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时间:2019-05-13 09: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一)现状

(二)主要问题

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做到人才总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

3、坚持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劳动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职业技能,拓展农民的经营领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三)目标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在今后10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xx、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规划牵动,培训带动,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继续推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市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队伍建设有较大推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按照各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通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二)围绕高新技术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大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力度。省每年重点培养200名左右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资助一批农业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专题学术研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技推广专家开展推广课题研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善提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扶持16个市90个农业县(市、区)质检站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速测站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五)鼓励各类农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创业。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继续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的活力与实力。

(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业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在重大项目设立和经费使用中,优先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

(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业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鼓励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有关方面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根据农业部《农业专业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xx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省农委职能,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一)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素质稳步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激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074个,人员36862人。按职称等级区分:正高级专业人才534人,占人才总量(下同)1.4%;副高级专业人才3196人,占8.7%;中级专业人才11695人,占31.7%;初级21437人,占58.2%。按学历区分:博士336人,占0.9%;硕士研究生1121人,占3.0%;本科学历8668人,占23.5%;大专学历13909人,占37.7%;中专以下学历12828人,占34.8%。按工作单位区分:省级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村能源、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18个,推广人员585人,占人才总量的1.6%(下同)。全省地级市,共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70个,推广人员5127人,占13.9%。105个县(市、区)有农技推广机构553个,15884人,占43.1%。全省设立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2433个,人员15266人,占41.4%。从数据分析来看,目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主要特点:一是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大专学历以上的24034人,占人才总量(下同)65.2%;二是在县以下工作占主导。县、乡镇共有31150人,占84.5%。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总量不足。全省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075万,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全省现有耕地面积6271.9万亩,每万亩耕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仅5.8人。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偏少,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量的10.1%,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较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加工贸易、质量检测、蚕桑、茶叶等专业人才稀缺。四是培养能力不强。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机制还不够灵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手段缺乏。五是乡镇农技推广人才总量不足。目前,乡镇农技推广人才仅只占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总量的41.4%,按照乡村农技推广实际需求,严重不足。

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做到人才总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

3、坚持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劳动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职业技能,拓展农民的经营领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三)目标

根据当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重点,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体制。到2015年,力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到2020年,力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通过10年的努力,造就一批专业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在今后10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xx、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规划牵动,培训带动,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继续推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市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队伍建设有较大推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按照各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通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二)围绕高新技术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大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力度。省每年重点培养200名左右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资助一批农业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专题学术研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技推广专家开展推广课题研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是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机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基本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的需要。依托农广校、农技(机)校、农科教中心、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等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帮助他们指导、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着力从专科、本科、硕士专业学位三个层次培养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重点培养本、专科学历层次人才,强化在职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原待遇不变”的学习方式,就近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到2015年,力争实现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数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10%以上。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万人,促进知识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为农服务本领。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省农业科技快速转化需要、扎根基层、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1300个乡镇(区域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任务,其中:新建700个综合站,改扩建600个站;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级农技员。积极实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两年轮训一遍村级农技员。省组织各县重点骨干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异地培训。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骨干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善提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扶持16个市90个农业县(市、区)质检站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速测站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五)鼓励各类农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创业。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继续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的活力与实力。

(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业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在重大项目设立和经费使用中,优先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

