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

时间:2019-05-14 05:3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

第一篇: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

】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7 年第52 卷第5 期(总第214 期)2007 Vol.52 No.5(General No.214)《颜氏家训》中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丁海东,李春芳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 《颜氏家训》中关于早期教育的理论,颜之推倡导早期教育、重视道德启蒙、坚持慈爱相济和环境陶冶的早教原则与方法,以及关于儿童语言教育与艺术学习的思想,并与英国家庭早期教育思想也做出比较,阐述颜氏家训所忽视的问题,旨在推进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颜之推;《颜氏家训》;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5973(2007)0504 3 收稿日期:200711 作者简介:丁海东(1973 —),男,山东临沭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李春芳(1975 —),女,山东高唐人,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比较全面地阐述过早期教育问题的古代著作。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该书堪称是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代表性著作。颜之推(531 —约595),字介,祖籍山东临沂。共历仕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出身于名儒世家,深得门风教化,在其晚年,他集平生学识、世事见闻,以及谨慎立身处世、严格治家教子之经验,著书《颜氏家训》,意在训诫本族子弟,肃正儒家门风,以期后世子孙“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该书一出,即被后世人们奉为处世良轨,广为流传,成为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其后历代都相当盛行的家庭教育论著,如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大都不脱《颜氏家训》之旨。《颜氏家训》一书共7卷、20 篇,计四万余字,内容包涵宏富。颜之推在其家训中全面阐发了他关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思想,对于一般的治学方法、处世之道亦有深入论及。其中,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又包含着他对于早期教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其关于早期教育的阐述主要反映在家训中的《序致》、《教子》、《慕贤》、《勉学》等篇章中。这些阐述广泛地涉及到早期教育的价值、内容、原则及方法等问题,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对于早期教育思想第一次最全面也是最充分的展示。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一、及早施教,勿失时机

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首先是基于他对早期教育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他认为成人应该充分利用幼年这个良好的时机,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早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1 ](教子篇)颜之推还认为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年少,性情未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养成的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那样稳定。他指出,不抓紧早期教育,“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德。”[4]是说等到儿童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打死他也没有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改正,最终成为无德无用之人。借用孔子说过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及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说法来表明这一观点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甚至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胎教。他提及古代圣王的胎教方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貌节之。”[ 1 ](教子篇)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年幼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移默化。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对, 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1 ](慕贤篇)对于早施教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效果,颜之推特别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1 ](勉学篇)就是说人在幼年,精力集中,而成人之后生活驳杂,思虑分散,所以成人学习的效果不比幼年时的学习效果。所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1 ](勉学篇)。他还自述自身学习体验:“昔在龆龀,便蒙诲诱”, “吾七岁时,诵《灵光试》。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荒芜矣”[ 1 ](勉学篇)。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颜之推声称,“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1 ](勉学篇)。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素有“早谕教”的理念。颜之推以一种极为朴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对于这种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充分阐发。他关于古代胎教的阐述暗合了“外象内感”的现代中医学主张,符合现代胎教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颜之推“及早施教”的主张,以及关于早期教育之独特意义的解释,已经孕育着关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现代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论表明,个体早年时期是其成长与教育的奠基期与最佳期。而且,儿童发展的诸多能力,都会存在一个相应的敏感期的问题。错过敏感期里一定能力的培养,便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认为的,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的出现“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每一种特性都是借助一种刺激的帮助而获得的, 一种敏感性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出现”[2 ](P43)。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的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时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他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可以说,正是因为颜之推对于个体成长及教育规律的朴素感知,切合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他认为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如果做不到胎教,也要从婴儿能认识外界的人与事的时候开始进行教育,该做的就引导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要让孩子去做,这样的教育效果最佳。当然,颜之推并不认为如失去早期教育,终生就会一事无成,他强调,虽然晚学不如早学效果好,但总强于不学。

所以,即使是在今天,颜之推所主张的“及早施教,勿失时机”的教育思想对于认识早期教育的功能与地位仍具积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一再证实着幼年成长的关键性及其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洛克建议,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应当及早进行。关于品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也提出很好的建议:一是要了解儿童的性情与特点,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天性与才能。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家长的榜样和示范对孩子的品德培养非常重要。三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少讲规则。另外,洛克反对体罚,认为体罚只能培养孩子奴性、怯懦的精神。必要的责备、斥责可适当保留,但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3.

二、守道崇德,勤俭自立 可以说,坚持“礼为教本”、“人伦为重”,强调“守道崇德”以立身处世是《颜氏家训》治家思想的主旨。颜之推说:“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1 ](省身篇)自然,他是把道德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所谓“生子咳啼”即需“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1 ](教子篇)。在早期教育阶段就需进行道德启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早期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使一生受益。否则,错过道德教育在早期的实施,恶习一旦养成,“习若自然,卒难洗荡”[1 ](教子篇),难能有效矫正。所谓“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捶挞而死无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 逮于成长, 终为败德”[1 ](教子篇)。颜之推曾以现身说法称:“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若不恳笃”[1 ](序致篇)。可见,他对于自己早期所受有益教育的感悟是以伦理规范的教育为主的。

