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工伤待遇案例背景材料
上海市工伤案例背景材料
【当事人信息】
申请人:王来财,男,汉族,1961年9月13日出生,文书送达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1号。
被申请人:上海贤达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贤达,文书送达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2号。
申请人王来财于2012年8月14日向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辩主张】
申请人申称:其于2008年8月进入被申请人上海贤达贸易有限公司工作,担任钣金装配工。申请人于2010年1月29日发生交通事故,2010年6月18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1年8月10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致残程度七级。申请人一直在家休养,但被申请人一直催促其上班。于是,申请人于2010年12月6日回到被申请人处上班,但上班一段时间后,发现身体还是吃不消,仍需要休息,就从2010年12月15日起又回家休息,之后没有再到被申请人处上班。2011年9月23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被申请人未与申请人续签合同。因双方就工伤赔偿事宜无法协商一致,故前来申请仲裁。现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支付: 1、2010年1月29日至2011年7月28日期间的工资85518元; 2、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2月20日期间以及2011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12日期间的工伤医疗费82630元;
3、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6303元; 4、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2月19日期间的工伤住院伙食补助费1001元;
5、工伤生活护理费4938元;
6、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1972元;
7、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1972元。
被申请人辩称:申请人已获得交通肇事方误工费赔偿,故不同意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且申请人在2010年12月回到被申请人处上班时,停工留薪期就应当结束了。被申请人已经为申请人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因此,申请人所主张的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应向工伤保险基金申请理赔。被申请人已申请工伤基金理赔,但目前尚缺申请人的身份证和银行账号等材料。被申请人已为申请人报销了交通、汽油、住宿(2492元)、日用品、餐饮等费用共计17558.69元,其中包含住院伙食补助费。因此,不同意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案件事实情况】 经查:申请人于2008年8月24日进入被申请人处工作,担任装配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自2008年8月24日起至2011年9月23日止。2011年9月23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被申请人为申请人缴纳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费。申请人工伤发生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4751元,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工资至2010年1月28日。
申请人于2010年1月29日因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2010年6月18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1年8月10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致残程度七级。自2010年1月29日起,申请人一直休养在家。2010年12月6日,申请人至被申请人处上班,后于2010年12月15日起回家休养至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申请人分别于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2月20日,2011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12日期间住院。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2月20日住院期间,产生门急诊费用3866.84元,住院费用70000元。2011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12日住院期间,产生门急诊费用763.16元,住院费用8000元。2010年10月25日,申请人与案外人,即交通事故肇事方及保险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由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出具了调解书【案号为(2012)闵民一(民)初字第518号】,内容有:
1、保险公司于2010年10月30日前,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内给付申请人交通费200元、误工费8960元……;
2、保险公司于2010年10月30日前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医疗费用限额内给付申请人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合计10000元;……
4、交通事故肇事方赔偿申请人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合计50000元;以上款项申请人于2010年10月30日全部收到。其中,保险公司支付了申请人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10月25日期间的误工费8960元。
【思考题】
1、《工伤保险条例》新旧制度如何适用?
2、申请人的停工留薪期至何时结束?
3、申请人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如何支付?工资标准是什么?
4、工伤保险待遇和第三人侵权民事赔偿在哪些项目上存在竞合?申请人能否同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第三人侵权民事赔偿?理由是什么?
5、申请人的仲裁请求中哪些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哪些应由被申请人承担?
6、就本案请求,谈谈在庭审中应审查哪些要点?
