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50: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2)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形式和途径,最近,我们就全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设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58家,农户土地入股总面积达万亩,其中,已正式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有15户。全市

所辖12个镇中,武坚、真武、丁伙三个镇已实现了村村建有土地股份合作社,无论在组建数量还是单体规模上,均居扬州市各县(市)之首。

2、合作形式多。一是自主经营。这种类型主要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统一功能较强的村组。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农户承包的土地折股量化,每亩承包经营权为1股。由合作社实行区划布局,统一经营。农民的股权设置按现有集体经营组织内的农业人口配给,土地股份不能抵押、买卖,因人配股,股权随集体经济组织内人口的变化而变化。股东按股参与收益分配。这种类型合作社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统筹功能较强的经济主体。二是流转分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入股,委托村委会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和管理,除依据入股的股份享受分红外,还可以在龙头企业打工,每月按出工天数拿工资,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3、运行质态好。据统计,2008年6月底,全市15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量化资产总额达亿元,入社农户万户。邵伯镇渌洋湖村在全国劳模张福龙书记的带领下,2004年成立了扬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364亩,投资120万元,建成水闸、涵洞5座,铺筑砂石路公里,还发展了鸭场、苗木、蛋品加工等,每个股民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土地流转由当初的364亩发展到目前的2277亩,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在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登记法律依据不足。目前,工商部门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登记,主要依据扬州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实施办法,国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还没有立法,因而登记注册尚处于摸索阶段。但从登记实践看,土地股份合作社本质上是一个种新型经济组织,不同

于一般的企业法人,在登记设立过程中,难以办全法人登记所必备的手续。如注册资本,尤其是对土地使用权作价,由于土地种植品种的不同,其作价标准难统一,对中介机构验资没有现成办法可循,造成作价难、验资难,难以按企业法人规章运作。

2、登记注册数量偏低。在已组建的158户土地股份合作社中,进行工商登记的只有15户,仅占总户数的%。主要原因:一是傍靠公司。合作社将土地集中后交给公司经营,感到万事大吉,登记不登记无所谓;二是认识不足。觉得农村合作社还办什么照啊,对持照合法经营的意识不强;三是不懂章法。绝大多数合作社成员对政策法规和相关程序不了解,对如何完善申报资料,健全内部制度一无所知;四是被动设立。申请工商登记的,相当一部份为行政行为,有的为享受优惠政策而设立,有的为完成指标而设立,甚至于出现唯利虚设现象。

3、登记手续难以完善。入社成员往往是一个村的村民,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在申请工商登记时,按规定要求所有入社成员必须在申请章程、决议栏目中签字,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很多成员长年在外打工,登记手续一时难以完善。

4、破产清算难以执行。扬州市政府《工商登记意见》已有规定:在合作经济组织解散时,土地承包权不得用于清偿债务、不得作为偿还债务后的剩余财产进行分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的成员,应以等额的货币或其他财产将出资入股的土地转换过来,对农民的清算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笼统,尤其是对没有能力以货币置换的,未做具体规定;对农民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联合经营的,缺少赔偿规定条款。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认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中,农户还

普遍存在怕烦、怕难、怕失利等问题,甚至不愿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因此,要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走土地股份合作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和新途径。对思想认识尚未到位,农民不情愿的也不要勉强其入社。

2、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土地股份合作推进步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对社员自愿申请,符合登记条件,需要领取营业执照的,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鼓励扶持农水大户、农村经纪人,采取“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根据需求和实力,发展松散与紧密结合、服务与产销于一体的新型合作形式。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发展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税收、运输等方面提供帮助

第二篇: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形式和途径,最近,我们就全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设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58家,农户土地入股总面积达8.6万亩,其中,已正式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有15户。全市所辖12个镇中,武坚、真武、丁伙三个镇已实现了村村建有土地股份合作社,无论在组建数量还是单体规模上,均居扬州市各县(市)之首。