对于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颜之推在其家训一书中有着广泛的阐述。其基本主张是以儒家的孝悌人伦为轴心的,并以研习五经作为获得立身处世之道理的基本途径。虽然诸多阐述不是针对早期教育而进行,但有些涉及道德教育的独到见解对儿童教育仍颇有启迪和指导。他提到“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 ](风操篇)即孩子应孝顺、勤劳。这里也蕴涵着人在幼年需学会自理劳动的教育要求。他还从“应世经务”的角度,指出作子女的须“知稼穑之艰难”,懂得生产劳动的艰辛。颜之推自称著述家训的动机是:“非敢轨物范世,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1 ](序致篇)可以说,他守道崇德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巩固父子血缘宗法制度为要旨,以维护封建的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为最终繁荣归宿。然而,立足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与儿童教育现实,颜之推“自小便教之以德”[3 ](卷七)的教育观足可借鉴。一个人品德素质的发展是贯其一生的持续累积的过程,而早期的道德启蒙对于形成儿童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乃至健全的人格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当然,从幼儿时期就重视道德教育,也是社会现实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今的早期教育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重智轻德的片面化倾向。由于只是关注早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某种特长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儿童早期道德生活的体验及其道德素养的启蒙,势必导致幼儿教育的狭隘化与片面化,特别是造成幼儿非整体化的人格发展,并因此影响到个体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伴随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养中对于儿童物质需求的一味顺从,以及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生活上的包办替代,使得许多儿童自小养尊处优,缺乏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的锻炼,以及生活艰辛的体验,形成了在家霸道出门则懦弱的非正常人格特征。修身洁行是人生实现自我完善的最好的途径,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修身”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洁行”指在生活中的表现行为。颜之推终生是在不断检讨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中度过的。他告诫子孙:积聚千万财富,不如薄伎在身,因此,他要求后代要有一技之长。关于学什么的问题,他认为:读书学习是最重要的一技,除此之外,农工商贾、渔夫、喂牛人、放羊人、屠夫之中,都有杰出之士,都可以拜他为师。他要求子孙勤奋好学,要“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颜之推不盲目随波南北朝社会奢侈的潮流,注意节俭,修身洁行,并注意以言传身教教育后代,他的远见卓识及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仍有启迪作用。当今社会有些家长不能洁身自好,一味攀比、盲目消费,做事没有责任感,他们的言行对其子女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看来,颜之推强调道德素质培养的早期教育观,以及“知稼穑之难”、视“省约为礼”以求自立生存的生活教育主张,不仅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子孙教化与治家理财是一种真知卓见,而且对于今天已无衣食之忧的孩童教养乃至早期品行意志的磨练也颇具启发。自立: 进餐能力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洛克关于德育见打印

三、慈严相济,均爱勿偏

对于儿童教育,颜之推主张由情入手,并坚持爱教结合,慈严并济,反对溺爱。首先,他充分地意识到了情感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儿童只有对于那些在情感上亲近的人才易于信服,并遵其训示以行事。正是因为情感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才突出了家庭在个体成长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所谓“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1 ](序致篇)在早期教育中,体现其情感性的基本要求便是爱教结合、慈严并济。颜之推强调成人对于儿童需要爱护,他说:“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1 ](教子篇)同时,他又辨证地看到,单纯的爱的投入而无教育的严格规训,则是不可以的,主张对待儿童应“威严而有慈”[ 1 ](教子篇)。他说:“吾见世间,无教育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意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别,谓法当尔。”[1 ](教子篇)这里,他指出,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小在生活方面任其所为,不加管束,应训诫的反而赞赏,应制止的反而戏笑,结果等孩子该懂事时,竟

把错误当正确的,不明是非。所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 1 ](教子篇),对待儿童必须避免溺爱,需有严格的要求。正是基于爱教结合、慈严相济的原则,颜之推格外强调成人必须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过失。一方面,应采用正面教育和鼓励教育的方法,所谓“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1 ](教子篇)另一方面,又需要采用惩戒甚至体罚的教育方法。为人父母者对待儿童切不可“一言之是,偏行于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翼其自改”。正是因为一味张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遮掩或包庇其过错,成人的言行就会失于教义,贻误其一生,甚至招致祸端。

