清理草堆、杂物436处,清理垃圾290处343吨,拆除更换店招店牌243块,清理出店占道经营276处,清理小广告等547处;村庄内部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街镇绿化面积20400平方米。抓卫生保洁,建垃圾中转站2个,建垃圾池31处,配垃圾桶420个,配保洁人员65人。通过综合整治一镇两村一线基本达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效果。
产业支撑提供台子。发展农业产业,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村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大英有机稻米、张山蔬菜、嘉吉肉鸡养殖、半塔罗庄葡萄、舜山林巧苗木等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朵金花”;全县建设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40个。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农业园区、鲜活农产品采摘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地,打响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全县建设各类农家乐24个,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3个,建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2个。
社会管理明确路子。健全村民会议和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村民自治制度,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村因地制宜设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农资店、便民超市、金融网点;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示范镇村建文化广场5处、20000平方米,农家书屋1个2间,文化综合活动室2个6间。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示范镇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示范镇成立了文艺团体。
多元投入舍得票子。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拓展筹资渠道,实现多元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原则,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用于美好乡村建设达1700万元。强化财政投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用于中心村建设,自然村治理,每年县财政列入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吸引金融信贷,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抵押融资机制,完成了农民住宅登记发证工作,全县融资机构投放2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已有6家企业领建示范村建设,1家企业投入5000万元建设有机稻米省级农业示范区,县直29个单位帮扶示范村、中心村建设资金近1百万元。2012年全县用于美好乡村建设投入达10400万元。
第二篇: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第三篇:相官村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相官村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相官村紧邻104国道,辖32个村民组、1328户,农业人口4232人,耕种面积9236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因农业专业化发展特色显著,2008年被省农委授予省级专业示范村,农业部卫生清洁工程示范点。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态势,重点打造以相官村小李庄为精品的示范点。小李庄由李庄、下徐、尤楼、早王四个村民组148户农户通过农村村民集中整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小李庄坚持“生态发展,品质优先”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共建有各类蔬菜大棚(500多亩)和露天(6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100多亩,可年产20多种各类蔬菜650多万公斤。其中12个品种蔬菜经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品种,示范点推行畜禽养殖、精养鱼池,无公害蔬菜种植模式,形成了生态养殖种植模式。
小李庄生态旅游休闲农家乐及休闲旅游设施,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计划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精养垂钓鱼池100多亩,绿化林果基地160多亩,葡萄、桃李等品种8000多株,香樟、银杏等各类苗木1万多株。
示范点将按照汊河镇总体规划,结合相官村自身的优势、特点,按照“五个美好”即村庄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要求,实现小李庄居住群外观粉饰整形,完成村庄道路沿线及居住群四旁绿化,对104国道相官段作园林绿化,使美好乡村示范点连为一体。
第四篇:美好乡村建设演讲稿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
聂 苏(2012年8月)
讲5个问题:
1、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2、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3、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4、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5、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两个概念有很大相关性,但又各有侧重。
多数情况下,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个概念,可以当作一回事来用。(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推进农村工作的,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
1、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第一,内涵范围有差别,一个内涵广泛一些,一个内涵具体一些。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历史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是现实着眼点。可将美好乡村建设看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程。(四川: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二,针对性有差别,一个针对三农全面问题,一个针对城乡巨大差别。在各地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之后,乡村建设过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于为继了。
第三,操作主体有差别,一个由中央主导,一个由地方主导。
①目前新农村建设对面上的推进措施,主要是由中央主导的。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强化社会管理和建设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规定运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措施,受益最多的是农民。中央在财力增长的条件下,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努力方向是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有望逐步突破。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是一种“制度落后”的表现。(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从摇篮到坟墓。印度虽落后,有种性歧视,没有城乡歧视。英国:全民免费医疗。朝鲜:金牌选手奖励平壤户口)
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过去农村公共服务靠农民集资才能开展。
这些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要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在今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中央会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这件事情自上而下推动,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路、电、邮、能源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基层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政策落地。