2、合作形式多。一是自主经营。这种类型主要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统一功能较强的村组。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农户承包的土地折股量化,每亩承包经营权为1股。由合作社实行区划布局,统一经营。农民的股权设置按现有集体经营组织内的农业人口配给,土地股份不能抵押、买卖,因人配股,股权随集体经济组织内人口的变化而变化。股东按股参与收益分配。这种类型合作社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统筹功能较强的经济主体。二是流转分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入股,委托村委会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和管理,除依据入股的股份享受分红外,还可以在龙头企业打工,每月按出工天数拿工资,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3、运行质态好。据统计,2008年6月底,全市15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量化资产总额达1.12亿元,入社农户3.5万户。邵伯镇渌洋湖村在全国劳模张福龙书记的带领下,2004年成立了扬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364亩,投资120万元,建成水闸、涵洞5座,铺筑砂石路7.6公里,还发展了鸭场、苗木、蛋品加工等,每个股民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土地流转由当初的364亩发展到目前的2277亩,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在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登记法律依据不足。目前,工商部门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登记,主要依据扬州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实施办法,国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还没有立法,因而登记注册尚处于摸索阶段。但从登记实践看,土地股份合作社本质上是一个种新型经济组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法人,在登记设立过程中,难以办全法人登记所必备的手续。如注册资本,尤其是对土地使用权作价,由于土地种植品种的不同,其作价标准难统一,对中介机构验资没有现成办法可循,造成作价难、验资难,难以按企业法人规章运作。

2、登记注册数量偏低。在已组建的158户土地股份合作社中,进行工商登记的只有15户,仅占总户数的9.4%。主要原因:一是傍靠公司。合作社将土地集中后交给公司经营,感到万事大吉,登记不登记无所谓;二是认识不足。觉得农村合作社还办什么照啊,对持照合法经营的意识不强;三是不懂章法。绝大多数合作社成员对政策法规和相关程序不了解,对如何完善申报资料,健全内部制度一无所知;四是被动设立。申请工商登记的,相当一部份为行政行为,有的为享受优惠政策而设立,有的为完成指标而设立,甚至于出现唯利虚设现象。

3、登记手续难以完善。入社成员往往是一个村的村民,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在申请工商登记时,按规定要求所有入社成员必须在申请章程、决议栏目中签字,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很多成员长年在外打工,登记手续一时难以完善。

4、破产清算难以执行。扬州市政府《工商登记意见》已有规定:在合作经济组织解散时,土地承包权不得用于清偿债务、不得作为偿还债务后的剩余财产进行分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的成员,应以等额的货币或其他财产将出资入股的土地转换过来,对农民的清算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笼统,尤其是对没有能力以货币置换的,未做具体规定;对农民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联合经营的,缺少赔偿规定条款。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认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中,农户还普遍存在怕烦、怕难、怕失利等问题,甚至不愿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因此,要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走土地股份合作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和新途径。对思想认识尚未到位,农民不情愿的也不要勉强其入社。

2、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土地股份合作推进步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对社员自愿申请,符合登记条件,需要领取营业执照的,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鼓励扶持农水大户、农村经纪人,采取“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根据需求和实力,发展松散与紧密结合、服务与产销于一体的新型合作形式。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发展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税收、运输等方面提供帮助,引导农户在土地流转、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组建各类经济实体,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3、改进登记方式,引导土地股份合作规范经营。为了避免合作社成员存在登记签字虚化现象和土地承包权证难的审查确认的问题,建议农工部门在申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起初,就应帮助合作社建立社员名册和制订章程,由社员签字,并对土地承包

权进行认真审核,从源头上完善和规范登记行为。工商部门可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的方法,提供行政指导和必备的登记资料,确保登记工作的完整性、严肃性,切实做到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在做大做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上下功夫,见成效。

第三篇:农村土地合作社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 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市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摸清改革试点工作实情,进一步促进改革的深入进行,近期,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市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全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

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市政府副市长陈兆同、市政府党组成员颜景安专门召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区(市)经管局局长参加的座谈会,专门安排部署调研工作,并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各区(市)依据调研内容结合本区(市)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调研方案。他们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的统计摸底,明确现状。针对典型调研,各区(市)以效益比较为重点,充分考虑各类合作社的代表性,对松散型、紧密型和土地改革试点这三类合作社分别选择出好、中、差三个典型各2-3个样本进行典型调研,深入解剖,每一个合作社样本都单独撰写了调查报告。对于没有列入调研典型的枣庄市级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合作社也单独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合作社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收益分配及管理运营情况,合作社成立前后的效益比较,社办企业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发展计划要求等。

