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

时间:2019-05-14 05: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

第一篇: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

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

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牛人写作技巧

申论想高分,看下强人“申论”帖子,保你受益非浅!

一个川籍考生的申论心得——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转)申论独门秘笈——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 作者:qmhk 在下在07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该职位报考比例2:2000),笔试总分第一,领先第二名14分,申

论分第二。在随后的湖北省考中,亦斩获湖北省发改委世行办(该职位报考比例2:500)笔试总分第二的理想战果,申论分第一。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详述于下,不当处请朋友们不吝指正: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

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

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

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

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 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尾(假定四川省考):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

问题,笔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

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

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

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

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前面的)。“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节能减排方面: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

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

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

大段经典表述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

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

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神了。

时间安排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经典的表述。若时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书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

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

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权威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

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

川省,你怎样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

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

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是所谓专家学者的**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

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

真正应该看什么?

党报是最好的读物。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

南方周末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

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在

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

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

《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置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行文将终,我想强调一点,任何考试说浅了是考技巧,说深了是考能力,最深处其实还是在考人,考人心。申论是为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它一切的考试设计都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怎样有效处理党政事务这点来的,作为应考者,只有内心深处深爱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经常性关注国家大事民生

民意并时常作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而非单一的“为考而考”,才能在申论考试上取得理想的高分,走上你心仪的公务员岗位。

最后,祝有志公考的朋友们心想事成,申论拿高分!

在论坛朋友的指引下查到了成绩,和预想的差不太多,虽然其实我还是期望更高些,因为这次发挥的真的很好。

国考,上海,贵阳,青岛......一年之类像赶场一样考了很多地方,每次都裸考,每都差二三分进面试,钱花了许多,人也接近崩溃,本来都很犹豫这次参考的,但最终还是来了。因为我很喜欢西安。很喜欢很喜欢。特别是在上海呆了这半年之后,更加觉得西安适合我。

或许当都没抱什么希望时,可能还会考的好些。

希望这次不要再杯具了。

谢谢论坛谢谢大家。

PS:帖子得到的关注很多,这几天放假在家也经常来论坛看看,谢谢大家善意的回帖,我也再多发几点感受。

1:我以往考试每次都会在一些题上不自然地卡住浪费时间,留下巨大遗憾,本来我做题速度就不快,即使每次做的正确率很高,但因为有很多题是乱涂的,所以分总不高。譬如数字推理5道会很诱惑我,把它推出来会有种很解放的感觉,所以总被某种力量强迫着在那儿推理。譬如有时候会在一道词语或者成语题的两个答案中反复推敲比较。譬如资料分析明明一下大概就能估计出一个答案,但还是鬼使神差的要去细致地演算一遍确认,但最后还是那个答案。所以每次道最后去胡乱涂几十道题时都很后悔。

这次考试或许由于考的多了,自控能力有了些提高,加上做的比较顺畅些,所以没太去纠缠一些题目,所以最后只胡乱涂了十道左右题,比较满意。

2:申论以前也总是在开始时左思右想。力求答的格式好内容完整全面,但最后时间一紧张就飞速答题,字迹也开始不受控制的潦草。还出现过第三题答案写到第二题位置上,大作文忘了写标题等失误。后来总结了下,照第一感觉开始答题,前几道用一二三四点答,觉得差不多的都写上,以后想到的再加上补充。大作文用经典五段式,第一段通过大框架分析提出问题和论点。二三四段分别为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和建议,五段总结和展望,并和第一段呼应和回归。也是在列出个大概框架之后就开始写,每个段落的充实和演绎即兴发挥,别太纠

结于力求华丽,通畅和无硬伤就好。关键在于主干。然后卷面一定要干净,字一定要工整。

这次考试没想着要写多好,多新意,只想顺畅工整地写下去,结果有点过于流畅,最后差点收不住,超了近两百字,估计被扣了几分,但总体还算满意,因为这次是几次考试中字迹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很清楚的。以前总在最后几分钟赶收尾,后面明显过于潦草。这次答完还剩四十分钟。

