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时间:2019-05-14 06: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第一篇: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施工项目自身的独特性存在较多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就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分析了施工项目管理中几种常见的财务风险,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金;防范

一、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管理环节风险

尽管施工企业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特别是跨地域、战线长的工程项目,公司对项目部控制能力弱,财务和资金计划脱节,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施工项目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资金管理环节风险主要体现在:(1)盲目投资固定资产。为了显示实力和抢工期,有些企业盲目购置专项设备,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或迫于形势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为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不顾企业实际,购置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导致设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2)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如某公司鉴于施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为了工作方便,上一个项目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流沉淀,造成浪费。(3)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工作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日益增大,加之不及时报销,从而造成了项目部周转资金紧张的局面。(4)工程结(决)算迟缓。施工企业由于流动施工的特点,工程项目跨地域、周期长、以及人为等因素造成工程结(决)算久拖不决。企业的债权难以确认,从而形成拖欠工程款,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二)应收账款风险

施工企业为了增加其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一味地强调让企业承揽尽可能多的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前又未对建设单位的社会信誉、立项文件、资金情况、付款方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付款方式和工程竣工后的支付能力等作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便盲目拍马决策竞标,拟签订施工合同;而签订合同的同时,没有认真审查合同文件中具体条款及合同条款中将来可能发生纠纷处理的方法是否列明,一旦纠纷发生,双方争执不下,造成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使企业蒙受风险。

按照企业财务准则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并按规定做一些入账、调账的账面处理。但是,一些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来执行,常常会有一些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不能及时与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核算、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及时与建设单位对账,造成双方账目不一致。影响了工程款的回收速度,在一定程度也增大了资金的占用额度。

(三)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施工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建设工程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掌握,其中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方案假如不联系项目规模、性质、特点、复杂程度及施工要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就容易造成施工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下降,所投入的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配置增加,从而造成成本费用增加,例如在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不当,致使所购材料材质不合乎标准、机械设备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施工质量下降为后期工程成本扩展了风险因素,使项目实际收益低于期望值,致使施工项目亏损。

二、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资金风险防范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施工项目管理中资金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1)集团总公司对施工项目部实行总的资金控制。项目经理在施工项目上与集团总公司是处于一种代理关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好项目的施工建设,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为此,可采用对施工项目实行现场成本控制的办法,确定施工项目部资金支配数额,项目经理负责在控制的成本(资金)范围内完成施工任务。施工项目部的余缺资金则由内部资金管理中心(或结算中心)进行调剂。(2)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大型施工企业成立以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运作的内部结算中心,对企业资金管理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3)盘活存量资产,进行一次规模更大、更深入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现有存量资产的真实状况,要彻底摸清和了解各种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根据施工生产情况,对企业施工设备进行清理,报废一批陈旧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变卖一批技术落后、无修复价值的设备,以集中资金投入急需的关键设备,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充分行使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对效益低下或根本无效益的而且资金支出时间较长的项目进行清理,该作损失的作损失处理,能变现的按变现处理,以求盘活积压沉淀资金。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

施工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其工程的结算和质保金等都会受到业主的限制,应收账款的比例也比较大,这样一来,企业对偿债能力的发挥就受到了严重影响。对此,企业可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促使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金收回比例的提高。在对经济合同进行签订之前,企业可对对方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当对对方的信誉和偿债能力有所把握时,方可对相关合同进行签订。另外,对于应收账款中的收账期,可对账龄分析表进行定期的编制,促使应收账款还款情况的紧密跟踪,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制定企业的收款政策。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财务风险,企业也可通过诉讼方式对账款风险进控制,避免账款损失的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签订前,企业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能够依据科学、系统的账款体系,积极主动的应对应收账款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三)成本风险防范

有效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是施工企业的资金链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成本控制视角下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如下:(1)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施工企业需要创建合理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造价管理模式,制定出可量化的可行目标,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项目初步资金,编制相关的造价控制初步任务书等等,以从源头上强化企业各层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2)在招标阶段设立招标控制价,进而使一切有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造价行为无从遁形,也能进一步防止恶意串标、围标带来的投资风险。企业在招标阶段如果能对工程项目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往往能够起到降低施工企业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经济效益等重要作用。在施工阶段将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所得利益联系在一起,激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避免因施工人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导致结算超过预算,引发工程成本控制的纠纷。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性编制合同条款,进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建丽.初探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规避[J].经济视野,2015年1期.[2]蔡国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1期.[3]周宇.浅析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24期.

第二篇: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

及防范措施

摘 要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我们目前的国内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相当一部分高超低风险的施工技艺无法完全落实,这更加使得我们的项目施工风险防控工作显得重要和紧迫,对于风险的识别、预防和控制始终都是我们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永恒主题。

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如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组织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合同风险,接着分析了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并提出了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措施,如风险控制、险转移、风险自留,最后通过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关键词:

1、建筑工程;

2、风险控制;

3、风险预防

目 录

一、引言..........................................................................................................1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2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2

(二)组织风险.....................................................................................2

(三)经济方面的风险.........................................................................4

(四)合同风险.....................................................................................5

三、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6

四、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7

(一)风险控制.....................................................................................7

(二)风险转移.....................................................................................9

(三)风险自留...................................................................................11

五、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12

六、结论........................................................................................................13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4

