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02: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

第一篇: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

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

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

各位领导: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在各方面都能给予有力保障;全市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会的召开和《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又把南京的社区建设带进了新的春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专门就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下一阶段社区建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下面我将今年以来特别是上次调研之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及下一步的打算作一

汇报:

一、今年社区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去年11月份全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大会后,我们立即着手抓思想观念的再解放、工作机制的再完善、再落实。特别是全市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会后,我们又根据大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认真对照我区实际,查找不足,重新调整工作思路,重新确定工作重点,积极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社区配套设施难题逐一破解。年初,区委、区政府就明确了自加压力,逐一破解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建设难题的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5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就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问题又提出新的阶段性目标。为确保底前消灭用房在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区财政又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使长期困扰民政和街道的历史性难题的解决有了可能。在梁区长的亲自协调、民政的频繁督办和

街道的积极努力下,整合区部分难题已经或即将得以解决:怡康社区租用物管用房,按规范化标准完成装修改造并于上月投入使用,近7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新建工程即将破土动工;凤栖苑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收回,正在进行业态调整,社区居委会即将进驻,面积近600平方米;在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政综合养护平台大楼即将整体移交吉庆社区居委会等单位使用;南湖街道自加压力,将通过购买和加层等办法,使4个社区居委会的用房面积在年内实现达标。其次,新建社区的用房问题也逐一得到落实,避免了新难题的出现:不连街道社区中心可共享面积,奥体社区自有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就已达到了500平方米;在建华开发公司的配合下,双和园社区的用房面积基本达标;科技园社区用房新建工程已经启动,面积将达到660平方米;中城社区暂租用万科商业配套用房办公,基本社区中心年内交付使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市河指洽谈交接相

关事宜;顺驰基本社区中心的同期交付,将为新社区的组建打下基础。第三,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外立面装修已经结束,内装正在加紧进行。再有,年内按规范化标准改造8个社区居委会的任务也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数已达30个,有22个将首批通过市级规范化社区验收。

2、基层管理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在年初对规划社区内楼盘入住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5居2筹”组建计划,目前已全部得到落实,消除了社区管理盲区,实现了管理服务全覆盖。与组织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共同商议社区工作,协助做好“一会一站一中心”建设,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配合宣传部开展舆情信息收集反馈工作,目前已实现正常运行,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南湖街道各社区居委会“零薪主任”在调和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

间关系、调解社区内发生的各种矛盾、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良好,得到了市局的肯定和推广,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以月安社区为代表的通过培育发展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实现和促进居民自治的做法成效显著,将为中、南部新建社区开展居民自治提供可借鉴经验。在各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徽标、社区之歌设计创作活动,在塑造“社区魂”的同时,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社工挂牌持证上岗、社工走访居民年度全覆盖和社区居委会错时上班制度的全面推行,在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百姓的充分认可。

3、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我区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4月启动,至6月中旬顺利结束。为保证区域的稳定和拆迁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在征得市局同意的情况下,经区政

府批准,我区由江心州街道3个行政村按全市统一部署要求依法组织选举。因参加换届村的总数较少,组织精力集中,街道的积极性也较高,三个村全部实行无候选人一次性直接选举。梁区长亲自动员、市局有关领导作业务培训、街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宣传到位、民政局全过程指导监督有力,三个村全部一次性选举成功,新老班子也实现了平稳交接。区民政局、江心洲街道也因此被市局评为换届选举工作先进集体。

4、“数字社区”项目建设顺利启动。“数字社区”是“数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和小区智能化三大平台构成,民政局是建设的主体力量。今年以来,先后三次赴建设部、民政部汇报,获得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目前,前两大平台建设的招标工作已经启动,不久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同时,作为其基础配套工程的社区信息化工作也同步推进并取得新进展: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全部

接通了宽带,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宽带都接到了每个房间和每个社工桌面,有6个社区居委会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所有社区和村都已完成了人口信息的采集,正在紧张录入,今后将随时为区委、区政府和机关各部门提供准确的人口信息。

5、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迈出步伐。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崭新课题。作为全国社区建设的先进城市,南京各区县虽然根据市局的统一要求都参加了部里的试点,但直至目前,包括省厅、市局在内,大家都在等待观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对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试点原则,在充分分析我区实际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培育发展民办社工机构,逐步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试点工作思路,并扶持成立了服务流动人口为主的南京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9月,我们与该组织共同邀请民政部有关司处

领导、学界的理论研究专家进行研讨,这一做法获得一致肯定,标志着我区的试点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全区社工的基础档案,社工队伍的变动情况实现了动态掌握;建立了社工三年一次体检制度,200多名社工参加了首次体检,通过关心社工身体健康,鼓舞了社工的干劲;配合有关街道,组织了三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工,社工队伍的准入渐趋规范;积极依托街道探索建立并完善社区工作者年度述职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努力实现社工队伍既能进也能出。

二、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阶段性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近阶段在我区突出表现为:

1、部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难。

虽然区政府在财力上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明确了置换、购买、租赁、新建等多种办法,但整合区个别社区唯一的解决途径——购买又因没有合适的房源时常搁浅,新区人口的迅速积聚又拉大与目标的差距,“到,所有社区用房达到百户20平方米,一半的社区达到百户30平方米”的目标实现更难。

2、社区公共资源利用率提高难。但少数机关部门囿于传统的工作观念或迫于上级条口不切实际的硬性要求,一味要求在社区要有独立的阵地,街道、社区或很难满足,或阵地设立后仅能供参观,不能真正为居民所用,使用效率很低。如果这种现状不打破,社区资源共享计划的实行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3、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难。社区各类专职工作者队伍均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平台上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于管理主体不同、工资待遇不同等原因使社区干部一人多岗难以实现,社工之

间攀比严重,很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现有社工素质参差不齐,虽然都是一年一聘,但社工队伍的“出口”不畅,考核淘汰难,也不利于队伍的净化和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的进程。