3:我发这贴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我知道我的分数算比较高的,所以我很注意我的措辞,但还是有些同志有误会,我是一个考试常态化的人,平均一个月有几场考试,有考的很好的,有考的很不好的,考的多了,心态就已经很平和了。尤其是像我这种考的极其多的。有时仅仅是一种想参与大家讨论的迫切欲望,与人交流毕竟是很愉快的,尤其像我这种有点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喜欢在网络中与大家交流。而且即使进面的,没过最后一关就炫耀未必显得我脑残。

4:我现在的工作是个闲到蛋疼,自由到脱缰的工作,但要拿高薪毕竟是很难的,而每次发工资差别总是很大,我表示鸭梨很大。而且现在的工作我发现其实并不适合我。所以我一直考公务员,但路途坎坷。

5:考上或没考上,放弃或不放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不是要命的问题。人生一个普遍在一百年内的过程,活的开心的关键是要活的坦荡,爱自己的同时同样爱别人,而且把欲望控制在一个比较正常和现实的范围内。6:我似乎很啰嗦,谢谢大家。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牛人写作技巧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牛人写作技巧

申论想高分,看下强人“申论”帖子,保你受益非浅!

一个川籍考生的申论心得——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转)申论独门秘笈——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 作者:qmhk 在下在07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该职位报考比例2:2000),笔试总分第一,领先第二名14分,申

论分第二。在随后的湖北省考中,亦斩获湖北省发改委世行办(该职位报考比例2:500)笔试总分第二的理想战果,申论分第一。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详述于下,不当处请朋友们不吝指正: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B: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二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尾(假定四川省考):前不久,重庆市和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

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

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前面的)。

“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节能减排方面: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

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

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

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

大段经典表述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

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药国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神了。

时间安排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经典的表述。若时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书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

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

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权威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

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川省,你怎样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

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

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是所谓专家学者的**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

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

真正应该看什么?

党报是最好的读物。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南方周末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

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

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置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行文将终,我想强调一点,任何考试说浅了是考技巧,说深了是考能力,最深处其实还是在考人,考人心。申论是为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它一切的考试设计都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怎样有效处理党政事务这点来的,作为应考者,只有内心深处深爱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经常性关注国家大事民生民意并时常作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而非单一的“为考而考”,才能在申论考试上取得理想的高分,走上你心仪的公务员岗位。最后,祝有志公考的朋友们心想事成,申论拿高分!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

自贡事业单位交流群:263056950

第三篇: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文档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

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表

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尾(假定四川省考):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

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

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前面的)。

“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节能减排方面: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

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

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

大段经典表述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

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神了。

时间安排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

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经典的表述。若时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书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

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权威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

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川省,你怎样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

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

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是所谓专家学者的**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

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

真正应该看什么?

党报是最好的读物。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

南方周末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

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

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

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

《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置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行文将终,我想强调一点,任何考试说浅了是考技巧,说深了是考能力,最深处其实还是在考人,考人心。申论是为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它一切的考试设计都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怎样有效处理党政事务这点来的,作为应考者,只有内心深处深爱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经常性关注国家大事民生民意并时常作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而非单一的“为考而考”,才能在申论考试上取

得理想的高分,走上你心仪的公务员岗位。

最后,祝有志公考的朋友们心想事成,申论拿高分!

图网校专家:申论高分技巧五步法(推荐!)

《申论》是伴随我国公务员考试应运而生的新科目,该科目的考试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但仍有不少考生对此感到陌生,大多考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与考生在整个国民教育阶段没接触过《申论》有关,而且也与广大考生应考技能的掌握有关。

我认为在《申论》考试中,有五个方面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的成败,本文在论述时称为“五关”,它们分别是:备考方向关、阅读资料关、标题制作关、角色定位关、语体把握关。只有学会闯过这“五关”,才有可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关:备考方向关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申论》备考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猜题押题;二是并非所有的热点焦点都是备考对象。

首先是有的考生在考前总喜欢猜题押题,认为猜对或押对了,成绩就有大幅度提高,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申论》考试不是传统的作文考试,问题的概括归纳,对策的提出,都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具体资料来进行具体分析,试卷中所提供的具体资料不同,具体的对策也会有所不同。即使问题猜对押对了,但并不等于每个资料都能猜对押对,因此,靠猜题押题来应考《申论》,是完全不可取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是并非所有的热点焦点都是备考对象,比如过于高端的问题不会成为命题方向,类似的问题有国际争端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也可能成为热点焦点,但作为公考来说,它要面向大众,不会成为命题方向,因为这些问题不是普通公务员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应怎样确定备考方向呢?