这次调研采取全面统计调研与实地典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市及区(市)两级调研同步进行。在各区(市)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市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局、市农经办汇同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调研室部门分赴各区(市)进行重点调研。成立由县级干部带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的调研组,采取现场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合作社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收益分配情况、效益比较情况、下一步发展规划情况五个方面,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土地改革试点合作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探索两年多来,改革试点已扩展到全市45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市、区(市)级试点合作社达168家,共实现利用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5218万元,其中,2010年实现贷款3285万元。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全市56家市级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试点合作社共委托评估55家,评估总价值为39113万元,其中土地使用产权价值6319万元,土地收益价值32429万元。截至目前,市、区(市)两级改革试点合作社扩大到168家,涉及45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入社农户34167户,入社土地面积118838.9亩。其中市级试点合作社56家,涉及38个乡(镇),243个行政村,入社土地面积50983.9亩,入社农户9404户。38个试点乡(镇)建成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滕州、山亭两区(市)改革工作已全面铺开,滕州试点合作社已达108家,山亭区试点合作社达到44家,试点遍布两区(市)所有涉农乡(镇、办)。

截止到2011年4月底,从2008年至今,两年来,全市所有合作社增加总量475家,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017家。特别是09年初至今,由于改革的带动,合作社增加较快,共增加375家。社员总数增加142500个。土地规模增加11.19万亩。改革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明显的比较效益,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规模膨胀情况。经枣庄普惠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确认,市、区(市)两级168家试点合作社资产规模由合作社成立之初的38999万增长到119127万元,其中枣庄市级56家试点合作社资产规模由合作社成立之初的633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9113万元。

(二)土地规模膨胀情况。自2008年以来,168家试点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土地规模3.87万亩增长到118838.9万亩,增长8.02万亩.(三)入社人员膨胀情况。由16800户增长到34167户,涉及农民人口由50400人增长到102501人,增加52101人。

(四)销售收入膨胀情况。2008年市、区(市)两级试点土地合作社成立之初的年销售总收入为15956万元,到2010年底,合作社年销售总收入达到了79487.4万元。

(五)效益情况。全市168试点合作社2010年纯收益达79487.4万元,较2008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年效益增加39593.7

流转到土地合作社,用于从事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激发了土地的新活力。重点调研的土地合作社都注册了农产品品牌,生产组织化程度高,利益联接关系紧密,订单生产、品牌销售,形成了经营规模化、技术资金集约化、组织运营产业化、产品销售订单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山亭区徐庄土地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3540亩,通过统购统销,统一管理,节省生产成本费用10%以上;同时该合作社利用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110万元,扩大了规模、注册了“全崮山”品牌,成立社办企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社办企业”的产、加、销一体化运营模式。成立于2008年的滕州市益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建成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3000亩、绿萝卜生产基地2000亩、毛豆生产基地1000亩。合作社成立以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积极引导入社农户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成立了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农机服务、产品购销等专业服务队伍,全面落实“五个统一”。同时,注册了“意浓思”蔬菜商标,统一印制了外包装和标签,实行分级包装,提高了产品档次。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中国首届食文化节、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首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成功地与5家大型超市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他们还抓住国家、省、市进行“农超对接”试点的机遇,全力主攻法国“家乐福”超市(中国区),被这家

67891011-

第四篇: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的调研分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为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今年以来,江都市继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突出合作效益,强势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效用

当前,发展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了农村土地经营活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一)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创新激发活力,合作提升效益,土地股份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有力的“推进器”。

一是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坚持土地股份合作与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园区化,增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到180个,入股面积达10.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8.5%,其中经营高效农业的面积占60以上%。

二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实现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维护了农民土地收益权,解决了部分农民转移就业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同时吸纳农民到合作社务工,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是实现了稳定的合作收益。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了土地变资产、农民成股东的转变,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的保底分红和二次分配办法,为农民股东实现稳定的股权收益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江都市吴桥镇宝盛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吸纳73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入股面积5052亩,重点经营高效蔬菜产业,亩产值1.6万元,亩均效益6000元,入社农户比其他农户人均多增收1000元。