②美好乡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数是地方自选动作,基本上是通过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实施。把村容环境搞整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有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要做。地方上财力有限,只能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2、美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第一,城乡建设差距拉大。(最大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非农产业增长慢。欧洲与非洲的反差。)
保持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有助于人口城市化,但过度了,就容易造成农村衰落、荒凉。
这种局面并不符合改革的初衷。在八十年代中期,城乡差别曾经缩小到建国后的最小程度,后来又再度拉开了城乡差距。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谓以人为本,农民是大多数,必须兼顾;所谓全面协调发展,不能任凭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二,在我国从总体上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强化乡村建设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是“天时”。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二三十年之后,现在我们有条件在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中,借用工业反哺、城市带动、公共财政的力量,同步推进乡村建设。现在,政府财政有可能向农村建设更多倾斜,城市先进生产力有可能向农村转移,地方“以工补农”实力有所增长。
第三,农民对幸福生活有新期盼。两栖生活质量不高,留守人员苦不堪言。眼界打开,知悉山外,人心向城,羡慕文明。过去不出家门,现在打开电视便知天下事。
农民个人财富有所增长,也有条件把生产生活安排得更好
一些。
3、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候讲得“三把”是重点:(把生产发展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容环境搞整洁)
第一,美字当头,把村容环境搞整洁。新农村建设强调“新”,美好乡村建设强调“美”,美字当头,又美又好,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
针对性:要力争早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这些年农村环境,树木多了、山区绿了,但生产废弃物没有出路,生活废弃物白色污染增多,面源污染加重,农村建房混乱。目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要下决心扼制住。
可能性:在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中,“村容整治”是现在就可以做成的事,其他四句话,需要长期为之奋斗。解决农村居住条件问题和脏乱差问题,是当前比较容易操作的工作抓手。
少数原本环境秀美和有文化积淀的乡村,有一个搞好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第二,确立支柱产业,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建设美好乡村,所谓“好”,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就业稳定、收入增长。贫穷不是美好乡村。
经过那么多年,现在大规模外出打工潮,与留守就业、回乡创业潮,这“出”与“回”两股潮流,应该达成一种平衡。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讲了那么多年,也应该把支柱产业立起来了。所谓支柱产业,就是一个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不是经营的种类越多越好。农林牧副渔,粮棉油茶果蚕,贸易旅游加工,总有一款适合。
现在有财产的农民占大多数,没有财产的农民是少数。现在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发展高效产业和盘活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把文化生活搞丰富。
特别是要把“三留守”问题解决好,把乡村社会氛围搞和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大问题。由于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城镇生活成本高以及户籍制度等多种原因,很多农民短期内难以举家进城。近年来,涉及“三留守”的伤亡事故、权益侵害等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好“三留守”问题。
对留守儿童,要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对留守妇女,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她们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对留守老人,要在提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老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二、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1、为谁而建? 建设美好乡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地理位臵的实际,也不能脱离人的实际。革命时期要弄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美好乡村建设要弄清我们为谁而建,依靠谁来建设。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是可以具体化的。
有的地方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是为了政绩而建设,是为了土地指标而建设,他们更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做盆景、糊弄上面。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论怎么建设,终究是要让农民增强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乡村要围绕“人”的感受来建设。美好乡村建设,要像城市建设那样,建设规模要注意人口的容量和变动趋势。
要避免不顾人口变动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建设浪费。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新房闲臵、设施闲臵的状况。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不是否定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不能停下来。不适宜容纳太多人口的乡村,仍要继续推动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有些资源贫乏的乡村,不管搞什么产业都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能够组织更多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也是对美好乡村建设的一种支持。)
仔细分析下来,建设美好乡村,与以下几种人有关: 第一,可能长久居住在村庄的人。不论城镇化如何发展,我国终究会有几亿人生产生活居住在农村。为他们建设美好乡村,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对美好乡村建设也最热心,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二,愿意在城乡两栖的人。现在农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靠近城镇的乡村),生产在城镇,生活在乡村的,白天看不到,晚上或假日都回来了,这部分人对美好乡村建设也是热心的,他们的意见也要充分尊重。
第三,外出后有可能回乡就业创业的人。进城和外出后,会有一部分人回到家乡重新就业,或者进行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现在他们虽然不在家乡,但有必要给他们预留下发展空间。
第四,愿意进村打工就业的外来人。在经济较发达的乡村,有很多外来打工者,随着人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宽,会有一部分人留下来,美好乡村建设不能排斥他们。农转农的移民,以后会逐渐增多。
第五,愿意移民城市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举家外出不回乡的农户,不能阻挠他们外出,但新建住房和设施,要扣除他们的人口容量,避免浪费。这些人当中,会有相当多的人,仍愿意保留已有的地产和房产,要想办法让他们的地产增值,房产要利用起来。
第六,城市愿意到在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的人。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乡村原有居民来说,是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业的机遇。乡村建设美好了,会进一步增加这一群体。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考虑这种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容量。
2、谁来建设?