一、引言

建筑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建筑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是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和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建筑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推行施工项目管理是对施工企业最有影响的方面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实行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内部资源的市场化管理等,推动企业内部的机构调整,最终实现企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劳务密集型向劳务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型转变。通过这种转变来整体提高施工企业的素质。

建筑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工程参与方众多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可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的客观需求,并将有利于国家基本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为此,本文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建筑施工项目技术与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 工程地质条件。这种风险一般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需要依靠相应的历史地质资料,但这些资料并不可能完全准确,甚至有时准确率还相当低。而且经过时间的推移,地质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再加上目前我们对环境的开发程度的加剧,各种地质情况的互相影响也使得这种风险的期望越来越高。

② 水文气象条件。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例如台风、暴雨、洪水、大雪、泥石流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这种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区别在于它不可避免,一旦风险发生,只能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不可能避免风险。

③ 施工准备不到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导致施工周边或者施工现场存在自然与人为的障碍,亦或者“三通一平”等基本工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建筑企业不能按时达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影响开工,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④ 设计变更或图纸提供不够及时。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业主单位,在前期沟通过程中,业主单位的设计变更理念和图纸如果提供不够及时,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施工问题,造成承包方的重大经济损失。

⑤ 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经常碰到特殊工艺或者特种施工,例如高空、高温等施工。这些不可取代的工作岗位必须由合格的持证人员担任,而细微的工作疏漏也正是此类风险发生的导火线。

(二)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其实是从立场区别的角度去考虑建筑工程风险存在的形式。他从两个相对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族群里面把各种潜在的风险立场化,就形成了下面两种风险模式。

① 业主方的风险。项目业主若是联营体,则可能由于各合伙人对项目目标、应尽义务、享有权利等的理解、预期和态度不同而造成进展缓慢。即使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项目管理班子也会因同各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而难以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事实上,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有很多,业主承担的风险很大,在《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规定,业主应承担的风险的内容具体包括:战争、敌对行动(不论宣战与否)、入侵、外国敌人的行动、叛乱、革命、保东、军事政变篡夺政权、内战;除工程承包企业或其分包单位雇用人员中的或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骚乱、混乱外的一切骚乱、**或混乱;永久工程的任何部分为业主使用或占用;由监理工程师的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或损坏;由于任何核燃料或核燃料燃烧的核废物或有放射性的有毒炸药的燃烧引起的粒子辐射或放射性污染;以音速或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或其他飞行物引起的压力波;一个有经验的工程承包企业通常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等。

② 承包方的风险。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除规定为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其中具体在不同阶段他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投标决策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对某项目进行投标;当决定进入市场或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投标时又必须决定投什么性质的标;最后还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中标。在这一系列的工作决策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1)信息失误风险。就是指在获得信息时,存在失误,比如获得的信息是过时的信息等。

(2)中介与代理给承包商的风险。中介风险有可能是由于中介业务人员为谋取私利,以种种不实之词诱惑交易双方成交,给交易双方带来很大风险。代理人的风险有可能是水平太低,使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也有可能是代理人为私利与业主串通;还有可能是同时给多家代理,故意制造激烈竞争气氛,使承包商利益受损。

(3)保标与买标风险。

(4)报价失误风险。低价夺标寄希望于高价索赔;低价夺标进入市场,如果判断失误,承包商投入全部精力和资金,并未获利,而业主方无后续工程建设能力,既无后续市场,从而使承包商造成亏损;依仗技术优势报高价;依仗关系优势而盲目乐观,从而报高价;选择合作伙伴失误;自作聪明,弄巧成拙。

在签约履约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工程管理风险。做好工程管理是承包商项目获得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参与实施的分包单位多,相互协调工作难度大,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是否和谐,项目管理的其他相关各主体间的配合是否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等问题上,如果管理跟不上,不能应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结果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由此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2)物资管理风险。工程物资包括施工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在管

理中尤其以材料管理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

(3)成本管理风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承包项目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哪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成本管理带来严重风险。

(4)业主履约能力风险。业主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也是承包商比较头疼的一种风险。

(5)分包或转包风险。分包或转包单位水平低,造成质量不合格,又无力承担返修责任,而总包单位要对业主方负责,不得不为分包或转包单位承担返修责任。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选择分包不当或非法转包而又疏于监督管理造成的。因而只要承包商稍加注意和监督就可以避免。

在竣工验收与交付阶段的风险有时常会被一些经验不足的承包商所忽略,其实这一阶段也有很多风险,它主要体现在竣工验收的条件、竣工验收资料的管理、债权债务的处理等方面。

其中,竣工验收是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前面任何阶段遗留的问题都将会反映到这一阶段。因此施工方应全面回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保证项目验收时能顺利通过。

(三)经济方面的风险

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招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过程的核心,投标者必须研究招标文件中任何一项涉及设计图纸、质量要求以及工程量清单的潜在经济风险。

② 各大要素的市场价格。劳动力市场、设备租赁及买卖、材料市场等的价格变化,特别是目前全国提倡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上升和材料市场中材料价格的波动都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③ 融资成本的控制。目前国内的建筑企业基本都是在垫资中生存,任何一家上规模的建筑企业都面临一个融资成本的风险控制问题。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家政策对工资、税种、税率和银行政策的调控都直接对企业的融资带来影响。

(四)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的或者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的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者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的条款等。

② 发包人的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

③ 分包方面。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量按工期完成分包工程等。

三、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

投资规模大只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征之一,还有实施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大、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严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等特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四、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