(二)农民组织程度不断提高

土地股份合作将分散的土地有效整合,实现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一是强化了利益联结机制。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统一经营,节省成本,追求合作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农民将土地使用权入股,其目的也是追求更高的经营收益。农民与合作组织利益趋向的一致性,是增强农民与合作组织紧密联结的直接动力,推进了农民的组织化。

二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了土地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高效经营的转变,农民个体经营向集体决策、统一经营的转变,增强了农民合作组织凝聚力,提高了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三是提升了农民合作意识。通过建立“三会”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明确界定股东权利与义务等,增强了农民民主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农村经营机制活力增强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创新了农村土地流转与经营方式,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

一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结,促使农民不断追求合作社经营利润最大化,进而提高合作效益和农民股权收益分配水平。因此,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是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二是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合作社依托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合作社,切实提升了合作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包装合作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或其它资本投入发展,增强合作社发展实力。

三是提高了农村土地产出率。土地股份合作机制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用活了土地经营权,解决了农村土地经营不活、发展层次较低的问题,以全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大大提高了土地经营收益。

二、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土地股份合作社法律地位不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社类似于股份合作制企业,但法律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没有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纳入到合作社范畴,致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缺少法律支持,其发展和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是少数土地股份合作社效益不够明显。目前,部分合作社将土地以内股外租型方式承租给农业种植大户,只收取固定的承租金,合作社再将承租金按照股份分配给各股东,这种经营模式并没有直接从市场经营层面来带动农户发展,难以体现股份合作机制的优越性。

三是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少数合作社在运转机制上还不够规范;合作收益分配办法比较单一,缺乏绩效和激励分配机制,“二次分配”制度不够健全。

三、稳步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按照“有序、规范、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加大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力度,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下,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机制,增强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能,切实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其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不变”。这一表述不仅表明了农民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稳定,而且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一方面,继续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既不能改变农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更不能改变家庭经营的组织形式,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农民的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快实现农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物权化、市场化、资本化,加速农村土地使用权立法保护进程,用法律形式真正肯定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的首要前提是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是否愿意流转,以何种方式流转,以及流转期限等,都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以行政措施强制推动,以免发生矛盾纠纷,造成农村基层社会不稳定。

其二,扩大农民的土地处置权。农民的土地处置权能缺失,造成了农地征用制度不公平、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护等现象。因此,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必须要增强农民的土地处置权能。一方面,要赋予农民实质性的土地处置权。在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通过扩大农民的土地处置权,让土地经营活起来,充分体现土地的资本功能,使农民享有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享有包括使用权继承、有偿转让、转包、入股、联合经营、抵押等权利在内的较充分的处置权,从而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成为具有实质意义的包含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和抵押权于一体的土地财产权。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处置权配套制度。放开土地处置权能会不会导致农地私有化、土地兼并、农民失地而流离失所?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配套制度,使农民的土地处置权在充分实现社会保障功能的前提下稳步实施。

其三,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地位。当前,农地不具有与国有土地平等的产权地位,被征用时所得补偿仅仅按照土地的农业生产价值进行补偿,与国有土地市场的价格相去甚远,农民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收益。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这为逐步提高农地市场地位作了突破性的规定,在这一基础上,继续统筹城乡土地市场,要确立起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市场地位,在集体土地转变成国有土地并进入市场买卖时,建立公正、平等的财产权利制度,确保农地市场价值和农村集体以及农民收益。

(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当前,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尚未形成,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集体组织推动、农户间自愿或中介组织带动等为主,通过市场带动的形式较少,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达不到最优利用状态。因此,推动农地市场化运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措施。

其一,完善农地市场化运作机制。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健全农地市场运行机制,要坚持“自愿、公平、效率”原则。首先,坚持流转自愿原则。这是促进农地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前提,是《土地承包法》的要义所在。其次,土地流转价格要遵从市场需求定价,体现市场公平性。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和需求来合理定位土地流转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第三,要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土地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地经营效率。第四,建立土地流转收益递增机制。目前,许多地区土地流转价格一般是一定几年不变,缺乏农地流转收益递增机制,在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应当完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构建起土地收益递增长效机制,充分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