《申论》作为一门选拔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它的大方向是明确的,我们不妨看一些几年来中央卷和地方卷命题方向:噪音扰民问题(2000年中央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西2005年卷)、车辆超限超载问题(广东2005卷)、土地的管理与使用(2007年中央卷)、虚假广告问题(广西2006年卷)、新农村建设问题(湖南省2006年卷)……

从上述考题不难看出,《申论》的命题是有明确的大方向的:一是与各级政府的当前管理工作有关,它们往往是需要解决但目前又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二是为了公平起见,面向大众,专业性不强;三是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广大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

考生只有明确了这个大方向,沿看这个大方向去备考,才有可能考出好成绩,为此,作为公考考生,必须关注国家形势发展,关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认真思考,找出解决方案,那种只懂得从书本上找答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考书”,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缺乏社会实践的备考方法,是无法在考试中胜人一筹的。

第二关:阅读资料关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首先面对的是一组几千字并经过一定加工处理过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泥沙”与“金子”并存,排列也没有规则,考生必须做“沙里淘金”的工作,从中发现并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找出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然后在作文中进行论述,要做到这些,考生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闯过阅读资料关。

考试中,考生阅读资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匆匆阅读,不得要领,找不到主要问题,以致于答题无从下手;二是缺乏宏观整体意识,抓住其中一个资料不放,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至因找不到主要问题而在答题时偏题跑题。

匆匆阅读的方法是考生常犯的一个毛病,因为有价值的信息就隐含在资料之中,过于匆忙,往往抓不住有价值的信息,更不能作深入的分析。事实上,试卷上一般建议用40分钟时间阅读,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阅读时间,只有用够用足这个时间,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匆忙作答,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阅读资料是答题的第一步,这一步走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有效的阅读,才是答好题目的第一步。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我认为应抓住三点:

一是要有宏观整体意识。具有宏观整体意识非常重要:一是有利于找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是有利于提出针对性和可**作性强的对策。虽然《申论》所提供的资料排列没有规则,每个资料也可能不完整,有的可能是典型个案,有的可能是经过提升的理论,有的可能概括事实等等,但它们都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指向同一个问题,只有细心阅读,综合所有资料,才能真正找出资料所反映的真正主要问题,避免出现以偏概全,被个别资料所迷惑现象。同时,一个主要问题产生,有它多方面的原因,有了宏观整体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对策,而且能保证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可**作性。

二是抓住有价值的句子或词语。在所提供的资料中,往往有一些有价值的句子或词语,它们或是揭示出主要问题,或是隐含对策,如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就往往跟主要问题有关,有些句子甚至是现成的对策,这都要考生细心阅读,对比甄别,做沙里淘金的工作,将其划出或抄到稿纸上,以便经整合后在答题中派上用场。

三是要善于对资料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中,不仅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而且需要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然后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以广西2005年《申论》真题其中一个资料为例:“医疗资源也分布不均。20%的城市居民享受80%的医疗资源,而80%的农村人口却只有20%的医疗资源。不少农民因当地缺医少药,为治病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加大了经济负担。即使在城市,医疗资源同样也分布不均,一些大医院医疗设施„超豪华‟,而社区医院却配置不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直接导致患者偏好大医院,造成„人满为患‟看病难。据不完全统计,70%—80%求医者所患的都是常见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等一、二级医院治愈。但现实却是不论大病小病,一有病就上大医院,„吃碗面也要上五星级饭店,费用怎么能不贵呢?‟”。这个资料中就包含有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国家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使老百姓异地就医,加大了经济负担;主观原因是有的患者就医观念不正确,只相信大医院,不相信基层医院,人为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治病要“对症下药”,《申论》中解决问题也是如此,解决问题的对策总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来提出来的,针对上述资料,要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变一些患者不当的就医观念,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其中对策之一。可见,解决问题的对策,很多情况下是应考者针对资料作深入分析后得出来的。