本文例举了多种建筑工程风险的种类,目前为止,我们在日常建筑工程当中遇到过的和常见的风险并没有如此之多。所以,本文我们重点针对常见的建筑工程风险展开进行探讨。

(一)风险控制

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工作方法,持续改进过程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程序:(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4)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5)收集、分析、反馈质量信息并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

②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工程所有使用的材料及其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报告单。对需要作材质复试的材料,应规定复验内容、取样方法并应填写委托单。试验员按要求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首先,为了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在取样时应首先选取有疑问的样品,也可以由承发包双方商定增加抽样数量。其次检测单位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和地方法规,遵循其明确规定和要求在施工单位的试验室进行试验,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且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实验报告是该工程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报告有争议时,应委托争议各方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重新检测。

③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和检查体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点,分别是:

(1)制定安全政策: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机构必须由明确的安全政策,施工单位的安全政策必须有效并且有明确目标;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一项政策的实施,有赖于一个恰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去贯彻落实。仅有一项政策,没有相应的组织去贯彻、落实,政策仅是一纸空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系统,是确保安全政策、安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

(3)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计划和实施的重点是使用风险管理办法,确定清楚危险和规避风险的目标以及应该采取的步骤和先后顺序,建立有关标准以规范各种操作;

(4)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施工单位应采用涉及一系列方法的自我监控技术,用于判断控制风险的措施成功与否,包括对硬件(设备、材料)和软件(人员、程序和系统),也包括对个人行为的检查进行评价,也可通过对事故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安全控制失败的原因;

(5)安全管理业绩总结: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对过去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并用于今后工作的参考,这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

① 专项安全方案编制。对于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土方开挖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米(包含3米)的基坑的土方开挖工程;(2)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或虽未超过3米但是地址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5)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24米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吊篮脚手架工程;资质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以及建筑幕墙安装,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预应力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除上述这些所列举的专项工程外,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组织专家对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② 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了解项目的来源,分析企业现有的状况(包括人力、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再研究一下此工程施工的可

行性。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风险,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工程,此工程的风险出现在价格竞争上,投标企业相互之间打价格战(谈判至少两轮以上),这样的工程一般以赔钱为代价而中标;如采用清单报价中的风险,比如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是否存在漏项及工程量需投标人核实,中标后一律不予调整,这种是工程量上的风险。还有措施费不因任何变更而改变,规费竞报一次性包死(定额测定、文明施工、排污、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规费文件不可竞争),还有不执行任何政策性调整,不计取总包服务费。研究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③ 合同签订规避风险。合同通常的文本格式是固定的,但是在专项条款和敏感节点上,应当留意。例如,在协议书上,工期时间要以实际开工时间为准,价款要与专用条款相对应;在专用条款中,工期条款关键要写上“奖罚总额不得超过工程预算价的百分之几”这句话。固定价格合同一定要约定价格包括的范围,那么超出这个范围的就是允许调整的。可调价格合同要把可调范围内的全写上。工程价款的支付要明确支付的节点和支付的金额,并且都必须以实际数据为准,不可出现虚词,例如大约或者左右等。结算条款一定要约定结算审核期限,不能让业主无休止的审来审去,建设部有个107号令,提交结算资料室必须让业主签收。关于质保金条款,建质【2005】7号文“关于工程质量保证金暂行管理办法”上面规定保修金返还期限为六至二十四个月。违约条款上,必须注明“非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逾期,承包人不承担逾期责任”,并且需要明确承包人的责任范围。对于专用条款及通用条款的补充,也就是对前面条款中未涉及的内容作补充的补充条款也是必不可少的。

④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规避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建筑施工合同签订履行的基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各项合同无效情形和处理方式。建筑公司应将合同归置统一保管,便于查阅和整理归档。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在承包商不能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来承担,但转移风险并不是转嫁损失,有些承包商可能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在其他主体那里却可以得到控制。

转移风险并不一定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它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在

某些情况下,转移风险可能会造成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接受风险的一方可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比如:总承包商在和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可能会制订一个误期限损害赔偿条款,该条款既包括分包商由于误期而需要对主合同所作的赔偿,又包括对主承包商所遭受损失的赔偿,分包商可能没意识到这种转嫁给他的额外风险,并且分包商很可能不具备承担这些风险的经济能力。一般说来,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分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财务型保险转移。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经济合同,将风险以及与风险有关的财务结果转移给别人。在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财务型非保险风险转移有租赁、互助保证、基金制度等等。

财务型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人)。个体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向保险人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将风险转移。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则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

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以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在建筑业中,获得保险的投保费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没有任何缺陷的建筑是无法保证的,它很有可能在项目完工后很久才会被发现。这种在建筑完工时或合同规定的缺陷责任期内无法发现的某些潜在的缺陷正是建筑业的一大特点。由于保险存在着许多优点,所以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转移,因此,可保风险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目前对于发现潜在缺陷后的处理安排无法很好的满足业主、承包商或设计者的利益。对于业主来说,存在一种风险,即他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证明缺陷及其造成的损失是由其他方违反合同、忽略或忽视而引起的,以此来弥补业主的诉讼费和修复费等。但同时也有些业主可能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无法提出诉讼。对于承包商和设计者来说,他们在项目完工后许多年中都存在着对业主索赔所需承担的潜在的责任。而且,在多方关系中的连带责任,可能导致工程各方中的一方或多方,将不得不承担赔偿中的一个不合理比例。因此这也是风险转移在日后需要完善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工程风险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散给若干分包商和生产要素供应商来处理。比如对待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可以在分包合同中规定在业主支付给总承包商后,在若干日内向分包方支付工程款。

