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5:0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

第一篇: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

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

2005年 11月份,我们根据区领导有关 “ 村改居 ” 社区如何融于城市的 指示精神,对郊区护城、东郊、南坪、东江 4个乡镇 18个村改居社 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 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一盼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 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 但社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东郊乡楠竹山社区, 一条臭水沟 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 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 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水管道是上世纪 70年代末,由村里出 钱安装的, 30多年来,水管己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 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的 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 供水设施规划。二盼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 “ 一把 扫帚扫到底 ” 的政策,城市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 范围, 但目前还未完全将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 多数村改 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 都靠社区自己筹措, 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 9名卫 生清扫员(每组一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 500元,年需工资 5.4万 元, 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因经济实力薄弱, 经济压力难以承受, 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工作的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 多, 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改居社区的垃圾, 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 倒。三盼拆迁品补时按同一身份对待。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反映,他 们的居民遇到房屋拆迁时, 有关部门把他们按农民对待, 按农村集体

土地给予品补,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品补 270-300元(城市居民房屋 的品补标准为每平方米 1000-1300元。而他们申请建房时,有关部 门又把他们当城市居民对待, 按城市标准收费, 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 28元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一般每个建房户要交费万元左右(农 民每户只需 600元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工作经费方面, 这些村改居社区自 2003年、2004年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 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 3万元财政补助待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 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 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

改建办公用房, 要求享受城市社 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补助 15万元(改建补 9万元的待遇。五盼 失地居民有出路。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 20多年来共被征用 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 0.3亩以下。2003-2004年, 区政府对郊区 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 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 动力 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 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 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六盼实现 “ 一区(社区一警 ”。根据中 办发 200023号文件,城市每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 健全治安防范体系, 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 加强对 “ 两 释 ” 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 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 “ 一区一警 ” 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

部, 暂住人口多(如仙源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 , 情况十分复杂, 比城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 综治维稳工作使村改居社 区压力大,盼望在村改居社区实行 “ 一区一警 ” ,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七盼村改居社区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工作职责不规 范,似村似居, 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 社区挂 “ 农村党支部、村委会 ” 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 广任务等。多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 上墙的规章 制度还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 工作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 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发 20051号,区委、区政府常武发 20053号 文件精神, 规范村改居社区居委会职责, 免去不应由村改居社区承担 的工作。八盼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村改居以前,驻村 里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明确由城市相关社区管理。现在村改居以后, 这些单位地域范围在村改居社区的地盘内,但却不归村改居的社区 管,要求实行属地管理。

二、对策 撤村建居委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保护转非 居民利益提高转非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变 “ 村委会管居民 ” 这一尴尬局面,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帮助村改居社区尽 早融入城市,现提出几点建议。(一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城市社区 意识。一是区直部门要增强法制政策观念。18个村改为社区居委会, 这是区人民政府根据《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的规定做出的决定,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的呼声,又具 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各级领导及其区直机关都

要尊重法律事实, 增强法制观念, 充分认识村改居的事实, 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工作时,要将村改居的社区与城市社区同等看待,一个 标准严要求。在称呼上不能再称其为某某村。要坚决克服目前存在的 不尊重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这个事实, 仍称呼其为某某村委会的不当 做法。总之,要从观念上来一个转变,切实把村改居的社区当社区, 不再随心所欲地乱称呼。不再在已改居的社区树立农村工作方面的先 进典型,布置农村工作任务,而要引导村改居的社区逐步融人城市。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工作时,要将已改居的社区与未 改居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工作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居社 区, 属于村改居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乡镇 要明确分管社区工作的领导和专干, 及时指导村改居社区的工作, 帮 助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在称呼提法上不再称 已改居的社区为某某村,并一以贯之认真坚持。三是作为村改居的 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 组织法》。要严格按照 《居委会组织法》 , 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力度。已改居的社区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教育居民从思想观念上要来一个转变, 首先要做到把自己当成一个 城市人看待,在土地管理、卫生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方 面,要更加严格要求居民。(二工作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村改居社区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 过程,这个过程也许 20年、30年或者更长;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 蹴而就,也没必要一筹莫展。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立足于尽