4、社区减负工程推进难。我区出台了《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推行近两年来,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阻力很大,过程艰难。不得随意向社区居委会摊派附加任务还不能成为大多数部门的自觉意识,“费随事转”的原则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台帐负担仍有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区里的集中调研和局里的务虚会准备,我们就下一阶段重点是明年的社区建设思路作了一些考虑,有待进一步论证确定,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三元结构、四大管理、六大体系”,并初步考虑将明年确定为社区建设的“体系

建设年”。一个核心,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三元结构,即“政府、社区、社工机构”平行三元结构。四大管理,即居民自治管理、物业管理、市容管理、安全管理。六大体系,即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数字”社区管理体系、公共财政社区投入体系、公共服务社会化运作体系、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社区建设决策评估体系。

在谋划具体工作时,我们力求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把握主线,夯实基础

就是牢牢把握和谐社区创建这条主线,以创建活动为新的抓手,不断夯实硬软件基础。根据民政部部署,市局今年启动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要求到底,城区所有社区全部达到和谐社区标准。下一阶段,我们要认真对照和谐社区评定标准,查找不足,完善提高,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努力使的社区发展更全面、基础更扎实。在硬件方面,继续推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工程,同步

搞好基本社区中心的督建和功能设置,做好南部地区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力争先后达到市定和两个阶段性目标,并落实社区公共资源社会共享制度,增强社区为民服务的阵地保障能力。在软件方面,通过建立新制度,完善和落实老制度,使社区建设能在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内运行。

2、打造亮点,做特品牌

在市局看来,相比等区,的社区建设做得很实。新华社江苏分社徐总在深入了解的社区建设后,也有同样的印象。但在市领导眼里,却并非领跑者,原因很多,我们认为1 2 下一页

第二篇:区政府调研汇报材料

按通知要求,现依据调研提纲,逐项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总结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

2、推进农民转移,减少传统农民方面。近年来,我区一是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二是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农民转移,目前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3、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引入城市管理,创建文明乡村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今年以来,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今年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3000多亩,租期16年同,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今年实现转社区的有16个,全区现共有38个行政村。春节前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绿化乡村、清洁家园”大会战活动,实现了文明村80%的目标。五是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我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全面启动了14处重点建设项目,共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

4、城中村、近郊村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一是强化指导。每月对村级经济组织发展情况作一次统计,同时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建立村级经济组织。二是强化服务。深入街镇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

5、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带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农业园区经济是我区农业的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园区经济和建设农业“三圩十园”两大工程,围绕大圩镇东大圩、烟墩镇牛角大圩和义城大小张圩三大片区,努力建设一批观光农业产业园区。今年在东大圩新发展3586亩露地菜,3580亩莲藕、720亩葡萄、180亩设施大棚;在牛角大圩引进了一家社会化企业,新发展了露地菜3009亩,并规划650亩钢架大棚及2万平方的智能温室,目前投资协议已签订,即将付之实施。

一村一品建设方面。现全区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8个,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鱼虾等产业。其中今年新培育大于许贵樱桃谷鸭和烟墩新街、横城、保兴三个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产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气,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6、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方面。为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今年以来,我们一是在推广农业新科技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二是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科学引导农民改变种植品种,减少传统粮油种植面积;三是在农业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农业种植大户,为周边的农民提供新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目前农民的打工收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7、推进农业产业化“三大工程”建设方面。一是抓好“品牌”工程。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提高农产品在竞争性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的能力。二要抓好“标准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是抓好“特色”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同时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方面。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具体工作中,一是强化指导。年初,我区召开了一次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为各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每月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作一次统计,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向企业传达政府扶持政策、市场信息等情况。二是强化服务。两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指导帮助了5家企业申报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奖补、22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了市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奖补资金;三次组织了2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上海农展会、首届中国(安徽)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进超市对接会。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性地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开展技术培训。

9、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建设及品牌建设方面。我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在“三品”认证方面,全年共完成五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

10、农业节庆经济发展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休闲观光农家旅游的特点,引进了一批适合市民采摘、外型美观且果品优良的优质品种,并根据果品生长特性,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新品种,技术上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使一年里每位来访参观的市民都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巨大魅力。今年大圩镇的“葡萄节”、“滨湖文化旅游节”双节启动期间,优质的种植果品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吸引了约10多万市民来园参观旅游,大圩镇也被亲切的誉为“城市的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都市田园”。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家乐旅游接待点15个,在今年元旦、五一、十一及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来访游客100多万人次,据估算,获得购物、食宿等各类收入约XX多万,大大提高了辖区内农民的收入。同时,“大圩天然农家超市”也已产生了规模效应,其价格高于市场价一倍之多,许多菜农收益较往年也有大幅度增长。

11、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引企工作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实施了4个重点技术项目: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街道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3000亩。义城街道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3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12、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89%。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送政策下乡、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二是妥善处理纠纷。做到既严格把握政策,又充分发挥灵活性、创造性、主动性,采取组织当事人协商,协助村委会调解,直接开展调处等形式,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三是招商推动流转。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并给予奖励政策,鼓励发展。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7个。大圩、烟墩2街、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窗口,并与市农委联网,及时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

13、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10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我委主要负责全区主要粮油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落实此项惠民政策,我委全力以赴,加强宣传,第一时间把保险单送到田间地头,并根据辖区农户种养殖情况,确定4个参保品种,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均百分百参保。近年来,为了激发农户的参保热情,实现作物应保尽保,我区加大了惠农政策力度,区财政将农户应缴的保险费也纳入了预算。2010年全区共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保险,财政拨付保险金额112.7万元,完成百分之百的投保率。在今年水稻种植期,由于受水灾影响,淝河镇席井村部分水稻田出现了减产情况,区农业部门及时丈量田亩,对照政策,与保险公司接洽,申办后续理赔,农户得到理赔金1.17万元,减轻了损失。

14、农委系统和站所服务农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方面。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委紧扣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了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拨付政策性农业保险112.7万元,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农民负责监督管理。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资金补贴“一卡式”发放工作,向所有享受各类财政补贴的农民发放了财政补贴资金专用存折,及时将补贴发放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减负政策法律宣传。编印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摘要》等资料,通过科普赶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发放,广泛宣传粮补、种补、综合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投资主体全力投身新农村、新市镇建设的热情。四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结果。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任务:

1、调减传统种植业面积。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的工作目标。

2、新减少农民数。目前全区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农民总数的21%,2010年计划实现转户农民10000人。

3、农民收入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标准,年增15%以上。

4、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争取实现50亿。

5、蔬菜瓜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其中规模种植面积。蔬菜拟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达到市平均水平,计划完成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

6、新增农民合作组织。计划新增5个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

7、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数,新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的流转目标,2010年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XX亩,新建1个乡镇土地流转中心。

8.新建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带和专业乡村数。新报3~5个特色产业园区,确立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9、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新增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5000亩,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3500亩。

10、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建立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3个。

11、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销售超亿元户数。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12、计划新招商引企户数。实现年招商引企5家。

13、新增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保护6.5万亩基本农田不受侵占,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万亩。

14、新建农村社区。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高”,完成新建3个农村社区,改造扩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个。

(三)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逐步取消传统农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2010年将借鉴东大圩成功经验,重点打造烟墩牛角大圩,立争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深入推进高效规模农业“35116”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我区纳入“35116”重点工程主要有三个:即烟墩牛角大圩万亩休闲农业蔬菜基地、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环巢湖流域水生蔬菜产业基地。2010年将重点引进一些高档宜采摘的蔬菜、果品,努力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3、组织推进“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双千”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二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计划2010年东大圩内减少油菜5000亩。三是加快引进农业“三新”品种。选择一批不同季节适合观光和采摘的品种,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新、优、特品种展示,并扩大其种植规模,形成“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景象,展示出“春花、夏果、秋实、冬景”一连串的特色景观。

4、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园区“百园建设”工程的主要举措。一是依托“双千工程”,加大引进和推广优新特农业新品种的工作力度,打造出精品农业观光展示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要。二是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按照“三个集中、四个优化、五个提高”的原则,打造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三是优化组合、合理布局。鼓励外来企业家参与本地农业产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生产与经营,走市场化的路子,逐步扩大各产业园区经营规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组织深入推进基地连片开发、产业块状覆盖“一村一品”“百村亿元”(即用3年时间全市培育100个特色专业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传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合理施肥;三是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规模,管理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做好农作物生产的全程监督与管理,确保食用安全;四是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专业村,在现有18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的基础上,努力申报新的专业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包河品牌。

6、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双百行动”(即用3年时间全市流转土地累计达到100万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达到100家),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明确1个目标:即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30%以上;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二要做到2个夯实:一是夯实思想认识这个基础。重点是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对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夯实流转服务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培育流转中介组织,鼓励建立有经营资格、有经济实力、有资信度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健全纠纷调处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三要狠抓3项管理:一抓合同管理。严格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每次土地流转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二抓档案管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管理工作制度。三抓信息管理。重点抓好信息收集、登记发布和信息月报工作。四要把握4项原则: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原则,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坚持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7、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提升行动(即用3-5年时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00家,省级以上名牌100个,培育农业企业1000家,实现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1000亿元),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互动。按期统计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服务。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积极争取和落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奖补。

8、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百社示范、千社建设”行动(即用2-3年发展100家示范合作社,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000家)的主要举措。一是着力培育农业种植大户。培育和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指导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二是着力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增加企业科技含量;四是着力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普及,力争2-5年内,全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一村一社”的水平或“一村多社”的水平,成员数和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50%以上。

9、组织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基地对接、用工对接、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技术指导。通过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推广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强化服务指导。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造交流机会,在用工、产销、农超等方面实现对接;三是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生产、加工、流通推广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科技致富。

10、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认证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三品”认证的重要意义。二要完善奖励政策。可对“三品”认证工作干得好、数量多的街镇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对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企业,也发放一定的补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用来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做好“三品”认证服务。秉着让企业“少跑腿、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争取材料初审一次成功,且保证从申报到领证时间不超过半年。

11、组织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上海”“二进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重点种植专业村和专业户,完善生产基地硬件设施,引导种植精细特高品位的优质蔬菜。二要严抓生产过程。确保每个农产品都严格遵循无公害生产标准,无农药残留,品质高。三是突出“标签意识”。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给农产品加贴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签,提高产品知名度,用品牌铸就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市场流通。建立四通八达的物流渠道,随时向菜农和农户提供各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农户对蔬菜进行分拣、净化、包装,做到“净菜入市”。五是发展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作物产业的“二次革命”。

12、组织实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十万农民自主创业”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多元化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鼓励农户将自有土地依法转让,保护基本农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政府引导,给予一定的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外业企业入驻,给农民提供越来越多“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三是积极鼓励本地农民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在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13、组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宣传和技术服务。大力宣传环保法规及禁烧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的联系互动,充分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基地建设。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多管齐下,推动结构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民、投资商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14、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引企工作力度的主要举措。一是树立首位意识。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做到对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沟通。加强与区招商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招商信息和实际需求,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明确责任。制定招商引资考核标准,细化任务,确立责任人,并严格执行。

15、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四个集中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深化我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帮助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参与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热情,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争取上级和同级财政的支持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激活民间金融资本,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过渡,走村企共建、适度开发之路。

16、深入推进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耕地、道路、绿化、水利等多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统筹安排农田、水利、绿化的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对全区供排水设施进行摸底和整修,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标准农田比重。二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控制面源污染。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前提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另一方面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

17、组织推进农业节庆、会展等创意农业的主要举措。一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注重优新特农产品的引进,打造多个农家乐休闲观光园;二是增强创新理念。以现有的农业品牌为基础,在遵循市场的前提下,充分注入创意新元素,加大科技含量,鼓励企业或种植大户多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新想法,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产品或创意景观,以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当好宣传员,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利用会展经济,积极推荐各式各样的创意农产品,给企业和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18、关于编制“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

(1)规划建设要有新格局。一是树立一盘棋的理念,以市域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二是重点扶持中心城镇。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梯度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在项目和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当倾斜。

(2)发展方式要有转变。一是强化结构调整。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园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企业自我创新,开拓创新思维,给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强化自主创业。在现有休闲旅游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多开展些家庭经营、个体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在农家乐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上自主发展,政府可实行一些鼓励性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自己当“老板”。

