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城中村改造目前存在问题的建议
城中村改造目前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我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全面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宏观目标号召下,我市城中村改造经过几年来宣传启动,目前正沿着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改造步伐向前推进,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提出的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使城中村改造依法健康的发展,对我市目前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部分城中村改造进展较为顺利,已初见成效。金水区的西史赵村改造工程进展迅速,改造后的新城普罗旺世横空出世,整个项目从规划到建设,规模和速度让人叹为观止。关虎屯的国贸中心和曼哈顿?国际公寓等高层建筑已巍然屹立于燕庄,气势恢宏。
二七区的长城翰林世家焦家门改造项目,目前30层新居民大楼,已傲然挺立,高耸云端。中原区岗坡村现已成为 “阳光新城”,是由长城集团倾力打造。现在已是高楼林立在秦岭路两侧。金水区的西史赵村、燕庄村、关虎屯村;中原区的岗坡村、三官庙村;二七区高楼林立的焦家门村,新建成的社区、商业街等项目,不仅改造了环境,增加了税收,同时也安排了就业,缓解了政府的就业压力。根据金水区区长王铁良在城中村改造工作汇报会的讲话精神,由于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拉动了金水区的经济发展,而且金水区的税收预计将由原来的13个亿将增长到20个亿,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市土地投放量逐年减少,城市土地愈来愈紧张的情况下,加快城中村改造,将对增加我市税收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二、城中村改造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关键问题:
1、目前部分城中村腹地依旧隐患巨大
我市部分城中村目前依旧是绿地、配套等公共活动设施缺乏,环境质量低下;管道煤气不通,排水容量不足,电力、电信线路杂乱无章,城中村建筑物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严重不足,甚至无消防安全通道,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外来人口膨胀,城中村出租屋成为黄、赌、毒的温床、超生群体的藏身之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问题突出。虽然政府加大改造力度,但城中村目前的状况仍旧令人担忧。
从2000年8月9日市政府下达文件,2003年政府提出城中村改造政策,2004年开始运作,2005年城中村先行者已开始施工,但部分村民为了个人利益,为向开发商索取高额回报,在原有一层、二层或者三层房屋的基础上向上积木式的叠加楼层,2006年抢建风突飞猛进,日益激烈。由于黑庄塌楼事件的发生,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才使抢建风得到缓解,但现在各村违规突击建房者仍大量存在。若遇到强风地震,“黑庄塌楼”事件势必重演,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所以根据历史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城中村现状,政府加快拆迁、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当务之急的大事,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国策。建议市区两级政府把城中村改造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督办要务,要依照文件加快进度,重在落实。
2、政策问题
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四城联创”建设,出台一系列文件,对城中村改造宣传动员,鼓励村民实施拆迁和进行新农村城市化改造。郑州市政府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出台了城中村改造[2003]32号文、[2004]35号文、[2004]10号文、[2004]14号文等一系列文件,科学详细地规定了城中村改造具体实施办法。2007年6月12日又正式出台了城中村改造103号文件,进一步对城中村改造相关问题进行规范,但根据对金水区城中村改造的调查,金水区有13个项目,已开工7个行政村,有合法手续的只有3个,而实际开工项目数量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拆迁改造开工,但至今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主要原因是原来市政府下发的一系列城中村改造文件,大多都标有试行,各职能部门基本上都无具体标准执行,因为没有系列的细则和条件,无法真正开展工作。建议成立市区两级政府联合办公的审批班子,依据103号文件,简化规划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快改造步伐。
3、容积率问题
由于规划局依照规划法审批,不能因地制宜,容积率限制在2.5―3,所以使前期规划手续都没有能解决。2007年6月12号103号文件以前,除关虎屯、燕庄、西史赵有政府特批外,大多城中村因拆迁面积大,建筑面积小,规划局审批容积率控制在2.5―3,使开发面积和拆迁面积不能成正比而停止,相当一部份城中村手续未能审批到位而变成违法建设。2007年6月12日,市政府103号文件解决了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问题,但在执行103号文件同时,建议规划局依照城中村历史遗留的容积率现状,依地据实审批,在容积率问题上,2007年6月12日市政府出台103号文件后,市规划局应按照市政府拆迁1:2的容积率调整方案,对2007年6月12日前已开工和未开工的城中村尽快补批或审批规划用地手续。由于容积率问题造成规划前期不能审批,也不应再追究开发商的责任,应尽快完善规划审批手续。拆迁牵扯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牵扯安置稳定问题,建议规划审批时据实放宽,使拆迁顺利,社会稳定,改造加快。
4、目前城中村土地招、拍、挂问题