(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业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鼓励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有关方面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 w w w.chazidian.com 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二)围绕高新技术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大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力度。省每年重点培养200名左右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资助一批农业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专题学术研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技推广专家开展推广课题研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是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机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基本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的需要。依托农广校、农技(机)校、农科教中心、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等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帮助他们指导、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着力从专科、本科、硕士专业学位三个层次培养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重点培养本、专科学历层次人才,强化在职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原待遇不变”的学习方式,就近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到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事迹。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鼓励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有关方面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 w w w.chazidian.com 5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对促进就业、扩大内需、优化人才资本配置;对落实社会政策、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对有效预防和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明进步;对彰显人文关怀、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发展了一支近20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逐步显现。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岗位不明确,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太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总体水平与现有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要紧紧抓住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像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重点工程实施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面向群众、服务基层。将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同时,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着力推进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以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及教育与研究人才为引领,优先开发为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先解决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重点领域向一般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受益对象由特定人群向普通大众拓展,统筹推进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完善结构、强化能力。适应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广大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流动,不断完善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坚持专业化、职业化方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价值伦理以及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和职业技能提供社会服务、加强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四是党政主导、社会运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在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职责;同时,加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建设,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社会工作行业自治组织,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形成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格局。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人,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万人。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初、中、高级人才梯次结构和人才布局,逐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的全覆盖。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未系统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人员普遍接受一定时数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专业价值伦理不断强化,专业理论与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方法与技术不断完善,专业实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效能不断增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方面的法规、政策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网络基本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数量更加充足,布局更加合理,覆盖更加全面,治理更加科学,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场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以培养开发社区建设、社会救助、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职工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矫治帮扶、群众文化等领域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转化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制定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将国(境)内外优质社会工作培训资源优先用于培养开发各领域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研究制定各主要领域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将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中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

实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研究开发社会工作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开发适应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基础较好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一批覆盖各领域的社会工作实训基地。

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着力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研究制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以及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支持培养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二)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和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社会使命感、懂运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主要举措:依托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示范性职业院校、知名公益类服务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加大各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扶贫济困、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纳入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培养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领导干部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对现有分管社会工作的领导干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关部门与组织要培养、引进和选拔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行政管理人才。适应各层次、各领域、各类别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工作行业管理规律,创新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流动机制。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理论、政策与实务发展需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政策实务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通过社会工作博士学位教育、社会工作科研和服务项目带动、国(境)外进修深造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学历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有良好国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人才和政策实务研究人才。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吸引国(境)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华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鼓励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领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基层、深入实践,提高其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和政策实务研究的支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根据相关社会服务部门、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大力培养适合部门需要、体现行业特色、满足领域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及教育与研究人才。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势,规范相关志愿者招募注册,加强相关志愿者培训管理,建设宏大的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相关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为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四、体制机制与重大政策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目标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前需要和长远需求,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

主要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统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

进一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为在社会组织从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档案管理、户籍转移、保险交付、争议仲裁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场培育发展,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立法,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用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责权利、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优先投入政策,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纳入政府支持范围,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政策。

目标要求: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建立健全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共同发展,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政策。

主要举措: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支持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加大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及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开发力度。

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适合我国各层次、各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学历学位体系,完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探索实行社会工作课堂教学与实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督导。制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专科、本科成人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根据行业、领域发展需要,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督导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实习督导制度,明确社会工作督导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和督导教师队伍培养力度。改革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评价办法,加大实践教学成果考核比重。开发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精品课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教材体系。

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培育、评估和监督。

(三)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

目标要求: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逐步完善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

主要举措:实施分类管理,研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以及评价、鉴定办法。制定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形成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改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人事管理办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业领域、单位性质和岗位胜任力要求,分类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要在有关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要积极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建立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政策。

目标要求:坚持以用为本原则,着眼于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合理流动需要,以开发专职岗位和培育服务载体为重点,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保障,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政策。

主要举措: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和专业人才使用政策措施。在城市社区要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置力度,探索在农村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实现每个农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制定出台城乡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意见,逐步建立城乡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力度,改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环境。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第三方监督机制。加强党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加大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力度,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要将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学校、医院、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要根据需要逐步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支持企业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职工服务。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要根据需要明确社会工作岗位。

研究制定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政策,积极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国家有关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报考公职人员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就业。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研究制定吸引、留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口支持制度,大力推进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目标要求:以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为目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长期、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激励保障政策。

主要举措: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整体薪酬。在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以党委、政府奖励为导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活动。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位和待遇。

