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5: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

第一篇: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

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德刚一行来杨集

调研指导工作时的汇报

杨集乡党委书记 周发禄

(2011年7月26日)

在全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六届十次、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县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精心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时期,吴部长一行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来我乡调研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是鞭策和鼓舞。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杨集乡基本情况、党委换届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杨集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属二阴山区,总流域面积162.8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现有耕地面积9.13万亩,其中梯田3.5万亩。辖杨集村等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754户2.23万人,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2279元。全乡共设党委1个,党支部14个,共有党员601人,其中男518人,女83人,农民党员506人,平均年龄47岁,40岁以下166人,41-59岁276人,60岁以 上159人。

二、乡党委换届工作进展情况

自县上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安排部署以来,我们把乡党委换届工作作为我乡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头等位置来抓。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我们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有序的工作方案,层层落实换届工作责任制,同时加强换届工作业务培训,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换届文件政策和纪律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杨集乡党委换届动员会议,对换届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其次是严格程序,统一思想。为确保换届工作程序更加规范,易于操作,我们对乡党代会筹备、党代表推选、换届人选考察、党代会召开、选举结果公开等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了《乡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图》,确保一个环节不漏、一道程序不少。再次,加强教育和沟通。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换届工作始终,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换届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形成换届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全额定向推荐新一届乡党委班子成员人选情况 7月8日,县委换届考察组一行来我乡主持召开了杨集乡党委换届工作动员大会,会上,乡党委书记代表党委班子对前五年的工作做了述职述廉报告,并组织与会人员对我们的班子及班子成员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民主测评,全额定向 推荐了下一届拟任乡党委班子成员人选,在推荐过程中,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抱着对组织负责和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与会人员在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的同时,围绕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进行推荐和评价,推荐拟任的下届乡党委委员9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拟任新一届的党委班子结构更加科学,更具战斗力、凝聚力,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7岁;拟推荐提拔各站所负责人4名,平均年龄29岁,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文化程度2人。随后,县委考察组分别和全体与会人员进行谈话交流,征求换届选举工作和推荐提拔的相关意见建议,我也及时做了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交心通气,促进了干部之间、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团结,为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党委工作报告的起草情况

为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总结十四届委员会工作,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作,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报告起草小组,负责起草报告。党委一班人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党委工作和今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讨论起草了党委工作报告初稿。并召开会议,征求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肯定成绩的同时,着力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为全乡“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党代会的筹备情况

我乡的党代会拟定于8月13日举行,已向县委上报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杨崖集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请示》,正在等待县委的批复。为了成功开好这次党代会,我们及早进行筹划安排,首先,我们根据党员数量和组织机构设置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代表110名,比上届增加3名。主要突出熟悉农村基层情况、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等方面的要求,注重了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代表结构按照乡、村干部占60%,专业技术人员20%左右,先进模范人物20%左右,妇女代表20%左右,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代表不少于50%的比例选举。其次,拟采用“两推一选”的方式选好党代会代表,全乡拟划分12个选举单位,各选举单位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按照超出分配名额30%的比例,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讨论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与乡党委沟通后,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党支部会议按20%的差额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并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乡党委对各选举单位上报的预备人选进行审查批复。批复后,拟选举产生具有先进性、广泛性、代表性的党代会代表。再次,乡党委成立乡第十五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秘 书、组织、会务、宣传、后勤、保卫等工作组,提早明确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党代会筹备工作,为保证了党代会圆满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

我乡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支部引领不停步,党员带富走正步,群众增收迈大步”为主题,坚持以 “五星级” 党支部和“五个好” 党员创建标准为主线,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为依托,夯实基层强基础,创新载体激活力,着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宣传发动,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我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各阶段工作,促进活动开展,为活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在广泛征求各层次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制定出以“创先争优谋发展 强基固本促和谐”为活动主题的《关于在全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活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各基层 党组织也从实际出发,提出各自的创争主题,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形成发展主题突出、创建特色鲜明、竞相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全乡“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制作大型宣传牌,刷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15条,张贴纸标语1000余张,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干部入户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村党支部和全乡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号召广大党员以高涨的政治热情,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二)突出重点抓手,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1、积极开展“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首先,乡党委要求全乡13个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紧紧围绕2011年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年内必办实事的承诺共90项,213名党员代表根据“设岗定责”情况,同时也作出承诺事项并全面公开。同时,根据党委成员和各站所职责,乡上将全年的各项工作细化到责任领导、业务人员、完成时限和完成结果,通过制定《杨崖集乡创先争优活动考评办法》,对承诺兑现情况实行挂牌销号管理,督促全面“践”诺;其次,通过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会、党员会等形式,针对践诺情况进行点评,并组织召开群众评议会,把“评”的权利交给广大群众,由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及党员践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从而有效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民众水平。同时乡党委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党员履职情况组织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评先选优活动,共选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4名,评选出先进党支部2个,于今年5月份进行了表彰奖励。再次,乡党委每月公开各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各党支部也及时公开党员开展活动情况并上报乡党委,党员每月公开记实内容,做到点线面公开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工作落实。