承包商在项目中投入的资源越少越好,这样一旦遇到风险还可以进退自如,不至于无法抽身。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可以通过租赁或指令分包商自带设备等措施来减少资

金、设备的沉淀。

(三)风险自留

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是最适合于自留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转移,或者说,将这些风险都转移是不经济的,对于这些风险就不得不自留。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自留一部分风险也是合理的。通常承包商自留风险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和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因为对于微不足道的风险损失,自留比转移更为有利。风险自留在操作上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

一、“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

所有的防止和减少损失的措施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但若采取某些措施,可用较少的费用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损失发生前的措施:在此阶段消除或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可能发生时的措施:在损失发生时有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减少其损失;损失发生后的措施:一旦发生了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的程度。

二、自我保险

自己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时比转移风险更为有利。这是承包商自己承担风险,称为自我保险。采取这种措施可以节约开支,承包商会积极主动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但自我保险实际上也是一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承包商必须具备全面素质,养成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工艺规程的良好习惯。

五、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

我公司目前的重点项目“宁波集士港镇董家桥村3号居住B地块项目”在开工初始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和风险隐患。我们质安部门在项目初期加大了排查整治力度,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系列的较为明显和典型的风险隐患,我这里稍微列举几项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风险,以及和我们的预防工作。

施工用电方面:由于此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并且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并非都能一致,所以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我们在质安检查过程中就发现了诸如下列的问题:部分配电箱接线混乱,保护零线未接,重复接地不到位,不符合“三级配电三级保护”要求,箱内维修检查记录未及时跟上,现场接线存在乱接、乱拉现象,敷设不规范。这些其实都是态度问题导致的失误,虽然发生意外的概率不高,但是不表示不会发生意外,而且一旦发生意外,凡是和电、水、火有关的都不是小事,所以我们当场就训责了安全负责人,责令当场整改处理,防止意外发生。

外架和内设方面:顶层连墙件数目不足,且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落地式卸料平台水平杆弯曲变形严重,未及时更换,安全网破损未修复。楼层内侧临边防护未做,部分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南侧基坑临边防护栏杆未及时跟上,通道口未搭设防护棚等。这些安全隐患从属性上分类应该属于多发且是常见隐患,而且通常发生的事故有相当大的重复性,基本都是类似的事故。而且因为导致此类事故的原因比较基础,容易使人麻痹,产生未必需要及时整治的错觉,所以因此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之上述用电方面的事故概率高得多,我们安全排查工作的目标是零事故,防范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所以即便是安全网破损等小事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避免任何等级的安全事故,从源头上控制其发生的可能性。

质安工作负责把不到位的都整改到位,未及时跟上的都及时补上,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然后以电子的形式回复公司主管部门存档,进行典例化的安全教育,给其他有可能发生同类问题的项目给以提醒。

六、结论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市场与国外的建筑业市场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法规制度,依旧存在相当严重的缺失和不足。但是无论如何,建筑项目的风险控制都必须从始至终摆在首位,当作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开展,它关系到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并完成,以及对项目完成后的质量水平的检测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只有在探索中求发展,慢慢摸索建筑风险控制的方法和防范措施,国外典例都将是我们赖以借鉴的题材。多方面加强学习国外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发展需要的工程担保制度,这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的风险控制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 周坚.工程保险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 2011.8.[3] 韩春民.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 2010.10.[4] 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建筑安全, 2011年第20期.

[5] 闫冰.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综述[J].经济纵横, 2002.02.[6] 刘志迎, 汪莹.风险投资轮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产业, 2001.12; [7] 吴荣桂, 王建军.施工企业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 2012(31).[8] 王淑云.风险投资项目评估[M].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9] 王方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2).[10] 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1] 卿姚.工程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J].四川建筑, 2011.8.

第三篇: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提升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财务风险势必存在经营活动中,这也是市场活动所不能避免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必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财务有一定影响,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国企发展的首要内容,本文是对国企财务风险的管理现状以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解析,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以资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自身的不同财务风险,为防止和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事先准备的举措和方案。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时刻存在,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参照自身发展情况,运用合理的措施和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整顿,从而减弱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在国企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和稳步持续的运转是主要的内容。伴随现代化企业制度在国企中的扩大实行,财务管理也逐渐成为国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所以,做好国企财务管理的防范工作十分必要。

一、解析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国企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很长时间以来,倍受国家政府接济的国有性质的企业都缺乏对风险意识的认知,以为在国家的大保护伞下,就可以绿树长青,由此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债务过于繁重,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

(二)国企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应该完善

国企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而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都没有踪迹可循,对企业财务运营也造成很大影响。

(三)国企财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风险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人,而国企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也是人。国企财务的系统运转主要是通过人的身体力行来实行,所以,国企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不合格,尤其是在如何应对财务风险方面的能力。

(四)财务管理主体和责任制不够明确

当前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主体和财务责任制模糊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有财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的财务责任制不清,导致问责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和贯彻,使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缺乏整体性;国企在改革过程中,不仅在企业形态上出现偏差,在企业的分立或合并上也存在大量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国企的债权债务解决难度增大,也增加了国企财务运营的风险。

