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好乡村建设调研体会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心得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
1、现实基础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高度契合,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举措。
3、总体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总体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二.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是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新农村建设工作尚未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互动共建机制,各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扶贫、库区、财政、交通、水利、住建、环保、卫生、发改等部门都有类似项目,在实施中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少,各干各的一小块。作为部门主管单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关系不顺畅,难以发挥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参谋助手等作用,处于有办法没手段、有措施无力度的两难境地。新农办工作力量薄弱,处于无场所、无经费、无项目的三无状况。
2是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首先是人才缺乏。因规划设计、农技人员普遍匮乏,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特别是县、乡都没有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设计与管理机构和人员,极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是投入不足。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制约,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个别乡镇负债搞项目建设,增加了负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土地瓶颈。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在集中建设安置点时,常常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影响到建设进度。
3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四是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园区规模小,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规划设计不科学,要素少布局不合理;合作组织覆盖面小,部分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新农村示范点中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是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新农村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有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是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谋划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
4要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
5是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新农村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新农村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县级安排的财政对农业产业园奖补也应该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纳入奖补范围。
6是增强活力,进一步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管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体制,以“资金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管理涉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实现对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要重视新农办建设,明确性质和职能,充实编制和人员力量,保障经费,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作用。针对人才匮乏的问题,建议政府认真研究,组建县级规划设计工作机构和恢复乡镇规划建设所,配备、引进和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到位。继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结对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要引导农民发展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民俗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筹资筹劳、政府奖补、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
第二篇: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以来,XX市于9月26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建设目标,二个多月过去了,各县区在探索美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此,11月15-20日,市财政局副局长管迎新带领“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组”有关人员,对XX区、XX区和XX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制定《XX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上报省财政厅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提供参考。调研组现场考察了潘集区的祁集陈郢村、平圩卢沟村,大通区的洛河王庄村、孔店舜南村、大郢村和凤台县的丁集张巷村、城北芮集社区,听取了县区、乡镇领导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就“美好乡村建设”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自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后,各县区十分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建设标准,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但从对3个县区7个中心村的调研情况看,各县区工作进展不
一、相差较大。除潘集区祁集陈郢村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并整合部分资金,按设计要求全面开工建设外;平圩卢沟村、大通区的洛河王庄村、孔店舜南村、大郢村和凤台县的丁集张巷村、城北芮集社区,都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二、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分析
从对3个县区7个中心村的调研情况看,这7个中心村大都实行旧村改造,涉及部分集中新建。旧村改造基本实行“穿衣戴帽”方式进行、集中新建实行拆除旧房重新划地新建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下面以一个中心村实行旧村改造为例,进行资金投入分析(假设村庄300户农房):
1、农房改造(穿衣戴帽)
目前我市大都实行皖北风格的建设方式对农房进行“穿衣戴帽”的改建。从调研看,每户农房从房顶到院墙进行改建需1.5万元左右,300户农房共需450万元左右。
2、道路硬化
美好乡村建设的道路的标准是达到户户通,方便村民出行。从调研看,我市第一批进行美好乡村建设的村庄道路基础都很好,主干道大都已是水泥路面。初步估计,每个中心村尚有10公里道路需要硬化。按35000平方米计算,10公里水泥路面需280万元左右(每平方米80元)。
3、绿化美化
提高绿化标准是进行美好乡村建设前提,要充分利用水边、路旁和房前室后栽植各种景观树,提高村庄绿化率。从调研看,我市中心村建设,宜栽植香樟、女贞、海桐、红叶石楠等景观植物。初步估计,每村约需种植各种景观树5000株,按平均价格每株40元计算,需资金20万元左右。