2、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工程。我们依托乡党校、村党员活动阵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做表率、走在前”等形式的主题教育,增强乡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

3、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我乡的创先争优活动与“平安创建,社会和谐”活动紧密结合。各党支部和党员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诉求,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农村低保、五保、惠农资金兑现、基础设施改善、再就业技能培训等利益问题,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更好的服务群众,达到构建和谐杨集的目标。我们建立了“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网络(社级服务点、村级民情接待室、乡便民服务中心、乡党委会议)、外加一张卡(便民联系卡)的矛盾纠纷调处 机制,达到家事不外扬、小事不出庄、纠纷找村上、大事到乡上的目标,实现“零上访”。全乡各村级民情接待室共化解各类矛盾520次,乡党委会议研究解决重点信访案件一起。

4、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我乡把落实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作为衡量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标准,灵活争创载体,创新活动载体,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科技抗旱、造林绿化、草畜产业、梯田建设、农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切实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紧扣项目定职责,围绕职责定目标,仅2011年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任务44000亩,绿化杨集面山500亩,填平补齐大周公路、杨双公路、杨陇公路绿化里程20公里,带动和发展各类规模养殖户80余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处,新修梯田7500亩,硬化村组道路8公里,真正把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有效结合。

5、加强督查促落实。为确保活动开展落到实处,我乡加强督查促进活动开展。一是乡党委从乡领导和党员干部中挑选精干力量为每个基层党组织下派包村干部,指导、协助各党组织认真组织落实活动安排。二是督导各支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安排,确保各项活动安排全面落实。三是落实目标责任书,指导各单位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列入工作日程,并把目标责任书进行层层分解,目标到人、责任到人。

四、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抓班子队伍强核心。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在班子内部大兴“民主、团结”之风,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内民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听取和尊重大家的意见,做到重大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尽最大努力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不搞“一言堂”、不搞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在工作上讲党性、讲大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生活上讲感情、讲友谊;对待不同意见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坦诚相见,互相谅解;始终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竭力营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工作局面,打造了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能够切实为人民服务的领导班子;

(二)抓干部队伍聚人心。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乡党委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着力强化干部队伍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首先,采用集中培训和选派培训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借助乡党校,今年共举办了3次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352人次。同时,强化干部队伍的学习。乡上建立了学习制度,在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和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办法,并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和工作笔记,规定科级干部笔记每月由党委书记批阅一次,一般干部笔记每月由乡长批阅一次;其次,加强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致富带头人、生产经营大户、复员军人、创业能手、农村实用人才中发展党员。今年我乡共发展党员25名,平均年龄33岁,其中不可文化程度6人,大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16人,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严格规范党费收缴标准,指派专人管理党费收缴工作,建立台帐,保证了党费收缴及时足额上缴;再次,创新乡村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通过民主推荐和考核选拔确定后备干部,并安排一定的岗位进行锻炼,使后备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第四,加强乡村干部的考核管理。我们制定了《杨集乡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和《杨崖集乡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促进效能建设工作制度》等办法,加强对乡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并把考核结果与乡村干部工资和职务晋升、推荐提拔挂钩;第五,实行党内关怀机制。我们对农村困难党员实行救助关怀,今年共救助困难党员33名,对有着40年党龄以上的农村党员全部年纳入低保范围,党员结对帮扶对子103对、“七

一、”“春节”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13户,并制定了8个党员关怀机制,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第六,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乡现有流出党员41人,我们落实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 作,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也随时帮助他们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及问题。

(三)抓支部建设强堡垒。我们始终把支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首先,年初与各党支部签定党建工作责任书,明确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其次,加强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完成了姚坡村、杨集村两个“五星级” 党组织和东阳、王湾两个“四星级”及厍河村等3个村的“三星级”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再次,抓示范村建设和后进村整顿工作,结合县委抓点示范工作,先后完成了杨集村示范村建设和王湾村、罐峡村的后进村整顿工作;第四,抓支部班子建设。结合2010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我们优化班子结构,配齐选强了村两委班子。第五,抓制度建设。为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制定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党支部书记职责》、《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制度》、《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创建标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等规章制度;第六,抓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我乡加大和完善村级组织阵地活动建设力度,陆续建成了90平方米以上的砖木结构的12个行政村的组织场所,解决了无场所办公和危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档案管理,每村都配发了专门的档案盒,支部 会议记录本簿、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簿、远程教育记录簿等文本,建立和健全了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流动党员花名册、致富能人花名册、农村实用人才花名册、困难党员花名册的表册;部分村还配发了液晶电视、电脑,12个行政村都配发了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并按照“五有(有固定场所、有操作人员、有管理制度、有学习桌椅、有档案资料)、五防(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的要求,加强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一册三簿”(点名册、培训登记簿、讨论登记簿、信息反馈簿)的记录,建立了财产登记制度,办公场所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我乡党委换届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工作和基层组织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和全乡2.23万人民团结努力、支持理解的结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为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吴部长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调研汇报:在领导来开发区调研时的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在领导来开发区调研时的汇报材料