量为村改居的社区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对社区提出的 “ 环卫处 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 ”、“ 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 ”、“ 规范村改 居社区工作职责 ” 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能够研究解决的 要尽快研究解决。(1关于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根据市 委办、市政府办常办发 20024号文件关于 “ 社区居委会按每个每年 2万元的标准,纳人区县(市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对市城

区(含德 山镇和武陵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每个补助 3万元 ” 的精神,目前, 区级财政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落实了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 2万元 的经费(实际平均每个每年 2.75万元。市级的 3万元补助经费没 到位。区委、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市财政对村改居社区 每个每年 3万元的财政补助款。(2关于 “ 市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 村改居社区 ” 问题,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城管局要积极向市里汇报, 争取市环卫处尽早将村改居社区的卫生清扫纳入其职责。(3关于规 范村改居社区工作职责问题, 建议由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 要严格按照市委 1号文件和区委 3号文件执行从而规范村改居社区的 工作职责,改变其 “ 居委会身份、农村的搞法 ” 问题。(三政策措 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关于 “ 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社区 ” 问题 要积极向市财政、建设、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汇报呼吁,将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 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 增设公益服务设 施, 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 改善人居环境。(2关于 “ 拆迁品补按同一身份对待 ” 问题,要多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拆迁事务处汇报呼吁, 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品

补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3 关 于“村改居社区实现“一区一警”问题,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 法委、市公安局汇报联系,争取为郊区 18 个村改居的社区实现“一区 一警”。关于“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问题”,4 建议在撤乡建立街 道办事处调整区划时一并研究,暂时不改变现状,以前已明确由城市 社区管理的维持不变;今后新成立的驻片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村 改居社区管理,以维护安定团结。

(四)切实解决好失地居民出路 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相关政策。一是对失地居民实行 留地开发。建议市里出合相关政策,在今后的土地征用过程中,预留 一部分土地给当地失地居民,量化到户,但不进行分配,明确相应的 土地规划用途,由集体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 失地居民集中开发办企业、办商业以及从事其它实业,既吸纳当地失 地居民再就业,也为失地居民保持了一份长远的收益来源。二是对失 地居民实行优惠政策。考虑到失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建议市里出台政 策把失地居民与城市下岗职工同等对待,在就业政策上,加强和实行 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居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失地 居民在办企业、经商

和参与其它方面就业时,享受下岗职工创业有关 减免税优惠政策,为他们自主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此外,对失地居民 享受社保、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政策,也要尽快研究出台,以保 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三是对失地居民的安置进行长远考虑。失地居民 问题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伴而行,长期存在。因此,建议对失地居。民 问题作长远考虑,对将要作为失地居民安置小区的土地及其设施要超

前规划,把供水、供电等相关的生活设施配套纳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体系,避免重复拆近和重复建设。要通过上述办法,切切实实让失地 居民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待遇,解决其“居民身份,农民待 遇”的切身利益问题。

第二篇: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

2005年11月份,我们根据区领导有关“村改居”社区如何融于城市的指示精神,对郊区护城、东郊、南坪、东江4个乡镇18个村改居社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

一盼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但社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东郊乡楠竹山社区,一条臭水沟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水管道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村里出钱安装的,30多年来,水管己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的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二盼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政策,城市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范围,但目前还未完全将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多数村改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都靠社区自己筹措,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9名卫生清扫员(每组一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500元,年需工资5.4万元,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因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工作的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多,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改居社区的垃圾,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倒。

三盼拆迁品补时按同一身份对待。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反映,他们的居民遇到房屋拆迁时,有关部门把他们按农民对待,按农村集体土地给予品补,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品补270-300元(城市居民房屋的品补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而他们申请建房时,有关部门又把他们当城市居民对待,按城市标准收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28元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一般每个建房户要交费万元左右(农民每户只需600元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工作经费方面,这些村改居社区自2003年、2004年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3万元财政补助待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要求享受城市社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补助15万元(改建补9万元)的待遇。

五盼失地居民有出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20多年来共被征用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2003-2004年,区政府对郊区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动力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

