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5: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承德市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足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高农机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提高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进程。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8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0%,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实施耕作制度 改革,在适宜地区深松耕达到100%。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蔬菜产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62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继续推广机械化深松、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机收、化肥深施、水稻机插秧、机收技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机械化耕作制度。马铃薯生产90%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水稻机插秧、机收分别达到40%,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蔬菜产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完善,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二)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推广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加快提升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突出抓好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的组织实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积极发展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加强抗旱排涝和统防统治机械化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保证抗灾减灾需要。

3、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大力集成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水稻机插秧机收、设施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节水灌溉、精量播种、玉米化肥深施、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和以秸秆青贮、压块饲料、生物质能源为内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同时加强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4、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机安全 使用制度,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示范乡(镇)、农机示范村等活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规范农机执法行为,在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三率”(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的同时,加大力度做好卷帘机、微耕机等设施农业装备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农机安全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努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安全、节约、高效、和谐的发展环境。

5、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和维修管理。规范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强化对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完善各级农机质量投诉组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农机维修执法工作,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6、推进农机工业发展。坚持市场为导向,鼓励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大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落实农机各项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发生产适合家庭经营需要的中小型、轻简化、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产品,走专业化、科技型发展道路,提高我市农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 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落实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本地情况,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有效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地方财政要将农机推广体系所有人员工资以及农机推广、管理以及安全监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好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 贴资金规模,市县财政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信息档案建立、确定补贴对象、公示、机具核实等方面的支出。加大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研发、制造、推广的扶持力度,市县财政要配套必要的农机推广专项经费,支持在适宜地区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玉米化肥深施等农机作业。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县区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三)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意见。水利部门要做好灌排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推广普及节水灌溉设备。发展改革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监管。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流通行业的指导,加快农机流通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支持力度。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颁发营业执照的管理。石化、石油部门要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排灌及抗旱用油供应。税务部门要落实农机服务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和排 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其他部门也要根据职责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行业协会要当好政府与企业、农户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试验鉴定、维修执法、教育培训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抓紧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落实年度建设投资。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和区域性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各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合理审慎确定抵押率,采取灵活的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为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 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农机制造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为购机农民提供担保。

(六)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启动农机培训工程,定期对农机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维修执法和试验鉴定人员、教学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农机化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加强农机技术和农机操作使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机手和维修能手,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考评员队伍建设,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农机修理、农作物植保、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济政字[2011]1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1‟13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6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达到13.31万台,各类配套农具达到18万台,农机总值达到57.36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机工业产值达到28亿元,农机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9%。但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大马力、高性能、复式多功能机械在农机装备中占比较低,农机产品种类和 质量性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机械化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东部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不高,水稻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执法、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区域受限;农机工业规模不大,研发创新能力薄弱;农机化扶持政策单一,农机管理体制不够理顺。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替代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和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农机化各项法规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振兴农机装备制造业,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为抓手,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 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机制造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实现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和创新驱动型转变。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拖拉机配套机具保有量分别达到4.5万台、2.6万台、20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其中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90%,水稻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70%,花生、薯类、大蒜、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均得到较快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初具规模的农机流通产业园区。

三、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推广普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水稻育插秧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力争五年内推广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300万亩,完成土地深松500万亩,建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田5万亩。继续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加快推进玉米机收社会化服务,努力提升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集中力量攻克水稻机插、机收两个薄弱环节。适应农业标准化发 展需要,建立粮食生产农机农艺结合机制,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统一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农机农艺标准,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二)加速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以实施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花生、薯类、大蒜、棉花四大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和推进区,力争五年内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创新示范基地100个。围绕经济作物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大力开展机具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试验、改进和定型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总结提炼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模式,探索完善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蔬菜园艺、苗木花卉、林果、食用菌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微喷灌、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机械设施,加快发展育苗嫁接、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加快老旧棚室升级改造,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围绕种植特色,积极研发推广适用机械和装备,提高特色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协调推进畜牧、水产、林果等农村各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机械,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收获、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水面增氧及投喂、林果修剪采摘、林木植保、农产品加工、保鲜等相关机械设备,扶持规模养殖基地和林果种植基地发展标准化生产设施,逐步提高现代渔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林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加快先进适用、生产急需机械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步伐,着力解决农村各业机械短缺问题,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