将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评估公益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招录、招聘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工作人员和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熟悉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地方基层人大、政协参政议政。

五、重点工程

(一)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迫切需要,切实改变现有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现状,每年培训10000名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人员。到2015年,通过进修、实习、短训、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对现有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进行累计不低于480小时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基本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到2020年,实现所有在岗社会工作服务人员系统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培训。

(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于提高我国社会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培养一批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熟悉社会工作发展规律,能够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人才;培养8万名具有社会使命感,掌握现代组织管理知识,拥有丰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关系、凝聚队伍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培养8万名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丰富实务经验且能够指导解决重大复杂专业问题、引导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发展的专业督导人才。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适应我国社会工作蓬勃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高层次、领军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将高等学校中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纳入国家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在统筹考虑现有社会工作学科研究布局和资源基础上,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到2020年,依托现有资源,建立 500家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

(四)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

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人民团体和有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人民团体和有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加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题。每年定期举办地厅(局)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有计划地对社会服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到2020年基本完成对主管社会服务与管理有关部门或相关工作的地厅(局)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知识轮训。着重对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基层党组织干部、居(村)民委员会成员、下派基层锻炼干部和大学生,以及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一线人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提升其专业服务与管理能力。将社会工作课程列入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范围,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工作通识教育。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司法工作者等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密切相关人员的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组织编写社会工作知识普及读本,加强社会工作宣传载体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按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培育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力量。到201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或新建等方式培育发展200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带动培养5万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示范引领其他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推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留守人员以及社区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

按照国家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政策措施。采取培训、调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每年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500名急需紧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当地培养相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年组织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同时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发达地区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

适应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需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其中国家层面发展50家并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范围,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社会工作培训与继续教育网络。分类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大纲,形成一批针对性、实务性和科学性强的社会工作培训教材。

(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

为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整合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药物滥用人员、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九)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全国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全覆盖。着力推进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到2020年建立200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1000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和2000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扩大社会工作服务覆盖面。

(十)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适应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需要,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建设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管理门户网站,到2015年建立能够支撑200万用户在线,全面覆盖所有县(区、市)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就业预警、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建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推动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体系;开发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课件,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提升社会工作信息化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央有关部门要做好抓方向、抓宏观、抓政策、抓协调工作,地方有关部门要做好中央政策落实和推进本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把握规划方向,做好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民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工作力量,推动有关工作落实。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做好本业务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指标,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每年通报规划落实情况。

(二)建立规划体系。各地要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本规划为指导,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与国家规划衔接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指导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贯彻规划要求,推动本行业、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国家财力增长,不断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并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规划项目的投入,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加强示范引导。认真总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组织开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地区和单位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地区和单位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

(五)加强研究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开发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认知度。广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举措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为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黄冈市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中长期规划

黄冈市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着眼于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人才强市战旅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制定本规划。

挑战与机遇

农村实用人才及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技术人员和劳动者,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全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科技推广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扩大,产业化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生产一线的农业农村人才,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农业农村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强农战略的根本。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是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力支撑。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在省农业厅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构建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完善人才使用、服务、评价、考核制度,优化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但是,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创业兴业能力不强,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高精尖人才匮乏,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作用发挥不明显;人才分布不均衡,边远山区及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工作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仍较严重。因此,我市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紧迫。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农业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依然不高的情况下,实现我市粮食作物持续丰收,迫切需要人才加速成长;在农产品市场机制日益健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竞争力,迫切需要人才素质迅速提升;在工农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我市加速人才队伍建设的时机更加成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