103号文件下发后停止了城中村土地协议出让,但像白庙已开工至3层,规划局已核发了规划详规,可没有解决规划用地问题、建筑许可证等问题,该工程属政府协助招商,已开工建设,现在根据103号文件要重新招标挂牌,开发商前期投入如何解决。姚寨村在区政府的组织下,金城房地产已投巨资进行了拆迁,因招拍挂停止了审批,仅过渡费每天就13万元,开发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七区的焦家门村改造项目,前期更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中原区岗坡村、三官庙村、陈五寨村也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拆迁改造,开发商同样已经投入巨额资金,这些情况各区都存在很多,他们都期待着政府能妥善解决。建议:按照103号文件精神,城中村改造拆迁后的土地进入招拍挂程序,应有个时间限制,2007年6月12日103号文件下达前,已经政府批准并组织拆迁的城中村,因开发商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无法退出建设,市政府应批准仍按原合同执行,以协议出让形式解决遗留问题。2007年6月12日103号文件以后的城中村改造,建议在拆迁前都应制定方案,施行毛地招、拍、挂,避免拆迁后再招、拍、挂出现的经济纠纷后遗症。
5、拆迁安置问题
根据目前城中村安置办法,虽有政府出台的文件和拆迁条例,但大多是三层以下拆一还一,三层以上无证面积拆三还一,拆四还一,甚至拆5还一。我市三官庙村为了鼓励村民不盲目建房,三层以下未建房屋按每层130?O补到三层,每平方米村民出350元,这节省了国家资源,避免了重建和二次拆迁,拆迁中大部份村民都能按城中村改造的具体补偿标准给予配合。但仍有部分无理取闹、索取超额补偿的“钉子户”。建议政府对超标准索取利益的钉子户、上访户,不能一味手软,一味姑息。政府应采取安抚、疏导教育和法律制裁相结合的政策,督促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执行,不能完全退让和妥协,如此只会助长歪风愈演愈烈。
6、土地出让金问题
城中村改造土地评估,过去每亩地出让金15万元,城中村改造按103号文件区政府收取,依照评估价交15%比去年每亩15万元还要多,全额上交返还区财政作为基础设施投入;但能否有法律法规上的保证,保证返还给开发商,使用到基础设施上。根据103号文件规定,土地出让金入库,区财政预留30%,待土地顺利交付后退给开发商,并从中提取5%作廉租房备用金,同时按国家规定上交部份应为开发商占用土地,但是混合分房,土地无法划清界线的,建议混合分房以建筑面积划分土地亩数上交。开发商担心的返还用于基础设施部分能否按政府文件给予落实,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金的评估起点应参照去年每亩地15万元计算,如果按今年实行的评估办法,每亩出让金从100――400万元,不能体现出让金的优惠政策,土地出让金应该扣除15%农业发展基金和廉租房5%后随征随返。
7、一村一制问题。
城中村改造一村一制是政府提出的比较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因容积率限制问题,片面的鼓励一些开发商去寻求有空余或更多空余土地的城中村去搞开发建设,这样使一些没有多余空地的城中村就会被搁浅,有多余土地的城中村走向前列。而高集中自身容积率达到4―5的城中村,因日照、消防限制,则停滞不前。建议:对高集中自身容积率达到4―5的城中村,因日照、消防限制,政府应调整捆绑式的跨村联合开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城中村拆迁安置,市政府提出一村一制很有科学性,三层以下有合法证件的面积拆一还一,三层以上无证面积拆三或四还一。房屋建成后,房管局是依照双方协议办理村民安置房的产权证,还是按照合法证件办理产权证,对无证房应依照什么标准办理产权证,政府也应有明文批示。
8、政府满意、村民满意、开发商三满意问题
建议:为促使三方满意,各区政府应像金水区委、区政府一样,领导集体上阵,组织拆迁,就地办公、解决拆迁改造安置中的问题,从拆迁建设到安置到位,身先士卒,使环境彻底改善,经济进一步增长,从而达到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满意。
9、商业地产的审批问题
规划审批是百年大计,在城中村改造中,对区域定位多考虑商业地产的审批,对城中村地理位置定位为住宅区和商住区,这尤为重要。强调可持续性经济收益比地产一次性收益意义重大,重视百年利益和子孙利益, 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就应当重视商业地产带的审批。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和规划部门对商业地产规划要予以重视,不能忽略城中村改造中的商业规划,这也是城市规划审批部门需要重视的环节。
10、小产权房问题
经市区两级政府批准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已取得规划局修建性详规并已开工的城中村项目,应与个别村自发违章兴建的小产权房区别开来。因为已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虽然手续还不完善,但这是在政府引导下组织拆迁建设的。小产权房是村委在利益杠杆支撑下自发违章建设的,不能把城中村改造手续尚不完善的工程和小产权房等同起来予以处罚,这样会引发矛盾,打击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失信于民。建议: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执法部门应查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都予以处罚。
11、小户型审批问题
城中村改造和国六条制约问题:市规划局已向省建设厅提出城中村改造应不受国六条小户型制约,因拆迁安置房不同于商品房,村民拆迁时有选择房屋面积的权利。对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也应放宽小户型审批的政策,因为城中村改造只有提升房屋高度,才能达到对安置拆迁户和开发商的利益的均衡,高层建筑的公摊系数在1:0.27――0.3,多层公摊系数每平米在1:0.08到1:0.01,高层住宅每100平方米由于公摊系数高,实际使用面积要比多层少,100平方米少12.7到13平方米。国六条在制定小户型时,疏忽了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小户型限制在70%时,因公摊系数的不平衡,倒置了实住率的偏高和偏低问题,不利于市场销售。建议:城中村改造在小户型审批上应平衡高层和多层分摊系数的均衡,以解决实际使用面积问题,结合实际放宽审批政策,促使城中村改造更快、更好的进行。
12、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执法问题
截止目前,郑州市96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的城中村改造,在两级政府组织下,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开始拆迁改造。但市执法局、市建委执法队都不同程度的给予处罚,限令停工,这种情况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对城中村改造进度并在实际上影响了开发商的积极性,使投资商、村委、村民对政府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建议:市执法局、市建委执法队执法时应多了解城中村实际情况和有关手续办理进度,拆迁实施办法应多学习和参照金水区政府的工作方法,领导亲自挂帅,研究解决办法,不能简单、粗暴罚款停工,应制定方案分工包干,依三满意为出发点作好工作,拆的快,动作大,无乱子。
13、高压线入地问题