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汇报材料:科学应对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下午好!首先感谢xx书记把开发区确定为党代会前党政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的第一站。这是对开发区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县委对开发区未来发展寄予的厚爱。当然,感激之际、兴奋之际,我们更感受到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突破xx的主力军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我们将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xx书记的要求为动力,思想再解放、作风再务实、力度再加大、速度再放快,勇挑支撑xx快速发展的重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xx书记一行简要汇报

一、发展概况:

xx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原xx镇民营科技工业园,2002年9月份起步建设,2003年4月份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经济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为:东起小濉河,西至白塘河;南起徐沙河,北至徐宁一级公路。

2002年至2005年,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xx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建设面积为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内仅有10余家小型企业。当时的开发区属xx镇辖域,完全没有自身的行政管辖范围,开发区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006年4月份,经过县委、县政府和多方共同努力,[课>]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审核,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准范围为东起江阴路(现苏源路)、西至104国道;南起徐沙河、北至规划北环路。核准通过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

2006年7月份,县委、县政府在省批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开发区行政管辖范围,界定面积为28.9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村),并审核和确定了开发区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放权与倾斜。至此,开发区才真正进入实质性的运行和建设发展阶段。

五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建设

与发展,提出举全县之力支持开发区,勒紧裤腰带建设开发区,在干部配备、人才引进、审批权限下放、资金配套、财政体制确定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和倾斜,使开发区迅速进入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轨道。

目前,开发区区划面积已扩展到37.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xx平方公里。区内各类企业已达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家,已逐步形成白色家电和皮革皮具等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五年来,开发区基础环境不断完善,项目承载力不断增强。累计投入近xx亿元,先后完成前进路、光明路、幸福路、永兴路、安康路、沿河路等近20条道路建设;建设桥梁15座;铺设各类管网38.2公里;绿化面积约xx万平方米;架设专供线路7千米;建成工业标准厂房约5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小区6个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完成白塘河的拓宽疏浚及两岸景观配套工程建设,新增整理建设用地近3000亩;xx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

五年来,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凸显成效。xx、xx、xx皮业、台湾xx、xx鞋业、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已竣工投产;海

鲨鞋业、九旭药业、文松彩印、奇力机械、xx鞋业、美国xx、xx鞋材市场、邦尼生物、盛元皮革、4S国际汽车集聚区、耀利商务会展中心等一批新上项目纷纷落户建设。产业特色日趋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白色家电产业园和皮革制品集聚区,先后被省、市批准为特色产业园重点扶持、重点投入、重点建设。2010,xx开发区被中国皮革协会评为全国皮革皮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并荣获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今年1-5月份,新签订合同项目10个,合同引资额58.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五年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倍数增长,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迅速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财政总收入实现1.9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2%、81.95%;今年1-5月份,财政总收入实现1.1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0.7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xx.96%、50.7%,占全县10%以上,增幅全省领先,进入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阶段。2010开发区在全省综合排名可望进位10个位次,从此摆脱排名垫底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五年来,开发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民生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2010,经过艰辛努力,开发区由全市信访重点监管单位

一跃成为全县先进单位,此外,政法工作、计划生育等工作步入了全县先进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县委、县政府致力营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归功于县委、县政府推动的干部严管与民风建设。

二、存在问题:

回顾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充满着艰辛与坎坷,更充满着喜悦和希望。在开发区创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和一些有待改进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供给严重不足。2020年前,开发区建设预留地仅为xx亩,而近期招引的项目,仅xx和xx两个项目所需用地就突破2300亩,此外还有海鲨、九旭药业、文松彩印、奇力机械等等,土地指标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按照县委县政府拉链工作法和军令状要求,老104国道拆迁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按拆迁成本90万/亩,如全部挂

牌将损失20万/亩。

二是资金压力逐年加大。目前工程建设、园区建设以及商业贷款所形成的2010年以前的历史债务已超过6个亿,而且以每年xx00万递增(包括行息、利息、土地动态增长租金等等),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紧缩,所有商业银行停贷,致使政府性的融资平台形同虚设,另外开发区新上企业虽然也上缴一部分税收,但鉴于招商政策规定,5年内形成的地方财力予以奖返,开发区只见数字而不见财力。这样一来,开发区既要还债,又要投入基础建设;既要配套大项目,又要完成上级专项工程建设(如拆迁和安置小区建设等)。资金供用矛盾日益尖锐。

三是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按照徐委发【2006】46号和徐编办【2007】169号文件规定,xx经济开发区应核编公务员20人、事业人员5人,这些只是按照6平方公里的行政管辖对应的核编,而现实已拓展到近xx平方公里。因编制体制问题,造成人才结构性短缺、适应性(专业性)人才匮乏。开发区干部流动性不强,政府招聘的雇员,迟迟未有解决编制,没有稳定感和安全感,员工跳槽现象严重。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紧紧围绕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满意xx,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围绕苏北领先、苏中同步、全省进位的奋斗目标,积极培育壮大两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品牌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先发展总部经济,优先发展科技孵化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塑造开发区品牌,全力将开发区建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苏北做标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示范区。

