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

时间:2019-05-14 05: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

第一篇: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

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目 录

序 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扩大规模,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提升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南阳提供人才支持

(三)优化结构,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效能

(四)创新机制,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五)营造环境,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三、政策机制

(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三)专业技术人才使用(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五)专业技术人才流动

(六)专业技术人才投入与激励

四、重点工程

(一)521青年人才工程

(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工程

(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推进工程

五、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健全监控评估体系(三)做好基础性工作(四)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序 言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竞争力,是提高南阳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科技开发优势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但从发展眼光看,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引进渠道不畅,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未来十年,是我市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四个带动”战略,加快“五区建设”,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这是我市抓住前所未有机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新时期,要紧密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延续对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科学培养人才,大力引进人才,正确使用人才,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激励措施,改革分配办法,完善体制机制,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才事业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育引结合、汇聚人才”的指导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力度,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程中注重开放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我市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加快我市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转变,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助推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围绕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使用为本,把创新理念、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搭建平等发展平台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端引领,强化基层。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加强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分类开发,协同推进。在充分尊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不同层次、区域、行业、领域、所有制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形成各类人才持续成长、协调发展的局面。

──育引结合,汇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立足本市人才资源开发,多措并举培养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人才智力资源,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灵活引进,形成人才大批涌现、汇聚我市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建成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新高地,步入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强市行列。

1.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从现有的16.2万人增加到20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总数达到7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总数达到35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总数达到1700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15个、博士后研发基地总数达到15个,累计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60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总数达到80人以上;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总数达到40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0个,博士后研发基地总数达到20个,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80名。

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调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次、专业技术人才层次和行业分布,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合理重组和优化配置,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技术、等级结构与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3.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全方位理顺人才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有利于培养引进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的开发型培养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以绩效优先为主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分配、激励约束和投入机制,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价值充分体现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扩大规模,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扩大总量,盘活存量,保证人才供给数量。适应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光电高新技术特色基地及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创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增长极的需要,在新能源、光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油碱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生物、新材料、中医药、电力、交通、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智力资源,形成人才大批涌现,汇聚南阳的良好局面。

(二)提升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南阳提供人才支持

以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为主渠道,多途径全方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对我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大面积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培训教育基地作用,以强化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体系。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发展网络和远程教育,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需求引导和绩效评估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学风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追求科学与真理。积极利用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人才涉外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三)优化结构,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效能

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逐步调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次、专业技术人才层次和行业分布,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合理重组和优化配置,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技术、等级结构与我市的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引导和促进高等院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基地人才培养机构,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做好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确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地位。构建企业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平台,建立引导和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建功立业的导向机制,形成创新要素向企业转移的聚集机制,逐步将我市企业变成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与服务范围,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建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创新机制,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

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力度,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不断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建立人才不断流动“绿色通道”,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创新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流动和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人才效能最大化与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统一,支持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五)营造环境,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完善灵活而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重点突出的人才培养政策和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政策。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对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投入的税收减免力度,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融资支持,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生活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合法权益,在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措施,不断改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环境,推动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大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表彰、奖励力度,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三、政策机制

(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研修制度、科研助手制度、师承制度等人才培养制度,推行技术挂职、访问学者、特殊培养等工作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加快我市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选拔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制度。建立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表彰制度、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制度。实施市、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制度。

注重基层,倾斜一线。制定符合基层特点和需要的培训措施,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以岗位管理为抓手,为各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在本职岗位发展进步的职业台阶。制定切合实际、适应需要的职称倾斜政策,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国家“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行动计划”为平台,动员和组织专家到县乡农村、城镇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提供专业服务,培养基层人才。继续落实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等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不断改善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确保专业技术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

坚持以职业分类和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规范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依法严格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化程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制度,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进一步打破人才身份、学历、资历和所有制限制,拓宽评价范围、拓展评价层级、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手段、规范评价程序、加强评审组织建设,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保障。

(三)专业技术人才使用

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促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能岗匹配制度,让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有职有权有责开展工作。创造公开公正平等机会,在竞争中识别人才;把人才放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上,在实践中锻炼人才。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造、成就事业。建立高级专家决策咨询服务制度。

(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 以两院院士、学科领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为重点,在编制、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以及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进一步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畅通市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绿色通道”,重点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博士后站、各类园区等为平台,引进集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提高人才服务和管理水平,对引进人才持续支持,动态管理,有效激励,切实提高引进人才使用效能。对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五)专业技术人才流动