六盼实现“一区(社区)一警”。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城市每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健全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两释”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一区一警”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暂住人口多(如仙源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情况十分复杂,比城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综治维稳工作使村改居社区压力大,盼望在村改居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加强综治维稳工作。

七盼村改居社区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工作职责不规范,似村似居,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社区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广任务等。多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上墙的规章制度还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发[2005]1号,区委、区政府常武发[2005]3号文件精神,规范村改居社区居委会职责,免去不应由村改居社区承担的工作。

八盼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村改居以前,驻村里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明确由城市相关社区管理。现在村改居以后,这些单位地域范围在村改居社区的地盘内,但却不归村改居的社区管,要求实行属地管理。

二、对策

撤村建居委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保护转非居民利益提高转非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变“村委会管居民”这一尴尬局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帮助村改居社区尽早融入城市,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城市社区意识。一是区直部门要增强法制政策观念。18个村改为社区居委会,

第三篇: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

2005年11月份,我们根据区领导有关“村改居”社区如何融于城市的指示精神,对郊区护城、东郊、南坪、东江4个乡镇18个村改居社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

一盼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但社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东郊乡楠竹山社区,一条臭水沟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水管道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村里出钱安装的,30多年来,水管己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的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二盼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政策,城市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范围,但目前还未完全将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多数村改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都靠社区自己筹措,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9名卫生清扫员(每组一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500元,年需工资5.4万元,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因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的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多,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改居社区的垃圾,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倒。

三盼拆迁品补时按同一身份对待。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反映,他们的居民遇到房屋拆迁时,有关部门把他们按农民对待,按农村集体土地给予品补,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品补270-300元(城市居民房屋的品补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而他们申请建房时,有关部门又把他们当城市居民对待,按城市标准收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28元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一般每个建房户要交费万元左右(农民每户只需600元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经费方面,这些村改居社区自2003年、2004年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3万元财政补助待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要求享受城市社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补助15万元(改建补9万元)的待遇。

五盼失地居民有出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20多年来共被征用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2003-2004年,区政府对郊区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动力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

六盼实现“一区(社区)一警”。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城市每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健全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两释”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一区一警”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暂住人口多(如仙源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情况十分复杂,比城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综治维稳使村改居社区压力大,盼望在村改居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加强综治维稳。

七盼村改居社区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职责不规范,似村似居,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社区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广任务等。多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上墙的规章制度还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发[2005]1号,区委、区政府常武发[2005]3号文件精神,规范村改居社区居委会职责,免去不应由村改居社区承担的。

八盼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村改居以前,驻村里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明确由城市相关社区管理。现在村改居以后,这些单位地域范围在村改居社区的地盘内,但却不归村改居的社区管,要求实行属地管理。

二、对策

撤村建居委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保护转非居民利益提高转非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变“村委会管居民”这一尴尬局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帮助村改居社区尽早融入城市,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城市社区意识。一是区直部门要增强法制政策观念。18个村改为社区居委会,

这是区人民政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做出的决定,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的呼声,又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各级领导及其区直机关都要尊重法律事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村改居的事实,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时,要将村改居的社区与城市社区同等看待,一个标准严要求。在称呼上不能再称其为某某村。要坚决克服目前存在的不尊重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这个事实,仍称呼其为某某村委会的不当做法。总之,要从观念上来一个转变,切实把村改居的社区当社区,不再随心所欲地乱称呼。不再在已改居的社区树立农村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任务,而要引导村改居的社区逐步融人城市。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时,要将已改居的社区与未改居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居社区,属于村改居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乡镇要明确分管社区的领导和专干,及时指导村改居社区的,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在称呼提法上不再称已改居的社区为某某村,并一以贯之认真坚持。

三是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已改居的社区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教育居民从思想观念上要来一个转变,首先要做到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人看待,在土地管理、卫生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居民。