[1 ](教子篇)在合理运用情感的原则上,颜之推还提出了均爱教育的主张,即父母对待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爱护与关注,不可偏宠,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1 ](教子篇)。如果偏宠偏爱,则客观上必会助长其骄横怠慢的习气,最终会是“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1 ](教子篇)。所谓严, 是指父母子女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不可过于亲昵随便, 这样才能令父母在子女面前保持一定尊严, 否则会使子女对父母的教诲不以为然。所谓慈, 则应珍惜业已存在的骨肉之情, 不可过于淡薄疏远, 而这种感情的维系往往体现在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照中。无论严和慈, 都应按照当时社会上普遍认同的标准来培养教育儿童, 使其做到“ 使为则为, 是止则止”, 不能放任自流, 为所欲为, 使其日后能与人和睦相处, 自立于社会, 这对今天大多数家庭来说也不乏借鉴作用。至于他所倡导的对所有子女都应一视同仁, 不宜偏宠的观点对于当代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已失去凭籍, 但对于从 事幼儿、小学的教育者来说却尤其值得珍视。现代心理学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仅有父母的爱还不足以保证儿童积极的社会性发展。要想儿童成长为具有较强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个体,父母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应该牢记的是,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自我控制而不是外部管制,父母极端的限制和宽容都会导致儿童的发展不良。由此可见,颜之推的这种严慈相济的教育原则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宋代袁采曾就均爱教育的思想作了进一步分析,他在其《袁氏世范·父母爱子贵均》中指出,因为不能均爱,则“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使得受宠者与失宠者关系不睦,心生怨恨,矛盾丛生。颜之推重视早期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是基于了他对儿童言行感性化倾向的认识,也以此揭示出家庭教育因其血缘亲情的自然存在而不可为社会机构教育所替代的独特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其慈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以及对于家庭教育中溺爱倾向的批判性反思,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充满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伴随着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能否避免娇宠溺爱的教育误区已成为衡量早期家庭教养是否科学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的确,在现代儿童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理论中,严爱结合的原则已是写进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可以说,没有惩戒的儿童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不能否认颜之推强调使用体罚方法的主张,是深深打印上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传统观念的。颜之推关于“均爱”教育的主张虽然是基于封建大家庭中多子多女的现实而提出,但这却是现代公平教育理念在古代家庭育中的萌芽。对公平与民主的追求是现代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体现这一取向 的基本内容。“均爱”的教育原则要求成人或教育者给予每一个儿童以同样充分的关注,并实现于成人与不同儿童之间的关系互动中,因此,它直接指向于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在颜之推看来,为严格管教,甚至鞭挞应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他说“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1 ](治家篇)并反对以体罚规训儿童。他说:“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2. 鞭笞之法

在颜之推的儿童教育中,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他极力推崇的鞭笞之法。这也是至今我国父母在管教子女中经常性采取的方法。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没有能够很好地教育儿童,主要原因是教育不得法。他们只着重停留在口头的训斥,不舍得对儿童施以肉体上的鞭笞,以使其反省悔过。他认为父母应当严肃地对待儿童教育,树立父母的威严,严加督训,“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意思是让他去做就做,叫他不做就不做。培养出来的孩子十分顺从、听话。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的,不论是怒责还是鞭笞,只要是有效的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总之,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洛克认为鞭笞是一种奴隶式的管教,这种管教方式培养出来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的子女。颜之推的这种棍棒教育政策是不值得推崇的,正如洛克所言“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它自然便会产生重大的害处。”我们可以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楷模作用,父母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做到严爱有度。颜之推也认识到了这点,他说: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且先而施于后者也。”_J 提出父母要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感染子女。也即父母在子女面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优点,也可以折射出父母教育的失误。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便是这个道理。孔子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父母的本身有高尚的品德,行事光明磊落,子女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父母的影响,反之亦然。洛克说过父母对子女的榜样作用: “后生是可畏的,你不愿意他去效仿的事,你自己便绝不能在他的面前做。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了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不当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是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就不容易了。”

认为管理好家庭也要像管理国家一样,要。首先,章法人人都要遵守。因为“夫风化者 ,自上而行于下者 ,自先而施于后者也。”父亲想要孩子有孝心,那么父亲就应该对孩子慈爱;兄长想要弟弟恭敬,那么兄长就应该对弟弟友爱;丈夫想要妻子和顺,那么丈夫对妻子就应该讲仁义。其次,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章法。“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治家》)。如果家庭内部废弃了鞭笞,那么孩子的过失就会立刻出现。也就是说,防止孩子过失的出现,还是要严格教育,讲章法。最后,管理好家庭,一定要宽严适度。洛克对奖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首先,他反对棍棒教育。洛克指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他认为“这类方法鼓励了那些本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不良喜好,从而给未来的罪恶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合理的奖惩方式都应该从精神上达到效果!我们应该多鼓励赞扬学生,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做。赞扬经过传播,其奖励意义倍增。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成为一种真正的约束。而现在英国家庭教育中也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3

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房间等为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英国人也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教育的“均爱”主张对于现代幼儿教师如何在园所教育过程中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儿童,是颇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的。

四、风化熏染,陶冶品性

颜之推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对于儿童的习染作用,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风化熏染的过程中。“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 ](慕贤篇)因此,长辈应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其树立良好德行的榜样。颜之推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1 ](治家篇)他还提出成人应注意让儿童接触社会生活中有益的人与事,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悲于染丝,是之谓也。”[1 ](慕贤篇)这里的“墨翟悲于染丝”,指的是墨子说过的:人性如素丝,环境如染缸,“染

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4 ](< 墨子·所染>)。把环境作为“无言之教”,重视环境习染与人事交往的教育作用,素来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传统。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古代社会世代流传。《论语》中载有孔子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亦提倡为儿童创造一个“左右前后皆正人”的生活环境,确保儿童自小“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可以说,颜之推关于风化教育的阐述与主张是对于古代这一教育思想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这一主张符合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现代儿童心理学认为婴幼儿的思维尚未自觉化、理性化,因此逻辑性的道理说服不宜成为早期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儿童早期的身心发展更多地实现于自身无意识地与生活环境及人际氛围的互动中,实现于潜移默化的环境陶冶与对他人的模仿中。而且,幼小孩童初入世间,一切周围的人与事都会勾起他的好奇、好动、观察、模仿、探索。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吸收性心理”理论的解释,也正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这种原理。颜之推强调儿童教育必须在风化熏染的过程中陶冶其品性,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早期教育不应是呆坐的和静听的教育,而须为孩子营造一个优化的环境氛围,并发挥教育者在儿童面前谨言慎行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早期教育的内容也绝对不是抽象概念式的知识学习和单纯某种技能的训练,而应是渗透于儿童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时空中的。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大自然与大社会才是真正早期教育的活教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幼儿的心灵好似“一张白纸或一块蜡”通过教育的作用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身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对于教养,洛克认为