二、国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国企财产风险控制制度

在国企中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控制制度,是国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健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时,要严格按照国企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严格遵照层级要求健全财务收支的审核和审批制度,明确责任制度。与此同时,对于国有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求各部门明确好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义务、作用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赋予对应的职责和义务;另外,要构建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规范文件,使规章制度完美运行,并且形成系统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二)强化管理,减少国企负债压力

首先,要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淘汰不发挥自身价值的财务人员,以此减轻国企负担,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降低国企债务压力,改善国企现状,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次,要做好企业资产辅助范围的界定和划分,要以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为主旨,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全面发展国有企业的辅助活动,扩大企业的新鲜血液,确定好企业的辅助资产,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最后,要合理安排主辅资产,做好经济型补偿,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确保分离资产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最大程度的减弱债务压力,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美规划。

(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

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国企财务管理主体与责任制不明的状况,在进行国企财务风险管理时,首先要把国企的财务管理主体问题解决,明确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实现企业法人的财产权资本化与条理性。与此同时,要全面实现财务管理的多元化,明细企业的管理方法,划分好企业上下级别的区别,在实现利益关系的同时起到约束和推动作用,从而规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风险问题,其次,在进行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时,企业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其债务进行审查,确保债务责任制,还可以结合多种方式,譬如:债务转化、债务重组或协商的形式来缓解债务带来的压力,为防止债务责任的推卸,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员工的债务问题,针对企业上下欠的各项债务都要进行及时清理,整理好入账记录,制定出适合国企的债务管理规范制度。

(四)提高职业素质,树立风险意识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进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在国企中,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国企在高收益的同时也时刻存在高风险,假设国企在财务决策和运营过程中发生问题,就会使企业有财务风险,所以,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心存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国企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财务的管理制度,尽最大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错误和失误,还要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流畅性,增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测。

三、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要重新全面的认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熟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节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提升国企的综合竞争力。并且还要做好资金规划和使用,严格参考财务管理的各个步骤,对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风险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增强国企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国有企业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淑聪.浅析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10)

[2]陈旭玲.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5)

[3]张志阳.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4(28)

[4]靳轲.浅谈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7)

第四篇: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1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充分认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正确的预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化解,有效减少损失,这样才能够在事业单位当中求胜。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诸多原因,并对如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措施

一、前言

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充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有效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也正是由于其经济活动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客观性

一切单位的财务活动都只能达到两种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标。财务的活动存在着市场、国家政策、人员安排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多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预期目标的达成与否受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形式和性质的事业单位都无法完全消减。

(二)不规则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估计与防范,但是影响财务活动的因素是不断发生与变化的,因此财务风险会不会发生、会在何时发生、发生在何处、严重程度等都是难以确定的。现阶段,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快,事业单位虽然是非营利单位但是也受 1 到了不少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性,这些使财务风险的发生就更具有不规则性。

(三)可预测性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财务风险一旦产生,其后期的发展也能够进行预测。现阶段,促使财务工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复杂化,但同时财务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工具也在不断进步。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及范围、严重程度等都能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通过对风险进行预测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破坏力。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具有可预测性。

(四)可变性

近些年,我国对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事业单位自身正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应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造成财务风险的各因素可能会减少、可能会消亡、也可能会激化或者增加,财务的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具有可变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产生于部门预算改革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的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一直存在着相互挤占预算经费的问题。我国曾寄希望于实行部门预算改变财政支出的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的专项经费与公用经费仍存在着“相互缠绕”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还要达到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于是,通过挤占专项经费来弥补资金缺口、确保收支平衡就成为很多事业单位不得已的选择,也正是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也要承担很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会制度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众多企业、单位也开始更换固有财务管理方法力求与世界同步。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因其特性,财会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及时更新也难以随时接受新知识的培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会管理素质和掌握新政策、更新新知识的提升水平上要滞后于财会制度的更新步伐。这些财会人 2 员在使用新的政策与方法处理问题时非常容易出现偏差,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核算错误而致使财务管理出现失误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担保风险

《担保法》明确规定,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得为其他单位担保。但有些行政和事业单位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或出于行政命令或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仍然违法为其他单位获取银行贷款等经济行为担保。尽管这种担保行为属于无效担保,但严重破坏和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并且,对其所属单位的担保行为,作为主管部门或单位,也必然同时承担相关的担保风险。一旦风险转换为事实,买单的仍然是行政和事业单位。

(四)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收益较少,容易导致巨大亏损,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上,大多集中在对内的固定资产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往往超过本身资金的承受能力,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带来财务风险。

(五)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事业单位的工作、管理人员的共识。同时,正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健全,使财务管理的活动出现了死角与盲角,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监督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会降低管理工作的效果,监督落实不到位会极大地削弱财务监管工作的控制力。此外,事业单位也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的情况,这会制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进而增加了决策的失误风险。

(六)道德风险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财会管理工作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对财会工作人员的选择多停留在技术水平上,事业单位中财会工作人员的选拔、晋升、教育等没有专门的管理机制,同时对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建设认识不足。我国缺乏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投入也相当有限。实际上有不少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 3 人员对其工作的公益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违背财会道德要求的事件常有发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道德风险很大,职业道德教育亟待提升。