第一、进一步打造一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充满活力、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干部队伍。第二、围绕发展确立体制和机制,追求有力、有利、有效。第三、科学规划开发区的建设,实现合理和谐,第四是始终保持开发区的社会稳定,依法行政、规矩办事,带着责任、感情、政策走下去了解群众所需,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强化信息搜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第五是营造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酒店式+保姆式)。第六是着力发展品牌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市场、综合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投资咨询、科技孵化、贷款担保、金融保

险、高端会所等现代服务业态。七是引导并扶持重点企业技改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品牌创建,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尝试对优势企业包装上市。

第一、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围绕白色家电和皮革皮具两大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招商。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趋势,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50强。将招商重点,放在广东、深圳、福建、浙江、香港、上海,实施精细化、精准化招商。同时,不断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和上下游企业的招引与培育,加粗延伸产业链,实施围绕目标编制规划、围绕规划上项目、依托产业找企业、集聚企业壮产业。二是坚持围绕外资项目和高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节能环保项目招商,力求在外资利用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坚持围绕总部经济招商,力求在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方面有新突破。坚持围绕现有老企业招商,做好企业嫁接、联带、包装和技改转型升级工作,引导品牌创建,不断提升老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力。四是注重做好服务外包项目引进工作。

第二、进一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开发区行政区划面积已调整到37.9平方公里。按照园区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要求,我们将在原规划基础上,在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前提下,不惜重金,聘请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资质部门、专家落实好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以实现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104国道两侧的拆迁改造、白塘河景观带和商务会所、总部经济大楼、xx、西盛园、污水处理厂、西关小镇、老年护理院、救助安置房等重点城建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园区档次、全力打造外部新形象,努力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优势平台。

第三、多措并举,有效破解项目用地紧张难题。一是在开发区的核心区拆迁腾出土地,用于建设技术密集型的二产项目或商贸物流项目;二是开发区的边缘区拆迁旧村落,建设新农村,复耕整理土地,申请土地指标;三是对投入大、贡献大、有市场的项目,组织进行包装,争取省级审批,获取点供土地指标;四是对投入少、贡献小、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企业,或技改升级、实施再造,或搬迁出区、腾笼换鸟;五是与投资公司合作,整理滩涂地或拆迁村庄整理土地,以此置换出用于开发区建设的土地指标。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一是成立符合融资政策的,诸如农业开发公司等性质的经营公司,筹措资金;二是与企业合作,由开发区提供融资担保,借壳融资;三是以略高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向企业或者社会拆借资金;四是拆迁整理土地出让换取资金;五是由开发区的新城开发公司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赚取资金;六是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七是组织进行清欠和工程质量索赔,挤出资金;八是本着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宗旨,盘活存量资产,兑换资金;九是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做优环境,炒热土地,升值增资;十是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好资金时间差的文章。同时探索走一条xx书记一贯倡导的经营之路,不花钱也办事、少花钱多办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第五、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按照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激活内生动力、以严格的考核激活内生动力、以创新的方法激活内生动力的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开发区运行机制,淡化身份,打破公务员、事业人员身份界限,真正让有才华的人献出全部的智慧、有力气的人撒下辛勤的汗水、混日子的人让出工作

岗位,通过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第六、着力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内外监督,体现公正与透明。依靠纪检、检察院派派驻开发区检察室、工程领导组和工程审计领导组全方位、全过程的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环节、拆迁的各种补偿和相应的安置工作中,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及时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四、建议与意见

一、建议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扶持与支持力度,举全县之力发展开发区、支持开发区,在体制机制上加大加快创新,给予开发区更大更广更灵活机制和更多审批权限。在干部提拔、人才招引、财政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土地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

二、建议将xx书记此次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以文件形式下发,以便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更好落实。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坚信在以xx书记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通过三年左右努力,使开发区在全省第一方队中能有一席之地,主体指标争取具备国家级开发区条件要求,产业将更加富有活力和特色,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省委组织部调研时的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省委×:

按照调研安排,下面我将开发区党建工作进行汇报,主要是念好“8字诀”,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设。

一、念好“实”字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以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委×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指示、×党建计划方案和×党建工程方案为指导,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通过3年时间,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水平,实现经济兴旺、生态宜居、民风文明、治理有效、社会和谐的振兴新局面。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认为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以促进党员模范带头为抓手。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党员“四个意识”,能够主动担当作为;

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党课”,不断砥砺党员党性修养;

创新在外党员管理方法,定期组织思想汇报,确保思想不断线;

将“道德银行”积分兑换与党员积分管理有机融合,督促党员积极为民服务。二是以建强自治人才队伍为抓手。公开选拔的热心公益、具备较强的公共意识的社区居民担任单元长、楼栋长、院落长,不断完善社区自治体系;

推荐“乡土人才”中热心公益、群众基础好的人才担任居民代表,竞选业委会骨干;

依托社区党员学习室设立居民议事厅,每月召开一次议事大会,共同研究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做到居民事、居民议、群众定。三是以强化居民法治理念为抓手。结合“三张清单”走访入户情况,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完善由“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调解志愿者”(1+1+N)的调解团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依托“三新”大讲堂成立“社区法治学校”,邀请法律专业讲师,开设以案说法讲座,培养居民依法思维和运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四是以开展丰富德治活动为抓手。依托开发区综合文化站等宣传文化阵地,组织文化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编排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到群众中去,开展好德治宣传工作;