4、村庄亮化
从调研看,我市农村村庄亮化普遍不高,美好乡村建设要在主次道路一侧安装路灯,每间隔30米需安装一柱路灯。初步估计,每村约需100柱路灯,按使用太阳能路灯每柱4000元计算,需资金40万元左右。
5、污水处理
村庄污水处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要充分采取沟渠收集,就近排入污水管网和其他方式进行治理。从调研看,我市农村村庄大都使用砖石材料、矩形断面的排水渠,有加盖和不加盖二种。初步估计,每村大、小排水渠(加盖或不加盖)约需修筑1万米左右,按平均价格每米80元计算,需资金80万元左右。
6、垃圾处理
按15户建一个垃圾处理池和每村建一个垃圾收集站计算,中心村共需修筑垃圾处理池约20个、垃圾收集站1个。不考虑人工和清运车等,需资金3万元左右。
7、水冲式公厕
从调研看,目前很多乡镇、农村没有公厕,即使有也非常简陋,美好乡村建设按每个中心村建设5-10个水冲式公厕计算,需资金40万元左右。
8、农民健身广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
按每个中心村建设1000平方米健身广场,200平方米文化站和图书室计算,需资金50万元左右。
9、村容整治
美好乡村建设,要对中心村村容村貌进行整治,重点清除路边、河塘边、村口和房前屋后的杂物、草垛、建筑垃圾等;同时对农户用房进行统一编号,并规范畜禽散养。中心村村容整治费用约需10万元。
10、村口标识和文化墙建设
村口标识是提升中心村形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可采取建门楼或其他显着标识;同时可选择固定地方,利用文化墙,美化乡村。初步估计,村口标识和文化墙建设约需30万元。
以上10项目建设内容,仅是美好乡村建设一些基础建设内容。初步统计,这10项目建设,约需资金1000多万元,且大都是公共设施支出。还有一些项目支出没有列入,如:公共医疗、公共交通、教育、农村饮水、便民超市、电力、电信、电视、网络等,同时农村产业体系的发展和产业化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
三、目前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整合资金的问题
由于各村的地理位置不同,县区在整合资金方面的力度也不一样,就目前而言,哪些资金能用于中心村建设还不能确定。同时,在管理上有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乡村和村民经济实力的问题
美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都要投入资金,乡村级除了上级补助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投入,但有些乡村和村民投不起,有些乡村和村民舍不得投入。
3、县区均衡推进的问题
由于各村的基础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再加认识不同,列入今年整治的72个村的推进进度不
一、力度也不一,有些村力度很大,效果已很明显,有些村可能还没有动。
4、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有的中心村,散、小、乱的小企业遍布在村庄中,畜禽散养造成的污染,小商店、小饭店、小摊位带来乱堆、乱扔、乱倒,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状况。
四、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拓宽渠道,解决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
美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村级经济压力重,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各级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以奖代补额度;二是要加大整合资金力度,各级财政和主管部门,要按照省财政厅《关于整合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指导目录》的通知要求,全面整合资金,全力支持中心村的建设;三是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四是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
2、加强宣传,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美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村民能了解和理解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强化村民自治作用。
3、注重保持农村原生态风貌,发掘一村一品
美好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之美,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要注重发掘各村不同的生态、人文等特色,培育个性之美,实现“一村一品”,每个村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韵味,而不是建设成千村一面。
4.注重保持建设成果,坚持长效保洁
美好乡村建设要将创建与保护紧密结合,即要按照规范设计标准完成建设,又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5、严格控制农村养殖及工业污染
目前,农村养殖污染处理不到位还是普遍存在,中心村里存在有污染的企业或家庭作坊,对乡村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严格控制农村养殖及工业污染,加强污染治理,对处理不到位,不达标排放的养殖户、企业和家庭作坊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关、停”措施。
6、规范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旧村改造,势必要对农房进行“穿衣戴帽”。但由于过去的农房地基打的都不是太深,因此,在规划和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规范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对近几年有拆迁计划的建议暂不列入建设点。
第三篇: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建设
10月11日,县委副书记朱晓静、副县长方树林在县农委、县建设局、县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独山乡裴集村、大英镇大英村、汊河镇黄牌村、汊河镇江青圩、三城乡姚庄村、半塔镇罗庄村、半塔镇红旗村、杨郢乡陡山村等地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建设。
朱晓静一行先后认真听取了各相关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基本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各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情况,详细了解各示范点产业、项目、资金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朱晓静强调,建设美好乡村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幸福新来安的实际行动。对下一步各示范点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朱晓静指出,一要突出规划先行。要统筹考虑原有村庄建设、规模、人口、水系、产业等特点,聘请专家高水平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已有规划的,要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立即启动修编工作。二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示范点软硬件建设,推进广场、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突出文化韵味。三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美好乡村,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最大的动力也是农民群众。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全力加快推进全县美好乡村建设。
方树林对各示范点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刘红光)
贺东指出,全县村庄整治与危房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各镇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预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村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美好乡村建设呈现出新面貌。贺东强调,各镇各部门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一段时间打好攻坚战,深入持续推进全县村庄整治和危房改造工作。