五、虽在孩稚,便渐督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不仅充分地论述了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也作为在音韵学方面颇有造诣的学者,论及到儿童早期的语言教育。他意识到儿童时期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时期,教育儿童学好语言是成人的重要责任。由于“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1 ](音辞篇),所以在儿童时期学习语言不应强调方言,而需重视通用语言,以减少语言在社会交往中出现如“指马之谕,未知孰是”的状况。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书记,不敢辄名。”[ 1 ](音辞篇)教给孩童的语言、词汇及发音须清晰明确而无误,避免在一开始就以讹传讹,以致日后难以纠正。

语言的掌握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然而语言存在的普遍性却使得大多数教育家对于语言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颜之推是为数不多的单独论述过语言学习及教育的教育家。他对于早期语言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可称是“蒙以养正”的古代教育思想在语言教育中的继承与发展。它启示我们对于儿童最初的教育,需教给孩子正当的、确切的知识与技能。但就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清晰而准确通用的发音尤为关键。如若发音不妥当或错误,待其语言习惯一旦成型,则难以矫正。应该说颜之推关于“虽在孩稚便渐督正”的见解,对于当前所谓的幼儿双语教学及其合格外语师资的培养与选拔,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的。

六、须由天分,娱心畅情

颜之推说:“夫学者,贵能博闻也。”[ 1 ](勉学篇)正是基于博习致用的治学立场,他不仅强调了儒家五经的伦理、知识以及习为文章的学习,还深入论述了琴、棋、书、画等士大夫生活所需要的技艺能力的学习问题,否则便会见闻狭隘,头脑闭塞

。颜之推称这些教育内容归为“杂艺”。他对于“杂艺”学习问题的阐述反映了他艺术教育主张。颜之推意识到某些方面的早期艺术教育需要基于个体良好的天赋。他自称幼时学习书法,虽然颇下功夫,但终因缺乏天分,难能长进。对于艺术的学习,颜之推认为“不须过精”,否则“常为人所役”, “被公私指令,亦为猥役”,成为累赘或负担。他主张艺术的学习“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1 ](杂艺篇),并认为艺术教

育的目的或意义在于娱心畅情, “陶冶性灵”。颜之推关于通过艺术活动以娱心畅情的思想虽然不只是针对幼童而言,但这不会影响它对于早期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艺术领域的早期教育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儿童审美意识与意识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现代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理念,主张儿童在其艺术学习中不能仅拘于技能的单一训练与学习,而更应关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天性表达、性情体验,乃至于艺术精神的启蒙。正所谓:“情趣为本,技能为副”。无疑,颜之推关注性情陶冶的艺术学习目的观是与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当前社会上,许多孩子在成人们的驱使下对于艺术特长学习与技能竞赛的热衷与追逐,往往走入了急功近利和贪慕虚荣的怪圈,这正是对于颜氏艺术教育思想的背离。颜之推关于艺术学习的精良需有赖于一定的禀赋,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当然,颜之推认为艺术的学习不必过于精专,否则受制于人,这是携带着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职业偏见。3.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洛克指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这不但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11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求知的一种反映。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感到陌生、新鲜、好奇。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一满足一好奇中得到发展的。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发他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纷纭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某种兴趣,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也会更有效果。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在兴趣中立志,使其兴趣保持长久性、稳定性,通过培养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质。孩子只有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去追求、去探索,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无疑,颜之推关注性情陶冶的艺术学习目的观是与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当前社会上,许多孩子在成人们的驱使下对于艺术特长学习与技能竞赛的热衷与追逐,往往走入了急功近利和贪慕虚荣的怪圈,这正是对于颜氏艺术教育思想的背离。颜之推关于艺术学习的精良需有赖于一定的禀

赋,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当然,颜之推认为艺术的学习不必过于精专,否则受制于人,这是携带着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职业偏见。另外,对于如何做学问,颜之推曾精辟地提出过“眼学”的学习方法,主张亲眼观察、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广泛意义上,这也可权作是其早期教育教学思想的组成。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正是适宜于早期儿童直观感性的思维特征,而应作为儿童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颜之推还提出儿童学习应多与他人相互交流,推崇《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认为“好问则裕”。这种观点无疑与强调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早期教育教学也是吻合的。颜之推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以及以其而著的《颜氏家训》,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人陈振孙曾以“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5 ](P467)标称颜氏家训,而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更是盛赞道:“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名训,不独颜氏。”颜之推的家训不仅是中国古代家教文化的范本与源头,其关于早期教育与儿童教育问题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研究并梳理颜氏的儿童教育理论,并汲取对于当代早期教育有益的思想精粹,无疑是必要的。