目前郑州市旧城区城中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在高压线下,按规定高压线下不能建房,因土地紧缺,高压线下村民都已建满了住宅、小作坊、小厂矿企业,这些违规建设每遇到雷电,都会直接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市政府成立领导班子,组织实施,充分利用高压占地,既增加了税收,又改变了城市环境,消除了高压线下雷电隐患。由于供电部门的行业垂直管理,建议政府出面,落实高压线入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土地真正合理利用,同时使城中村改造顺利发展。
14、关于减免费用问题
对纳入政府计划改造的城中村,免交11项规费,服务性收费减半征收,这些减半收费的范围应该细化。既然属政府职能部门所收规费全免,建议凡属政府职能部门专设的下属服务型审批收费统属服务型收费,必须按减半征收落实到位。
15、关于居民住宅用水污染的问题
郑州市从80年代后至今住宅供水使用地下室设蓄水池,楼顶设高水箱,由于存在预存水问题,自来水在蓄水池内或高水箱内和二次机械加压存在污油渍污染水质,到居民用水时,水的质量已发生质变,影响居民饮用。建议政府在旧城改造中,新农村建设中,城中村改造中革新使用山东三利二次供水无负压无污染新技术。
16、关于外墙保温安全性问题
根据建设部推广使用外墙保温技术问题,近年来由于无规范性使用材料,导致外贴砖,从高层脱落,多发伤人事故;而使用外墙涂料价格不低,且极易脱色。外墙面的装饰又直接影响城市风貌,建议市政府、城建管理部门推广使用外墙保温砂浆。外墙粘贴瓷砖,少用或不用外墙涂料,作为楼外墙装饰材料,推广使用外墙保温砂浆,防止了使用塑料薄膜脱落和涂料脱色的隐患,不但保证了室内温度,同时对城市环境外貌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
17、城中村改造二次供水供气供暖供电问题
根据目前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对村民已交纳过供电贴助,供水资源开发费和天然气初装费、暖气集资费的村民,在城中村改造中,原使用的水表、电表、气表、在新安置的房屋中可重复使用,不能让村民二次缴纳费用,避免村民有不满情绪,引发不稳定因素。建议:对重新安置房屋村民的套数,按郑州市人民政府103号文件减半征收费用,对开发商在城中村改造中按市政府103文件中1:2房屋面积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所交纳的费用减半征收。
城中村改造是件伟大的造城运动,拆迁建设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时间跨度。市政府成立的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应切实全面展开工作,认真设置办公机制,将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依照相关城中村改造政策,给投资商创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前期政府让利于开发商,为其创造投资环境,后期则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城中村改制工作,对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改变郑州市城市环境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执行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四城联创”建设的速度,为把我市建成真正区域化龙头城市、中部六省龙头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 开发商急盼政府政策支持
来源:郑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8-25 阅读:125次
自从2007年郑州市政府103号文件出台后,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已经全面铺开。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审时度势,也投身到了这一事业中去。但是据了解,目前有些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一些项目甚至陷入停顿状态。原因何在?开发商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本期“地产下午茶”邀请了几位已经或准备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开发商,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晚报记者 卢志峰/文图
“开盘死”凸显刚性需求
记者: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你们作为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开发商,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各位觉得从这次的行业性危机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罗超:现在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开盘死”,就是开完盘之后当时的情况挺好的,但是后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行,我们后来也分析了,开盘的时候这一部分就是刚性的需求,把刚性的需求一满足后面就没有了。过了年后从中央到地方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效果会显现,可能会有所好转,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成交量可能会有所上升,但成交的价格出现较大的回升是不太可能的。
赵大伟:说到刚性需求,我觉得开发商要反思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我们对这一部分客户的需求研究得不够、不透。过去对投资型、改善型
客户研究得比较多,现在市场形势一变,刚性需求成主体了,就感觉到措手不及。所以有不少客户到售楼部一看,对你的房子有些兴趣,但又觉得你这个房子不能完全满足他的需要,或者远远超出了他的需要,又犹豫,这就是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要花大力气研究这部分客户的功能需求,要方正实用,要舒适,还要适度,不需要做得太奢侈,那是一种浪费,让客户花冤枉钱。
张振海:实际上老百姓的购房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他们的真实需求,研究好市场。像郑州市东郊和西郊的需求就有差别,要搞清楚。我们在西郊搞开发,感到国家“70·90”政策还是很对症的,甚至西边矿区的也有不少来买。
“带着锁链”还要跳好舞
记者:城中村改造项目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和要求,比如容积率的要求、廉租房比例的要求,还有开发周期长的特点,这对开发商在项目运作和产品设计上会有哪些影响?