(二)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村改居社区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20年、30年或者更长;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必要一筹莫展。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尽量为村改居的社区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对社区提出的“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能够研究解决的要尽快研究解决。(1)关于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经费问题。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常办发[2002]4号文件关于“社区居委会按每个每年2万元的标准,纳人区县(市)财政预算。市财政对市城区(含德山镇和武陵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每个补助3万元”的精神,目前,区级财政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落实了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2万元的经费(实际平均每个每年2.75万元)。市级的3万元补助经费没到位。区委、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市财政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3万元的财政补助款。(2)关于“市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问题,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城管局要积极向市里汇报,争取市环卫处尽早将村改居社区的卫生清扫纳入其职责。(3)关于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问题,建议由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1号文件和区委3号文件执行从而规范村改居社区的职责,改变其“居委会身份、农村的搞法”问题。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社区”问题要积极向市财政、建设、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汇报呼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2)关于“拆迁品补按同一身份对待”问题,要多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拆迁事务处汇报呼吁,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品补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3)关于“村改居社区实现“一区一警”问题,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汇报联系,争取为郊区18个村改居的社区实现“一区一警”。(4)关于“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问题”,建议在撤乡建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区划时一并研究,暂时不改变现状,以前已明确由城市社区管理的维持不变;今后新成立的驻片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村改居社区管理,以维护安定团结。

(四)切实解决好失地居民出路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相关政策。一是对失地居民实行留地开发。建议市里出合相关政策,在今后的土地征用过程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给当地失地居民,量化到户,但不进行分配,明确相应的土地规划用途,由集体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失地居民集中开发办企业、办商业以及从事其它实业,既吸纳当地失地居民再就业,也为失地居民保持了一份长远的收益来源。二是对失地居民实行优惠政策。考虑到失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建议市里出台政策把失地居民与城市下岗职工同等对待,在就业政策上,加强和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居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失地居民在办企业、经商和参与其它方面就业时,享受下岗职工创业有关减免税优惠政策,为他们自主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此外,对失地居民享受社保、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政策,也要尽快研究出台,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三是对失地居民的安置进行长远考虑。失地居民问题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伴而行,长期存在。因此,建议对失地居。民问题作长远考虑,对将要作为失地居民安置小区的土地及其设施要超前规划,把供水、供电等相关的生活设施配套纳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体系,避免重复拆近和重复建设。要通过上述办法,切切实实让失地居民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待遇,解决其“居民身份,农民待遇”的切身利益问题。

这是区人民政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做出的决定,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的呼声,又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各级领导及其区直机关都要尊重法律事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村改居的事实,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时,要将村改居的社区与城市社区同等看待,一个标准严要求。在称呼上不能再称其为某某村。要坚决克服目前存在的不尊重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这个事实,仍称呼其为某某村委会的不当做法。总之,要从观念上来一个转变,切实把村改居的社区当社区,不再随心所欲地乱称呼。不再在已改居的社区树立农村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任务,而要引导村改居的社区逐步融人城市。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时,要将已改居的社区与未改居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居社区,属于村改居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乡镇要明确分管社区的领导和专干,及时指导村改居社区的,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在称呼提法上不再称已改居的社区为某某村,并一以贯之认真坚持。

三是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已改居的社区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教育居民从思想观念上要来一个转变,首先要做到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人看待,在土地管理、卫生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居民。

(二)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村改居社区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20年、30年或者更长;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必要一筹莫展。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尽量为村改居的社区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对社区提出的“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能够研究解决的要尽快研究解决。(1)关于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经费问题。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常办发[2002]4号文件关于“社区居委会按每个每年2万元的标准,纳人区县(市)财政预算。市财政对市城区(含德山镇和武陵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每个补助3万元”的精神,目前,区级财政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落实了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2万元的经费(实际平均每个每年2.75万元)。市级的3万元补助经费没到位。区委、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市财政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3万元的财政补助款。(2)关于“市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问题,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城管局要积极向市里汇报,争取市环卫处尽早将村改居社区的卫生清扫纳入其职责。(3)关于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问题,建议由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1号文件和区委3号文件执行从而规范村改居社区的职责,改变其“居委会身份、农村的搞法”问题。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社区”问题要积极向市财政、建设、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汇报呼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2)关于“拆迁品补按同一身份对待”问题,要多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拆迁事务处汇报呼吁,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品补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3)关于“村改居社区实现“一区一警”问题,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汇报联系,争取为郊区18个村改居的社区实现“一区一警”。(4)关于“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问题”,建议在撤乡建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区划时一并研究,暂时不改变现状,以前已明确由城市社区管理的维持不变;今后新成立的驻片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村改居社区管理,以维护安定团结。