]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及早期教育的思想必然也会有其个人和历史的局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重文武。而英国的洛克重视体育的家庭教育课程。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体系中体育被放在第一位,他有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把健康教育当作健康精神寄居的寓所、基础和前提条件。洛克反对家长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幼小之时就要加强身体锻炼,主张用一般人不可理解的近乎“残酷”的磨炼来使儿童尽早养成习惯,对一切痛苦和不舒适习以为常了,儿童就拥有了健壮的体魄。基于他较为高深的医学造诣,洛克就家庭中的教育给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的大部分不仅符合当时医学发展的水平,即使今天也有很多合理之处值得家长们吸取和借鉴的。洛克先生对培养儿童身体的做法:“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让孩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拥有康强健旺的身体,才是我们需要转变的的重要观念。但对于儿童的教育里颜之推忽视了“勇气”这一品质的培养。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忍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1.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洛克十分重视孩子精神气质的形成。尽早培育孩子高尚的精神气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洛克看来,个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应有健康的精神气质。精神健康是一

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应格外“重视儿童的精神的形成,而且应该及早形成”[1】l9。同时,洛克还提出了精神健康的标准问题。洛克认为,精神健康主要是人的心理健康。尊重儿童精神的存在是尊重儿童的基础。在教育上,尊重儿童,就应当像对待成人一样,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精神存在,促进儿童精神的健康发展,使儿童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发展和教育中,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从小形成良好和健康的人格。在孩子的管理方法上,要照顾到孩子的生理和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适当的办法,把形成儿童自尊、自律、自信、正直、诚实、平等、宽容、快乐等品质作为教育和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参考文献: [1 ] 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 ] [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 , 北京: 京华出版社, 2002。[3 ] 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4 ] 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5 ] 陈振孙.直隶书录解题[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Doctrine on Early Education of The Yan Family Instructions and Its Revelations in Modern Times Ding Haidong ,Li Chunfang(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an , Shandong 250014)Abstract :The doctrine on early education of The Yan Family Instructions involves the significances , the materials to be taught ,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arly education.It is worth employing as reference that Yan Zhitui initiated the no2 tion of early education , attached importance to moral enlightenment , persisted in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loving-kind2 ness and stricture ,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 and his thought about the language and art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Key words : Yan Zhitui;the Yan Family Instructions;children education 责任编辑:时晓红 0 1

第二篇: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早期教育》的书对我来说是既适宜也很适时。书中总结了很多的教育经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早期教育孩子的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并解答我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它对我来说起到了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同时,我也很感谢该作者为教育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理解早期教育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也许有人认为会不会把那些画具给浪费了,是不是在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老威特肯定的回答,这并没有浪费孩子的时间。反而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他是兴致勃勃的画完一张又一张……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是成人之母”。早期

教育可以从孕期开始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他表达出来的东西。书中慈德的母亲在教慈德“快乐、兴奋、幸福”时,慈德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慈德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慈德在对词汇上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慈德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再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的知识面要博大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书中有这些部分对我的启发很大。首先健康知识很重要。孩子的健康是至高无上的,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生病,孩子受苦,大人受累,谁都没有心情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掌握简单有利孩子发展的健康知识。比如孩子刚生下来,母乳喂养是

最佳选择,新鲜的水对孩子也很重要,要让孩子多喝水。在孩子差不多四个月的时候,每次喂奶之前应该先给他喝点水或者果汁。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适量地喝汤,吃熟鸡蛋和土豆,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食物,孩子会很乐意的接受。经常让孩子待在能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中…….书中介绍了很多对我们进行早期教育很受用的健康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李作明

很早就听说过有《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知道它曾经红极一时,是家教成功的一个典范。但不知为何,内心却对它有一种排斥,从来不去碰触它。可能是一直觉得“哈佛”这个字眼离我们太遥远,是我们穷期一生也未必能够企及的。总想,凡夫俗子一个的我纵然看了也不会有多大作用。于是,有几次,即时在书店已触摸到它,但还是怀着“只能敬仰而不可近观”的心里悄然跳过。

但近来,兴许是“江郎才尽”了。身为教师的我与家长交流时,往往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无言以对;身为母亲的我当沉下心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时,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都说教育是门艺术,可究竟怎样做才算艺术呢?那些神通,那些高考状元们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于是,我迫切地去涉猎有关的知识,闲暇时间专读家教类的书籍。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我知道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遥远的东西我们未必不可及;从王金战《学习哪有这么难》我知道了学习贵在会寻找其中的规律,只要找到了学习的规律,你,也可以创造奇迹。这不,在书店里浏览,看到了最新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心想,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于是,毫不犹豫捧回家细细品读。这本书相当于答读者问,针对很多读者提出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疑难问题做了回答,很细致地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读来感觉操作性极强。印象最深的两点是: “快乐与优秀可以兼得”这是刘亦婷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读到这里,我不觉眼前一亮。曾

经好多次和家长在交流时,多次感叹中国的教育体制落后,孩子学得苦,学得累,想优秀就不会快乐;只想快乐那就谈不上优秀了。我也很遗憾、很无奈地告诉家长,要优秀必须舍弃快乐;给自己的孩子也经常在灌输一个观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从来就没想过原来“优秀与快乐是可以兼得”的。