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配置服务水平。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服务政策,设立“人才编制”,实行“特需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健全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协调解决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来宛创业发展提供便利。加强体制内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吸引、使用、待遇保障等政策衔接,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区、部门、身份、城乡和所有制等制度性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实现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建立重要人才安全制度。实施人才竞业避止制度。

(六)专业技术人才投入与激励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确保其在财政支出中占有一定比重。建立重大规划项目人才投入机制。坚持项目投入与人才投入同步安排,使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在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加大对高层次专家的科研经费资助,加大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完善人才投入税收政策,综合采用资金配套、创业支持、分配激励等优惠措施,提高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国内外金融信贷投入人才开发项目。

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设立南阳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学术和技术培养、研讨、重点科研课题的资助、组织学术休假、年度健康体检等活动和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及对有重大贡献人员的奖励,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并实行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制度,对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每两年表彰一次,授予“南阳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建立高级专家休假制度和学术交流制度,对开展学术技术交流的高级专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探索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做好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和提高退休费比例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高级专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推行通过项目、岗位公开招标等形式,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担任科研机构、重大课题组的负责人,承担重要项目或关键岗位的领导工作,使中青年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鼓励、支持、引导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基层一线流动,定期选派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学术研讨、带薪学习等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四、重点工程

(一)521青年人才工程 落实河南省“811青年人才工程”,深入组织实施我市“521青年人才工程”。到2020年,在我市高新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基础应用研究方面及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优势学科领域,选拔培养出5名左右45岁以下、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名左右45岁以下、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各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左右40岁以下,在各自学科、专业、工程、项目中起骨干核心作用,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梯队。

(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根据《河南省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以全市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对10万(每年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努力搭建继续教育供需服务平台,保证工程取得实效。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以培育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围绕我市确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重点学科、研究基地,重点选拔培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

(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工程

大力实施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到2020年,重点引进2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80名左右具有全日制博士、硕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才来宛创新创业;建立完善海外人才信息库,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跟踪联系。以国家、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龙头,建立2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海外人才来我市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开展“南阳荣誉市民暨卧龙友谊奖”评选活动。

(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推进工程

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战略型和具有自由创新能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到2020年,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20家以上,博士后研发基地累计20家以上,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保障经费投入,促进博士后工作站发展;解决好博士后社会保障问题,建设博士后公寓,推进博士后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南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协调和落实本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对规划实施全程管理。各地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实施体系。(二)健全监控评估体系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和中期、末期评估制度,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地各单位要根据规划进展情况,及时向规划归口管理部门反馈信息。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三)做好基础性工作 开展人才发展理论研究,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指导,推动实践。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统计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信息化水平。(四)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家和省市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实施规划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篇: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是企业长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从人才的管理、培养、激励、教育等几方面入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管理环境 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现代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

一是树立德才兼备德为先的人才观,用人要以德为先,德厚才弱的人可育可用,才高无德的人位置越高危害越大。要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拓宽用人思路,打破论资排辈,通过用德、勤、能、绩、廉考察人才,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项目各类管理岗位,使其成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素质论人才,凭业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才,用人之长,突出能力,不求全责备,同时要理解人才的成长规律,不以一时得失论成败。

第三篇: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关于加强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的数量,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和高超技能的技术人才等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发这一宝贵的群体资源,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矿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司从2002年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加盟这艘煤业航母来建功立好范文版权所有业,使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扩大。青年职工是煤矿生产的主力,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去,对于增强企业基层管理和技术力量,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同志在参加工作之初,大部分被分配在井下采煤、运输、选煤、通灭、机电检修等岗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中间大部分人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担当起生产经营工作的重担,有的成为基层区队的技术骨干,有的被选拔为中层管理干部,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才能,成为矿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有的人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不能发挥特长,缺乏继续上进的热情;有的人怕苦怕累思想严重,不愿深入井下,深入基层,不能把书本知识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风飘浮,敷衍了事;有的人对工作分配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觉得屈才,逐步失去了爱岗敬业、不断进取的热情;有些人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整天盘算着如何到社会上去捞钱,不安心本职工作。以上种种思想误区,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中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发挥。

如何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去看待、爱护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各显其能、竞展才华,服务于矿区建设呢?笔者以为:

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是各级组织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经常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专业技术人员的头脑,教育和引导他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政治观点、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优良的政治品质,形成勤奋求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针对煤矿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实际,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紧紧地联系起来,使专业技术人员把人生价值定位与社会相结合,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矿区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政治文化体育活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鼓励并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矿上举办的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课题研讨、文体竞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坚持用先进的理论、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来激励和凝聚知识分子,鼓励他们竞展才华,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推动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二、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人才,而用人的根本是留住人才。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

(一)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职务、职称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在工资和奖金的分配上能够把个人的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含量挂起钩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坚持多样化的分配形式,设立项目成果奖,技术创新奖和挖潜增效奖,从制度上确立知识产权的地位。

(二)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根据青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和生活。努力创造

条件,满足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引导和纠正思想上的偏差。进行经常性的走访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生活、婚姻及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和先进知识好范文版权所有分子,要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办法,通过增进情感来吸纳和稳定人才。

(三)针对专业

技术人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的特点,把党组织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间。尤其是对生产一二线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确定对象,重点培养,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专业技术人员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专业技术人员开辟政治前途。

三、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技术人员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员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人才的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形成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人才用到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和施展身手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对有真才实学的技术拔尖人才给予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待遇。要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同岗位技术创新、研究应用成果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的劳动价值。这样才能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无尽潜能。

(二)抓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要有目的地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变压力为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着力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这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现代专业技术人员新形象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要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人才档案和技术创新成果档案,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坚持以素质论人才,看实绩提干部,给所有优秀职工以平等竞争的机会,使一些有真才实学和独到见解的人被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有力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能够迅速脱颖而出,保证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壮大。

总之,专业技术人员是矿区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业绩直接体现矿区双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发展方向。我们应以创新实践的工作作风,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把××××公司打造成中国××璀璨的能源巨星而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

第四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把人才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抓好人才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第一要务,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为我县全面进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我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623人。其中高级职称537人,中级职称4528人,初级职称2518人;全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21人,引进各类人才653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8人;中青年成为技术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人才的学历层次有较大提升。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2人,本科学历3052人,大专学历4996人。

近几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内联外引、公开聘用等手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分布、整体素质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行业和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站在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重新评估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总量大但行业分布不平衡。从我县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情况看,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正处于一种畸型发展态势,个别专业技术人才呈膨胀型增长,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高达460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的58.56%,与此相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农业、工业生产一线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少。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45%,工程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为3.13%。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增长缓慢,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统计类5人、新闻类3人、播音类1人、体育类1人,另外翻译、艺术等为空白。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层次不高,质量偏低。一方面,表现为学历偏低,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38%,大学本科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0.2%,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占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1.95%。其中在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有约30%以上是通过函大、电大、业大、自学考试等渠道获得的学历,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存在着先天性的“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表现为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人才匮乏。目前全县在职称评审方面“重年龄轻能力、重资历轻水平”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三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率较高,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的特殊。

二、具体做法

1、领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不断加强。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全面加大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每年年初都专题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订人才发展规划,突出加大了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投入。在政策倾斜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科技人员管理的意见》、《关于人才兴县的若干规定》、《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使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其中《关于加强全县科技人员管理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县内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当年可享受县人民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并予以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对个别业绩显著的,可破格晋升一级职务或低职高聘;连续三年享受“特殊贡献津贴”者,可作固定津贴终身享用。各方面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全县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纵深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财力投入方面,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加强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近年来我县也逐步加大了向上争取专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力度,如XX年就从省财政厅争取外国专家培训经费5万元,XX年又从省财政厅争取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员培训经费5万元。县委、县政府通过“广种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方式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一个“惜人才、聚人才、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内联外引,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加大。通过充分利用与省、市建立的人才交流共享平台组织县内相关单位参加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会,先后为县内各企事业单位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有力地改善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加大。一方面实行内部培养,先后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岳阳职院等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授课,组织专家解难释疑。同时专家服务室聘请县内2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县级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分设农作、植保、土肥、经作、蔬菜、水产、畜牧、兽医、林业、农机、工业等七个小组进行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达500多人,使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所占农业人口比重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二十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选派培训,先后选送万庾镇水产场甘德华、东山镇大众村洞庭大口鲢养殖大户易大庆、东湖渔场唐云兵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培训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水产养殖技术学习;推荐小墨山庄酱菜厂吴锋等2人参加省农业新技术培训学习;推选东湖渔场蔡琪等4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省进修,增强 了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第三方面就是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制度化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绿色证书”管理,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每年由县人才评估委员会牵头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鉴定,并对其中比较优秀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予以破格提拔使用。自XX年开始,我县每年向上争取3~5名公务员录用名额用于解决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3、深化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也不断强化了专业技术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反哺功能。每年三月是约定的技术咨询月,五月是技术巡回演讲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县内有关专家开展下乡服务“三农”活动,走乡访镇主动送技术上门。同时积极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如县插旗芥菜有限公司腌菜残液污染农田、芥菜变烂的问题通过省农科院的专家得到了妥善解决;县同兴石材有限公司营销策略滞后,通过现场指导得到了有效化解。从1978年插旗镇农科站技术员刘纯辉选育出的“32系”优质棉种使亩产量增加15.19%~24.5%并陆续推广至全国各地到XX年“农杂棉62”的研发推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造出的各类专业技术成果在不断为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如从武汉大学生物系引进的生物药剂和上海引进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全县蔬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近年来先后组织建立了韭菜示范基地、优质稻示范基地、养鸡示范基地、河蟹养殖基地、大口鲢养殖基地,利用经济效应进行技术推广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农民人民均收入。科技成果的转化,拉动了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使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三、建议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突出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纳入劳动合同管理、由编制管理为主逐步过渡为经费管理为主,人事关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变养人为养事,真正做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改革分配制度,突出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严格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推进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