赵大伟:城中村的项目开发周期会比较长,还要先安置村民,商品房这一块要补安置房这一块的成本,对开发商资金量的要求很高。我认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利润应该在后期,而不是在前期。前期为了照顾整个项目的现金流,价格不能太高,要及时回笼现金,不然你后期的开发就会有困难。后期可以在你逐步开发这个产品的过程中完善这个产品,这
样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在后期提升了的产品价值实际上是你利润的主要来源。
张振海:“70·90”、容积率、日照时间这个都是要基本满足的。但是从城中村改造的特点来说,怎么样让它更人性化,更好,同时还要有市场、有利润,这个确实也很难。你是搞高层,还是搞多层,还是搞小高层,有一些客户感觉高层物业费高,想要多层的,但多层多了容积率怎么办?这就要我们想办法,尽量做到均衡。
罗超:首先我们要执行国家的政策,要按政府的规定来做,不然就要出局了。容积率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我觉得还真不少。另外,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性很大,都比较靠市中心的区域,人口密度大,拆迁的成本也都差不多,再加上政策要求也比较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产品的雷同。所以我总觉得,城中村改造确实要努力达到高手的水平才能去做。盼望政府继续“扶一把”
记者:城中村改造项目政策性很强,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也很多,在这方面你们在开发过程中感到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张振海:城中村改造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多数的城中村村民一听说要改造也是很拥护,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实际情况还是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再一个就是手续的办理,希望在符合程序的前提下能够再快一点,不能拖,尽快地拆迁,尽快地去盖,加快资金的周转,这个不能慢,慢的话开发商要付出很多成本,像过渡费就要付出很多,这对开发商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罗超: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支持是少不了的,有些问题可以尽快明确,让开发商吃定心丸。比如所建廉租房要先租给政府5年,那么租以前是不是要求开发商办成自己的产权?租用期满5年后要返还给开发商,到时这些房子是作为新房上市还是作为 二手房上市?说到加快各种手续的审批,提高办事效率,郑州的支持力度应该更大一些。
赵大伟:政策支持方面有不少政府是考虑到了的,像城中村土地招拍挂,103号文说要对前期介入的开发商有所照顾。不久前市政府17条稳定市场的政策中对城中村改造这一块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牵涉到的部门很多,希望能够尽快地落实,使城中村改造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
第三篇: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经常出现问题,不时被媒体披露,虽是行外人,却也想表达下自己的看法,故随手写了几句。强行拆迁违法问题
城中村,原为农村,因城市扩建而被包围,但还具有农村的一些特点,比如村民具有宅基地。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享有对宅基地的个人使用权,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属村民私有,神圣不可侵犯,故若村民不许可,任何人无权拆迁村民的房子。若没有什么重大或特殊问题,宅基地或者宅基地的使用权也不能随便被剥夺,纵使强行剥夺,但宅基地上所建房子,则不能随之归公,村民有所有权和处理权,乱动村民房子,属违法甚至违宪行为,决不能以权力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胁迫或强行处理,对于属于私人财产的建筑物的补偿,不能由相关部门私自规定,要把村民作为平等的谈判对象进行协商。土地受益问题
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也就是属于村集体,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因此宅基地被征用,除了补偿其上的建筑物外,还应该另分宅基地,如果不另分宅基地,则应能得到相应补偿或者能从放弃的宅基地上获益。土地所卖之款,应属于村集体所有,可以以多种形式均分给村民,至少不应该有其他什么单位从中受益,如果归到大集体,则应归于中央财政。有关土地部门也只具有土地管理权,没有所有权,不能随便买卖土地,让他人受益而把卖土地所得款项落入自己名下。工程承包人问题
改造城中村,可能主要出于市容方面的考虑,若如此,改造任务,毋需给其他人,村集体自身也可以改造,改造成符合规划的住宅小区。作为失去宅基地的补偿,村民可从房屋的出售或出租中获益。其他公司可以承包楼房建造任务,给其支付相关劳务费即可,建成以后楼房所有权与他们没任何关系。现在许多城市把村民宅基地卖给房产开发商进行改造,让他们经营受益,感觉其中问题不少,这也不属于征做建设用地的范畴了。小产权房问题
小产权房一度热了一阵,主要是价格比商品房便宜得多,而中国穷人多。但是有个问题,就是房产商买了使用权的土地,上面盖的房是商品房,而村民具有更长使用权的土地,盖的房子为什么是小产权房呢?难道自己具有终身使用权的土地,还要自己掏钱再买使用权才行?难道请房产局过下户,房价就能翻上几倍?显然里面存在很大问题。国家或政府征用集体用地,价格便宜得多,一亩地是邻近耕地年收益的10倍左右,一亩地年收益1000元,则一亩地价值只有1万元左右,但是按市场价,则是数百万元,错了数百倍,这也是房价飞升的一个原因吧。既然买卖的是村民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同样归村民,村民能否不要出让金而直接要下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就是自己不要钱了,要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显然和房产商买使用权一样,对国家和政府应该是没有什么差别。土地使用权,可以给房产商,当然也可以给村集体,财政需要交什么费用,村集体也上交,只是把小产权房变为大产权房而已,显然这不需要多少钱,但是房子价格却可以降许多,可以以小产权房的价格出卖商品房,对村集体利
益也没有坏的影响,反而有好处,房子容易卖了,对广大的买房者却是大有好处,房子价格低了。这种对国家,对村集体,对其他老百姓都无害处的做法,为什么不采用呢?