是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了?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当做一件的快乐的事去做呢?如果身为老师,身为母亲的我们都时刻把学习当做“苦差事”,那孩子们怎么会乐起来呢?看来,真得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去大做文章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学习,让快乐与优秀并驾齐驱,是可以做到的。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在刘亦婷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很会想点子,有意识地用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训练女儿,从而让她拥有某种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孩子的专心习惯,刘亦婷父母用“一口气专心学习20分钟”的方法来训练,大人拿一本孩子没兴趣的书,坐在孩子的侧前方,做专心阅读状,给孩子提供榜样,并及时夸奖孩子3分钟的专心,直到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他们方才“撤退”;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时我发现刘亦婷父母非常细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得都非常周到,细到什么程度呢?“打草稿,也要有顺序”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培养女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他们要求女儿在打草稿时按题目的顺序写,草稿纸上不要写得太密,以利

于后面的重算、核对,迅速查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的,好习惯,并非天生。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一些坏习惯的苗头时,不要着急,不要训斥,不妨动动脑筋,想想点子来进行一番训练,必能扭转乾坤。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三篇:早期教育

请理智对待早期教育这一流行趋势

英语07(2)班 张露

近年来,早教成风,各种早期教育的教育机构打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能不输给别人,能读名校,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送去读英语早教班,算术早教班……过早的教育以及昂贵的学费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但为了孩子所谓的美好未来,很多家长仍然趋之若鹜。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小学英语老师,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小时候。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早期教育,充其量上小学的时候上过作文,奥数的兴趣班。不过可惜的是,十岁的时候,我不爱写作文,二十岁还是不爱写作文,可能这辈子,我也不会在文章上取得什么阶段性的胜利。最令我沮丧的是,至今仍不能像样地解决函数,抛物线,空间几何之类的问题。如今早期教育盛行。那么如果我晚生十几年,而我的父母也趋之若鹜地把我往各类早教班送,今天,我是不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或者数学家?或者退一步,我是不是能在高考中拿到满分作文或者是理科状元?

其实不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竞跑。不需要一开始就把弦绷得很紧。家长这么热衷于追随早教风潮的原因无非是:别人家的孩子去上了什么什么班,而我的孩子不上,以后就会不如别人。而且接受早教的儿童,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识字,做算术题。这可能使大多的家长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聪明,使他们更加

坚定地相信---早教真的有效。不知何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像是让家长上瘾的毒品一样,这句口号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但是郑渊洁的《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家长们浇了一盆冷水。

郑渊洁这篇文章是在南通实验小学见习时,在一年级的走廊上看到的“家长的杰作”。这位不跟风的父亲,从网上下载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位家长都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较,并且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优秀,所以很多人选择昂贵的早教班,怀着美好的憧憬,就好像只要参加了就拿到了清华的入学通知书一样。“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其实只要家长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知道,学会思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远比学会解决几道数学题有意义的多。

前段时间出现的虎妈狼爸的极端教育着实令人感叹,严苛的要求下,确实能把孩子培养成才。但那是少数,大多的家长只会感叹,不会盲目跟风,可见教育的形式有千万种。早期教育有没有意义?我想它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不然也不会成为一种趋势,但也不绝对。只是面对它可能带来的好处,家长必须摆正心态,更需要弄明白什么是早教。其实很多家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早教的误区。大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给孩子一个提前的教育,受教育者理所当然的是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国外的很多家长重视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很大

程度上是早教的前身。只是外国的家长更加重视子女之间的相处,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去发现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搜索外国家长对待早教的态度时,意外发现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寄语,我觉得很有意思。内容是这样的:

⒈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并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和培养。

3.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它只会让我假装一副超出我实际年龄的傻样。

4.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指出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因而和你作对,你私下的提醒,效果会更好。

5.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是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6.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得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7.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而已。

8.别在匆忙中对我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9.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0.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儿,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我觉得家长只要把上述的十个要求做到,自己就完成了所谓的早期教育。家长亲力亲为,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事半功倍。教育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成才。每个孩子对知识的领悟是不一样的,但归根结底,他们都要生活。早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孩子的兴趣与潜力,就会显得揠苗助长。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家长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提点孩子迷津的人,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的公民,而不是一个会做数学题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家长的引导比各种早教班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诸如:好的习惯,对生活的态度,健康阳光的心理……

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家长的引导。所以请各位家长理智对待早期教育这一流行趋势,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早教班上,别忘了他很快就会长大,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请尝试一下。

第四篇:早期教育

幼儿园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工作

摘要: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定时期,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一方面有很高地早期教育的热情,一方面又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及其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教育服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早期教育呼唤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指导已经成为了联系幼儿园和婴幼儿家庭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幼儿园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家庭指导

当今,在教育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也将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得到年轻家长的广泛认可。而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定时期,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一方面有很高地早期教育的热情,一方面又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及其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教育服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早期教育呼唤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指导已经成为了联系幼儿园和婴幼儿家庭的重要纽带。那么,幼儿园如何积极有效的开展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工作呢?