第五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四大战略”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人社局组成了专业技术人才课题调研组,于五月中下旬先后对城区、市一中、市十一中、市中医院、市豫剧团、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以及山西舜天农业科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银隆市政工程集团等十几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汇总、分析调查表的基础上,调研组又专门进行了讨论,交换看法,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末,全市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5.42万人,每万人拥有量3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0人,大学本科18729人,大学专科22839人,中专以下学历12278人;35岁以下17047人,35-45岁22907人,45-50岁7385人,50岁以上6857人;高级职称3438人,中级职称21288人,初级职称29470人。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以下特点:

1、人才数量持续增长。两年来,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稳步上升。2011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983人,其中,高级89人、中级1635人、初级259人。2012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090人,其中,高级212人,中级1008人,初级870人。

2、人才结构渐趋合理。我市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6:9,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到总量的45.6%;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达到35.2%;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占到74%,中青年人员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3、人才素质明显提升。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高级职称人员3438人(其中正高级25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7.3%。

4、人才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我市新建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1个,技术创新力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近两年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创新机制,专业技术人才政策逐步配套完善。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分解细化《阳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我市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2010年,印发了《阳泉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有关问题的说明》,拓宽了职称评审服务范围,充实和细化了评审条件,完善了推荐、评审、公示、审批程序,丰富了评审方法,畅通了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晋升渠道;2012年,经市委人才办审定,出台了《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同时,联合教育、科技、财政、农业、文化、卫生等部门制定了《阳泉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意见》,成立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保证了党管人才制度的落实,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落实政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有力促进了人才的优化配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优化结构,中青年人才成为主体。近年来,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达到35.2%,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占到74%,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中青年人员正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二是强化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近两年,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煤炭、电力、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物流、文化旅游等经济发展领域,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注重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分口学习,自主办班培训,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三是深化职称改革,专业人才贡献力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12年,我市新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个,院士工作站1个,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44项,专利申请量达到820件,同比增长25.2%,有17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充分体现了科技人才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引培并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近两年,先后组团赴西安、深圳、太原等人才智力密集城市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坚持柔性引才,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仅市口腔医院就多次主动参加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先后聘请了包括香港、英国、以色列牙科专家等在内的多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组成顾问团队。2012年 4月,还邀请到50多名省内外医学专家,以及多名国际合作方专家在口腔医院召开了科研课题的研讨会。该院聘请的菲律宾籍专家陈凰还获得“山西省政府友谊奖”。

为了给我市高尖端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实践提供广阔舞台。近两年,我市加强了高层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2011年,市经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2年,盂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又被省人社厅授予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阳泉煤业设立了院士工作站。经市人社局命名阳泉口腔医院、阳泉友爱医院为阳泉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同时,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实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力度。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经过严格初审,向省厅推荐10名高技术人员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最终有3名同志获评山西省学术带头人。另有94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了“阳泉市第四届拔尖人才”称号。