第三关.标题制作关

《申论》考试在作文部分,一般都要求考生自己制作标题,然后再作文。标题制作水平最能体现出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在阅卷中发现,考生在标题制作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标题;二是命题过于随意,比如有的考生拿所提供的资料中某一句话作为文章的标题;三是标题偏离主要问题,跑题严重。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作文缺乏标题,显然不符合作文要求,在评分时必然要扣一定的分数;随意拿资料中的某一句话作为标题,尤其是当这句话与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无关时,说明考生写作能力低下,也不会得高分;偏离主要问题的标题,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容易出现跑题,更是有违命题者的意图,导致最严厉的扣分。

标题在文章写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对全篇文章思想内容最鲜明精炼的概括,它既是文章的名称,也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具有吸引读者注意,强化阅读兴趣的作用。《申论》作文标题制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卷人的心理和对分数的评定。

《申论》标题制作虽然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一般的规则还是要讲的,大体上应做到两点:一是标题要紧扣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能鲜明揭示出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二是要体现出政府对解决主要问题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通过一些有倾向性的词语表现出来。如针对的是公共安全问题的,可以用“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标题,若针对的是虚假广告问题,可以用“重拳出击虚假广告”作标题,其中的“维护”、“重拳出击”就能鲜明地体现政府的态度。

第四关.角色定位关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在人称问题上常犯的毛病是忘记身份,以至于身份不明,没有进入所要求的角色进行答题。这样答题的后果就是容易出现学生腔,泛泛而论,缺乏实际价值和针对性。

《申论》与传统的作文考试的其中不同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称角色定位上,传统作文的人称,有比较自由的选择余地,但在《申论》考试中,它的角色是规定的,是虚拟的政府工作人员某一角色。我们以中央历年试卷中所规定的角色为例,2000年是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2001年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2004年是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2007年是中央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的调查组;2008年是水电规划部门。各省题目也是如此,有的有具体明确的角色要求,有的虽然没有写明,但同样要求从政府的角度来论述,提出对策或意见。

因此,考生必须完成传统作文中角色观念上的转变,要具有鲜明的国家公务员角色意识,然后按照答题要求的“虚拟身份”来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论述问题,只有这样,提出的对策才具有针对性和可**作性,才具有实际价值。

第五关.语体把握关

不少考生在《申论》考试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一突出问题,是语体把握不当,其后果是导致缺乏《申论》特色。

所谓语体是指为适应题旨和语境的需要而实现交际功能而形成的语言运用体式。一般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其中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不同语体有不同的表达风格、色彩和语感,公文语体简明朴实,政论语体严谨庄重,科技语体准确简洁,文艺语体形象生动。

《申论》试卷结构较为复杂,往往有多个答题要求,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题要求,这就造成语体的运用与把握变得多样化,采用何种语体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我们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为例,该试卷上一共有三道题目:一是“请用不超过150宇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是“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宇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作性”;三是“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宇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考生在回答第一题时,语言表达上,为了做清楚明白,应采用以说明为主的、准确简洁的科技语体,既要说明主要问题是什么,又应说明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作答第二题时,语言应采用庄重明确、条理分明公文语体,格式上要分条列项;作答第三题语言表达宜采用政论语体,这样有利于对资料所涉及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文艺语体不适合运用到《申论》的写作中,文中不必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应采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必引用诗词警句,否则都会影响得分。

可见,《申论》考试语体的掌握运用比较复杂,传统的作文考试一般只根据所确定的文体,采用某一种语体,而《申论》考试是多种语体的综合运用与掌握。

总之,影响《申论》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作为考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以上“五关”尤为重要,只有学会闯这“五关”,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申论是什么?—— 申论考什么?—— 阅卷者如何评卷?—— 申论作答的基本思路?—— 考生对政府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考生对自身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备考的策略与技巧。