中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为大多数没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国家,人口可以自由迁徙;个别有城乡二元户籍的国家,也不允许人口随意流动。国外很多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才会出现农村仅剩老人妇女儿童的景象。
农村人口的这种格局,对劳动力输出地区,既带来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带来了“谁来建设”的问题。没有人才、缺少骨干、缺乏人气,不管是种地还是建设,都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省内一些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乡村,大都是劳动力外出较少、本地就业较充分的地区;劳动力外出较多的地区,虽然有一些好典型,但新房闲臵较多,新社区里人气不旺。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有办法面对这个棘手问题。第一,要尽量调动没有外出人口的积极性。对这些人员要进行调查分析。分清哪些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热心人、是可以依靠的对象,哪些是需要动员组织的对象,哪些是不积极的因素。现在一些地方,村干部与群众“两不找”,村干部没有积极性,上级推行美好乡村建设不愿意找他们;村干部有积极性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干部“一头热”的情况。
由于人口大规模的城乡流动,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意料不到的情况。过去,讲农村是“熟人社会”,现在农村同村的人接触也十分有限。过去,农村以务农为主,有经验的老人在家庭里掌握财经大权,现在财经大权被年轻人所掌握。美好乡村建设需要群众出钱出力的时候,有时留守老人不一定当家。(统计部门将改进农民收入统计,农民工汇钱回家才算农民收入)。
做群众工作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在用以前的“钥匙”是打不开现在的“锁”的。如今群众用起“弱者的武器”,越来越熟练,群众工作费口舌、难疏通、不配合,在所难免,作干部的只有保持耐心没有别的办法。
第二,要吸引人才回归。
持续二十多年的人口进城运动,进入稳定期,我们现在有条件、有可能,吸引其中有经验、有积累、有愿望的人,回乡
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对此,乡村干部应该“心中有数”,本地有哪些人才可以利用,要主动做工作。有些村组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用对一个人就可能扭转局面。特别是哪些外出锻炼成才的人,很多人有着浓浓的乡情,愿意为家乡做贡献,这是最需要重视和依靠的力量。
第三,要用好外来力量。
要迎接企业家下乡、迎接城市人才(包括设计策划人才)下乡。欢迎所有愿意为乡村建设出力的人。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工商资本,愿意到农村发展,这是一支可以充分利用的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企共建,也是非常提倡和鼓励的。
三、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城市如何建设与产业特征和地理位臵有关,工矿城市与农区城市的建设肯定有差别,沿海城市与沙漠城市的建设肯定有差别;同样,乡村如何建设也与产业特征和地理位臵有很大关系,由此,派生出了各种不同模式的新农村。
第一,城郊型。靠近城市的乡村,为城市服务,接受城市幅射,必然带有深厚的城市建设元素。很多成功的典型,成为城市人的菜园子、后花园。(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郊区)
第二,项目型。靠近重大工程项目的一些乡村,有可能因开发区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煤矿开采塌陷区移民迁建等,抓住机遇建设新村,并加上其他措施从而成为新农村的典型。(合铜黄高速沿线、两淮)
第三,农业型。地处深山偏僻地方和传统农区的一些乡村,产业基础仍然是常规农业或者特色农业,由于民风淳朴,干群关系良好,加上抓住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机遇,通过
就地整治建设,也涌现出了一些好典型。(砀山刘瑞莲所在白腊园子村、潜山县、金寨县)
第四,工商型。一些非农产业发展较快的乡村、村企共建较好的村、建制镇所在地的村庄,农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本身具备“以工补农”的能力,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各地的前列。(凤阳县的赵庄村、宿州埇桥区王化东所在的夏刘寨村)
第四,旅游型。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农旅结合是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皖南的黄山市、宁国市、广德县等地,有大量这样的典型。)
四、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化,正在成为新一轮建设的热点。农村本来就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的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化并不是要建设原本没有的社区,而是要引入社区建设新理念,把乡村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央早就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美好乡村应该是这样一个社区,应该成为人们愿意生产、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人们纷纷涌进城市。未来,城市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也能够让生活更多美好。如果什么时候人们也愿意纷纷涌进乡村,那就算“美好”了。
当然,城市与乡村毕竟不是一回事,让生活更美好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城市:繁荣、热闹、方便、快节奏,多数人对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感兴趣,但也总会有人对农村环保、绿色、生态、安静、慢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感兴趣。(发达国家有这种现象,国内也有极个别人如此)
各地乡村社区千差万别,要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关键是要做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统一,一定不能照搬城市社区做法。
第一,城镇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的农村社区,村民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加城市化,居住方式可以像城市一样高度密集。这样的地方,工业化、城镇化直接带动农民现代化,农民愿意“上楼”,基本不存在被迫上楼的情况,今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城市社区。“上楼”农民的房子,可以放“两证”,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二,半工半农的农村社区,生产方式有城市的,也有田野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可以逐步走向集中。这样的地方,农民有愿意上楼的,有不愿意上楼的。今后,应当引导农民逐步进入集中居住区,可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小城镇功能注入居住区,让超市、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广场公园等进入农村社区,农民可以逐步放弃“赶集”的习惯。有些中心社区有可能升级为小城镇。