第四篇: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摘 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根本形成原因是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城中村改造”只有解决了土地二元所有制问题,“城中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要解决土地的二元所有制问题也只有通过征用途径来完成。【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征用
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
城中村是在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所以“城中村”问题现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快速扩张,对土地的需求更加迫切。“城中村”,这一名词对于我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不少城市来说并不陌生。在一些城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中,昔日的城乡结合部逐渐成为城市内部地域,城乡结合部中的农村也被包围在城市地域之中,导致部分城市的城中村大量出现。但由于各地政府在处理城郊农村时所采取的政策不同,特别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人口、土
地的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村内的土地、人口、规划、管理都没有纳入城市体系;再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土地的升值导致城中村以收取租金为主要特征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城中村存在治安、卫生、消防等大量的隐患,从而出现了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城市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已到了必须综合治理的境地。在城中村的改造上,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博弈。对于城中村的研究需要综合城中村表现的多个方面,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城中村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国外尚未有关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甚至没有一个公认的译名。但从国外学者对城市的研究中还是能找到一些对城中村类似问题的阐述。基本为以下三种:(1)城市平民窟:英国地理学家Susan Mayhew 认为平民窟是穷人住宅的聚集地,通常以多户混居和拥挤为特征。贫民窟改造需要外部中介机构在活跃社区内部资源和获得外界投入方面向社区提供支持,以提高社区能力进而改善自身居住环境1;(2)城市边缘带(Desakota Reion)是德国地理学家Louis提出的,它指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的高度混合,延伸与城市核心之间的廊状区域2;(3)城市蔓延:城市蔓延最早出现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指的是城市化区域向未城市化地域的不相称扩张,是城市边缘高度容积率、高度 12 引自: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科学出版社,2004,第13页 顾朝林,《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建筑密度的大片住宅的开发,使城乡间的接线日趋模糊3。
由于城中村现象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其他国家几乎找不到相同的案例,加上城中村现象出现的时间不久,国外直接针对城中村现象进行研究寥若星辰
2.国内相关研究
现今,城中村改造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本分为三个阶段4:(1)20世纪90年代前:是城中村的雏形;(2)20世纪90年代中前:这时国内顾朝林和熊江波两位学者引入了国外“城市边缘”的概念,开始了国内学者对这一区域的研究,总体来说,这为城中村今后的研究做好了铺垫;(3)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中村现象越来越明显,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概括:第一从建筑景观及环境角度讲,城中村是村民陆续的房屋搭建,并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这种无序高密度的建设与城市整体景观不协调,在加上城中村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导致内部存在严重隐患;第二从城市经济和土地管理角度讲,产生城中村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二:一是开发商过于迁就行政隶属、土地所有制等现状,以至于延误改造的最佳时机,使得民房区位价值不断攀升,导致开发成本过高,二是民房位于景观控制带,由于容积率控制使得开发商无利可图;第三从城市发展角度讲,政府在同一时期进行经济建设,没有很多资金对每一项改造都提供财政支持。因此,在城中村的改造中应该分高、中、低三种方案:高方案就是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使城中村尽快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34 张庭伟,《城市蔓延中的土地市场驱动力与政府角色》
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科学出版社,2004
中、低方案是为日后改造做铺垫。
三、城中村改造的现实意义
1.改造城中村,是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分析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宁波如何继续保持关键在提升城乡统筹力,空间在城郊,潜力也在城郊。因此,必须把城郊接合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着力打好这场硬仗,努力形成城乡互动、交融发展的新格局。
2.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城市的功能在强化,解决“城中村”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改造城中村是一种方向、一种趋势,既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城郊新农村建设要求,使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驾齐驱。
3.改造城中村,是改善城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宁波城郊农民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村民住房困难比较突出,村内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呼声非常强烈。改造城中村,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政府职责和群众愿望的有机统一,也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
4.改造城中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中村成为城市管理不到位、农村管理不着边的“游离体”,“脏乱差”、“假伪劣”等问题屡禁不止。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出现贫民窟,成为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造城中村,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城乡公共秩序,使城市发展、城中村发展与村民发展融合和谐。
四、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主体不适格:《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2)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作出高于前款的规定。
也就是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一定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满足这些条件是禁止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这不仅仅是资质、能力、经验的问题,还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的体现。而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绝大部分开发主体根本就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更甚者,是直接由村委会作为主体来开发建设的。
2、土地性质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
市房地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即只有取得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才能从事房地产开发,而城中村改造项目很多直接是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及经营,这样做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造成了集体土地资源的流失,严重的侵害了集体成员的利益。土地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权利客体之一,不仅仅体现在主权权利方面,更重要的体现在其作为物质财富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产生效益方面。我们国家实行房地一体主义,作为财产,没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屋犹如空中楼阁般虚幻缥缈,建在“别人”土地上的房屋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3、不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从事房地产开发必须是在城市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计划和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计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还应当报计划主管部门批准,并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中规定: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都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中村改造如果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或者暂时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那么它不但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同样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功能,更有可能给城