(七)债务风险

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因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再生产和事业发展,结果提高了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了正常地还本付息。而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偿债能力的有限性,加上外部环境对事业单位贷款管理的缺位,事业单位“点菜”,政府“买单”的现象并不鲜见,债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

四、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风险意识缺位。大家都知道,事业单位一般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

2、管理制度缺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程度不同,因此,其抵御风险的意识、能力和程度也不尽相同。但由于事业单位风险意识的缺位,关于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控制和预防风险的相关制度缺位程度非常严重,从国家和事业单位层面,还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等制度体系。

3、内部控制缺位。近年来,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个别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审批和外部融资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有,但没有严格按制度执行,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为诸多财务风险埋下隐患。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 4 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4、预算管理缺位。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银行贷款、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财政和主管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

(二)外部因素

1、政府未对事业单位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对事业单位设置了严格的具有约束性的管理体制,将事业单位完全置于政府的掌控之下,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

2、政府治理的缺位。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治理经营资产,形成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局面,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

3、社会监督环节薄弱。社会腐败和整个社会道德滑坡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大。社会当中的公众、媒体以及相应的评估组织的监督职责严重缺失,一些媒体常常大篇幅报道事业单位的积极事迹而对一些问题则避重就轻,很少揭露。

五、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要尽快建立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按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科学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医 5 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支出定额体系;在现有部门预算报表体系上,增加对外投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和金融机构贷款预算,加强对财务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二)全面引入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当前面临多种会计方法时应选择能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的方法。比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通货膨胀时期,对材料采取后进先出法核算,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等等。

(三)健全贷款审批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贷款管理,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第一,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要通过可行性论证,明确事业单位贷款的额度、性质、条件、还款来源、还款时间、用款计划等。第二,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专家论证制度。对超大规模的贷款,在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贷款的意见。第三,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公示制度。贷款事项审批前,要在媒体进行公示。第四,要明确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其中,大额贷款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特大额贷款应报国务院审批。

(四)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要建立事业单位定期向财政和主管部门书面报告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避免风险的主要方案和措施;对重大、紧急风险情况,要实行立即报告制度,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及时提出应急解决方案以及整改措施。

(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实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1、要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予以指标化、数量化。比如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

2、要量化预警线,分析预警指标的预警值。预警值可根据实际数据测算推出,也可以据经验值测算。需要说明的是,预警指标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修正,但同一会计期间的预警指标应该一致。

3、要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面对海量信息数据,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实时甄别信息数据,实现报警方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完善风险问责制度

问责制是指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必须明确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控制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七)建立风险应急机制

要实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的管理目标,还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应急制度。一旦无法预计和无法控制的风险发生时,可以按照紧急预案,将风险程度控制到最低,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要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危机,分别制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应急实施方案,并尽可能使方案具体化、可操作化。要建立风险应急保障基金,预留充足的风险资金,来防御和化解风险危机。最后,还要建立通畅的法律咨询机制,选择知名法律代理机构,依法保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八)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门事业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九)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能力。

(十)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十一)切实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督方式,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红.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8 [2] 赵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05).[3] 樊文玉.小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2009(12).

[4] 蒋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6). [5] 海洋.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0(10).

第五篇: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投招标的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剧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承受着日益巨大的风险。,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化解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施工企业的特点出发,系统的划分了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指出了防范风险的三种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常见风险防范措施。全文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施工企业的特征

施工企业是以基本建设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与其他行业相比,生产对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属性。以建筑物为产品,不确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系统风险突出。

(一)生产产品的不可比性

施工企业的产品即建筑物,不管它的形式功能千差万化,都在设计指定的地方生产,有固定性。而企业的施工活动随施工产品的地域不同具有流动性。因施工地域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其产品无可比性,难以事先控制。

(二)复杂多样性

生产方式千变万化,作业项目不尽一致,不同的工艺要求,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多,自然状况差,危险大、隐患多,是一个非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潜在风险因素多。

(三)周期长、耗资多

建筑产品形体庞大,投资数额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过程是价值的积累过程。一般耗资数额巨大,耗用大量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供应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财务风险大。

二、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按责任方可以把风险划分为: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即混合风险。例如,因发包人支付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

