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时间:2019-05-14 06: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第一篇: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近日,市旅游局联合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对全市35户旅游行业,8户二星级以上酒店进行了专项检查,从旅游市场主体准入、旅游经营行为、旅游商品、旅游合同和旅游广告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我们严格旅行社、旅游景区经营户资格准入制度,重点对假冒注册商标、采取“零团费”、“负团费”等低价模式经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整治。严厉查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哄抬物价、欺诈销售,纠缠消费者并向其兜售商品,或强行向消费者推销商品行为。】

同时,我市工商部门将对进入景区经营的商品实行上市准入制,确保上市商品质量,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欺诈和诱骗游客购物消费的行为。

【我们还将重点规范旅游合同签约行为。要求旅行社与旅游消费者在签约时,应当使用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或境外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不得含有“霸王条款”。坚决打击不依法签订旅游合同和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严肃处理诱导、强迫游客购物和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违法行为。】 此外,我市工商部门还将规范旅游广告宣传行为,及时查处和曝光虚假、违法旅游广告,一旦发现恶性价格竞争和欺诈游客等不法广告行为,坚决予以处理。

这次专项检查对1户超范围经营者下发了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通知书,对3户不亮证经营行为当场进行了纠正。维护全市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陈赵洋 565字

第二篇:市工商局2013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三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开展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肥料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利益。现将我局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即定人、定岗、定片区、定责任)。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发布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保障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已形成了农资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四是开展种子、化肥质量监测。1-6月我局抽检化肥、农药等农资111个批次,配合省局抽检肥料农资商品23个批次。通过检测,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市场。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清除出农资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车辆354台次,执法人员236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3898户次,检查农资市场504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60件,案值32.4万元,没收查扣物质520530.97公斤/台、件,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50户,受理农资投诉2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77万元。

第三篇: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县工商局城镇工商所以服务为导向,改进监管方式,促进工商职能到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辖区内旅游市场市场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标准化管理,加强对旅行社的日常监管,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承包挂靠、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的同时,重点打击骗客、宰客行为,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申诉网络系统作用,专人负责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申诉案件。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大力规范景区市场秩序,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达到了100%持证持照经营的目的。

城镇工商所总结上年景区监管工作经验为彻底解决景区经营户办手续困难,办证时间长的困难,城镇所于今年5月起,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与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采取上门服务的工作方式,引导个体从业者持证经营。今年7月上门为景区个体户办理营业执照42户。

在喀纳斯景区、贾登峪共检查个体工商户62户,企业33家。在禾木景区共检查个体工商户71户,取缔无照经营5户,检查企业1家,责令退货25袋,共625公斤;查扣过期大米6袋共80公斤,责令退货8袋共200公斤。查获过期大米、水果糖、月饼、仿冒白酒等食品价值约3000元。

城镇所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对景区经营户免费印发《食品进货登记台帐》和《食品销售登记台帐》以及《国务院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共对43户食品经营户建立食品进销售货登记台帐制度及索要一单通,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逐户进行登记,反复检查落实,确保了景区食品市场安全。

城镇工商所

第四篇:陇南市工商局两节食品市场监管汇报

陇南市工商局两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

为切实维护“两节”食品安全,确保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放心的节日,陇南市工商系统周密安排,扎实开展两节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维护了良好的“两节”食品市场秩序。

精心部署,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市县区工商局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两节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组,明确责任,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时间在节前和节日期间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市场稳定。各县工商局(分

局)结合实际,认真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开展了扶优抑劣促发展工作。在两节期间,集中检查当地名胜旅游景点11处,景区及沿边食品经营户427户,检查“农家乐”269户,进一步夯实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规范了进销货台账制度,督促他们改进了食品及食品经营场所的卫生、接待等服务工作。陇南市工商局与市酒类商品管理局联合对武都城区酒类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查处涉嫌销售假冒伪劣白酒案件12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白酒318瓶,红酒118瓶。康县工商局查扣涉嫌假冒世纪金徽酒87件,总标值2万余元。成县工商局城关分局成功捣毁一制售假白酒窝点,查扣假金成州成品酒、假金成州半成品酒、假锦绣陇南半成品酒共143瓶,查扣大量用于制假的红川接待、金徽十八年、金徽五星、四喜红川等系列酒的空酒瓶等包装材料,案值3万余元。武都分局采取了武都月饼生产商必须对其生产的月饼向区卫生防疫站送检,凡检验合格者以检验报告换发《陇南市工商局武都分局商品质量抽检合格证》,凡外地来武都批发、销售月饼的经营户,必须持近期相关有效证件来分局备案并换发“合格证”的办法,确保了上市月饼质量安全。礼县工商局城关分局采取经营者自查与工商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各类经销散装月饼、甜点、月饼加工店,范围覆盖了辖区内大超市、市场及糕点销售门店及城乡结合部等大部分区域。共检查月饼经营者21户。对一户未落实查验制度,“一票通”记录不全的经营户进行了立案查处。

各县工商局强化加大对食品经营者和市场主办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质量承诺、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辖区食品经营者和市场主办者的自律体系建设。同时,对食品经营户落实“一票通”台帐制度进行了一次“回头看”,指导经营户规范填写和“一票通”台帐,对不安规定执行“一票通”台帐的经营户严厉处罚。康县工商局对不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的 37户经营者予以变更登记。各县工商局(分局)针对节日市场申诉集中、举报量大、时效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坚持做到严格值班纪律,健全值班制度;有效预防了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两节期间,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519人次,检查城乡集贸市场89个,检查食品经营者17139(户次),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摊点)234(户次),查处食品违

法案件43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65公斤,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万元。快速检测食品1138批次,其中合格1134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9.65%。