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4、项目质量没有保障。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送审查机构审查。建设单位可以自主选择审查机构,但是审查机构不得与所审查项目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查机构提供下列资料:(1)作为勘察、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2)全套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2)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3)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4)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另外,工程还要符合防震、消防、环保等等一系列的强制性规范。只有经过了有关部门有力的审查监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城中村改造在这一环节是缺位的,也许有人会说,没问题,这些房子住上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隐患已然存在了。
5、冲击了房地产市场,成为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之一,给市场的调控带来了困难。
(1)、冲击市场: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尽管是非法项目,城中村改造的房屋销售势头依然不减,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在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开发面积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合法项目销售的萎缩,开发
成本增加了,利润就会减少,资金运营周期拉长,资金链也会面临中断的危险。
(2)、造成泡沫:泡沫产生直接的原因是市场开发总量与现实购买力之间的落差。大量的炒房会产生泡沫,那是因为炒房导致增加的市场需求量高于开发量,造成了市场需求量大增的假象,从而诱使开发企业加大开发力度;而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销售使实际的需求量小于开发量,造成市场萎靡的假象。
6、给社会安定埋下了隐患。城中村改造项目合法性的缺失会导致巨大的法律风险。房屋是最重要社会不动产之一,有甚者几乎构成了工薪阶层的全部家庭财产,不能办理房产证也就意味着缺乏有效的权属证明,不能证明该房屋是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更不能上市流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的使用范围和利用价值。如果项目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还将面临被强行拆除的危险,动辄涉及成百上千人的贴身利益,势必造成巨大的纠纷以致于引起社会波动,不安定因素会随之增加,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脓疮毒瘤。
7.拆迁补偿政策灵活性不够。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有些“不适应”拆迁现状的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在不改变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的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制定适当的方案。即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顾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现行的住房困难家庭捆绑政策与农村宅基地建房批地的捆绑政策不一致,而且该政策对无房户和独立享受困难户界定有一定的盲区。
8.政策可操作性差。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拆迁补偿,按照目前政策
只能货币补偿,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大多数被拆企业要求落实企业迁建用地,以便生产和经营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江北区适当区域划出一片土地,作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迁建用地势在必行。
9.安置滞后引发不少矛盾。征地拆迁安置在政策上讲是先安后拆,但落实不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由此而引发不少的矛盾,拆迁安置机制不规划是唯一引发矛盾的根源。征地拆迁补偿本应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而实际工作中大多又因为市场不健全或市场机制缺位而形成既非纯粹的政府行为又非规范的市场行为,形成利益分配不清晰不规范,造成农民对基层政府的普遍不信任情绪,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
10.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一向来是个比较大的难题。小区里的住户都是原本村里的农民转变过来的。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生活习惯等都与一般小区的住户有一定差距。物业费交不上来,物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的话势必在绿化养护,清洁卫生,小区保卫等方面都出现问题,使安置房小区变回到原本城中村的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在给予物业公司一定数量的商业用房外,是否可以由政府出资,对安置房小区的物业费用进行补贴。使小区物业能够正常运行。
五、“城中村”土地所有权的状态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即所谓的“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土地所有权状态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具体划分为“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由于“城中村”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而被划入城区,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既有城市的一些习性,又摆脱不了农村固有的特质,是二者的混合体。“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1)、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国家全部征用,农民不再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已经被城市完全包围,原农民已全部转为居民,只是保留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这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城中村”,它经过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对象。(2)、正在“撤村建居”。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权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但原农民未转为居民。(3)、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全部仍属于集体所有。后两种村的情形是狭义上的“城中村”,是通常所说的要改造的“城中村”。“城中村”中存在的土地所有权状态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类,两种土地所有权从表象看,仅是所有权主体不同而已,但其实质是不平等的,表现在:(1)国家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国家,而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为集体。根据土地法第10条: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又分为: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三种组织形式。两种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与国家之间可以进行转化,且是单方的,只能由集体所有权向国家所有权转化,而不能是国家向集体所有权转化;同时集体所有权主体之间是
不能相互转化的。(2)集体所有权向国家所有权转化的条件是唯一的,我国宪法第10条和土地管理法第2条的规定,方式为出让,这种行为其实质可以看作是一种买卖,只不过是一种强买强卖罢了,只有一方当事人(国家)的意思,几乎是容不得对方(农村集体)意思表示,农村集体只有强制取缔的义务,这就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了,自然出现了现实中征地赔偿款太低,侵害农民权益的事件的发生。(3)两种所有权的权能上也是完全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两种土地使用权上。而“城中村”土地所有权往往表现国家所有权借助“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断地扩大,“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逐渐缩小的趋势;同时也表现集体土地所有者已经看清国家征用土地不完全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征用后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商业上的利益,因此,农村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交易中开始尝试用市场价格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凭此来保留其土地所有权,村落在城市中得以延续。