(四)切实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管、农机维修、信息服务六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农机监理和技术推广装备建设,改善农机执法服务手段。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正规化建设。建立农机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配齐配强基层农机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增强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服务功能。扶持发展区域性大中型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强化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培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管网络。建设100个二星级以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机化信息网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能力。成立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协会。

(五)实施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工程。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研发、推广和使用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和群众生产急需的中小型、轻简化农机;加快老旧机具更新换代步伐,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和危及安全的落后农机;加快发展机引配套农具,逐步提高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比例;积 极研发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增强配套农具适应性、功能性,避免农业机械低水平重复购置,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积极推广使用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不断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六)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质量并重和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五年内建设“五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0个。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生产企业等开展“社企合作”,鼓励发展集销售、作业、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服务业体,培育扩大农机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田间作业市场,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培植一批农机经营大户和作业、维修能手,加强抗旱排涝、农林病虫害防治等农机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创新农机经营管理机制,大力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模式,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七)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的农机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政府牵头、农机主抓、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加强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在依法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做好卷帘机、微耕机、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工作。农机、安监、公安等部门要强化县以下乡村道路农机安全检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水平。认真完善和落实事故倒查、过错追究和安全应急管理等农机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机作业和维修质量标准,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和维修质量。认真抓好重要农时季节的农业机械生产安全,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八)建设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调整优化农机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一批大型农机制造企业集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以济宁市区和兖州为中心,建立济宁市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农用工程机械及经济作物机械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打造农机装备制造业强市。

(九)提升农机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优化农机产品结构,改变目前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局面,积极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装备,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机产品格局。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强农机工业行业管理,引导农机制造企业优化产权结构,鼓励农机企业战略重组,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十)建立现代农机流通体系。鼓励大型农机制造骨干企业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机营销网络。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农机“4S”店、品牌农机店、连锁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强化农机零配件供应,利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农资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货上门、服务到田间等销售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生产和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搭建农机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积极研究国外市场特点,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组织企业开发拓展国外市场,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国外市场销售规模。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政府投入。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贴、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政府 投入力度。市级重点支持重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平安农机创建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明确支持重点。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市财政继续对重点推广机具给予累加补贴。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农业机械实施保费补贴。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和机械化育插秧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的规定,在试点成功基础上,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免费安全检验、免费发放牌证、免费培训考试。

(二)落实完善金融税费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落实国家、省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按国家规定,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认真落实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

(三)加大农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农机维修、信息服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与规划内的项目同步实施。将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予以扶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存放场库,涉及用地按照设施农 业用地办理。将机耕道路和稻区水利设施改造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创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将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作为有关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优先立项。加强农机化项目研究储备与管理,市发改、财政、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每年从项目库中选择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四)加强对农机工业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机工业作为加强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农机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发、农机品牌建设、农机流通设施建设、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农机市场开拓和农机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对农机工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研发生产群众急需的大宗作物适用机械的企业,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适合农机作业特点,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的农机科技攻关项目,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五、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农机、经信、发改、财政、农业、科技、畜牧、林业、渔业、水利、公安、安监、交通运输、工商、质监、税务、商务、中小企业和金融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市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商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工业促进工作,切实解决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组织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协调,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指标,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要按照国发„2010‟22号文件的要求,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理顺农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管和服务能力。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重 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大协同攻关和工作力度,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农机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企业为核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继续加大对农机购置、使用和农机工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2亿千瓦左右,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其中,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水稻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和85%,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左右,油菜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5%和20%以上,基本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农机工业技术创 新体系得到完善,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四)加快重点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在东北地区、新疆棉区及华南蔗区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提高棉花机收水平;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提升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在黄淮海地区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改善装备结构,提高作业效益;着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力度,扩大花生机收面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加大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南方丘陵山区推广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在其他地区加快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

(五)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 标,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农机院所的科研力量,针对重点农作物建立农业机械化实验室,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工作。加强农机与水、肥、种、药等因素协调作用的机理研究,完善农业机械化、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六)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抗旱排涝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继续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小麦向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延伸,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排灌及抗旱用油。