第五篇:市工商局2010年品牌汽车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继续认真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按照省局2010年市场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品牌汽车经销商的备案核查工作,不断规范我市品牌汽车市场秩序,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

真履行职责,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

按照川工商办()91号文件要求,市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科是我市工商系统监管汽车市场的主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省局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品牌汽车销售监管方式方法和措施。市局今年下发了《四川省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意见》,要求市场、企业、法制等科室工作相互配合,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按照“谁备案,谁监管”的原则,建立全市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监管档案和备案制度。

各区、县工商局在市场巡查中,发现品牌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市工商局,需立案调查的,由市工商局或由市工商局指定所在工商部门立案调查。

二、严格执行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备案管理制度

1、品牌汽车经销商新申报汽车品牌销售,应凭汽车供应商授权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申报表》(见附件1),市局核实审批后报省局备案。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由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并建档。品牌汽车经销商持备案公布文件等相关手续到企业所在地工商局企业登记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变更其经营范围。凡未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的品牌汽车经销商,不得办理注册登记和变更登记。

2、新申办品牌汽车经销的企业,应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汽车供应商申请该品牌汽车销售授权,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到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和建档,并到企业所在工商部门按相关规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

3、品牌汽车经销商需设立品牌汽车销售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应当凭汽车供应商对其品牌授权证书和同意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批准文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备案表》(见附件2),市工商局核查并上报省工商局审定,同意后由所在地工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

4、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文件要求,“对经营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的企业,不实行备案制度。”对此类企业和新办企业的设立,汽车经销企业应向市工商局市场科提交《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建档登记表》,并按照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办理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核定为“汽车销售(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

三、加大市场巡查,严厉查处品牌汽车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今年主要对品牌汽车市场开展以下整治:

1、检查实行备案的品牌汽车经营企业资格。核查企业经营范围中是否将原有“汽车销售(含小轿车)”或“汽车销售(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变更为“品牌汽车销售”,检查品牌汽车经销商是否出售其他未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的品牌汽车。

2、检查不实行备案经营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经营企业资格,是否有汽车供应商授权证明。

3、检查品牌汽车经销商擅自在异地进行汽车展示行为。

4、清理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品牌汽车经营企业擅自设置分支机构的行为。

5、清理品牌汽车经营企业擅自将汽车批发给或者摆放在没有取得该品牌汽车经营企业进行销售。

6、检查专业汽车市场是否违规开展品牌汽车经销行为。

7、清理未取得品牌汽车经营资格,擅自发布汽车经营广告行为。

8、检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销售合同,以及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内容。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对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无照经营、超核准范围经营、异地经营、商标侵权、违法广告、违法展示展销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

全市有品牌汽车经销企业64家(经营九座以下乘用车),清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58家,泸州达昌、泸州上海大众、泸州宏源、泸州松明、泸州都惠、泸州忠山、泸州浩翔、泸州昕达、泸州百通等汽车4s店没有违规经销汽车,对33家未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公司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33份,限期1个月改正。依法查处品牌汽车违规经销企业泸州港虹、泸州

万友、泸州钰林、泸州方顺、泸州天奥、泸州富豪、泸州林盛、泸州神牛、泸州翔汇、泸州轩龙、泸州陆驰、泸州星鑫、合江县罗

四、合江县个体户曾汝群的5家公司进行了处罚,罚没金额14.9万元;积极与泸州市车管所沟通,对不符合品牌汽车经销资格的经销企业,车管所不颁发汽车临时牌照,督促对已取得“某某汽车品牌”的经销企业在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上增加“某

某汽车品牌”,通过检查督促,我市品牌汽车市场经营秩序不断得到规范。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品牌汽车经销企业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64家品牌汽车经销企业有就有33家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经销九座以下乘用车资格。

2、部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在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品牌汽车销售企业资格后,没有及时在营业执照上变更经营范围。

3、企业登记人员存在不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对泸州富豪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泸州钰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没有取得相关手续,所在地工商机关违规为其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上作了重新变更登记。依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之相关规定,“汽车销售商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汽车经营活动,其中不超过九座的乘用车品牌经销商的经营范围,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取得”。

4、部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公司注册地与经营地点不符。泸州刘氏、兴泰、林盛、国龙、三益、金帆、协力等公司存在公司注册地与经营地点不符,主要原因是所在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造成的;还有部分企业“一照”多处经营地点。

5、对品牌汽车经销企业设非法人分支机构,没有按照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工商办〔〕91号)的要求办理。品牌汽车经销商需设立品牌汽车销售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应当具有汽车供应商对其品牌授权证书和同意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批准文书,由拟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所在地市、州工商局核查并上报省工商局审定,同意后由所在地工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

下载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工商局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工商局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共5篇)

    XX市工商局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为基本要求,依法行政,严格履职,积极采取各......

    市工商局四字诀加强夏季农资市场监管

    市工商局四字诀加强夏季农资市场监管市工商局为维护夏播农业生产,确保农民利益,认真履行职责,念好“防、拒、查、护”四字诀,加强夏季农资市场监管。 “防”字前移,提升农民识假......

    市工商局2010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推荐5篇)

    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三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开展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

    工商局2013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市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旅游路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四次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充分发......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旅游市场监管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坚持围绕部门职......

    市工商局净化市场环境“百日执法行动”暨节日市场监管情况汇报

    纽约市工商局净化市场环境“百日执法行动”暨节日市场监管情况汇报 (2012年元月16日) 自11月28日省局动员会后,我局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履行职能,扎实有效工作,强力推进百......

    市工商局

    市工商局 关于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商政办[2011]21号文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质量安......

    市场监管

    1处理举报和投诉的处理:举报投诉处理程序:接待、受理登记、初审;调查处理;归档和答复。 处理举报的注意事项:(1)程序上注意事项:来电接待,应保持举报电话畅通,在铃声响3声前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