三、建议和意见

1、树立市场意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国家基本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产卖”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2、树立联营意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扶持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与一体化经营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实现品牌经营。

3、树立长远意识,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排涝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大前期项目的谋划力度,充实项目库,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建设环境。

4、树立创新意识,加快推进开放型农业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集中。同时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逐步扩大农作物担保范围,切实解决想创业农民的融资难问题。

5、树立统筹意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降低农民进城入镇门槛,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二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富余荣动力和返乡务工的农民开展定向培训,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必要的法律援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汇报

着力打造“六个家园”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博湖镇阳光社区调研汇报材料

阳光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玲

(2011年11月9日)

尊敬的林常委、督查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阳光社区全体干部向莅临我社区督查调研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就阳光社区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阳光社区成立于1984年12月,辖区面积为0.8平方公里,位于博湖镇中部偏北。辖区居民总户数1322户、3434人(其中流动人口38户144人),主要有汉、维、蒙、回四个民族。辖区驻有企事业单位28个、商业网点143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国家正式干部6人、公益岗位人员6人。阳光社区2010年4月成立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有党员56名。阳光社区办公场所建筑面积687平方米,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习、培训、会议、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居民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等。室外文体活动场地有2900平方米,建有塑胶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设施。

一、提升社区党建,打造服务党员的“红色家园”

一是积极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楼栋党小组12个、楼栋单元党员中心户20个,形成社区—楼栋—单元为一体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模式,扩大了社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二是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全部签定了共驻共建责任书,吸纳12名辖区单位领导担任社区党总支部兼职委员,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推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

1制定《阳光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对到社区报到的202名县直机关党员分别建立档案、认岗履职、考核评价、沟通反馈等机制,积极开展 “三进三帮三满意”、党员服务承诺、党员奉献日等党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点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访贫问苦、谋发展解难题活动,目前,共有56名党员公开承诺,承诺事项198条,开展专项点评6次,会议点评22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0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二、深化为民服务,打造群众信赖的“和谐家园”

一是搭建平台,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依托社区社区办公场地,发展以家政服务、信息中介、医疗保健、技能培训等为重点的社区服务项目,形成覆盖大街小巷的服务网络。深入开展“进居入户察民情、访贫问需送温暖”百日下访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低保、廉租住房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70余件。二是整合资源,开展共驻共建。辖区单位积极为社区捐资捐物,解决室外文化活动场地照明LED灯2个、居民休息用长凳10条,为贫困人员送去慰问金3000元,为社区解决价值13000元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三是完善机制,深化居民自治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楼栋长、单元长管理办法》,选聘113名责任心强、热心为居民服务的辖区居民充实到栋楼长、单位长队伍中来,协助社区维护社会治安、整治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政策法律宣传等,实现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四是发挥现有阵地功能作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社区设立了集社区事物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等。室外还新建了塑胶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设施,为居民办事服务、学习培训、娱乐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社区管理,打造环境优美的“靓丽家园”

一是健全辖区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社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

制度》、《社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社区商业网点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等配套工作制度,加强对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治理。设立8名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员,督促居民将环境卫生打扫好、保持好。二是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好的社区卫生环境。三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社区与辖区单位、商业网点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今年社区对二轻局、老林业局家属区的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对群众反映的步行街下水道堵塞、个别沿街门店乱倒污水等问题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后,得到了彻底解决;组织辖区居民成立了清理城市“牛皮癣”队伍,对沿街乱涂乱画的“小广告”定期进行巡查清理。

四、弘扬邻里文化,打造文化生活的“康乐家园”

结合社区自身优势,采取“社区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方式,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社区组建了夕阳红艺术队、社区秧歌队、中老年健身操队、太极剑协会、乒乓球协会等7支民间自治队伍,先后举办30余次社区居民书画展、社区居民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扑克比赛、太极剑表演等活动。引进时尚文化元素,组织居民编学交谊舞、广场健身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五、倡导互帮互助,打造扶贫济困的“爱心家园”

一是社区成立“爱心捐助站”,在驻社区单位和居民中大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社会各界通过捐助站为37户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3万元、衣被87套、米面45袋、清油210公斤,实现居民难有所帮、困有所助、需有所应。二是成立社区“爱心超市”,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优惠卡》,为贫困居民低价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三是认真开展“三进三帮三满意”活动和“五百三心”服务。今年以来,社区为困难群体开展免费义诊活动2次,480余人次接受了免费体检和就诊咨询。举办烹饪和手工制作培训班

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人。在重要节假日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慰问辖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32人次,发放慰问金25000元。协调解决大病医疗救助5人1.5万元。为患脑溢血入院治疗的贫困老人夏西申捐款800元,协调民政部门解决医疗费用7000元。通过广泛开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加强安全防范,打造安定祥和的“平安家园”

一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和网络。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加强治安应急分队、楼栋单元长、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有效减少了社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社区与司法志愿者联合开展 “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工地”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学法、守法意识。三是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通过创建,社区100%的单位被命名为平安单位;97.2%的家庭被命名为平安家庭,有力推动了辖区单位及居民保稳定创平安、安全在社区活动。四是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按四类管理法,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分别建立电子台帐,定期不定期对出租房屋进行排查,对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抓好民事调解工作。成立社区“说事拉理”室,开展心理咨询,化解社区居民家庭矛盾、邻里纠纷46起,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和谐。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组织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社区起步较晚,与疆内外其他社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引进先进服务理念,加大社区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完善居民学习、娱乐、健身、休闲等服务设施功能,丰富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构建和谐宜居城镇而努力奋斗。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在市民政局专题调研社区服务工作时的汇报

根据市局通知要求,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设想。

我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区现辖7个街道、36个社区、20个村。区域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其中流动人口约10万。社区建设工作自1999年起步以来,区委、区政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早在2002年,我区就把社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并列为全区“三大任务”,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充分保证。在过去的几年中,除街道匹配的经费外,我区每年仅区财政安排的社区建设工作经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今年已增至1200万元。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下,我区的社区建设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2000年,我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社区建设试验区”,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组织整体架构

几年来,我区紧紧抓住社区体制和制度创新等关键环节,积极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民间组织构成的社区组织体系。