其二,构建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农村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为规范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当前,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核实农村土地资源信息。针对地区实际,对本地的土地承包面积、承包主体、土地经营现状、土地经营趋势等作一详实调查和梳理,将这些信息分区域、分层次、分期限、分用途进行汇总,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及时了解本地的土地资源详实信息,掌握土地资源现状,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二是实施土地资源信息动态管理。建立信息平台,注重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情况,充分反映承包农户土地经营的现状、流转意愿、拟采取何种方式流转土地等信息,为土地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信息。三是强化土地资源绩效管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保护作用,为农民的土地承包现状以及变动情况提供佐证,有效防止他方非法调整农地、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行为,这也是进行农地资源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要充分体现出农地利用的最优方式、区域优势条件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投入状况等,以此为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提高合作效益,增加农民土地收益

合作是前提,效益是核心,增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内生发展活力,提高合作经营效益,实现农民土地收益持续稳定增长,是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的基本动力。

其一,注重“三个结合”,提升经营效益。一是注重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培大育强农业特色,推进品牌经营,提高品牌效益。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运作土地股份合作制缺乏丰厚的外部利润条件,因此,要充分挖掘内部效益,重点要选好经营项目,要结合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农业产业特色化。二是注重土地股份合作与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规模效应。过于分散和规模过大都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依据地区条件和特点,把握规模经营尺度,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效益最大化。三是注重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吸引和利用外部强势资本投入农业,提升农业项目化建设水平,有效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其二,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效益。内股外租型是土地股份合作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要逐步推进租赁型经营向参股经营、合作经营或自主经营等形式转变,切实增强土地股份合作内生活力,构建起稳定的农民股权收益增长机制。

(四)规范运作机制,提升合作经营层次

坚持量质并举,完善土地股份合作运行机制,努力提升土地合作经营层次。

首先,健全“三会”制度,增强合作社领导带动力。一要建立健全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二要加快培育合作组织领头人,增强引领合作组织发展能力。合作组织的关键在于效益,而效益只有通过市场经营才能实现,如果一个合作组织建立起来不能真正面向市场、走市场经营道路,则合作组织如同虚设,因此,发展合作组织必须要大力培育好的领头人,重点要加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培养,增强合作组织核心动力,引领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其次,推进法人登记,明确市场地位。与工商等部门协调,创新登记办法,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性质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地位,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第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按照政策要求,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内部财务单独建帐,规范会计核算,有条件的合作社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委托镇经管站代理记帐、核算,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结合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推进合作社财务公开,提高合作社运行透明度,确保规范运行。

第四,加大初次分配,健全再分配机制。收益权是股东的基本权利之一,如何实现股权收益最大化是合作社经营的重要目标。在提高农民股东保底分配额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多形式、多环节的利润再分配方式,加大“二次分配”比重,切实增加农民土地资产性收入。

第五篇:股份合作社

摘要:农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之一,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政府;运行机制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这几年也出现了个别农业合作社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导致难以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很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思考。在财务管理上,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参照有关企业财务制糜运行,加上有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迫在眉睫。农业合作社大都过多地强调对社员的收益分配,而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一些合作社过多地强调按股分红,而不是以利润返还为主,甚至一些地方的合作社根本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使得合作社“按交易额进行盈余返还”的基本原则未得到很好地贯彻,而难以体现出合作社的“交易的联合”的本质特征。

1.2 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由于理论宣传不够,目前的合作社,协会型的多,经济合作型的少。随着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认识的提高,要求演进为合作社的迫切性已经很强,而政府相关部门却缺乏好的引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合作社是农民个人的事,政府不应该管,所以就采取“无为”的态度。因此,新一代农业合作社虽已产生多年,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农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发展也很不平衡。政府对合作社扶持漏洞很多。因为政府资金有限,只能集中扶持几个点,因此,有的农户办合作社只是为了套取政府部门的补贴,这既使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又容易引发腐败。这就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广泛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1.3 资金短缺

合作社和其他盈利性企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对自有资金的需求。合作社筹集资金往往受到自身的限制,这是因为:

(1)股金集资受到限制。合作组织是个体劳动的联合组织,实行资本报酬有限原则,社员的权利是与个人劳动相关而不是与资本相关,表决权和按交易量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与股金额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最低限度的股金已经确保了完全的社员权力,由此导致了一个趋势: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每个社员把他的那份股金看作是为了获得服务而进行的一种集资,而不是看作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

(2)依靠社员投资的制约,合作组织还鼓励其成员投入资本股金,合作组织对这种股金支付红利。在合作组织发展初期,其成员投资完全能满足经营需要,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组织仪仅依靠社员提供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很难把合作组织办好,更难以同以他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竞争。因此,局限于向本社社员范围集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社员退社的影响。合作组织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而当社员退社时,可以要求合作组织退回其股金。合作组织的股金与波动的社员人数相结合使合作社的股金成为处于变动之中。

(4)发展模式的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巾,很多省市地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当一部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由

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起来的,对龙头企业有很强的依附关系,甚至出现“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中央政府对合作组织的税收、财政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被企业截留,而无法落实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来。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对策

2.1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农业合作社要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内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1)强化农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2)改进“一人一票”的决策方式。在完善“一人一票”民主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股一票”的管理方式,这既可以提高社员多人股的积极性,又可以给能人以发挥经营管理才能的机会。民主管理和能人管理相结合,不但能充分调动社员的自我管理、为合作社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而且又能有效避免社员“用脚投票”的倾向。为防止个人持大股而操纵合作社,“一股一票”也应有所限制,其所占比例不得高于“一人一票”。(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合作社的行为。为此,要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劳动、人事、营销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2.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要落实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新型农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关键环节,要在产业化经营中突出出来。对合作社兴办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优先纳人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每年从各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合作社企业的贷款贴息。国家应从支持农业、扶持农民出发,制定农业合作社减免税办法。对合作社的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优先制定质量标准,对合作社的专项贷款,金融部门优先安排。同时各级特别是县级要组建由计划、财政、技术监督、工商、税务、金融及农口各部门参加的发展指导机构,协调各方政策,努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要加强业务指导

要积极扶持合作社联合组织的建立和业务开展,近期重点是县域合作联的组建和业务开展。这一层次合作联是直接为农业合作社服务的,为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联要认真贯彻合作社的价值和办社原则,尤其是自愿自助自立的原则,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强化宣传,推动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对合作制心存疑虑或者不甚了解,那些所谓合作社容易导致“归大堆”,“合作制的非营利原则违背市场规律”等思想,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合作经济的积极追求。

第一,要通过宣传合作制的办社原则、基本制度、运作方式和利益机制,要让农民了解合作制的内容和参加组建合作社的诸多益处,改变对合作社不正确的看法。

第二,组织培训,促进发展。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涌现了一批自发组建的不够规范但已具有合作社某些特征的经济联合体,也还有一些农民想组建合作社,但不知如何组建,县级政府是联系农村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财政要增加对合作联培训经费预算,通过培训引导,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第三,搞好示范,引导发展。县合作联要加强对现有成员社的业务指导,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引导合作社发展的样板。第四,加强扶持,推动发展。要通过制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导向政策,完善合作社组织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和用好合作社发展基金等措施,推动合作社的快步发展。

2.4 股份合作社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成员的不断增加,由于专业合作社缺乏经济实力,服务内容单一,有限的能力都运用于解决农产品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以及技术服务难的问题,无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专业合作社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比如筹资手段不足难以满足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忽视股金利益不利于调动合作社员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专业合作社就面临着变异,即吸收外来的资金建立股份合作社,其组织机制便从过去的以信息服务和劳动互助为特征演化为追求资金增殖为特征。专业合作社通过向社员、社会筹集发展需要的长期资金,在合作社内部引人股份制成分,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的最大特点是在分配上实行按交易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对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分红,股份合作社内部则按实际交易额返还利润。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化趋势,有力的支持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将来中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方向。

下载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

    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进一步指导、促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根据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市农业局xx年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梁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夏津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

    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机......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湖南省涟源市农机局 李淑惠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专业合作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强化监管力度 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的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