(四)切实解决好失地居民出路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

第四篇:村改居调研报告

“村改居”调研报告

村改居是指在不征地、不重新安置就业的情况下,将社区内的农业人口整建制地转为城市居民。村改居工作是新时期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村改居工作的重要意义

搞好村改居工作对于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制度,增强居民的城区意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巩固城区基层政权,促进城区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村改居的主要目的是在保全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

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行村改居,必将对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乡村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村改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村改居对农村居民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就业,加速农民向居民转型;只有通过“村改居”工作,使农民直接转变为居民,成为拥有更多知识、科学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区居民,才能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的基础上,增创新的发展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比如:“40、50”人员中就不包括农民,而在大力提高转居农民知

识和素质的基础上,相对来说,就业机会就宽了;这样既增加了转居农民的就业机会,也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二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我区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我区城镇化进程;“村改居”后,原农村管理架构、管理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居民委员会将集中精力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缩小了城乡差别,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加强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提升了我区的居民形象,打造出形神兼备的现代化城区。三是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加速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型;通过“村改居”工作,可以改革不适应市场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适应城市化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我区实施村改居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明显增强,为实施村改居奠定了一定得工作基础,具备了良好的时机和条件。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村改居”经济基础。经过建区以来尤其是近年的改革和建设,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一步步越过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之后,进入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区经济总量已位居全市“六大经济板块”第二位,在全省66个县市中,经济发展综合指标2004年位居30位,2005年上升到第25位。特别是工业增加值2005年已位居第14位,位于全省区县前列,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实施村改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形成了富有特色、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村改居”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下,我区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支撑、服务业繁荣发展的产业格局。随着城乡产业分布越来越明晰,特别是各大园区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城市与农村产业分割运行的局面逐步被打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城乡产业关联度逐步提高,三次产业比重更趋合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依托更加坚实。

(三)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实施“村改居”搭建了良好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信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有线电视、宽带开始进入农村居民家庭,通信光缆通达各乡村,城乡用电实行同网同价。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开始起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从总体上已基本搭建起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框架。

(四)农村各项事业统筹发展,为实施“村改居”提供了公共保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强区级财政的普惠性,努力使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稳定的社会保障。统筹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越来

越大,城乡义务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镇村卫生院(室)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村药品“两网”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城乡低保、特困学生救助、廉租住房、棚户区治理等救助工作全面铺开,初步构筑了城乡低保、医保、养老、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五道保障线。

三、实施村改居存在的问题

从村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撤村建居涉及管理体制的变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社区治理要求相比,目前村改居后有关思想意识、政策层面、管理模式、后续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思想意识方面。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撤村建居工作能够以大局为重,同时也表露出对于这项改革工作的一些思想困扰。干部认为撤村建居是好事,但大多数都认为他们两委班子的年龄都偏大,自己会得到怎样的安置,自己的工资待遇会不会发生变化,能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群众对于有关政策的落实还有些顾虑,国家的惠农政策他们是不是还能享受,是否能享受到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补助金等社会保障政策,计划生育、农户建房等方面有哪些影响,最为担心的则是土地、集体资产问题,对集体剩余资产该如何分配,怕吃亏。

(二)政策落实方面。一是如何解决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由于现行的社保和医保政策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对农民的

保障并没有明文规定。大多数的村改居缺乏足够资金承担村民的农村养老保险、医保,因而如何解决好村民转变为社区居民后“两保”资金来源是一大问题。二是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彻底失去土地后如何开拓其生产门路、如何提供就业岗位、如何解决其生活出路是一大棘手问题。三是惠农政策享受问题。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是否还能够继续享受,比如泥草房改造,厕所改造、惠农的对上资金、计划生育、培训政策等等。四是其它政策问题。村民变为居民后,低保、土地所有权、户籍变更、劳动保障、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问题。

四、村改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从当前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势来看,村居改造势在必行,而且是越快越好。为此,全区上下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下大决心,以强有力地措施推进这项工作。