六、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保村民利益不受侵害。村民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改革的难点在村民自身。城中村改造不但要重视城中村的景观改造,更要重视人的改造。改造后村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旧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城市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大力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开展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将村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在过渡期内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免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开展种植业以外的经营活动,以便维持生计。2.切实搞好土地产权转变。土地产权归属问题是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实质所在,只有在转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城中村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体制的变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城中村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在近期内很难做到,而城中村的改造是近期必须从事的工作。因此,在提出土地产权转变后改造策略的同时,必须着重提出近期切实可行的、在土地产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的改造策略。3.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和升级。目前城中村村集体经济主要经营形式有三种:商贸服务、土地出租、物业租赁,后两种形式是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典型的“寄生型、外生式”经济,这种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只有村具备起码的起动资金,城中村改造才能进入议事日程。从短期看,集体资产能否做大做强,集体物业收益能否保值增值是城中村改造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转制后的集体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和升级更是新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动力。4.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城中村问题的严重性和改造的迫切性,积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实现城中村合理城市化。其次,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需要相应的全方位的物质、制度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包括政策、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社会文化的传播引导,特别要注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由农村就业转为城市就业的心理要求。5.引入市场机制。在城中村改造中,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而当地政府又不可能对城中村改造进行大规模地投资,因此应进行市
场化的开发模式,鼓励开发商、投资商介入参与城中村改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中村的改造向城市现代居住小区方向发展,这样既可以使村民摈弃小农经济意识,改变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参与、享受城市文明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向城市人的转变。由于市场的导入,还可以盘活村集体经济,使其在组织制度、经营机制上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强化其投资能力、组织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6.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政府提供服务、便利与优惠措施,鼓励资质良好的公司与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全面改造城中村。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将城中村改造收益的一部分转变为社会福利保障,保证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对统建改造房屋给予一定规划控制指标的放宽;对统建改造房屋减免部分税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启动资金和低息贷款,并为改造划拨改造配套用地,用于搬迁工厂以及居民临时安置。
7.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城中村在物质形态、社会经济结构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必须逐步改变村民落后的文化素质和小农经济意识,使其在职业、文化、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生根本转变,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乡村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保护好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如古村落保护、文物保护、传统风俗继承和发扬等,坚持走保护和建设并举的改造之路。
8.实行近、中、远期的结合。城中村的改造由于牵涉的面较广,尤其受到开发商利益的驱使及投人产出的制约,在制定规划的过程,注重近、中、远期实施规划的结合,近期安排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为今后的改造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中、远期安排一些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以创造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得城中村与城市的各项事业融为一体。
9.有形无形改造并重。这是城中村改造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城中村改造中,所进行的改造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坚持有形与无形改造同步推进,既重视拆旧建新、拆迁安置的有形改造,也注重抓好涉及深层次问题的无形改造。在操作上,先进行无形改造,后进行有形改造。正是有了无形改造,才实现了村民向市民真正转变;正是有了无形改造,才隔断了相传数千年的土地依赖,加速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正是有了无形改造,才促使其转变小富即安、不求上进的小农思想,在城市节奏、城市文化的熏陶下,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如果说有形改造是对城市外在形态的一种提升,那么无形改造则是城中村村民“灵魂深处的变革”。城改是一场新的革命、新的变革,坚持有形与无形改造并重,就能够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健康发展。
七、结语
本文就“城中村”改造应着重从利益兼顾、体制转变、法制健全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 同时根据一些城市的改造经验和事例,阐述“城中村”的现状及引发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希望对现实情况有一
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深华,2004.8.5:《西安“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保之忧》,当代陕西。
2.张贵凯,2003:《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3.关于城中村建设,新闻百度网 http://news.baidu.com。4.李俊夫,2004:《城中村的改造》,科学出版社。
5.王达,2010:《房屋征收拆迁法律制度新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6.马晓萍,2011:《房屋拆迁与征地补偿》,中国法制出版社。
第五篇:我市各区2012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我市各区2012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及工作措施
开封新区:
加强领导 加快进度 多方筹资 保证质量
开封新区2012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南正门城中村改造和瞿家寨、阎寨、野场迁村并居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6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00套。
为圆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开封新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工程,调整充实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建立包保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审批、规划、土地、拆迁等问题。细化量化任务分解,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纳入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工期。稳步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阎寨、毛寨迁村并居实现一期交房400套,使村民早日搬进新居;瞿家寨、野场迁村并居实现投资5亿元,完成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55栋高层、小高层建筑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在确保9月份验收竣工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屋内装修、人口统计、房屋分配等各项工作,为870余户、4170位村民入住做好准备。同时,启动总投资36.3亿元的王府寨迁村并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横堤铺、斗门、前沙滩、后沙滩等迁村并居前期工作;加快总投资2.5亿元的新安苑小区项目建设,确保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600套,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做好资金保障。用足用好上级支持资金,实现支持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匹配和投入及时到位。
四是严肃工作纪律,保证工程质量。突出重点环节和部位,强化防范措施,落实项目廉政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一项工程都不出现质量问题。
金明区: 规划先行 注重疏导 以人为本 公平透明
2012年,金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如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开关厂棚户区、祥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46万平方米。
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改造与全局部署相统一。科学编制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强调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彰显区域特色,凸显功能定位。
二是坚持宣传引导,注重利益疏导。依托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法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报道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做到《群众工作宣传方案》、《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依法、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政策,千方百计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同时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牢牢把握政策导向,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坚持“政府零收益,让利于民,让利于投资者”的原则。