在开发区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鼓励党员群众身体力行传承弘扬传统美德;

依托邻里中心开办好社区“四点半课堂”,帮居民照顾4点放学的小孩,让居民在社区“知家暖”;

开放开发区、社区图书室,让居民通过读书,进一步懂文明、知礼仪,为村(社区)这个“大家”添书香。

第四篇:在市民政局专题调研社区服务工作时的汇报

根据市局通知要求,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设想。

我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区现辖7个街道、36个社区、20个村。区域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其中流动人口约10万。社区建设工作自1999年起步以来,区委、区政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早在2002年,我区就把社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并列为全区“三大任务”,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充分保证。在过去的几年中,除街道匹配的经费外,我区每年仅区财政安排的社区建设工作经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今年已增至1200万元。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下,我区的社区建设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2000年,我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社区建设试验区”,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组织整体架构

几年来,我区紧紧抓住社区体制和制度创新等关键环节,积极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民间组织构成的社区组织体系。

1、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式,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在2004年以来的老社区整合及新社区组建过程中,同步调整、设置社区党组织,目前已建立了3个社区党委、22个社区党总支、11个社区党支部,对社区离退休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加强,党建工作已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2、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我区各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今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区起步早、思路新,首家选举产生“小巷总理”,首家设立秘密写票间,在南湖街道9个社区全面试点“零薪主任”制度,受到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充分报道。

3、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社区民间组织。我区于2002年开始,以居民之家为龙头广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受到省、市主管部门及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所有社区都建立了志愿者组织、残疾人组织和老年人组织,有的社区还建立了时间银行、慈善超市、爱心驿站等扶贫帮困载体,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全区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已发展至200多个。

二、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综合功能

社区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水平。

1、实施社区整合改造,重组社区硬件资源。1999年起,我区要求各街道陆续将对外出租的社区用房全部收回,用于居委会办公、群众活动和社区服务。2002年,我区将原有64个社区居委会调整为44个。2005年,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我们对社区的规模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社区居委会总数减少至35个,使社区的硬件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同时,2002年区划调整后,我区又投入巨资,对以南湖地区为主的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有了很大改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沿河社区,整合改造后,该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增至1200平方米,室外还有科普、文化、健身、休闲四个主题广场,如此条件在全市都属少见。通过上述努力,目前,我区每百户居民平均拥有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已达20平方米,绝大多数社区的居民公益活动设施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开展社区规范化改造,提升社区硬件水平。2001年,我区按照“两栏两站六室五有五统一”的标准,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了第一轮的规范化改造。去年起,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的规范化水平,我们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的新标准,并启动了新一轮的规范化改造。标准中,对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面积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都有严格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造12个,预计到年底可再完成10个。现在,我区100%的社区都建立了居民之家,设立了劳动保障站和社区警务室,90%的社区被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全区100%的社区配备有3台以上的电脑,实现了宽带上网,安装了各类社区管理软件,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制定社区发展规划,落实新区公共配套。2002年区划调整后,我局即着手研究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在河西规划分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完成。规划对服务5万人口的社区中心和服务1万人口的基本社区中心的面积、功能设置等作了明确规定,最重要的是在图纸上预留了位置,从规划源头上进行了控制。几年来,我们密切与河西指挥部、河西规划分局等方面的联系,积极推动该规划的落实。目前,有2家社区中心建成交付,其中1家已于4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年内,还将有2家社区中心和2个基本社区中心开工建设。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和规划的落实,新建小区的社区配套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4、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满足群众各种需求。社区商业服务也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了加快社区商业服务的发展,我区将其纳入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将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划,将商业配套完善与道路拓宽改造、城市景观提升“三位一体”同时驱动。几年来,12个部门通过新建和业态调整,在北部地区已建成若干条商业特色街,服务项目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方便,南湖街道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中、南部新建区的商业设施建设也正在“一核三轴两带三中心”的总体发展框架下稳步推进。

三、加强社区各种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社区服务

1、狠抓社工队伍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重选人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建设,由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居委会成员和专职社工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方面是抓好社工规范管理。今年5月,我区正式出台了《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从社工的选聘任用、日常管理到考核评定、奖优汰劣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据我们了解,外地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专门文件。依据该办法规定,5月24日至6月9日,我局与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和社会学院联合对全体社工进行了为期6天的综合培训,有201名社工取得了结业证书。另一方面是逐步提高社工待遇。通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我区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收入从几年前的每月五、六百元增加到八、九百元,全年综合收入仪谥爸肮て骄ぷ仕健C媲埃呀⒘俗匀辉龀せ疲窈竺苛侥杲髡淮巍D昴冢绻さ摹拔逑铡币步堪炖淼轿弧S捎谏绻ご龅牟欢咸岣撸绻ぶ耙档奈σ苍谥鸩皆銮俊=衲晟缜游峄唤煅【俸螅?08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专职社工平均年龄42岁,学历全部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2/5,党员比例达到2/3,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居民走上了社区工作岗位。