1、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式,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在2004年以来的老社区整合及新社区组建过程中,同步调整、设置社区党组织,目前已建立了3个社区党委、22个社区党总支、11个社区党支部,对社区离退休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加强,党建工作已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2、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我区各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今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区起步早、思路新,首家选举产生“小巷总理”,首家设立秘密写票间,在南湖街道9个社区全面试点“零薪主任”制度,受到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充分报道。

3、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社区民间组织。我区于2002年开始,以居民之家为龙头广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受到省、市主管部门及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所有社区都建立了志愿者组织、残疾人组织和老年人组织,有的社区还建立了时间银行、慈善超市、爱心驿站等扶贫帮困载体,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全区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已发展至200多个。

二、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综合功能

社区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水平。

1、实施社区整合改造,重组社区硬件资源。1999年起,我区要求各街道陆续将对外出租的社区用房全部收回,用于居委会办公、群众活动和社区服务。2002年,我区将原有64个社区居委会调整为44个。2005年,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我们对社区的规模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社区居委会总数减少至35个,使社区的硬件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同时,2002年区划调整后,我区又投入巨资,对以南湖地区为主的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有了很大改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沿河社区,整合改造后,该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增至1200平方米,室外还有科普、文化、健身、休闲四个主题广场,如此条件在全市都属少见。通过上述努力,目前,我区每百户居民平均拥有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已达20平方米,绝大多数社区的居民公益活动设施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开展社区规范化改造,提升社区硬件水平。2001年,我区按照“两栏两站六室五有五统一”的标准,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了第一轮的规范化改造。去年起,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的规范化水平,我们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的新标准,并启动了新一轮的规范化改造。标准中,对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面积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都有严格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造12个,预计到年底可再完成10个。现在,我区100%的社区都建立了居民之家,设立了劳动保障站和社区警务室,90%的社区被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全区100%的社区配备有3台以上的电脑,实现了宽带上网,安装了各类社区管理软件,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制定社区发展规划,落实新区公共配套。2002年区划调整后,我局即着手研究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在河西规划分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完成。规划对服务5万人口的社区中心和服务1万人口的基本社区中心的面积、功能设置等作了明确规定,最重要的是在图纸上预留了位置,从规划源头上进行了控制。几年来,我们密切与河西指挥部、河西规划分局等方面的联系,积极推动该规划的落实。目前,有2家社区中心建成交付,其中1家已于4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年内,还将有2家社区中心和2个基本社区中心开工建设。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和规划的落实,新建小区的社区配套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4、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满足群众各种需求。社区商业服务也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了加快社区商业服务的发展,我区将其纳入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将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划,将商业配套完善与道路拓宽改造、城市景观提升“三位一体”同时驱动。几年来,12个部门通过新建和业态调整,在北部地区已建成若干条商业特色街,服务项目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方便,南湖街道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中、南部新建区的商业设施建设也正在“一核三轴两带三中心”的总体发展框架下稳步推进。

三、加强社区各种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社区服务

1、狠抓社工队伍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重选人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建设,由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居委会成员和专职社工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方面是抓好社工规范管理。今年5月,我区正式出台了《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从社工的选聘任用、日常管理到考核评定、奖优汰劣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据我们了解,外地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专门文件。依据该办法规定,5月24日至6月9日,我局与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和社会学院联合对全体社工进行了为期6天的综合培训,有201名社工取得了结业证书。另一方面是逐步提高社工待遇。通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我区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收入从几年前的每月五、六百元增加到八、九百元,全年综合收入仪谥爸肮て骄ぷ仕健C媲埃呀⒘俗匀辉龀せ疲窈竺苛侥杲髡淮巍D昴冢绻さ摹拔逑铡币步堪炖淼轿弧S捎谏绻ご龅牟欢咸岣撸绻ぶ耙档奈σ苍谥鸩皆銮俊=衲晟缜游峄唤煅【俸螅?08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专职社工平均年龄42岁,学历全部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2/5,党员比例达到2/3,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居民走上了社区工作岗位。

2、推动义工队伍建设。我区现有社区义工活跃在社区服务、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科技、治安等方方面面。他们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义工服务作为居民的应尽义务和良好风尚,并引导和鼓励其它居民加入,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滨湖街道的“兆缘时间银行”和南湖街道蓓蕾社区的党员义务医疗队、沿河社区的红领巾书画班的老同志们是突出代表。

3、引导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较有影响的志愿者队伍有区街两级的关爱工作团、南湖街道的独居老人“爱心驿站”和地震应急志愿服务队、滨湖街道的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凤栖苑社区的“众一”助老社等。其中,助老社主要是将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低保对象中的志愿者、社区积极分子、中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为本社区的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探访、心理疏导、物品维修、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服务。目前,该组织已吸引了76位志愿者参加,有25名老人已从中收益。顺便提及一下,去年,在市老龄委的积极协调下,在全市推行了政府为高龄特困独居老人购买服务工程,我区目前有129位老人正在享受家政服务,65名老人安装了“安康通”紧急呼叫装置。考虑到有一些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因年龄等原因不在市规定的保障范围,我区用区财政匹配的资金,将特困的重点优抚对象和各级劳动模范也一并纳入保障对象之列,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

四、加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社区建设科学发展

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其顺利推进,必须靠良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近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我区积极推进各级“一站式”服务,提高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街道政务受理中心、社区政务大厅三级“一站式”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机关部门“进社区”工作,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中规定,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辅助性工作,要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社区经费预算制度,有偿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2、建立公共财政的社区保障机制。确立社区建设经费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并向新建社区、中低收入人口密集社区倾斜,促进各社区平衡发展。健全社区建设资金的管理和预算制度,区、街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建立起两级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年底前还将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健全对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3、完善社区的民主参与机制。继续加强居民会议制度和其它居民自治制度的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三会”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公共事务,实现共驻共建。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理财制度,将政府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纳入社区民主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制定社工队伍的人才发展机制。今年5月出台的《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建社发20061号),旨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建邺区社工协会的作用,整合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资源,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在全区建立起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系列,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存在问题与建议

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突出的有:

1、老小区遗留的社区配套用房问题落实难。前面提到,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和河西规划分局的大力支持,《建邺区社区发展规划》已付诸实施,据此制定的《南京市新建小区规划指引》也已出台,新建小区的配套问题已有落实的办法。但老小区的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开发商或未按规划图纸建设社区配套,或建而不交、或建后变更用途,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又从没参与过小区的验收,现在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如莫愁湖社区、腾达雅苑片区等。

2、民政部门牵头抓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难。现在,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工作涉及的机关部门很多,其中还包括党委口子的部门。由于很多部门对工作“进社区”的理解不够一致,或者区级部门理解了但市级部门条口上有要求,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民政牵头协调很困难,有时还会引发一些矛盾。如社区劳动保障站的挂牌和独立设置的问题。

一条建议:建议市民政局能出台一个文件,对全市社工的待遇标准作一统一规定,以进一步推动社工职业化的进程。

下一步的打算

今年年后,区委陆书记在调研街道工作等多处场合,多次提及“社会建设”概念。上周召开的区委全委会上,陆书记在报告中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周,陆书记还要听取各主要部门关于如何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的汇报。就我们面前正在筹备的社区建设大会,陆书记也有新的考虑,想提到社会建设的层面进行研究部署,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14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立即着手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于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准备在会上正式下发。目前,已提交陆书记审阅。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谈三个方面的设想。

一、建立社区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

我区的社区基础设施相对丰富,已达到人均20平方米标准,多数社区都拥有文体排练厅、活动室、健身室等。为使社区基础设施真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将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计划。

1、培育发展专业社区服务机构。按国发2006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意见》,在现有的人员、组织、场地、资金、活动等都比较规范的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中,通过政府资助的方式,有选择地推进若干组织正规化、机构化,并实行民非登记。一是将为老服务类组织向社区老人中心发展;二是将社区慈善类组织向规范社区慈善中心发展;三是将少儿活动类向社区儿童中心发展;四是将助残服务类向社区残疾人中心发展;五是继续资助爱倍加家庭辅导中心、协作者等正规民非机构。最终形成服务门类齐全、制度规范、活动经常的专业社区服务机构网络。

2、建立运行规则。我们正在制定《建邺区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办法(暂定名)》,对居民个人、单位使用在社区居委会、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的公共资源定规矩。任何单位与个人均可以通过借用、租用等方式使用社区的场地,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开展活动,将现有社区公共资源变为社会公共资源。

3、形成运行机制。我们拟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发布资源信息,不但要实现社区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更要建立社会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运行、收益循环体系,在社区居委会层面,在基本社区中心层面,在社区中心层面,各自形成有针对性的用户群,实现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的辐射效应。

二、拓展福利型社区服务工作领域

在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发展专业社区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非营利机构主办的国际通行模式。

1、培育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的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南湖老人爱心驿站、爱倍加家庭辅导中心和“众一”助老社,在南湖地区以沿河、水西门社区,在滨湖街道以凤栖苑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2、培育互助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兆缘时间银行,在滨湖地区以明园、兆园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3、培育公益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国泰民安慈善超市、协作者外来工文化中心,在南苑地区以国泰民安、所街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4、培育文体活动类社区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是积善文体协会,在兴隆地区以积善、正达社区为基地开展服务。

三、完善现代化社区建设工作手段

1、扩大网络应用覆盖面。在城市社区,我们正在进行社区居委会局域网改造,在连通市民政局VpN网络的基础上,利用现在的多余Ip地址,一个社区居委会接通48个上网端口,通过设定工作组,在街道范围内形成共享局域网,下半年可全部完成。在农村社区,年内为每个村委会新购置一台电脑,接通市民政局VpN网络。

2、升级改版建邺社区网。现在的建邺社区网,已拥有信息主站、论坛、博客、网络U盘、下载、慈善捐助六大功能。今年下半年,将增加社区闲置物资交换、社区中心设备使用登记、社工协会人员管理、义工招募、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商城六大功能,全面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社区门户网站。

3、向社会全面推广社区信息化工作。在网络方面,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字排名,如“社区建设”、“民政”,将建邺社区网推向全国。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将用户群向部门、街道等扩展用户群推广;二是通过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中心设备使用、义工活动,将用户群向特定组织推广;三是通过海报、社区活动等宣传方式,扩大社区网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四是通过社区商城的销售,酌情开发社区网商业项目。

4、探索社区模块化管理模式。整合建设、房产、环保、安监、工商、教育、民政、卫生、交警等部门管理执法力量,探索运用数字模块化管理手段,建立“模块管理、监管分离、精细快捷、重心下移”的社区管理执法机制。通过对模块内与社区管理相关联的内容“部件化”、“事件化”,实现社区管理事项的信息采集、汇总共享和协同管理,形成管理层面责任明确、一线人员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对各类社会事件做出应急联动反应和协同处置。

第五篇:市长调研时汇报

调研时的汇报提纲今天,蓝市长一行在百忙中来我县调研,我们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对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励。首先,我代表前郭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蓝市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诚挚地请求蓝市长对前郭县工作给予指导、批评和帮助,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倍努力,创造更大的成绩来回报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下面,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做工作汇报。

一、自治县历史沿革和自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政务院批准,于1956年1月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同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1991年隶属于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1992年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变为松原市,前郭县随之归松原市管辖,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同松原市相联。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地处东经123°35′-125°18′,北纬44°17′-45°28′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5°C,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水量451毫米。全县总幅员6,980平方公里,共有9个镇、16个乡、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152,845户。全县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有蒙汉等25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0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郭尔罗斯”一词,源于蒙古古部落“豁罗剌思”的译音,意为“江河”。郭尔罗斯前旗相对于郭尔罗斯后旗,位于松花江南岸,蒙语为“江南”之意。