第二篇:工伤待遇赔偿案例分析
工伤待遇赔偿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周某于2006年8月到某钢铁有限公司工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月工资1600元,2012年春节期间,公司让周某回家过春节,春节过后,回厂里报到,公司没有任何原因不为申请人安排工作。周某多次要求上班未果。周某认为,作为公司的职工,在休假期满后,公司应当及时为申请人安排工作,足额支付工资及各种职工福利待遇,公司作为用人单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此,周某要求裁决公司依法支付:
1.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9600元。
2.2012年2月至8月期间的工资15448.27元。
3.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每月双倍工资共计24275.86元。庭审中公司辩称:周某不是公司的职工,双方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公司将周某所做的工作以劳务形式承包给了某劳务队,周某是某劳务队向公司派遣的劳务人员。
1.由于双方无劳动关系,所以各项请求均不应由被申请人承担。
2.周某要求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已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庭审时查明:周某自述2006年8月到公司的销售科工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8年1月1日,公司与某劳务队签订了劳务承包协议。2012年2月周某休假后返回单位上班,公司拒绝再为其安排工作岗位,也没有出具相应的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也没给周某再发放工资。周某提供有公司发放的胸卡。第一次开庭时,公司提供有2008年2月、6月、11月、12月的考勤表,考勤表上有周某的出勤情况。考勤表上同时有某钢铁有限公司销售科、办公室及某劳务队的签章。根据周某的请求,仲裁庭要求再次开庭时公司应提供2006年7月、9月、10月、2007年1月、8月、12月周某的考勤表及工资表。但第二次开庭时,公司仅提供有上述这几个月的部分考勤表。周某自述离开公司时月工资为1600元。公司表示周某的工资由公司代为发放。2012年公司所在地在职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080元。
案件分析:由于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首先应查清事实,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会存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劳动者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护的情况。劳动者应在工作中保留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此案件中劳动者提供的个人出入证上有用人单位名称及劳动者照片,同时被申请人提供的工资表上不仅有劳务队的章,但也有公司的签章。因此仲裁委员会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劳动者未能上班,但劳动关系并未解除。期间工资发放的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及河南省有关工资支付规定,被申请人应当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给申请人生活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及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公司应支付周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但由于工资表由用人单位掌握,且用人单位拒不提供,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仲裁委采纳了周某自述的月工资1600元的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申请人双倍的工资,但是双倍工资中另一倍工资具有惩罚性质应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因此未支持周某要求的双倍工资请求。
仲裁结果:1.公司支付周某2012年2月至解除劳动合同之日的生活费共计6048元。
2.公司支付周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9600元。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伤待遇
事业单位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工伤认定的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意见》及相关规定办理。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其劳动能力鉴定由日照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并作出鉴定结论。
申请鉴定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对日照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本试行办法实施后,全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参加工伤保险前已经发生的工伤,并且各单位已经按照工伤发生时的政策规定处理的,各单位可以持有关材料到本单位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确认。经确认后新发生的有关工伤医疗待遇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其他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
本试行办法实施后,如工伤职工同时符合《伤残抚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本试行办法实施后,全市机关事业、企业工伤保险基金合并管理,全部实行市级统筹。各区县工伤保险基金有历年结余的,留足2个月的备用金,剩余部分先用于正常支付;结余基金用尽后,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再按计划拨付统筹基金。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加强职工工伤预防安全教育,建立因公外出事项登记留痕制度,明确因公外出批准程序。职工因考察学习、培训、开会及其他外出公务事项,应由所在单位按程序批准并登记备案,记录外出时间、工作事项、批准人、外出事项接洽单位联系人等。发生伤害事故申请工伤认定的,应提供经单位领导同意外出的工作联系函、通知或其他能够证明外出事项与工作有关的书面资料。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职工重大伤亡快报制度,发生职工死亡或2人以上伤害事故的,单位应在48小时内向所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发生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的重大伤害事故,单位应在12小时内向所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本试行办法实施前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仍按《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规定的伤残抚恤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如何收集证据证明工伤待遇案例
如何收集证据证明工伤待遇案例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小谢刚刚年满18岁,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的一家物流公司打工,工作内容就是在货架和运输车辆之间搬运货物。2008年4月的一天,小谢正在像往常一样从车上向货架上搬卸货物,事故却在此时发生了。小谢背后的货架突然倒塌,上面码放的货物连同货架一起重重地砸向了没有任何防范的小谢。小谢被埋在了货物当申,当工人们把货物扒开找到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大家赶忙把小谢送到医院抢救,最终小谢捡回了一条命,但下身瘫痪、多处脏器严重受伤,后面的日子只能在轮椅上和别人的照顾下度过。小谢的家人找到了法律援助机构,请求法律援助机构帮助小谢落实工伤待遇。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上面的案例中,小谢的家人在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为小谢进行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被评定为工伤致残等级二级。最终,在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下,小谢与物流公司达戍协议,物流公司给予了小谢一次性的工伤赔偿。
上海律师胡燕来,二十年只做法律,被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2008-2009卢湾区十位优秀律师之一,荣获上海“劳动争议代理最佳律师奖”,擅长劳动纠纷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手机***,邮箱hulvshi119@163.com。