一、了解0-3岁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0—3岁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说,0—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教育。但是,从现行的早期教育机制来看,托幼园所大多数接受的是2.5—3岁的孩子,学前教育机构所授也是3—6岁以内的内容。因此,许多拥有大学文凭,甚至戴过硕士帽、博士帽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奔波、事业追求,不得不将3岁以前孩子的教育拱手让给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或是自己的父母,其早教仅存在形式与孩子的成长违背有加:弊端

1、保姆一般而已,文化程度偏低,常常抱有“不要发生意外,好对家长交代”的心理照看孩子,往往剥夺孩子很多权利,并容易导致孩子生活规律差、交往能力差、社会性发展弱等。弊端

2、祖辈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科学育儿不够,大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被惯得缺乏生活能力,结果,养成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大多数喜欢独处,不会与人相处,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运动少,自身动作难以协调,最终影响了大脑及智力的发展。不言而喻,文明礼貌的学习、良好习惯的教育、适应能力、自立意识的培训等等,在孩子刚刚迈人人生的门槛时,就这样无情地被错过了。综上所述,教育机构应重视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儿童早期施以关心和适切的教育,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目前0—3岁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3岁以下的孩子入园及受教育机会比较少,很多3岁以下孩子的入托,家长主要是想解决照看孩子问题,并没有放在教育层次上。大多数孩子是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保姆看护的。由于0—3岁孩子基本上是在家庭养育中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很多父母又很想要得到早期教育指导。“挖掘孩子的潜能始于零岁”的观念已经成为多数家长的共识,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的身上输不起,现代父母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希望尽快寻求到简捷有效的教养方式伴随他们指导教育自己的孩子成长,再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没有或者很少得到孩子早期教育的指导,多数家长的育儿经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一部分家长是从书本里得到一些方法,但对于自己孩子的适宜性差,效果甚微。因此,所有的家长态度都是一致的,他们强烈需要在居住的社区得到科学的,可操作的、多方面的早期教育,比如亲子教育、咨询、讲座等等。

2)缺少正规的早教机构对家庭早教进行指导和训练。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都是以个人盈利为目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不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这将大大影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对家长的正确指导。

二、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研究基地的优势

关心和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但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是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早期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都能为0-3岁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果说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的开展为幼儿园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那么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正确把握社会的需求,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早期教育这一领域中,要不断地提高家庭的文化、修养、理论知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才能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从而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使早期教育走向成熟!

三、立足社区,了解分析社区需求

1.了解社区3岁前的幼儿和家庭数

幼儿园可以通过走访居委会和派出所,掌握3岁前的幼儿和家庭数。并尽可能了解有多少家长可能和孩子一起参加早教活动,甚至是有多少年轻夫妻准备在一两年内生下自己的小宝宝。这些信息都将为幼儿园的早教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2.了解社区3岁前的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

一个家庭是否重视早期教育,家长是否会和宝宝一起来参加早教活动,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家庭的经济情况,另一个是父母的文化水平。所以,幼儿园应摸清这些家庭每月的收入,以及家长会把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用于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文化层次也非常重要,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可能更能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也有部分家长虽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发展得更好一些,他们也会参与到早教活动中来。

3.了解家长喜欢什么样的服务

家长喜欢什么样的服务也是我们调查分析的一个重点。是周末参与早教活动还是每天都可以参与?是上午活动还是下午活动等等?这些我们都要了解清楚,它将为幼儿园早教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时间安排提供依据。

上述这些调查分析的内容,我们都可以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电话调查、走访家庭三种方式来获取。调查问卷的内容有:孩子主要教养人、孩子的年龄、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收入、在早教方面需要获取什么信息等。在电话和走访了解调查过程中,教师则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用温和,谦虚的语气,通俗易懂、简练的语言和家长交流,以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想法和资料。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如何让家庭教育在继承传统优良美德地基础上再融进现代教育的思想,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指导思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即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两年的尝试,使我们越发感受到只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如: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父母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必须树立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双向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观念等等。

那么,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首先,有针对性发放早教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早期教育是什么,自己在早期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其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早期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幼儿看护者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教育是以后的事情;树大自然直;教育孩子无师自通等等,这些观念都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早期教育的实施也起到阻碍的作用。

其三,举办早期教育知识讲座。

我们可以邀请早教专家和儿科医生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早教的起源、重要性;婴幼儿的保育及日常生活照料;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与搭配等内容。通过举办这样的讲座来让家长知道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给家长传授正确的早教信息,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其四,组织“家教沙龙”。

家教沙龙深受家长的喜爱,能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平台,取长补短,让家长通过交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家教沙龙的地点可以选择在沙龙成员的家里轮流举办,每次都有一个重点讨论的话题,教师应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引导,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其五,专题讨论。

围绕家长关心的一些教育观念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家长各抒己见,实话实说。通过观念的碰撞,家长们在讨论过程中转变思想。