四是坚持公平透明,确保各方受益。继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政府、群众、开发商“三满意”。对每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做到有专业人士指导,区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进一步提高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五是坚持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充实和调整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把它作为全区城中村改造常设机构,指导全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建立健全“周督查、月通报、年考评”制度,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深入开展。
龙亭区:
有序快速协调推进 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龙亭区2012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古城区一号地块、古城区二号地块、水系二期及周边地块改造项目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4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11套。其中,廉租住房933套,公共租赁住房114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538套。为确保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龙亭区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工作组织,建立高规格的指挥部,强化统一领导。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份工作计划,每个项目至少配备两名县级干部,区直部门实行包保责任制,分包到户,责任到人,一包到底。
二是宣传引导,快速推进。龙亭区将迅速把开封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传达至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政策、意义,引导群众支持、配合改造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快速推进。
三是抓好对接,协调推进。作为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龙亭区将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做好与市直部门的对接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建设。同时全力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对影响、阻碍和破坏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特别是对阻挠施工的各种违法行为依法从快处理,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四是强化目标,确保完成。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一工作重点,龙亭区将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例会、督查通报、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等,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把这一事关民生大计、造福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决打赢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场攻坚战。
鼓楼区:
把握政策 强化考核 有情操作 和谐推进
鼓楼区2012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州桥遗址周边改造、水系二期及周边地块改造和鼓楼复建项目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4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27套。其中,廉租住房451套,公共租赁住房450套,经济适用住房1119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407套。
鼓楼区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13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的鼓楼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综合组、保障房建设及规划组、土地协调组等8个工作组。同时从全区机关、办事处、社区抽调1200多名干部编组到户,深入做好宣传发动,把棚户区改造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二是强化培训,把握政策。鼓楼区将邀请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员对全区所有参加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政策法规、讲程序操作,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政策法规,熟悉征收业务,真正达到应知尽知,应会必会,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群众满意、作风扎实的征收队伍。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成立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区四大班子领导按照分工直接深入到各征收地块现场指挥。辖区办事处、社区和各分包小组按照分配的目标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迅速到位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把各项目地块的征收进展及完成情况定期通报,作为业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奖惩。
四是有情操作,和谐推进。要求各分包小组工作人员要与棚户区居民实现零距离接触,释疑解惑,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的棚户区居民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征收过程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使辖区群众通过房屋征收真正得到实惠。
顺河回族区:
统筹谋划长远 强力抓好征收 加快投资建设
2012年,顺河回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如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古城区三号地块、汽车东站百亩大市场改造项目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20套。其中,廉租住房216套,经济适用住房538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66套。
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今年1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研究,及时成立了顺河回族区老城改造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6个工作处室,做到组织到位、专职专管、一线指挥。
二是统筹谋划长远。认真排查辖区内棚户区和城中村现状,将14个具备条件的地块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纳入目标管理并分解到责任单位,做到超前谋划、落实任务、有序推进。
三是强力抓好征收。采取区分主次、先易后难,创造条件、加速催化,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工作方法,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今年,将以三号地块、汽车东站百亩大市场为重点,举全区之力,全面打响房屋征收战,确保实现全年征收不低于50万平方米的目标。
四是加快投资建设。顺河回族区将以再现古城宋韵风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认真落实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征建联动建设举措,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建设、高质量完成。今年,顺河回族区老城改造项目招商引资确保不低于两亿元。
五是重干实干苦干。顺河回族区将始终强化责任运作,全力以赴,克难攻坚,重干实干苦干,全面实施老城改造大战略,确保城乡建设3年大提升,努力为改善民生、助推发展、提升形象、加快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禹王台区:
精心组织实施 坚持多策并举 改善投资环境
2012年,禹王台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如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火车站广场改造、城墙五期改造项目为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4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56套。其中,廉租住房530套,经济适用住房15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76套。
采取措施如下:
一要迅速宣传动员。禹王台区将召开全区房屋征收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该区房屋征收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在全区营造推进房屋征收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要精心组织实施。禹王台区将以市政府批准的《开封市禹王台区发展规划和城市设计》为引领,把郑开城际铁路沿线、开封火车站周边、城墙五期和繁塔·禹王台景区二期、大河柳苑等地块作为房屋征收重点。确保完成城墙五期工程7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确保完成大河柳苑8万平方米、医院后街1.8万平方米、槐树院1.7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确保繁塔·禹王台景区二期房屋征收工作有实质性突破,确保郑开城际铁路沿线及火车站周边地块房屋征收不少于25万平方米。
三要坚持多策并举。在完善司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加快依法征收进程。加快大河柳苑、中州佳苑、庆缘雅居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多渠道解决被征收户的安置问题,以安置促和谐征收。
四要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地块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力度,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热情的服务,吸引开发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该区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