未来一段时期的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组发〔2011〕10号)都提出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按照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鄂农发〔2011〕46号)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要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有黄冈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就是打造“三农”事业的未来,这为加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城乡之间人才和资本双向流动已开始出现并日趋频繁,人才的来源渠道和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这些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为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总体规划,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努力造就一支懂科学、善经营、有技术、能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服务“三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围绕“三农”工作需要明确人才发展目标,根据产业发展要求确立人才培育重点任务,从项目开发、资金投向、政策制度、体系结构等方向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使用、保护农业农村人才的整体合力。要遵循人才产生于农业农村、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于农业农村的成长规律,尊重人才对农业农村的价值,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2、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在稳步扩大人才数量的同时,把提升人才素质,特别是科研创新精神、文化知识水平、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放在首位,优化农业农村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的整体质量。

3、市场配置,政策引导。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我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育人才市场,健全市场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适时制定和调整人才发展目标、重点及政策措施,大胆探索,大胆实

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更好地开发配置农业农村人才资源。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统筹城乡人才发展,培养农村用的上、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统筹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欠发达县(区)人才培养;统筹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水平,激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总量;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各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工作相衔接。注重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统筹发展,协调处理好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突出急需、紧缺杰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提高人才的综合实用效能。

(三)、目标任务

针对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市农业农村人才2010—2020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有显著增加,人才素质有明显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比重不断增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环境初步形成。

定量目标:到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人才总量提高到12万人,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民大学生,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2-3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结构目标:到2020年,农业农村人才学历层次明显提升,专业素养明显提升,技术职务明显提升,县(区)乡等一线农技推广人才比重稳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带动能力全面增强,生产性、经营性、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创业带动就业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

素质目标: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及时了解、领会和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农村人才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主要措施

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搭建农业农村人才服务体系为支撑,充分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成长创业环境,不断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服务、评价、激励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不断优化、能力和素质有较大提高并充分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农业农村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

(一)加大培训力度,稳步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素质

1、实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农村科技致富人才培养计划、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各项培训计划,按照职能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村干部、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学历培训,使他们成为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加大对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对经济强村、经济薄弱村和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类培训,2、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农村人才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示范体系,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农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养加能手开办农家课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努力发挥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党员“双建双带”基地的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通过田间地头示范、联户结对、巡回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

3、整合城乡实用人才培训资源。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库。加强市、县(区)师资信息库建设,形成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科技人员及专家信息库,组建市级农业农村人才培训讲师团,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开展农民网上远程教育。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才流动情况,积极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引导和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科院等各类培训基地为基础,由教育、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现有或新办的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交通便利的原则,选择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明确培训专业和范围,确定培训内容和对象。

(二)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1、构建新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加快整合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建立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组织。

2、支持各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特点,积极支持和扶植各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建设,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规模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

(三)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认真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研究制定农民技术职称评审细则,扩大评定范围,通过开展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实用能力。

2、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考核工作。制定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标准,规范和完善农业农村人才的选拔、表彰奖励和考核办法,实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其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乡村之星”、农村拔尖人才、高中级农民职称人员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档案,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和动态管理。

(四)、健全激励机制

1、积极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开展对农业农村人才推荐工作。对评选出的各类人才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激发广大农业农村人才学科技、用技术、创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2、建立和完善扶持激励机制。一是积极扶持帮助农业农村人才开展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保护农业农村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经营所得。二是支持农业农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鼓励支持农业农村人才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科研实体和经济实体,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并在用地、科技立项、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3、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的政治待遇。加强对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的管理,对农业农村人才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关心。及时把思想素质好、贡献大,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积极培养,大胆使用。把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范畴,有计划地推选优秀农业农村人才进入村级班子。优先推荐突出人才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评选为各类模范人物。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县(区)、乡镇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抓好落实,不断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发展。

下载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浏览次数:405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各党委(党组)、党工委,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直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专业人才支撑,根据中组部、民政部《关......

    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乌当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现在,请允许我就乌当区医疗......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摘要)(最终定稿)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摘要) (2012-2020年)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

    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六

    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六 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年) 序言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同时 也是技术和人才......

    澜沧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

    澜沧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县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发布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规划研究】 我国发布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日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

    澜沧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范文

    澜沧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