2、推动义工队伍建设。我区现有社区义工活跃在社区服务、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科技、治安等方方面面。他们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义工服务作为居民的应尽义务和良好风尚,并引导和鼓励其它居民加入,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滨湖街道的“兆缘时间银行”和南湖街道蓓蕾社区的党员义务医疗队、沿河社区的红领巾书画班的老同志们是突出代表。

3、引导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较有影响的志愿者队伍有区街两级的关爱工作团、南湖街道的独居老人“爱心驿站”和地震应急志愿服务队、滨湖街道的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凤栖苑社区的“众一”助老社等。其中,助老社主要是将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低保对象中的志愿者、社区积极分子、中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为本社区的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探访、心理疏导、物品维修、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服务。目前,该组织已吸引了76位志愿者参加,有25名老人已从中收益。顺便提及一下,去年,在市老龄委的积极协调下,在全市推行了政府为高龄特困独居老人购买服务工程,我区目前有129位老人正在享受家政服务,65名老人安装了“安康通”紧急呼叫装置。考虑到有一些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因年龄等原因不在市规定的保障范围,我区用区财政匹配的资金,将特困的重点优抚对象和各级劳动模范也一并纳入保障对象之列,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

四、加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社区建设科学发展

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其顺利推进,必须靠良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近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我区积极推进各级“一站式”服务,提高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街道政务受理中心、社区政务大厅三级“一站式”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机关部门“进社区”工作,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中规定,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辅助性工作,要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社区经费预算制度,有偿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2、建立公共财政的社区保障机制。确立社区建设经费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并向新建社区、中低收入人口密集社区倾斜,促进各社区平衡发展。健全社区建设资金的管理和预算制度,区、街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建立起两级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年底前还将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健全对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3、完善社区的民主参与机制。继续加强居民会议制度和其它居民自治制度的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三会”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公共事务,实现共驻共建。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理财制度,将政府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纳入社区民主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制定社工队伍的人才发展机制。今年5月出台的《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建社发20061号),旨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建邺区社工协会的作用,整合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资源,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在全区建立起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系列,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存在问题与建议

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突出的有:

1、老小区遗留的社区配套用房问题落实难。前面提到,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和河西规划分局的大力支持,《建邺区社区发展规划》已付诸实施,据此制定的《南京市新建小区规划指引》也已出台,新建小区的配套问题已有落实的办法。但老小区的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开发商或未按规划图纸建设社区配套,或建而不交、或建后变更用途,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又从没参与过小区的验收,现在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如莫愁湖社区、腾达雅苑片区等。

2、民政部门牵头抓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难。现在,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涉及的机关部门很多,其中还包括党委口子的部门。由于很多部门对工作“进社区”的理解不够一致,或者区级部门理解了但市级部门条口上有要求,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民政牵头协调很困难,有时还会引发一些矛盾。如社区劳动保障站的挂牌和独立设置的问题。

一条建议:建议市民政局能出台一个文件,对全市社工的待遇标准作一统一规定,以进一步推动社工职业化的进程。

下一步的打算

今年年后,区委陆书记在调研街道工作等多处场合,多次提及“社会建设”概念。上周召开的区委全委会上,陆书记在报告中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周,陆书记还要听取各主要部门关于如何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的汇报。就我们面前正在筹备的社区建设大会,陆书记也有新的考虑,想提到社会建设的层面进行研究部署,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14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立即着手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于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准备在会上正式下发。目前,已提交陆书记审阅。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谈三个方面的设想。

一、建立社区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

我区的社区基础设施相对丰富,已达到人均20平方米标准,多数社区都拥有文体排练厅、活动室、健身室等。为使社区基础设施真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将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计划。

1、培育发展专业社区服务机构。按国发2006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意见》,在现有的人员、组织、场地、资金、活动等都比较规范的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中,通过政府资助的方式,有选择地推进若干组织正规化、机构化,并实行民非登记。一是将为老服务类组织向社区老人中心发展;二是将社区慈善类组织向规范社区慈善中心发展;三是将少儿活动类向社区儿童中心发展;四是将助残服务类向社区残疾人中心发展;五是继续资助爱倍加家庭辅导中心、协作者等正规民非机构。最终形成服务门类齐全、制度规范、活动经常的专业社区服务机构网络。

2、建立运行规则。我们正在制定《建邺区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办法(暂定名)》,对居民个人、单位使用在社区居委会、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的公共资源定规矩。任何单位与个人均可以通过借用、租用等方式使用社区的场地,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开展活动,将现有社区公共资源变为社会公共资源。

3、形成运行机制。我们拟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发布资源信息,不但要实现社区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更要建立社会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运行、收益循环体系,在社区居委会层面,在基本社区中心层面,在社区中心层面,各自形成有针对性的用户群,实现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的辐射效应。

二、拓展福利型社区服务工作领域

在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发展专业社区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非营利机构主办的国际通行模式。