贺东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繁阳镇庄屋自然村、新港镇制马山自然村、孙村镇大屋自然村、峨山镇五房自然村、平铺镇九塘自然村等5个市级示范点整治改造工作,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和公共设施的后续管护工作。要完善软件设施,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加快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着力营造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要完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设施、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设,让示范点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构建繁昌特色的新农村。要加快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并做到专人清理保洁常态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同时,统筹推进其它示范点建设,充分调动村民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积极性,切实把美好乡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让广大群众满意。在实地察看了“美好乡村”建设现场,听取了姑孰镇和藏汉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后,刘则学书记对镇村两级“美好乡村”建
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刘则学强调,一要统筹谋划、统一规划。要结合实际,通盘考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精细规划,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二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针对不同地方的特点和实际,采取相应的举措,稳步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三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让群众真正了解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方式方法和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四要带头引领、打造品牌。要充分发挥基础条件好、群众热情高的优势,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特色品牌,走在全县前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他要求各结对帮扶单位要充分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出谋献策、做好服务。每个单位都要确定一名联络员,深入联系点,主动参与村民理事会各项工作,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方琪在听取了该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汇报和县直结对帮扶单位的意见建议,对该镇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该镇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方琪指出,“美好乡村”建设要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目标,将“美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相关部门和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努力使“美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方琪要求,“美好乡村”建设一定要按照整体规划要求,遵循群众期望,结合专家意见,对村庄环境进行整合,制定符合长远发展的科学建设方案,并根据规划方案序时推进。同时,要加大宣传、发动群众,调动发挥好广大村民的创建积极性。并和帮扶单位主动对接、加强联系指导,共同帮助理清思路、推进工作,确保整个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第四篇: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心得体会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心得体会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心得体会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
1、现实基础
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
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高度契合,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举措。
3、总体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 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
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总体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二.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是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新农村建设工作尚未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互动共建机制,各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扶贫、库区、财政、交通、水利、住建、环保、卫生、发改等部门都有类似项目,在实施中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少,各干各的一小块。作为部门主管单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关系不顺畅,难以发挥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参谋助手等作用,处于有办法没手段、有措施无力度的两难境地。新农办工作力量薄弱,处于无
场所、无经费、无项目的三无状况。2是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首先是人才缺乏。因规划设计、农技人员普遍匮乏,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特别是县、乡都没有农村规划和建 设的设计与管理机构和人员,极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是投入不足。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制约,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个别乡镇负债搞项目建设,增加了负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土地瓶颈。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在集中建设安置点时,常常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影响到建设进度。3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部分干部
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园区规模小,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规划设计不科学,要素少布局不合理;合作组织覆盖面小,部分运作不
规范;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新农村示范点中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是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新农村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有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
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2是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谋划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
4要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
5是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新农村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新农村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县级安排的财政对农业产业园奖补也应该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纳入奖补范围。