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施工企业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拆迁未解决,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单位陷入夹板之中;二是施工图纸不到位,原设计与实际不符变更多,图纸不配套,甚至有的项目边施工边设计;三是人为干扰多,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指定分包方,划走部分工程搞协调平衡,有的强行指定供应商,或指派租赁设备,有的当地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搞摊派、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把建设项目视为当地的“致富工程”。动不动以断水、限电、挡道相威协,集体闹事,把施工企业视为“唐僧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延误工期,停窝工损失大,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除了以上所述风险,还存在以下风险因素: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投标。根据国家规定,建筑行业实行投招标制。施工企业的任务以竞标的方式获取。当前施工企业僧多粥少,一个招标项目,动辄上百家参与竞争。手续繁杂且中标概率低。投标花销费用大,企业重不堪负。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是施工企业投标揽活的最大风险。首先表现在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大大超出了施工企业的承受能力,有的工程项目压级压价达到国家定额预设造价的30%多。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生存也不得不承接。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最低价中标”而非“最合理价中标”的现状。其结果一方面使得施工单位以巨额亏损暗贴建设单位的投资额,另一方面某些施工单位“不得不”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求生存,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还有一些工程开工不拨动员予付款垫资司空见惯,一批无资金或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中标后垫资5%--10%的现金保证至工程结束后迟迟不予返还。多数垫资项目属“空手套白狼”工程,把风险接嫁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挖空心思争着上、抢着上、骗着上、赖着上。到头来很多只能是“半拉子工程”。造成施工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紧张,信誉受损,陷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施工材料往往占到整个工程造价70%左右。当各种资源的实际价格在中标报价的范围之内,企业将会获取利润。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投标报价中的静态价与实际价相差甚远,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地材价格变动更出人意料,如砂子、石子、片石、水泥等,由于当地资源产量的限制,地材供不应求,价格成倍上涨,远距离供应加大了成本负担。有的采取集中垄断供应的方式,人为抬高料价,且不许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地材价差大都不在调概范围内,巨大地材料差,由施工单位自行消化,而料费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价格上涨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风险。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6.财务危机。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耗资数额大,一个企业的施工项目少则几十个,覆盖面广高度分散,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设单位款项的长期拖欠,投标押金的置留、完工项目的尾工扣款,许多项目竣工多年,工程款和保证金难以及时清回和返还。企业的债权债务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财务的风险。项目赊购的各种材料、应付的设备租金、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待交的税款等,难以按期支付。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资金陷入困境。施工企业异地施工,项目完工后债权人又迫使施工单位必须撤离前清偿债务,于是诉讼不断举债还帐,或就地以机械设备清偿。施工企业进场施工难,清场撤出更难。资金周转困难,已实现的收益没有货币化,财务状况恶化,承担着货币贬值风险和呆坏账风险及利息风险,隐含着巨大的财务危机。

7.入世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施工队伍的大量涌入。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质量、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建筑市场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将会影响到国内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的范围和内容将更加严峻,许多施工企业将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险,能否参与国际竞争,遵循国际惯例,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对每一个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转包、分包。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各种关系指定强行分包的、也有施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转包的。施工企业一方面任务短缺,饥不择食,另一方面又把中标的任务大量分包给劳务工队,相互矛盾。由于大量的非自行完成,造成了管理的隐患,增大了社会责任的风险。也有背于严禁擅自将工程转包或肢体分包的法律要求。因此引发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劳务方常以价格不合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重新确定分包价格。实际上发包方大都败诉,损失教训惨重。大量的分包合同都隐含着争议的风险。另外,大量的工程分包、转包使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加大,安全与质量的责任主体并未变更,风险也未转嫁化解。若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有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的风险,应当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各类风险都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一)控制风险。这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如下:

1.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建筑企业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才能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风险。

2.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3.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基于“利益原则”的承包人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或称标准文本)从而签订合同是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鉴于中国已经入世,合同的签订也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国际工程合同必须符合FIDIC合同条件。

4.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要素市场价格变动是经常遇到的风险,在招标报价时,必须及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在招标报价时往往对要素市场价格变化预测不周、考虑不全,特别是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格,以减少风险。

5.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风险,但合同中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任何施工合同履行过程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在合同履行中就很难有效控制,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

6.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分包给分包商的工程,总包商负有质量、安全、工期等协调和管理的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所以对分包商的承包工程和其工作,要严格进行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把总分包之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

1.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但工程索赔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推行,建筑企业对索赔的认识还很不足,对索赔的具体作法也还十分生疏。因此,必须了解索赔制度转移风险的意义,学会索赔方法,使转移工程风险的合法、合理的索赔制度健康地开展起来,逐步向国际工程惯例接轨。

2.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

A.行担保制度。这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作法。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

第一、保证。当前我国正在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①银行保证。国际通行作法是在工程招投标和合同履约过程中实行银行保函制。由承发包双方开户银行,根据被保证人(即承包人或发包人)在银行存款情况和资信,开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但目前我国银行保函制度没有相应法规或规章,尚未普遍推行。②企业保证。除推行银行保函制外,也可以推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做为工程承包人或发包人的保证人,由其出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

第二,抵押。在承发包双方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时,由承发包双方或其任何一方与第三方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并进行抵押物登记。

B.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是在投标报价说明中都要求承包人作出保险承诺。我国工程保险工作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建筑工程一切险种、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设置了相应条款。为把工程保险制度逐渐推行,一方面要在修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向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要制定建筑工程保险章程和必要的法规、规章,以保证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

(三)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四、施工企业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

(一)有赖于国家在宏观上深化改革,依法规范经济秩序

国家依靠深化改革,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健全建筑市场的法律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加强建筑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使市场秩序规范化、法制化。首先,要规范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的自觉性,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核监督,特别是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坚决取谛“钩鱼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净化投招标市场,做到公平公开,合理确定标价。大力提倡“阳光招标”,铲除“暗箱”操作。把投招标工作与反腐倡廉活动结合起来,坚决打击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三要增强施工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依法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四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支持国家基本建设,要严肃处理阻挠、干扰、破坏基本建设行为。

(二)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施工企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建筑市场的风险,有外部市场不规范产生的,也有企业内部经营决策不慎造成的。要学习政策法规、金融知识、财会知识,提高对风险的鉴别能力。对风险不能视而不见或否认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既大胆创新,又稳妥谨慎。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做细,避免个人盲目决策行为,重视可行性研究优化方案。要建立可追溯的决策责任制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回避风险,力争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强化成本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施工企业的风险归根到底是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风险的根本。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首先把好源头关,必须重视投标揽活。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合理降造。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精确报价,量力而行。对资金不落实、条件刻苛,标价过低的风险项目坚决放弃,避免越干越亏。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落实内部承包,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使成本费用受控。重视对分包、转包项目的管理,探索合作的方式,化解纠纷的风险。可成立虚拟联合体或组建劳务作业队等形式,严格控制整体包出。适度控制经营规模,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不盲目追求产值规模,走内含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以技术创新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别人所不为。要挖潜节约,实施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抓好在建项目的管理,以干促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不断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适度多元化经营,开发多层次市场