二、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主要工作情况2001年12月,我县召开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年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分析我县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定立了“三个三”的发展战略,即打好“三张牌”,主攻“三个重点”、破解“三个难题”。打好“三张牌”,就是打好生态牌、绿色牌、民族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优势和特色。对于前郭来说,优势就在于生态、绿色和民族。打好“生态牌”,就是发挥这里草原面积大,森林覆被率较高,水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等优势,进一步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近期主要是突出抓好“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草建设工程、查干湖湿地保护工程等大型项目。打好“绿色牌”,就是抓住生态建设的核心,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带动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我县建设成为绿色产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县。打好“民族牌”,就是发挥民族优势,利用民族政策争取国家投资,并发掘和打造“郭尔罗斯”这个无形资产,更好地招商引资,加快民族经济强县的建设步伐。主攻“三个重点”,就是主攻生态富民、工业强县和旅游拉动。生态经济是发展方向,工业经济是强县之本,旅游经济是新兴产业。在这三个方面,我县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也是我们发展三次产业的核心。“生态富民”就是把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作为生产要素加以培育,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草原、林地和水面等自然资源,依靠最佳的生态条件,发展牧业、草业、渔业、林业和稻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工业强县”就是围绕资源优势抓好农畜产品、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和石油矿产等支柱产业,加快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使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旅游拉动”就是以查干湖风光、草原风情和蒙古族风俗为特色,与现代休闲度假旅游相配套,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以此为龙头,拉动信息、金融、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破解“三个难题”,就是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财政实力。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财力不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扩大经济总量”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增量存量一齐抓,大小项目一齐上,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实现规模和总量的迅速扩张。“优化经济结构”就是抓住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县域工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从根本上提高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增强财政实力”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芾恚徊教岣卟分柿浚档蜕杀荆嘤笮圃矗黾悠笠稻眯б婧拖丶恫普杖搿?br>2002年,由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各项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县委“三个三”发展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2002年建成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7350万元;在建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24.8亿元,完成投资19800万元。完成一般开发项目9个,完成投资4850万元;完成储备项目23个;完成招商引资近6亿元。二是县域工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工业的原则,开发建设工业项目22项,总投资13900万元。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大豆扩产,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和龙海石油天然气公司新区块开发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提高了地方工业的发展水平。2002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680万元,利润4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0.5%。三是以“五业”开发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畜牧业发展上,新建了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肉鸡项目实现产值2.6亿元,农户代养鸡704万只,收入840万元。乳业发展

5户工业企业,总投资达15000万元。园区的规划已经聘请哈尔滨工程设计院正在设计,园区内600延长米丁字型油路已完成土方工程,供水、排污等项工程正在施工,园区变电所建设事宜已与白城供电公司达成协议,年内基本可以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讯和土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标准,届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100万元。长山工业园区、红旗工业园区和王府工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已有一些企业进入园区开发建设,园区的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三是搞好大项目的储备。今年,我县在工业项目的储备上,主要是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抓好石油矿产、建筑材料等方面项目的储备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资源潜力的开发,切实抓好农畜产品加工项目研制和储备工作,用工业化方式带动“三农”裂变。今年计划储备项目50项,其中工业项目30项,目前完成工业项目储备20项,项目建议书基本完成。四是积极搞活现有工业企业。当前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由于缺少周转资金和技改资金,处于停产状态。我们将采取出租、出售、出让、破产等形式,努力搞活现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关停企业。同时,努力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最大限度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银行、工商等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也正在研究企业核呆工作,力争核销企业贷款及利息7600万元,从而搞活现有工业企业。同时,支持中省直企业开发建设并积极搞好合作对接,并围绕这些企业研究上更大的配套加工项目。

(二)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努力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一是搞好绿色产业项目的开发,全面落实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稻业和渔业产品的绿色品牌认证工作,力争在更多领域搞好绿色产业开发。二是加快精品牧业建设。把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以德大公司为龙头,突出抓好20个现代化商品鸡养殖场(年出栏商品肉鸡4000万只)建设,努力扩大农民代养商品肉鸡1000万只,实现农民增收1500万元,使德大肉鸡发展到5000万只规模。以吉林省乳业集团为龙头,西部有关乡镇场为基地,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并协助龙头企业建立奶站,实现“以建促养”,年末良种奶牛达到1万头,日产鲜奶30吨。同时加快细毛羊、肉羊、肉牛、生猪、大鹅的发展。继续保持全省特种经济动物皮张数量全省第一的地位,把兰狐、紫貂、梅花鹿、马鹿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作为一个产业,大力扶持,不断扩大数量,形成规模。今年4月份已经与吉林省乳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协调银行养牛贷款4000万元,5月23日又召开了全县牧业经济工作会议,会上还下发了《关于乳业发展的意见》,为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政策。三是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抓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搞好生态林、生态草工程,加强“三化”草原治理,推动生态县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今年将完成生态林建设8万亩,生态草建设15万亩,完成境内珲乌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上述各项工作正在实施,其中“绿色通道”工程已全部完成,栽植树苗37.3万株,面积217公顷。四是搞好稻业开发。2003年新开水田3.5万亩,主要是利用松嫩两江的地表水资源和前郭灌区的有利条件,开发盐碱地和废弃地,变废为宝,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已完成水田开发任务12350亩,完成投资1022万元。同时积极扩大稻米加工规模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引进的“裕丰米业”年加工稻米10万吨,属绿色环保项目,该企业在加工稻米后,利用稻壳发电,利用稻壳产生的灰烬生产复合肥料,同时开发生产稻糠油。今年末将建成米业加工厂和发电厂。此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县稻米加工能力提高到25万吨,占全县水稻产量的80%。此外,大力发展稻草造纸项目。五是切实搞好查干湖大水面养殖项目的开发和特种鱼苗基地建设,目前已投放春片18万公斤,完成投资136万元。同时已经着手查干湖国家级湿地的申报工作,并将查干湖申报成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鱼生产基地和淡水鱼类科研基地。六是搞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及引松补水工程,部分泵站、渡槽和渠道衬砌正在施工,现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其中引松补水站完成土方16.7万方,修护水渠2600延长米;投资2075万元的松嫩两江防洪工程项目,护岸、土方填筑和涵洞工程正在施工,现已完成投资250万元。同时,正在积极与供电部门研究灌区内的电网改造,尽量减少用电投入。七是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产先进技术和其他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目前,“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项目全面展开,主要是通过温室、厕所、猪圈、沼气池四项配套建设,形成能源、生态、环保、生产无公害蔬菜体系。同时,切实抓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搞好优质玉米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在狠抓基地建设的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化项目,我们还在农村经营组织创新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积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壮大各类经纪人队伍,发展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开发第三产业项目。在旅游开发上,我们坚持以查干湖风光、草原风情和蒙古族风俗为主要内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首字井至川头26公里旅游路建设,此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正在整修路基。二是在查干湖旅游区完成成吉思汗纪念馆建设。三在查干湖旅游区搞好恢复王爷府项目建设,开发商品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提高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500万元的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抓好郭尔罗斯餐饮业的发展,重点抓好投资900万元的旅游区多功能宾馆建设和投资700万元的郭尔罗斯生态园建设。目前宾馆在6月末将全面交付使用,郭尔罗斯生态园已经完成桩基础。六是盘活国有商业资产,整合商业资源,统一化解、处理债务问题,并将剩余资产出售后交县财政。七是继续抓好郭尔罗斯餐饮品牌的打造,强化商贸小区步行街建设与管理,巩固松原市