其六,定期编辑早教小报,免费发放给家长。通过小报交流育儿经验,传播育儿知识。

其七,网上交流指导。

家长一般白天上班,晚就有时间参与交流,且网上交流指导的时间也较灵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网站论坛或社区早教QQ群,随时与家长交流,解答家长的疑惑,并为每个家庭的相互交流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幼儿园举办早教亲子活动不同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它不是简单的益智游戏,它应该是专门针对0—3岁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提供早教家庭进行交流的活动。活动可以是在幼儿园里开展,也可以走出园门,送教上门,进行个别的辅导。我们不仅要让亲子活动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更应该是家长的课堂,在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给予父母以具体、专业、系统的指导,让家长懂得为婴幼儿创设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与孩子互动,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并在活动中注意及时纠正家长的一些不正确做法和想法。应让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一方面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延续,有效的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亲子游戏的活动序列和操作模式为:(1)教师对家长介绍活动的名称、目的与方法;(2)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3)教师观察、了解每个家庭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和具体的指导,以便于家长回家后继续开展亲子游戏,使活动得以延伸。

开展亲子活动应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活动中要创设丰富活动环境,满足婴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活动的目标要宽松、有弹性,促使不同能力差异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同表现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以尊重乳婴儿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减少和避免单

一、机械的“传授—接受”的“顺向思维”方式。

六、组建早教研究团队,提高早教指导质量

现在,早期教育师资很欠缺,很多幼儿园都是直接从幼儿园老师当中挑选出来任教,这些教师缺乏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与婴幼儿互动、提供发展帮助的经验不足,对儿童个体差异以及家庭教养差异所产生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复杂性心中没底,专业很薄弱。因此,幼儿园应以学习、研究与实践来提升早教专业素质为根本,挑选有生过孩子、有亲和力、有耐心的教师和保健员组成早教研究团队。我们除了要学习研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卫生保健、行为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学习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提高早教指导质量。

朱家雄教授说过:0-3岁幼儿早教更重要的是教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而非直接训练婴幼儿,这充分说明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作为早期教育基地的幼儿园,我们有义务,有必要为指导家长做好早期教育工作做出努力,相信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下,早期教育之花将盛开得更加艳丽夺目。

第五篇:早期教育读后感

早期教育读后感

早期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早期教育》的书对我来说是既适宜也很适时。书中总结了很多的教育经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早期教育孩子的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并解答我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它对我来说起到了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同时,我也很感谢该作者为教育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

理解早期教育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也许有人认为会不会把那些画具给浪费了,是不是在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老威特肯定的回答,这并没有浪费孩子的时间。反而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他是兴致勃勃的画完一张又一张……

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是成人之母”。

早期教育可以从孕期开始

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他表达出来的东西。

书中慈德的母亲在教慈德“快乐、兴奋、幸福”时,慈德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慈德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慈德在对词汇上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慈德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再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的知识面要博大

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书中有这些部分对我的启发很大。

首先健康知识很重要。孩子的健康是至高无上的,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生病,孩子受苦,大人受累,谁都没有心情欣

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掌握简单有利孩子发展的健康知识。比如孩子刚生下来,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新鲜的水对孩子也很重要,要让孩子多喝水。在孩子差不多四个月的时候,每次喂奶之前应该先给他喝点水或者果汁。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适量地喝汤,吃熟鸡蛋和土豆,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食物,孩子会很乐意的接受。经常让孩子待在能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中…….书中介绍了很多对我们进行早期教育很受用的健康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并不是很多母亲都具有育儿知识,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很多母亲在听到孩子的哭泣声之后,会立即给孩子食物和玩具以求停止哭泣,用这些抑制哭声会让孩子以后越来越难以满足,甚至缺乏自制力。我们可以放一段音乐来转移孩

子的注意力不失为一个止哭妙招。这是很常见也很易犯,所以就在早期教育方面对家长知识面上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正如老维特对小威特的教育,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教授,在小威特三四岁的时候起就和他一起散步,在他们散步的一两个小时里,他们总会探讨各种知识。比如父亲会摘下一朵野花,告诉威特关于野花的知识;或捉个小虫教小威特一些昆虫学的知识。这些看似无意,但是体现出老威特博而广的知识面和教育的耐心,以及他的学无止尽,他和小威特的一起探究发现,更锻炼了小威特的创新意识。即使是在教育发达的的今天,老威特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家长们学习,学习他教育的耐心和好学。因为家长有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好奇心的到满足,思维能力才会迅速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殊的禀赋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下载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颜氏家训早期教育及与英国早期教育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早期教育工作总结

    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教育工作情况总结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孩子......

    早期教育读后感

    读《早期教育》杂志有感 《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一期的《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

    早期教育初探

    对早期教育的规律进行探讨,对超常儿童跟踪,对人类自身的智力发展规律和潜能进行研究应是正常的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研究”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

    早期教育论文

    绥化市青冈县早期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早期教育是从出生到入小学前的教育,美国教育专家巴甫洛夫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

    创新早期教育

    创新早期教育,引领成长之道奕阳教育学习•创新•分享奕阳教育创立于2002年,是专注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园所课程研发、教学效果提升、管理运营咨询、公共......

    早期教育方案

    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0~3岁儿童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期教育心得

    早期教育心得 上班有一小段时间了,锻炼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就所见所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曾经我很想去做销售,但所了解的销售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很空洞,也不知道一个好的销售......

    早期教育教案

    早期教育教案 张平调查:宝宝任性的N种表现 10位妈妈代表回复 添添妈咪 我家宝宝才2个月,对于任性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1.特别不喜欢喝水,如果你硬给她喝,她使劲抿着小嘴不肯;万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