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间断性,任务的获取与街接受国民经济的调整而变化。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增加,竞争形势十分严峻。若将生产的产品或经营局限在一特定方面,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适应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有选择性地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对策,开发多层次市场,实现一专为主多种经营。要大而强小而专,涉足的领域不能窄。要人有我新,科技领先。也可参股经营、联合投资、兴办企业等,开发关联型或非关联型项目,拓宽经营渠道,开辟第二财源。多种经营的战略非权宜之计,同时,应谨慎从事,反对盲目乱投资上项目而加大经营的风险。

(五)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种借款,筹资渠道难以多渠道,由于投资收益低,靠吸取资本金或发行债券不现实。当前大量的应收款项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一方面资金被建设单位无偿占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利息支出浸蚀着施工利润,管好用活资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一要建立领导和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全员资金管理。在资金的拨放、运用、管理上下功夫,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二是适应现代理财意识,以效益为中心,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适度集中财力,减少资金沉淀。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适度控制机械设备的购置,对通用的应以租为主。既算经济效益,也算现金流量。三要加大清欠力度,对长期欠款的项目,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清理。必要时应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建立清欠激励制度。四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资金运动,防止资金流失、资金失控和资金周转不灵,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加强投资决策,以减少投资失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拒

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对逐渐推行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第一,《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事责任原则,在《民法通则》第111条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作了如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违反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违反合同的现象可能是合同内因素,也可能是合同外因素;可能是发包人故意行为,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发包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是发包人的责任使建筑企业遭受到合同价款以外的损失或影响工期,施工企业就可以依法要求发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种要求赔偿权,就是依法索赔权。

第二,《合同法》第107条至114条也有上述类似规定。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的过错,建筑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条款向发包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这种要求即为索赔。另外,《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为建筑企业的索赔提供了优先受偿的法律支持。

第三,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第6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物资供应短缺的工程,企业有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有权调整施工进度。”第7条规定,“工程的承包价格应由企业与工程发包单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投标竞争,在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在工程施工中,如发生工程量变化,设计变更等,企业有权要求按有关规定调整预、决算。”上述条款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向发包人要求索赔的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

(1)投标文件。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

(2)会议纪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代理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

(3)来往信函。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特别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

(4)指令或通知。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

(5)施工组织设计。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明等。

(7)工程照片。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

(8)气象资料。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

(9)各种验收报告。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

(10)有关原始凭证。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

(11)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意积累。

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索赔机会 《合同文本》提供的索赔机会

发包人要求承包人需要特殊保密的措施费,由发包人承担 6.2 工程师指令错误发生的费用、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7.3 因发包人原因,承包人在施工中采取的紧急措施,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 8.3 发包人未能完成其义务(九项工作),造成延误,赔偿承包人损失

12.2 发包人因其自身原因,推迟工作

因发包人原因暂停施工 13 工期延误条款(7种情况)15 发包人要求工程部分或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因发包人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 16 1)工程因工程师不正确纠正或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修改

2)包人检验合格后,又发现承包人造成的质量问题,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3)工程师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如检验为合格,由发包人承担追加合同价款 18 工程师要求重新检验,如工程合格 19.5 由于设计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发包人负责修改设计;由于设备制造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且设备为发包人采购

23.3 合同价款调整条款(4种情况)

27.4 发包人供材料、设备延误或不合格

29.1 设计变更

39.3 不可抗力 43.2 工程施工发现地下障碍和文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44.6 因发包人原因,解除合同,由发包人按合同支付

已完工程价款和赔偿承包人有关损失

总之,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的维权

全国人大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又于2002年6月对“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进行了解释,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它债权”。《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

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她)们送上被告席。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工程,政府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①对合同双方(主要是发包方)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责成发包方补办相应手续。②按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工程进行强制拆除。如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曾先后多次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情况下的建筑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丧失一定的投标权等)及无法收回工程款。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四)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①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②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③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④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起诉,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五)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六)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以上主要是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其防范,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施工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下载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摘 要:伴随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加速发展,必须强抓企业内控管理工作......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公司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那些风险

    武汉房地产律师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那些风险一、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接工程,往往委屈求全,接受不公平条款,但在履约工程中,由于合同的限制,常用的签证手法有限,利用农......

    浅析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内容提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

    浅析征地拆迁项目审计中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合集)

    浅析征地拆迁项目审计中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快速推进、市政建设项目增多,征地拆迁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成为一个难点和热点。征......

    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无论是系统集成或是软件开发,IT公司经常面临着各种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面临着如何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评估利益大小、分析不确定因素、决定投资回收时间......

    项目管理风险(范文大全)

    1. 功能无限蔓延; 2. 需求镀金或者开发人员镀金; 3. 质量不定; 4. 计划过于乐观; 5. 设计欠佳; 6. 银弹综合症; 7. 研发导向的开发; 8. 人员薄弱; 9. 签约商失败; 10. 研发人员和客户......