商业、购物中心地位。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项目开发,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2003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十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是乌兰大街改造、源江路拓宽及向南延伸建设项目。目前,乌兰大街正在移路灯、路岛,源江路路基处理1300延长米,管线1500延长米,完成投资800万元。二是蒙古艾里、金岛花园、查干淖尔小区和鑫宇花园小区等住宅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投资820万元。三是供热及配套工程,建设供热面积为64万平方米的8号供热站,目前完成投资227万元。四是农前线前郭至小六股道的37公里油路,正在按规划线型整修路基。五是“村村通油(砖)路”新规划的一期工程,将新修村级道路269公里,现已完成道路25公里,完成投资180万元。六是县第五小学5011平方米的教学楼、前郭镇中心校7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县第五中学4200平方米宿舍楼和县实验小学易地建设6808平方米综合楼项目,已基本完成桩基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七是图书馆综合楼建设项目,已开始主体施工,完成投资150万元。八是县医院7284平方米的门诊楼建设项目,已经开始主体施工,完成投资200万元。九是查干花草原文化馆建设项目,资金已到位,已经开工建设。十是抓好通讯设施建设,目前,宝甸乡村村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查干花镇伯音花村的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工程正在施工。

(五)认真搞好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积极搞好工商企业改革。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的原则,重点抓好工业、物资和商业企业的改革,盘活国有资产,使工商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实效。目前已经政府研究,出台了《前郭县工商企业改革方案》。二是继续搞好国有农林牧渔场的改革试点,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改革办法,尽快使国有农林牧渔场走出困境。目前已将哈拉毛都原种场并入八郎农场,将查干花种畜场并入深井子牧场,这将有效解决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养老问题。三是谋划事业单位改革,并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改革意见》,撤销、合并了6个事业单位,13个事业单位转为企业,2个事业单位转为中介组织,并调整了3个事业单位的职能。通过改革,可减少机构21个,精简人员270人。同时,还在教育、卫生系统实行了效益工资改革试点。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成份进一步扩大,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筹划成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五是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杜绝向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六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六)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上下齐抓共管,形成项目开发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领导每人抓一个超千万元的项目,县人大、政协两个班子各自抓一个超千万元的项目。部门都有开发项目,个人都有招商指标。县财政安排项目专项经费100万元,对17个县级重点工业项目分别成立了项目推进组,项目不建成,推进组不撤。为了把全县各级干部的精力都集中到抓经济、抓项目上来,今年我们把城镇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纪检工作会议等几个大型会议都压缩到十一届三次全委会之内,部门的一般工作都以文件形式进行部署。二是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一手抓政策引导,一手抓环境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给民营企业高于“国民待遇”的特殊政策,对机关干部领办经济实体,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以上、安置就业5人以上,年缴税金5000元以上的,三年内保留原单位编制,工资、级别、待遇不变。进一步强化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和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人才作用,依靠人才兴业。为了充实抓经济工作的力量,我们专门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和绿办、乳办、草办、稻办、鸡办等五个专项办公室,配备了32名工作人员。还选派2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广东、浙江以及省内一汽、吉林油田、吉化公司等大型企业挂职锻炼,从各乡镇选派1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直经济综合部门挂职学习。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在抓项目当中培养干部,用效益高低考核干部,没有项目撤换干部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经济综合部门和专业部门的领导力量,发挥了“人才兴业”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督查调度,严格考核措施。项目开发办公室对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情况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项目组的领导同志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人大和县政协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责任制考核上,我们创新工作方法,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考核办公室,对全县各地、各部门工作统一进行综合考核。其中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占总分的一半,其它工作占一半。对考核先进的单位一次性奖励5000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晋升一档职务工资;对排序在后两位的要通报批评或调离主要领导岗位。通过严格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发展县域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下载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区政府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的汇报(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副省长在--调研时的汇报材料

    向**副省长在**调研时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副省长及省、市各位领导: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副省长一行不辞辛劳,莅临**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市领导对**的关心、重视和......

    向**副省长在**调研时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副省长及省、市各位领导: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副省长一行不辞辛劳,莅临**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市领导对**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这将对**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

    工商局在县委书记调研时的汇报

    在**县委**书记调研时的汇报提纲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 (2012年3月16日) 尊敬的韩书记、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书记及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 2月下旬,全县组织开展“解放思想......

    关于社区建设调研情况的汇报(5篇)

    某的社区建设工作,是在安全文明小区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02年4月全面进行社区建设,到现在有两年了,这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可以说,......

    在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的大背景下,在我县经过两年多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探讨新农村建设......

    社区调研汇报

    强基固本,服务社区居民 ——友好社区工作汇报 友好社区党支部在火车站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跨越、......

    社区调研汇报材料[汇报材料]

    社区调研汇报材料[汇报材料] 社区调研汇报材料-汇报材料 关键字: 各位领导、各位社区主任: 大家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区已承载大量的......

    社区调研汇报材料

    金岸社区调研汇报材料一、共同内容1、基层干部对2008年年终分配的反应和对考核办法、分配政策的意见、建议。对于年终分配希望上级部门能有明细清单发给至个人,包括交纳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