1、培育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的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南湖老人爱心驿站、爱倍加家庭辅导中心和“众一”助老社,在南湖地区以沿河、水西门社区,在滨湖街道以凤栖苑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2、培育互助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兆缘时间银行,在滨湖地区以明园、兆园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3、培育公益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国泰民安慈善超市、协作者外来工文化中心,在南苑地区以国泰民安、所街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4、培育文体活动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积善文体协会,在兴隆地区以积善、正达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三、完善现代化社区建设工作手段

1、扩大网络应用覆盖面。在城市社区,我们正在进行社区居委会局域网改造,在连通市民政局VpN网络的基础上,利用现在的多余Ip地址,一个社区居委会接通48个上网端口,通过设定工作组,在街道范围内形成共享局域网,下半年可全部完成。在农村社区,年内为每个村委会新购置一台电脑,接通市民政局VpN网络。

2、升级改版建邺社区网。现在的建邺社区网,已拥有信息主站、论坛、博客、网络U盘、下载、慈善捐助六大功能。今年下半年,将增加社区闲置物资交换、社区中心设备使用登记、社工协会人员管理、义工招募、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商城六大功能,全面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社区门户网站。

3、向社会全面推广社区信息化工作。在网络方面,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字排名,如“社区建设”、“民政”,将建邺社区网推向全国。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将用户群向部门、街道等扩展用户群推广;二是通过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中心设备使用、义工活动,将用户群向特定组织推广;三是通过海报、社区活动等宣传方式,扩大社区网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四是通过社区商城的销售,酌情开发社区网商业项目。

4、探索社区模块化管理模式。整合建设、房产、环保、安监、工商、教育、民政、卫生、交警等部门管理执法力量,探索运用数字模块化管理手段,建立“模块管理、监管分离、精细快捷、重心下移”的社区管理执法机制。通过对模块内与社区管理相关联的内容“部件化”、“事件化”,实现社区管理事项的信息采集、汇总共享和协同管理,形成管理层面责任明确、一线人员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对各类社会事件做出应急联动反应和协同处置。

第五篇:办公室主任在主要领导调研办公室工作时的汇报材料

办公室主任在主要领导调研办公室工作时的汇报材料

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办公室不断强化“工作无小事、细节定成败、态度定高度”的工作理念,突出“规范——高效——卓越”的工作主线,着力提升服务党委、服务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确保党委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履职环节中全过程坚强有力。在全办干部经历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中,有着深刻体会,特此向领导汇报:

一是小支部凝聚大合力。

办公室支部共有书记1人,正式党员X人,预备党员X人,在机关各支部中人数最少,且未设支委。但我们不因人少而放松党的领导和忽视支部建设,不因人少而降低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标准,始终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突出政治建设,着力强化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建立三个“第一时间”学习制度,即各级精神和知识要求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贯彻执行,始终走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我们突出堡垒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常态化,做到大事商议着干,小事商量着办,难事一起出点子,急事一起挑担子,也正因为支部成员少,意见沟通更加深入,议抓中心更加有力,决策执行更加高效,凝心聚力氛围更加浓厚;彼此之间情同手足,不摆架子,不结梁子,不使绊子,和睦共处,搭台补台,互帮互助,在唱好主旋律的同时奏好协奏曲,共谱办公室人的和谐乐章。我们突出党业融合,清醒认识办公室工作政治性、原则性强,始终定位办公室是政治机关而不是单纯的政治部门,绝不脱离业务讲政治,把维护党委权威,保障决策执行,推动发展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办好每一份文、开好每一次会、做好每一件事中强化政治意识,体现规矩意识,彰显大局意识,努力实现高站位与强履职的有机统一。

二是小事中体现大责任。

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纷繁琐碎,但却涉及机关行政管理运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单位上上下下的事务,都离不开办公室的参与,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找的到办公室的影子。“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大事做成平庸”,成为印刻在每名干部内心深处的座右铭。从每一份红头文件制作中逐页逐行的校对,每一份起草文稿中逐字逐句的斟酌,每一件领导交办任务中逐条逐项的落实,无不体现了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做好每件小事的同时,我们始终警惕陷入“低水平重复劳动”的陷阱,保持着对“事半功倍”孜孜不倦的追求,先后探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文电处理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议秩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执法办案流程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规范性文件,有力强化了制度建设和机制效能,畅通政令发布、传递、执行、反馈的高效闭环。机要保密无小事,但却见于小事之中,必须从小事抓起,避免因小失大。我们认真履行密码、保密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常态化开展保密安全教育,推动监督检查全覆盖,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从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力守牢了安全底线,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三保两无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是小字符贡献大智慧。

公文是党政机关开展一切事务的重要载体,文字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主责主业。我们坚持身在兵位,心为帅谋,始终将以文辅政、以文鼎新作为首要职责,以“察实情、上层次、出精品”为目标,围绕中心主业、战略谋划、重大工程、重点工作,有计划、高质量地撰写各类文字材料。年均撰写各类文字材料70余份,30余万字,10余篇材料被上级录用或吸收采纳,一字一句都凝结着站党委的集体智慧,凝聚着办公室全体干部的集体心血,为推动XX事业蝶变跃升,助力XX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清醒认识到,对标党委的要求,干部职工的期待,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最新理论和大政方针掌握不及时不彻底、督办落实不够强力,干部能力素质存在“偏科”,工作细节把握还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久久为功的不足之处。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恳请领导给予和帮扶和支持:

一是细化明确办公室职能定位和职责任务。

此前我办根据领导指示,上级《关于印发XX单位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件转发各处室。文件中已对办公室编制和主要职能进行了明确。根据文件,我办核定编制X人,内设X科岗位编制3人。目前实有X人,实际占编X人,空编X个,承担着X项具体职责。目前,鉴于业务工作和法制工作密不可分,党委从长远发展和有利工作的大局出发,文件中第三至五条关于法制工作的职能已移交X处履行,办公室以“办文、办会、办事”为核心的职能跑道更加清晰,为我们目标专注,轻装上阵,跑步前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文件中第七至十条关于保密、印章、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公务活动安排,机关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及机要科职责等仅作原则性明确,结合单位实际,仍需做进一步细化。例如,在机关行政管理职责的理解把握上,我们认为,区别于纪检监督和队伍管理,机关行政管理重在对机关行政事务的管理,对机关运行秩序的规范,彻底解决人浮于事,事浮于面的问题,提升机关工作效率,目的在于实现“事事有人盯,有人干”,“件件有反馈,有结果”,其本质是对督办工作的一种保障和延伸。从目前单位工作现状和办公室履职情况来看,存在一种“倒金字塔”的工作局面。即,顶层设计有力,中层传导乏力,末端落实无力。体现在办公室工作中,就是文件的谋划起草环节质量较高,流转传达环节质效平平,督办落实环节作用发挥不够。为改变此现状,我办设想将“办文“这一办公室首要职责作“首端、中端、末端”细分,1名干部专职负责政策研究和文稿起草,1名干部专职负责督办工作,并根据编制文件第十条:“X”的要求,将X科职责作为办公室职能的一部分相对区分开来,把文件文电收发、流转、归档,及文电通信运行保障及安全保密由X科专职负责。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机关各类文电的统一管理,及时掌握跟进文电处理进度;一方面也有利于条线业务的专业化、专门化、专一化。

二是加强人员配备使用提升办公室履职能力。

结合上述职责设想,配齐、配强办公室队伍力量已成为适应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发展目标和办公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外部来看,同级机关单位办公室基本都是内设机构中人数最多,职能最大的处室,基本涵盖了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内部横向来看,机关其他各处室均已按实际编制数完成了人员配备,人员组成结构相对合理,作用发挥比较到位;各兄弟单位也均按照满编或超编配备办公室人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内部纵向来看,省X机关办公室下设XX等X个工作科组,另设文电流转中心和数字化档案中心两个中心,总体上职责划分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从本级办公室工作层面来看,最理想状态是对照上级办公室功能划分,按照“一对一”模式,实现定人定岗定责,便于工作顺畅衔接和针对性开展。从人员素质来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专的不够专,通的不够通,既没有拔尖的专才,也没有全面的通才。以至于旁人看来,办公室似乎就是从事于收收文,传传件,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和能量释放出来。因此,下步我们将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把长板做长。鼓励干部认准一个或几个自己擅长的业务,下苦功夫去研究、去钻研,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分两步走,推动干部从愿意学向愿意干,从干的了向干的好转变。二是把短板补齐。一方面是解决在现有人员条件下如何补台补位的问题,比如目前文字这块,离开X,其他人能不能顶的上;机要值班遇到问题时,没有X指导,其他人能不能处置的了,这些都是个人能力上的短板,一定程度上也是办公室综合能力的短板。下步我们将建立AB岗制度,确保每名干部至少具备两项工作职责和能力。另一方面是解决与更高标准的对标找差的问题。我单位的办公室相较其他党政部门办公室,总体工作量不大,难度系数也不高,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温水效应。我们首先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找到标杆,认识到差距,找准努力的方向。其次要送出去,学回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最后要立起来,推出去,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比学赶超中,形成办公室自己的精神、理念、品牌、经验,在系统内外,占据一席之地,发挥一己之力。

三是致力实现“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良性循环。

首先,办公室作为机关中枢,编制序列第一位的处室,就的有处处走前列,事事争第一的意识,无论本职工作还是业务、法律等各类考试,实战练兵等全单位事务,都要保持最优,做到最好。其次,办公室作为服务党委,服务领导、对外联络的首责部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领导、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必须谨小慎微,严以律己,言出必行,行必有方。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督办工作作为办公室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无论是对待工作的严谨度,实效性,执行力,都要打样板,做示范,腰杆子才能直,说话才能硬,党委和领导的指示要求才能压的下去,落的到位。

另外,要积极主动请示汇报,争取办公室工作的最大支持。正如主要领导时常强调的,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的同志在工作有想法、有思路,习惯于藏在心头;有困惑、有难题,习惯于自己兜着,最后导致设想实现不了,问题解决不了,工作推进不了。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扭转这个观念,遇事多请示,无事多汇报,让领导及时了解办公室工作情况,掌握办公室队伍现状,关注办公室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为我们指路明向,针对性给予我们帮扶和指导。相信有党委、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办公室工作定能实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下载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省委吴德刚同志来杨集调研工作时的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