三、目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与实现我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扩城阔市、生态靓市”,打造“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的战略目标相比,与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求相比,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增速缓慢。根据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市在岗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目标为6.4万人。按照目前全市在岗在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5.42万人计算,要实现规划要求,需要年均增加3267人、增速达到6%。然而,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人才增速仅为3.96%,增长1983人,2012年增速为4.01%,增长2090人。依目前增速4.01%计算,今后三年也只能达到6.1万人,尚有0.32万人的缺口。由于人才外流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市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会使我市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对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壮大发展极为不利。

2、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结构不优。一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均衡。我市在岗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密集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事业单位,又以教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居多。而在煤、电、铝、耐火、磁材、煤化工等优势产业的人才反而较少,显然与我市转型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人才结构不优。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只占6.34%,正高仅有251人;硕士以上学历的350人,仅占0.65%,而中专(高中)以下的多达22.6%;年龄在35岁以下的虽然占到31.5%,但具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6:9,与1:3:6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还有很大差距。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匮乏。从典型调研中也发现,相当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过分看重职称晋升,在出成果、做贡献上投入的精力与其职称不相称。相当部分的单位又重使用轻培养,缺乏系统培训和针对性培养。特别是对海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培养不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真正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型高端人才比较匮乏。这也是近几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入选“国家特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1、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我市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环境相对较差,科研经费、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硬条件跟不上,择业观念、创业意识和创业机遇等也整体滞后,这些都增加了人才的引进难度。我市一些地方与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从各自利益出发,互相制约,缺乏统一的大人才观念,没有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大型招商、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活动,缺乏信息共享,多是各自组团、各自为战,没能形成合力。同时,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机制不配套、不完善,缺乏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性,对专业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不优。从教育环境来看,我市大专以上的教育事业相对比较落后,高校数量少,学术水平和科技实力低,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环境来看,在人才待遇方面,多数单位没有与专业人员贡献挂钩的激励措施,职称评聘还存在靠学历、熬资历的问题,缺乏一个靠业绩选才、用人的良好环境;从企业环境来看,由于我市大多国有企业效益差,近几年专业技术人员增长最快的是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人才缺乏相应的创业平台;在文化环境方面,我市不少地方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人才意识不强的问题,对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才价值的社会认同感不高,这些都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的改善,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都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资金的投入。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研发的投入逐年增多,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力度逐年加大,但距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无法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目标。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一)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1、创新人才引进政策。2012年,省人社厅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山西省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实施意见》,我市也要尽快制定出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具体实施办法,在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上大胆创新,鼓励和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工作。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需要,加强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预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走出去,组织人才招聘团到全国各地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坚持与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协作,扩大紧缺专业毕业生输送渠道;坚持举办“海外博士阳泉行”活动,让引智单位都来参与,通过市委人才办的组织,密切部门间的联系协调能力,提升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的合力,争取每年举办一次吸引全国各地人才的大型招聘会。强化人才市场功能,发挥人才市场作用,通过人才交流大会、网上人才交流、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

3、完善柔性引进机制。发扬市口腔医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实施开放型的人才引进战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各类人才带成果、带项目来我市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二)更新观念,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了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站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2、创优人才发展的各种软硬环境。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必须创优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各种软硬环境,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大力推进“四大战略”,尽快改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文明、平安和谐的宜居家园;要进一步弘扬阳泉历史悠久、“文献名邦”的传统文化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勇于创新工作,带动地域发展的典型事例,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见贤思齐,使全社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人尽其才,努力构建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机制

1、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发挥好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在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积极探索资格考试、业绩考核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社会化评价办法,加快实行执业资格制度。

2、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疏通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三支一扶”服务制度,大力开展“千人百县”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3、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形成向关键技术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四)群策群力,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1、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尽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供给。要加大在高精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高科技人才创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园站”建设步伐,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对引进和选拔培养的国家特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比较充裕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和与实际贡献相应的工作津贴等优厚待遇。,2、着力拓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一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人才团队。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力度,根据省厅安排,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制定专项培养规划,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起一支站在国内、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快我市拔尖人才选拔力度,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联合举办以优势产业发展为选题的高级研修班,积极推动建立企校合作机制,加快培养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中高级人才。着眼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实现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

下载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年工作方案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2013-2015)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商贸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社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名词解释:1. 职称制度: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既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专业技术人才任用的基础。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制度的重......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把人才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抓好人才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探索吸引、使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新举措,专业技......

    长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总结报告

    长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总结报告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

    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进贤县作为南昌特色经济板块,欠发达农业县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人才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按......

    中央银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中央银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人事管理课题组刘伟林等本文原刊发于《武汉金融》2005.1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浏览次数:405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