第一个问题:申论是什么?每个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申论是什么?大家都知道,考英语(论坛)要准备词汇、听力、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等,从而可以清楚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步骤怎么去复习。但是备考申论,准备之前要想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去准备,只有找到这个核心,才能有的放矢。可以明确地说,申论既不是议论文,也不是评论文。申论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申论考什么?我们看公务员考试大纲,这个问题很清楚,就是测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在转杯申论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一种逻辑,那就是申论考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答题过程中,应该找到问题,分析问题。申论不管题型怎么变,前面都要求有概述和分析,要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要在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也就是在阅读材料时,必须有清楚的问题导向意识。

第三个问题,阅卷者会如何评卷?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是阅卷者,不需要关心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这样。一方面,阅卷者首先看整篇文章主题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这篇文章到底想写什么?这些问题一定要清楚。那么主题和结构在标题和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这就要求写文章时,一个标题,每一段的主题句,都必须特别重视,这是政府公文基本的写作要领,也是申论独特之处。另一方面,申论是主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要统一评判的标准,只能在主题思想与能够体现考生能力的文章结构与观点上体现,而不是具体的文字。也就是申论作答中要把主题思想,主题句放在第一句,要交代清楚。第一句话很重要,结构也很重要。

第四个问题,申论作答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原因,找对策。现在很多人上网可以看到网上的万能八条,如果管用的话培训机构就不会倒闭了,申论不是靠死记硬背,并不是万能八条拿过来就管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2008年的题目是“人与自然”,这道题比较大,一般题目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用副标题来实现聚焦缩小的过程,而2008年第四道题是“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这个题目又比较小,一般题目比较小怎么办?副标题一定要引申更高的意义上去。因此这两道题其实是同一道题。申论作答的思路模式是对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并阐述解决思路。考生应该站在谁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呢?答案很简单,显然是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第五个问题,考生对政府了解有多少?一是政府运行存在哪些问题?从哪个角度思考问题?一般而言,必学思考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政府职能问题、机构问题、“条块”矛盾关系问题、执法部门与工作人员问题、运行机制问题、运行方式问题、法律法规问题等等。

比如政府职能有什么问题?缺位、错位、越位。二是哪些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要读?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包括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等。考生要知道国家的主流思想、大政方针。还要知道语言的运用,一般政府怎么讲?“进一步”,“逐步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完善”等等。从现在开始如果有质疑,在申论或者在公务员上想发展的话,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了解了。

第六个问题,考生对自己了解有多少?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干公务员,但是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一次,不管行不行,先考一回再说。但是我仍然建议每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所考虑。写申论和写议论文不一样,写论文可以先上网看很多文章,然后复制粘贴一下就出来了,但是写申论不行,必须老老实实去写,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写作特点。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明确的,备考策略与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其他途径,制定可行的备考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与内容安排,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动笔进行写作练习。知鸟教育专家许铭桂老师强调,备考申论的秘笈就是没有秘笈,只有不断的努力,正确备考,扎实联系,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论式基本法】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永恒的规律(绝对完整)公务员考试申论绝对经典复习资料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申论命题基本模式就是根据申论考试的用意,把与申论密切相关的各种测评要素组合起来、设计和实施申论考试的基本方式。根据全国申论考试实践可知,中央2006年以前的申论命题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两论式”“三论式”,近年来中央和部分地方公务员考试还采用了“多论式”。命题模式的演进是为了寻求增加考试层次、增加灵活变通因素,从2007年、2008年“事业单位”申论考试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此变化趋势。

一、两论式

两论式也就是两论模式,是用“论”两次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申论考试,也叫做“两写考试”。这种考试虽然是“两写”,但是其实际的考试内容却有三个部分,实际就是申论考试的四个基本环节的合并、简化。因而,这三个部分也就是两论式界定的申论考试三环节,包括:

(1)阅读给定材料,测评阅读理解能力。

(2)概括材料,提出对策。概述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所包含或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或具体建议;一般要求是从公务员实际角色和工作领域的角度,对给定材料进行恰当分析,所提对策必须明确可行,行文必须条理清楚,语言通畅;篇幅在600字以上;主要测评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论述说明。主要是对所发现的问题和所提出的对策做出令人信服和**作要点的说明,包括做宣传、讲话等形式;一般要求就是根据设定的情境和要求,针对已做材料概括中提出或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自拟标题,层次清楚,论述透彻,有说服力;篇幅通常在1000字左右;考查分析归纳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就答题而言,上述三个环节也就是两论式下申论考试的三步:(1)阅读理解;(2)一论一写;(3)二论二写。这与申论考试的四个基本环节不完全对应,是四环节的浓缩合并。二、三论式

三论式亦即三论模式,就是用“论”三次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申论考试,也叫做“三写考试”。这种考试虽然是“三写”,但是其实际的考试内容却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考试内容一般情况如下:

(1)阅读给定材料,通常在6000字左右,测评阅读理解能力。

(2)概述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所包含或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地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篇幅在200字左右;测评分析归纳能力、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提出对策措施或解决方案。一般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篇幅通常在300~400字左右;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为解说或论证对策而进行论述和申说。一般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观点明确,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论证透彻;篇幅通常在1000字左右。主要测评考生的分析能力、论证能力等。

就答题而言,上述四个部分也就是三论式下申论考试的四步:(1)阅读理解;(2)一写一论;(3)二论二写;(4)三论三写。这与申论考试的四个基本环节完全对应,构成标准的申论考试模式。

三、多论式

所谓的“多论式”,主要是指近几年中央、国家或地方上的申论考试在“两论式”或“三论式”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新题型、增加题量而形成的一种申论新模式。就考试内容来看,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传统“提出对策”的“多论式”的命题模式:

①阅读给定资料,测评阅读理解能力。

②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200字。

③针对给定资料所存在的问题,试拟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一般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④根据给定资料内容新增一个或多个新题型,如2007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公务员考试第三题“结合给定资料5、6、9,谈谈现阶段用网上听证的方式召开价格听证会是否可行”。像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字数、规定分值视试题情况灵活而定。

⑤论证分析。结合给定资料,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文字流畅,自拟标题。此部分基本上与上述的“两论式”或“三论式”当中的论证分析部分所考形式和要求相同。

(2)创新“提出对策”的“多论式”的命题模式:

①阅读给定资料,测评阅读理解能力。

②根据指定的部分材料,对之进行概述,一般要求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③根据指定的部分材料,命制一系列新的试题。如2008年某省的第二题让考生“根据给定资料1、2,谈谈你对这两个资料所反映现象的认识”。

④论证分析。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一般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字数要求在1000字左右。

这种“多论式”考试在时间上一般仍是150分钟,其中阅读理解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让考生根据指定资料作答相应问题,单个试题题量不大,但总体试题题量较大。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归纳概括能力是公职类考试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申论的所有题型都会涉及对归纳概括能力的使用,如综合分析题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题中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相应的措施,至于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写作中就更不用说了,是绝对要用到的。可见,归纳概括能力在公职类考试中的重要性。在申论考试中,也为考察这种能力设置了一道专门的题型——归纳概括题。这既是出于应试考察的需要,也有出于实际的考量,因为在生活中不做归纳总结的人就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容易再次犯下错误。下面,中公教育就来说说如何做好一道归纳概括题。

不可否认,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容易的一道题型,也是初窥申论门径的一个窗口。但容易只相对归纳概括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归纳概括能力弱的同学依然会觉得很难。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这个没有捷径和窍门,唯独不断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都去有意识的总结归纳每则材料、每个段落的大意,练习多了,归纳概括能力也就上来了,下面中公教育主要来说说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技巧。作答必须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要点归纳成答案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都来自于材料,从材料找出符合答题要求的要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答案,所以做好归纳概括题的第一步必须通过阅读材料圈出契合题目作答要求的要点信息(有同学可能会说不对,第一步应该是审题。第一步是审题没错,但审题每道题都要做,这里只讲针对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在圈要点信息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答题要点信息都圈出来,不能有遗漏。再圈答题要点时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材料中有准确的关键词和语句,直接摘取关键词和语句就可以形成答案。