(一)把握机遇,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抓住当前全省、全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态度坚定,各方配合,形成合力,克难攻坚,强力推进改造工作。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城乡混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现象,已成为影响城区整体形象和城区公共安全隐患的突出地区,加快实施村居改造,也是完善城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第三,要加大教育宣传的工作力度。不仅要对被改造村的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还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村居改造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引导各级政府和广大村民群众共同支持这项工作。

(二)强化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统一组织协调的专门机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区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街道(镇)负责人参与,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全区村居改造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落实政策,稳步加快改造步伐 能否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是村居改造的前提。针对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村民的诉求,区政府在落实政策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研究并实事求是地解决或解释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要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去解决问题,而不能回避矛盾。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细节,确保阳光作业,争取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清讲透政策,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对于村民的各种要求都要给予正面答复,按照政策规定,能满足的尽可能予以满足,不能满足的也要有明确的依据加以解释。二是要针对各个村的不同情况,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的原则稳步实施,建议加快启动相对条件较好的红胜村、红鲜村改造工作。

(四)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努力解决改造资金 一是建议继续加大对上争取,争取省市各类资金支持。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让民间资本参与村居改造。可引入信誉度好、经济实力强、运作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商,与社区(村)合作开发改造,调动开发商和社区(村)的积极性。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则,改单纯的土地使用权拍卖转让为自主

开发,节约建设成本,并从商品房销售中获取更大的资金回报。三是通过对原来分散、零乱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调整,除现有土地之外,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改造范围,将周边一些单位土地纳入规划范围,进行同步改造,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地块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村改社区调研报告

关于xx乡村改社区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地加快,很多农村自主或者被动地进入到城市化的浪潮当中,其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发展到了城镇的水平或者接近于城镇的水平,或者是由于要适应村级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等形势,被强制性地划入到城市建设的规划区域之内。XX乡地处城乡结合部,目前正面临乡改街道、村改社区的问题。为了了解XX乡是否适合融入城市,笔者对XX社区在村改居社区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XX街道XX村改为社区后,将原先的XX村一分为二,成为XX社区和XX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两个机构的领导班子一样,只是分别在社区和资产管理委员会中任职挂牌。村民自愿转户,转户后成为城镇户口,若不愿转户,则仍是农村户口。社区和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分工不同,XX社区办公楼设服务大厅,集中处理居民、村民的日常事务;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集体经济发展和计生工作。从属关系来说,社区归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

根据长塘社区和长塘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情况来看,XX乡在乡改街道后,涵盖的行政村可以向XX学习,保留农村户口,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同时成立相应的社区,将日常事务交由社区处理,让居民、村民能享受村改社区后的便利。

在村改社区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撤村建社区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为帮助村改社区尽早融入城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城市社区意识。其一,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工作时,在称呼上不再称其为某某村。不再在已改的社区树立农村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工作任务。其二,乡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工作时,要将已改的社区与未改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工作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社区,属于村改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其三,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工作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居民关心的“土地征用是否区别对待”、“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享受优惠政策”、“工作经费是否可以享受社区居委会同等对待”等问题上,站在居民立场上,充分为居民考虑,形成一致意见,给居民满意的答复。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是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

下载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报告-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精)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改居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模版]

    “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推荐本文 ------------------□ 梁 慧 王 琳摘要:我国“村改居”社区居委会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它是有别于村委会和城......

    加强我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我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随着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的加快,到2011年末,我区村改居社区已达到22个,居民近4万人。最近,民革武陵总支和护城乡政协联络处就我区村改居社区的文......

    村改居论文:村改居社区公共性(5篇)

    村改居论文:"村改居"背景下乡村社区公共性的重构【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农村地区,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村......

    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抓社区”的要求,适应我市中等城市建设需要,全面加快城市步伐,晋江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已势在必行。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

    区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为认真做好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要求,我区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食......

    区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延平区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延平区统计局为深入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区统计局对延......

    “村改居”的强化措施

    “村改居”的强化措施自开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来,XX党委、政府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全面实施“村改居”工程。S村委按照上组部......

    村改社区

    “村改居”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摘要]推行“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