6是增强活力,进一步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管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体制,以“资金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管理涉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实现对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充
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要重视新农办建设,明确性质和职能,充实编制和人员力量,保障经费,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作用。针对人才匮乏的问题,建议政府认真研究,组建县级规划设计工作机构和恢复乡镇规划建设所,配备、引进和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到位。继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结对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要引导农民发展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民俗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筹资筹劳、政府奖补、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
第五篇: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xx县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调研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县一直把美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整治后再反弹现象时有发生,当前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保障作用,构建起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才能保证美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常运转,成果得以巩固并长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xx县以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大力引入农村环卫市场运作机制,一揽子解决农村垃圾处理维护管理难、运营投入难、标准规范难等问题,实现了乡村环境保洁常态化、专业化。2013年9月份以来,我县通过市场化运作,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8个、农村垃圾池195座,增配垃圾运输车20余辆、农村保洁员201人,每日清扫保洁面积135万平米,清理垃圾80多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三有六无”,明确目标。明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到“三有”,即:各乡镇“有一支专业化的环卫保洁队伍”、“有一整套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设备”、“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工作机制”;实现“六无”,即:各美好乡村示范
点做到“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杂草垃圾”。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组(自然村)保洁、村(社区)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无害处理。
二、“市场运作”,全面推进。对乡镇集镇街道、20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重要县道沿线范围内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运输进行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以445.9万元的中标价格确定合肥美洁公司、滁州阳天保洁公司分片承包全县135万平米区域的保洁任务,由保洁公司将农村垃圾收集后,直接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集中3个月时间,对全县镇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集镇街道店面、单位、村庄农户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健全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做到运行高效,管护到位。
三、“三措并举”,确保成效。制度规范上,成立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指挥部,负责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制定《关于加强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全县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整治内容、目标、标准、时间。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好经验、好典型,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大的乡镇,予以公开曝
光,激发各乡镇比学赶超、争先进位。资金保障上,县财政每年安排240万元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乡镇实行以奖代补,重点用于建设环卫设施和环境整治。同时整合文明创建、道路养护、清洁工程等项目资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乡镇财政负责各自保洁费用和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经费支出。管理考核上,制定《xx县农村环境综合管理考核细则(暂行)》、《环卫市场化规范运作工作考核表》,将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农村环境综合管理责任状,每周对乡镇环境综合管理工作进行暗访;每月进行督查排序,并将暗访、督查排序情况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公布;年终进行综合评比兑现奖惩。乡镇根据管理考核细则对保洁公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管,同时与保洁公司分别签订合同,将资金拨付与保洁效果直接挂钩。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有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圾风一吹就跑了,污水太阳一晒就干了”,不愿“花冤枉钱”;有些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存在“政府要我整治,政府就会出钱”的思想;有些村民舍得花钱盖别墅却不愿交每月保洁费,特别是在拆迁、改路、改厕、改圈、建垃圾池时,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抵触,或要
求巨额赔偿。
(二)规划滞后
目前全县有的村还没有编制总体规划,抢建、乱建、偷建行为大量存在,建设用房没有按规划也“无规划可依”,导致“村容整洁”难以落到实处。此外,村民建新不拆旧的现象普遍存在,新房建在自家地块上,错落不齐,缺乏统一规划,新旧宅基地没有依法臵换,浪费了土地资源,环境卫生整治比较困难。
(三)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突出难题。在我县,大部分的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各级政府和村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很多村难以落实,即使有投入也是负债整治。据了解,一个行政村单做测量和规划就得3—6万元,开展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垃圾处理等基础性工作,每个村至少需要30万元以上,大部分村难以承受,环境卫生整治、日常保洁、后续管理因缺乏资金支撑而难以长期坚持。
(四)制度落实不严
由于农村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影响,人畜混居、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基本是处于自生自灭的无组织状态,虽然乡镇也给农户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伍,但是缺乏长效的运
行机制,部分镇村的保洁队伍形同虚设,部分垃圾池使用率较低,并没有真正的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的垃圾产出量,没有很好的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