第三,山区、传统农区、农业规模经营区,大多数农民的生产方式仍是农林牧副渔,农民的生活方式仍是田园式的,居住方式适应这种生产方式,应该继续维持分散居住的习惯,继续保留乡村田园风貌。这样的地方,强迫农民“上楼”肯定是错误的,应当“把农村建的更像农村”。
五、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美好乡村建设有机遇,也有困难,有些矛盾一时还没有很
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出经验。
1、土地用管矛盾。
新农村建设越是进展快的地方,土地用管矛盾越是突出。群众反映,宅基地管理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时间长,审批层级高,效率低。特别是土地指标严格控制,使不少地方农民建房因缺少用地指标而无法审批,已经集中建设的农民新村以及农民自建房,自觉不自觉成了“违法占用耕地”。有的县反映,全县每年有100多起农民建新房属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政策,落实得很不理想。有个村反映,他们引进北京一家企业到村里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双方合作意向积极,但止步于土地指标无法获取。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借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强劲东风。我们认为,有3项改革是可以探索的:
1、开展宅基地退出机制试验。应该鼓励进城农民主动退出宅基地,给新建房农户让出宅基地,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建房违法用地。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失地农民可以接受的补偿办法。
2、探索建立新型土地使用制度,农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量化确股到农户,由合作社与城市(企业)进行土地市场交易,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入。鼓励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强化农民土地财产功能。
3、经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开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工业、商业、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建设。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定进行抵押融资,以激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建设用地,要允许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开发建设,甚至可以抵押融资。
2、资金整合问题。
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超过城市建设),政府是包不下来的,如何有效运作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是一个大课题。
1、县财政缺钱。美好乡村建设以县为主运作,但各县财政自有扶持资金却非常有限(即使宁国每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在省内算多的,与近邻浙江安吉县财政上亿元的安排相比,也是毛毛雨),多数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完全或者大部分依赖上级专项资金。
2、各县财政资金整合工作不平衡。有的县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主持整合,项目集中度高,效果好,由部门自行操作的地方,整合效果明显不到位。
3、公共财政投入越界。公共财政扶持美好乡村建设,原则上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益性项目,不能替代市场化运作经营性项目,不能替代村民运作应当由村民自行建设事项,但现在有的示范点的财政项目投入,已经超出公共财政范畴。
总结项目资金整合较好地方的经验,应当以示范点整合带动项目资金整合。实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由各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对各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
整合的侧重点是对示范点进行整合,纠正各部门分散设立示范点的做法,今后各县级部门上报示范区、示范村、示范单位、试验区、重大项目,除了上面有特别指向的之外,一律应当报请县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安排,引导各部门的项目安排突出重点,避免“撒胡椒面”。
3、主导产业问题。
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才是美好的。这些年有一部分新涌现出来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明显缺乏稳固的支柱产业作支撑,农民进入新村后,就业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善,增收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像这种安居之后不能乐业的地方,亟须进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补课。
还有少数地方的示范点,重视了村容村貌的建设,产业发展指导没有及时跟进。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具体到每个点上,虽然不一定以发展生产为突破口,但一定要有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此,有四个关节点要抓住:
一是靠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方培育美好乡村建设,应当以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美好乡村建设。
二是缺乏支柱产业支撑的地方,要加速补课,大幅度增加安排产业发展项目,帮助其尽快确立起支柱产业。
三是在纯农业社区,要采取措施壮大职业农民队伍,鼓励能人大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办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和特色农业。
四是在城郊社区和二三产业较发达社区,应当进一步打造低成本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资助青年农
民工群体创业。
4、环境整治问题。
农村环境脏乱差加剧,与人、物、钱、管四个方面工作不落实有关。
1、对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没有纳入乡村组织日常工作议程。
2、环卫设备的研发、推广、生产和配备,明显落后于农业机械化进程,远不能满足乡村改善环境的需求。
3、环卫资金的落实,虽然从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群众一事一议等多渠道可以临时解决一部分,但现在基层最期盼的是环境卫生经费能够从制度上机制上得到保障。
4、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严重缺失,“村管”制度明显滞后于“城管”制度。二十年前,国家出台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农村这方面制度缺失。
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有这么几个方面亟需要加快探索:
1、广泛发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教育环卫意识和垃圾分类必要性。城市尚且做得不够,农村更不容易。
2、大力支持对环境卫生整治设备的研发、推广、生产和配备,仿造农机购臵补贴制度,设立农村环境卫生设备购臵补贴制度。