第五篇: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篇一: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王某,男,汉族,1986年12月6日出生,住址四川省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2组。联系电话***转王某。
被申请人:巴中市某建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伟。
请求事项:
裁决被申请人一次性支付交通费用3000.00元,停工留薪期工资21600.00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1600.00元,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43953.00元,总计90153.00元。
事实与理由:
20xx年3月,被申请人巴中市某建材公司招聘申请人王某。2007年5月12日下午,申请人王某在处理输送带故障时,不慎右手伸入输送带受伤。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
1、右中指离断伤;
2、右上臂皮肤肌肉挫裂伤。申请人王某申请工伤认定,2007年11月30日,巴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申请人王某为工伤【见巴市劳社认【2007】263号】。2008年11月5日,巴中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申请人为柒级伤残,无护理依赖。
申请人受伤后多次找被申请人解决本次受伤一事,而被申请人拒绝支付相应费用。现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此,被申请人应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2个月本人工资即每月1800元共21600元。根据川府发[2003]42号第8条第2款规定,被申请人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巴中市2007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220.91元【巴中市2007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651元】。被申请人应支付36个月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为43953.00元。
同时,被申请人还应支付交通费用3000元。以及停工留薪期12个月工资21600.00元。因被申请人拒绝支付前述费用。现申请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31、35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3〕42号)第8条第2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特申请贵委依法裁决并支持申请人的前列请求。
此致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篇二: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x,男,汉族,初中文化,1970年4月
工作单位:宣威市格宜镇张冲煤矿达乐煤矿
住址:宣威市格宜镇龙泉村委会
电话:
被申请人:宣威市格宜镇张冲煤矿达乐煤
地址:宣威市格宜镇龙泉村委会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业务人员:
仲裁请求:
一、请求裁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
二、请求裁决被申请人依法支付140811元因工受伤的相关费用,合计元(拾肆万零捌佰壹拾壹元整)具体如下:
1、住院期间生活补助:4480元(35元*2/人*80天);
2、住院期间工资:57810元(2710/30*80);
3、住院期间家人的护理费:3840元(45*80天);
4、一次性医疗补助:5420元(2710元*2月);
5、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32520元(2710元*12月);
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390元(2710元*9月);
7、鉴定费:300元;
8、第二次手续费4800元。
9、煤矿企业伤残赔偿(131号令):65040元(271元*12月*2);
事实及理由:
2011年8月15日,申请人x在煤矿井下砌碹时被矸石砸伤左脚,被送往宣威市中医院医治,经医院初步诊断为:
1、右足背挫裂伤;
2、左第五指骨开放性骨折;
3、左足背异物残留;
4、左第二趾骨撕脱性骨折。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1年12月26日会议讨论定予以认定为工伤(曲人工认字【2010】第30440号)。2012年月日经曲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九级伤残(曲人鉴委字〔2012〕第号)。
综上所述,申请人因工受伤,依法应享受工伤的相关待遇,请贵委支持申请人的请求为谢。
此致
宣威市劳动仲裁委员会
申诉人:xx
二0一二年月日
附件:
1、《工伤认定通知书》复印件一份;
2、《曲靖市劳动能力等级鉴定通知书》一份;
3、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发票复印件一份;
4、《工伤赔偿仲裁申请书》两份。
5、《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篇三: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邓某,男,1967年9月生,籍贯:湖南,住址:xxxxx。联系电话:xxxxxxx
被申请人:xxxx公司
地址:xxxxxxx,电话:xxxxx
法定代表人:xxxx
请求事项:
一、请求确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劳动关系自2012年1月29日依法解除,并要求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3480元(1740元×2月)。
二、请求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因工伤7级而产生的工伤待遇170112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其中工伤医疗补助金39886(14月×2849元)。
(二)伤残就业补助金38976(80元×21.75天×0.7×32月)。
(三)伤残补助金22620元(80元×21.75天×13月)。
(四)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工伤期间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20880元(12月×1740元)。
(五)请求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工伤期间的护理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5750元。其中护理费80元×50=4000元,伙食补助50元×0.7×50天=1750元、(六)交通费用2000元。
(七)康复费用40000元。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于20xx年2月10日开始为被申请人提供劳动。劳动岗位为xxxx新办公楼零杂工,用工时被申请人没有与申请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资按每天80元计,发放工资时间为每月月底,被申请人以现金给申请人发放工资。
发生争议的事实:
20xx年11月4日15:00左右,申请人依照被申请人的工作安排与同事xxx共同操作一台机器,整理xxx新办公楼地面残渣,由于地面障碍物导致机器失控,将申请人右脚吸到机
器内致残,被申请人事后给予了申请人相应的医疗,但否认申请人的受伤事故为工伤并拒绝相关赔偿。
申请人无奈之下根据相关法律,向省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确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省劳动仲裁委仲裁确认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被上诉人不服提出上诉,后又经人民法院判决确认为劳动关系,目前判决已生效。
申请人依据判决向省社保局提出工伤申请,经审核,确认申请人20xx年11月4日发生的受伤系工伤事故,并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7级伤残。由于被申请人未给申请购买社会保险,并拒绝支付工伤待遇。现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二)、(五)项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项,第四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法于2012年1月29日解除与被申请人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为20xx年2月10日至2012年1月29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3480元。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六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一)项,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一)、(二)、(三)、(七)项和xxx省工伤保险相关规定等要求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工伤待遇170112元。以上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请省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给予支持。
此致
x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