(七)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学校,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对农机推广、监理 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八)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能力。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加快灌排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实现安全、高效、节能运行,及时满足农田灌排需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提出农机研发和改进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九)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组织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营造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抓紧研究以旧换新办法,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促进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使用法规和制度,开展农机使用安全教育,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三、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推进农机工业行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导向,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农机制造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抓紧研究制定农机工业产业政策,建立农机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整顿行业秩序,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低水平重复制造。鼓励农机制造企业战略重组,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形成若干个具有先进制造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科技型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建立健全农机科研联合协作机制,改革农机科研立项和业绩评价机制,打破区域和学科界限,将解决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作为科研首要目标和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提高农机科研整体水平。

(十一)着力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优化农机产品结构,改变目前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大马力拖拉机进口依存度高、小型农机质量差的局面。要从家庭承包经营、户均土地规模小的国情出发,在开发大型农机的同时,积极发展适合家庭经营需要的中小型、轻简化农机,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农机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积极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重点突破水稻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以及节水灌溉设备等瓶颈,优先发展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0-70马力节能 环保型水田拖拉机、高地隙拖拉机、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机具、高效植保机械、高效节能机泵设备、节水灌溉设备、小型抗旱排涝机械、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等。加快农业清淤设备研究开发。

(十二)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高效节能大中型水泵、喷灌机等重大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围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部件研发,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围绕科研手段和条件改善,提升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试验试制能力;围绕科研机制创新,支持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带动行业发展。依托农机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抓紧建设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开发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公益性的农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凝聚优秀研发人才,加快急需的关键性农机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系的需要,提高农机的适用性。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强化农机工程基础教育。完善农机培训体系,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机制造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

(十三)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机产品技术标准,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开发生产。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提高关键零部件加工精度,提升农机产品质量,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强化企业质量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外购零部件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规范新产品和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建立农机制造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加强生产技术工人培训,提高工人使用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

(十四)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体系。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健全和规范农机修理市场,明确产品售后维修责任,规范服务程序,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质量。

(十五)扩大农机工业国际合作。鼓励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与国外合作开发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开发能力。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生产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逐步降低高端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加入我国农机行业,加快动力机械、配套机具研发制造人才的引进,增加技术储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提高农机产品开发、制造和管理水平。实施农机装备“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扩大优势农机产品出口,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并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适当支持适宜地区购置国内尚不能批量制造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农机。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和智力引进。国家技术改造投资要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地方政府也要按照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十七)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合理确定补贴产品 种类,及时公布实施方案和补贴资金等,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在由企业推荐经销商的基础上,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将售后服务能力作为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标准。严禁农机化事业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进一步扩大省级自选补贴产品的品种范围,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购机需求。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限,增加结算频次,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强监管,安排专门机构受理农民投诉,严肃查处倒卖补贴指标和补贴产品、套取补贴资金、借补贴之机乱涨价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保障农民选择权和议价权,允许农民对实行统一定额补贴的同一种类、同一档次产品在本省范围内跨县自主购机,允许农民在签订购机协议后调换机型。

(十八)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购机信贷规模,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合理审慎确定抵押率,采取灵活的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为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加大支持力度。

(十九)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和排 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对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机耕道路、排灌及抗旱设施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与规划内的项目同步实施。抓紧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投资。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鉴定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将农机科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工程(技术)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范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安排中,对农机科研新技术和新产品予以倾斜。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和区域性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 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抓紧修订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意见、农机推广目录和补贴产品种类。农机工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办法,抓好产品质量管理。水利部门要做好灌排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推广普及节水灌溉设备,协助农机工业主管部门做好大型灌排设备研发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监管。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流通行业的指导,加快农机流通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科研开发支持力度。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其他部门也要根据职责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有关行业协会要当好政府与企业、农户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

(二十二)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 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 二○一○年七月五日

第四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下载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

    又好又快发展(合集)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

    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0〕159号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农业机械化是......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优秀范文5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 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 〔2011〕2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

    关于促进××市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xx市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蓬勃发展,对外贸易迅速壮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xx口岸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对我市经......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全5篇)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篇材料)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