3、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工作经费保障的新路子。要增加财政补助,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和能人大户捐助治理经费,鼓励村民理事会出面筹资和一事一议筹资。
4、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执法和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可以自行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乡村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洁员队伍。
5、组织建设问题。
建设美好乡村,村干部是一个重要元素。虽然这些年在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深受欢迎的政策措施,但与任务增重、压力增大、群众工作难做的现实情况相比,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报酬仍然偏低。
同时,村干部越是忙于集体事务,越是没有时间料理家庭经营,家庭经营状况及收入水平差异很大。低收入农民当村干部不安心,富裕农民当村干部不上心,符合条件年轻人对当村干部不热心。
必须想办法,采取措施提升村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士气。有三条措施,大家可以进行探索:
1、引导条件适合的村推行村企一体化,或者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推进村级组织向经济实体发展,推动村干部职业化,扩大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
2、对村集体开发利用“三资”提供支持,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量化配股到户,让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同时也减少对财政扶持资金的依赖。
3、对低收入村干部的家庭经营,在贷款、担保、免税、项目安排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对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带头人等较高收入村干部,从政治上给予鼓励,从业务上提供指导培训;对把个体财产捐助给村集体的村干部,要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凉泉乡下辖10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0582户,人口4.4万人,乡域总面积近174平方公里。继2011年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大打水利兴修翻身仗之后,又迅速启动美好农村建设全民行动计划,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美好农村建设一线创先争优,鼓励和倡导广大群众本着“自主、自筹、自建、自管”的原则,踊跃投身美好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2011年9月27日,全县统一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到岳西县、潜山县部分乡镇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乡于9月29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针对外地村庄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的经验,结合我乡的实际,决定再次组织班子成员和一线的同志到潜山县参观学习,形成共识。10月2日,乡党委政府组织党员代表、村民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及各村主要领导100余人,赴潜山县参观痘姆乡山包新村和水吼镇燕窝村、渐水湾村的村庄整治以及源潭镇农村清洁工程。参观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部署我乡村庄整治工作。在2012年和2013年春季召开的全乡干部大会上,均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民动员。通过参观学习、会议动员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全方位发动群众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12年启动了太华村的徐大、徐小、槐树、凉泉村的龙小屋、舒屋、陈冲、湖滨村的胡屋、龙家下屋、龙家仓、凤林村的上李畈、下李畈等12个屋场的村庄整治工作,2013年又启动了罗家老屋、王家畈、眠山小屋、邓前屋、谢屋等屋场的村庄整治,同时启动了太华、凉泉的中心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在全乡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
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在全乡范围内涌现出来的众多整治点中,我们注重培育典型,探索模式,先行示范。龙家小屋最具代表性。该自然村坐落在太阳山下,现有居民32户,168人。去年4月份以来,该屋场积极谋划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先后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拟定了村庄整治工作方案,并请安庆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广大村民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民主管理。先后修通了1.5公里长的进村水泥路;新建了1500米长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实行雨污水分离排放;自行拆除了有碍交通及规划的猪牛栏、厕所及厨房等辅助用房60多间计3000平方米,在村庄两侧按规划统一新建农用房2000多平方米,实现了人畜分居的目的;环村道路以及宅前路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的硬化;门前广场的建设已经全部完工;绿化、池塘美化以及电力线路的整改也全部完成。更为难得的是广大村民移风易俗,他们自愿移走村内的祖坟38棺,统一合葬到祖坟山上,大大地拓展了村内建设用地的空间。在开展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村两委和理事会主持并召集群众会议30多次,建设过程中的大小事务,事先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涉及房屋拆迁、筹资筹劳、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事先同群众商量,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群众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许多本已外出务工的能工巧匠,闻讯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纷纷返乡出钱出工。理事会成员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整个工程投入达到260余万元,每户累计投资达到1万余元。理事会会长龙学云同志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艰辛。龙家小屋村庄整治的成功其意义不仅在整治本身,更重要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人们群众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再一次得到很好的印证。组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优秀村民理事会班子脱颖而出,村民自治卓有成效。拿龙学云同志自己的话来说,天下没有人干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干好事的人,我们是在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要有舍得精神,有舍才有得。为此我们专门召开总结大会,提炼推广龙小屋精神。号召全乡所有的屋场都要向龙小屋学习,所有的村组干部都要向龙学云同志学习。龙小屋的成功实践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为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开创先河。