另一种情况是材料使用大篇幅描述性用语,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这种情况是归纳概括题的其中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我们的知识背景,归纳、概括出我们要的答案,首先自己去提炼符合作答要求的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因为包含要点信息的材料中会出现大量的修饰性、扰乱性的信息,需要去粗取精,获取核心内容);有的材料中涉及的要点信息可能是零散的分布,所以在作答时还要注意将同类似的答题要点进行归纳合并,将相关的答题要点串联起来加以整合。把以上步骤都做好,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答案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加工,使句子的表述清楚、符合逻辑。语句表述上要做到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符合行政文化用语的表述习惯,不能出现“我觉得”、“个人认为”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表述方式。

第五篇:公务员申论写作技巧

很多考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复习,但最终成绩还是很不理想,专家多年经验分析原因主要体现:

1、做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当,尤其是站在政府立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

2、对资料读得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等问题。

总结以下申论答题技巧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明确申论考试的性质 申论考试与传统材料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这句话强调了申论考试与传统材料作文是不同的,广大考生一定要认识到不能用传统材料作文的写作思维来应对申论考试。传统材料作文主要包括寓言型、漫画型、对比型、评论型和联想型等几种形式,作文侧重材料所具有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标题。

2、明确阅读材料的时间 与其他给定材料的写作不同,申论写作明确要求阅读材料的时间是40分钟,作答时间110分钟。

3、明确作答的顺序要求 申论考试由于试卷和答题纸是分离的,所以作答要求只能写在答题纸上,申论阅卷采用电子扫描式方式,这样就要求应试者答题时,要依次作答,不能颠倒顺序,答案书写于指定位置。如果不按顺序答题,答题位置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出现异常卷,必然影响成绩。

对于阅读理解材料的作答主要有五大原则性:

一、保证时间原则 申论阅读的时间要求是40分钟。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限制的:1.材料内容的专业性。2.材料内容的丰富性。3.材料形式的无序性。

二、把握整体原则 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把握给定资料的主题和层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象,化零为整,这样作答起来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否则,只能是答非所问,偏离主题。

三、强调重点原则 XX年的申论给定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重点强调是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如何坚持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的问题。强调重点原则,既指整个给定的资料,也包括给出的每一个段落,只要都照顾到了才能体现强调重点原则。

四、过滤原则 给定资料中某些段落与材料的主题关联性不大或多是一些铺垫性的资料,或是给定资料中出现的是过多描述性的语言,考生必须学会对材料的筛选和过滤。

五、强调普遍原则 阅读理解材料必须根据整体印象突出普遍原则,即一般人的理解和大众化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原则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偏离材料提供的基本倾向和基调,否则,就与提供的参考答案相去甚远,分数不理想。

下载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看:申论89分牛人写作技巧!(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三段论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在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关于公务员申论写作文章一般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要素构成的,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

    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技巧如何掌握

    公文写作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的高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要求,对公务员来说更是极为重要。作为一名公务员,不可避......

    2011年公务员考试牛人经典(范文模版)

    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对进不去的单位,我只想说,只要你有足够实力,灰色潜规则是奈何不了......

    不得不看!公务员面试中如何作自我介绍

    山东公务员辅导网(万华公务员) 权威公务员资料下载站 公务员面试中如何作自我介绍 当面试考官随便地间你:“谈谈你自己的情况如何?”这是面试中的第一个问题。此刻,你应把在此之......

    [转]做销售不得不看的20部电影

    做销售不得不看的20部电影]做销售不得不看的20部电影(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做销售不得不看的20部电影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

    初级考试不得不看——经济法记忆口诀

    初级考试不得不看——经济法记忆口诀经济法记忆口诀 巧计口诀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口决) 公司发债券,主体受限制,净资36千,累计低40,三一付利息,利率和水平P80公司债券发行......

    2018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备考指导

    2018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备考指导 各位同学,大家好!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反映作文很难写,无从下手,或者写作文凭借感觉。正所谓“跟着感觉走,一分也没有”......

    2011年公务员考试牛人经典(整理)5篇

    2011年公务员考试牛人经典 (可能下载自某论坛,来源不作追究) 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