三是统筹推进,整体联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联动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摸清底子、选准点位、制定政策、宣传发动、层层落实,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完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身的潜能,引导和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在建设的中后期予以支持,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杜绝政府给钱才办事、最终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发生。今年我们力争在省道两侧打造两条“示范线”:北侧太阳山下以徐大屋、龙小屋、罗老屋、眠山小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南侧岚杆湖畔以汪大屋、胡屋、龙下屋、槐树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
二、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通过我乡龙家小屋、胡屋等村
庄的成功整治,广大村民自始至终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他们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自己监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干高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缩减中间费用和环节,使得所有建设工程得以又好又快的进行。消除等、靠、要的惯性思维,使得政府在后期的项目资金的支持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雪中送炭,有力地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发
展。
二是坚持村民自治。根据我们的工作体会,村民理事会的班子建设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选拔一名高素质的理事会会长,就能带动一方能仁志士,干好一番大事。理事会成员要具备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舍得吃亏、乐于奉献等基本素质,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筹资投劳、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调整、房屋拆迁等重大事件,要充分征求和统一群众意见,理事会成员要带头践行。龙家小屋和胡屋共拆迁房屋120余处,两个屋场的理事长都是自己带头拆除自家的房子,才使得整个屋场的拆迁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这种拆迁办法有两大好处,一方面不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进行补偿,村民内部自己平衡。另一方面不需要政府的行政介入和司法介入,可以规避行政风险,利于沟通党群干群关系。所有的工作压力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分担。村民自治对于建成功的点便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制约村庄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的严重缺失。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缓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可以加快速度,按规划实施建设。条件差的村庄,可以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要积极引导村民理事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村规民约,动员村民珍惜土地,严格控制乱搭乱建,杜绝占用耕地建房。鼓励村民少围院子多修路,节约土地多栽树。
四是坚持因势利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如何把政府的希望和群众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党和政府造福群众的愿望变成群众自觉追求美好生活的实际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各村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重点,着重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路问题、排污排水问题等,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去说服群众,让群众去带动群众。
三、努力方向
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还仅仅只是刚刚起步,还仅仅只有几处星星之火,跟先进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跟群众的期盼和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更是有待巨大提升。可喜的是,当前我乡广大群众自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潮正方兴未艾,我们将乘势而上,因势利导,自力更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要更加注重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相信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与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让群众真正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和主力军。
二要更加注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整体规划既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又要经济实惠、大方得体。不仅做好当下工程,更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更加注重多方整合资源。美好乡村建设筹资是关键,抓住兴“龙灯”民俗文化活动的契机和国家项目扶持政策的机遇,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做活结合文章。
四要更加注重培育富民产业。生产发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乡村建设持续美好的活力源泉。要因地制宜整合零散土地,加大流转力度,龙小屋正在探索“山场经果、荒地苗圃、水塘垂钓”的产业模式。
五要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领导班子,切实把致富能手培养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先锋,让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